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6
2
/26
剩余2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专题0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2022·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5)15.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列强侵华双重性影响【解析】A项是一种弱国无外交的思想,与开口通商的影响无关,故A项错误;B项没有提及通商的消极影响,故B项错误;C项从“罪恶”“工业文明的积累”角度分析,符合材料“利害参半,未为全失”,故C项正确;D项是自认自己天朝上国的封闭保守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2022·广东四校高三期末考试·15)15.“中国最近5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斗争史,社会主义为首的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史。同时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斗争的历史。”以上概括侧重于( )A.全球史观B.唯物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解析】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不符合材料说法,故A项错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故B项错误;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与题干材料相符合,故C项正确;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材料未能反映出这些,故D项错误。【答案】C3.(2022·广东惠州三模·15)15.晚清载泽说:“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 )A.民族危机加剧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土地兼并严重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民族危机指的是外族入侵带来的危害,材料虽然提及“用兵”,但并没有交代因何用兵,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中央内部君主如何强化对辅政机关的控制问题,材料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咸丰以后和道光以前各省财政权力的对比,反映出以户部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在削弱,故D项正确。【答案】D4.(2022·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6)6.下列观点中,值得商榷的是( )A.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6-\n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D.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析】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就主动了解外国情况,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在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性质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愈益频繁,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5.(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39)39.(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1)分析自16中期起“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原因。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采用了哪些经济手段来扭转这一现象?(10分)材料二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解析】(1)第一小问从中国经济方面来答,如封建经济高度发达,中国手工业品畅销国际市场,从西方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第二小问结合题干中“19世纪上半期”这一时代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来作答,如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对华输入鸦片;勒索清朝大量赔款;与清朝协商关税;强迫中国开放通口岸;在通商口岸非法开设工厂。【答案】(1)原因:封建经济高度发达,中国手工业品畅销国际市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4分,每点2分)手段: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对华输入鸦片;勒索清朝大量赔款;与清朝协商关税;强迫中国开放通口岸;在通商口岸非法开设工厂。(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6.(2022·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9)39.(26分)全球贸易的流通反映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以前,外国没有什么大宗货物是中国人要买的,外国商船到中国来的东西只有少数是货物,大多数的是现银。——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向又一个蒙昧的东方专制国家带来自由贸易之益处的正义之战。——(1840年)《伦敦新闻画报))(1)材料一、二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者的历史关联。(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海禁”政策;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26-\n【解析】(1)应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和自给自足的中国排斥外国商品的角度思考关联。【答案】(1)关联:①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闭关政策)(1分)导致外国商品滞销;(1分)②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分)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推行自由贸易;(1分)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分),企图打开中国市场。(1分)7.(2022·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27)27.(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切合一般认为是在16世60年代。到19世纪初,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多吨,占世界总产量13.7万吨的将近一半。材料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白银大量外流。(2)分析指出导致材料二所述历史现象的因素。(8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2)注意题目中的时间提示。可从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2)因素:鸦片贸易;战败赔款;洋务运动等大量购买外国机器技术等;清末留学潮;外国商品在华倾销等。(任答2点得4分,答出3点及以上得8分,不超过8分。)8.(2022·广东肇庆一模·38)38.(22分)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0分)【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革命史观,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政治上主权部分被破坏,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依据近(现)代化史观,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工业化的开端,主要从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一方面分析。【答案】(1)鸦片战争: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民族主义、民族危机、社会形态改变)的角度。(1分)鸦片战争打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洋务运动:近(现)代化(文明)的角度。(1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创办新式海军和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4分,答对2点即可)太平天国运动1.(2022·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7)7.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C.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D.洋务企业吸引【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解析】上海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通商口岸,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50、60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发生于北方地区,与题目中的“上海”-26-\n不符,故B项错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清军对峙十余年,该地区大批难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涌入上海,故C项正确;洋务企业创办于19世纪60—9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50、60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甲午中日战争1.(2022·广东韶关一模·15)15.“东洋分沪有银行,亿万金钱进出忙。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此竹枝词反映出( )A.重农抑商已然破产B.社会生活发生巨变C.资本输出竞争激烈D.实业救国蔚然成风【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解析】竹枝词的“东洋”指日本,日本在上海也设有银行,资金数额庞大、流通活跃,纸币流通都有信用,与英法列强不相上下,可判断这首竹枝词应该出现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允许日本人在华设工厂,拉开了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序幕。题干与“重农抑商”破产无关,故A项错误;竹枝词反应列强争相扩大在华利益,与社会生活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英法日的资本输出竞争激烈,故C项正确;“实业救国”的主体应该是中国人,而不是英法日,故D项错误。【答案】C2.(2022·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39)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公元1年960年1300年1700年中国450450600600欧洲550422576924(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4)你是否同意甲午“一战而全民皆醒矣”?说明理由(6分)【考点】(4)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4)注意仔细分析“全民皆醒”。如果赞成,就强调人民觉醒的广泛程度;如果反对,强调社会发展的不足。【答案】(4)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思潮盛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6分,任答三个方面)不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民族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连连失败,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思想领域的变革缓慢;广大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不高。(6分,任答三个方面)只有观点判断,没有说明理由,不给分。3.(2022·广东揭阳一模·-26-\n39)39.(24分)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6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答案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材料二,二是学过的相关史实。材料强调:“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在甲午战败之后,光绪帝进行百日维新,中国从洋务运动学技术,转变成戊戌变法学制度。在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革命派继之而起,宣传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学习欧美建立共和制。由此可概括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答案】(2)意义:甲午战败,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弊端(或“认识到洋务运动只学科技的局限”),(2分)康梁为首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宣传君主立宪。(2分)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宣传民主共和,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2分)(要求结合史实、叙述完整,如只列史实,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各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如“预备立宪”等,也可得分)4.(2022·广东湛江一模·38)39.(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韩国国定教科书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3分)(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4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4分)【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解析】(1)主要原因应该抓住甲午中日战争对朝鲜的影响来分析,可得出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2)第一小问中对东亚的影响抓住材料一中“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和材料二中“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的信息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二中“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26-\n等信息可得出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冲击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发生的变化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3)第一小问认可的事实,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影响来分析,可得出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第二小问不能接受的事实,抓住材料二中“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的信息,可以看出其教科书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的批判和反省。【答案】(1)主因: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3分)(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分)冲击: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分)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2分)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2分)(3)认可事实: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4分)不能接受事实: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4分)义和团运动1.(2022·广东揭阳一模·15)15.“民族主义有时候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和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与此同时,非理性的排他意识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渲染,暴力由此找到了滋生的场所”。下列各项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非常理性地学习西方的技术,不符合材料“非理性的排他意识”,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也是理性学习技术,不符合材料“非理性”,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民族主义激发大众爱憎、造就大众理想,非理性的排他意识被最大限度的渲染,且暴力滋生,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及非理性地杀洋人的行为,正符合材料所述,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不符合“排他意识”,故D项错误。【答案】C2.(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6)16.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属于后者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列强还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未进入垄断阶段或者帝国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进行的是社会改良,既不反对封建势力也不反对帝国主义,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外,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属于前者,反对封建势力,故D项错误。【答案】C-26-\n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1.(2022·广东湛江一模·38)39.(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中对东亚的影响抓住材料一中“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和材料二中“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的信息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二中“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等信息可得出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冲击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发生的变化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答案】(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分)冲击: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分)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2分)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2分)2.(2022·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9)39.(26分)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3)试从材料二中“离异”这一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9分)【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对文化“离异与回归”的认识【解析】(3)该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结合材料“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联系1840—1919年间,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26-\n【答案】(3)概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分,每点3分。评分建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每点3分,其中事件1分,具体内容1分,影响或意义1分)3.(2022·广东惠州一模·38)38.(25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考点】(2)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展开介绍;第二小问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扰等方面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答案】(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郑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2点,给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1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2点,给4分)15.(2022·广东揭阳一模·39)39.(24分)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6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答案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材料二,二是学过的相关史实。材料强调:“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在甲午战败之后,光绪帝进行百日维新,中国从洋务运动学技术,转变成戊戌变法学制度。在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革命派继之而起,宣传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学习欧美建立共和制。由此可概括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答案】(2)意义:甲午战败,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弊端(或“-26-\n认识到洋务运动只学科技的局限”),(2分)康梁为首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宣传君主立宪。(2分)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宣传民主共和,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2分)(要求结合史实、叙述完整,如只列史实,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各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如“预备立宪”等,也可得分)4.(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25.(26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问题。(2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家庭制度变革【解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概括即可得出,传统家庭制度受到冲击和遭到批判;第二小问要求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可以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出现的新变化考虑。【答案】(2)问题:传统家庭制度遭到批判(2分,其它表述也可)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民主政治运动对封建大家庭观念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西方文明思想的传播影响了传统大家族观念等。(8分,每点2分)辛亥革命1.(2022·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6)16.“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 )A.明末清初B.洋务运动期间C.清末民初D.抗日战争时期【考点】清末民初赴日留学【解析】明末清初中国尚未出现大量留学情况,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留学生多赴美留学,故B项错误;清末民初,日本国力强盛,且距离中国较近,赴日留学学生增多,故C项正确;抗战时期中日关系紧张,不会出现大量赴日留学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2.(2022·广东惠州二模·15)15.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考点】辛亥革命【解析】革命党应该主要指的是革命派,维新派是改良派,故A项错误;“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26-\n可以看出材料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故B项正确,C、D项错误。【答案】B3.(2022·广东惠州一模·17)17.“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文中的“他们”是指( )A.维新派B.革命派C.立宪派D.中国共产党【考点】辛亥革命【解析】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与题中“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不符合,故A项错误;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终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篡夺,这表明西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故B项正确;立宪派的政治目标也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C项错误;中共成立于192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4.(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0)10.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约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A.颁布《资政新篇》B.发布《钦定宪法大纲》C.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制定《中华民国约法》【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没有推动法制化,故A项错误;《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建立时期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法律文件,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统治的北洋政府时期,为维护袁世凯独裁统治而颁布的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C5.(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1)11.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B.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考点】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割据【解析】辛亥革命后,经历了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中央集权,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符合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格局的历史事实,故B项正确;强化中央集权与材料表达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实现民族独立与材料所表达意思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6.(2022·广东韶关一模·16)16.“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 )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这一统一的权威,但却没有建立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权威,新的价值观念尚未成熟,人们在此后的1911—1949年里无所适从,社会一片混乱。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的时间是1912—1927年,不符合“几十年”-26-\n的时间跨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日本、毛泽东都尝试在中国重建统一的权威体制,但非常艰难,故B项正确;题目主旨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袁世凯窃取果实只是短期的混乱,也不符合“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故D项错误。【答案】B7.(2022·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9)9.据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成立的城市自治公所超过850个,镇自治公所超过530个,乡自治公所在1970个以上。据此可以推论出此时期( )A.政府建立了民主制度B.《临时约法》初见成效C.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初现【考点】辛亥革命【解析】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仍为封建专制国家,故A项错误;《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始于1927年,均与题目中的时间“辛亥革命爆发前”不符,故B、D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全国已成立……城市自治公所……镇自治公所……乡自治公所”可知C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8.(2022·广东肇庆一模·16)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A.君主专制政府B.民主共和制政府C.君主立宪制政府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暴露出君主专制政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仿照美国建立“更现代化的政府”民主共和制政府,故B项正确;“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表明要推翻清政府,与君主立宪制主张保留清政府不符合,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出现在1949年之后,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惨败后中国有识之士的反思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9.(2022·广东深圳一模·15)15.1907年《神州日报》刊登一首悼念诗:“深山有虎称专制,天国无花不自由。千百罗兰相继起,利刃能断几人头。”它所描写的可能是( )A.太平军将士坚守天京B.义和团运动被镇压C.革命党人英勇就义D.五四进步青年被捕【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3—1867年,从时间来看于题干中的1907年不相符,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1901年失败,从时间来看也于题干不相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随即在1905—1911展开了一系列意图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题干中的时间1907年,关键词专制、自由等信息可以判断,该报描述的是革命党人,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从时间来看也于题干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C10.(2022·广东佛山一模·38)38.(26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它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上海总商会、沪南商会代表全埠商人致南北大总统(孙、袁)、临时政府、参议院、各省都督的电文:“民军起义,海宇光复……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怎料)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商界牛计攸关,剥犬切痛。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摘编自《申报》(1912年3月9日)-26-\n材料三“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1912年《申报》(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上海商会为代表的商人群体的诉求,并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其原因。(8分)说明这种诉求导致他们在孙、袁之争中做出了怎样的取舍?(4分)【考点】(2)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和“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可知商人群体追求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和“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据材料二“商界牛计攸关,剥犬切痛”和“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可知希望发展经济,据材料三“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可知多数国民对共和并不了解;第三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据材料二“讵(怎料)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定政局,发展经济,他们支持了实力强大的袁世凯,是袁世凯上台的原因之一。【答案】(2)诉求:追求国家统一,政局稳定。(4分。言之成理,同等给分)原因: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希望发展经济;多数国民对共和并不了解。(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同等给分)取舍:为了稳定政局,发展经济,他们支持了实力强大的袁世凯,是袁世凯上台的原因之一。(4分。考生如果写:他们不支持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成果转移的原因之一,也同等给分)11.(2022·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9)39.(26分)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3)试从材料二中“离异”这一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9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离异与回归”的认识。(3分)【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对文化“离异与回归”的认识【解析】(3)该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结合材料“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联系1840—1919年间,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4)该问属于认识类的题目,注意问题中要求认识的对象以及对材料的综合归纳。如从材料一二的对比中可以得出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从西欧思想解放运动的实质以及材料二中“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信息,可以得出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等结论。【答案】(3)概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分,每点3分。评分建议:应扣紧-26-\n“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每点3分,其中事件1分,具体内容1分,影响或意义1分)(4)认识: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描述。(1分)(如: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第二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2分)(如: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12.(2022·广东惠州三模·14)39.(24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8分)【考点】(2)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恋观变革;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据教材,民国时期开始于1912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国初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史实进行分析,政治上辛亥革命,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上开展新文化运动。【答案】(2)年份:1912年(2分)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3.(2022·广东惠州一模·38)38.(25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考点】(2)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展开介绍;第二小问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扰等方面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26-\n【答案】(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郑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2点,给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1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2点,给4分)14.(2022·广东揭阳一模·38)38.(28分)某同学在探讨以“宪政建设”为主题的问题时,得出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宪政建设中也贯穿着各种势力的妥协”的结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英国“光荣革命”是妥协的典型,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在“光荣革命”和辛亥革命中,各种政治势力是如何实现妥协的,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对“宪政建设”有何认识?(3分)【考点】(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辛亥革命(4)对“宪政建设”的认识【解析】(3)这类题目特别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史实,说明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妥协。既要摆出基本史实: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又要说明其中资产阶级议会和封建王权的妥协。结合中国辛亥革命的史实,说明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妥协。既要摆出史实:南北和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要说明革命派与袁世凯之间、清政府与袁世凯之间的妥协。(4)对“宪政建设”的认识来源于“上述探究学习”,题目的引语强调妥协,引用的材料分别设计宪政的核心理念,中西选举的差异,现代民主是妥协的产物等,从材料出发,表达自己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分值是3分,这意味着每点1分,要写3点。【答案】(3)说明: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詹姆斯二世之后,资产阶级议会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颁布了《权利法案》等相关法律,保存了君主制,又使王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没有大规模流血冲突中,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实现了政体的民主化转型;(4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辛亥革命中,南北和谈实现了革命派与袁世凯的妥协;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辛亥革命整体上没有经过大规模流血冲突而实现了政体的变革。(4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4)认识:宪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政要结合各国国情;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3分,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2022·广东揭阳一模·39)39.(24分)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6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答案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材料二,二是学过的相关史实。材料强调:“-26-\n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在甲午战败之后,光绪帝进行百日维新,中国从洋务运动学技术,转变成戊戌变法学制度。在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革命派继之而起,宣传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学习欧美建立共和制。由此可概括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答案】(2)意义:甲午战败,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弊端(或“认识到洋务运动只学科技的局限”),(2分)康梁为首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宣传君主立宪。(2分)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宣传民主共和,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2分)(要求结合史实、叙述完整,如只列史实,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各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如“预备立宪”等,也可得分)16.(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25.(26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问题。(2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家庭制度变革【解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概括即可得出,传统家庭制度受到冲击和遭到批判;第二小问要求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可以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出现的新变化考虑。【答案】(2)问题:传统家庭制度遭到批判(2分,其它表述也可)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民主政治运动对封建大家庭观念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西方文明思想的传播影响了传统大家族观念等。(8分,每点2分)17.(2022·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8)38.(26分)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请回答:(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6分)(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考点】(2)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激进”的史实应符合思想上或实践上反封建的特征;第二小问,50年代被称为“激进年代”主要指1958年的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不符合国情。-26-\n【答案】(2)史实:辛亥革命(2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1分);新文化运动(2分)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1分)。【其他答案如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表现:①大跃进(2分),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2分);②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学生如回答三面红旗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18.(2022·广东韶关高三摸底·39)39.(2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6分)。(3)结合史实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建立起“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4分)【考点】(1)辛亥革命(3)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梳理材料叙述角度,可知三段材料分别从儒家文化的影响力、统治阶级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辛亥革命理论主张同中国国情的关系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厘清材料逻辑及关键词予以提炼概括表述即可。(3)建立起“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也即辛亥革命并建立民主共和的历程及相关史实,联系相关知识予以罗列即可;【答案】(1)原因:①产生于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知识单一,不懂科技和战争。②统治阶级不愿也不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③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每点2分,共6分)(3)简述:建立中华民国,确立民主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4分)19.(2022·广东深圳一模·39)39.(28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一览表(部分)类别法规名称及颁布时间-26-\n综合性法规商人通例、公司律(1904年);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呈请专利办法(1904年):破产律(1906年)。奖励章程奖励公司章程(1903年);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奖励棉业章程(1910年)。——据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整理(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结合史实说明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10分)【考点】(2)清末新政;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各种法律章程的制定,可分析其特点为重视法规的制定,而所制定的法规都是保护工商业发展的,说明其特点为鼓励发展工商业;第二小问从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之间的根本矛盾进行说明,清政府封建专制的本质说明了它不可能真正发展资本主义,必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奖励工商业的措施必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壮大了推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的力量。【答案】(2)特点:通过立法保护;鼓励发展工商业(或实业)。(4分)说明:一方面,奖励实业的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有利于推动反专制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发展。(4分)另一方面,清政府的专制腐朽无法真正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反而会阻碍其发展,所以利益冲突越来越大。(2分)20.(2022·广东湛江一模·38)39.(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中对东亚的影响抓住材料一中“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和材料二中“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的信息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二中“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26-\n等信息可得出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冲击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发生的变化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答案】(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分)冲击: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分)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2分)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2分)21.(2022·广东肇庆二模·38)38.(24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试以一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具体实践。(8分)【考点】(1)启蒙运动;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1)第一小问概括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实行民主(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和法治;第二小问可以美国、法国、德意志以及中华民国为例,介绍它们是如何通过立法手段,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答案】(1)蓝图:代议制政体(答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也可以);法治国家。(4分,罗列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著作、言论;答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不给分。)实践: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2分),确立了民主共和制。(2分)(或答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德意志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总统共和制 。)22.(2022·广东肇庆一模·38)38.(22分)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分)【考点】(2)辛亥革命【解析】(2)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依据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创立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等方面分析。【答案】(2)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新民主主义革命-26-\n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022·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8)38.(26分)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6分)(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考点】(2)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激进”的史实应符合思想上或实践上反封建的特征;第二小问,50年代被称为“激进年代”主要指1958年的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不符合国情。【答案】(2)史实:辛亥革命(2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1分);新文化运动(2分)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1分)。【其他答案如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表现:①大跃进(2分),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2分);②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学生如回答三面红旗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2.(2022·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26)26.(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二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革命动力”的划分标准。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概括指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8分)【考点】(2)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解析】(2)第一小问“划分标准”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答;第二小问“标志性事件”注意设问的要求“开始”、“结束”,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主要原因”注意设问的要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2)标准:阶级。(2分)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分)原因:三大改造。(2分)国民革命1.(2022·广东佛山一模·16)16.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曾给孙中山去信,建议“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与此建议信直接相关的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第一次国共合作D.第二次国共合作【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26-\n【解析】辛亥革命并没有联合“农民、工人”,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涉及政治领域,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展开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运动,与材料“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和“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已经去世,故D项错误。【答案】C2.(2022·广东增城市高三调研·14)1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 )A.辛亥革命B.国民大革命C.土地革命D.解放战争【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辛亥革命爆发在武汉,与材料“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以及“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不符,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时间是1924年到1927年,从广州开始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解放战争与材料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B3.(2022·广东惠州三模·17)17.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 )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B.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D.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中共确立土地革命总方针是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指的是中共和国民党首次合作,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耕地农有”主张反映了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对于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故C项正确;右倾错误是指在与国民党合作中无原则退让、放弃革命领导权问题,这与材料中没收土地、发动农民的主旨是不符的,故D项错误。【答案】C4.(2022·广东揭阳一模·16)16.蒋介石、周恩来率领国民革命军东征棉湖是为统一广东而发动的一次重要战役,揭阳学宫是当时蒋介石、周恩来下榻之处,现今成为学宫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这件事发生在( )A.抗战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国共十年对持时期【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国民革命军”,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军队,国民革命时间是1924—1927年,抗战时期是1937—1945年,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年,故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符合题干材料,故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是1927—1937年,蒋介石、周恩来不可能一起下榻揭阳学宫,故D项错误。【答案】C5.(2022·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16)16.法国歌谣《两只老虎》传人中国后衍生出多个版本的歌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话语。下列歌词版本产生于国民革命时期的是( )-26-\n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C.“打倒老蒋,打倒老蒋,除军阀!除军阀!”D.“打倒日本,打倒日本,除汉奸!除汉奸!”【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国民革命的主题是国共两党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故A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打倒老蒋,除军阀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打倒日本,除汉奸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6.(2022·广东韶关高三摸底·17)17.《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 )A.1921年B.1925年C.1931年D.1939年【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据“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代表工农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致,故时间上应该存在于1924—1927年间,故B项正确;1921年国共合作还未开始,故A项错误;1931年国共处于对峙,故C项错误;1939年国共第二次合作采用党外合作,不会导致国民党党内成员成分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7.(2022·广东肇庆二模·17)17.下表是 《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出现的频度0.78%2.45%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解析】从图表数据看,1923—1926年间“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1918年十月革命的消息已经传入中国,而表中数据变化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形成于1927年后,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推动革命形势在全国的高涨,故C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1927年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8.(2022·广东肇庆一模·17)17.“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 )A.五四运动的爆发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国共第二次合作【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解析】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的,与“亲俄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亲俄之风”的表现,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表明开始中共摆脱苏联“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影响,故C项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苏联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6-\n国共十年对峙1.(2022·广东增城市高三调研·15)15.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这条道路是指(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D.改革开放的道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解析】抓住材料“失败后的退却”、“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予以分析,三大起义失败后,中共革命转向农村,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与材料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三大起义走的就是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但失败了,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涉及更多的是经济建设方面内容,与材料革命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22·广东惠州二模·16)16.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张学良忽然造反了”。胡适评论的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抗日战争D.重庆谈判【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西安事变【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与题中的1936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中“1936”年,“五年的忍辱不战”应该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张学良忽然造反了”可以得出应为西安事变,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的时间为1937年至1945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的时间为1945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22·广东韶关一模·17)17.共产国际负责人专门约见即将回国的王稼祥时明确指出:“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告诉王明,不要争了吧!”由此(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B.有利井冈山道路的开辟C.促成遵义会议顺利召开D.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解析】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王明尚未在中共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井冈山时期是1927—1934年,当时王明已经取代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正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被迫长征,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会议取消了王明和博古的领导权,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遵义会议之后才有题干的事情发生,故C项错误;毛泽东的正确方针,与中国国情相契合,共产国际承认遵义会议的决议,承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答案】D4.(2022·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11)1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政权形态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广东革命政府成立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26-\n【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晚于五四运动(1919年),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实力较弱,无力建立自己的政权,故B项错误;广东革命政府由中国国民党领导建立,与题目中的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不符,故C项错误;1931年,中华苏维埃一大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政权形态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故D项正确。【答案】D5.(2022·广东深圳一模·16)16.“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共产党准备( )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D.纠正“左倾”错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解析】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通过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从题干材料中“苏区”一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31年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的事,故A项错误;创立井冈山根据地应是在苏区正式建立之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与红军长征有关,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应是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遵义会议上,故D项错误。【答案】C6.(2022·广东惠州三调·38)38.(28分)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现在的学生对于体育浪漫成性,而施教者亦无训练目标。故不但学生浪漫自由成性,即体育教师的精神,也有多半颓唐,不振的……所以我们要挽回这个颓风,整顿体育,改革过去的浪漫行为,则必需体育军事化。——据程登科:《体育!军训!童子军三者在中学课程中之相互关系》(此文发表于1936年)(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三中作者当时强调中国“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8分)【考点】(3)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侵华日军的罪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3)抓住设问“当时强调中国‘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材料三时间为1936年,国际方面可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日本法西斯上台等角度分析;国内方面,国共处于对峙和内战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答案】(3)原因:国际方面,经济大危机造成经济持续萧条;国际关系紧张,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等。国内方面,国共内战(或者对峙);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8分,国际、国内各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抗日战争1.(2022·广东增城市高三调研·16)16.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会上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我国近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之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英等国愿意撤销不平等条约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B.美、英等国愿意撤销不平等条约的目的是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维护反法西斯大局C.至此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将被彻底废除D.中国至此将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备受尊重的大国【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抓住材料时间予以分析,1942年中国处于抗战相持阶段,还没有崛起,故A项错误;美、英等国愿意撤销不平等条约是因为中国坚持抗战,有力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B项正确;抗战期间主要废除的是治外法权,“至此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将被彻底废除”-26-\n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能说明中国至此将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备受尊重的大国,故D项错误。【答案】B2.(2022·广东江门高三调研·16)16.2022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反映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C.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D.受害者后代的描述【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史学理论——史料使用【解析】口述史料需要经过加工、考证才可以生效,故A项错误;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B项正确;回忆录属于一手史料,但是其有误差、而且难以反映事件全貌,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史料,故C项错误;后代的描述属于二手史料,其可信度不如前面提及史料,故D项错误。【答案】B3.(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6)16.《吕正操(原东北军将领,后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文中的“大会”是指( )A.中共瓦窑堡会议B.中共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共七大召开【解析】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是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洛川会议是决定建立全面抗战路线,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七大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主要围绕党的任务、党的指导思想等展开,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故C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4.(2022·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16)16.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 )A.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D.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蒋介石试图通过时空因素这一条件,来进行持续作战,并非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故A项错误;蒋介石的观点是以时间换空间,与中共的全民族抗战的观点并不一致,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提及的时间以及日记内容来看,当时的蒋介石还是力图争取胜利的,不能认定为消极抗战,故C项错误;从“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26-\n,可以看出蒋介石意图以空间换时间,进行持久抗战,故D项正确。【答案】D5.(2022·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调研·22)22.1941年4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签订。同时,两国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对该声明评价合理的是( )A.标志着苏联与日本结盟B.苏联与日本维护彼此侵略中国所得利益C.瓦解了德意日法西斯同盟D.蒙古人民共和国被苏联、日本瓜分【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中立条约”可知A项错误;题目中的“满洲国”、“蒙古”均为中国的领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彼此承认双方侵略中国的所得利益,故B项正确;随着意大利、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无条件投降,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才逐渐走向瓦解,与题目中的时间“1941年”不符,故C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日本……尊重蒙古……的领土完整”可知D项错误。【答案】B6.(2022·广东韶关一模·38)39.(26分)国家形象取决于国家实力,又与内政外交相关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让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形象”在西方剧烈摇摆>》(2)据材料二和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西方对中国的不同态度。材料一、二对中国的态度(评价)有何局限性?(12分)【考点】(2)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2)第一小问分析态度,首先要指出当时西方对中国的态度,然后再分析当时的背景和原因。三四十年代,“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中国遍地黄金,可知当时西方对中国充满了向往。根据材料二所述,这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宣传有关;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经历了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洗礼,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说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恐惧的,原因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上迥然不同;原因之二是当时处于冷战背景下,中国奉行的是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小问局限性从材料一二可见,这些评价都不够客观全面,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答案】(2)三四十年代: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影响;(2分)经济危机的影响;二战的爆发,中国与西方国家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确立),(任答1点可给2分)西方向往中国。(1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成立,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2分)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冷战”的影响,(任答1点2分)西方对中国充满恐惧。(1分)局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2分)7.(2022·广东深圳一模·38)38.(24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钱穆(1937年)《国史大纲·引论》(3)根据材料三,钱穆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分析其时代意义。(6分)-26-\n【考点】(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从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其核心价值;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所提示的1937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急需激励国人抗日精神等方面来分析其时代意义。【答案】(3)价值: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2分)意义:在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激励国人奋起抵抗,积极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4分)8.(2022·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8)39.(26分)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是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4分)【考点】(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2)从材料二可知,研究方法是全球史观,结合抗日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加以说明即可。【答案】(2)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解放战争1.(2022·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15)15.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解放战争【考点】戊戌变法【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而中国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与第一种反应类似,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排外的行为,试图“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中国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属于中国内战,与“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2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22 近代科学技术(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20 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16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1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1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7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3:31:59
页数:26
价格:¥3
大小:160.3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