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专题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22·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8)18.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经济困难B.巩固大跃进成果C.加强环境保护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年经济困难【解析】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等“左”倾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正确;大跃进强调以钢为纲,全面跃进,而材料中钢指标一降再降,故B项错误;这种做法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困难,与环境保护问题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22·广东惠州二模·17)17.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A.1953年B.1956年C.1958年D.1979年【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钢花……”和“让铁水……”,应该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时间应为1958年,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3.(2022·广东惠州三模·18)18.1961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通过法国转口,从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商——美国进口粮食。”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走向缓和B.国家经济困难粮食短缺C.社会主义工业取得初步成果D.人民公社化运动成效显著【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年经济困难【解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故A项错误;“1961”、“进口粮食”反映了受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粮食问题,没有涉及工业,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中的失误,不适合“成效显著”,而且它的危害主要是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且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4.(2022·广东江门高三调研·17)17.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倡导建立大同世界,那里有公共医院、公共福利、公共教育、公共老人院和公共墓地,没有私有财产;同时他提出将妇女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毛泽东就曾受到其影响,能体现在哪项措施中(  )A.农业生产合作社B.文化大革命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材料康有为对大同世界设想是建立公有制,而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主要涉及生产资料的形式调整,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属于左倾错误的恶性膨胀,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给社会带来浩劫,与大同世界的理想不同,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主要涉及生产领域,尤其是工业上以钢为纲进行跃进,导致浮夸风盛行,与材料中大同世界不同,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16-\n,强调公有化程度,形成“大锅饭”、平均主义等现象,与材料中的财产共有、妇女解放等内容相吻合,故D项正确。【答案】D5.(2022·广东揭阳一模·18)1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材料比较了毛泽东的人民公社和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毛邓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发展创新,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之下,一切行动听上级指挥,没有经营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后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小农模式,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答案】B6.(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9)19.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并不是小农经济行为,故A项错误;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消除小农经济,故B项错误;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并未改变农业集体化模式,并不是小农经济的行为,故C项错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是大包干、包产到户,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行为,以家庭为单位,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粮食产量,故D项正确。【答案】D7.(2022·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13)13.有材料证明:1955年春,各地纷纷反映“闹粮荒”,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一五计划”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解析】“一五”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与题目中的信息“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不符,故A项错误;1955年,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等缺点,导致“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均发生于1958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55年”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B8.(2022·广东湛江一模·17)17.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16-\n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结合题干时间“1958年7月”,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的思想,故A、B项错误,C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答案】C9.(2022·广东佛山一模·38)38.(26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它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选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歌(3)材料四的歌谣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民众心态(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心态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考点】(3)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4)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心理史学)【解析】(3)第一小问据材料四“奔忙跑”、“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和“快马加鞭”可知民众心态急于求成。第二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据材料四出处“选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歌”可知为20世纪50年代末期,主要表现为大跃进和人们公社化,究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考虑到领导人和民众,以及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即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人的决策和普通民众情绪,它与当时的左倾错误都是推动50年代大跃进出现的因素。(4)本小问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抓住题干说明“心理史学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它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并联系材料一、二、三和四可知社会群体的意识或心态会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研究历史可以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角度进行。【答案】(3)心态:急于求成(2分。同等意思,言之成理,同等给分)。影响: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人的决策和普通民众情绪,它与当时的左倾错误都是推动50年代大跃进出现的因素。(4分。分析表述完整的给4分,只写推动大跃进出现的给2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4)启示:社会群体的意识或心态会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研究历史可以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角度进行。(2分。言之成理,来自材料即可)10.(2022·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3)38.(26分)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的社会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片断三解放后,同仁堂业务逐渐恢复和发展。1954年8月27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300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海外第一家门店。1995年初以来,同仁堂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1998年以后,同仁堂在世界各地开店22家。——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3)据片断三,指出推动同仁堂在1954年转型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仁堂经营模式改变的有利条件。(12分)【考点】(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6-\n三大改造;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3)第一小问,从时间点上可以直接推出结论;第二小问,需要从国内、国际两大方面分析,国内方面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方面可以从国际格局变化、国际形势、时代主题等角度考虑。【答案】(3)事件:三大改造(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条件:国际方面,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国内方面,深化改革开放(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10分,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但要涵盖“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11.(2022·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8)38.(26分)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请回答:(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6分)(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考点】(2)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激进”的史实应符合思想上或实践上反封建的特征;第二小问,50年代被称为“激进年代”主要指1958年的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不符合国情。【答案】(2)史实:辛亥革命(2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1分);新文化运动(2分)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1分)。【其他答案如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表现:①大跃进(2分),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2分);②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学生如回答三面红旗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12.(2022·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9)39.(26分)全球贸易的流通反映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苏联对中国出口总额及其占苏联出口比重统计表(单位:万卢布)(表3)表3年份苏对中出口总额占苏联出口比重19491797013.8%19556735021.8%1961330606.1%1964121801.7%197022400.2%——节选自《苏联外贸统计年鉴》-16-\n(2)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70年苏联对中国贸易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考点】(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20世纪60年代外交关系——中苏关系恶化;“文化大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1949—1955年上升,1955年后呈现下降趋势;第二小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和世界的时代特征分析上升原因,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变化和中国的时代特征分析下降原因。【答案】(2)变化:先升后降(2分)。①上升原因: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中国从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阵营;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苏联援华物资。【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②下降原因:1961年中苏关系破裂;一五计划建设成就较大,中国对苏经济依赖减少;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潮影响中苏贸易;中苏军事冲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得2分。13.(2022·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26)26.(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二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革命动力”的划分标准。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概括指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8分)【考点】(2)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解析】(2)第一小问“划分标准”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答;第二小问“标志性事件”注意设问的要求“开始”、“结束”,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主要原因”注意设问的要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2)标准:阶级。(2分)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分)原因:三大改造。(2分)14.(2022·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8)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6分)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2分)【考点】(4)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6-\n斯大林模式”【解析】(4)第一小问,材料四中“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前苏联基本一致,都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工业化;第二小问,材料四中提到的《论十大关系》与前苏联工业化道路不同,从《论十大关系》内容可得出中国重视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关系;第三小问,从四则材料中介绍的苏联、英国、美国与中国发展工业化的不同历程,可以总结概括对其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4)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工业化。(2分)不同:新中国初期不主张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4分)认识: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5.(2022·广东肇庆二模·38)38.(24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做了哪些有益探索?(8分)【考点】(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调整方针【解析】(3)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包括,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以及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答案】(3)探索: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确定正确路线;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8分,答对4点即可)16.(2022·广东肇庆二模·38)39.(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16-\n(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分析这一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8分)【考点】(3)现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择偶标准变革;“文化大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解析】(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根据图中毛主席语录可知,当时在处在中国的文革时期。第二小问依据教材,归纳文革对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国民经济、以及文艺方针的破坏。【答案】(3)特征:以阶级(政治)斗争为纲。(2分,答文化大革命或政治动乱也可以。)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动荡,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双百方针遭到破坏,阻碍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6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022·广东增城高三调研·22)22.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点火”最有可能是指(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B.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C.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解析】抓住材料1978年的时间予以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是1978年12月,故A项正确;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故B、C项错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故D项错误。【答案】A2.(2022·广东增城高三调研·19)21.根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哪个是错误的(  )-16-\nA.50年代末人口迁移数量的突增与大跃进有关B.60年代初人口迁移数量的突减与三年经济困难有关C.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人口迁移数量的稳定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的限制D.1984年以后人口迁移数量持续迅速增长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解析】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引发人口迁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年经济困难,人口急剧减少,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主要受计划经济限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84年以后人口迁移数量持续迅速增长应与改革开放有关,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2022·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17)17.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A.1911年B.1949年C.1978年D.1997年【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解析】由题干所列举的四章的名称可知,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应该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发生在1911年,故A项错误;第二章“主权的重建”应指民族的独立——新中国的建立,发生在1949年,故B项错误;第三章“城市经济”则应指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故C项正确;第四章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是指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发生于1997年,故D项错误。【答案】C4.(2022·广东韶关高三摸底·18)18.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实施“一五”计划C.“大跃进”鼓干劲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据“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可知所描述现象为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改革结束时及一五计划期间,人民公社尚未建立,故A、B项错误;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是同时期产物,且大跃进不久结束,并未改变后来公社体制下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存在于1958—1980年间,改变这一生产状态的是农村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答案】D5.(2022·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14)14.在50年代中期,费孝通提出:“-16-\n在人口这样众多的国家,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应当都集中在少数都市里,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下面史实,能够证明费孝通主张合理的是(  )A.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D.乡镇企业兴起与发展【考点】国有企业改革——乡镇企业发展【解析】“全民炼钢”运动、“上山下乡”运动均与企业分散到农村无关,故A、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土地所有权的变更,与企业分散到农村无关,故C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企业不应当都集中在少数都市里,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即可知D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6.(2022·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16)16.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其主要原因是(  )A.袁隆平“超级稻”全面推广B.乡镇企业快速发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袁隆平“超级稻”推广于20世纪90年代末,与题目中的时间“1979—1984年”不符,故A项错误;乡镇企业属于工业领域,与题目中的信息“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不符,故B项错误;自1978年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不断提升,故C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于199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79—1984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7.(2022·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8)38.(26分)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的社会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片断三解放后,同仁堂业务逐渐恢复和发展。1954年8月27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300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海外第一家门店。1995年初以来,同仁堂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1998年以后,同仁堂在世界各地开店22家。——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3)据片断三,指出推动同仁堂在1954年转型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仁堂经营模式改变的有利条件。(12分)【考点】(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3)第一小问,从时间点上可以直接推出结论;第二小问,需要从国内、国际两大方面分析,国内方面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方面可以从国际格局变化、国际形势、时代主题等角度考虑。【答案】(3)事件:三大改造(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条件:国际方面,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国内方面,深化改革开放(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10分,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但要涵盖“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8.(2022·广东四校高三期末联考·38)38.(26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n新民主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重要概念。历史概念既反映时代特征,又体现了对历史的认识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毛泽东1960年进行十年总结时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讲话(3)材料三中“外国经验”指的是什么?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对比材料三中“路线”与“道路”在后来实践中的不同?(10分)【考点】(3)“斯大林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3)第一小问提取“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可知这八年指的是1949到1956年中国学习苏联建设的经验——斯大林模式。第二小问考查对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点的认识,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情况和成果。应从所有制、经济体制、理论认识、政治条件、最终结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力求完备。【答案】(3)经验: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1分)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前者在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下进行建设;(1分)后者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2分)实践结果不同:前者在建设中犯了“左”倾错误,片面追求高速,脱离生产力实际水平,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道路曲折,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不高;(2分)后者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快速提高;(1分)外部条件不同:前者建设长期孤立于西方国际社会以外,侧重与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往来;(1分)后者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资金、技术、人才建设现代化。(2分)(答到3个方面,满分为9分。答下列角度也可得分。理论认识不同:前者对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本质等问题上缺少科学系统的认识;后者在思想解放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分)政治条件不同:前者民主法制遭到破坏;(1分)后者是在民主法制重建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制度化、法律化加强。(2分)9.(2022·广东惠州三模·14)39.(24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1949~1978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第二阶段:1978~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据王英侠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3)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8分)(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婚恋观的因素有哪些?(2分)【考点】(3)现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恋观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4)影响婚恋观的因素【解析】(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第二阶段:1978~20世纪90-16-\n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可以得出原因应该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第二小问,可以从第三阶段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切入,联系经济方面的主要史实说明,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2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拜金主义思想逐渐影响国人。(4)用社会史观看问题,从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社会风气等影响婚恋观的因素角度来总结。【答案】(3)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分)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因素: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社会风气等(2分,答1点给1分,2点以上给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2022·广东惠州一模·39)39.(27分)中产阶级是一个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什么是个体户呢?个体户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的细胞。——唐德刚《晚清七十年》(3)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模式是什么?1978年后,促使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9分)【考点】(3)“斯大林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解析】(3)第一小问从建国初到1978年前,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模式;第二小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之后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分析,中国普通民众收入的增加促使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答案】(3)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原因:改革开放;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允许个体户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的引入;乡镇企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教兴国战略实施(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11.(2022·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8)38.(26分)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78年底,在邓的争取下党开始推行广泛的改革,旨在终止“文化大革命”的激进和乌托邦的做法……对毛泽东遗留下来并受到苏联影响的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进行变革。请回答:(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如何逐步摆脱激进主义,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6分)【考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3)本题应从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在农村、城市的改革和改革目标方面作答。【答案】(3)说明:①变革“集体化的农业”:1979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分)-16-\n②变革“国有化的工业”: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分)以国企改革为核心。(1分)③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1992年以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分)12.(2022·广东韶关高三摸底·39)39.(2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结合史实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建立起“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4分)并概括近现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8分)【考点】(3)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解析】(3)第一小问建立起“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也即辛亥革命并建立民主共和的历程及相关史实,联系相关知识予以罗列即可;第二小问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联系中共成熟历程中,对国情认识日益走向深刻,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史实予以罗列并简要分析即可。【答案】(3)简述:建立中华民国,确立民主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4分)革命时代:“走俄国人的路”:在大城市举行工人运动、武装起义;(2分)“走自己的路”:把农民纳入中国革命队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酌情给分。)社会主义建设时代:1978年以前,照搬斯大林模式。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分)(若只是列举具体史实,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不给分,其他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13.(2022·广东韶关一模·39)39.(26分)国家形象取决于国家实力,又与内政外交相关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不管如何,中国的经济奇迹已经成为现实。而当下,最热门的议题已经不是G8问题,而是中美形成G2的可能性。2022年,几乎所有欧美最知名的媒体纷赴中国,做专题报道,掀起“中国热”。——《南方周末<西方媒体的60年中国故事>》(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促使“中国热”掀起的中国故事(因素)。(6分)【考点】(3)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解析】(3)材料三中G8指八大工业国美、日、德、法、英、意、加、俄,G2指中美关系,注意材料三中“中国的经济奇迹”引起了“中国热”-16-\n,故题目要求可转化为: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可从经济、科教、政治、外交等角度回答。【答案】(3)故事(因素):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任答1点可给2分)科教: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经济的发展;(2分)政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施“无敌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任答1点可给2分)14.(2022·广东深圳一模·39)39.(28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凤凰网《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解析》(3)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市场”一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8分)【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解析】(3)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对背景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三中信息显示出十四届三中全会是在1993年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说明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应是两极对峙结束、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内背景则是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材料三中信息显示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22年召开,说明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为202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背景则是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3)原因:十四届三中全会:国内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际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4分)十六届三中全会: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202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更加突出。(4分)15.(2022·广东肇庆一模·39)39.(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解析】(3)第一小问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二小问从国际方面看,苏联解体表明计划经济模式的失败,经济全球化下市场经济成为潮流,从国内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决策,计划经济模式弊端严重,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3)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16-\n原因:国际: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内:“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方针(或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或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分,答对3点即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022·广东肇庆一模·18)18.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建立经济特区【解析】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也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最早是在安徽和四川,与深圳无关,故C项错误;1980年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深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深圳与香港收入差距的缩小,使得人员不再外逃,也吸引外逃人员成批回来,故D项正确。【答案】D2.(2022·广东深圳一模·39)39.(28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凤凰网《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解析》(3)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市场”一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8分)【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解析】(3)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对背景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三中信息显示出十四届三中全会是在1993年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说明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应是两极对峙结束、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内背景则是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材料三中信息显示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22年召开,说明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为202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背景则是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3)原因:十四届三中全会:国内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际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4分)-16-\n十六届三中全会: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202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更加突出。(4分)3.(2022·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8)39.(26分)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3)概括我国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的国内、国际背景,(4分)并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举措。(7分)(4)综上所述,概括指出全球史观的含义。(4分)【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4)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解析】(3)第一小问,从我国“现代化史观”提出的时代是80年代,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和国际史实概括背景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我国80年代以来政治民主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史实,说明我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举措。(4)综合三则材料归纳全球史观的含义,注意概括出关键词“一个整体”,“打破民族和区域的限制”,“各种文明的发展与交往”。【答案】(3)背景:国内:粉碎“四人帮”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分)国际: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化趋势的影响。(2分)举措:政治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并逐步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4分)经济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3分)(4)含义: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打破民族和区域的限制看待各种文明的发展与交往。(4分)4.(2022·广东湛江一模·38)38.(26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3)据材料三,列举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6分)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考点】(3)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3)第一小问可抓住材料三中的信息来列举,从“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信息,联系所学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联系课本知识,可从改革开放、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教兴国等角度来归纳即可。【答案】(3)成就:“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之旅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迅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分)-16-\n5.(2022·广东肇庆二模·38)39.(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四“见面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年代变为首饰、戒指、项链等。……有86%的人认为结婚准备房子是应该的,……8%的人同意接受与外国人结婚。——中国新闻网《2022年中国式婚姻状况调查白皮书》(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描述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爱情婚姻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8分)【考点】(4)现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择偶标准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4)第一小问材料四中,80年代后期婚姻支出增加,还能接受与外国人结婚。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与国外联系紧密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综上所述,爱情婚姻观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也是国内经济状况、政治形势变化的反映。【答案】(4)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移风易俗,重视现实生活;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6分)因素:思想观念、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时代的变迁等。(2分,答对2点即可)。-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31:57 页数:16
价格:¥3 大小:393.7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