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22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十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22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八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考点透视本专题主要复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列宁主义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及挫折。高考中,这一部分知识占分情况等等不一,一般在5分左右。1、分析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标志和影响。2、分析第一国际和第三国际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3、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十月革命道路。4、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主要内容。5、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中得到的认识。●名师串讲○知识图解历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根本矛盾暴露。马史阶级基础: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世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克条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思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而努力。主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义学,科学社会主义。诞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生意义: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客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出现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处于低潮。第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一件观1857年资本主义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高涨。国主观:马、恩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社际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会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物,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主国际: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义背国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运景资产阶级先后组织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同普鲁士签订卖国条约。动内临时政府解除巴黎人民武装。的爆发: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发巴政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构。12\n展黎措经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公施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社济规定公社职员最高薪金。败客观:普法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未能建立巩固工农联盟,孤军作战。因根本:资本主义仍处于发展阶段。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列条思想基础: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宁件组织基础: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主实践基础: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义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的召开。诞志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列宁主义。生影响: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历垄断组织在俄国经济中已起决定作用。史相对落后的俄国集中了各种矛盾。条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的成熟。件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二月革命:1917年爆发,推翻沙皇统治,结束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准1917年,列宁作《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备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游行遭镇压,七月事件表明和平革命不可能。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胜利,成立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措政治: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实现民族平等,废除教会特权。十经济:接管银行、铁路,工人监督企业,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土地分配农民。月施对外: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世界大战,巩固苏维埃政权。革共产国际:1919年,列宁在莫斯科成立。各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支部。命背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的景12\n国外:英法美日敌视苏维埃政权,惧怕会威胁本国统治,发动武装干涉。胜政军事:实行征兵制,组建红军。利权措实行余粮收集制。经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巩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固施济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结果:红军击溃白军,赶走外国干涉军,巩固政权。特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获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系,两个阶段分步进行并急剧转化。点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历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史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意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义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方针。经1928年,开始有计划经济建设,制定和实施三个五年计划。成效: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国家,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济问题: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制约重工业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轻工业发展造成消费品供不应求;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苏背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占绝对支联配地位。社政苏制定: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会联内国体: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主新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义治宪容政治基础:各级劳动者代表大会。建法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设个人崇拜和大清洗。12\n形成内:落后经济文化。体原因外:帝国主义包围威胁。特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征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忽视民主与法制。制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重要作用。价本身存在严重缺陷,日益阻碍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东条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社国家: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诺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被会欧开除)、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主蒙古:1946年独立,1958年成为农业工业国,进入社会主义。义亚朝鲜:1948年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阵越南: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胡志明任主席,1954年奠边府战后营洲役胜利,法国被迫签署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社形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会成作用:对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反帝维护世界和平起重要作用。主社苏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而失败。义会联勃涅日列夫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主波兰:波兹南事件后,哥穆尔卡提出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扩大企业自主权。义匈牙利:匈牙利事件后,卡达尔按计划发展中央管理和商品、市场联系起来。改捷克斯诺伐克:杜布切克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革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挫折。○重点讲解1.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异同(1)不同点:①从革命发展过程看,十月革命是积聚力量,准备条件,以武装夺取政权,基本上采取和平、合法的斗争策略。而中共领导中国革命一开始学习西方领导工人运动,遭到镇压,接着同国民党的合作也遭到失败,最后通过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逐步发展群众力量,扩大革命政权。②12\n从武装斗争的地位看,十月革命直到最后夺取政权时才以武装起义的形式进行了时间不长的战争。中国革命则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从游击战发展到正规战,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战争。③从夺取政权的形式看。十月革命是以总暴动的形式首先占领中心城市,然后很快波及农村。中国革命则是先在农村局部地区建立政权,形成一国之内两个政权、两种力量的长期对立,直到最后夺取中心城市。④从取得胜利的时间看,十月革命取胜相对来说迅速而容易,中国革命却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2)相同点:①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②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③都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④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俄国有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则产生了毛泽东思想。2.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曲折发展及其认识。二战后,在苏联影响下,亚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照搬苏联模式,虽然一段时间内使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但其弊端也为各国后来经济的全面提高和政治的长期稳定埋下了隐患。50、60年代,苏联、东欧各国先后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但都未消除苏联模式的根本弊端,积重难返,再加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分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挫折原因: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社会主义各国内部的原因;③社会主义体系的诞生遭到西方势力的敌视;④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没能与政治民主化同步发展;⑤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认识:①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②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它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制度都要困难得多,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③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严重消极影响。④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绝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⑥苏东剧变仅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a.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c.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d.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12\n意义: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得到蓬勃发展。(2)列宁主义:背景: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形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个对立派别,布尔什维主义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贡献:揭示了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能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取得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3)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探索出一条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贡献: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学说。(4)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贡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5)“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略)○技巧方法本专题内容主要复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史实。复习中,(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等方面对教材知识进行总结。(2)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异同,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3)比较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异同,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考题解析12\n【例1】(2022年北京朝阳模考题)以下对巴黎公社的评价,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起义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总演习B.巴黎公社起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偶发事件C.巴黎公社起义是国际工人运动开始的标志D.巴黎公社起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产物【思路串讲】结合所学知识发现,巴黎公社起义是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即国防政府)与普鲁士签定屈辱的卖国条约,解除巴黎人民武装的情况下发生的。【标准答案】B【例2】(2022年南京一模题)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表现在①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③工人运动的目的更明确,并进一步走向国际联合④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更紧密结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路串讲】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可排除①②两个选项。【标准答案】C【例3】(2022年上海高考题)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思路串讲】根据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材料反映了农民阶级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也就是说该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标准答案】B【例4】(2022年南京二模题)苏俄无法实行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其根本原因是A.处于战争时期,缺少过渡的客观环境B.无代价的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不满C.俄国是一个小农占优势,经济落后的国家D.垄断资本的落后性【思路串讲】根据题意,我们发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其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俄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标准答案】C【例5】(2022年广东高考卷)下列关于勃涅日列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思路串讲】勃涅日列夫在经济领域,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因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改革仍未能摆脱原有模式的束缚。12\n【标准答案】B【例6】(2022年江苏高考题)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俄国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思路串讲】注意时间限制为“俄国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依据这一时间,回忆教材有关苏联农业方面的政策作答。【标准答案】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实施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种土地和雇用劳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例7】(2022年广东高考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思路串讲】由材料提供信息判断斯大林讲话是在1925年。【标准答案】B●误区诊断本专题内容比较多,但近年来高考中涉及的问题不太多,这并不意味着本专题不是高考的重点,因此复习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内容。(1)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联系和区别。(2)注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比较。(3)区别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苏联的改革。(4)注意教材的有关社会主义的地图。【例8】科学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背景有①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②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④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误点:一是对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背景认识不够,二是审题不清。辨析: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条件主要有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答案:C【例9】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具体表现在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2\nC.无产阶级直接掌握了政府权力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误点:一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不够,二是对俄国二月革命的认识不足。辨析:俄国二月革命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根据题意应选B。答案:B【例10】布拉格之春的结果说明①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②东欧国家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③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不断升级④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误点:一是不能准确把握“布拉格之春”的含义,二是对其结果认识不足。辨析:布拉格之春说明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同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D自主感悟:●真题演练1.(2000年广东高考题)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2.(2000年上海高考题)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3.(2000年全国高考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4.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加盟的共和国是A.乌克兰、外高加索、白俄罗斯、俄罗斯B.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c.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D.外高加索、白俄罗斯、俄罗斯、格鲁吉亚●名师押题预测1: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借鉴的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指出两种社会制度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2)概括说明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在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12\n(3)分析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现象的根本原因。思考:本题主要考查二战以来两种社会制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目标和相互学习的关系,在分析相互影响、借鉴中要从国家职能、所有制、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分配等方面进行思考。答案:(1)主要目标: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并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相互影响、借鉴之处:①国家功能上: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②所有制上: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进国有化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③经济调节上: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市场调节作用和发展商品经济。④分配政策上: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⑤在国家经济领域: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经济接轨。⑥在技术设备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都重视采用先进科学技术。(3)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客观规律。预测2: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说明其效果。(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探索有什么不同?造成了什么后果?(3)我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怎样?对此你有什么认识?思考: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也进行了探索,并创造了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壮举。答案:(1)探索: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恢复商品交换。苏俄政府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扩大生产,恢复经济。效果: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俄国的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找到了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不同:在斯大林时期,开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后果: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陷和弊端,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12\n(3)背景:中国是资本主义不发达、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途径:采用合作化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认识:通过三大改造顺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发展了生产。在改造后期急于求成,工作过粗,遗留了一些问题。预测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1960年—1985年年经济年增长率百分比(根据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年鉴》)材料二(下面是7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的理论口号)“20世纪是资本主义存在的最后世纪。到这个世纪末,将根本没有资本主义,或者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残余。”——摘自瓦尔加《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第132页材料三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摘自1996年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20页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所学的历史知识,试从经济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胜利的原因。你从中苏社会主义建设一成一败的原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思考:此题为材料式比较题,为学科内综合题,旨在考查阅读、分析概括能力,要求从经济、理论、思想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苏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不同原因。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题目中的三则材料已作了提示,可对应找出有关史实说明中国社会主义成功的原因。启示可根据自己认识去谈,但要围绕题目规定的三个方面进行,切忌离题阐发。答案:原因:①经济上: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经济衰落,无法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起人民对社会丰义的怀疑。中国自“文革”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城乡人民生活向小康水平过渡,人民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理论上:苏联长期脱离实际,不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的形势仍继续坚持资本主义将在20世纪灭亡的论点,受教条主义的影响,自然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问题不能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外开放和借鉴学习资本主义的长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真研究国情,借鉴资本主义的长处,注意研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问题。③12\n思想建设上:苏联不能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有效的反渗透。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时刻警惕和打击西方的和平演变,邓小平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三届四中全会又清算了自由化思想,拨正了社会主义航向。启示:①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各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教条主义。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③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真题演练参考答案1.A2.B3.A4.A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9:41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9.4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