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专用202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五单元专题一种群和群落专题整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五单元专题一种群和群落专题整合2022·微型高考仿真练(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第1~6题每题2分,第7~8题每题3分,共18分)1.(2022·江苏扬州、南通、泰州三模,13)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培养时间为2d,结果如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H3.04.05.06.07.08.09.010.0种群密度/个·mL-100153160168172133125A.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解析 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A正确;pH为3.0和4.0组因pH过低,使酶失去活性,种群呈衰退型,B错误;增加培养液的量,可为草履虫提供更多的营养,种群的K值有所提高,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可确定D的结论正确。答案 B2.(2022·江苏淮、宿、连、徐四市一模,18)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解析 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植物为其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地形差异、土壤湿度、盐碱度7\n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造成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答案 C3.(2022·江苏扬州、南通、连云港二模,15)云杉林是我国北方针叶林中的优良林,在云杉林被采伐后,一般要经过下列阶段才能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云杉林的恢复属于初生演替B.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种间关系趋于复杂C.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均发生改变D.人类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云杉林的恢复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生物之间关系变得更加复杂,B正确;由于物种丰富度增大,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因此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会发生变化,C正确;人类的活动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它能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正确。答案 A4.(2022·江苏宿迁三校3月检测,16)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b~d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C.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各种群数量多呈S型增长D.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取决于土壤中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存留状况解析 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A正确;b~d段,从各种植物出现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地变化,但原有物种并没有消失,7\nB错误;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越来越多,最后趋于稳定,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C错误;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决定,D错误。答案 A5.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B.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0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K值解析 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在K值。答案 A6.(2022·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17)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B.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D.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解析 根据题图1可知,血球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图中0.1mm指的是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或计数室的高;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点处的酵母菌。7\n答案 D7.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不变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解析 由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暴猎蝽,桑毛虫因天敌的捕食作用,环境容纳量减小;暴猎蝽最初呈“J”型增长,一段时间后因食物、空间的资源有限,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呈“S”型增长曲线,B点暴猎蝽数量约为K/2,增长速率最快。答案 AD8.(2022·南京、盐城二模,25)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图1中t1~t2与图2中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型和J型增长过程解析 分析图1,图1中t1~t2的种群增长速率在减小,直到t2时才减为0,由此可知t1~t2的种群增长速率虽然在降低,但种群数量仍在增长,因此可推测该时期内的种群呈增长型,A错误;分析图2,a、c7\n时期λ值等于1,说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正确;K值时表现出的特点是出生率=死亡率,分析图1可知t2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分析图2可知λ值等于1时的出生率=死亡率,C错误;图1可表示种群的S型增长特点,图2不能表现J型增长特点,D错误。答案 AC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2分)9.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为顶级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中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_______阶段,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_______,至顶级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_______。(3)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调节。答案 (1)森林 次生演替 (2)丙 丙乙甲 (3)(负)反馈10.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严寒天气,主要保护丹霞地层、地貌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研究人员建构相应的保护区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并调查了生态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1)图一表示在未受干扰、受到干扰和遭到破坏三种情况下,保护区实验模型中黄腹锦鸡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区表示保护区实验模型在________的情况下,黄腹锦鸡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对该区的黄腹锦鸡进行保护,应该采取________措施。(2)对保护区实验模型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数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图二所示。根据种群之间的关系判断,B~C7\n段甲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昆虫种类害虫害虫天敌昆虫密度39.30.340.470.290.33①两种害虫与三种害虫天敌属于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②果园中存在复杂的捕食关系,维持了果园的生态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③当果园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调节。(4)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定量采泥获得的样品多为底埋、管栖、附着生物以及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底栖生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河流的干流、支流分布着不同的底栖动物这属于群落结构中的________。答案 (1)未受干扰 就地保护 (2)甲的食物乙的数量在增加,甲的天敌丙的数量相对减少 (3)①物种 ②间接 ③负反馈 (4)样方法 水平结构11.(2022·江苏苏、锡、常、镇一模,32)为研究氮、磷等营养盐条件对微藻(微藻是对形态微小的单细胞藻类的统称)生长的影响,科研工作者选择几种常见微藻做了相关实验。选取可作为对虾食物的指数生长期的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氮源和磷源各设置5个水平(从N1~N5,氮含量逐渐增大;P1~P5,磷含量逐渐增大)。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14d后,取样计数,处理统计结果,其中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细胞数占单独培养时的百分比如下图。请回答: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的细胞数占单独培养时的百分比7\n(1)据微藻生活习性分析,其培养条件必须有适宜的________以及pH、温度、盐度等条件。微藻计数常采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_。(2)据图中数据分析,混合培养条件下两种藻存在________关系,这种关系在5个水平的________源培养条件下最典型。(3)若选用青岛大扁藻作为对虾养殖的饲料,数据统计表明对虾的收获量总是远小于取食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青岛大扁藻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4)为研究对虾养殖过程中投放不同藻类的能量转化效率,现用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分别单独喂养对虾进行对照,过程中除了考虑两种藻类的投放量以外,还要分析统计对虾对这两种藻类________的差异,该过程是对能量转化效率在________层次上进行的研究。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微藻是单细胞藻类的统称,生活中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对其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来计数。(2)据图中数据分析,二者在不同的磷源中所占百分比不同且有交替现象,由此推测混合培养条件下两种藻存在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在5个水平的磷源培养条件下最典型。(3)对虾取食青岛大扁藻后,有一部分能量没有被对虾同化,而被对虾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会被对虾呼吸作用消耗。青岛大扁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4)研究对虾养殖过程中投放不同藻类的能量转化效率,除要考虑两种藻类的投放量外,还需知道对虾对两种藻的取食强度等。由于研究的是对虾,所以属于种群层次。答案 (1)光照 血细胞计数板 (2)竞争 磷 (3)被对虾呼吸消耗 生产者 (4)取食强度(或消化吸收程度) 种群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4:33 页数:7
价格:¥3 大小:218.9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