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专用)2022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九) 散文阅读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四川专用)(十九)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台 阶曹尔嘉从一楼到二楼,很陡的灰黑色楼梯,在当时的你眼里显得格外高。一阵令人害怕的眩晕,使你扭转身抱住了他的腿,你哭着闹着不肯往上爬。“快点跑,咱俩比赛。”他不但不安慰怕得发抖的你,反而把你往前推,“快呀,我要追上你喽!”他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在你身后虚张声势。你信以为真,忘记了害怕,使劲向上跑。“咚、咚、咚”,迈完第二十步,你咯咯笑着扑进在二楼微笑着等待的妈妈的怀中。回头望望,他正装出竭力向上爬的样子追赶着。那时的你,虽然知道他是故意让你赢,可是你单纯地沉浸在这样经常的游戏中,不懂得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时的你,5岁。二十级台阶,你是一步步地走。散步回来,你的心情似乎特别好。走到楼梯下,忽然忆起那遗忘多年的游戏。“咱俩比赛,你追我!”你用少年特有的明快的声音叫道,然后迈开长腿,一步两个台阶地向上跑去。在你身后,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迈过第十步,你们几乎同时到达顶端。互相看看,你们同时大笑起来。你注意到他微微喘着气,微微驼着背,张着嘴在微微地笑。你觉得自己很开心,便不再费时间去陪着他微笑说话一起游戏。你还有很多事要做,还要写作业,还要和朋友煲电话粥……那时的你,15岁。二十级台阶,你是两个台阶跳着走。后来,你要去远方求学。他和你并排走下楼梯,他帮你提着行李。他平静地谈着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离时的那一回头,你瞥见了他眼中的闪亮和风中的几丝白发。那一刻,你有些心酸。可不久以后,你便沉浸在异国的新奇与欢乐中,那种心酸,已经淡忘了。你和他之间,已不止那二十级台阶的距离了。终于,你春风得意地再次踏上故土。即使隔了这么多年,家,还是记忆中的那样。二十级台阶,你走在他前面,自己提着行李。年轻力壮的你三步两步登上顶端。回头望望,他正用一只手扶着栏杆,慢慢地走着。“咚——咚——咚——”那样迟缓而漫长的二十步。你在上面等,并不着急,因为你知道,他已经这样等了好多年、好多年。你从他的步伐看出了岁月的流逝,可当他抬起头,眉眼里的微笑却与二十年前一模一样……那一刻,你彻悟了——二十级台阶,他用日积月累的爱,为你筑就;二十级台阶,他用消逝了的年华为你铺成;二十级台阶,他用一步步的丈量为你守候……这二十级台阶呀,你日日月月地走啊,永远不愿走到头……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五岁以前,“你”与“他”一起上台阶的过程显示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艺术,父亲鼓励孩子攀登又营造了温情轻松的氛围。B.十五岁时,“你”长大了,一步两个台阶地跳着走,比赛中“你”把父亲比输了,心中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成长喜悦。C.“你”到远方甚至到异国他乡求学时,虽然与家的距离早已超过了二十级台阶那么远了,但“你”内心依然深怀着对家的怀念和向往。4\nD.当再次踏上故土时,“你”发现“他”老了,上台阶不仅慢还要手扶栏杆,不变的是家、台阶,还有“他”看你时眉眼里的微笑。E.台阶是通向家庭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成长时期与“台阶”有关的一系列故事,真实地记录了成长过程,抒发了对台阶的一往情深。2.本文是从怎样的角度叙述的?能不能把文中的“你”换成“我”?(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线文字在文中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台阶”在文中有什么意义?请分别简述之。(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的结尾说“这二十级台阶呀,你日日月月地走啊,永远不愿走到头”,你认为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请陈述理由。(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徽州道上①傍晚必须赶到屯溪。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停杯启程了。皖南晴雨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的干燥却不曾使我忘掉家乡雨丝的记忆。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的就是阴雨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担心屋檐的滴答声。那时我尚未尝过失眠的滋味,一觉睡到天亮,心里有事,四五更时会自然醒来,揉着惺忪的眼睛到天井里去仰望太空。多少次登太白楼、爬翠螺山的兴致,被这讨厌的雨丝抹掉了。②早起听广播,说江面有六七级大风。多年不曾有过的怕雨的心情又潜上心头。昨天与那沙同志约好,上午他从合肥到芜湖,我跟他的车一道去屯溪,我们要参加的座谈会明天开始。这么大的风,轮渡能照常开吗?二十年前有次我从裕溪口过江,赶上大风,轮渡停摆,只好伫立江边,眼望长江浪涛中点点风帆颠簸远去,恨不得一脚跨过江南,去亲吻那令人依恋的青山绿水。现在可不同了。这点风算什么?十时半那沙同志准时过江了。我们从芜湖出发时,漫天的急雨突然驻脚,天空明亮起来,将这座江城涤净一新。③我平日自称是皖南人,不说黄山,连皖南山区还未去过。那沙同志是广东人,在安徽工作多年,皖南山道跑熟了。沿途稍大一点的集镇,多半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有时还能长长短短谈些有关的风俗人情的趣话。④4\n中午到了宣城,李白的足迹到过这里,光凭这点,就使这座古城遐迩闻名。友人请我们尝新,泡了本地出产的敬亭碧雪。据说,这茶近年很为中外茶客称道,颇有与皖南名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争势的劲头。我从小随大人养成喝茶的习惯,现在每天至少要换两杯。说实话,无非是驴饮,哪里知道喝茶还有许多讲究,什么粗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的水冲出来是清的,次茶的水冲出来是浑的。我端起玻璃茶杯,茶水明净,透过浮动的新芽嫩叶,能清晰地看到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老人。他是我三十年前的语文教师,现在这里的一所中学教书。⑤这是我今天在途中最意外的收获了。年岁渐渐增大,有时出其不意地在他乡会遇上故人,交谈几句,情感也会被少年往事所牵动。今天也一样。他是熏陶我爱好文学的启蒙老师。1954年大水退潮之后,他被调到江北工作。远行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伙伴,曾在两岸葱绿的长堤上送别过他,五七年他因发表一篇文章遭受厄运多年,曾被放逐泾县老家务农,据说自学行医,成了附近一带有名气的郎中。前两年才彻底平反,重返教育岗位。我细细端详他,虽然苍老了,却依旧那么干瘦,有精神;当谈起他的近况时,他习惯地做了一个为我异常熟悉的手势,说:现在还好。“还好”,那就好了。至于其他原该探问的一切,我都不敢去触动它。我尊敬地递给他一支香烟,他随手接过,我划亮了火柴……⑥在我的记忆里,他是吸烟的,烟瘾还不小呢!解放初期流行一种简装硬盒烟,一盒50支,没有牌子,比较便宜。他的书桌上常常摊开了这样的盒子烟。有次他为北京一家杂志写稿,大概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评吧。见我进门,放下笔,习惯地伸手摸烟,才发觉烟抽完了。我连走带跑替他上街买了几盒回来。此情此景,还在眼前。现在,我见他吸烟的神态还是老样,情不自禁地微笑了。他见我点烟,也笑着说:“你头发虽白了几根,样子没大变,在街上能认出。”我问起当年一些老师,他说多年没联系了,听说多半在皖南各县。⑦停留短促,我们又继续赶路了。雨越下越大,夹有冰雹,汽车以一小时八九十公里的速度疾驶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目的地快到了,远近星散着黑瓦白墙的小楼房。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取材于吴泰昌的同名散文)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重纪实、轻评说,读来有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B.作者描写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了。C.第③段介绍那沙同志的内容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D.明净的茶水引出了触动作者情感的老人,这一笔颇为精妙。E.这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令人称道。6.阅读第⑤⑥段,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启蒙老师是怎样一个人。(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章第①段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中学时的“怕雨”,有何用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章结尾写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课时作业(十九)1.BE [解析]B项,与原文不符,“你”与“他”是同时到达顶端的。E项,文中没有写成长时期与台阶有关的故事,也没有记录成长过程。2.①是从母亲的角度叙述的。(1分)这样叙述使散文具有家的空间感、温馨感和感情张力。(1分)②不能。换成“我”,叙述主角就成了“我”与“他”的二人世界,缺少原文那种家的空间感、温馨感与情感张力。(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手法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1)叙事的角度,就是作者以谁的口吻叙事,站在谁的角度讲述故事。选文是以母亲的角度叙事的。(2)叙事性文章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给人以亲历感、亲切感,而第二人称“你”则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空间立体感,同时也就有了温馨感,更有利于抒发情感。3.①特点:运用排比句式,表达深沉真挚的感情。(2分)作用:点明并深化主题,抒发作者对父爱的深沉赞美之情。(2分)②“台阶”既是散文的线索,又象征了伟大无私的父爱:以自己的深爱、责任和牺牲成为子女的垫脚石和阶梯,进而换取子女的健康成长、发展以至于成才。(2分)[解析]①本问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这是一个排比句,也是一个抒情句、议论句。它放在文章的结尾,从内容上看,抒发了赞美父爱之情;从结构上看,点题,深化主题,总结全文。②本问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结构上看,“台阶”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从内容上看,它蕴含(象征)着父爱。回答时要从内容、结构上分析其作用。4.这个结尾深化感情,余味悠长,耐人寻味。(2分)理由:①这样表达,说明“他”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抚养、挚爱和责任是无私的,长久的,永远心甘情愿的。(2分)②这样表达,说明“你”作为子女对父亲的感恩、对父爱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绵长深远的,具有责任感的。(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先赏析结尾句的含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再分析其特点,最后陈述理由。“不愿走到头”是因为它是父爱的见证,象征着永无止歇的父爱。把握了全文的这一主题,也就不难理解其含意了。5.AD [解析]B项,文中只是捎带一笔,写出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没有进行描写,也没有使文章内容丰满。C项,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E项,这篇散文反映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6.这位老师是一位颇有才学、经历坎坷、对命运和生活能泰然处之的人。[解析]在文本中找到写老师的内容,从中找出老师的特点,加以概括即可。如发表文章,熏陶学生爱好文学,给名著写书评,可看出老师颇有才学。7.在内容上,突出“我”少年时代渴望郊游的急迫心情;在结构上,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解析]说“用意”,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分析。这里作者本是要写这次在“徽州道上”的见闻感触,但第①段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中学时的“怕雨”,正是衬托今日行走的坦然淡定;同时,也交代了自己本是皖南人,引出下文对故土风情、故人风貌的叙写,更好地印证主题。8.呼应题目;深化主旨;令人回味。[解析]说妙处,即表达效果,同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与上一题的“作者用意”比较,更侧重于谈效果。首先,此句照应了标题;其次,此句结尾令人回味:这徽州古道上连接着作者的过去和现在,留给作者许多感触和启示,而这正是文章主旨所在,引人思考。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40:38 页数:4
价格:¥3 大小:18.8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