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十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十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7
2
/47
剩余4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详解版)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2022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1.(河南省漯河市2022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而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佣几十名法国工匠。1869年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此材料表明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B.船政局创办以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D.船政局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初衷【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自强、求富,维护清政府统治。2.(长沙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张謇挂冠经商,反映了他实业救国思想。故选A。3.(长沙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搜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材料看,该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都是洋务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D。4.(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6题)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资料来源: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以下对此表的分析正确的是47\n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成为清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促使关税增加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带动工商杂税大幅度上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促使农业税增加,其比重应有所上升。①项可以排除。其他三项皆是对材料的合理解读。5.(2022年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5题)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论述:“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下列选项中对“同治中兴”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的是清末新政改革B.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C.迈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中心内容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同治中兴”是指清朝中叶后,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的一个中兴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近代技术,没有学习政治体制。6.(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14题)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则徐B.洪秀全C.张之洞D.郑观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张之洞的主要活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结合洋务运动的史实可判断答案为张之洞。7.(2022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15题)47\n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答案】C【解析】A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材料反映的是甲午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对比,故A正确。官僚资本出现在1927年后,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始终没有占支配地位,故B不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体现在革命性与妥协性上,故D不正确。8.(2022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16题)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当时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妥协性B.中国商品缺乏信用C.外国商品可免交内地税D.欧洲人享有一些特权【答案】D【解析】D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商人‘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是因为欧洲人享有一些特权,可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的剥削。9.(2022年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7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是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随着民族、阶级矛盾两大矛盾合流,两大主题也逐渐合流为“实业救国”,故C项从属于A项,选择A项。10.(2022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3题)王韬提出:“官办不如商办”的口号,他痛斥洋务派垄断新式企业的行为,主张兴办一切企业都必须47\n“独任尚民,勿加官督二字。尚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上述材料表明王韬A.反对兴办洋务派企业B.主张自由创办民族企业C.反对官民合资办企业D.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答案】B【解析】考察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信息“官办不如商办”、“尚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可以明确判断出王韬的主张。11.(2022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6题)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以下对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情况从条约中享有进出口贸易中的平等税率来看,由于中国的经济比美国落后,享有同等税率的话,中国的工业品竞争不过美国产品,实际上有利于美国产品的入侵;“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在当时中国处于战争时期,自顾不暇的情况下,美国能据此进入中国境内,所以我们判断其为不平等条约。故答案为C。12.(2022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5题)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答案】C【解析】近代民族企业注重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所以办的企业注重民生,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轻工业。1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4题)梁漱溟先生曾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和这段论述的主题最贴切的是47\nA.中国绝不可能自行进入资本主义B.中国根本不会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C.中国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西方文明远比中国文明优越【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理解到,梁漱溟认为中国文明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绝不可能自行产生资本主义。联系各选项,本题选A项,BCD三项说法绝较对,且在材料中未体现。14.(2022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11题)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答案】B【解析】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发展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道路已经被切断,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更多的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选择B项。15.(2022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测评15题)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答案】C【解析】“议员”“专制”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领土”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商战”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因此没有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16.(2022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7题)《中华民国十一年通商海关各口全年贸易总论》载:“厦门一口,本年年船运之利便,人为加增,进口贸易,精神焕发,其由外国进口者尤甚,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已操胜算,故上海面粉,进口锐减。”该材料可以反映A.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B.厦门对进口面粉的依赖减弱47\nC.上海航运业落后于厦门D.上海面粉行业受到美国冲击【答案】D【解析】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知识点。中华民国十一年,即是公元1922年,从题干中可知:厦门进口量大,以美国面粉尤为突出,冲击了上海面粉业的发展(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已操胜算,故上海面粉,进口锐减。)17.(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9题)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指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中的“政策创新”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体制创新”是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8.(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15题)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题干“1895年”分析,此时处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此时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了上述情况。19.(2022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题31题)1864年李鸿章在筹办江南制造总局时上奏朝廷曰:“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惟其先华洋隔绝,虽中土机巧之士,莫由凿空而谈,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覆。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从中不能看出A.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自强”思想B.李鸿章认为中国人能创造性发展而超过西方C.预见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D.洋务派办军事工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答案】D【解析】D47\n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从材料信息可知,李鸿章认为,发展机器,是“自强之本”,故A正确;洋机器用于生产后,可以促使中国人自发研究,故B正确;李鸿章认为,数十年后,会有富农大贾仿照洋机器生产以追求利益,故C正确。D项虽然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选D。20.(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二模历史试题6题)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天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金陵制造局兴建于1865年,据此排除A;由“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可知该企业是军事工业,故排除B;洋务企业并不是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D项符合史实,故选D。21.(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七次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8题)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沙最初经营各地土产,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这说明中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B、C、D项没有反映。22.(2022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13题)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巾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47\n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答案】A【解析】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从材料中“……无法律之导之故也”,以及后面一系列没有法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知选择A项。23.(2022年江苏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6题)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B.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材料中梁启超是对李鸿章贡献的肯定,故选B。24.(2022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32题)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A.人口基数过大B.经济模式单一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ACD三项内容不符合1979年的时代特征,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思想得到解放、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等。本题选B项,发展多种经济模式成为当时改革的紧迫问题。25.(2022年辽宁省沈阳、大连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9题)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答案】B【解析】考查洋务运动民用企业。从材料看,两家外商航运企业之所以与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是为了避免“自杀性竞争”,也就是说招商局已经具备了与外商企业“两败俱伤”47\n的实力,选择B项。26.(安徽省宿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时期(年)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以上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之前晚清政府的剥削和压迫已经沉重,故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不能作为出国的主要原因。排除④,故选C。1840年后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引起了离乡谋生的现象。故其他选项符合题意。27、(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材料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对材料分析可知,林则徐在材料中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并认为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本题选C项,②③项信息材料中没有体现。28.(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矛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47\n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较常见,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遭到巨大冲击而不断萎缩。29.(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答案】D【解析】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A、B、C均是在鸦片战争近代以后受洋布冲击的结果。不符合题目时间“明朝”的界定,故选D。30.(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某同学要研究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的发展情况,可作为史料的是A.同文馆B.江南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D.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答案】C【解析】考查洋务运动。A不属于文化措施,排除。B是军事工业,排除。D是民族工业,排除。31.(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阅读表1:表1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时期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1850-1879721549表1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47\n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结构变动。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主要讲商品或原料的出口,题目未能体现。排除A。人口转移到他先或别的行业,表明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32.(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教育近代化起步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教育。教育近代化开始也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排除A。材料无法表明去英国留学的人是否最多,排除B。科举制1905废除,排除C。中国的格致传统的称呼和英国留学生的教育理念,彰显中西教育的融合。故选D33.(南通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虽然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的产生,排除CD两项,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选择B项。34.(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人教社历史教材曾经有这样的论述: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反映的是A.阶级斗争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全球史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各类史观,需要对各类史观有一定的了解。分析材料可以理解到,材料是从阶级斗争史观来分析、看待洋务运动和洋务企业的。阶级斗争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史观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47\n把阶级矛盾看做社会的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35.(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新思想的萌发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答案】B【解析】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的“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以新卫旧”可知选择B。36.(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夫华洋风俗不同,天为之也。洋人知有天主、耶稣,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毁其家木主。中国视死如生,千万年未之有改,而体魄所藏为尤重。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此语应是A.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言论B.顽固派反对维新派的言论C.太平天国反对洋人的言论D.改良派反对革命派的言论【答案】A【解析】考查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从材料“电线之设”可知被反对的派别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选择A项。37.(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化演变历程的理解。根据所问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指的应该是经济改革事件:洋务运动。38.(湛江市2022年普通高考测试)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D.提倡“实业救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不准另树一帜。”可以看出李鸿章不支持民族工业也发展航运业,可以理解为李鸿章利用政权的手段进行垄断经营,故选B。其他选项明显与李鸿章的态度不吻合。39.(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统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47\n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主要的影响是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D.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答案】D【解析】考察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逐渐向近代转变。40.(2022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这主要说明洋务派A.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D.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答案】D【解析】考察对洋务运动思想的理解。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的腐朽;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41.(潮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杂支清单购大鱼雷艇等项7434.887787两购驾驶学生应习各种洋书726.148两购后膛钢炮965.839635两北洋水师公费银1576.6666两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动。从清单中分析,主要属于购置近代清政府海军装备的内容,与此有关的是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的史实,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余三人不符合这一史实。42.(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业分离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B47\n【解析】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大量农民纷纷破产,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封建统治的基础开始瓦解;A、C两项则是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的体现;D项不是单指哪一方面,而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43.(湖北省稳派教育名校联盟新课改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近代史上,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洋务运动等)大加褒扬,拼命贬低日本的发展模式,嘲讽日本的变革带来的只是经济的衰退,认为东方的土地上不可能产生像西方一样强大的文明。这反映了当时西方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引导东方国家选择错误的发展道路B.提醒东方国家在发展中少走弯路C.激化中日矛盾D.推广西方发展模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封建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作用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是为当时西方的历史所证明了的,西方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是非常清楚的。中国的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却被他们大加褒扬,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总的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却被他们拼命贬低,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是希望东方国家不要走西方的道路,从而强大起来,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所以说其目的就是不希望东方国家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故选A。44.(江苏省阜宁高级中学、大丰高级中学、栟茶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答案】A【解析】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关键把握“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是自然经济,题干即是问自然积极瓦解的表现,选择A项。45.(安徽省宿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47\n表明他们没有动摇现有的统治秩序,只是引进西方的某些支离破碎的新科技而已。选项中只有洋务运动符合该信息的要求。故选B。46.(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图2、图3两类企业的共同点是图2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及其广告图3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①属于近代工业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③面向市场经营④完全由私人投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图2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图3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析两类企业的共同点,①②③项正确,第④项错误,继昌隆缫丝厂由私人投资,洋务企业是官办。47.(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图4中的第一个下降期说明了图4近代中国《工业品批发物价指数的周期性波动》曲线图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C.晚清时期中国经济大衰退D.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加剧【答案】B【解析】第一个下降期指1865——1885年时期。分析各选项,A项错误,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D项错误,1865——47\n1885年时期列强对外侵略主要特点是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本题选B项,说明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48.(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指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答案】B【解析】结合题目给出的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可知“政策创新”应当指洋务运动,“制度创新”应当指戊戌变法。前者是在维护原有政治制度,也就是不危急封建专制统治的前提下出台的一些适合发展的新的政策、方针等等;而后者,制度创新指涉及政治制度的改变。49.(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柏杨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拳击手套”主要是指西方的A.先进制度B.先进技术C.先进思想D.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信息可知,“老拳师”没有看到对手各方面均强于自己,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拳击手套”,因此也希望拥有漂亮的“拳击手套”。而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未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先进思想和西方的生活方式。故选B。50.(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是①继昌隆缫丝厂②发昌机器厂③开平煤矿④大生纱厂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和大生纱厂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故选D51.(永州市2022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右图是某班同学在开展近代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一张照片。下列对该照片信息解读错误的是A.街头广告中大多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宣传B.长衫、旗袍是当时比较常见的服饰之一C.它反映的是近代香港商业的繁华景貌D.它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商业景象【答案】C47\n【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图片底下的英文“SHANHAI”,由此可以判断反映的是上海商业,故选C。52.(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张之洞D.郑观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变迁。根据题干“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说明他们虽然引进了近代企业但是却不主张改变封建制度,属于洋务派的思想,由此分析应选C项。A项属于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B项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其主张是改革原有制度,D项属于早期维新派。53.(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十月革命的推动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答案】C【解析】考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通过时间即可排除A、B、D。54.(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晴的留学热潮①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③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创业立业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答案】A【解析】①晚清留学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是富国强兵;②民国初期留学主要是为了实业救国;③新中国成立后那就是建设新国家。故选A。47\n55.(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的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A.第—种B.第二种C.第三种D.三种都不是【答案】C【解析】考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材料中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分别是指技术和文化制度,洋务运动只是接受了技术,而反对文化制度,故选C。56.(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答案】D【解析】考察对近代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理解。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包括经济、政治和外交的落后)故A、B、C正确。选D。二、非选择题1.(2022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测评38题)(26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霍布斯包姆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47\n——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阶段英格兰/尼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士/斯堪的纳维亚俄国/波兰/捷克/匈牙利1500—15491550—15991600—16491650—16991700—17491750—17991800—18207.47.36.79.3——10.111.16.7————6.26.37.06.24.04.44.54.14.15.15.43.94.34.03.83.54.7————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请回答:(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6分)(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考查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指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侵略。具体到中国,就是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人教版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介绍,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无力与外国的机器生产竞争,纷纷破产。从而引发了必修1中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2)苏俄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保证了政权的巩固,但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列宁政府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实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了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3)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建立绝对的集体经济的尝试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制度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论证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资本和劳动力,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应用到农业,推动了农业革命。47\n【答案】(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2分)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分)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分)。(2)苏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苏联表现: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分)应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2分)(3)指人民公社制度。(2分)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2分),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4)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2分)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2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先进的国家。(2分)2.(2022年江西省六校高三年级联考40题)(25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九江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题展开探究。材料一远在三国时,九江已形成港口,这里是东吴水军活动的重要基地。东晋南朝时,九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成为商业繁盛的港埠,史称“南开六道,途通五岭,北导长江,远行岷汉”。隋唐时,自京城长安至岭南广州的著名大庾-梅岭商路重新拓展开通,经九江集散的货物增加,九江有了新的发展。宋代在九江设有转搬仓、茶运司,元代在九江设立榷茶都转运司,船只往来更为频繁。——《九江经济发展回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九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3分)材料二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十一年,英国在九江建立租界,其他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开设洋行、公司、邮政局、银行、教堂、医院、会社、公馆、学校、俱乐部等,形成新的独立街区。同治元年(1862年),英国人设立九江海关,夺取征税权,同时兼管港口和航道,九江出现中国土地上由外国人征税的怪现象,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郭国胜《九江市历史概况》九江等茶叶出口地相继设立几个规模较小的分厂,如“九江新泰砖茶厂”、“九江顺丰砖茶厂”和福州的若干工厂等,从而基本垄断了这些地区砖茶生产。其间,虽偶有英商等开办砖茶厂,但均无力取代俄商地位。俄国在华砖茶业由于采取机器生产,产品成本低,又享有子口税,致使我国旧式砖茶制造业每况愈下。——《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九江开埠以后,由于其“47\n扼沪汉交通之咽喉,轮船接迹,铁轨交驰,赣省商业集中于此。森林矿产,靡不以此埠为转运趸积制造之所”;成为江西对接长江横向贸易路线的中介口岸,而一跃成为江西近代贸易的中心。“本省一切输出物产,莫不以此为输运枢纽。”——陈晓鸣《九江开埠与近代江西社会经济的变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九江在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那些深刻变化?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实质。(6分)材料三京九线的发展更大的经济价值在于带动了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中部经济增长带的形成,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京九铁路纵贯江西南北,辐射范围达16.7万平方公里,受惠人口2000多万。京九铁路开通以来,江西境内沿线地区依托强大运输能力,东依京沪、西靠京广、北通京津、南联港粤,实行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了中国最新、最长的经济增长带。京九线通车第二年,江西省京九沿线经济发展速度就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图-15京九铁路的开通,借两端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窗口作用和信息资源、通讯设施、商品集散等优越条件,江西充分发挥地区经济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特点,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和来料加工,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往来,扩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对外联络不断增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网严冰《京九铁路十年变化发展回眸》(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九铁路建设对江西发展带来哪些重大影响。(8分)材料四2022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江西正处在人均GDP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重要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同时,江西要根本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地位,必须从全局着眼、从长远出发,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保护江西的青山绿水,为江西未来赢得更多的发展权利、更大的发展空间。”——江西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答记者问(4)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意义。(8分)【答案】(25分)(1)①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②经济重心南移;③政府重视(宋代在九江设有转搬仓、茶运司,元代在九江设立榷茶都转运司),贸易发达;(3分)(2)社会变化:①外国商品大量倾销。②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③近代工业出现。④47\n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实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3)①带动了市场的繁荣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②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中部经济增长带的形成。③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江西的交通运输结构。⑤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往来,扩大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对外贸易快速增长。⑥促进沿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沿线思想文化交流和观念转变。(8分,任意4点即可)(4)时代背景:①国家深化改革开放,践行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②契合江西发展实际,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根本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地位。③总结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经验教训,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4分,任意2点即可)意义: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分,任意2点即可)3.(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23题)(16分)有人把中国与全球化比喻为一对欢喜冤家,从被动参与、抵制反对到积极融入,悲与喜均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仅在山东境内就有青岛和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被迫开埠以后,烟台港就有英国福开森等公司开辟多条新的国际航线,一位英国人在《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中写到:“将近30年来,它和渤海湾的其他几个港口一起,成为欧洲与中国商品的巨大贸易中心。”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有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所谓“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材料三47\n摘自2022年11月18日新华网请回答:(1)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扩张,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危害。(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问题的表格填充(3分)影响因素理由阐释结论国际关系方面拒绝加入经济体制方面其它(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因素分析2022——2022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4)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2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1)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等知识回答。(2)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国内计划经济体制及对关贸总协定的认识误区角度分析回答。(3)由图表信息可知,中国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起伏状态。联系21世纪初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回答“原因”。(4)从开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角度分析回答即可。【答案】(1)危害:主权遭到破坏,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利益受损;变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4分)(2)国际关系方面:与某些成员国有意识形态的隔阂。经济体制方面:排斥市场经济。其它:对关贸总协定认识不足。(3分)(3)特点: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起伏状态。(4分)原因: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47\n(4)积极融入到全球化大潮中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4.(2022年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36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一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自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下令闭关锁国以后,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一一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一一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材料四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剐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CCTV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期以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机制的主要变化。(6分)(2)结合史实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约自16世纪起,……采取重商主义政策”47\n,工业革命前夕实行自由经济政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罗斯福新政回答。第(2)问,首先提炼材料观点,材料二中认为“闭关锁国……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提炼观点,之后对观点进行辩证的评价分析,可以从受到侵略的必然性,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回答。第(3)问,结合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出现的经济、政治、国际形势等的变化回答。第(4)问,结合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回答。【答案】(1)16、17世纪盛行重商主义;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的普遍信条;经济大危机发生后加强国家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6分)(2)观点:材料二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2分)评价: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资本主义入侵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文化,中国开始了自身痛苦的近代化历程。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效仿实践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弘扬民主科学精神;社会生活上传统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近代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民族尊严遭到践踏。(6分)(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世界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6分)(4)建立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等。(任答3点得6分)5.(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6题)(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赵文华《嘉靖平倭役记略》卷5,见《明代海禁政策述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的海禁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当时为什么会实行这种政策?(6分)材料二(2)漫画中近代海军与哪些重大事件息息相关?根据漫画指出制约近代海军发展的根本性问题。(6分)47\n材料三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是明确的、一贯的。……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这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共识。我们希望各方都能从雏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多做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的事情。——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3)依据材料三,温家宝总理提出解决南海争议的办法及其基本准则分别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海洋权的认识。(6分)【解析】第一问旨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注意“依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到息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从教材中可得到的信息有“清代沿用海禁政策,几乎断绝了与西方的联系,中国日益落后与西方国家”。从政治方面来说,明清实行海禁政策是防范倭寇的需要;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一政策是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映。第二问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洋务运动中,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使用机动舰船,创建新式海军。洋务运动的重要原因是列强侵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败的政治制度。第三问旨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出发点,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的重要意义。【答案】(1)消极影响:直接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没有真正起到防范倭患的作用;为后来的清朝所沿袭,演变成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更加封闭,更加孤立于世界,以致落后于西方。(回答其中两点即可,4分)原因:政府实行贡赐贸易,反对私人对外贸易;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明朝消极抗倭的结果;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对外反映。(回答其中两点即可,2分)(2)背景: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海疆的侵略;洋务运动的开展。根本原因:腐败的政治制度。(6分)(3)办法: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出发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2分)认识:坚持对外开放,推进自由贸易,增强竞争意识;维护海洋主权,反对别国干涉我国主权。(4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6.(2022年广东省韶关市二模文综合历史试题39题)(27分)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产物。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中外城市化进程。材料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1953—1975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时期性质人数(百万)资料来源1953—1957农村至城市8.0Chang(1968)1957—1958“下放”(干部接受劳动改造)2.6R.W.Lee(1966)47\n1958—1964城市劳动下乡20.0“上山下乡”20.01968“上山下乡”15.25CrrentScene(1969)1969—1975“上山下乡”12.0PekingReview(1976)1957—1975城市至农村总数54.6——摘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730—1851年为第一阶段,即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是1851—1950年,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这些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1.8%。第三阶段是1950—1990年,世界广大国家向城市化迈进。——摘自凤凰网(1)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10分)(2)分析1950—1990年世界广大国家迈向城市化的背景。(6分)(3)简析1953—1975年我国城市化曲折发展的原因,指出1980年代始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8分)(4)此外,关于城市化,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探究?(3分)【解析】第1问近代我国城市化发展呈沿海迅速发展、内地缓慢发展的不均衡特点,沿海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等。内地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军阀割据或战争;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工业化程度很低等。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可回答影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城市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强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获得成功。第2问需从世界各国城市化整体、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三个角度来回答。第3问1953—1975年我国城市化曲折发展的原因,需分成1953—1957年和1957—1975年两个时段回答,前一时段是过渡时期,经济上采取各种正确政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后一时段的许多经济措施则阻碍了城市化进程。80年代的举措,可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外开放;户籍制度改革;政府城市发展政策等角度回答。第4问可结合有关地理学科知识来进行回答。【答案】(1)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沿海城市化发展较快: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包括官僚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工业化、近代化的努力;交通便利,文化较发达。(4分。每1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内地城市化发展缓慢:军阀割据或战争;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工业化程度很低。(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47\n影响:城市化发展整体慢,影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分,采点和采意给分)城市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强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获得成功。(2分,采点和采意给分)(2)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二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缓和;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发展。(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体系的确立;工业化的深入;制度、政策的调整。(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独立;工业化起步;第三世界的兴起。(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3)原因:1953—1957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实行,农村等各行各业的支援。(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1957—1975曲折发展:反“右”扩大化;国民经济调整;“文革”、“上山下乡”;人民公社体制的推行。(4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外开放;户籍制度改革;政府城市发展政策。(2分。任答2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4)探究:城市化的规模与速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土地、环保、住房、社会福利等。(3分,SOLO分层给分)7.(2022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28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6分)材料二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47\n;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试分别概述材料二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01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7分)材料三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以后30年好。(4)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法准确。)(8分)【解析】考查中国近代化进程。第一问考查洋务运动对维新和革命的影响。可从经济、阶级、思想三方面解答。第二问关键把握时间信息“1901年到1920年”,由此可明确“沉沦”指的是中国最终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上升”是指中国不断探索斗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革命任务。第三问的原因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以及革命派的不断努力等角度分析。第四问是开放性试题,两个观点一是忽视前30年贡献,二是忽视改革开放的成就。无论哪种观点均要认识到两个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重视前三十年的奠基作用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革命性成果。【答案】(1)提供基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3分)洋务派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3分)(2)含义: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上升: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2分)(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3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2分)(4)第一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2分)47\n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分)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了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2分)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2分)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2分)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2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四民月令》所反映的是东汉晚期一个世族地主庄园,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全书内容大致包括:一、祭祀、家礼、教育以及维持改进家庭和社会上的新旧关系;二、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三、纺绩、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四、食品加工及酿造;五、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工程;六、收采野生植物,主要是药材,并配制法药;七、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项用具;八及九、粜籴及杂事。(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庄经济的基本特征。(4分)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经济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这一“愿望”的实现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材料三“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47\n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3)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所学概括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主要特征。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有手工业活动包括纺织制衣、食品加工、建筑等,主要特征根据所学指自给自足。第2问考查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经济侵略过程可从打开中国大门——商品输出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地这一主线来回答,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本问较为常见、重要。第3问根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材料中可以较容易了解到主要有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等因素。党中央采取的措施和积极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措施主要有: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产生的影响主要指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答案】(1)主要经营农业;手工业活动包括纺织制衣、食品加工、建筑等;也涉及—些商业活动。特征:自给自足。(4分)(2)侵略活动: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③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发展外商在华企业,组织“洋行一经营对华贸易等,扩大商品输出。(每点2分,共6分)影响: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出现逆差,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4分)(3)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6分)9.(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根据着重点的变化和理念的变迁,洋务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从1861年到1872年,主要成就如下:1861年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在天津和上海设立通商大臣署衙。47\n1861年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1862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1865年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机器从法国购得。附设一个船政学堂,内分前后两堂:前堂专授法语和造船,后堂专授英语和航海。派遣斌椿率队的试探性使团前赴欧洲。1866年李鸿章开设金陵机器制造局。崇厚开设天津机器局。1872年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派遣三十名少年学童赴美国1872~1881年间,共有120名学童分四批被遣留洋。李鸿章遣官佐赴德国留学。第二阶段从1872年到1885年,主要成就如下:1872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开设“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1877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1878年左宗棠在甘肃创办一个织呢局。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79年大沽与天津之间开设电报线路。1880年开设电报总局。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在天津以北铺修了一段长二十里(六英里)的铁路。第三阶段从1885年到1895年,主要成就如下: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开设武备学堂。北京成立海军衙门,以醇亲王为首,李鸿章为副。1886年张之洞在广州建一纺织局。1888年设立归李鸿章节制的北洋水师。1889年张之洞在广州开设一家织布局和一家铁政局。1890年张之洞开办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1891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伦章造纸厂。开设“官商合办”性质的贵州制铁厂。1893年李鸿章设机器纺织总局。张之洞在武昌建四家棉纺和丝织厂。1894年湖北省建两家火柴公司。创建“官商合办”性质的湖北缫丝局。——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洋务运动各阶段的特点。(6分)(2)徐中约先生划分洋务运动阶段的依据是着重点的变化和理念的变迁。说一说各阶段的理念分别是什么?(4分)(3)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强调,在农业化的儒家社会基础上移植近代资本主义和工业。存在着内在的矛盾。结合洋务运动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47\n第1问概括洋务运动各阶段的特点,可分析三个阶段的材料进行概括,第一阶段:创办军事工业为主;引进外国技术与培养本国人才相结合。第二阶段:重点转向民用工业;近代交通通讯事业起步。第三阶段:轻工业发展迅猛;“官商合办”代替“官督商办”。第2问洋务运动各阶段的理念,可根据所学回答,第一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三阶段:“师夷长技以自强”。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来酌情回答。【答案】(1)第一阶段:创办军事工业为主;引进外国技术与培养本国人才相结合。第二阶段:重点转向民用工业;近代交通通讯事业起步。第三阶段:轻工业发展迅猛;“官商合办”代替“官督商办”。(6分)(2)第一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三阶段:“师夷长技以自强”。(4分)(3)答题思路:一、肯定观点,表明观点。二、结合洋务运动,证明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之间的矛盾。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动荡,维护清政府统治,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条件,但是中国都是无法充分提供的。这就是一种矛盾。最终,清政府没有能够克服矛盾,以失败告终。10.(湛江市2022年普通高考测试)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一年级1948324212二年级1948234212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一一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材料三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号令各地“寺子屋”(设在寺院内由僧侣任教的学塾)全部废除,开设西式学堂。《学制》规定,小学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数理,地理、历史合占9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一一摘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等材料四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l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人民版教材必修三请回答:47\n(1)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6分)(2)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指出明治政府教育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式学堂对中日近代化的影响。(8分)(3)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教育变革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2分)【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教育制度。第(1)问,第一小问,首先要确定答题的角度。特点可以从设置科目的内容和设置科目所占的比例等角度进行归纳。从内容上与传统教育相比,考虑其增加了什么内容,即可作为答案。从设置的科目的比例看,经学占9,,依然高居榜首,可以组织语言归纳将其第二个特点。第二小问,抓住关键词“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孜孜致力于此”可以看出当时读书的目的仍然是以获取仕途为主要目的,作者认为这是教育不出人才的主要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从“政府颁布《学制》”及其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其重视程度,从开设的科目及其比例看,配置科目的倾向。第二小问,从两个国家和重视程度和科目配置的情况对比,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措施更具现代化的特征。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存在差异。第三小问,影响可以从中日的共同影响讲,也可以分开阐述对中日教育各自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从教育培养人才的角度作答,对两国的经济、军事、外加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教育未能培养真正的近代人才,而日本对人文学科的不重视也造成一些消极影响。第(3)问第一小问,特点从“《中华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人民大众服务”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用可以从经济角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政治上完善教育制度,文化上从面向人民群众的内容归纳其作用。第四问注意题目的限定是从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角度作答,注意双方的辩证关系。【答案】(1)特点:增设了近代西方教育内容;经学在全部课程中占居首位。(2分)原因:所培养人才仍立足于做官,封建教育根深蒂固。(答到第一层次“做官”给2分,能答到第二层次“封建教育”给4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重视科技教育。(2分)主要原因:明治政府领导人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2分)影响:中日:开创了近代教育先河;培养了大批急需的科技人才;对近代外交、军事和实业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重工艺技术轻科学民主精神。(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中国:科考做官的思想阻碍了新式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2分)日本:形成了军国主义教育,对日本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和束缚作用。(2分)(3)特点:宪法保障,办人民教育。(2分)作用: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1分)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1分)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47\n(4)理解:教育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变革。(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1.(湖北省武昌区2022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测试)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漕运水手多来自于山东、北直(河北)等地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流民……长途漕运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加以官方对水手的盘剥,促使水手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共担风险、维持生计。漕运水手与佛教支派——罗教(宣扬患难互助)相结合,就产生了清帮。(当时奏折)认为“但此等邪教,最易惑众”,因此,一定要“严加究审,从重处治。”结果,清政府对之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政策。(18世纪末清政府镇压罗教后)他们摒弃被官方废止的名教“罗教”,改称清门,订立“帮规”、“家法”……垄断着江浙漕运行业。19世纪40年代后期,政府……被迫放弃河道,永远改用海路。……水手们已经组成了秘密会社……19世纪40年代这些会社开始表现出很有政治抱负的样子,并开始在纤夫,甚至在旗丁中间扩展影响和发展组织。……鸦片战争以后这些组织采取了反满的意识形态。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光复过程中,都有清帮参加对清军作战。这些力量同其他秘密会社一起成为传统统治秩序的反抗者和破坏者,使清王朝的社会控制受到巨大冲击,并最终在有秘密社会参加的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崩瓦解。——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材料二现实生活并没有对被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无情地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大军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失业、疾病、伤残、年老等像魔鬼一样时对伴随在他们身边,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国家根据1793年罗斯条例鼓励友谊会“为了互相救济和维持生病、年老和体弱会员的生活,以自愿捐款,筹措独立基金”,使它们能以取得社团法人的多种资格。19世纪30、40年代,一些大的甚至全国性的友谊会团体相继出现。根据1874年英国的官方报告,友谊会可使济贫制度每年节省救济费约200万英镑。1911年《(国民保险法》颁布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被以“核准团体”的身份变成了褐利国家政策的执行机构。一一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清帮发展壮大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93年前英国友谊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政府对待清帮和友谊会的态度及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对民间互助组织发展的影响。(7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与英国处理社会问题的不同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影响。(1)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需要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抓住关键信息:“……47\n促使水手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共担风险、维持生计。漕运水手与佛教支派——罗教(宣扬患难互助)相结合,就产生了清帮。”“水手们已经组成了秘密会社。”“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光复过程中,都有清帮参加对清军作战。”晚清清帮发展壮大的原因可以从材料一的第2、3、4段获得,主要从清政府的压迫、列强的经济侵略、手工业者的破产等方面分析。(2)问从两个方面分析:材料二中圈地运动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时代背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放任的经济社会政策。(3)问目的在于认识到中英截然相反的社会政策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化解社会危机,维护国家的稳定。【答案】(1)发展历程:由民间自发互助经济组织和宗教组织到地方行业垄断组织再到秘密低下反满政治组织(6分)。原因: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后漕运的严重衰落;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小农经济渐趋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急剧增加;小农经济自身的脆弱性;民族矛盾激化背景下满汉冲突加剧;(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2)①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带来全新的生存挑战;②国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尚未全方位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职责;③中世纪以来城市自治传统的发扬光大。(6分)(3)清政府坚决取缔。其政策使其演变为政府的对立面,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并最终成为推翻清政府的重要力量。(3分)英国政府支持扶植、成功转化。友谊会的存在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推动国家福利保障建设。(4分)12.(湖北省宜昌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40.(25分)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圆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任以干城,沈思密谋,因以漳泉惠潮嘉人为流官,雄长其上,破除陈例,归于简要,自辟僚属,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47\n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材料三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美国……要做到这点,两件事不可缺少:第一,凭借筑垒和建立海岸防御舰队来保护主要的港口。第二,壮大海军力量。这会使进攻性力量如虎添翼,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一一马汉(美国)《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1)依据材料—概括魏源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2)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的海权观相对于魏源来说有哪些发展?原因何在?指出近代中国人与马汉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15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形成,切合当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海权之争的热点。(1)问关键信息:“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创设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自辟僚属,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经营南洋以为屏藩。这一观点的形成原因是鸦片战争中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2)问关键信息:“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这一观点的形成原因与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有直接关系,马汉主要观点:“壮大海军力量……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主张壮大海军力量对外扩张。【答案】(1)观点:①创设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②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③经营南洋以为屏藩。(6分)原因:列强扩张加深中国的危机;工业文明冲击之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了解西方。(4分)(2)发展:①海权对民族独立与富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强化海权的关键在“民生之政府”(民主政府);③开发海洋资源,发展中国海洋实业。(6分)47\n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进一步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5分)不同点:中国的海权观着眼于抵抗外来侵略;马汉的海权观着眼于对外扩张(4分)13.(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统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7.(36分)人类历史发展包含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它们是历史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东京)自宣德楼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香药之类。——摘自《东京梦华录》(1)依据材料概括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现象。(4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条件。(4分)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进行了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宗教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法国革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中变为现实。——《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启蒙运动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的“重新思考”指的是什么?(6分)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4分)中国近现代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时期留学方向留学途径代表人物学习方向1871--1889幼童留美4批共120人官费詹天佑等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留欧3批78名官费严复等军事指挥、科学技术1890--1911留日学生共两万人以上官费、自费宋教仁、陈独秀等拯救中华留美欧学生孙中山、蔡元培等1912--1930留美欧学生群万人以上官费、自费47\n茅以升、周恩来等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留苏的政治家1500人以上刘少奇、邓小平等留日学生群两万人以上李大钊等1978年至1996年底103个国家和地区27万人公费、自费陈章良、侯义斌等全方位——摘自《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3)依据材料,任选某一时期,概述这一时期留学教育在地区、学习内容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8分)18-19世纪美国通过革命和维护统一迅速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美国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表现,并分析原因。(10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1)问是考察北宋时经济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关键信息是:“瓦子”“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万姓交易”,原因应联系北宋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技术的发展来概括。(2)问从启蒙运动的主张内容和启蒙运动的影响来分析即可。(3)问任选某一时期,关键是抓住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和时间来分析。第一时期应联系洋务运动。第二时期应联系维新变法向日本学习;第三时期是辛亥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四时期即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问主要结合二战以后的史实分析即可。【答案】(1)(8分)经济文化现象:①货物种类繁多,市场繁荣。(2分)②出现文化娱乐场所瓦肆。出现书法、绘画、词曲弹唱等文化现象。(任选一点2分)社会条件:①城市经济繁荣。(2分)②市民阶层的兴起。(2分)③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2)(10分)思考: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2分)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2分)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2分)作用: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为法国和欧美革命做了思想准备;法国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启蒙运动的原则。(6分)(3)(8分)1871—1889:特点:洋务运动公派幼童赴欧美留学,主要学习西方语言和科学技术。(4分)47\n原因:学习西方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抵抗外来侵略。(任意两点4分)1890—1911:出现留学日本潮。日本政治制度(法律)、军事技术成为留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4分)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维新变法走向高潮。(4分)1912—1930: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出现了留学欧美、日本的热潮,向欧美、日本学习富国强兵之道。十月革命后出现了“向苏俄学习”新潮流。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救国模式并行探索。(4分)原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任意两点4分)1978—199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公派留学欧美各国成为潮流,以教育、科技、管理等为代表进行全方位学习。(4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4分)(4)(10分)表现:二战后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4分)原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民主共和政体;通过美国内战维护了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2分)罗斯福新政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2分)14.(山西省晋中市2022届高三12月四校联考)(19分)茶叶曾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其生产和销售不仅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几十年来,成瘾性消费品的研究成为欧美学界的热门话题。较早涉及此问题并有系统阐述的当为著名历史学家、年鉴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他在1979年出版的《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设专章讨论奢侈品、大众消费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认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所起的作用几乎相同,都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但“任何凝聚着文明成果的作物都使种植者受它的奴役”。而将成瘾性消费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联系起来并做出系统论述的是考特莱特的《上瘾五百年》,作者将“瘾品”作为一个中性词,提出了“精神刺激革命”的概念。材料二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O荷盾,获利65147\n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材料三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万亩植茶面积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1832---1837(平均)52l260.520060.51861625312.5202.511O1871819409.5202.52071886934.9567.46205362.461894841.6420.8207.5213.31901674.6337.321O127.3材料四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P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近几十年来欧美学界对茶叶等商品的研究有哪些特点?(3分)(2)根据材料-,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2分)并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茶叶为载体考察文虎的交流与差异。(1)问关键信息是:“成瘾性消费品的研究成为欧美学界的热门话题”“奢侈品、大众消费与社会变迁的关系”。(2)问关键信息是:“被视为药物放”“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获利651629荷盾”“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导致北美独立战争”。(3)问趋势有图表很清楚,先增长后减少。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关键信息是:“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资本不足,苛捐重压”“制假”。【答案】(1)将茶叶等商品视为成瘾性消费品,认为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历史的变迁。(3分)47\n(2)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并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茶叶贸易的冲突,成为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导火线。(答出3点即可得6分)(3)趋势:19世纪30——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19世纪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2分)增长原因:鸦片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解体,加速农产品商品化;口岸增开、关税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4分)回落原因: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4分)15.(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水上武装力量在西方谓之海军,在古代中国则称为水师。两种不同的称谓背后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传统。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材料二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摘编自《清朝通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6分)47\n(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6分)(4)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海军时提出:“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提出:“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你认为,新时期人民海军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应有怎样的发展变化?(4分)【解析】考查近现代海军建设和海权思想的演变。第一问把握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对思想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分别从中希自然环境、经济形态分析。第二问中的核心内容从蕾莱爵士的话以及马汉《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的相关言论归纳即可,历史背景则把握材料的几个关键时间信息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16世纪、1890年等,从这几个时间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等即可。第三问中主客观因素主观上从中国国内洋务思想、洋务运动角度解答,客观上从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出发。评价从主观目的、措施、客观影响等角度出发,重点应关注其积极意义。第四问的变化应把握住“新时期”这个关键词,注意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但是和平需要维护,安全需要实力为后盾。【答案】(1)古代希腊和罗马多半岛、岛屿和港湾,地理环境优越;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4分)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封闭保守。(2分)(2)内容:建设强大的海军,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夺取制海权,进而称霸世界。(4分)背景: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加紧开辟新航路,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国家问争夺殖民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6分)(3)因素:客观上,殖民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学东渐。主观上,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也为创办近代海军创造了条件。(4分)评价: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积极意义;兴办海军和近代教育事业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分)(4)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安全;积极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4分)16.(江西省九江市2022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47\n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材料二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粗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步伐。材料三《19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80048%52%法国(1851年)约360075%25%中国(1851年)约4320089%11%中国1990年和2000年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分析图请回答:(1)“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这一观点。(4分)(2)以材料二的汉口为例,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城市的主要特点。(3分)(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我国近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解析】第(1)问,本问注意从两个角度作答,中国方面和西方方面。再寻找有效信息进行归纳作答。从中国:“朝廷控制””司法随意”欧洲:“自治和独立”“法典保护”“商业影响大”分别进行理解分析,组织语言作答。第(2)问,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思想,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外国的殖民扩张和新经济因素或经济成分的诞生分不开。“开辟了粗界区。外国人兴建了工厂公司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可以看出新经济成分外商经济的产生和城市布局的变化,“47\n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可见人民观念生活的变化。“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可见新经济成分,洋务经济的兴起。第(3)问,从第一个表格数据的强烈对比,不难得出两者之间的差距特点。从第二个图标看,跟第一个表格中国城市化数据相比,不难得出其速度上的明显变化。而图表二本身东西部的对比,不难得出同一时期地区城市化差异的特点。实质应从经济根源寻找答案。中西同一时期数据对比,和中国不同时期的数据对比无不说明不同生产模式对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影响。【答案】(1)中国:中央行政控制强;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2分,任答两点)西方: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商业影响较大。(2分,任答两点)(2)特点:出现租界区和外国人创办的公司,洋货充斥市场并影响人们的观念;(1分)城市商业中心向沿江地区和外国人居住的区域转移;(1分)近代工业开始出现。(1分)(3)特点: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西方国家,且与西方差距较大;(1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地区发展明显不均衡。(1分)实质:与农业文明相比,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更加巨大。(2分)17.(永州市2022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达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都是由这种金融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材料二鸦片贸易最初的目标是解决大英帝国的金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也是一场金融战争。18世纪……中国成为了吸收世界白银的无底洞,造成了欧洲的白银紧张。……当两国最终兵戎相见时,伦敦已经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拥有着活跃的股票市场。而中国虽然身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却无现代金融可言。……跨越半个地球的远征所带来的财政挑战可想而知,但英国政府却能从容应对。而清政府虽然统治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却没有金融市场可依赖。其政府财政还是依靠落后的税收体系,根本应付不了突发的大危机。——《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材料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定调,意味着上海将逐渐更换经济增长引擎。在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原来推进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逐渐衰减,上海迫切需要完成结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新的增长动力。“而金融无疑是现代经济的核心。”……47\n“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上海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新华网(2022年4月29日)(1)材料一中提到的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英国金融”、“美国金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2)材料二认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制订的原因有哪些?(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4分)【解析】第一问回答荷兰、英国、美国崛起的原因及表现;第二问从材料“而清政府虽然统治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却没有金融市场可依赖。其政府财政还是依靠落后的税收体系,根本应付不了突发的大危机”归纳。第三问第(1)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2)小问可以从“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上海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归纳。【答案】(1)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新航路的开辟后,荷兰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6分)(2)没有现代金融制度和现代金融市场。(2分)(3)原因:上海的传统产业增长乏力,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金融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有突出的作用。(2分)意义:有利于上海经济的转型和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国加快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变中国大量消耗资源能源、高度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2分。任答二点即可)18.(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47\n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材料三“……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渐图自强。……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曾国藩《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请回答(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5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7分)(3)材料三体现了洋务派怎样的课程设置?此种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文化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1)问主要措施结合教材回答即可,材料中的信息是:“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目的是从未会统治的角度出发即可。(2)问关键信息是:“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教学语言是英语”“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原因应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出发分析。(3)问考察中国的洋务运动,思想是“中体西用”。【答案】(1)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兴办太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国家教育体系(2分)目的:通过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2)创新:男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招生没有教派之分;以实用科学为主,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4分)创新原因: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英国开拓世界市场,通过发扬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3)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又要学习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2分)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分)4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十五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十二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十九经济体制改革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十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五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二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2022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2:14
页数:47
价格:¥3
大小:1.56 M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