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课后限时集训4伟大的抗日战争含解析人民版20230406118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四) 伟大的抗日战争(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1932年1月21日,倾向于政府且颇有实力的报纸《天津大公报》在社论中提出:“政府应该开辟和平解决红军之路”,“在不暴动、不割据、不违法扰乱秩序的条件下,撤销禁止异党活动的禁令”。这一社论反映了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B.中日民族危机逐渐加深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有所调整B [1932年1月,日军已经占领东北三省大部,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践踏,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此背景下《天津大公报》发表和平解决红军的社论,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大公报》关于国共和平相处的主张,并未涉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排除A项;1932年日本还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阶级矛盾仍是国内主要矛盾,排除C项;1932年国民政府仍坚持对日妥协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排除D项。]2.1931年十月刊的《良友》杂志上有一幅黄文农作的漫画(如右图),内容为:“耗子不会生蛋,赶来和母鸡寻衅,妄想攫夺此蛋以为己有。”此漫画反映了(  )A.抗日战争初期B.中国抗日民众力量的觉醒C.全国性爱国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A [根据材料“1931年十月”“妄想攫夺此蛋以为己有”以及漫画中母鸡毛发竖起的斗争状态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侵略引起了国人不满,反映了日本侵略下的国民心态,故选A项;材料只是说明当时国民的心态,无法体现抗日民众力量觉醒,排除B项;“全国性爱国救亡运动”高涨应出现在一二·九运动时期,排除C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在华北事变之后,排除D项。]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下午,\n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表示此事件应该由日本方面负责,“中方挑衅”之说,乃是日本方面借此以武力占领中国城池的口实。21日,施肇基正式要求国联对日军占领满洲一事予以禁止。这说明(  )A.国联是反法西斯的国际组织B.事变的非正义性遭到质疑C.中国近代外交理念逐步成熟D.中国的正义要求不被重视C [根据材料“正式要求国联对日军占领满洲一事予以禁止”可知,施肇基通过国联向日本提出交涉,说明近代中国政府用近代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事务,这表明中国外交理念进一步成熟,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联在二战期间纵容法西斯侵略,未发挥该组织的功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中国政府用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事务,未涉及九一八事变的性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中国政府用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事务,并未涉及国联对该事件的处理结果,从而无法得知是否被重视,排除D项。]4.(2020·荆门调研)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中说(1937年7月17日):“我们既是一个弱国,便只有拼全民族生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表明(  )A.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 [材料“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表明中国已经没有退路,说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选D项;“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是在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不能判断为片面,排除A项;“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政府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排除B项;“反法西斯战争”这个称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才出现,排除C项。]5.(2021·潍坊质检)卢沟桥事变后,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施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C.建立了合理的工业布局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A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卢沟桥事变之后,“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施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样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并没有述及这种做法对西部地区的结果如何,\n排除B项;向西南大后方大规模地迁移“东部沿海工业”的目的在于防止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工业的破坏,而不是平衡我国的工业布局,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涉及的是国共两党之间的事情,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6.(2021·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这一变化(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促使国共两党走向合作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 [与左图即1933年相比,右图中(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增加了地主、中小商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B项正确;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地主占了12%,说明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地主是团结的对象,不是革命对象,不搞土地革命,A项错误;早在1937年9月国共两党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合作,C项错误;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并没有发生转移,D项错误。]7.(2021·泉州质检)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期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  )A.纠正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B.有效抵御了日本的经济侵略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削弱国民党在国统区的势力C [由材料“一期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故选C项;抗战初期,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排除A项;“有效抵御”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的措施,而非国统区,排除D项。]8.据统计,1937年8—12月,国民政府每月财政收入平均为1600万元,与上半年相比平均每月减少了一大半。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官僚资本对工矿业的垄断\nB.军费开支大幅度增加C.国民政府控制区域的减小D.沿海工业大规模内迁C [1937年7月,日本大举侵华,侵占了大片领土,使国民政府控制区域减小,故选C项;官僚资本对工矿业的垄断是在抗战胜利后,与材料中“1937年8—12月”不符,排除A项;军费开支增加不是收入减少主要原因,排除B项;沿海工业大规模内迁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排除D项。]9.下图是近代某时期华北晋察冀根据地普选时的场景,此举的目的是(  )A.响应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思潮B.开启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政治建设C.调动各阶层的参政热情一致抗战D.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C [根据材料“近代某时期华北晋察冀根据地普选时的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察冀根据地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进行普选,能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调动各阶层参政热情,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根据材料“近代某时期华北晋察冀根据地普选时的场景”可知,晋察冀根据地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B、D三项。]10.(2020·合肥三模)1941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山东东南各县举行春节体育比赛,赛事丰富多彩,除了球类以外,还有武术、射击、跳高、跳远、拔河、刺杀等比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解放区体育事业发展速度超过国统区B.体育赛事项目的设置受民族战争影响C.革命根据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D.体育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军民团结B [由材料“1941年”可知,题干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再根据题干中体育比赛所设置的项目“除了球类以外,还有武术、射击、跳高、跳远、拔河、刺杀”可知,这些体育项目的设置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故选B项;题干仅涉及山东东南各县的体育赛事情况,没有涉及其他地区,并且“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说法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题干中是春节体育比赛项目,不能扩大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春节体育比赛的参加人员,即不能推断为“军民团结”,排除D项。]\n11.(2020·张家口二模)193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要求国民政府承认现有爱国团体的合法地位,扩大爱国团体的组织于工农商学各界,武装民众实行自卫,并配合军队作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主张实行全面抗战B.力图谴责国民党独裁统治C.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维护国共党内合作的局面A [材料“193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要求国民政府承认现有爱国团体的合法地位,扩大爱国团体的组织于工农商学各界,武装民众实行自卫,并配合军队作战”表明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故选A项;1937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排除B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没有发生转移,还是救亡图存,排除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党外合作,排除D项。]12.武汉会战刚刚结束的1938年11月,日本大本营在新制定的《对华处理方略》中即明确写道:攻占广州、武汉后“以恢复治安为根本,除特别需要外,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可以说明武汉会战(  )A.粉碎了日军的速胜企图B.满足了日本的侵略意图C.标志日军军力由盛转衰D.迫使日本转入持久作战D [根据材料“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可得出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即开始由之前的速决战向持久战转变,故选D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排除A项;日本不愿“扩大占领区”,并不是其侵略意图得到满足的体现,而是由于其战线拉得太长,补养供应不上,暂时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之下的无奈之举,并且材料也未涉及其侵略意图,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日军军力的变化,得不出其由盛转衰的结论,排除C项。]13.下面是日军在二战各战场被毙伤、俘虏的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场苏军远东战场人数261.3万124.74万70万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主要战场B.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是对日作战的主力C.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宣布对日作战D.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D [从材料可知,日军在中国战场被毙伤和俘虏的人数是最多的,这说明中国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D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除了反抗日本法西斯外,还有反抗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暴行,故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主要战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与日军作战,排除B项;苏联对日军宣战是在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后,排除C项。]\n14.下表为1940年、1945年晋绥边区5个村各阶层户数占总户数百分比情况比较项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其他1940年3.8%10.8%25.8%53.4%5.2%1.0%1945年2.4%8.3%44%42%2.0%1.3%——据李成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上表所反映的土地政策(  )A.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D.有利于凝聚农村抗日力量D [据表格数据可知,贫雇农比例减少,中农比例增加,且地主和富农皆有一定比例,说明当时的土地政策注重团结各个阶层,有利于凝聚农村抗日力量,故选D项;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于“一五”计划,且材料中土地政策与工业化建设无关,排除A项;B项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解放战争爆发于1946年,排除C项。]15.(2020·山东名校联考)1944年,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由此可知(  )A.结束国民党专政成为当时革命的重心B.蒋介石集团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C.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提供了契机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C [林伯渠在1944年召开的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这反映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选择,从而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提供了契机,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944年,此时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此时革命的重心仍然是抗日,而不是“结束国民党专政”,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9年9月新政协通过了《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2020·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90年《国歌》电影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诞生的来龙去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了,\n正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戏剧活动的田汉结识了东北流亡学生齐白山等人,并与这些热血青年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中。一·二八淞沪战争期间,田汉深感戏剧舞台不足以表现抗战,在夏衍的号召下,田汉等人毅然拿起摄影机,以电影为武器,创作了一系列爱国影片,同时他创作的爱国歌曲也不断问世。当齐白山与义勇军伙伴相继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后,田汉在悲愤中为影片《风云儿女》写下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这就是传唱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摘编自电影《国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 第一步审题,先看题干,为自拟论题类小论文题,再看材料,材料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历程,从中可知,其与日本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息息相关,歌词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以及对义勇军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的讴歌;第二步选题,依据对材料的理解,本题的论题可以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或东北军民英勇抗战等抗日斗争的角度来选择,另外,依据材料所述国歌的创作过程,也可以将论题定为《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等;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注意史论结合。[答案] 示例一:论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阐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示例二:论题:东北军民英勇抗战。阐述: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1936年,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东北军民的抗战给东北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概和爱国精神。示例三:论题:《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阐述:田汉创作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弘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山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是在战工会成立后逐步展开的。1942年5月,\n省战工会颁布法令:公私租佃土地,均须实行二五减租(减租25%);减租后按约交租,不得预收地租或收取押租。抗战前借款,年利率超过15%者,减为15%,低于15%者照原约。债务人付息还本一倍者,停息还本,付息达原本二倍以上者,债务消除。随着减租减息运动的全面开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纷纷参加各类群众组织,截至1944年,山东根据地参加农会、工会、青会、妇会和儿童团五大群众组织的成员达到4042089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6.55%。根据地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中上层开始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趋向对我依靠,并积极参加民主与经济事业。游击区人民人心向我,地主回家,难民灾民内逃、根据地壮丁出口现象基本克服,根据地人民及民主秩序较前安定”。——据陈国庆《试析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作出合理的解释。(13分)[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作出合理的解释,应当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运动实行的背景,依据材料信息指出运动的特点,以及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运动的影响。关于运动背景,可以联系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来回答;对于运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均须实行二五减租(减租25%);减租后按约交租,不得预收地租或收取押租。抗战前借款,年利率超过15%者,减为15%,低于15%者照原约”分析得出:允许地主剥削,农民要交租交息,但同时限制地主剥削,地主要减租减息;对于运动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上层开始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趋向对我依靠,并积极参加民主与经济事业。游击区人民人心向我,地主回家,难民灾民内逃、根据地壮丁出口现象基本克服,根据地人民及民主秩序较前安定”等信息,从提高农民积极性、团结地主抗日、壮大抗日根据地力量等方面来回答。[答案] 合理的解释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说明运动实行的背景。角度一: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角度二: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角度三: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2)指出运动的特点。角度一:允许地主剥削,农民要交租交息。角度二:限制地主剥削,地主要减租减息。(3)探讨运动的影响。角度一:从提高农民积极性角度作答。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调动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角度二:从团结地主共同抗日角度作答。\n照顾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角度三: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角度)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凡系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新定则例,五口一律纳税,此外各项规费丝毫不能加增。其英国商船运货进口及贩货出口,均须按照则例,将船钞、税银扫数输纳全完,由海关给发完税红单,该商呈送英国管事官验明,方准发还船牌,令行出口。——摘自《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材料二 凡授权英王陛下或其代表实行管辖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英王陛下之人民或公司之一切条款,兹特撤销作废。英王陛下之人民及公司在中华民国领土内应依照国际公法之原则及国际惯例,受中华民国政府之管辖。英王陛下认为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英王陛下联合王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之议定书,应行取消;并同意该议定书及其附件所给予英王陛下联合王国政府之一切权利应予终止。——摘自《中英新约》(1943年)(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危害。(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英新约》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签订的原因。(10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可得出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根据材料一“凡系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新定则例,五口一律纳税”可得出关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根据材料一“其英国商船运货进口及贩货出口,均须按照则例……出口”可得出英国经济侵略加剧;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经济尤其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保障。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兹特撤销作废”得出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根据材料二“……在北京签订之议定书,应行取消”可得出废除《辛丑条约》及其特权。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1943年”这一时间信息,可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外交努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英美对日作战的需要等方面概括。[答案] (1)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英国经济侵略加剧(中国日益沦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我国经济尤其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保障。(2)内容: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及其特权。原因: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外交努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英美对日作战的需要。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n材料 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升华。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史实,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叙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是在西方侵略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学生可以从此拟定论题进行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 示例:论题:近代中国社会危机促使近代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升华。说明:清末民初随着西方侵略加剧和民族危机严重,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基本民族思想,促使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形成;五四运动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推动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中国近代民族精神高涨并最终形成。总之,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危机加深,在中国探索救亡道路中,近代中国民族精神产生并最终形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9:31 页数:10
价格:¥3 大小:804.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