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美苏争锋含解析人民版20230225117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十七) 美苏争锋(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1954年和1958年,西方国家两次缩减战略物资禁运单;20世纪60年代初,东西方之间开始建立多边支付体系,东欧国家可以利用对一个西方国家的顺差来弥补自己对另一个西方国家的逆差。这些情况反映了(  )A.东西方关系出现缓和局面B.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保持平衡C.经济全球化障碍得以扫清D.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协定亟待签订A [冷战初期,东西方关系紧张,双方几乎没有贸易往来,而题干中战略物资禁运单的缩减以及东西方多边支付体系的建立,都说明东西方紧张的关系有一定缓解,故选A项;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并不平衡,西方始终优于东方,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至今仍存在诸多障碍,排除C项;与贸易自由化相对应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材料现象并不是贸易保护主义,因此不能反映D项内容。]2.(2020·吕梁一模)约翰·L.加迪斯指出,仅仅将冷战所要解决的问题归结为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之争是不恰当的,从根本上看,冷战是两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对立。由于斯大林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领袖,从未放弃过“世界革命”的最终理念。据此可以推断该学者的观点是(  )A.美、苏两国对冷战的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B.冷战实际是两种不同思想观念的对抗C.意识形态和安全利益是冷战的根本原因D.苏联和斯大林应该对冷战负主要责任D [由“斯大林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领袖,从未放弃过‘世界革命’的最终理念”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的这种理念导致美苏冷战,应该对冷战负主要责任,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斯大林的责任,排除A项;冷战还包括安全利益的考虑,排除B项;由“从根本上看,冷战是两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对立”可知,该学者不认为安全利益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3.(2020·淮北一模)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放弃了对非洲的大规模援助,并提出了“贸易而非援助的口号”。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美国(  )A.履行扶持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B.力求利用贸易扩大国际影响力C.对外援助政策逐渐趋于科学合理\nD.试图与苏联争夺新兴独立国家D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此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加强了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是为了与苏联争夺新兴独立国家的支持,故选D项。]4.1955年黑人奥运冠军马尔·惠特菲尔德和哈里森·迪拉德的非洲之行,展示了美国文化成就和生活方式,对美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使美国政府决策部门对体育交流项目愈发关注。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美国文化B.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C.重塑国家形象D.促进世界的体育文化交流B [1955年世界处在两极格局下,两位黑人冠军的非洲之行有利于美国文化在非洲传播,加深非洲对美国文化的认可度,目的在于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故选B项。]5.(2020·宝鸡二模)杜鲁门在继任演说中建议:订立一个“大胆的计划来使我们的科学进步和工业发展能够有益于不发达地区的改善和发展”,即著名的“第四点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B.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遏制共产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扩张D [“第四点计划”主要针对亚非拉贫困落后地区,输出美国的知识、技术,帮助落后国家培养人才、发展经济,其实质是把不发达地区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阻止亚非拉国家转向共产主义,故选D项;“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马歇尔计划,排除A项;“第四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扩张,而不是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项;杜鲁门在1949年提出“第四点计划”,而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排除C项。]6.(2020·长春二模)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B [20世纪60年代,冷战无处不在,冷战背景下的漫画作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逃脱它的影响,从“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可知绿巨人的形象深受冷战影响,\n故选B项;漫威公司创造绿巨人属于商业行为,并不能反映美国大众对苏联的态度,排除A项;两极格局形成之初双方既已进行文化领域的对抗,而非20世纪60年代开始文化领域的对抗,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之前漫威公司既已开始漫画的创作,绿巨人这一漫画人物并非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创造的,排除D项。]7.如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  )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B.美国完全控制法国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D [该漫画体现了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反映当时意识形态对立严重,故选D项;该漫画并未涉及其他国家的信息,无法看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排除A项;B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排除;该漫画体现的是苏联的主观判断,与欧洲复兴计划无关,排除C项。]8.德国战败后,苏联对德管制机构在其占领区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最开始是对德国军事工业企业设施和技术设备进行大规模拆除,进而对德国科技人员和德国科技特别是飞机制造、原子武器制造等技术进行转移。这种有选择的人员和科技转移(  )A.适应了当时苏联发展的客观需求B.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封锁C.使苏联在原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D.推动了德国苏占区的非军事化进程A [材料中苏联这种有选择的人员和科学技术的转移,对苏联的经济恢复和军事实力的加强,都具有重要意义,故选A项;材料探讨的是在苏占区对德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德国科技转移,不涉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排除B项;这种有选择的转移使苏联在科学技术方面迈向领先水平,而不单单是原子领域,排除C项;苏联在苏占区推行的非军事化政策几经调整并于1950年基本终止,这意味着非军事化进程的终止,排除D项。]9.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n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关系和文化冲突A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材料中对外教育和文化交流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的影响力,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故选A项;美国政府的举措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B项是表面现象,排除;美国政府的举措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并非增强经济活力,排除C项;美国政府的举措与苏联争夺战略空间,会加剧美苏的对抗,排除D项。]10.(2020·莆田质检)1946年9月,苏联驻美大使撰写的《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为此美国正扩充军备,“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这篇报告(  )A.导向苏联对美强硬态度B.促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加剧了美苏的军事冲突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A [根据材料“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断定美国……‘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可知,此篇报告的主体为苏联,判定美国将苏联作为假想敌会导向苏联对美态度转变,故选A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开始形成,排除B项;1946年美苏还是同盟关系,没有发生军事冲突,排除C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排除D项。]11.(2020·福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将可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部署在土耳其。但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撤走古巴导弹,引起土耳其的不满。这反映了(  )A.超级大国主导世界格局B.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C.“北约”集团开始分化D.核战争威胁世界和平A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朱庇特”导弹,苏联则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说明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冷战局势之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着世界的格局,故选A项;题干中“美国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撤走古巴导弹”说明二者的矛盾有所缓和,而不是趋于尖锐化,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二者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都后退一步,其注重点并不在于“北约”集团开始分化,排除C项;二者都后退一步,说明二者的关系出现缓和,\n题干的重点不在于核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12.雷蒙德·加特霍夫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  )A.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B.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D.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B [根据材料“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可知,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故选B项;世界多极化格局有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但美苏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均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排除A项;冷战威胁世界和平,亚洲甚至出现局部“热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第三世界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到1987年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中导条约》等协议。这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至少起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据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15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之间为什么能维持“漫长的和平”。(10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n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实力、二战教训、核威慑等角度回答。[答案] (1)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突。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和平共处;经济割据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2)原因:避免与对方直接战争;沟通协调机制;势均力敌;吸取二战教训;核战争的威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另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欧共体的建立。还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既加速了欧洲的分裂又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摘编自迟萍萍、李海龙《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研究综述》运用世界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解析] 由“马歇尔计划既加速了欧洲的分裂又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可提取观点,马歇尔计划造成欧洲的分裂。结合马歇尔计划的消极影响来论证即可。[答案] 示例:观点:马歇尔计划造成欧洲的分裂。论证:战后美国实力膨胀,欧洲衰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美国扶持欧洲抵御苏联以建立其霸权,针对其做法,苏联阻止东欧国家参加马歇尔计划,成立经互会,由此,马歇尔计划实施后,两个具有相当规模、性质不同的世界市场同时存在,并围绕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欧洲陷入分裂的状态。总之,马歇尔计划加速了欧洲的对立,造成欧洲的分裂。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26:50 页数:6
价格:¥3 大小:232.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