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浙江省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期末联考,22)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3.(天津市宝坻区2011届高三一模,11)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最能代表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是14\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与识记相关时间的能力。A、C分别属于原子能和信息技术领域。根据题目关键词“航空航天领域”,可排除A、C选项。根据题目关键词“最能”,应该选当代最新最先进的标志性技术发明作为正确答案,所以选D。答案:D4.(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1届高三二模,12)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同志,在1950年学成回国,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参与的科研活动不包括(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核技术的和平利用D.神舟号飞船成功发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的准确记忆。和平利用核能在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的建成,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是在1964年和1967年,符合题意。神舟号系列飞船是在1999年开始的,应排除。答案D。答案:D5.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建国初相比,其特点是(  )A.大力发展尖端技术B.推动社会主义建设C.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D.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政策解析: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成果很少转化为商品,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科技成果才逐渐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或商品。答案:D14\n6.(长春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29)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粮食人均不足400千克,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途径是(  )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B.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C.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农业发展政策。注意题干“首要途径”一次,A、B、D属于解决这一问题的补充。答案:C7.(福建省福州市2011届高三质检,2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火药解析: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答案:B8.(浙江省绍兴市2011届高三期末质检,19)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订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结束“文革”后开展的。而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在全国科学大会上;2006年才出台《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14\n9.(北京市朝阳区2011届高三统考,9)以下四幅题词,属于毛泽东为科学文化工作的题词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文艺方针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56年毛泽东在全国文艺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10.(安徽省2010届高三统考演练,17)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  )A.在目的上不同B.在内涵上不同C.在表现上不同D.在作用上不同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动,促成了各种政治主张的产生和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形成的一种局面(自发),而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是为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学术争鸣,促进文化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答案:A11.(辽宁省五校2010届高三期末,25)200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因病逝世,享年85岁。他一生所执导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他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创作于(  )A.新中国成立之初B.“双百”方针提出的50年代C.改革开放后D.21世纪初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后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属于容易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中国文艺界重现生机,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繁荣,谢晋的反思三部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故选C。答案:C12.(浙江省新高考联盟2011届高三联考,23)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A.①②③B.①③④14\n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用排除法容易直接选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出现的。答案:A13.(江西省吉安市2011届高三二模,30)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风靡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C.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D.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解析:抓住“二下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文革”期间,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遭遇严重地挫折,而世界局势是两极格局,因此,A、B、D项都是正确的,与当时背景相符;C项错误。答案:C14.(北京市海淀区2010届高三期末)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解析:由于反右派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学术争论被说成是阶级斗争,所以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B、C、D三项符合史实。答案:A15.(广东省惠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20)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14\n解析: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调整的主要目的。首先要注意时间,1952年国民经济取得基本好转,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专业性的建设人才;其次要注意新设的院校性质都是工科院校,很显然是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的。所以D符合题意。A、B只是调整的内容。C表述笼统空乏。故选D。答案:D17.(浙江省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期末联考,20)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复出,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本题选B项。A项改革开放政策确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也完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D项与高考恢复无关联。答案:B18.(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届高三期中,28)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14\n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的留学热潮①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③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创业立业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解析:第一次出国潮出现在洋务运动之后,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富国强兵;民国初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思潮;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的主要方向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目的是为了建设新中国。综合分析可知,A项正确。答案:A19.(广州市2011届高三一模,19)“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人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解析:题干1978年学子“跨入大学校门”的时代背景是:文革后,邓小平复出,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A、C、D时间上都与题干不符。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底召开的,故A错误。科教兴国战略、“211工程”出现在20世纪末,故C、D错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青年人提供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所以出现了题干所述情景,故B正确。答案:B20.(宁夏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测试,3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关于新中国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B.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解析: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14\n答案:A21.(浙江省宁波市2011届高三二模,18)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④②解析:①项为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题;②项是1949年《共同纲领》中的规定;③项是1988年9月邓小平明确提出的;④项为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内容。答案:C22.(宁夏贺兰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l/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解析: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答案:D23.(安徽省“江南十校”2010届高三联考,21)下图这张照片是邓小平1979年在游黄山时与几名复旦大学学生的合影。对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已经恢复高考制度 ②复旦大学已被列入“211工程” ③当时已经启动“希望工程”,大量农村贫困学生得以考入大学 ④邓小平已经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①B.①②14\nC.①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知识点,1977年恢复高考,作为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建设100所重点院校,在1990年提出,1994年正式启动。“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1989年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三个面向”是1983年小平同志提出的,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①项从时间和语意上最符合题意。答案:A24.(辽宁省大连市2010届高三测试,23)如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  )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解析: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不断,说明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也说明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培养了更多的人才。但高等教育质量如何与高校招生和报考人数多少无关。答案:D25.(安徽省宣城2011届高三二模,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4\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苏州五市四区2011届高三期中,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14\n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解析:第(1)问需要对文学常识有一定的掌握。材料一是李白的诗作,选自《静夜思》和《月下独酌》,材料二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位作者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豪放派。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是,国内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两极格局,冷战时期。这次卫星发射的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第(3)问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卫星的运动轨迹分别是地球卫星、绕月卫星。第(4)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对天体的认识的经历了由想象到实际探测。答案:(1)李白——浪漫主义;苏轼——豪放派。(2)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3)“东方红一号”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东方红一号”是围绕人类自身所处天体运行,“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4)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27.(2012年重庆卷)(16分)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n材料一 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材料二 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用。(4分)(4)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2分)14\n解析:本题以当今教育发展尤其是留学生教育出现国际化趋势这一热点问题为依托命制,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考查“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实际上材料一始终围绕这一问题叙述,尤其是材料最后一句更点明这一问题,所谓“国际化”即中外之间的联系,依据材料先后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注意设问,从“教育”、“科技”两方面说明。结合基础知识可直接作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可在理解材料二基础上总结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玻利瓦尔的巨大贡献。第(3)问与前两问设计思路一致,第一小问都是依据材料先后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基础知识总结。第(4)问是本题设计意图落脚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视留学归国人才,从政治经济待遇等给予优惠,因人而异,量材使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答案:(1)入唐留学生来自多国;宾贡进士在唐朝入仕做官;推动了国际交往;将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设立国学,教授儒学;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2)欧洲启蒙思想;争取美洲的独立。领导了西属南美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在南美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3)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历史;投身民主革命斗争;著《革命军》。为以后革命军的兴起制造了舆论;为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思想准备。(4)略28.(广东省佛山市2011届高三二模,39)(21分)中国知识阶层是从传统的士绅阶层中脱胎分化而来的,他们是最具有现实感的群体。每当面临激烈社会变迁的时候,他们往往在社会变革中扮演最为激进的角色。请回答:(1)明清之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知识界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概述其主要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2)传统知识分子主张重义轻利,而洋务知识分子主张“商战”,状元张謇弃官从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3)“文革”结束后,知识界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景象,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4)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基本看法。(4分)解析:第(1)问,明清之际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古代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反君主专制等思想主张,其言论是离经叛道,其因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洋务运动与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知识分子强烈爱国精神下,向西方学习,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3)问,把握时代特征,主要从政治角度分析原因。第(4)问,从知识和道德两个方面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唯物思想。(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原因: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理学僵化;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答出其中3点即可)(2)主要原因:列强侵略;西学传播;经济落后;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14\n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答出其中3点即可)(3)原因: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恢复“双百”方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答出其中3点即可)(4)看法:能从知识、道德(社会责任感)两方面来谈即可。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10:04 页数:14
价格:¥3 大小:5.53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