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调研,42)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0年是在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1918年~1921年春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的分配原则故应排除③。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2.(山东潍坊市2012届高三12月联考,14)“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改革解析:从题干中可知,苏联迫切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恢复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政治危机,如此背景下,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答案:A3.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15\n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解析:注意苏联建立时期的国际环境和材料中“保卫国家”的内容。答案:B4.(牡丹江一中2012届高三期中,29)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A.实行余粮收集制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解析:材料中所述政策为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创办或租赁工厂,一定程度上就是允许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此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答案:D5.(安徽省六校2012届高三9月测试,14)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15\n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6.(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21)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列宁主张在革命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答案:D7.(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2届高三10月检测,29)《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15\n8.(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2届高三11月质检,20)改革是推动制度完善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改革中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可以相互借鉴,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错误的是( )A.苏俄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B.苏俄粮食税有利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C.罗斯福采取了苏联式的国家干预经济D.美国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民主解析:苏联式的国家干预经济是指斯大林模式并非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非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9.(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2012届高三12月月考,32)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俄国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通过恢复资本主义以发展生产力,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罗斯福新政通过经济的计划性减轻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性带来的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答案:A10.(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9)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15\n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解析:题中四个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改革或革命,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措施符合本国国情和当时实际情况,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答案:D11.(广东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2届高三期中,21)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理由是( )A.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B.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的自由快乐;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解析:本题得从时间信息入手,把握时代背景。1931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工人失业;60年代苏联因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答案:C12.(浙江省海盐市元济中学2012届高三摸底,33)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20世纪30年代初”“技术决定一切”特别是联系其时间可以得出D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除A、B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答案:D13.(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届高三期中,20)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苏联15\n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A.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C.发展了资本主义D.发展了小农经济解析: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克服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它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新经济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需要有新的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的途径。C、D说法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A14.(江苏省泰兴市2012届高三期中,15)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义务交售制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解析:抓住时间信息,可知,D项正确,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20年左右;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1921年,至列宁逝世而中止;而义务交售制是斯大林时期苏联在农村强制推行的,时间相符,但题意不符,因为题干说的是工业。答案:D15.(湖南衡阳八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6)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国十七年应该是1928年,农场经理要求共同耕种土地说明当时苏俄已经废除新经济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力图建立社会主义15\n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16.(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2)观察下图,关于美苏修建以下两个公共工程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B.都是为了促进重工业发展C.都是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D.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比较辨析能力。A、C两项符合田纳西水利工程,不符合第聂伯河水电站。B项符合苏联不符合美国,只有D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答案:D17.(哈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24)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解析:从材料中“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与买面包需要赶去排队,这两个现象的极大反差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经济生活中重工业比较发达,能够制造各种重工业品,但人民物质生活极度落后,基本的生活用品等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本题选B项。答案:B18.(山东省枣庄市三校2012届高三期中,18)“(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15\n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材料表明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政府将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这个比例是美国的两倍,苏联能够以如此高的比例进行再投资,显然与其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故选B项。答案:B19.(吉林油田高中2012届高三11月质检,28)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盘剥。”(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反映了苏联的五年计划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A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D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答案:B20.(山东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2届高三10月检测,23)1999年普京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普京认为当前的经济和生活困难是由苏联模式造成的,从斯大林时期起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重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也叫斯大林模式。答案:C15\n21.(山东省德州市2012届高三校际联考,19)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可首先排除A、B两项;C、D项中的两个人物都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模式,而赫鲁晓夫则没有,所以C项正确。答案:C22.(广东四校2011届高三联考,2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要抓住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即斯大林模式的体制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的改革仅是局部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因此,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B、C说法错误。答案:D23.(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18)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解析: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都改变了农产品征收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排除A,选C;B项不属于两项政策的内容,排除;新经济政策1921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是1936年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领域的表现,故排除D项,所以正确答案为C。15\n答案:C24.(西安市铁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29)“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成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尽管社会主义制度被宣传的无比优越,但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中没有政治经济地位,生活困苦,没有机会改变命运。故②③④符合题意。尽管①与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符合,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因此选B。答案:B25.(陕西省榆林市2011届高三二模,35)下表为1960~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变化情况(据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年鉴》)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6.3%7.8%5.7%4.3%3.5%造成上表所示苏联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赫鲁晓夫改革未取得成效B.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C.勃列日涅夫片面发展重工业及与美国军备竞赛D.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影响了经济发展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是在1970年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早在1964年就已下台,另外赫鲁晓夫改革也并不是未取得成效。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40)(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15\n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材料二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摘自《〈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材料三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作为苏联经济学家的布哈林又看到了什么?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10分)解析:第(1)问考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史实。材料一中“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说明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给苏联带来的变化,此问可以从当时苏联政治、经济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此时欧洲的困15\n境回答。第(2)问考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史实。第一小问,根据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回答。第二小问,很据材料三中“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和三十年代苏联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问题分析。第三小问,要紧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地回答。答案:(1)原因:20年代初: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看到了新的曙光,因此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30年代中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2)他们一方面看到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而取得的工业成就;另一方面也看到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的现象,并引起担忧。布哈林看到苏联没有按客观经济规律发展工业,发展的速度过快。启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平衡发展。(答出4点即可)27.(山东菏泽学院附中2012届高三5月冲刺,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人间。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摘自《美苏交锋》材料二 在这个不幸的年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身上……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困难中他们要求的是有领导的纪律和方向。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他们实现遗忘的工具,……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罗斯福在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15\n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认识到3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哪些严重问题?(4分)(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4)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出来。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而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对比分析。答案:(1)美国: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年代: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2)哈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理解: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答出其中2点即可)15\n(4)农业政策的调整要根据实际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注重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答出其中2点即可)28.(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9月诊断,28)(16分)苏联解体十余年后,在俄罗斯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材料一 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吴恩远《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材料二 阿尔图宁·尼古拉写道,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苏联成了一个超级大国,这个事实是不能抹杀,更不应受到指责的。但在这之后,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材料三 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俄罗斯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斯大林的经济体制在哪些方面不符合“列宁的教导”?(4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是怎样使“苏联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简述“戈尔巴乔夫”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6分)(3)材料三主张用怎样的方法评价斯大林?运用这一方法说明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6分)解析:第(1)问考查列宁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理解,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经济作调节,而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经济,否定市场经济。第(2)问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第(3)问从材料中的“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等可知,其方法15\n是依据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从政治、经济两角度分析,史论相结合。答案:(1)特点: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反对私有制经济的存在;利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经济的存在。(2)斯大林:经济:建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政治:领导苏联打败了法西斯,成为世界强国,领导了社会主义阵营。戈尔巴乔夫: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效果不佳,导致经济滑坡;政治: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3)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观点)。苏联成立初期,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形势危险。需要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从这点上讲,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是合理的。1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8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2-2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1-3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
【优化指导】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优化指导】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指导】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2:10:04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22 M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