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版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含解析2023031121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好题·考点自测1.[2017全国卷Ⅲ,30,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2.[2020海南高考,11,2分]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3.[2018北京高考,19,4分]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4.[2019海南高考,11,2分]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n5.[2016江苏高考,12,3分]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6.[2017江苏高考,12,3分]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7.[2016全国卷Ⅰ,31,4分]1965年,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8.[2021安徽蚌埠第一次质监]下表为联合国大会“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部分)。表中所示现象(  )时间赞成反对1961年38481962年42561965年47471968年44581970年51491971年7635A.反映资本主义阵营矛盾重重B.说明中国得到亚非拉国家认可\nC.表明求同存异原则成为共识D.说明中国已经打破了外交僵局9.[2019江苏高考,13,3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10.[2020山东滨州五校联考]下表是《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对比统计。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1—3月积极报道0%2%14%消极报道95%87%24%中性报道5%11%62%上表中《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说明(  )A.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B.战后两极格局已经结束C.中苏关系恶化影响报道D.中国对外政策发生变化11.[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n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编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12.[2021广西柳州一模]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阐述和智利的关系时强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太平洋早已不再是将中智分开的屏障;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他又指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这反映了新时代的中国外交(  )A.根植于古代儒家文明B.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发扬了中国传统智慧D.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13.[2016天津高考,11,4分]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n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考法帮·变式训练1.[2021安徽合肥调研检测]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表明“五项原则”(  )A.实现了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B.改变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解决了中印、中缅的矛盾分歧D.使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2.[2020湖南永州三模,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中国长期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对外援助被视为一项为革命外交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支出”。具体而言,援助通过实现国际统战这一目标服务于整个革命外交,国际统战是革命外交的特性,革命外交的手段和方式都离不开统战思路与模式。因而,援助的目的是“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蒋华杰《国际冷战、革命外交与对外援助——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形成的再考察(1956—1965)》  材料二 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在别国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时,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是践行国际主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动因主要体现为市场因素。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中国对外援助有其独特的一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使中国对外援助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同时中国对外援助追求公平与正义,有时甚至作出自我牺牲。——任晓、郭小琴《解析中国对外援助: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6分)\n(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说明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9分)答案1.B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对列强干预势力的反击。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的内河航运权,人民解放军的反击及要求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B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对英国军舰擅闯防线的反击行动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行动并没有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的,故D项错误。2.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回答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是“一边倒”方针,即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A项错误。材料中外交方针的提出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而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对世界局势的认识,C项错误。回答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即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D项错误。3.A 本题考查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由材料信息“抗美援朝”“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可知,抗美援朝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美国愿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会谈,A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持续至苏联解体,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4.D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据材料“‘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可知,这一指示有利于学习和利用各种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故选D项。5.A 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由材料信息“中国代表团”“争取越南……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n等可知,该国际会议的参与国有中国、法国和美国等,且该国际会议与和平解决越南问题有关。据此分析,这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A项正确。6.B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材料“两国总理……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7.B 本题考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为发展国内经济,我国调整了“一边倒”外交政策,改善了与西方一些国家的关系,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B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才逐步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故A项错误;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8.B 结合材料中的表决情况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侧重与亚非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亚非拉国家的认可,最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阵营、求同存异原则的相关信息,A、C两项排除。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D项排除。9.C 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有关内容。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此时美国不仅要面对苏联的攻势,也要应对来自日本和欧洲的挑战,C项正确。当时中国确实重返联合国,但中国无力改变美苏对峙的局势,A项错误,排除;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是基于各自的需求以及对付苏联的需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并未消除,B项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10.D 根据表格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日报》对美报道中的消极报道比例下降,中性报道比例上升,积极报道比例略有提升;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与中国对美政策的调整有关,D项正确。1960年到1985年中国的社会制度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此时依然是两极格局,B项排除;材料现象与中苏关系恶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11.【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第(1)问,根据材料一“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n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结合《联合公报》的发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来说明。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中美、中日建交的时间来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三以及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变化来分析。第(4)问,结合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在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8分,答对其中4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2分)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6分)(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分)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分)(4)日本:甲午中日战争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应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0分,言之有理即可)12.C 材料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引用唐诗阐释中智关系,引用民间俗语说明全球经济治理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发扬了中国传统智慧,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儒家的相关信息,A项排除。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3.A 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中国投弃权票的原因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678号决议包含了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这违背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立场,故选A项。1.D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材料中“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等言论和所学知识可以推理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普适性,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周恩来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这说明中国的外交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项正确。中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A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一致的,B项错误,排除;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商讨解决中印、中缅之间的矛盾分歧,不等于中印、中缅的矛盾分歧已经得到解决,C项错误,排除。2.【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长期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对外援助被视为一项为革命外交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支出’”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援助的目的是‘\n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并结合所学概括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经济动因主要体现为市场因素。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结合上一问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是践行国际主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使中国对外援助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同时中国对外援助追求公平与正义”并结合所学,从对中国政治、经济,对受援国,对世界的影响角度分析回答。【答案】 (1)背景:中国当时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美苏争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任答3点得3分)目的: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3分)(2)变化:从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进行援助变为出于人道主义进行援助;对外援助由单纯出于政治需要发展到政治、经济需要并重,注意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4分)意义: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宣扬中国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外交理念;有助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助于中国同受援国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5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52:15 页数:9
价格:¥3 大小:115.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