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20230318114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时规范练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20河北张家口期末)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近代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2.(2020四川德阳一模)下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3.(2020山东威海一模)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国签订了总值达224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和易货合同,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  )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C.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4.(202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打破美国外交遏制僵局B.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发展同亚非友好关系5.(2020湖南怀化一模)从1962年到1966年,我国同西方国家谈判成交签约的大小成套设备项目二十余项,合同金额约3亿美元,其中到1966年底前建成五至六项,较之前有显著增加。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变化C.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已被打破D.中国外交发生了根本转变\n6.(2020广东珠海一模)下列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A.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B.中美关系逐渐实现正常化C.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D.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7.(2020湖北调研)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曾写道:20世纪60年代末,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一文被重新拿出来广为传达。中国政府当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C.调整与美国的外交关系D.打破欧美经济封锁8.(2020河南郑州二模)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D.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9.(2020湖南岳阳二模)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A.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C.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10.(2020重庆南开中学第五次教学质量检测)20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变化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指出:“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我们中国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上述外交理念意在(  )A.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缓和冷战下美苏的对抗C.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D.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1.(2020北京朝阳区一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按照“亲、诚、惠、rong”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根据你对中国相关外交政策的理解,这个“rong”字应是(  )\nA.熔B.荣C.容D.融12.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二、非选择题13.(2020广东汕头冲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即率先与之签订新的关税条约,规定各自给对方以最惠国待遇。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姆特法》,将美国的关税提高了50%。中国一些本来在美国畅销的产品销售量逐年减少,如桐油、兽皮、生丝、羊毛、抽丝品、棉花、猪鬃、酒类产品、蛋类及蛋产品等。相反,美国输往中国商品的种类中,棉花、煤油、烟叶、小麦、汽车、机械、木材等却逐年增加。1932年,美国仅棉花一项输入中国就达8400万美元,煤油、烟叶也在2000万美元以上。1931年美国制造品输入中国总额为22503949美元,而中国制造品输美仅有10437756美元。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史蒂芬·波特强调应加强与中国的商业联系,中国终会“成为美国在国外最大、最富、最便利的市场”。——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材料二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不久邓小平就于1979年1月28日对美国进行了访问,期间中美两国交换了对国际局势、产权、最惠国待遇等相关问题的看法,并签署了领事、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协议。邓小平访美后,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迅猛,两国之间企业往来频繁,也签署了一系列促进中美贸易发展的协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举办贸易展览会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等协定。1979年7月7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三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决定从1980年2月1日开始相互给予最惠国关税待遇,使中美贸易实现了正常化。——摘编自任泽平、罗志恒《任泽平:来自历次中美贸易战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n14.(2020山东威海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50年代前期,俄语一枝独秀。中学里学习俄语蔚然成风,东北所有的中学,北京和其他城市的59所中学都教授俄语;社会上也掀起了俄语学习的高潮,不同层次的俄语学习班、培训班、学校等快速发展;到1952年,全国有57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负责培养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1956年,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2/3为英语和其他语言;1962年,周恩来指示要在10—20年内把世界上主要语种都办起来;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颁布,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摘编自孙国宽、王琴《从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管窥我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50—80年代为例》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A 近代以来,列强依靠武力攫取的诸多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三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外交方针的制定主要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与革命性质没有太大关系,排除B项;1949年上半年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美国还没有对我国实行经济、军事封锁,排除C项;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2.D 油画描绘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场景,通过艺术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友好结盟的史实,故选D项;1949年中苏建交,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存在作画者个人意图与美化的因素,排除B项;中苏友好关系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的外交核心,排除C项。3\n.A 1952年正值冷战时期,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材料中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贸易协议的做法,表明当时我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A项;1952年我国并未摆脱美国的经济封锁,材料现象只能说明一定程度上有所摆脱,排除B项;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52年我国并未调整外交原则,排除D项。4.B 新中国于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该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性会议,旨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表明新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选B项;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没有使美国停止对中国的遏制,排除A项;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不是日内瓦会议,排除C项;发展同亚非友好关系是在1955年参加的亚非会议上,不是日内瓦会议,排除D项。5.B 1962年到1966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中国与西方贸易联系有所加强,故选B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A项;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被打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中国外交发生根本转变是在中美关系改善后,排除D项。6.A 通过表格内容可知,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分析之后,已经有了反霸统一战线构想,故选A项;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排除B项;“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一边,而材料“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强调反苏,排除C项;中国是积极支持而并非参与不结盟运动,排除D项。7.C 根据材料“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一文被重新拿出来广为传达”,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逐步调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逐渐出现缓和迹象,故选C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需要争取众多国家的支持,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排除A项;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逐步调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希望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与打破欧美经济封锁无关,排除D项。8.B 由“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可知,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逐渐增多,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故B项正确;该投票情况无法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排除A项;第三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但没有主导联合国,排除C项;“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中美建交后,图中没有这个时间坐标,排除D项。9.A 美方要用美国卫星转播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提出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体现中国外交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故选A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意识形态弱化,排除B项;中国政府租用美国卫星需要缴纳费用,因此中方提出要美方申请并缴纳转播费属于合理行为,排除C项;中美双方进行贸易往来属于市场行为,排除D项。10.C 20世纪80年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不和任何一个国家结盟,是为了保持独立自主,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故选C项。11.C 据材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可知中国是在容纳其他国家的前提下实现互惠互利,故选C项;熔是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变成液体,不适合描绘国际关系,排除A项;荣是兴盛、茂盛、荣耀的意思,在国际关系中保持荣耀不能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排除B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是融入其他国家,排除D项。12.C 由材料“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可知中国倾向于多边治理的主张,故选C项;由材料无法判断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排除A项;“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是新时期外交的方向,外交的原则是独立自主,排除B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指明以第三世界为主要方向,只要有利于多边主义,都是交往的对象,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变化:提高关税,加强对华商品输出。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扩大海外市场转嫁经济危机。\n影响:减少了中国对美国的商品输入,增加了美国对华商品的输出;形成巨大的中美贸易逆差;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美国与其他列强的矛盾;促使中国加紧与列强的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2)变化:中美贸易关系正常化。历史背景: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苏争霸中苏联在军事实力上赶超美国,美国霸权动摇。14.参考答案示例论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论证: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大力发展俄语教育。这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的对外交往。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积极与一些西方国家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开展友好往来;同时中苏关系破裂。因此,我国俄语教育发展趋缓,英语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其他语种也有所发展。这为20世纪70年代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培养了人才。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我国先后与日、美等发达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之后,开展了全方位的多边外交。在此背景下,我国以英语为主多语种全面协调发展的外语教育格局日趋形成。这为新时期我国全面融入世界奠定了基础。总之,随着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也日趋科学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一面镜子。解析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前期,俄语一枝独秀……到1952年,全国有57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负责培养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并结合所学,得出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大力发展俄语教育;据材料“1956年,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2/3为英语和其他语言……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颁布,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并结合所学,得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积极与一些西方国家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开展友好往来;同时中苏关系破裂;据材料“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并结合所学得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我国先后与日、美等发达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之后,开展了全方位的多边外交。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论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论述时结合上述分析分阶段指出外交政策对外语教育语种的影响,再简要评价一下外语教育语种对我国的影响,最后,总结升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5:29 页数:6
价格:¥3 大小:128.4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