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规范练1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课时规范练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21·四川南充三模)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以及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人民政府采取了只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的举措。这一举措( )A.突破了“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束缚B.是对“一边倒”方针的灵活变通C.试图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D.重视发展独立自主多边外交关系2.(2021·云南模拟)在1950年的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的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讶”,甚至质问他: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呢?周恩来的坚持,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A.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3.(2021·河北保定二模)有同学整理了几则材料,分别是: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递交国书;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如果为其拟定主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侧重点为邻国B.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实践C.经济崛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美苏争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理念4.(2021·山东威海模拟)1952年,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总值达223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 )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C.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5.(2021·河南郑州模拟)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D.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6.(2021·湖北武汉模拟)20世纪60年代末,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一文被重新拿出来广为传\n达。中国政府当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C.调整与美国的外交关系D.打破欧美经济封锁7.(2021·山西临汾二模)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提出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即团结“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和地区。“一条线”战略表明中国( )A.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B.与美国正式建交C.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D.支持不结盟运动8.(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同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国这一外交新局面( )A.缓和了同周边国家的矛盾B.为后来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C.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强国D.促进了国内政治形势的稳定9.(2021·四川德阳一模)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外交”成为战后中日关系的实际形式,“日本人民”被认为是反对日美反动统治的“朋友”。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新闻媒体和外交机构频频改用更广泛意义的“民间外交”谈论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我国( )A.同周边国家关系得以改善B.摆脱了西方的孤立包围C.外交政策的制定日臻成熟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10.(2021·河北唐山一模)1972年,中共中央批准恢复华侨旅行社总社,成立华侨问讯处,处理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来信来访、查找亲人等事宜,此后,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来到中国参观和探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左”倾错误思想逐渐消除B.海外华侨支持对外开放C.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改善D.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1.(2021·湖南岳阳二模)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A.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C.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12.(2021·四川成都二模)如下图所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0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325个支持项目的优惠贷款。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援助( )\n中国优惠贷款行业分布(截至2009年底)A.旨在融入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B.实现了中国产业的对外转移C.有利于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D.适应了投资周期短收益高的需要二、非选择题13.(2021·河北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14国期间正式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推动中国的对外援助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该原则指引下,中国在继续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援助力度的同时,努力扩大对非洲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援助。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是这一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援建项目,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决策和指导下倾全国之力的世纪工程,更是中国在国际发展领域践行援外八项原则最生动的典范。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援助在重新确立南南合作基本性质,并且继承发展《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精神内核的基础上,紧紧把握“改革”的时代主题,一方面破除计划体制的长期严重束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推进自身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把服务外交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紧密结合,促进对外援助与双向贸易、双向投资和“走出去”战略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中国特色的对外援助模式增加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非活动的国际、国内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n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1949年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1952年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1953年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提到: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1954年认为: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1960年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n课时规范练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B 解析:据材料“只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的举措”可知,中国政府对西方国家并没有采取绝对意识形态对立的措施,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与苏联结盟,排除A项;材料主要对象是西方国家,排除C项;多边外交关系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2.B 解析:虽然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但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中国的立场,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B项。3.B 解析:据材料“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是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据材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可知,中国奉行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实践,故选B项。4.A 解析:1952年正值冷战时期,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但材料中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贸易协议的做法,恰恰表明当时我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A项。5.B 解析: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情况反映出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的价值所在,支持率越高说明其意义越重大,故选B项。6.C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一文被重新拿出来广为传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是在美国调解下进行的;再结合题目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此时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逐渐调整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逐渐出现缓和迹象,故选C项。7.C 解析: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新的形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要改善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故选C项。8.B 解析: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同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9.C 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更加务实、理性,外交政策的制定更加成熟,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并未提及其他周边国家,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我国摆脱了西方的孤立包围,排除B项;新中国始终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排除D项。10.C 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改善,才有了题干所述现象,故选C项;1972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左”倾错误盛行,排除A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对外开放,排除B项;1972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的经济建设由于受到严重破坏而损失巨大,排除D项。11.A 解析:美方要用美国卫星转播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提出租用美国卫星,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体现中国外交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故选A项;1972尼克松访华说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意识形态弱化,排除B项;中国政府租用美国卫星需要缴纳费用,因此中方提出要美方申请并缴纳转播费属于合理行为,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反霸权主义,排除D项。12.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援助中经济基础设施占比达61.0%,为受援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受援国可以在此基础上自主发展,故选C项。\n13.参考答案:(1)国际背景:美、苏实行威慑中国的政策,中国全力拓展外交空间;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国内背景:国内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新特点: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援助主体市场化;按经济规律办事,互利合作。影响: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展现大国担当;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14.参考答案:阶段划分:1949—1952年,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1953—1959年,努力维护中苏友好关系的同时,力图改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960—1966年,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划分依据:1949—1952年,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仿效苏联经验进行政治经济建设的规划与实践。1953—1959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在苏联帮助下开展“一五”计划建设。1960—1966年,苏联对华政策的改变;中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新探索;中国开展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批判。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