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4近现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含解析20230331275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近现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小题必练4:近现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2020·新课标Ⅱ)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使中共从合法转向“秘密”斗争,说明此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时,面对国民政府从“革命的政权机关”转变成“反动执行机关”、“军阀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项正确;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中,此时尚未阐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A项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非“左倾”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现象与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不符,D项错误。2.(2020·新课标Ⅱ)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一时期显然中\n日民族矛盾成为整个中国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是在1943年,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对富农、商人和知识分子的照顾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并不影响政权的性质,排除;民族资产阶级显然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各阶级参加的说法错误,C排除;故选D。1.蒋廷黼叙述道: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作者认为()A.中国的禁烟政策应当稳步推进B.英国通商是出于资本输出需要C.中国闭关锁国加剧了紧张态势D.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答案】D【解析】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禁烟应该采取稳步推进的措施。B项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是商品输出的表现。C项当时中英之间是有贸易往来的。闭关锁国并没有加剧态势的紧张。D项从材料中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可以看出英国要向中国大量的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故选:D。2.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B.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C.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隔绝状态D.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日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可知马克思强调的是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帯来灾难的同时,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了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故D项正确;马克思说的“暴力”指的是中国在\n外在压力的情況下走向了近代化,故A项错误;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列强对华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故C错误。3.有一种看法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因为军事上不如人,政府不如人,人民连带着整个士大夫阶层都不如人。不论中国怎样拼命抵抗,都没有用。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符合其意图的是()A.投降可减少不必要的牺牲B.学习西方,改变自己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必然的D.清政府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材料是关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看法,认为失败是因为落后,所以B符合材料意图。A不符合材料信息;C符合材料信息,但不是意图;D是原因。4.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D.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其针对的是清政府,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外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是他们对外洋事物不同态度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不符合史实,故B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而义和团运动则盲目排外,他们都是农民阶级,所以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不是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因,故D项错误。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主张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人自由通商、文化交流和平等往来,鼓励外国人在华投资。”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B.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D.太平天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答案】C【解析】根据“公议”“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n动”“主张与外国人自由通商”可知,《资政新篇》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倾向,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故选C;太平天国运动性质是农民运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洪仁玕的主张不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排除B;《资政新篇》缺乏实施的社会环境,脱离实际,排除D。6.据藤村道生《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伤亡情况如下表。由此可见()A.技术进步使现代战争异常惨烈B.医疗卫生条件决定战争胜负C.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D.腐败落后让清政府葬送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4月。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斗争,主要是反割台斗争。根据图表中数据“1895/5/31-1895/11/30”日军死亡者合计“10814人”,而“1894/7/25-1895/5/30”日军死亡者合计“2647人”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远比政府军对外作战造成的敌人伤亡人数要多得多,反衬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仅显示了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伤亡人数,没有体现现代战争技术的运用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医疗卫生条件对战争的胜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使日军伤亡人数增多主要原因是中国民众不不屈不挠的抗战,排除D。7.《清史稿》中提到“军故多闽人,汝昌以淮军寄其上,恒为所制”,“步蟾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顾喜引用同乡,视统帅丁汝昌蔑如也。时论责其不能和衷,致偾事。”由此说明,甲午战争清军失败的原因是()A.统帅腐败无能B.兵舰装备落后\nC.内部矛盾重重D.乡党意识浓厚【答案】D【解析】A项材料看不出统帅无能。B项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冰箭装备的落后。C项内部矛盾重重和材料的主旨不相符。D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强调淮军和福建人的关系。明显可以看出乡党意识浓厚使得军队在指挥上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内部不团结。故选:D。8.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该协议的签署()A.体现了地方官僚的极度腐败B.加深了江南地区的殖民地化程度C.表明民主革命已成主流趋势D.使清政府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表明清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后,部分地方大员公开反抗朝廷决议,使清政府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协议的签署与官僚腐败无关;B选项错误,该协议并未加深江南地区的殖民地化程度;C选项错误,该协议的签署与民主革命无关,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民主革命尚未成为主流。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甲午战后,海军衙门要求幸存的官佐总结教训,条陈败因,下表为相关概况。由此可见()条陈者职务条陈内容曾嘉祥枪炮官西人创立海军多年,其中利弊,无微不至,既设海军,必全按西法。饶鸣衢守备海军章程,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所以难而操胜算也。郑祖彝千总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去一不合宜,则生一弊。A.统治集团深刻认识到战败根源B.制度变革已经不可回避C.学习西方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D.战败导致崇洋情绪弥漫【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三人的总结皆涉及到传统的束缚,因此改革传统,变革制度已经不可回避,故B正确;材料是海战幸存者的总结,不能代表整个统治集团,故A不正确;C表述不全面,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崇洋媚外,故D不正确。10.\n1912年初,法国驻华官员拉伯第指出:“一旦共和建立,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共和的缔造者们一定会让袁世凯靠边站,不会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法国驻华官员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袁世凯获取领导地位违反了宪政B.革命党人以武力维护革命成果C.《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列强扶持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宪法》,规定了责任内阁制,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制度,即“让袁世凯靠边站,不会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袁世凯获取领导地位是合法的,故A项错误;革命党人以立法手段维护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列强扶持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故D项错误。11.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各项对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无产阶级领导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实行邦联制D.完全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答案】B【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故选B,排除AD项;辛亥革命没有主张实行邦联制,排除C。故选B。12.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一文中写到:“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据此,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促进了国人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B.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C.结束了秦汉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为争取民族独立作出重要贡献【答案】A【解析】从材料“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可以看出,梁启超强调辛亥革命在促进民众思想解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A项正确;BCD项都没有涉及到思想解放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n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中国知识精英在这个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材料中“一个时代的节点”指的是五四运动()A.发动了人民群众B.引进了马克思主义C.发展了民主革命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结合所学,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此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C正确;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无法体现“一个时代的节点”,排除A;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已经传播到我国,五四运动并非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时代的节点”,排除B;1921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4.下面是1919年5月2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申报》刊登的广告。其中有一打油诗:烟枝虽小,负担甚重。爱国同胞,选择是用。民贫国弱,痛定思痛。不早回头,利权断送。双喜纸烟,气味香浓,吸之吸之,乐亦无穷。此广告()A.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B.采用了多种营销与爱国话语结合的方式C.以带有西洋特色图片宣传国货D.不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答案】A【解析】由题干广告中的打油诗和漫画内容可知,该广告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种营销方式,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西洋特色,故C项错误;国货广告有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故D项错误。\n15.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A.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B.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C.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D.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A.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B.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C.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D.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和各种“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在文化上向西方学习,肯定西方的文化,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导致了文化主体性的丢失,正确。故选:D。16.有学者指出:“‘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五四那些新兴的知识分子,要求彻底重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制度,其实是对思想多元、政治民主、表达自由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呼唤。这表明五四运动()A.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B.促使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C.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D.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材料“‘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反映了五四运动不仅仅要求救亡图存,而且主张民主思想启蒙,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领导力量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促进思想多元化,而是强调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故C错误;“民族意识的觉醒”说法过于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17.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已被注意,但仍没有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起义,非要依靠军队不可。”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完善B.进攻大中城市失败的教训C.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D.中共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答案】C\n【解析】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由于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没有掌握革命武装,因此在蒋介石、汪精卫等背叛革命举起屠刀时导致中共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因此毛泽东强调“非要依靠军队不可”,也就是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故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1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倾向C.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D.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军队走向井冈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C。材料显示共产国际之所以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是为了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即表示其仍坚持城市中心道路,选项A排除;这一指示没有全面地分析城市敌我力量的悬殊,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故B、D说法均错误,排除。19.1930年6月,中共领导人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的中共()A.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C.中共重视农民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D.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然存在【答案】B【解析】A.材料内容明显是强调要以城市革命为中心,但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已经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仍然强调重视城市革命,这与当时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相冲突的,说明在革命道路选择上存在着分歧。C.材料没有看出,重视农民革命。D.材料犯的是左倾错误,而不是右倾错误。故选:B。20.下表中共党员成分的构成变化反映了()时间党员总人数工人党员(%)农民党员(%)\n1927年4月中共五大57967人50.818.71928年6月中共六大40000多人1076A.国民革命的开展B.共产国际的要求C.革命任务的变化D.土地革命的进行【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27年至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减少,党员中的农民比例大幅度上升,工人比例下降,结合时间可知,当时正在进行土地革命,选项D正确;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共产国际主张以城市为中心,这显然与农民党员数量增加不符,排除B;中共的革命任务并未改变,排除C。21.1934年《红星画报》(《解放军画报》的前身)第7期刊登了宣传画《支部应成为游击队的火车头)》(如下图)。判断这一作品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A.党确立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B.工农红军实行正确的军事战术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D.人民支持是根据地发展的根本【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4年……《支部应成为游击队的火车头)》”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画面上是一列进行中的火车,车头或车厢分别写着“支部”和“游击队”,意味着支部建在连队上,即党确立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党支部对军队的领导权,没有涉及军事战术的问题,B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根据地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与此相关的内容,D项错误。22.刘鸿生公司生产了“九一八”牌毛呢,受到中国民众的热烈欢迎,迅速夺回了日本毛呢在中国抢占的很大一部分市场。国民政府机关甚至也规定以“九一八”牌毛呢为公务员的制服材料。这体现了()A.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全面调整B.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手段多样化\n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D.民族资产阶级主导了救亡运动【答案】B【解析】A项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全面调整应该是在三七年以后。B项从材料中的九一八牌毛呢大衣可以看出是抗战密切相关,说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手段是多样化的。C项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是1937年。D项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主导救亡运动。故选:B。23.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抗战期间就乐观地断言,“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已经在二十年前过去了。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而不是中国衰亡的时代。材料中“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是指()A.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B.国共两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C.中国经济军事实力不如日本D.日本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答案】D【解析】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是在19世纪末,A项不正确。抗战期间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共合作抗日,国共两党矛盾可以调和,B项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日本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所以D项正确。24.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由内线转移到外线,我们可以看出,这应该是要战略反攻,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战略反攻的表现,应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多去徐州,支持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的表现,强渡长江是渡江战役的表现。故选:A。25.1947年中共中央工委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B.土地革命取得了重大突破\nC.中共旨在减轻封建性的剥削D.工农联盟在政治上趋于稳固【答案】D【解析】《中国士地法大纲》通过消除封建剥削,争取农民支持,稳固工农联盟,故D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A不符合题意;土地革命时期是从1927年到1937年,B不符合题意;《中国土地法大纲》旨在消除封建剥削,不是减轻,C不符合题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5:04 页数:12
价格:¥3 大小:734.6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