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高考2023高考历史小题必练4近现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230421113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小题必练4:近现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2020·天津卷)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答案】B【解析】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救亡图存的阶级发生了变化,从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革命性日渐增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从宗教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日渐科学,同时社会性质实现了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体现了历史进步的趋势,B是最佳选项;根据题干所列主要历史事件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但是其属于表层,并不是最佳选项,排除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但是部分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如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之间,C不是最佳选项,排除;题干所列的历史事件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是循环往复,D错误。2.(2020·山东卷)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答案】B12\n【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项错误;1947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项错误。1.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下表定程度上反映出17世纪以来中国()A.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B.地方官员主要职能的变化C.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D.从闭关锁国走向主动开放【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可以得知,鸦片战争后上海道台开始有了外交的职能,从夷务到洋务的变化折射出中国人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除A;从表可知,主要职能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中国走向世界是被动行为,排除D。2.1870年日本派员来华议时约,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国,不奉正朔,本与朝鲜、琉球、越南臣服者不同。”这表明李鸿章()A.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B.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D.固守传统的夷夏观念【答案】B【解析】据材料“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可知,李鸿章认为日本与中国立约通商,可以援引日本和西方各国的立约通商条例、以及中国和西方立约通商的条例办理,这说明李鸿章在于西方列强到教导的过程中,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这是强调日本与中国立约通商,可以援引日本和西方各国的立约通商条例,A错误;C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夷夏观念”,D错误。3.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遂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12\nA.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答案】A【解析】材料将西方的议会决策的过程看成是求神占卜的过程,说明对英国的政治体制并不了解,结合所学,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材料表明作者对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故A正确;英国议会决策并没有祈求神灵,场景描述与事实并不一致,B错误;材料中的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的议会决策,没有搞清楚鸦片战争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要求,C错误;从材料中的“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可以看出,作者对英国社会了解并不深刻,对英国社会民情认识也并不清醒,不知道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正是商民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D错误。4.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的“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可知,马克思分析的是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使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故选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甲午战争后,时间不符合题意,B、C两项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分析解答。5.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日记中所说的“书”()A.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C.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D.借助孔子否定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1861年曾国藩‘效法西人’‘贼中不为无人’”可知,该书是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编写的《资政新篇》,它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A是地主阶级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中的思想,曾国藩同为地主阶级,不可能称为“贼”;B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12\n没有学习西方;D项的时间与材料明显不符。故选择C。6.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编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耶稣教得以输入,广东地区最先受其影响,于是“广西桂平县洪秀全,因以耶稣教炫其徒,聚合不轨,起兵金田村”。该编者()A.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B.认为基督教直接引发了农民起义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D.具有怀疑和排斥基督教的心态【答案】D【解析】材料“鸦片战争以后耶稣教得以输入”、“因以耶稣教炫其徒,聚合不轨,起兵金田村”,表明作者对基督教的传入和传播,存在着排斥的心理,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基督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而直接原因是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编者的阶级立场,排除C项。7.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清朝地方势力各自为战、各行其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而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日本侵略势力并未受到有效遏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而非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8.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打败了现代国防没有生根之大清帝国。但中国防卫现代化的失败造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使中国真正处于一种“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儒家意识形态认同被破坏,大多数儒生开始“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儒生()A.对清政府反动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B.认为君主立宪制才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C.放弃对传统制度的守护D.对儒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动摇【答案】D【解析】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是治国安邦的“神圣”经典,甲午一战中国惨败,出现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使不少儒生对正统思想产生反思、怀疑,对儒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了动摇,故答案为D。此时清政府反动本质还没有完全暴露,大多数儒生不可能对其有清醒的认识,排除A。当时,君主立宪制道路只有康梁等少数人意识到,还没有成为知识界的共识,排除B。当时多数人对传统制度是坚守的,排除C。9.12\n19世纪末,义和团民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答案】B【解析】题干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呈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的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观念不断形成,故B正确;选项A的表述不符合事实,反帝发封建斗争成为共识,时间至少是在中共二大,排除;选项C与题干主旨不符,且因果逻辑不清,排除;题干突出的是反侵略,看不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B。10.著名历史学家秦晖著文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A.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目标B.着重培养国民意识C.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发展D.将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可以看出,历史学家秦晖认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指的是对于个人权力和整个国家权力的追求,即同时追求个人人权和国家主权,故本题选择D选项。A、B选项只体现国家意志;C选项与此无关。11.有学者说:“当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C.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B12\n【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士绅集团作为君权政治体系支持者、官僚系统输入者、地方政务协助者和基层稳定维护者,是专制王权体系的中坚力量。然而,面对鸦片战争后古老中国发生的“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们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士绅分化为改良派、革命派,蜕变为一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思想、向往资产阶级制度和思想的强大力量,说明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故B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故排除A项;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薄弱,这也是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故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国人的民族意识就开始了一定程度的觉醒,故排除D项。12.著名学者茅海建说: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民国的官员。北京政府似乎只是换了一块招牌,内部人员没有太多的变化。……晚清官员弃旧朝而投新朝,自然有着生计的原因,但他们在做政治选择时,并没有太多的思想痛苦。这主要说明()A.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B.民国建立犹如王朝更替C.清朝覆灭契合了众人心理D.儒家忠义观念荡然无存?【答案】C【解析】“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民国的官员。北京政府似乎只是换了一块招牌,内部人员没有太多的变化。……晚清官员弃旧朝而投新朝,自然有着生计的原因,但他们在做政治选择时,并没有太多的思想痛苦”表明清朝覆灭契合了众人心理,故C正确;思想解放、民国建立犹如王朝更替材料未体现,故AB错误;D太过绝对,排除。故选:C。13.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涧幕府来的土,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了了社会主导力量的改变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民主主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军取代了原来袁世凯训练的新兵,说明五四运动导致了中国社会主导力量发生改变。故选:B。14.“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在①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在②处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12\nC.在③处洪秀全领导了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D.在④处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背叛了国民大革命【答案】D【解析】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江苏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而④就是江苏,故D符合题意;①是湖北,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故A不符合题意;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的是江苏南京,而②是江西,故B不符合题意;洪秀全领导了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是广西,而③是广东,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1919年5月”、“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16.北京的学生们看到《晨报》上“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无亡日,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的呼号,踏上了示威抗议之路。而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件传遍全国,也端赖报章之力。据此可知()A.舆论宣传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进程B.五四运动是报纸宣传掀起的革命C.报刊宣传有利于民族进一步觉醒D.五四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晨报》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件传遍全国,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故A正确;报纸宣传推动了五四运动,不是报纸宣传掀起的五四运动,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晨报》号召全国人民爱国救亡,无法体现五四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本题的关键信息“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件传遍全国”,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7.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农字第九号通告,要求“不缴苛捐苛税”,“不缴预征钱粮”,“取消高利贷”,“没收大地主土豪劣绅及反革命的土地”,“农会政权的斗争和土地革命必须武装才能保障其胜利”。据此可知当时中共()12\nA.正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B.竭力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C.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初步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农会政权的斗争和土地革命必须武装才能保障其胜利”和所给时间可知,中共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农民和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选项符合题意。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属于毛泽东进入井冈山之后开展的,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排除A、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材料未体现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选项不符合题意。18.1928年,中共六大进一步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纠正了关于在以前“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主张,指出应“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农民使用”。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A.赢得了农民的积极拥护B.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C.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D.巩固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纠正了关于在以前“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主张,改为“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分配给无地及少地农民使用”,从而缩小了打击面,有利于调动更多的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农民积极拥护的信息,故A项错误;中共六大制定的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体现了对以前错误的纠正,没有体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故B项错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故D项错误。19.如图为胡烈在1933年10月所创作的漫画《选举运动》(被扫帚扫出的人身上标有“官僚”“贪污”字样)。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B.国民党残余势力强大C.苏区政权建设重视民意D.急需要建立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12\n漫画反映“苏维埃政府”要革除选举中的“贪污”行为和“官僚”做派,说明苏区政权建设重视民意,故C符合题意;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占有制度的革命,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故B不符合题意;1933年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当时国共关系破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近现代中外革命史上,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关乎政权的性质,甚至关乎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如表中哪一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中有实行土地私有制之意()时期土地政策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中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A.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C.俄国十月革命时期D.中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A.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凡天下田,天下人同一根是一种大同社会,没有规定实行土地私有制。B.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规定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行土地私有制。C.俄国十月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分配给农民使用。没有实施私有制的要求。D.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是一种土地私有制的表现。故选:D。21.下图为书写在我国西南四川地区的民房墙上的革命标语。图中有“苏维埃政府是工农自己的政府”的字样。判断标语的书写年代最有可能是()A.1927-1930年B.1935-1936年C.1938-1940年D.1947-1949年【答案】B【解析】根据四川地区民房墙上的标语“苏维埃政府是工农自己的政府”联系所学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江西瑞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到达四川的时间应该是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应该是当时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故传B;A还没有建立苏维埃政府,排除;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华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排除CD。12\n22.1943年,毛泽东在《论合作社》的报告中强调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来发展农业生产;到1944年,边区的各种劳动合作组织增长了四五倍;陕甘宁边区参加互助的劳动力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这一-运动有助于()A.农村生产关系深刻变革B.根据地渡过严重经济困难C.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造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互助合作运动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是大生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根据地渡过严重经济困难,故选B;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没有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时间错误,可以排除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由材料本身无法看出,可以排除D。23.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抗战期间就乐观地断言,“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已经在二十年前过去了。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而不是中国衰亡的时代。材料中“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是指()A.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B.国共两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C.中国经济军事实力不如日本D.日本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答案】D【解析】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是在19世纪末,A项不正确。抗战期间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共合作抗日,国共两党矛盾可以调和,B项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日本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所以D项正确。24.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D12\n【解析】由“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可知④正确。由“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可知③正确。①②缺少相应的史实。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理解到费正清认为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它的前途命运,在这以前和这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开始为开辟社会主义道路并沿着这一道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联系各选项,符合题意的应是③④项,第①项错误;第②项材料未体现。D项正确。25.1946年4月28日,上海市举行参议员选举。凡二十岁以上男女公民,均可凭国民身份证或领取国民身份证(申请书)收据,或持有由保长或甲长开具的证明文件,往各区投票处依照程序投票。这一现象()A.表明民众人身被控制严格B.说明民众维权意识增强C.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D.反映了民主政府的建成【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市的普选情况,这种选举方式是当时政治民主化探索的体现,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往各区投票处依照程序投票”可知,体现了政治民主选举的问题,而不是民众人身被控制,故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上海地区举行参议员选举的问题,不是维权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1946年4月28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民主的探索,不能体现民主政府的建成,故D项无法由材料信息得出。12\n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52:20 页数:12
价格:¥3 大小:832.1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