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三级排查测试 专题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排查测试:专题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侵华意图的是割占香港岛(  )。5.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6.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基础是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7.太平天国所体现的时代特点是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对外来侵略(  )。8.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9.《马关条约》的突出特点是突出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开设工厂(  )。10.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12.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在于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3.“五四精神”指的是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14.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10-\n(  )。1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含义是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答案 1.√ 2.√3.× 正确答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4.× 正确答案:《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侵华意图的是协定关税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1.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答案 侵略者的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2.“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据此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答案 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3.《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进步性,主要是指什么?答案 主张学习西方,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而导致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发展起来。5.谭嗣同《有感》诗中写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什么?答案 鸦片战争的失败。6.“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说明了义和团运动存在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 扶清灭洋。7.义和团运动对后人最具有激励作用的是什么?答案 爱国主义精神。8.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理解?答案 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组织。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什么?答案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10-\n10.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其不结果实的表现是什么?答案 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①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5.错误,改正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②6.错误,改正为:排斥一切外洋事物。1.(2012·北京文综,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答案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2.(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答案 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3.(2012·福建文综,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答案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2009·浙江文综,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答案 五四运动时期5.(2010·北京文综,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答案 抵抗日本全面侵华学以致用:请独自完成2题与6题,巩固落实其它问题。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2)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10-\n(3)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且蓄谋已久。(4)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2.史料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解读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统治者的沉重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2)外部原因:列强的商品倾销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广西灾荒,人民起义不断。4.史料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解读 史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丧失进取心,大兴土木,奢侈享乐。5.史料 “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渐愤交集。”解读 史料表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该条约是《辛丑条约》。6.史料 中日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解读 7.史料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解读 史料表明该运动是义和团运动,它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被清政府所利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8.史料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读 史料表明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代议制的一些特点。9.史料 勿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0-\n——《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解读 史料表明抵抗侵略,追求解放,浓浓的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1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有了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新的革命方法11.史料 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等伟大的革命实践中,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精神财富。解读 长征精神指的是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求实创新的胆略。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5)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答案 2.史料表明林则徐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禁烟。6.史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腐朽。[小题狂做满分卷本卷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10-\n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因此a应该是鸦片走私,b应该是出超。图表没有涉及到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答案 D2.1851年和1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革命的力量B.革命的指导思想C.革命的目标D.革命的手段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同点的比较分析能力。注意限制词:主要的相同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A、B是两者的不同点,而C、D两项是两者的相同点,即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但主要相同点应是C项。答案 C3.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9:00~10:00朝鲜与东学党政变10:10~11:00北洋海军的悲歌11:10~12:00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0-\n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争及其影响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解析 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线,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鼓励实业,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答案 B4.下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解析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图的寓意吻合,故选C。答案 C5.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10-\n解析 通过分析可理解到,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举起反帝斗争的旗帜,是爱国的。它虽然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材料既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又肯定其历史作用,评价是公允和客观的。本题选C项。答案 C6.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解析 根据所学,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分析各选项,正确的应是B项。A、C、D三项出现的词汇时间上不符。答案 B7.通过图示可以将历史概念形象化,利于历史学习。依据以下《中国民主革命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不同阶段的革命任务不同B.据图所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C.从整体史观角度看,西欧各国民主革命历程与中国相似D.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体现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多元化解析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反帝反封建;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西欧国家是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答案 B-10-\n大题限时限字练本卷共1题,满分11分。在该题目中最多用时15分钟,第(1)问限字80字,第(2)问限字30字,第(3)问限字50字,第(4)问限字35字,第(5)问限字150字。8.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摘自《清史稿》材料四 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摘自人民网(2002年9月27日)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4分)限80字(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1分)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2分)限30字(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2分)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伤害?(3分)限50字(4)分析材料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2分)-10-\n限35字(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能得到什么认识?(6分)限150字解析 本题以中国的海防建设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史实联系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来回答。第(2)问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加以概括。第(3)问从制度的差异来回答原因,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说明海疆主权的破坏。第(4)问根据国防建设的角度来组织答案。第(5)问可以通过古今对比得出结论。答案 (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侵香港岛,迫上海等五口开埠;附件中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2)奏议: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进一步伤害: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盛发展;海军力量日益强大,有效地保卫海防安全。(5)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保卫海疆);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有海无防”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势日盛,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成功是其鲜明体现,并体现中国海防力量日益强大。-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4:5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427.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