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二十九启蒙运动与科技文化含解析20230322111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二十九 启蒙运动与科技文化(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遵义模拟)“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这说明,启蒙运动( )A.消除了思想界的分歧B.注重发动民众的力量C.旨在推动知识的普及D.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指的是反对封建专制和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新的思维方式”是指以理性为核心的新的思维方式,说明启蒙运动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故D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无法得出消除了思想界的分歧,且A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发动民众力量的问题,故B错误;“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说明推动知识的普及不是启蒙运动的主要目的,故C错误。2.(2021·安顺模拟)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解析】选C。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错误。3.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解析】选B。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故A错误;\n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实事求是等,故B正确;肯定人性,追求幸福是现象并非本质,而且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做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C错误;否定教会,信仰得救,在宗教改革时期已经出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D错误。4.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解析】选C。根据材料“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可知其强调的是人民的权力,与权力分立制衡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这一理论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互通,故B错误;这一理论是主权在民理论的思想基础,故C正确;卢梭强调的是个人对集体意志的尊重,故D错误。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解析】选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民主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故A正确。6.(2021·遵义模拟)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渐臻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nB.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D.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解析】选D。当时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学术界的普遍认知仍然以理性主义为主,排除A;材料没有将反思目标指向资产阶级,未涉及资产阶级的本质,排除B;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但卢梭的反思不能说明他背叛了启蒙运动核心主张,排除C;由材料“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渐臻完美而越发腐败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卢梭批判了理性主义导致的一些弊端,体现了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故选D。【加固训练】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A.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启蒙运动的深化C.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人文主义的兴起【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启蒙运动理性和感性的两面,并非卢梭质疑理性与科学,故A错误;材料体现出启蒙运动不仅关注理性还关注人的情感,故B正确;材料未提及两者主张的政体的不同,故C错误;人文主义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故D错误。7.据不完全统计,从1789年到1800年,在世界58项重大科研成果中,法国有23项,占总数的40%。同期,英国只有13项,占22%;德国6项,占10%。这一时期法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主要得益于( )A.启蒙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新古典主义思潮对科学的积极影响C.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D.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高度重视【解析】选A。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1789年到18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法国经历着法国大革命,但是共和制政体并没有确立,所以排除C。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故排除D。在思想领域,启蒙运动对当时的法国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8.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在于( )\nA.推翻专制B.人身自由C.思想自由D.主权在民【解析】选C。据材料“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可知思想自由符合题意,故C正确。9.18世纪80年代,法国识字率在男人中已达到47%,在妇女中达到27%。有文化素养的中产阶级、商人和专业职业者的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以上现象( )A.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B.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C.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要D.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析】选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世纪80年代,法国识字率和文化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可以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故D正确;根据“18世纪80年代”可知,此时法国仍然是君主专制国家,C排除;材料“在妇女中达到27%”说明的是法国女性识字率的提高,没有体现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故A排除;此时法国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故排除B。10.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指出,“18世纪哲学不满足于把分析仅仅当作获得数理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工具,它还把分析看作所有一般思维之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种观点在18世纪中叶获得了胜利”。这说明( )A.启蒙思想摧毁了封建神学B.哲学研究转向对社会的关注C.理性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D.启蒙哲学基于自然科学发展【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不满足于……它还把分析看作……”说明启蒙哲学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故选D。材料体现不了摧毁封建神学,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转向对社会的关注,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性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C错误。11.(2021·玉溪模拟)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n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解析】选C。材料说启蒙思想家不但通过创作大量的文艺作品在上层社会宣传启蒙思想,还通过大量印刷报刊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和接受启蒙思想,由此可知,启蒙运动认识到了普通群众的力量,C正确;材料反映启蒙运动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但不能说明启蒙运动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A错误;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纯粹的文艺运动,B错误;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不是浪漫主义,材料也无法体现“浪漫主义的色彩”,D错误。【加固训练】17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 )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可知,《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经典书籍,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故选C。题干材料未反映自然科学与神学的关系,A错误;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且未与技术应用融合,B错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不存在救国问题,D错误。12.(2021·遵义模拟)“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体现在( )A.倡导思想自由B.批判神权统治C.鼓吹人性解放D.构建新的政治体制【解析】选D。据材料“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可知,启蒙思想家强调构建民权政府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即构建新的政治体制,故D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倡导思想自由的内容,故A错误;材料强调了构建新政治体制的内容,没有体现批判神权统治和鼓吹人性解放的问题,故B、C错误。【拓展延伸】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n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共同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口号,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是伏尔泰和卢梭灭了法国”。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卢梭(1712-1778)以契约论为武器,论证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民推翻暴君之后,就有权废除不利的契约,重新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组成新的国家。他强调,必须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可分割的。国家的最高主权属于人民。卢梭认为作为主权具体体现的立法权也应属于人民,他说:“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约束之外,只能依法行事。领袖、官吏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执法人,人民随时可以委托和撤换他们,而官吏则无权剥夺人民的决定权。——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抑君权,伸民权”,谭嗣同(1864-1898)在《仁学》中提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君末也,民本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这种类似法国革命先导卢梭“民约论”的思想,在谭嗣同的论著中不止一处谈到。梁启超说:“彼辈当时,并卢梭民约论之名亦未梦见,而理想多与暗合”。——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谭嗣同社会契约思想形成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主张的异同。(13分)【解析】第(1)题卢梭的思想背景结合生活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角度思考回答;谭嗣同的思想背景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等角度思考回答。第(2)题相同点依据材料一“主权在民”“人民随时可以委托和撤换他们,而官吏则无权剥夺人民的决定权”以及材料二“于是共举一民为君”等信息归纳回答;不同点卢梭思想从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以及重视法制建设回答;谭嗣同思想从没有完全突破君主立宪制的范畴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卢梭: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启蒙运动在英法两国兴起;法国\n君主专制制度日趋强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6分)谭嗣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说在中国的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兴起。(6分)(2)相同:人民有权选举和罢免最高统治者;反对君主专制,认为最高统治者和各级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7分)差异:卢梭: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重视法制建设。谭嗣同:没有完全突破君主立宪制的范畴。(6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西方启蒙运动中存在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一些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启蒙思想家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阐述和评论东方文化,或通过对东方文化的颂扬来论证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或通过对东方文化的批判来阐述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观点。——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16—18世纪西方译介中国典籍表时间事件1626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将“五经”译成拉丁文1687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在巴黎印行《中国哲学家孔子》,书中附有《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译文1711年布拉格大学刊印了《中国典籍六种》,收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小学》的拉丁译文。此书后来被译成法文,于1784—1786年间在巴黎出版1776年后法国先后出版《中国历史学艺术风俗习惯之研究》《海外传教士耶稣会士通信录》《中国通史》《中华帝国全志》,把法国汉学推到了一个独霸世界汉学研究之圣坛地位从材料中概括出一条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明确写出所提信息,分析须有史实依据)【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材料中概括出一条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如“17-18世纪初,欧洲思想家重视研究中国儒家思想”,再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对史实的分析要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示例:信息:17-18世纪初,欧洲思想家重视研究中国儒家思想。(2分)\n分析:17-18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神学的日益腐朽,已处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神学统治的社会变革时期,为配合这种变革,当时的欧洲思想界急需在思想文化领域实现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的过渡,这就需要人们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回归社会的理性,而古代中国不重视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首先由传教士传到欧洲的儒家思想日益受到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的重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10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