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五魏晋隋唐时期的古代文明含解析202303221150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五 魏晋、隋唐时期的古代文明(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黔西南模拟)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  )A.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B.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D.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解析】选C。材料表明魏晋时期的监察机构更具有独立性和体系性,由于监察体制是君主专制的附庸,监察体制的完善本质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C;权力转移只是表象,排除A;只有分化事权才能有效制约相权,排除B;材料体现了独立、制衡的分权理念,排除D。2.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解析】选B。抓住问句的“实质上”,管理水平是材料提及的现象,故A错误;从对县官的考核制度的完善,反映了中央注重对地方官员——县官的管理,其实质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B正确;监察制度不断完善也是现象,不是实质,故C错误;君主专制是处理君臣关系,材料没有提及,故D错误。3.(2021·铜仁模拟)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必然会有一套与之相适宜的选官制度。在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标准(或方式)最客观、公开、公平、影响时间最长的是下列哪一表述所描绘的制度(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n【解析】选B。“春官把卷看”代替了以前的“寒族无人荐”,也就是说原来是通过推荐的方式入仕,寒族是没有机会的,现在可以通过考试取得入仕资格,可知这指的是科举制,体现了客观、公开、公平,故选B;A是世官制,C是九品中正制,D是察举制,不符合“最客观、公开、公平”,排除。4.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决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解析】选A。李业的舅舅违法被治罪,玄宗要求重新审案,希望宽免,而宰相决不宽待,反映了宰相对皇权的制约,故A正确。5.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不同记载,如下列表。《旧唐书·高祖本纪》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旧唐书·宇文士及传》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旧唐书·夏侯端传》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大唐创业起居注》(李渊秘书温大雅著)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n【解析】选B。材料中李世民、刘文静等劝李渊举义兵,不光是唐太宗,孤证不立,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对李渊的记载,说明其早有反隋之心,故B正确;史书记载有出入,但不能完全否定,故C错误;D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6.(2021·红河模拟)由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严重地妨碍着中央集权,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罢州郡之弊,废乡里之举”,规定所有官员的选任一律须先分科参加考试,然后由吏部录用。这说明了(  )A.隋朝分科考试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加强专制B.科举制从隋文帝开始实行C.隋朝时只有分科考试这一种选官制度D.隋朝通过科举制实现了分权制衡【解析】选A。根据材料“由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严重地妨碍着中央集权,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罢州郡之弊,废乡里之举’”可知,实行分科考试代替九品中正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故A正确;科举制从隋炀帝开始实行,故B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无法证明,故排除;科举制并未触动官员权力划分,无法体现分权制衡,故D排除。7.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  )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D.儒学地位更加突出【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说明唐朝在不断完善政治制度的同时,注重了解民情民意,故答案为B。8.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解析】选A。御史监察机构独立以及皇帝临时派使臣巡察,都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故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宰相权力,故B错误;巡察地方不一定说明地方腐败日益严重,故C错误;唐以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故D错误。\n9.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解析】选A。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故C错误;由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故选A。10.(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贾思勰《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涉及饮食烹饪的内容占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据此可知,《齐民要术》(  )A.是古代工艺技术著作的精品B.体现出古代科技的实用特征C.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D.反映了北魏农民生活的安逸【解析】选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食品加工的技术在《齐民要术》中占据了四分之一还多,这是中国古代科技实用特征的突出表现,B正确;A错在本身不符合史实;C与材料角度不符;古代农民整体上生活艰辛,D排除。11.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进爵。这说明(  )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n【解析】选C。由材料“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从而被加官进爵”可知市民推崇的民间诗人可以取得功名,说明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故C正确。12.《新唐书·文艺列传》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下列作品与材料所描述的书法家创作风格相同的是(  )【解析】选C。草书的特点是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呼叫狂走”“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体现出书法家纵情写意的特点,材料中“张颠”是指唐朝时期草书家张旭,C属于草书,符合题意;A是行书;B是小篆;D是楷书。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汉武帝时期,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突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招不干预政事。——摘编自《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材料二 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在《问文学》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与丞相职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也无俸禄。\n——摘编自《中国历史词典》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15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分析出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相权由实到虚,地位下降;根据材料二得出相权由合法独立权力变为皇权附庸。第二问根据所学历代封建王朝皇帝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不断通过分化事权或者另立机构的方式削弱相权,得出相权不断削弱的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第(2)题评价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要进行一分为二的作答。答案:(1)趋势: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相权由实到虚,宰相地位下降;相权由合法独立权力变为皇权附庸。(6分)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4分)(2)作用: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和完善,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一定程度上牵制皇权,平衡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政治清明;辅佐皇帝决策机要,对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具有重大作用。(9分)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造成政治动荡,一定程度上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中国古代经济文献部类构成代表作及主要内容经部的经济文献《尚书》《禹贡》《周礼》《春秋》《五经正义》《尔雅》等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土地制度、社会分工、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等史部的经济文献《食货志》《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经济制度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思想的演变等\n子部的经济文献《荀子》《老子》《管子》《盐铁论》《论衡》等户口、农桑、田制、服役、漕运、盐法等集部的经济文献《文选》《唐文粹》《宋文鉴》《清文汇》等经济、法制等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丛书中的经济文献、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档案文献中的经济文献,如《甲骨文合集》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账册、契据等——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根据表格可知不同类型的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不同方面,通过这些文献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古代中国经济状况拟定论题。其次进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特点及其意义。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涵盖广,分布广,体式多,不间断,它们详尽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3分)阐述:古代经济文献虽然在古典文献体系中未成专科,但其内容极其丰富,其特色有下述四点:一是涵盖广,土地、赋税、贸易、货币、财政等各类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等各类产业,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无不留下详略不等的记载;二是分布广,数量巨大的经济文献,分布在古典文献的各个部类;三是体式多,古代经济文献既有正史也有奏议、专著、统计资料等灵活多变的体裁;四是不间断,古代经济文献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未间断,期间的经济消长都得到了连续的记载,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基本经济活动,都呈现于这绵绵不断的经济文献长河之中。同时,它也无疑是整个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给世界各国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9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28 页数:7
价格:¥3 大小:148.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