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含解析20230322190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阶段评估检测(三)(阶段三)(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西晋和东晋政权在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B.国家分裂动荡自然经济盛行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D.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下背离【解析】选C。货币是商业构成的要素之一,西晋和东晋时期,“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表明民间货币流通广泛且需求量很大,这正是商品经济仍然具有充足活力的具体表现,故选C;魏晋南北朝时士族把持政权,排除A;自然经济与货币发行矛盾,排除B;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2.《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D.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解析】选C。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依据材料“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可知,曹魏时期战乱多,大量的人才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不知所去,在这种情况之下才推行九品中正制,这说明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故C正确;依据材料“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结合所学可知,曹魏选官制度确立之初以士人的德才、出身评定等级,作为选官的标准,并不单纯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A错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并未恢复汉代的察举制度,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在地方上设立中正官负责评定本地士人的品级,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并未引发乡民议政的热潮,D错误。\n3.(2021·遵义模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说明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是(  )A.服务国计民生B.名留史册、实现自我价值C.解释经学著作D.体现“仁”“孝”之德【解析】选A。本题材料反映了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是服务生产生活,服务国计民生,因此选A。4.(2021·铜仁模拟)唐初中书省依据君主意见出令,门下省审查而封驳之,但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君主不满门下官员的作为,遂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最终废止。这反映出(  )A.三省分权提高了行政的科学性B.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C.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D.君主高度信任中书省、尚书省【解析】选C。“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导致封驳权被分散,“最终废止”,反映出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C正确;三省分权提高了行政的科学性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是在明代,而非唐朝,B错误;“君主高度信任中书省、尚书省”的说法错误,D错误。【加固训练】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得出三省分权造成一定程度隔阂和过分牵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根据材料“\n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得出三省长官合并办公有利于三省间的有效沟通和执行,避免互相扯皮,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A正确。5.“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这段材料谈论的是哪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选D。据材料“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可以看出,材料认为唐代的科举制与人才培养脱节,故D正确;A是先秦的制度,B是西汉的制度,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故排除A、B、C。6.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它反映了唐代(  )淮南区浙西区浙东区宣歙区总计唐前期8129029唐后期173326783A.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D.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解析】选B。材料中反映的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水利工程数量的增多,体现了农业的发展,故B正确。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A错误;材料中兴建水利工程,说明农业并未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故C错误;材料中仅仅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未说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故D错误。7.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C.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nD.有利于儒学与其他思想融合【解析】选C。科举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经学的统一,纳入科举考试范围无法扩大统治基础,A错误;宋明儒学家与时俱进,吸收佛道思想,所以B错误;唐朝统一经学,并将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故C正确;D材料没有反映。8.(2021·贵阳模拟)某学者根据相关史料,统计了唐朝政府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  )时间工程总量(项)工程分部南方北方唐前期1133182唐中后期776116A.北方水利技术明显领先南方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C.政府政策影响经济格局的变化D.南方政治环境更安定【解析】选C。唐中后期政府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南方,这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说明政府的政策影响经济格局的变化,C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水利工程修建数量而非技术,排除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B;通过题干数据无法判断南方的政治环境,排除D。9.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解析】选D。据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学,而《隋书》中所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与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旨不一致,说明当时佛道影响力较强,故选D。【加固训练】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魏晋玄学(  )\nA.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D.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解析】选C。材料中未涉及佛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得出并未背离儒学,故B错误;根据材料中推崇老庄和强调纲常礼教得出注重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故C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天人感应”思想,故D错误。10.据唐朝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解析】选B。材料表明,佛教在隋代得到扶持,出现繁荣和发展局面,佛教的传播、佛经的翻译,使传统文化得以丰富。故选B。A,材料不能说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政策,排除;C,儒学自汉朝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直到新文化运动其统治地位才被动摇,与“隋代”不符,排除;D,多元文化“开始出现”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而且也与史实不符,排除。11.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这说明(  )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192306比例37%24%11%7%21%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n【解析】选C。由上表可知,《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比较复杂,科举制入仕的占到三分之一左右,“文官政治”的特色在唐代不明显,故A错误;由上表可知,门荫入仕的占7%,因此门阀政治没有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故B错误;由上表可知,官员的来源比较复杂,表明唐代政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故C正确;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材料没有涉及,故D错误。1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  )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增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解析】选A。根据材料所给的时间是唐代,再结合关键词“长安”“住宅”可知,材料讨论的是长安城的布局以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唐代出现坊市分离,但是材料中的叙述表明已经出现了商住复合的私人住宅。因此本题选择A。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而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材料二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何来“1911”?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n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的影响。(13分)【解析】第(1)题科举制的利弊分析之利处,根据材料一“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传统的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得以破除;“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可知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等。答案:(1)利处:削弱士族势力;读书风气盛行;选官相对公平;提供底层上升的渠道;扩大统治基础;成为整合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8分)弊端:考试内容不切实用;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4分)(2)影响: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丧失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吏治败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冲击儒家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和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13分)14.(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税收是立国之本,其使用和监管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与国家治理水平。兴起于东南沿海的“一条鞭法”经张居正在万历九年(1581年)推广至全国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内外学者对此论述颇丰,各有侧重,如《一条鞭法与万历新政》《一条鞭法与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由“一条鞭法”到“地丁合一”——明清赋役制度的演变》《“一条鞭法”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启示》等,这些论述反映了作者对税制发展演变及历史与现实的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税制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中国古代历代的诸多税制中选择一个进行概述。如唐代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论证时结合原有赋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唐朝土地兼并的现状、两税法的基本内容、影响等角度进行整理概括。选择其他朝代的税制内容进行概括亦可。答案:示例:论题:唐代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2分)\n论证: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对唐代早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唐中期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均田制逐渐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为了整顿安史之乱以后全国税收的混乱局面,公元780年宰相杨炎废弃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缴。这一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同时又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还统一了税制,简化了税目,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巩固了唐朝后期的统治。(8分)结论:两税法是适应当时土地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对此后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36 页数:8
价格:¥3 大小:107.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