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历史 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专题系列(06)(教师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专题系列(06)(教师版) 【专题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1765年—1840年)一、选择题1.(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月考)如图,对右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13\n【解析】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因此②说法错误,可排除。①③④关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能源、科技情况说法正确。【考点定位】两次工业革命2.(2013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考试)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记载:“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总数的五分之一)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②民主政治的进步③教育的普及④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月考)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13\n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4.(2013届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三考试)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东印度公司是在商业资本时期成立的特权公司,垄断对外贸易。它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因此①②③都是正确的。工业资本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强调自由贸易,反对特权干预,因此不符合东印度公司的情况。故选D【考点定位】殖民扩张5.(2013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阶段性测试)如图是选自美国查尔斯·莫里所著《文明的解析》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13\nA.法国重商主义的盛行是大量科学家诞生的土壤B.英国逐渐成为欧洲科技中心C.意大利已有的科技中心地位发生动摇D.德意志分裂割据制约了本国科学家的涌现6.(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A.西班牙B.法国C.荷兰D.英国【答案】C13\n【解析】17世纪荷兰海外贸易发达,是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考点定位】殖民扩张8.(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月考)“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利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报刊【答案】C【解析】AB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C属于近代通讯工具,D13\n属于传统媒体。从信息传送的角度看,显然是电报最佳。【考点定位】工业革命9.(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月考)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10.(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月考)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进一步消灭了等级观念,贵族头衔成为无用之物。因此材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其它各项均不对。【考点定位】工业革命11.(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月考)19世纪晚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对采用先进技术的态度不同B.英法占有的海外殖民地太多13\n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先后不同D.美德两国经济发展潜力大13.(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考试)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故D项错误;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13\n,说明一战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排除法,故选C项。从材料中“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也可以直接判断。【考点定位】第二次工业革命14.(2013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考试)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15.(2013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考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亚非拉等落后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是()A.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B.促进了当地传统经济的发展C.引发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D.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历史影响的理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列强的殖民侵略,客观上摧毁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带去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故A正确,且B错误。列强的殖民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引发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故C不符合题意。D也是对亚非拉的影响,但也与A相比,A属于生产力方面的进步,故A的作用更大。【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3\n17.(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法国拿破仑三世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定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A、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B、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加速了欧洲一体化D、促进了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1860年”分析,此时的欧洲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自由发展。【考点定位】工业革命18.(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13\n20.(2013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考试)《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答案】B【解析】首先全面理解材料,准确提取材料的主要观点,即工人在工厂里按机器设备的速度而统一工作,即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统一的工作组织和纪律。故B项较符合题意。此外,A项过于表面化,且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忽略了工人和机器的关系。在工厂里,工人们无法自由自在地工作,工作环境是恶化的,故13\nC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到家庭结构的内容,故D错误。【考点定位】工业革命二、主观题21.(2013届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25分)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材料二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年月法币发行量(亿元)发行指数上海批发指数重庆批发指数1937年6月14.1l11945年12月1031973288514051946年12月372612642571326881947年12月331885235383401071948年8月66369464707054927000——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13\n(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0分)材料三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年份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物价指数11.9%7%8.8%20.7%16.3%——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材料四: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8分)13\n(3)特点:物价上涨幅度大;物价波动幅度大;物价上涨持续时间长。(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影响: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4分)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1:2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457.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