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政治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3/24

4/24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三十四 探究世界的本质\n【高考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二、考向动态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最近几年高考的主题。所以,立足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尊重主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分析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低碳社会建设、包容性增长便成为考查的重点。\n【基础知识梳理】(一) 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n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n(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区别):(1)含义不同(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夸大绝对运动不可知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最终陷入唯心主义。\n(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2)规律的普遍性,(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受到惩罚。\n(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n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3、反对: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n【要点名师精解】拓展深化: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①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征。②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③物质是一个共性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①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备物质的唯一特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②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联系①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③如果离开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n2.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n2、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的关系(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3)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具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属性,这些属性都与物质不可分。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动是物质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3.认识规律、规则与定律\n规律规则定律区别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按照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性质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它依据人们的需要而变化,人们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定律是主观的,它是人们的认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得出的一种认识联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像\n4.如何认识和利用规律(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2)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n误区警示:误区1: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评析:从现象上看,世界上确实存在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那种认为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观点属于哲学上的二元论。误区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为世界是意识的。评析: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人为世界的产生是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果,离开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产生人为世界,故人为世界同样具有客观物质性。\n误区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评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误区4:所谓静止就是不变。评析:哲学上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主要是指事物的位置或者性质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一旦超出这一限制,就会发生变化。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完全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误区5: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n评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只能遵循规律,不能改造规律,人们改变的只是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误区6:规律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评析:不能把现象等同于规律。规律是本质的联系,而不是外部和现象的联系。现象可以直接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而规律必须运用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误区7:规律是一种联系,联系就是规律。评析: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能把偶然的、表面的联系当作规律,犯守株待兔的错误。误区8: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评析:无论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还是思维规律,都属于规律的范畴,都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n【高考真题体验】1.[2012·江苏卷]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抓住题干中的“今天,花儿\n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都否认了相对静止,故选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C不选。“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不选。【答案】B2.(2011高考浙江卷26)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n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从题干关键信息“互相抵消”、“保持稳定”,可知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新事物的产生,所以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②与题意无关。在互相抵消与保持稳定中,海水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状态基本不变,这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答案】B3.[2012·安徽卷]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n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人生观、对立统一、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解析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项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C项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故选D项。【答案】D\n4.[2012·浙江卷]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的普遍性、意识的能动作用。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体现了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也\n说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②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和规定性。④错在“根本出路”上。【答案】C\n【热点分析】2012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6月份的经济数据:6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2.2%,创29个月新低,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2.1%,水产品价格上涨8.6%,粮食价格上涨3.2%,油脂价格上涨6.0%,猪肉价格下降12.2%。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3%。针对我国物价不断攀升的现实,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收紧市场流\n通中的货币量,就会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你如何评价?【参考答案】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个别同学针对我国当前物价过快的形势,提出控制货币总量的观点是正确的。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经济发展形势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通过一种政策,就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故题目观点是错误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0:18 页数:24
价格:¥3 大小:166.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