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六 种群与群落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3年艺术生高考生物精品提分秘籍专题十六种群与群落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比率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2.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  )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4.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下列现象体现该观点的是(  )A.农业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减少害虫的危害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比率,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D.我国某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14\nB体现了性比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C体现了年龄结构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体现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5.(2010·海南生物)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6.(2011·浙江理综,5)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7.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14\n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8.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9.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14\nC.t1~t2时间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右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右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1.(2012·山东日照模拟)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4\n12.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13.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4\n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晚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1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15.(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14\n16.(2011·海南生物)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7.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18.(2011·高考上海卷)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曲线①,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  )A.Ⅰ             B.ⅡC.ⅢD.Ⅳ19.(2012·山东日照模拟)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4\n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20.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21.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限制大草履虫种群K值的因素是生存空间还是食物条件的研究中,学生提出了4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探究限制因素是生存空间的实验中,培养大草履虫的溶液量不同B.实验中应检测大草履虫消耗营养物质的速率C.实验中应保持环境温度、氧气浓度、大草履虫的起始数量等相同D.在探究限制因素是食物条件的实验中,培养大草履虫的营养液浓度不同14\n22.(2010·海南生物)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木2827263034藻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23.(2010·山东泰安模拟)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渔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2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14\n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5.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5个小题,共50分)26.(10分)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A和种群B未来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A________,B________。(2)假如种群B是某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特别保护哪一年龄段上的个体?________。对珍贵的野生生物资源,我们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有一种外来生物入侵,并以种群C的幼体为食,这将使种群C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请在坐标图中用曲线表示这种变化。14\n越少;种群C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体数差别不大,种群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如果外来生物入侵并以种群C的幼体为食,则会使种群C的年龄结构变成衰退型。答案:27.(2011·江苏生物,8分)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和用血球计算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28.(14分)如图是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14\n(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__的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________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_______。(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3)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K值产生影响,说出一种影响并加以解释。(4)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29.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和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14\n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30.(8分)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  20072008200920102011A10.09.28.0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方法是________,此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2)如果5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地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调查。(4)该课外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区域号植株数荚果数/植株数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1208.36.02406.85.93603.96.24802.75.951002.16.0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n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8:39 页数:14
价格:¥3 大小:920.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