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历年真题
>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1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百害无一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4、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5、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材料反映A.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 B.旧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不复存在 D.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14-\n6、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7、“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观是A.整体史观和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C.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 D.现代史观和唯物史观8、“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这些观点 A.是皇权强化、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 B.是批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的呼声 C.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D.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9、与汉朝、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 A.能选拔到道德优异有议政能力的人 B.有利于巩固豪强地主的统治地位 C.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D.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10、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落后于世界潮流C.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是其深层原因-14-\n11、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反映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12、“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淹没在尘土之中。”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 ( ) A.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B.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工具 C.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 D.受到道德和规则的约束13、“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 )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14、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曾经使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达2000年之久,这其中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因素,这些合理因素包括( ) ①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②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 ③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 ④面对灾难中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4-\n15、 “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康熙皇帝发出这一感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君主高度专制集权 B.皇位嫡长制继承不可替代C.帝王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D.丞相制度废除的局限性显现16、 《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材料说明A.倭寇多是被胁迫的中国人 B.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出现C.荡除倭寇的战争卓有成效 D.倭患导致了海禁政策出台17、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 ) A、礼仪礼节 B、政治制度 C、风俗习惯 D、国家政权18、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北宋设立枢密院 ④明朝设置内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铁券”(图1)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 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 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 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0、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14-\nA.中央集权 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随意性21、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都批判了中央集权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22、下表记录着某学者讲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部分教学内容。据此判断,该学者的讲授主题最有可能是时间史实背景魏晋指定地方官吏中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地方割据,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隋朝选举权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国家统一;对人才的渴求;旧制度的落后与弊端日盛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专制皇权空前加强C.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 D.科举制度的影响23、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24、《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14-\n的主要原因有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注:应为1911—1912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6、《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27、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8、“改土归流”的影响在于( )①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 ②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局面 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9、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14-\n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30、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31、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32、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①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②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③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④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这三级完成的时间段分别是A.西周、隋唐、两宋 B.秦汉、东汉、隋唐C.秦汉、隋唐、北宋 D.西周、秦汉、北宋34、北宋司马光写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历史上洛阳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3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应该是-14-\n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36、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A.只有唐太宗的说法与史实相符 B.都与史实不符合C.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D.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37、《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38、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39、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40.-14-\n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中央集权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清三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全面推行的郡县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扼要加以阐述。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图二-14-\n图三材料四: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产生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2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4分)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分)(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3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4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42.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表面一样。因此“有衡”-14-\n对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由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是如何体现这种“均衡”的?参考答案1、A-14-\n2、A3、B4、C5、B6、B7、A8、A9、C10、A11、B12、C13、D14、A15、A16、 B17、B18、D19、B20、B21、C22、A23、D24、B25、D-14-\n26、A27、C28、D29、B30、C31、D32、C33、B34、B35、C36、D37、C38、C39、D40.(1)秦朝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制);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清初设立南书房和军机处加强君权(2)秦朝通过郡县制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或垂直)的管理;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4-\n(3)同意第一种意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反抗外来侵略;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修建大规模的工程(长城);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它保障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性。或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沉重的赋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八股取士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造成政治腐败。41.(1)郡国并行制。(2分)后果: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酿成七国之乱。(1分)推恩令。(1分)(2)措施:所有州郡直属中央,(1分)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1分)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1分)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1分)作者看法: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1分)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1分)(3)图示一秦朝.(1分)图示三元朝;(1分)图示二:三省六部制,(1分)特点: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2分)。(4)向皇帝传送大臣奏折,(1分)按皇帝旨意拟旨,(1分)下发皇帝谕旨,(1分)返还.整理.保存奏折(1分);军机处只起上传下达作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分)42.(1)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英国:议会和内阁制衡。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首相可以采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1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古代中国的经济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历史杰出人物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真题模拟精选)202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真题模拟精选)2022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历年真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3:36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25.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