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6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6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四十六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经典精讲题一:A~H是初中常见物质,下图为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且受热易分解(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⑴E为___________。⑵D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配制过程如下:步骤Ⅰ.向生石灰中加水配成石灰乳,将其温度降至室温;步骤Ⅱ.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入边用木棒搅拌,即配成波尔多液。①写出上述配制波尔多液过程中步骤Ⅰ和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步骤Ⅰ中石灰乳温度未降至室温,会造成波尔多液变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二: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④的实际应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三: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钾、碳酸钙、硝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振荡,得到白色沉淀,向该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只有部分溶解,且有气体放出。请你回答:(1)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n(2)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一: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题二:某白色粉末状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它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⑴溶液A呈_______(填“酸性”、“中性”、“碱性”)。步骤Ⅱ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__。⑵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⑶根据步骤Ⅳ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物质一定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题三:实验室有一杯无色透明的废液,废液中的溶质为NaOH、H2SO4、Na2SO4、HCl、Cu(NO3)2五种物质中的两种,为了确定其溶质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⑴白色沉淀A是___________,白色沉淀B是___________。⑵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⑶废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只要求写一个)。⑸废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____种情况,写出其中的一种组成情况:___________。题四: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NaCl、11\nH2SO4、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的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2)F是___________。题一: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2)C→E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二: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蜡烛装置Ⅱ装置Ⅲ反应前质量/g15.8182.3212.211\n反应后质量/g14.4184.1216.6⑴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___________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⑵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⑶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⑷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一:根据气体的性质不同,可以对混合气体的成分进行判断。(1)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①你认为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③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理方案: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11\nB.可能只有甲烷C.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题一: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由H、C、O、S、Cl、Na、Ca等7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若A~D均含一种相同元素,且A、B、D均为氧化物,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D均为化合物,且D、B、A、C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B和D在生活中常用于灭火,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A~D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且有如图2所示的实验,C、D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若关闭K2打开K1,将D中溶液滴入A中,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B中溶液变浑浊;此时关闭K1、打开K2,可观察到广口瓶中液体进入C中,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则D为___________,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二:下列用字母表示的10种物质是由H、C、O、Ca、Cl、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题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Ⅰ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1)Y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2)N和F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化合物A和B的元素种类相同,化合物D和E的元素种类也相同,请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E+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11\n(3)从上述物质中任选物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请分别写出符合下列实验现象的物质的化学式。现象序号a处液面降低b处液面降低①②11\n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经典精讲题一:(1)CuO(2)Ca(OH)2+Na2CO3=CaCO3↓+2NaOH(3)①I:CaO+H2O=Ca(OH)2;II:Ca(OH)2+CuSO4=CaSO4+Cu(OH)2↓②氧氧化铜受热分解解析:根据物质的特性与转化关系抓住突破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H为蓝色沉淀且受热易分解,由此可知,H是氢氧化铜,要得到氢氧化铜需要可溶性的铜盐和一种可溶性的碱反应,根据G由E和稀硫酸反应得到可知,G一定是硫酸铜,根据E是一种黑色物质且既能与硫酸反应也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知,E是氧化铜,C是铜或二氧化碳,综合以上信息可知F是氢氧化钠,D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可知,D是氢氧化钙,根据B能与水反应制取D可推知B是氧化钙,结合A通过煅烧生成B(氧化钙)和C可知,A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题二:⑴分解反应⑵NH3⑶2C+O22CO⑷冶炼金属解析:已知A是一种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且受热易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化肥,说明A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铵态氮肥,则可确定A是NH4HCO3(铵态氮肥易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氨气,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由C发生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通电”可确定C是水,水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别是氧气和氢气,根据反应③的条件是“点燃”,可以确定E是氧气、则F是氢气,则反应③生成的H是一种氧化物,已知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确定D也是一种氧化物,可以推断出D是二氧化碳、则B就是氨气(NH3),也可以得出H就是一氧化碳;由反应④的条件为高温,且反应能够生成D可以确定G是碳,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则I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④为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制得金属,该反应的实际应用是冶炼金属。题三:(1)硫酸钾、碳酸钙、氯化钡(2)①K2SO4+BaCl2=BaSO4↓+2KCl②CaCO3+2HNO3=Ca(NO3)2+CO2↑+H2O解析:根据题中“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振荡,得到白色沉淀,向该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只有部分溶解”说明得到的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硫酸钡或氯化银等),同时也一定含有能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如碳酸盐或不溶性碱等);分析题目提供的条件可以判断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钾、碳酸钙、氯化钡;可能含有硝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CaCO3+2HNO3=Ca(NO3)2+CO2↑+H2O。题四:如下表所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11\n1、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固体不溶解的是碳酸钙。固体溶解的是氯化钠和碳酸钠。2、分别向上述溶解了固体样品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鉴别的原则是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加以区分,利用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碳酸钠、氯化钠易溶于水,可将碳酸钙与碳酸钠、氯化钠区分开来;再利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不能,可将碳酸钠与氯化钠区分开来。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题一:(1)碱性;过滤(2)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钠(3)溶液乙中可能含有氯化钠;取少量甲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过滤,取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解析: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溶液A显碱性,步骤Ⅱ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开,是采用了过滤法;由于A溶液显红色,所以甲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当向A中加入过量乙溶液时,产生了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钠,一定不存在碳酸钠,由于滤液C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C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钠,至于氯化钠是来自于甲乙哪种物质无法确定。题二:⑴BaSO4;AgCl⑵过滤⑶NaOH和Cu(NO3)2;H+⑷HCl+AgNO3=AgCl↓+HNO3(或NaCl+AgNO3=AgCl↓+NaNO3)⑸3;H2SO4和Na2SO4(或HCl和H2SO4;或Na2SO4和HCl)解析:由“溶液呈无色透明”及“滤液Y的pH=2”可以推断出废液中一定没有Cu(NO3)2与NaOH,一定含有H2SO4与HCl中的至少一种溶质;由“向废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推断出废液中一定含有H2SO4与Na2SO4中的至少一种溶质,沉淀A是BaSO4,操作Ⅰ是过滤;由于B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因此无法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HCl,得到的沉淀B是AgCl,AgCl可能是由NaCl+AgNO3=AgCl↓+NaNO3或HCl+AgNO3=AgCl↓+HNO3反应产生;废液的组成可能是H2SO4、HCl或H2SO4、Na2SO4也可能是HCl、Na2SO4。题三:(1)如图所示(2)硝酸钙[或Ca(NO3)2]11\n解析:由图可以看出:B、C混合有气体产生,可推知B、C是碳酸钾与硫酸中的一种;再由B与A混合产生沉淀、B与D、E、F混合均无明显现象可推知B为硫酸,则C为碳酸钾;进一步可推知A为氯化钡;再由A、D混合产生沉淀可推知D为硝酸银;C、E混合无现象可推知E为氯化钠,则F为硝酸钙。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推知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时的现象。题一:(1)HClNa2CO3(2)复分解(3)Ca(OH)2+Na2CO3=CaCO3↓+2NaOH解析: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可以推断出A和D分别为Ca(OH)2和NaOH中的一种;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则B是HCl;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HCl反应,则C可能为Na2CO3;又因为A能生成C(Na2CO3),所以A为NaOH、D为Ca(OH)2;A、D都能与B(HCl)反应,E可以由Na2CO3和HCl反应生成,又能与两种碱反应,故E为CO2;盐和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a(OH)2和Na2CO3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氢氧化钠。题二:⑴1.8g;4.4g⑵6:1⑶不能⑷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一定量的氧气参加了反应⑸不能;该燃烧装置不密封有二氧化碳和水损失解析:装置Ⅱ中是浓硫酸,是吸收水蒸气的,装置Ⅲ是碱石灰,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所以水的质量就是装置Ⅱ反应前后质量差,而二氧化碳的质量就是装置Ⅲ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即为蜡烛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即(4.4g×):(1.8g×)=6:1;装置Ⅲ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水,所以装置Ⅱ和装置Ⅲ不能颠倒,由该实验装置不密封,所以不能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题三:⑴①H2O、CO2、H2、CO②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除去水蒸气③反应物由黑色变成红色④验证水煤气含有水蒸气;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水蒸气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⑤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⑵ABD解析:(1)①11\n白色硫酸铜遇水能够变蓝,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先断出水蒸气,通过石灰水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水煤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水蒸气,通过氧化铜是检验水煤气中是否含有还原性气体,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是为了检验水煤气通过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目的是为了检验水煤气中是否含有氢气(氢气能够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并生成铜和水);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目的是为了检验水煤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②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C可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③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则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验证水煤气含有水蒸气,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水蒸气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⑤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2)由题意可知:气体X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明显变化,说明一定不含二氧化碳;该气体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为装置③增重1.8g,说明生成了1.8g水;因为装置④增重2.2g,说明有2.2g二氧化碳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由CH4和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2H2+O22H2O)中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可以看出,如果是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恰好为11:9,但是一旦加入了只生成水的氢气,那么最终一定会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一定不会是11:9,故不可能是甲烷和氢气的混合物;如果加入了只生成二氧化碳的CO,那么最终一定会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一定不会是11:9,故也不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CO2,H2燃烧只生成H2O,如果反应物比例适当也会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恰好为11:9;故X的组成可能是:①只有甲烷,②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③可能同时含有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本题应选ABD。题一:⑴H2O或H2O2;2CO+O22CO2⑵CO2;Na2CO3 +H2SO4 =Na2SO4 +H2O+CO2↑⑶Na2CO3;Na2CO3 +Ca(OH)2=CaCO3↓+2NaOH解析:(1)C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结合所给的7种元素,所以C就是氧气,所以A、B、D中都含有氧元素,B会转化成氧气,所以B是水或双氧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A和C会反应,所以A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各物质都满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2)B和D在生活中常用于灭火,所以B和D是二氧化碳和水,D、B、A、C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所以B是二氧化碳,D是水,二氧化碳会转化成C,C会转换成水,A和C会反应,所以A是硫酸,C是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会反应,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水;(3)A~D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关闭K2打开K1,将D中溶液滴入A中,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D含有金属元素,所以D就是碳酸钠,A就是硫酸,B中溶液变浑浊,所以B是氢氧化钙,此时关闭K1、打开K2,可观察到广口瓶中液体进入C中,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所以C11\n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各种物质都满足要求,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题一:(1)CaCO3(2)2H2O22H2O+O2↑;2CO+O22CO2(3)如下表所示。现象序号a处液面降低b处液面降低① HCl Fe CO2 H2O② CaCO3 HCl CO2 Ca(OH)2解析:(1)Y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Y就是碳酸钙;(2)物质是由H、C、O、Ca、Cl、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A和B的元素种类相同,A和B都会转化成非金属单质N,所以A就是过氧化氢,B就是水,N就是氧气,氧气和F会生成E、D,化合物D和E的元素种类也相同,E和氧气反应会生成D,所以F是碳,E是一氧化碳,D就是二氧化碳,所以X就是氢氧化钙,Z是盐酸,M就是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各物质都满足转换关系,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3)b处液面降低,说明瓶内的压强减小,可以采用气体和液体反应使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水都满足要求,a处液面降低,说明瓶内的压强增大,可以采用固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方法使气压增大,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也可以是过氧化氢分解,此时可以用氧化铁催化。1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50讲物质性质实验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讲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9讲物质的推断2022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8讲物质的鉴别2022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7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31讲化学计算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3讲身边的化学物质_盐化肥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2讲身边的化学物质_酸碱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8讲身边的化学物质_水与常见的溶液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1:28:59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30.1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