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7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7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四十七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题一: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SO2B.NH3C.N2D.NO2题二: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M由四种元素组成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M中有氨气D.M可能是碳酸氢钠题三: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A.Cu、CuO、Cu(OH)2B.C、CO、H2CO3C.CaO、Ca(OH)2、CaCO3D.H2O2、H2、H2O题四: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题五: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C.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14\n题一: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A.Zn(NO3)2、AgNO3B.Zn(NO3)2、Cu(NO3)2、AgNO3C.Zn(NO3)2、Cu(NO3)2D.Zn(NO3)2题二: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题三: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中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1)甲可能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乙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2)乙和丁反应生成丙,丁可能是___________。(3)写出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4)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14\n题一:A、B、C、D、E、F都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F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假设每步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推断:⑴E___________、F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⑵D的俗名是___________。⑶由A转化为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题二: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Na2SO4、Ba(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在常温下,气体B的水溶液pH______7(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2)写出1个步骤④中生成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3)无色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该溶液中共存在______种溶质。(4)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上述物质肯定存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三: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G是最清洁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4\n(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一: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④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2)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它的一种俗称是_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题二: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可能由Cu(NO3)2、Na2CO3、NaCl、Na2SO4、Ag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I.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搅拌,得蓝色溶液B,该过程中没有其他明显现象。Ⅱ.向蓝色溶液B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C和蓝色滤液D。III.将所得蓝色滤液D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E和蓝色滤液F。Ⅳ.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步骤I所得蓝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种酸根离子,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仅根据上述操作和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原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得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三: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uSO4、Na2SO4、NaOH、K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14\n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加适量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A和无色溶液B。Ⅱ.向所得沉淀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III.取所得无色溶液B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和足量稀硝酸,然后过滤,得白色沉淀C和无色溶液D。Ⅳ.取所得无色溶液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后又得白色沉淀E和无色溶液F。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作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1)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2)无色溶液F中的溶质共有___________种,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为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3)写出步骤III中生成白色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4)由实验过程及现象还不能判断出该包粉末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得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一:下图是中学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Y可用作干燥剂,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I为蓝色沉淀,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1)X在反应①中起______________作用。(2)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L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4)写出G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题二:归纳、分类、比较、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现有A~F六种物质,均是由H、C、N、O、Cl、Na、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七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2)A属于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气体污染物之一,组成A的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3)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取D14\n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图: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题一: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C和E常温下为气体且均属于氧化物,F的浓溶液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H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同学认为“图中每一步转化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他的判断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题二: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1)写出化学式:B__________,F__________。(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14\n14\n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题一:D详解:AgNO3是由银、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于AgNO3的组成中不含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推断出:AgNO3分解时产生的物质不可能是SO2或NH3,A、B项不符合;N2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项不符合;AgNO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O2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本题应选D。题二:A详解:纯净物M受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NH3、H2O和CO2中共含有N、H、C、O四种元素,故M也由这四种元素组成,则M不可能是碳酸氢钠(NaHCO3),A项正确、D项错误;由M微热就分解可知M的化学性质不稳定,B项错误;M是一种纯净物,故其中不含氨气,C项错误。题三:C详解: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可生成氧化铜,但氧化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A项错误;碳不充分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但一氧化碳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B项错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可得到氧化钙,C项正确;双氧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氢气,D项错误。题四:A详解:解题的方法是结合图示转化关系逐项推断筛选。A项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可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碳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满足图示转化关系;B项中的氯化钠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生成二氧化碳;C项中的氧化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过氧化氢;D项中的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钙。本题应选A。题五:D详解:已知锌、镁、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铜,当向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后,锌不能与氯化镁发生置换反应,但能与氯化亚铁、氯化铜发生置换反应。反应过程可看作是锌先置换氯化铜中的铜,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滤液中不存在氯化铜,一定存在未参加反应的氯化镁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可能存在未完全反应的氯化亚铁;滤渣中一定有置换出的铜,由于锌的用量不确定,因此不能确定是否有置换出的铁,也不能确定锌是否有剩余。本题应选D。14\n题一:A详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锌与硝酸铜、硝酸银都能发生置换反应,且当同一种金属能同时置换两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时,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即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当银离子被全部置换出,若仍有锌剩余,锌才能继续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A项中,当溶液中含有AgNO3时,说明银离子没被全部置换出,则硝酸铜还未参加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一定有Zn(NO3)2、Cu(NO3)2、AgNO3,故A项中的情况不可能存在、B项中的情况可能存在;若溶液中的硝酸银恰好被完全置换出,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C项中的情况可能存在;若锌足量,则溶液中的硝酸银、硝酸铜被完全置换出,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D项情况可能存在。本题应选A。题二:BD详解:由题图可以看出,丁可以与酸、碱、盐发生反应,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可以推出丁应该属于盐类,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推出丁是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由于甲、乙、丙、丁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又因为丙可以和氯化铜溶液、盐酸反应,可以推出丙可能是金属单质或可溶性碱;由于丁和氢氧化钙都可以转化为乙,乙还能与盐酸反应,可以推出乙为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由于甲可以与乙和氢氧化钙两种碱反应,可以推出甲可能是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根据以上推导可知,甲物质既可以是氧化物,又可以是酸,A项错误;甲、乙、丙、丁可能是氧化物、碱、单质、盐,也可能是酸、碱、单质、盐,B项正确;含铜的氧化物、碳酸盐、碱都可以与稀盐酸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但是铜单质、含铜的硫酸盐、盐酸盐、硝酸盐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C项错误;当乙物质为氢氧化钠、丁物质为碳酸钠时,相互之间可以双向转化,且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D项正确。题三:(1)铁;硫酸铜;金属除锈(2)氧化铜(3)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4)亚铁离子;铜离子详解:(1)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可推断出甲可能是铁;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中水溶液呈蓝色,可推断出丙可能是硫酸铜;由“铁会与乙反应,乙和丁会生成丙”,可推断出乙是硫酸,硫酸(乙)的一种用途是用于金属除锈;(2)硫酸和丁反应生成丙,可确定丁是氧化铜;(3)铁和硫酸铜(甲+丙)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14\n)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铁,硫酸铜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铜离子。题一:⑴CO2;CaO⑵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⑶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详解: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选准突破口。综合“F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和“图中F由沉淀C高温分解生成”可以判断出F是CaO,则B是Ca(OH)2、C是CaCO3、E是CO2;已知“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A与Ca(OH)2能够反应生成CaCO3,则A为Na2CO3;则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可见D为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题二:(1)大于 (2)NaCl+AgNO3=NaNO3+AgCl↓(3)NO 2 (4)NH4Cl、Ba(NO3)2 氢氧化钠和混合物A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变蓝色,加入稀硫酸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详解:(1)由于气体B通入石蕊试液中变蓝色,说明其溶液呈碱性,所以pH>7;(2)原混合物中,只有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氨气溶于水呈碱性,由于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但产生氨气,还能生成氯化钠,即溶液C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钠会与加入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3)由前面的推理可知,溶液C中含有氯化钠,溶液C与溶液D混合后,溶质为硝酸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溶液F中肯定含有硝酸钠和硝酸。由于所加其他试剂均为适量,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硫酸、硝酸银;所以无色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硝酸根离子,该溶液中共存在硝酸和硝酸钠两种溶质;(4)在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气体B和溶液C,所以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氯化铜,一定含有氯化铵;在混合物A中加入稀硫酸,得到溶液D和沉淀E,所以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硝酸钡,无法确定硫酸钠是否存在,因此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NH4Cl、Ba(NO3)2,肯定存在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和混合物A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变蓝色,加入稀硫酸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题三:(1)H2(2)作导线(炊具等)(3)复分解反应(4)CuSO4+2NaOH=Cu(OH)2↓+Na2SO4详解:根据“G是最清洁燃料”,则推测G为氢气;根据“H是蓝色沉淀”,则推测H14\n为氢氧化铜;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则推测B为稀硫酸,结合图框,推测A可能为硫酸铜溶液,C可能为铁,D可能为氢氧化钠,E可能为铜,F可能为硫酸亚铁,I可能为硫酸钠,J可能为水,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1)根据分析,G为氢气,故G的化学式为H2。(2)根据分析,E可能为铜,因为它具有导电性,故E的用途是作导线(或作炊具等)。(3)反应④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4)反应③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题一:(1)Ca(OH)2;化合反应(2)纯碱(或苏打);2NaOH+CO2=Na2CO3+H2O详解: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确定C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E、F分别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A、B能反应生成碳酸钙(C)和D,可推断出A是碳酸钠;D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由F(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能与D反应生成G和碳酸钠(A),可推断出D是氢氧化钠、F是二氧化碳,进一步可推断出B是氢氧化钙、E是氧化钙、G是水(可代入框图中验证推导是否正确)。(1)B的化学式为Ca(OH)2,反应④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具有“多变一”的反应特点,属于化合反应;(2)A是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题二:(1)Cu(NO3)2、Na2SO4(2)3;Na+、Cu2+(3)Ba(NO3)2+Na2SO4=BaSO4↓+2NaNO3(4)NaCl;步骤I中加入的盐酸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可将步骤I中的盐酸改成硝酸,再重复II、III步实验,仍出现白色沉淀E,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无白色沉淀E出现,则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氯化钠详解:我们要明确以下化学知识:硝酸铜溶液(或含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氯化银难溶于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钠和硝酸钡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由“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搅拌,得蓝色溶液B,该过程中没有其他明显现象”可推断出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不含氯化银、碳酸钠,可能含有NaCl和Na2SO4,蓝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盐酸,可能含有NaCl和Na2SO4;由“向蓝色溶液B中加入适量Ba(NO3)214\n溶液,过滤得白色沉淀C”可推断出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Na2S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Na2SO4=BaSO4↓+2NaNO3,得到的蓝色滤液D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盐酸和反应生成的NaNO3,可能含有NaCl;由“将所得蓝色滤液D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E和蓝色滤液F”仍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NaCl,因为滤液D中的盐酸也含氯离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u(NO3)2和Na2SO4;(2)步骤I所得蓝色溶液B中含有硝酸铜、盐酸和Na2SO4,溶液中共有NO、Cl和SO三种酸根离子;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Na+、Cu2+;(3)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Na2SO4=BaSO4↓+2NaNO3;(4)仅根据上述操作和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原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NaCl,因为步骤I中加入的盐酸也含有氯离子,造成干扰,改进方法是:可将步骤I中的盐酸改成硝酸,再重复II、III步实验,若仍出现白色沉淀E,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氯化钠,若无白色沉淀E出现,则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氯化钠。题一:(1)AgCl(2)3NO(3)Ba(NO3)2+Na2SO4=BaSO4↓+2NaNO3(4)Na2SO4因为原混合物中CuSO4和NaOH一定存在,二者反应生成的Na2SO4会进入无色溶液B,已经能使步骤III中生成白色沉淀C,所以无法确定原混合物中是否存在Na2SO4详解:分析“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加适量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A和无色溶液B”、“向所得沉淀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可推断出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CuSO4和NaOH(沉淀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说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沉淀溶解得到蓝色溶液说明原固体粉末一定含有CuSO4,原粉末中能够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的只有NaOH,即沉淀A中含有氢氧化铜),已知每步反应均完全,则无色溶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加水后发生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钾和固体粉末原来就有的硫酸钠,向无色溶液B中加入适量Ba(NO3)2和足量稀硝酸后,将发生如下反应:Ba(NO3)2+Na2SO4=BaSO4↓+2NaNO3,得到的沉淀C是BaSO4,无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NaNO3和过量的HNO3,可能含有氯化钾;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后发生如下反应:KCl+AgNO3=AgCl↓+KNO3。(1)白色沉淀E是AgCl;(2)无色溶液F中溶质含有反应生成的KNO3、无色溶液D中不能和AgNO3发生反应的NaNO3和HNO3等3种物质,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阴离子——NO;(3)生成白色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Na2SO4=BaSO4↓+2NaNO3;(4)根据以上现象无法判断出该包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2SO4,这是因为原混合物中CuSO4和NaOH一定存在,二者反应生成的Na2SO4会进入无色溶液B,也能使步骤III中生成白色沉淀C,所以无法确定原混合物中是否存在Na2SO4。题二:(1)催化 (2)2NaOH+CuSO4=Cu(OH)2↓+Na2SO4(3)BaSO4 14\n(4)2NaOH+CO2=Na2CO3+H2O详解:(1)A、B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组成元素相同,且A能够转化为B,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X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2)Y可作干燥剂且能够与水反应,则Y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是碳酸钙,G是氢氧化钠;E是黑色固体,I为蓝色沉淀,则Z是铜,E是氧化铜,H是硫酸铜,⑥的反应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3)J是硫酸钠,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为BaSO4;(4)G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因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题一:(1)钠、钙 (2)NO(3)2H2O22H2O+O2↑(4)Na2CO3+CaCl2=CaCO3↓+2NaCl HCl详解:(1)氢、碳、氮、氧、氯属于非金属元素,钠、钙属于金属元素;(2)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后能形成酸雨,可确定A是一种氮的氧化物,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14x∶16y=7∶8,解得x∶y=1∶1,则可确定A的化学式为NO;(3)由“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可推断出B为H2O2、C为H2O,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4)由“D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可知D是Na2CO3,分析题中流程图可知,能够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E是含钙元素的化合物,且E由两种元素组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可推断出E是CaCl2,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滴加F后碳酸钙消失且产生气泡,且F由两种元素组成,可确定F是HCl。题二:(1)Fe2O3 HCl(2)3C+2Fe2O34Fe+3CO2↑(3)C+CO22CO(4)Cl2+2FeCl2=2FeCl3(5)不正确详解:常见的黑色固体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等,常见的红色固体有:铜、氧化铁、红磷等。由题干信息与图示可以看出,A和B反应生成的C为气体,据此可以推出,A为木炭、B为氧化铁、C为二氧化碳、D为铁;A(木炭)与C(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物质E应为一氧化碳;F的浓溶液既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还能与铁(D)发生反应,可推出F为盐酸;则B(氧化铁)与F(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D(铁)与F(盐酸)14\n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由于G可以通过与氯气反应转化为H,说明G为氯化亚铁,H为氯化铁。由B转化为H的过程属于复分解反应,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1)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F为盐酸,化学式为HCl。(2)反应①为木炭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3)反应②为A(木炭)与C(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物质E(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4)反应③为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转化为氯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Cl2+2FeCl2=2FeCl3。(5)由氧化铁转化为氯化铁的过程属于复分解反应,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所以题图中不是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改变。题一:(1)HCl;CuSO4(2)Na2CO3+Ca(OH)2═CaCO3↓+2NaOH(3)H2SO4+CuO═CuSO4+H2O;置换反应(4)单质详解:根据“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可确定A是硫酸,根据“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虚线圈中的两物质类别相同”、“硫酸会转化成酸B”可以推断出B是盐酸,根据“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可确定C为氢氧化钙;根据“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确定D是氢氧化钠;根据“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可确定F为硫酸铜;根据“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转化为E”可确定E为硫酸亚铁;根据“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G、H的物质类别相同”可以推断出G是氧化铜、H是水(可将推断出的物质代入进行验证,以确认推导是否正确)。(1)根据分析可知:B为HCl、F为CuSO4;(2)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制取氢氧化钠,则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A的稀溶液与G发生的反应即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该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F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上述物质中,A、B为酸,C、D为碱,E、F为盐,G、H为氧化物,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单质。1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9讲化学用语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5讲物质构成的奥秘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51讲物质性质实验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9讲物质的推断2022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8讲物质的鉴别2022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6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32讲化学计算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4讲身边的化学物质_酸碱盐化肥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9讲身边的化学物质_水与常见的溶液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1:28:58
页数:14
价格:¥3
大小:346.8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