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给分,共10分1.(1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云变成雨B.酒精挥发C.大米酿酒D.石蜡熔化成液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云变成水,还是水分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酒精变成酒精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酒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2022•泰州二模)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关于PM2.5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B.焚烧垃圾C.建筑粉尘D.白色污染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粉尘污染.解答:解:A、火力发电需要燃煤,就要产生大量的粉尘,属于PM2.5产生的原因,故选项分析正确;B、垃圾焚烧有大量的烟尘,因此属于PM2.5产生的原因,故选项分析正确;C、建筑粉尘属于PM2.5产生的原因,故选项分析正确;D、白色污染与PM2.5产生的原因无关,故选项分析错误;故选D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3.(1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7\n A.液体读数B.倾倒液体C.过滤D.检查装置气密性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本选项中采取了仰视的读数方式,故A操作错误;B、往试管中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本选项中瓶塞没有倒放,故B操作错误;C、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本选项中,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没用玻璃棒引流,故C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故D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1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ClB.NH4HCO3C.Ca(H2PO4)2D.KNO3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解答:解:A、KCl中只含有氮、磷、钾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B、NH4HCO3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C、Ca(H2PO4)2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D、KNO3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5.(1分)(2022•泰州二模)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n A.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B.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标签图示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非“克”.解答:解:A、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A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故B错误;C、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故C正确;D、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单位为“1”,而非“克”.故D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6.(1分)(2022•泰州二模)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一天宫一号于2022年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据悉:“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一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从而为舱段减重10%.铝一锂合金属于(  ) A.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C.有机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解答:解:A、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B、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C、有机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D、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而铝和锂都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误;17\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常见物质的类别,以便灵活应用. 7.(1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可燃性气体煤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时,遇火就会产生爆炸,为避免泄漏的煤气发生爆炸,应降低空气中煤气含量;B、在扑灭电器着火时,应注意预防触电事故,并小心被烧热的电器遇水可能发生爆炸;C、由于泡沫灭火器同时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喷出的水会破坏图书资料;D、通过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使大火因没有了可燃物可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解答:解: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点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是撤离可燃物都是常用的灭火原理,在具体扑火时还要结合火场实际,选择恰好的灭火方法. 8.(1分)(2022•泰州二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17\n 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考点:生铁和钢;酸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构成的不同进行分析判断.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D、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生铁是指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指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由于它们的含碳量不同,生铁和钢的性质也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O和CO2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1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C.氨气遇氯化氢气体产生白色烟雾 D.把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氨气黄铜氯化氢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氨气遇氯化氢气体产生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银的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把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7\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1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即阴阳离子重新组合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说明阴阳离子组合时没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解答:解:A、由于Fe2+和OH﹣能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CO32﹣和Ca2+生成碳酸钙沉淀,故A错误;B、由于阴阳离子组合时没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因此这四种离子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C、由于H+和OH﹣结合生成水,故C错误;D、由于Ag+和OH﹣不能共存,NH4+和O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中,所选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检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CO2或Na2CO3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水或稀盐酸C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过滤或蒸发D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水或小木条 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物质分离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Ca(OH)217\n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NaOH溶液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加入碳酸钠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而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选用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生石灰、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错误.C、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是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也可以采取蒸发掉水的方法进行分离;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稀硫酸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用水可以鉴别;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小木条变黑,而稀硫酸不能,可以鉴别;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除杂的原理、物质分离的方法、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2分)(2022•泰州二模)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获得高铁酸钠的反应为:Fe2O3+mNa2O2=nNa2FeO4+Na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 B.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化学计量数m=n D.高铁酸钠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解答;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解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元素质量比中最大的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生成物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A说法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而方程式中Na2FeO4的组成元素有三种,故B说法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故n=2,故钠的原子个数为6个,故m=3,故C说法错误;D、高铁酸钠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为:Fe:Na:O=56×2:23×6:16×9=56:69:7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合价原则、氧化物定义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考查注重基础.17\n 13.(2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知识整理正确的一组是A.物质组成B.化学与生活●小苏打、纯碱﹣﹣﹣﹣﹣化学式都是Na2CO3●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除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棉织物、羊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C.实验记录D.食品与健康●用广泛pH试纸测定出某溶液pH值为3.2●用量筒量取7.25毫升水●重金属中毒﹣﹣喝鸡蛋清解毒●人体缺碘﹣﹣多吃海带、紫菜、海鲜 A.物质组成B.化学与生活C.实验记录D.食品与健康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糖类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棉织物与羊毛织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pH试纸的测试精确度判断;D、根据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判断,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故知识整理有错误;B、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织物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均正确;C、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不能量出7.25ml,pH试纸的测试精确度低,只能精确到整数,所以错误;D、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海带、紫菜、海鲜富含碘元素,可以补充碘元素;均正确;故选BD.点评:掌握常见盐的俗称、乳化作用、棉织物与羊毛织物的鉴别、pH试纸使用、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微量元素的摄入方法等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4.(2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17\n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分析:A、依据盐酸能与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反应的情况分析解答;B、依据酸的溶液pH小于7分析解答;C、依据硝酸钾的溶液初始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分析解答;D、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剩余的固体情况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盐酸能与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反应时需要先消耗掉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而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才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直至反应结束,所以图象反映实验过程正确;B、由于酸溶液pH小于7,稀硫酸也不例外,所以加水开始时pH不能大于7,所以图象反映实验过程不正确;C、一定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零,所以图象反映实验过程不正确;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剩余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因此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不能为零,所以图象反映实验过程不正确;故选A点评:考查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关注实验的过程,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加强读图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15.(2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各组溶液,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17\n A.K2SO4、BaCl2、NaNO3、NaClB.HCl、(NH4)2SO4、Ba(OH)2、Na2SO4 C.KOH、Na2SO4、CuSO4、MgCl2D.KCl、AgNO3、KNO3、NaCl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其它物质间相互不能发生反应;B、氢氧化钡与硫酸铵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与硫酸钠反应有沉淀生成;C、硫酸铜是蓝色的,与氢氧化钾反应有蓝色成生成,氢氧化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氯化钾、氯化钠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它物质间相互不能发生反应.解答: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只有硫酸钾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时形成硫酸钡出现一次白色沉淀,而其它物质间不发生反应,因此,无法鉴别出四种物质;故A不正确;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其中一种物质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这种物质是氢氧化钡,在生成沉淀时又有气体生成的是硫酸铵,只有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最后一种物质是盐酸.故B正确;C、硫酸铜是蓝色的,与其他物质混合时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钾,将氢氧化钾与另外的两种物质混合时,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氯化镁,最后一种物质是硫酸钠,故C正确;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其中一种物质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这种物质是硝酸银,,无法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故D不正确.故选BC.点评:根据离子间的能否共存的特点,利用组内物质混合时出现现象的对比,对物质进行判断: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遇钡离子形成硫酸钡、碳酸钡白色沉沉淀;氯离子遇银离子形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形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氢离子遇碳酸根离子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遇氢氧根离子形成水等.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12分)(2022•泰州二模)(1)用合适的化学用语表示:①氮分子 N2 ;②两个汞原子 2Hg ;③硫酸根离子 SO42﹣ ;④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Cl2 .(2)用合适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A.甲醛B.活性炭C.天然气D.生石灰E.酒精:①医疗上常用作消毒剂的是 E ;②“西气东输”的气是 C ;③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D ;④可做冰箱的除臭剂是 B .(3)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①电解水: 2H2O2H2↑+O2↑ ;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电能转化为 化学 能;②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4P+5O22P2O5 .17\n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2)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3)根据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1)①、分子用化学式表示,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化学式是N2;②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两个汞原子可表示为:2Hg;③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④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Cl2;(2)①医疗上常用作消毒剂的是酒精;②“西气东输”的气是天然气;③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用作食品干燥剂;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异味,故可做冰箱的除臭剂;(3)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是:2H2O2H2↑+O2↑;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②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酸和碱的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酸和盐的反应等;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如:HCl+NaOH═NaCl+H2O;③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是:4P+5O22P2O5;故答案为:(1)①N2;②2Hg;③SO42﹣;④Cl2;(2)①E;②C;③D;④B;(3)①2H2O2H2↑+O2↑;化学;②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③4P+5O22P2O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以及物质的用途,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考查全面,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情况. 17\n17.(4分)(2022•泰州二模)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加入A(或降温或蒸发溶剂) ;(2)在30℃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等于 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30℃时,130g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 20 g.(4)当B中混有少量A时,用 蒸发结晶 方法可以得到固体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3)运用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再结合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种溶质溶解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解答;(4)运用题中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解答:解:(1)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A的不饱和溶液会变为饱和溶液,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两种方法能使所有的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加入A(或降温或蒸发溶剂);(2)由题中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A、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等于;(3)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所以在30℃时,130g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的A,100g的水;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在这一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的A最多为50g,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20g;故答案为:20;(4)由题中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当B中混有少量A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以得到B;故答案为:蒸发结晶.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并确定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和物质分离的方法. 18.(4分)(2022•泰州二模)A﹣G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E是无色气体,B是红棕色固体,X为蓝色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1)G的化学式是 Fe3O4 ;17\n(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3CO+Fe2O32Fe+3CO2 ;(3)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 光合作用 ;(4)D与X充分反应后过滤后得滤渣F,在滤渣F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是 Fe、Cu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B是红棕色固体,因此B是氧化铁;A、C、E是无色气体,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光合作用,因此E是氧气,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G是四氧化三铁;X为蓝色溶液,因此X是铜的盐溶液,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后,在滤渣F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因此滤渣的成分是铁和铜的混合物.解答:解:(1)B是红棕色固体,因此B是氧化铁;A、C、E是无色气体,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G是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Fe3O4;(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3)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光合作用,因此E是氧气,故答案为:光合作用;(4)X为蓝色溶液,因此X是铜的盐溶液,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后,在滤渣F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因此滤渣的成分是铁和铜的混合物.故答案为:Fe、Cu;点评:本考点属于流程图型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9.(6分)(2022•泰州二模)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图中a、G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G 酒精灯 .17\n(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仪器的组合为(填字母) AGD或AGE ,此法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选择C装置制取氢气,与B装置相比较它的优点是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若选择装置C制取CO2,则铜网上放置的药品的名称为 石灰石或大理石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熟练掌握化学常见的仪器及用途;(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收集氧气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3)铜网上放置固体,可以通过气压的改变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解答:解:(1)a是长颈漏斗,G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需要的仪器是AG,收集氧气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择的组合:AGD或AGE;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铜网上放置固体,可以通过止水夹的开关引起气压的改变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故铜网上放置石灰石或大理石;故答案为:(1)a长颈漏斗;G酒精灯.(2)AGD或AGE;2KMnO4K2MnO4+MnO2+O2↑.(3)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石灰石或大理石.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气体的制取和装置的改进,能够体现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只要通过已有的知识规律即可解决. 20.(4分)(2022•泰州二模)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②⑤①④③ .(2)图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速氯化钠溶解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18.2 g.(4)根据计算可知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163.8 mL(水的密度为1g/mL).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7\n分析:(1)图①操作为把称取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图②的操作为用药匙取氯化钠,图③操作为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氯化钠,图④操作为把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图⑤操作为称取氯化钠;根据利用固体溶质氯化钠配制溶液的步骤,对操作进行排序;(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3)砝码与游码的质量和为所称氯化钠的质量,游码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数值为准;(4)利用所称取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和所要配制溶液的溶质质质量分数,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求出所要配制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差即为溶剂水的质量,进而确定水的体积.解答:解:(1)根据用固体溶质氯化钠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先取氯化钠进行称取,倒入烧杯;然后量取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进行溶解;故答案为:②⑤①④③;(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加速氯化钠溶解;(3)砝码的质量为10g+5g=15g,游码的质量为3.2g,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5g+3.2g=18.2g;故答案为:18.2;(4)所配制溶液的质量==182g,则需要水的质量=182g﹣18.2g=163.8g,由于水的密度是1g/mL,故需要水的体积为:163.8mL;故答案为:163.8.点评:本题对使用氯化钠配制溶液实验进行了考查,其中涉及溶液配制的步骤、溶液组成的计算、天平的使用,难度不大. 21.(10分)(2022•泰州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方案设计:小组的两位同学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乙同学:也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装置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得出二氧化碳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认为甲同学装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C装置后他们又增加了一个装置,你认为他们增加的装置是 E (选填D或E),其目的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影响实验测定 .同时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乙同学的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此缺陷是 挥发的氯化氢气体等也进入了C装置 .实验步骤:17\n(1)检查装置气密性;(2)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3)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4)再次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5)过滤出沉淀,进行适当的处理后称量其质量.实验过程中,C装置应该在实验步骤 (2) 后(填序号)与B装置连接,否则实验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进行实验:同学们分四组准确称取四份样品,每份均为16.00g,按照实验步骤分别进行实验,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沉淀质量(g)7.867.887.909.86(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第四组同学的数据不正确.造成数据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BC :A.实验结束后通入空气速度太快,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吸收B.沉淀过滤后没有洗涤C.沉淀没有干燥直接称量D.称量沉淀质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2)根据另外三组同学的BaCO3平均质量,计算出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1.76 g.(3)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实验反思:实验后,有同学提出用氢氧化钙溶液替代氢氧化钡溶液可以直接得到碳酸钙沉淀,称量其质量后即可算出质量分数.大家讨论后认为用氢氧化钡溶液比氢氧化钙更好,请说出他们的理由 氢氧化钡的溶解性大于氢氧化钙,更容易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答出一点即可).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知道,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在C装置后加一个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据此解答.而乙同学的装置中没有干燥和除杂装置,而使装置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可以据此解答该题.实验步骤:为了防止锥形瓶中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而被吸收,所以应该在步骤(2)后再连接C装置,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进行实验:(1)A、若通入气体速度过快则会使反应不完全而使称得的质量减少;B、沉淀过滤后没有洗涤,会使沉淀质量增加;C、沉淀没有干燥直接称量,可以使称得的质量增加;D、由于1g以下用游码,所以造成的误差一般不会超过1g,可以据此判断.(2)根据氢氧化钡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碳酸钡的质量可以求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反思:在吸收二氧化碳时,碱溶液的浓度越大越利于吸收,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知道,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在甲同学的方案中应该在C装置后加一个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所以应该选择E装置.而乙同学的装置中没有干燥和除杂装置,而使装置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可以据此解答该题.17\n实验步骤:为了防止锥形瓶中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而被吸收,所以应该在步骤(2)后再连接C装置.进行实验:(1)A、若通入气体速度过快则会使反应不完全而使称得的质量减少,故A不对;B、沉淀过滤后没有洗涤,会使沉淀质量增加,故B正确;C、沉淀没有干燥直接称量,可以使称得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D、由于1g以下用游码,所以造成的误差一般不会超过1g,故D不对.故选BC.(2)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Ba(OH)2+CO2═BaCO3↓+H2O44197x7.88g解得:x=1.76g(3)设碳酸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y1.76g解得:y=4g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25%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实验反思:在吸收二氧化碳时,碱溶液的浓度越大越利于吸收,氢氧化钡的溶解性比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好,所以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用氢氧化钡溶液比氢氧化钙溶液更好.故答案为:方案设计:E;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影响实验测定;挥发的氯化氢气体等也进入了C装置.实验步骤:2;偏大.进行实验:(1)BC;(2)1.76.(3)25%.实验反思:氢氧化钡的溶解性大于氢氧化钙,更容易完全吸收二氧化碳.点评:本考点属于盐的性质中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要认真分析,不仅要把握实验设计的每一个步骤中的实验目的,对于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经常出现在实验题中. 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24:12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46.3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