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征戍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征戍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3
2
/33
剩余3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征戍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卢龙塞行送韦掌记①钱起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②。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陈琳③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④。【注】①掌记: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省称。②卢龙塞:位于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为古代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③陈琳:“建安七子”之一,初仕袁绍,后归曹操。④汉皇年:汉皇时代,此处以汉指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描写隆冬季节,寒风裹着雨雪,三军从黑山外长驱而来,直扑卢龙,同时暗示战事紧急。B.五,六句把韦掌记比作陈琳,夸赞其文采优秀,料敌如神,巧于设兵,表现了对韦掌记的赞美、勉励和期望。C.七、八句写有圣主的支持,唐军会取得更大的胜利,唐皇会有更多的封赏,表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D.诗歌运用了渲染、象征、夸张、用典、对比等多种技巧,既有歌行体古诗韵律流转的特点,又不乏近体诗的对仗工整。2.请从意境、炼字和风格特征简要赏析诗歌的第三四两句。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第33页共33页\n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代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霍嫖姚:指霍去病。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急迫的紧张氛围。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和“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人营寨空无一人,战争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去病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对当政者的讽刺之意。4.作者采用了哪种手法塑造了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游边尚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33页共33页\nA.首联“嗅”字描写了饥饿的马匹于枯草处觅食的细节动作,暗示军队供养不足,反映了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辛。B.颔联写出了从广袤天空吹来的西北风,营造了阴冷、荒寂的环境,为下文生活和作战做了背景铺垫。C.颈联虽点明了作战激烈带来的巨大流血牺牲,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但也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D.唐朝的边塞诗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本诗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苦现状,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6.结合诗作内容,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鉴赏本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这一景象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8.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33页共33页\n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②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③雪。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④,总是关山⑤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④新声:新的乐曲。⑤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9.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B.陈诗中“直上”二字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C.王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D.王诗尾联直抒胸臆,为全篇情感之凝结处,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入木三分。10.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第33页共33页\n1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月出”指月亮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C.诗歌前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句句用韵,两句一转,兼用顶真,构成朗朗上口的咏唱情调。D.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写秋天,写夜饮,写音乐,但两首诗的意境氛围和其中寄寓的情感却有很大的不同。12.后人评价此诗“能感受到盛唐的时代脉搏”,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表现出来的“盛唐气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乐(节选)刘过蛟龙宝剑鸊鹈刀①,黄金络马花盘袍。酒酣纵猎自足快,诗成横槊人称豪。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将军三箭定天山②,丞相五月入不毛。书生如鱼蠹书册,辛苦雕篆真徒劳。儿时鼓箧走京国,渐老一第犹未叨。自嗟赋命如纸薄,始信从军古云乐。【注】①鸊鹈刀:用鸊鹈膏涂抹使光亮锐利的刀。②三箭定天山:唐代名持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后指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刀剑的名贵、战马的优良与主人装饰的华丽,借以衬托出主人的豪放气质。B.五、六句间接抒情:只希望能死得其所,能为国家而死,我将生命看得和鸿毛一样轻。第33页共33页\nC.七、八句运用典故,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同薛仁贵和诸葛亮一样,驰骋疆场,建立功业。D.全诗语言豪放而又沉郁,如“酒酣纵猎”十分豪放,“自嗟赋命如纸薄”则较为沉郁。14.本诗与陆游《书愤》都写了作者的早年经历,但态度有所不同。请简析二者的不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战城南①(节选)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②,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注】①《战城南》是一首为战场上的阵亡者而作的汉乐府民歌。②梁筑室:梁指桥梁,室指营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突出战场的荒凉。B.勇士战死,但疲惫的战马仍然徘徊悲鸣在死者身旁,画面以静显动,更显出死寂。C.战争不但阻碍了南北交通,而且破坏了农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深重灾难。D.这首诗表达了对死难将士的同情、对百姓的哀怜,同时也对战争进行了有力控诉。16.这首乐府诗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出塞(其二)杨素①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第33页共33页\n【注】①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本诗作于隋朝建立后,诗人抗击突厥,战功显赫。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出塞”为题写自身出塞征战感受,是唐边塞诗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歌可谓开启盛唐边塞诗派先河。B.诗歌五到十二句抚今追昔,描写古战场的萧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担忧和对治世良臣的渴望。C.十三、十四句中的交河、阴山都是抗击匈奴的古战场,诗句在时空转换中凝练地展现了军旅生活的动荡。D.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出塞的原因、出塞路途的遥远,“握手”即“携手”,指送别之地,情感激昂慷慨。18.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六首①(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②,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③。[注]①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白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②金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③楼兰,汉西域国名,楼兰王屡杀汉使,西汉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花朵。B.折柳即《折杨柳》曲,第三句表面上写遍地闻笛,实际上意谓眼前无柳可折。C.花明柳暗代表的是春天的景色,既“无花”也无柳,所以诗人说“春色未曾看”。D.战士白天在鼓声中与敌人激战,晚上抱着马鞍睡觉是为了放松心情,蓄积力量。第33页共33页\n20.有评论认为,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陇头水①陆游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成行。我语壮士勉自强:“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夜视太白收光芒②,报国欲死无战场。”【注】①本诗是陆游所作的一首有关六盘山战地生活的诗作。②太白:即金星,古人认为金星主兵事,如太白金星荧亮,必有战事。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陇头在十月间就降霜了,用环境描写衬托战士戍边生活的艰苦。B.三、四句写戍边战士夜晚睡卧,听闻陇水声,从而勾起了思乡的情愫。C.五至八句写“我”对守边战士的勉励,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投身战场。D.全诗通俗晓畅,格调豪迈,与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风格异曲同工。22.这首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误会反衬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节选)高适结束①浮云骏②,翩翩出从戎。万鼓雷殷③地,千旗火生风。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④,入朝明光宫⑤。第33页共33页\n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注】①结束:装束完毕。②浮云:良马名。③殷:震动。④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们的功勋。⑤明光官:汉代宫名。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就将一个装配齐备、身跨战马、奔腾如飞,即将征战疆场的勇士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B.三、四句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写万鼓齐鸣、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突出了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C.七、八句实写大战胜利之后,主人公的画像被悬挂在麒麟阁,得到天子特意召见,凯旋受赏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D.这首诗采用了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语言明快而饱含情感,格调高昂,气势磅礴,意蕴深长,堪称唐代边塞诗的典范。24.诗歌结尾两句“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是何含意?其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度破讷沙李益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边词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2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破讷沙》首句仅一个“旋”字,就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地风沙来势之猛烈、迅疾。第33页共33页\nB.置身边地,诗人遭遇了恶劣的沙尘天气,认为这是多年来边地不注意爱护草木的后果。C.《边词》首句用“旧来”二字表明自古这里的春天都来得迟,作者对此也是早有所闻。D.“二月垂杨未挂丝”与“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情景形成反差,而这正说明边地“春迟”。26.同样是面对边地春迟、塞外荒寒的景象,两位诗人表达了不一样的情感,请结合这两首诗的第三、四句加以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①[唐]李益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注】①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里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27.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诗首联中“千里”与“片时”比照,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家的惆怅之情。B.马诗颈联写景由远到近,“入”字写出夕照逐渐暗淡的动态过程,也表明诗人伫望之久、乡愁之深,近一步渲染出感时伤逝的情绪。第33页共33页\nC.李诗首联中“旧是”一词说明五原这片草丰景美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据,透露出诗人失而复得的欣慰,也暗含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D.李诗颔联用“笳声”这一意象,蕴含着忧伤的情调,营造出悲凉的气氛,微妙地表现五原一带局势依旧紧张、边防尚未巩固的现状。28.两首诗尾联都有“照”容颜这一细节,请结合诗歌探究这一细节意蕴的相同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B.颔联写景由实到虚: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遥想那故乡的月亮,应当分外地明亮。C.颈联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30.“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和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燕歌行(节选)庾信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第33页共33页\n寒雁邕邕渡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愿得鲁连飞一箭①,持寄思归燕将书。【注】相传战国时,燕占齐国聊城,齐将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乃修书系箭上射入城中,燕将自杀,城拔。3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很容易触发人们的感伤情绪,诗歌开头对秋天的环境描写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B.五、六句用“无箭竹”“乏水源”描绘战争条件的恶劣,意在刻画征人英勇无畏的形象。C.诗歌结尾运用鲁仲连退敌的典故,表达了对战争早日结束,征人能够回家的殷切期盼。D.这首诗音韵和谐富有美感。三四句使用叠词,全诗转韵与情景变换结合,流转自如。32.有人评价庾信的诗歌“于悲感之中见风骨”。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金堤驿 王建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绤。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第33页共33页\n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绤。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通过对比,以时序的变化,表达征人赴边之路的遥远漫长。B.“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通过征人不停询问路程和摇动马鞭的细节来表现他希望赶赴边关杀敌的急切渴望。C.“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直抒胸臆,表达从军的痛苦和对与家人团聚的渴望。D.诗歌主要通过人物的独白,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语言通俗明晰而凝炼精悍。34.诗题中的“早发”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金堤驿王建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绤。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绤。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通过对比,以时序变化表达征人赴边的遥远。B.“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通过征人不停询问和摇马鞭的细节来表现他希望赴边杀敌的急切渴望。第33页共33页\nC.“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表达了从军的痛苦和对与家人团聚的渴望。D.诗歌主要通过人物独白,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语言通俗明晰而凝练精悍。36.全诗没有出现“早发”,但多处暗扣诗题中的“早发”。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笳鼓喧喧”渲染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同时这又是集结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B.本诗前三联均是远望之景,意象雄浑阔大,表现诗人豪迈开阔的胸襟。C.颈联看似写景,实则写事,既体现了“战”,又写出了“守”,内涵丰富。D.尾联运用班超、终军两人的典故,抒发作者渴望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豪情。38.客心因何而惊?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少年行四首(其一)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王昌龄第33页共33页\n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①。【注】①燕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3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写少年的日常生活,诗人精心选取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来塑造人物。B.前诗“美酒斗十千”与“斗酒十千恣欢谑”表达效果相似,突出饮酒的铺张。C.后诗“如流星”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战事的紧急,与颈联中“羽书急”呼应。D.前诗洋溢着青春浪漫的色彩,后诗则涌动着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风采各异。40.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1.D2.①意境宏阔:“万里”写卢龙塞外沙漠广阔,一望无际的特点;“飞沙”状黄沙漫天飞舞的场景。“万里飞沙”形象地写出了卢龙塞的地理特点。②炼字精当:“咽”即哽咽之意,形象地写出了鼓敲声低沉凄凉,如哭诉一般。“凝”即凝固、凝结之意,旌旆凝结不动,形象地写出了战场的阴森和战事惨烈。第33页共33页\n③风格豪壮雄迈。这两句以万里飞沙、狂风呼啸,鼓角争鸣为背景,表现了大唐三军将士气概豪迈、军容整肃、阵容威武之势。【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表达特色的能力。D.“象征”错误,第一句是环境渲染,三四句是夸张,最后四句借用陈琳的典故,将唐王和汉皇作对比,没有运用象征的手法。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第三四两句“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意思是:边塞万里飞沙走石,战鼓响彻天地,三军的杀气几乎要让旋旗凝滞。从意境上看,写出卢龙塞外沙漠广阔、黄沙漫天飞舞的场景,表现了卢龙塞阔大的意境。炼字上,“咽”是哽咽、呜咽的意思,写出鼓敲声低沉凄凉。“凝”是凝固、凝结的意意,三军的杀气几乎要让旋旗凝滞,形象地写出了战场的阴森和战事惨烈。风格上,三、四句视听结合,以万里飞沙、狂风呼啸、鼓角争鸣、旌施凝滞为背景,表现了唐军军容整肃、阵容威武之势。风格豪壮雄迈。3.C4.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行的鞭声,侧面衬托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运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了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能力。C.“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错误。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表现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这是用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来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颔联: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中间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只用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将士们神勇无比、英勇矫健。尾联:“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结合注释④可知“霍嫖姚”是运用霍去病的典故,借此表明,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秦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第33页共33页\n5.C6.①以乐景衬哀情。“桃花暖色中”以乐衬哀,抒发了思乡之情。②对比。本诗现实与梦境形成对比,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③虚写。通过梦境虚写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但也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误。诗歌颈联没有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主要突出战争的残酷。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诗是边塞思乡诗,所以我们主要考虑如何传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战争的艰苦生活,理解诗句,点明手法,即可作答。如尾联虚写梦境,想象故乡春来桃花盛开的美景。“桃花暖色中”景色虽美,却只是人们睡梦中才可得见的美景,这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突出战争的残酷。此外,本诗尾联“桃花暖色中”,桃花绚烂,是美好的景色,而本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哀伤之情,所以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方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也与前三联反映的边塞生活的艰苦现状形成对比,在强烈的对比下,更加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强化了战士们的思乡(厌战)之情。“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并非主人公亲眼所见的真实景象,而是睡梦中的场景,这里运用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梦境展现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7.C8.(1)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3)巧妙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第33页共33页\n【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C.“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错误,“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所以这两句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较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表现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这是用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来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颔联: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中间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只用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将士们神勇无比、英勇矫健。尾联:“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结合注释④可知“独有霍嫖姚”是运用典故表明,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秦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先指出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运用该手法技巧写出了将士们设么样的形象即可。9.D10.(1)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两诗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陈诗用恶劣的环境来反衬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王诗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正面烘托人物形象。【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王诗尾联直抒胸臆”错误,不是直抒胸臆是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壮阔而悲凉。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1)陈诗通过写“海畔风”“冻泥裂”“叶落”“枝梢折”“天山雪”,写出了湖滨风寒、泥土冻裂、叶落枝折、雪满天山的景象,突出天山天气极其寒冷,环境极其艰苦;“红旗直上”,则表现了将士们不畏严寒,不怕艰苦,勇登天山,精神振奋,积极乐观;第33页共33页\n王诗通过写“总是旧别情”“边愁听不尽”“秋月”,写出了征人背井离乡,听到琵琶声,看到关山月,久戍思归,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两诗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陈诗中写风寒、地裂、枝折、雪满,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仍然精神振奋,直上天山,所以,本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环境的恶劣来反衬戍边将士的无所畏惧;王诗中写琵琶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秋月高照思乡情更浓,所以,王诗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正面烘托人物,体现征人的思乡之苦。11.B12.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②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③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错误,从诗中来看,两处所提到的琵琶声内容和情感是不相同的,第一次,“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琵琶一曲肠堪断”,这是指宴会上的演奏,由“肠堪断”可知,此时的琵琶声应是哀婉动人的。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力。“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即“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明清诗论家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具体表现在政治的强大、经济的兴盛和诗人情感的豪放上。第33页共33页\n如诗歌三、四句,“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七里十万家”,勾画出凉州城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后一句是说在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这里可以看出“盛唐气象”;如第九、十两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这里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不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这里可以看出“盛唐气象”;如最后两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笑”字流露出对生活前途的信心,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为之醉倒!“醉倒”展现出人物情怀的豪放,这里也可以看出“盛唐气象”。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13.B14.①《从军乐》中,作者对早年的科举经历是否定的,认为死读书就像蛀书虫一样,即使再辛苦,也是无意义的。②《书愤》中,作者对早年的从军经历是肯定的,以“北望中原”、豪气冲天的战士形象来表达他收复故土的信念坚定如山,至死不渝。【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间接抒情”错误。间接抒情一般是借景抒情或托物抒情,诗人在句中直接表明愿为国家而死的心愿,是“直接抒情”。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对作者早年经历的描写主要在“书生如鱼蠹书册,辛苦雕篆真徒劳。儿时鼓箧走京国,渐老一第犹未叨。自嗟赋命如纸薄,始信从军古云乐。”这几句中。作者在对早年经历的具体描写中,用“如鱼蠹书册”“真徒劳”“渐老”等形容词和动词,表达死读书无意义的观点。而在最后一句中,诗人更是将年轻时“自嗟赋命如纸薄”与后来“始信从军古云乐”的情况进行对比,表达死读书就像蛀书虫一样,即使再辛苦,也是无意义的观点。可见作者对早年的科举经历是否定的。第33页共33页\n《书愤》中,作者虽讲“早岁那知世事艰”,却依然有着“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势,通过这几句,作者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可见作者对早年的从军经历是肯定的。15.B16.①寓情于景。流水旁茂密的蒲苇、徘徊悲鸣的疲马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②反问。“何以南”“何以北”“君何食”“安可得”连用四个反问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和巨大的悲愤;③直抒胸臆。最后四句强烈而直露的表达对“良臣”思念和对他们战死沙场一去不回的悲痛。【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以静显动,更显出死寂”错误,应该是“以动显静,更显出死寂”。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水深激激,薄苇冥冥”二句借助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战马身受重伤,已经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无一不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在内。“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连用四个反问,沉痛不满之情溢于言外,也隐隐包含着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从而有力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第33页共33页\n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子”和“良臣”指那些牺牲了的战士。诗人饱含感情,用一个“诚”字,倾吐了自己内心的悲痛。“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感叹战士一去不复返,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结尾二句直接抒发对那些无辜战死者的同情和惋惜,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17.B18.①“忧国不忧身”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②古战场的萧瑟,交河、阴山的变换表现对军旅生活动荡艰辛的感慨;③“雁飞南入汉”“风霜久行役”表现了久戍边地的怀乡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担忧”分析错误。此诗描绘古战场,主要表现军旅生活的动荡。没有体现国家动荡、生灵涂炭。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的情感要通过分析诗句来总结,本诗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诗中“忧国不忧身”一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牺牲自我的爱国奉献精神,情感豪迈。“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干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这几句歌抚今追昔,描写古战场的萧瑟,“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一句中,交河、阴山都是抗击匈奴的古战场,诗句在时空转换中展现了军旅生活的动荡。以上诗句表现对军旅生活动荡艰辛的感慨。“雁飞南入汉”以南飞的雁的形象表现对中原乡土的怀念,“风霜久行役”中“久”字表现了戍边时间之长,蕴含了戍边将士的怀乡之情。19.D第33页共33页\n20.诗歌前六句全写边疆生活的艰苦,若有怨思,末两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赞美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表达了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晚上抱着马鞍睡觉是为了放松心情,蓄积力量”错误,通过“金鼓”声的“晓战”和“抱玉鞍”而眠,烘托出紧张的战斗气氛和严肃的军队纪律。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意思是“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突出戍边生活的单调、清冷,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环境的苦寒中表达了诗人的怜爱之情,希望战争早日胜利,让战士早日回家团聚,以欣赏美丽的春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意思是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写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抱马鞍随时迎战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心寄战场,渴望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两句是说,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诗歌前六句全写边疆生活的艰苦,若有怨思,末两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正因为又这样一个艰苦的背景,才显示如此卓绝的精神。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赞美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和爱国激情。结尾雄壮有力,“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21.D22.①前四句,写了诗人误解战士因厌战思乡而三更起坐,泪流成行。此为“抑”。②中间四句,写诗人由于误解而对战士进行劝勉。第33页共33页\n③最后四句,通过战士的回答解开了误会,战士洒泪是因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苦于报国无门。从而反衬出戍边战士的高大形象,痛斥南宋朝廷妥协投降的行径。此为“扬”。【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D.错在“与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风格异曲同工”,《陇头水》通俗晓畅,格调豪迈,表达了爱国主义和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而《临安春雨初霁》则是借杏花和春雨等明媚的春光来反衬自己落寞的情怀,更有“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两诗风格特征不一致。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四句写戍边壮士难以排遣的乡愁。第一句写边地早寒,“十月天雨霜”已给诗抹上了一层哀伤的色调,制造了气氛。第二句点明所写对象身份是成边将士。诗人以一个“夜”字,隐约地表达了终夜难眠,抚枪兴叹之意,开始触及全诗主题,并由此而自然地转入三、四句“乡愁”的抒写。三、四句写战士的乡愁。写征人对故乡的思恋和由此而导发的愁绪。前四句,写了诗人误解战士因厌战思乡而三更起坐,泪流成行。此为“抑”。“我语壮士”四句语气一转,以长者的口吻勉励战士为国立功,鼓励他们从哀伤中解脱出来。“我语”句直截了当地表达勉慰之意;“男儿”以下三句是勉慰的具体内容先指出男儿本应以天下为志,诗人从大处落笔,有意指出,为了国家民族,壮士不应割舍不断故乡之恋,家人之思。“襄尸马革固其常”,则是“志四方”的深入和具体化,以豪语激奋将士。中间四句,写诗人由于误解而对战士进行劝勉。“生逢”四句以战士的口吻作答,表达了全诗的主题。诗指出,南宋王朝既已对敌妥约投降,成边壮士虽决心以死报国,也请缨无门,报国无路了。从内容看,已直刺当时的政治、军事的现实。“岁攀金絮输胡羌”,是说每年要用车子装了无以数计的金银丝帛,送到金人那里苟求偏安。悲叹“太白收光芒”,就是说南宋朝廷无意北伐,因此而使戍边壮士落到了报国无门的地步,所以下面就有“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感慨。这末四句既承上,对劝慰作答,又指出了将士之所以抚枪难眠,悲戚忧伤的原因。通过战士的回答解开了误会,战士洒泪是因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苦于报国无门。从而反衬出戍边战士的高大形象,痛斥南宋朝廷妥协投降的行径。此为“扬”。第33页共33页\n23.C24.含意:古代的读书人不能明白此中的玄妙,往往因皓首穷经而嗟跎一生,最终成为一介衰翁。思想情感:①表达了诗人对死守经书,终生研习,不能杀敌报国,最终老于牖下的平庸书生生活的不屑与惋惜。②侧面反映了诗人征战沙场,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实写”错误,天宝十二年,高适投笔从戎,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哥舒翰是朔方四镇节度使王忠嗣麾下与李光弼齐名的骁勇名将。同年,哥舒翰收复西河九曲,又立下赫赫战功。诗人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创作了这首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赞歌。可见,本诗是虚写。且结合注释可知,“麒麟阁”是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们的功勋。“明光官”是汉代宫名。而诗人所处唐朝,所以其画像是不能悬挂“麒麟阁”的。故选C。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意思是“古代的读书人不能明白此中的玄妙,往往因皓首穷经而嗟跎一生,最终成为一介衰翁。”本诗通过对主人公勇赴沙场的壮烈行为,震天撼地的战斗经历,凯旋受赏的满腔激情的描述,表现出安边定远的远大理想,从军报国的英雄情怀,不畏边塞艰险的乐观精神。开篇二句,诗人就将一个装配齐备,身跨战马,奔腾如飞的勇士形象突兀地推到读者面前,使诗歌一开始就具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显得奇警迅猛。接着说万鼓齐鸣,犹如惊雷震天动地;千军万马,红旗飞扬,恰似烈火借助风威。然后五、六两句,感情突破陡煞的闸门,冲天而起,再奋逸响。因为直接参战的主人公,他的理想就是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去搏击,是以“万里不惜死”的无畏追求而得到“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最高奖赏。因此,他被这撼天动地的战斗场面鼓舞,为自己能建功立业、凯旋受赏而欣喜若狂。自然,对于皓首穷经、老于牖下的平庸书生生活,他是不屑一顾的,因而以“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这样的英雄豪语,把主人公安边定远的壮志、豪宕不羁的精神,如狂飙勃发般地倾泻出来。第33页共33页\n综合分析可知,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死守经书,终生研习,不能杀敌报国,最终老于牖下的平庸书生生活的不屑与惋惜。同时,侧面反映了诗人征战沙场,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25.B26.①李益诗后两句以反问句式写边地风沙之大,表达身处穷荒绝域的忧伤凄凉之情。②张敬忠诗后两句将边地和长安对照,迟来的春景也别有趣味,寓含对边地风光的欣赏(对帝京长安的思念)。【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认为这是多年来边地不注意爱护草木的后果”错。“经年不省草生时”意思是在沙漠中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是诗人看到沙尘暴之后的联想。故选B。2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李益诗的三四句是说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天到来,但由于遍地风沙,不见青草,纵有春天到来,一切没有变化,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运用反问的形式写边地风沙之大,表达身处穷荒绝域的忧伤凄凉之情。张敬中诗的三四句是说到五原这个地区如今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才隐约可闻,想那长安城却已是姹紫嫣红开过,花落水流红了。诗人将五原边地和长安进行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写出了边地的春景有别于长安,自有一番特殊的韵味,表达了对边地风光的欣赏,同时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27.B28.相同点:①时光流逝的感伤;②容颜衰老的怅惘;③羁旅思乡的愁苦。【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情和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第33页共33页\nB.“由远到近”错;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颈联的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故选B。2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意思是“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诗人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尾联充溢着一种时光流逝,容颜衰老的怅惘,以及因羁旅而愁苦思乡的惆怅落寞的心绪。“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意思是“这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这两句直抒胸臆,收束全篇。五原饮马泉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诗人从饮马泉眼前的景色,回想到饮马泉的历经变迁,从饮马泉的历经变迁联想到自己多年从军的坎坷生涯。国势的衰颓,战乱的频繁,个人的失意,使忧国思乡的诗人在军旅中度过了大半生,消耗了美好的青春,而今面容憔悴,年华消逝。“照”字,照出了诗人的命运,国家的局势、边防的安危以及回首往事功业未成的沉痛心情。进而产生了时光流逝、容颜衰老以及羁旅思乡的愁苦。29.A30.①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②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③“故乡”“明月”景物词序稍作变化,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之情。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从听觉角度”错误,应是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故选A。第33页共33页\n30.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这句也是写景,但诗人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采用移情手法,景物之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普天之下只有一轮明月,所以此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本无差别,可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诗人望月怀乡,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31.B32.悲感:①环境悲凉。诗歌一二句写绝域的昏暗苦寒,平原千里,唯见蓬草飞旋。寒雁南飞,桑叶纷落,环境萧瑟阴冷。②情感悲凉。征人出战,条件恶劣,长久离家,音讯断绝,表达了征人思妇的愁情。风骨:①气势阔大。如诗中涉及的地名如“辽水”“疏勒”“阳关”等,横跨千里,区域辽阔。②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诗人关注战争带给人民的深切苦难,对征夫思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雄健慷慨。③语言不事雕琢,朴素平实。【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意在刻画征人英勇无畏的形象”错误。“晋阳”、“疏勒”二句用典,战国时期赵襄子为保卫晋阳,曾利用围植晋阳宫苑四周的荻蒿苫楚,以备足箭矢。东汉大将耿恭曾被匈奴围于疏勒城中,被壅绝水源,乃于城中穿井得水。而目前前线的景况正和它们相反,处于“无箭竹”、“乏水源”的极端困境。“无箭竹”“乏水源”意在描述战争条件的极端恶劣,为下文的思妇的直接抒情做了铺垫,没有刻画征人英勇无畏的形象。故选B。第33页共33页\n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悲感:环境悲凉。诗起首六句,以苍莽凄怆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边塞图。“代北云气昼昏昏”二句,写绝域的昏暗和苦寒,平原千里,唯见蓬草飞旋。“飞蓬无复根”,狂风呼啸之势可见。寒雁南飞,桑叶纷落,点明此时正是秋风萧瑟,是最容易触发人们感伤怀远的时节。自然环境如此恶劣,而前线战事更是令人担心。前线处于“无箭竹”、“乏水源”的极端困境。情感悲凉。“良人从役”、“妇人怨旷”。良人远戍边地属国,离居久之,音信隔绝,怎不叫人怀念!思妇在辗转忧思中忽发奇想:如果能有鲁仲连的一枝箭,为我射到边地,把亲人叫回来该有多好啊!庾信活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征人思妇的愁情。风骨:气势阔大。“寒雁邕邕渡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阳关音信绝能疏”,诗中涉及的地名如“辽水”“疏勒”“阳关”等,横跨千里,区域辽阔。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良人远戍边地属国,离居久之,音信隔绝,怎不叫人怀念!诗人关注战争带给人民的深切苦难,对征夫思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雄健慷慨。语言不事雕琢,朴素平实。“愿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如果能有鲁仲连的一枝箭,为我射到边地,把亲人叫回来该有多好啊!质朴的语言写出思妇一片痴情幻象。33.B34.①虫声四起、月色满城的环境,表现征人出发之早。②家家户户还在闭门睡觉反衬征人早行。③征人因困倦睡着而掉入沟中,也看出起身之早,出发之早。【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希望赶赴边关杀敌的急切渴望”错,“慰远”“惊昏”表达征人对遥远的戍边之途的忧虑。第33页共33页\n故选B。3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析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这是一句写景句,原野虫声鸣叫,满城月色朦胧,透过“虫声”“月色”可知,这是典型的夜色未尽的早晨,虫声四起、月色满城的环境,表现征人出发之早。“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家家户户还在闭门睡觉,而征人已从孤驿出发,“家家”与“行人”,“闭户眠”与“发孤驿”,典型场景的对比,反衬征人早行。“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一“人”一“马”,一“落”一“惊”,形象的描绘了因早起困倦而掉入沟中的场景,侧面表现出发之早。35.B36.①虫声四起、月色满城的环境,表现征人出发之早。②家家户户还在闭门憨觉,而征人已从孤驿出发,以此反衬征人早行。③征人因困倦睡着而掉入沟中,可看出起身之早,出发之早。【解析】3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希望赴边杀敌的急切渴望”错,“慰远”“惊昏”表达征人对遥远的戍边之途的忧虑。故选B。3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构思的能力“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这是一句写景句,原野虫声鸣叫,满城月色朦胧,透过“虫声”“月色”可知,这是典型的夜色未尽的早晨,虫声四起、月色满城的环境,表现征人出发之早。第33页共33页\n“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家家户户还在闭门憨觉,而征人已从孤驿出发,“家家”与“行人”,“闭户眠”与“发孤驿”,典型场景的对比,反衬征人早行。“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一“人”一“马”,一“落”一“惊”,形象的描绘了因早起困倦而掉入沟中的场景,侧面表现出发之早。37.A38.①首联:军营中吹笳击鼓,号令严明,军旗高扬,军容严整,令诗人内心震惊。②颔联:连绵万里的积雪以及积雪所反射的寒光,显示了环境的恶劣,让人心惊。③颈联:战场上升腾的狼烟遮蔽了胡地的月光,紧张的形势令人心惊,但蓟门有渤海、燕山的拱卫,防守严密,更让人震撼。【解析】3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欢快的气氛”有误,“笳鼓”来自“汉将营”,表现的是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且首句就写了“客心惊”,故应是紧张的气氛。故选A。3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联“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可见是军营中号令严明,令诗人震惊。第33页共33页\n颔联“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颔联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连绵千万里的雪,雪上反映出的寒光,朦胧的曙色,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颈联“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紧张的战争形势、壮观的防卫形势更让人震撼。39.B40.①第一首诗:少年豪纵不羁、意气风发、英武豪迈。少年饮“新丰美酒”,纵情豪饮,体现豪爽不羁;他们邂逅相逢把酒言欢,互相举杯敬酒,为君豪饮,体现其意气风发;少年“系马高楼垂柳边”,用骏马、高楼、垂柳等意象,衬托了少年的英武豪迈、富有朝气。②第二首诗的少年勇赴国难、建功立业,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少年得知单于入侵,义无反顾地从军赴边;“惟顾”体现少年赴难是为了驱除敌虏、燕然勒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突出饮酒的铺张”错误。“美酒斗十千”写出了酒之珍美,更借前人的用语突出少年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故选B。4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首诗中,前两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是表现长安少年游侠纵饮的豪情,写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展现出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的气概和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豪情。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有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又有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等,都是侠少的共同特点。而这一切,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而“系马高楼垂柳边”,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侣,写马,正所以衬托侠少的英武豪迈;高楼则正是在繁华街市上那所备有新丰美酒的华美酒楼了;高楼旁的垂柳,则与之相映成趣,它点缀了酒楼风光,衬托了少年意气风发、英武豪迈的气概。第33页共33页\n第二首诗中,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充满爱国情怀的热血少年形象。首联第一句以“西陵”和“侠”点明少年的身份和侠义情怀,第二句写送别场面烘托少年此行的豪壮;颔联借“青槐”“白马”,运用衬托和比喻,刻画少年的勃勃英姿;颈联交代了少年出征的原因是敌寇入侵、边境告急,尾联“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表现少年义愤填膺,浩气冲天,义无反顾地从军赴边,立志要杀敌报国,“刻石燕然”,赞美了少年的爱国情怀。第33页共33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边塞征戍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征戍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赠友送别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征戍类 羁旅思乡类 赠友送别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边塞征戍类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戍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写景抒情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边塞征戍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21 17:46:03
页数:33
价格:¥9.99
大小:60.6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