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常考必背考点提纲(实用,必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8

2/58

剩余5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常考必背考点提纲第一单元青春成长,善于交往P1-20考点1珍惜青春时光(共21题)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①②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交往。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方法?①②③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②自我评价③他人评价。3.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①②③①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加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②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③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4.怎样接纳和欣赏自己?①②③④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③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为他人奉献。④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欣赏自己的同时,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5.怎样做更好的自己?怎样飞得更高?①②③④①就要扬长避短。②需要主动改正缺点。③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④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6.如何正确认识情绪?①②③④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②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③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影响情绪的因素?)第58页共58页\n④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情绪的作用是什么?)7.怎样认识和对待青春期情绪?①②③①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它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②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③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8.为什么要管理情绪?①②③④①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②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③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9.如何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①②①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②调节情绪,常用的方法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③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积极面对负面情绪。10.为什么敬畏生命?①②③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至上。②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③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11.怎样敬畏生命?①②③①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②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普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生活。12.如何认识和对待挫折?①②③①生活难免有挫折。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②面对挫折,产生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已,正确对待挫折。第58页共58页\n③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息;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13.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①②③①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②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④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已,正确对待挫折。14.怎样过有意义的人生?(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①追求自我价值: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②对他人有价值: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爱心,自愿承担责任。③创造社会价值: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15.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②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在于其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③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职责的人的人生是有意义的。④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16.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怎样创造出生命的精彩?)①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②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③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内耀出伟大。17.自信的重要性?①②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信心和希望。②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18.如何认识自强?(①意义②内容③要求)第58页共58页\n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②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③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19.如何做到“行己有耻”?①②③④①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行已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行已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20.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①②③④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②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③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④“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21.榜样的作用: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考点2建立和谐关系(共19题)1.如何建立真挚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综)(1)建立友谊:①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②需要持续的行动。(2)呵护友谊:③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④需要学会尊重对方。⑤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⑥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2.怎样正确认识网络交往?①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选择题)②它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利)③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弊)第58页共58页\n3.怎样做到慎重结交网友?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③将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④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4.怎样认识教师职业?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②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③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5.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②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老师的不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6.教学相长的含义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总)②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③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教师)7.怎样做到教学相长?(要求)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8.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怎么做)①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②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③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④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9.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活)第58页共58页\n①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②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③平等相待、相互促进④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⑤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⑥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10.为什么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理由/为什么要尊重(关心,理解)老师呢?/老师的作用/(尊重老师的原因、国家设置“启功”教师奖的原因)(为什么)①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②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③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④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11.家的意义/家的作用/对家的理解/为什么说家的诱惑这么大?(为什么)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③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12.如何理解“孝”?(①②③是为什么,④是怎么做)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文化角度)③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角度),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法律角度)。④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13.怎样体味亲情?/怎样认识亲情之爱?(是什么)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内涵)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表现)③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家庭结构会发生变化,但家中的亲情仍在,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变化)14.与父母冲突的原因/产生“爱的碰撞”的原因/为什么出现爱的碰撞?(为什么)①(矛盾心理):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的爱,质疑父母,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第58页共58页\n③(代际差异):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15.如何化解亲子冲突?/解决冲突的方法/怎样化解亲子冲突的现象?/如何解决亲子矛盾?①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②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③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④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⑤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16.集体生活如何成就我?(综)(1)在集体中涵养品格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体验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②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2)在集体中发展个性①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②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③我们要积极参与集体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 17.建设美好集体/怎样在共建中尽责?①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②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③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④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18.怎样在担当中成长?怎样在集体中承担责任?①集体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认真对待,努力做好。②悉心呵护集体荣誉③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在具体的事情里,主动作为。④学会接纳、理解、包容、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担当。(④还可以设问成“在集体生活中,怎样与人友好交往?”)19.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的意义?(为什么)①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自我磨砺的过程。②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事,提高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第58页共58页\n③勇于担责也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第二单元优化品质,服务社会P20-44考点3积极融入社会(共4题)1.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②③④⑤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②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③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④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⑤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怎么做)①②③①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②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怎样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②③④⑤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和寻找与学习工和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⑤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4.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①②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考点4遵守社会规则(共12题)1.社会秩序的含义?内容?重要性?社会秩序的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第58页共58页\n社会秩序的种类(内容):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规则的重要性)①②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3.怎样认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①②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4.怎样自觉遵守规则?①②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怎样坚定维护规则?①②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②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6.为什么+怎样积极改进规则?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规则失去合理性的,需要废除;③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变化的,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④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重要性,意义)①②③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8.怎样尊重他人?①②③④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第58页共58页\n③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学会欣赏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9.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①②③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10.怎样做到文明有礼?①②③④⑤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④要从小事、细节做起。⑤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11.为什么要诚信?(诚信的重要性、意义)①②③④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2、怎样做到践行诚信?①②③①树立诚信意识。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运用诚信智慧。我们应当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要恪守诚实,又要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考点5勇担社会责任(共10题)1.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是什么?①②①代价: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做得不好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②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2.怎样做负责任的人?①②③①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起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地承担责任)②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我承担,我无悔)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3.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作用、意义)①②③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对他人)第58页共58页\n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对社会)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对自己)4.怎样关爱他人?①②③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5.为什么要服务社会?(意义)①②③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③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6.怎样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①②③①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②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③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7.我国发展的成就?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①②③①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就)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问题)③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措施)8.为什么说劳动成就今天?(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①②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②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9.为什么要尊敬和学习每位劳动者?①②③①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②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③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第58页共58页\n10.怎样创造美好未来?①②③①实干创造未来。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②只有继续发扬实于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③我们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考点6畅想美好未来(共13题)1.走向多彩世界的意义?探索世界有哪些收获?①②③④①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②我们学会关爱,互相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③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决问题。④我们一路历练、成熟,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2.为世界添光彩的原因①②①我们与丰富的世界紧密相连,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②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3.为世界添光彩的做法?(怎样做)(1)(2)①②③(1)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2)着眼未来,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②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①②③是“全面提升个人素养”的做法及要求。4.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关系?(为什么说少年强则国强?)①②③④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③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④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第58页共58页\n5.当代青年的责任、情怀与抱负是什么?①②③①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②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③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续奋斗。6.青少年怎样实现情怀与抱负?①②③④①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思想上)②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中国)③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于世界交流中提高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样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世界)④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人类)7.怎样积极面对学习?①②③④⑤(综)(了解)①面对当下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调整心态,完成学习任务。②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③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④我们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8.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重要性)①②③①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②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③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9.如何在实践中学习?①②③①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②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第58页共58页\n③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10.怎样做好职业准备,进行职业选择?①②③④⑤①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②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③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④当经验、能力与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⑤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抓住机遇,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11.敬业精神的表现?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12.为什么要培养敬业精神?①②③①国家对职业行为有法律规范要求,社会对职业行为有道德要求。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③劳动创造价值,只有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3.怎样培养敬业精神?①②①我们要学会处理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②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明天做好准备。第三单元学法守法,护法用法(P45-P62)考点7树立法律信仰(共21题)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①②③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为什么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②③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58页共58页\n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现实意义?①②③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总)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保护作用)4.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给予特殊保护?/原因(为什么)①②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自身)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地位)5.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6.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地位?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四位一体)---要求会区分,多选择保护主体要求地位家庭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抚养和教育,反家暴等第一阵地基础学校保护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抗震演练,学校宣传活动,不得随意开除学生等重要作用社会保护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开放等,禁止未成年人进营业性歌舞厅、网吧,教育部发文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司法保护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少年法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封存,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一般或一律不公开审理等重要保障注:新教材增加了政府保护、网络保护。7.法律给我们特殊的保护,我们未成年人该怎么做?①②③第58页共58页\n①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②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8.怎样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①②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9.如何树立法治意识(信仰)?/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怎么做)①②③①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治意识的含义)②提高道德水平,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③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青少年不仅是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10.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信仰)?/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①当法律真正成为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②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受益者。③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④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综)11.如何与法律同行?(建设法治国家,我们该怎么做?该具备哪些法律素质?)(提示:从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意识2个角度展开答题)①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树立法治意识,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④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⑤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12.为什么说“法不可违”?①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第58页共58页\n③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④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3.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类别①②对社会危害较轻,称为一般违法行为。③最严重,也叫犯罪。---根据危害程度14.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怎样做到遵章守法?)①要遵章守法,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5.预防犯罪15.了解刑法(1)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刑法的含义(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刑法规定了刑与罚。16.了解犯罪(1)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17.了解刑罚(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2)刑罚的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3)刑罚分为两大类:(---根据刑罚判断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主刑,有5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4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18.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6.善用法律第58页共58页\n19.遇到侵害时,怎样做到依法求助?(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收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3)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合法权益。(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20.了解诉讼(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诉讼的特点: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权的最后屏障。(3)诉讼的分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21.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和社会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到找到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人的帮助。(不能硬拼))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去向等。④保护好作案现场。考点八建设法治中国(共9题)1.夯实法治基础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作用/意义)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个人)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保障。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第58页共58页\n(2)实行善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新部署、新蓝图)①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使每一项立法都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凝聚法治共识5.了解政府(1)政府的作用:①管理社会生活②提供公共服务(2)政府与人民的关系:①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③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6.了解法治政府(1)法治政府的含义: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①依法行政的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②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7.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分别怎样做?(怎样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①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④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基本要求:推进科学立法(人大)、严格执法(政府)、公正司法(法院、检察院)、全民守法(公民)。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⑤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⑥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辨析题或说明题)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第58页共58页\n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四单元宪法至上,崇尚法治(P62-P80)考点9坚持宪法至上(共19题,P65-67)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八下第一课第一框)二级★1、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怎样坚持和落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③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范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我国的宪法原则?(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基本原则)(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4.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为什么说“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第58页共58页\n5.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单选)(2)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非常广泛。(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因?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4)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要求)①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②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④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八下第一课第二框)三级6.宪法设置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5.7.宪法设置国家机构-----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1)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设置国家机构)(2)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3)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8.宪法规定权力运行-------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原因)第58页共58页\n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③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9.宪法规定权力运行-------怎样规范权力运行?(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职权?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坚持依宪治国(八下第二课第一框)三级10.为什么要依宪治国?(宪法的地位、重要性)?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①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②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总章程。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⑥宪法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11.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1)表现: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2)为什么: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3)怎么做:①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1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有哪些?(为什么说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不是所有法律的总和)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3.加强宪法监督(八下第二课第二框)二级第58页共58页\n13.监督权力行使-------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实施机关)及主要内容。(1)实施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主要内容:①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②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14为什么加强宪法监督?(原因)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15.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制度?(①②③是国家角度④是公民角度)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④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16.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宪法与公民的关系)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②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学习、认同、践行宪法,热爱宪法,捍卫宪法。17.公民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1)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等。(2)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3)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4)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第58页共58页\n18.推动宪法实施的必要性。(1)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19补:(1)国家增强公民宪法意识的举措: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开设宪法主题公园、举行宪法诵读活动等。(2)生活中,我们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①认真严肃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②正确行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③机智勇敢地与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尊严。(3)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重要意义。①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并将其载入宪法,是加强宪法实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和制度成果。②宪法宣誓制度在我国宪法中确立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③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公民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推动宪法实施,自觉践行宪法。考点10崇尚法治精神(自由、平等、公平、正义)1.自由平等的真谛(八下第七课第一框)三级1.自由(无法治不自由)(1)自由的含义: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2)自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3)自由的限制: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5)怎样珍视自由?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第58页共58页\n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2.平等(法眼看平等)(1)法律上平等的含义:平等具有两层含义: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2)平等的意义: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3)怎样践行平等?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特权是平等的大敌。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④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3.公平(1)公平的含义: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等(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3)公平的价值: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4)怎样坚守(守护)公平?①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个人角度)②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国家角度)③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4.正义第58页共58页\n(1)内涵和要求:(判断是否正义的依据)内涵: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要求: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2)正义的力量(价值、意义)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社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3)为什么要守护正义?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③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4)怎样守护正义?①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做有正义感的人)②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③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重要观点: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第五单元保障权利,规范权力考点11.理解权利义务(《复》P82-84)第58页共58页\n1.公民基本权利(八下第三课第一框)二级★★★1.公民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4)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5)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内容:(1)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等。(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条件:年满十八周岁;中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②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2)政治自由①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②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3)监督权:①内容: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②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体现。★★(二)人身自由1、含义: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2、内容:(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住宅不受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①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②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区分)(3)住宅不受侵犯第58页共58页\n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2)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1、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一一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等(1)财产权。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区分)(2)劳动权。劳动的重要性: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3)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2、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一一受教育权、文化权利(1)受教育权①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②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③国家如何保障受教育权的实现?a、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b、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文化权利。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2.依法行使权利(八下第三课第一框)三级(1)行使权利有界限(2)维护权利守程序★★★2-1.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①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③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④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2-2.公民行使权利为什么要依照法定程序?①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第58页共58页\n②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2-3.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协商是当事人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快速、简便)▲调解是通过调节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最后的屏障)。3.公民基本义务(八下第四课第一框)二级★★★3-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其他义务:包括劳动、受教育、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3-2遵守宪法法律★(1)含义: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3)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4)建设法治社会,公民该怎样做?(履行遵守宪法法律的基本义务的要求)①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②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③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3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重要性: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第58页共58页\n★★3-3、依法服兵役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③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3-4、依法纳税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②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依法履行义务(八下第四课第二框)三级(1)权利义务相统一(2)法定义务须履行(3)违反义务须担责★★★4-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4-2.怎样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4-3.为什么必须履行法定义务?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②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③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4-4.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应该怎样履行法定义务?(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2)要求: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4-5.违反法定义务的含义及其后果?(1)含义: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一句话必背】第58页共58页\n1.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3.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4.财产权的内容: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捐款—处分权)5.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考点12认识国家机构(《复》P88-90)★我国国家机构具体包括:1.国家权力机关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国家行政机关4.国家监察机关5国家司法机关等。★★★(一)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八下第六课第一框)三级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也受它监督。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八下第六课第二框)一级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性质,地位,产生,选举条件,任期第58页共58页\n▲性质:国家主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选举条件:(1)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年满四十五周岁(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界任期相同。(五年)2.国家主席的职权(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2)任免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3)外事权。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4)荣典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三)行政机关---政府(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八下第六课第三框)二级1.行政机关含义,组成(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2.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③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3.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第58页共58页\n4.行政机关的职权(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结合考点8,P55“法治政府”)(1)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②行政机关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③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2)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四)国家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八下第六课第四框)一级1.国家监察机关性质,组成性质: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成: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监察机关),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领导地方,上级领导下级(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关系)2.监察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①国家监察机关是由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②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地方各级监察机关由本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还对上一级负责,受它监督3.如何行使监察权?①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③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4.监察机关的职责有哪些?(1)监督职责。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第58页共58页\n。监察委员会依照宪法、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的笼子。(2)调查职责。调查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监察委员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对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调查,能有效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减少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持公权力的廉洁性。(3)处置职责。①对有职务违法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给予诫勉;②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③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诉讼;⑤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五)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八下第六课第五框)二级1.人民法院的性质、分类、职权、作用(1)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2)分类: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3)职权: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2.人民法院如何行使职权?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3.人民检察院性质、分类、职权①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②分类: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③职权: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4.人民检察院如何行使职权的?①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区分第58页共58页\n人民国家的主人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核心观点【一句话必背】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等。2.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行使权利有界限)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维护权利守程序)4.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5.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6.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7.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定义务必须履行,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9.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10.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11.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六单元国家富强,政治民主考点13中国人中国梦(共6题P99)1.我们的梦想(九上第八课第一框)一级第58页共58页\n1.正确认识中国梦?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②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③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④中国梦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2.战略目标安排2-1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两个“百年目标”)(1)到建党一百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新时代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共圆中国梦(九上第八课第二框)三级4.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国家角度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走中国道路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的原因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5.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第58页共58页\n,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6.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②对文化有底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③对发展有信心(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考点14坚持改革创新(共16题P103-105)1.基本经济制度(八下第五课第一框)二级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确立依据、地位、意义、政策(1)内容: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3)地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4)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5)政策/国家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公有制经济(1)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国有经济的含义: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3)集体经济的含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所有。3.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2.中国腾飞谱新篇(九上第一课第一框)一级3.中国腾飞证明了什么?(改革开放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走向共同富裕(九上第一课第二框)三级5.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第58页共58页\n①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③(发展阶段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6.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7.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打赢脱贫攻坚战?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府的宗旨的为人民服务。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8.为了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③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创新改变生活(九上第二课第一框)二级9.正确认识创新?①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②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10.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①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②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我国科技发展现状:①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第58页共58页\n②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③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1.改革与创新的关系:①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5.创新永无止境(九上第二课第二框)三级1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社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②弘扬创新精神③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企业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引进人才,加大科研,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个人①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和实践。③要敢为人先,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④积极宣传,献计献策。13.创新与教育(发展教育有何重要意|为什么重视教育事业?)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4.我国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②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第58页共58页\n③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④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15.创新精神表现:①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16.创新时代,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①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②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③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考点15追求民主价值(共15题,P109-111)1.根本政治制度(八下第五课第二框)二级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2.人大代表的职权?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3.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9字--由产生,对负责,受监督)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第58页共58页\n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1.基本政治制度(八下第五课第三框)二级6.基本政治制度内容:(1)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党:(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什么?其主题是什么?职能是什么?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主题:团结和民主。③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第58页共58页\n(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①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③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④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8、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9、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区城自治(1)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自治地方分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4)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5)民族区域自治特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0、基层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2)地位: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形式(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1.新型的民主(九上第三课第一框)二级11.认识新型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第58页共58页\n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民主制度保障(一根三基)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发展民主的意义①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4.参与民主生活(九上第三课第二框)二级12.行使民主权利:(公民参与)(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途径一:民主选举地位(特点|重要性):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原则及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地位(特点|重要性):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第58页共58页\n途径二:民主决策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形式(制度保证):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途径三:民主监督地位(特点|重要性):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意义: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13.增强民主意识(1)必要性(原因):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2)要求:(怎样增强民主意识?)①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一句话核心观点]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5、人权的实质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6、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7、现代法治国家的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8、监察机关监督对象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9、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10、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11、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58页共58页\n12、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3、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5、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16、宪法的本质: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17、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18、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第七单元文明和谐,绿色发展P119--P139考点16守护精神家园(共13题,P120-123)1.中华文化根(九上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目)二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组成?)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④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3.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美德万年长(九上第五课第一框第二目)二级4.如何正确认识美德?(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第58页共58页\n(2)内容(表现):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3)重要性: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4)要求: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1.高扬民族精神(九上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二级5.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特点(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自古以来九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6.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否则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7.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①表现在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2.构筑中国价值(九上第五课第二框第二目)二级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第58页共58页\n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10.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1.兼收并蓄交流互鉴(九上第三课第二框第二目)二级11.文明的内涵: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12.交流互鉴的原因(必要性、意义):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②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民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③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13.怎样对待人类文明?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②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考点17维护国家利益(共14题,P125)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八上第八课第二框)二级1怎样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②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③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2.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当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怎样捍卫国家利益?)(1)关系: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第58页共58页\n(2)要求: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②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2.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八上第九课第二框)二级3.国家安全重要性:①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③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4.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应对?(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②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③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3.维护国家安全(八上第九课第二框)二级5.维护国家安全对国家的要求:----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①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②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对公民的要求---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公民)6.我们为什么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如何理解“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1)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人人可为)(2)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人人应为)7.公民应怎样维护国家安全?(如何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第58页共58页\n①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②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③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④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4.促进民族团结(九上第七课第一框)二级8.关于“民族”的基本知识:①民族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9.宪法对民族平等的规定(民族平等的内涵及表现)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①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②享有平等的权利③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10.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5.维护祖国统一(九上第七课第二框)二级▲维护祖国统一的前提-----反对分裂11.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②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第58页共58页\n④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12.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统一的方式-------“一国两制”13.“一国两制”具有生命力的具体表现?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②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14.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原因: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做法: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考点18.建设美丽中国(共12题,P130)1.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九上第六课第一框)二级1.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我国人口的形势特点(现状)?(1)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3)新的特点: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④老龄化加剧⑤大量的人口流动。第58页共58页\n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1)必要性:①人口问题是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②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2)意义:③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4.如何正确看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②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③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1.资源环境面临危机(九上第六课第一框)二级5.为什么要重视资源问题?①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②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③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6.如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出口、反思)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②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九上第六课第二框第一目)三级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⑤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第58页共58页\n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九上第六课第二框的一目)三级9.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③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10.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有哪些?)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⑤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综)11.为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做?(1)国家:①加强立法,严格执法②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普及环保知识,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2)企业:①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②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排污。(3)公民(青少年):①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如不乱扔垃圾,随手关灯,少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宣传环保知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④同破坏、浪费行为作斗争。第58页共58页\n12.怎样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③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④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语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第八单元共同世界,共同发展P140-156考点19认识复杂多变的世界(共10题)1.当今世界的特征、特点?(或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①开放的世界。(表现在: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开放范围不断扩展。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存在,但已不是主流。)②发展的世界。(表现在: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等不断涌现并发展。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③紧密联系的世界。(表现在:现代交通、通信、贸易全国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2.世界变化的影响: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②③④利:①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③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弊:④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5.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①②①我们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②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第58页共58页\n6.为什么要共享多样文化?(共5点,②③④是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各民族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渊源,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特有的理解与情感。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化大花园。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④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⑤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7.怎样正确对待(共享)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②③①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②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呼唤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③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8.怎样正确认识变化中的世界格局?(①②是表现③④是意义)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②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与发展大势不可逆转。③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即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国际事务。④这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9.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关系(当前国家间的关系是怎样)①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合作)②国家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竞争)③世界不断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利益关系也在改变。整个世界复杂多变。10.我国如何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关系?(或我国主张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第58页共58页\n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考点2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20题)1.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和措施(探索)有?①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②成立联合国③派驻维和部队④签署核不扩散条约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3.当今世界的态势:①世界整体上维护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②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③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4.我们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①我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国家)②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个人)5.为什么要消除贫困?①②③①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③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6.怎样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①②③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②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努力。③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58页共58页\n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④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8.全球性问题有哪些?有什么影响?(1)问题:①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②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③贫富分化日益严重④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2)影响: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9.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人民+青少年)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②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可以把简写成一句话)③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共同担当。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④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发展,关注人类命运,又要心系祖国。10.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何意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④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11.中国有作为、有担当的表现:(为什么说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中国态度)②中国全方位第58页共58页\n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中国行动)③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贡献)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形象)12.我国怎样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如何参与国际事务)①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②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③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④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13.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有魅力)②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经济有活力)③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政治有魄力)。④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提供新路径,得到广泛认同,广泛参与。(国际上感召力)(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14.中国发展的机遇有哪些?(新的发展契机?)(内+外)内部:①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②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外部: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第58页共58页\n15.新风险新挑战的表现(内+外)内部:①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外部: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了更多风险。16、面对发展机遇与挑战怎么办?①②③①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②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③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17.为什么要谋求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中国要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18.我国怎样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措施、智慧)?①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②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③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④坚持合作共赢理念,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享发展机遇。19,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意义:①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②我国正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中国怎样携手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①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②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③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和利益,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中国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④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第58页共5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8 20:44:14 页数:58
价格:¥18.88 大小:754.0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