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小说)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3

2/43

剩余4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小说)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阅读《路标》,完成问题。路标王愿坚①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晓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②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③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指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④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老班长在被扶上担架的时候,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⑤“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⑥“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⑦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⑧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⑨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第43页共43页\n⑩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⑪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⑫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⑬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⑭“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⑮“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⑯“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⑰“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⑱“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⑲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⑳“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㉑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㉒“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究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㉓“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㉔“还有呢?”㉕“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第43页共43页\n㉖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㉗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东方天空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㉘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㉙“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㉚“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㉛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㉜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藏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㉝“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本文有删改)(1)本文围绕“小木牌”写了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2)本文的题目“路标”包含哪些意思?请写出你的理解。(3)作者生动地刻画了毛主席的形象,请结合文中的一处描写加以分析。二.阅读《蓝雪黑鸟》,完成问题。蓝雪黑鸟常新港①①落雪后,除了刮风天,冬日总是很安静的。十三岁的冬天让人难忘。第43页共43页\n②在一个中午的一瞬间,我发现我认识多年的雪变成蓝色的了!因为阳光那么专注地温存着雪,所以雪才变了。院子里的雪是蓝的,屋脊上的雪是蓝的,大地里的雪是蓝的,看得愈久,那雪愈诱惑人。这时,我先听见了一阵“扑啦啦”骤然响起的风声,随后,在不远处,奇迹般地落下几十只鸟……我一动不动,怕它们离我而去。我看见它们在蓝雪和耀眼光线的映衬下,骄傲地抖着黑羽毛,在蓝雪地上印出无数朵令人着迷的爪花。一会儿,它们飞走了,它们当然有更快乐的事去做。③我呆呆地站在北方中午的雪地上。蓝如太平洋的雪地上,赫然书写着:蓝雪,黑鸟!黑鸟,蓝雪!④我忘不掉了。⑤一连几天,我没再见到这一群黑鸟。我不知道它们来自何方,要去向何处,大概永远也见不到了。⑥那个奇特的中午不久后的一天,郝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记一件难忘的事”。⑦平常我很怵写作文,宁愿以折辱自己作代价请高手去写;这回倒好,像患了精神病一样,我吃冰棍似的把作文写出来了。我写的是:在一个奇怪的蓝雪地里,我奇怪地遇见了一群精灵般罕见的黑鸟……说实话,这是我唯一一篇靠自己的手完整地写出的作文。作文交给老师后,我那一天异常地快活,好像自己很有出息似的。我好几次憋不住问语文课代表:“郝老师把作文批阅完没有?”⑧作文本发到我手里后,我先翻开最后一页,急着看老师的批语。一看,我便傻了。那上面用红笔写着:记叙文应记叙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不要瞎编乱造!雪怎么是蓝的?鸟怎么是黑的?⑨我脊背上的汗出来了,我狠狠地用笔把老师的批语打了一个“×”,然后写上:雪就是蓝的,鸟就是黑的!⑩我得承认,我也只能在我的作业本上跟郝老师争斗一气。别人是不知道的,那纯粹是一场无声的战斗。⑪有天放学晚了些,肚子就拼命捣乱,让我觉得能一下吃进四个馒头。这时,在一棵坠满雪挂的榆树上,我看见了期待已久的情景:几十只黑鸟像果实一样结在冬天的榆树上。我叫了一声。确确实实是黑鸟,我没有撒谎。我觉得,我跟郝老师那场在我的作文本上展开的争斗还没有结束。⑫如果能抓到一只鸟,郝老师就失败了,不,是惨败!抓不住,我就永远背着一口又黑又重的破锅,让人随便在上面敲一下。滚开吧!破锅!我今天豁出去了。我把腰带往紧处系了系,一直勒到最后一个扣眼儿。我可顾不了什么是饿了!⑬当那群黑鸟“扑啦啦”飞起时,我【甲】。铜声和江子也跟着我跑起来:“秦祥!你干什么?追什么?你疯了?”第43页共43页\n⑭我一直追过一片空旷的雪地。今天,我发誓要追到它们的老窝去。除非地震了,地裂开一道缝,把我埋进去。笑话!⑮天!谁也猜不到我又倒什么霉了。那群黑鸟原本平行向前飞,但突然群体直线飞起,上升,飞到一座二十米高的加工厂的大烟囱上去了。到了烟囱下,我【乙】。我希望黑鸟能下来,不要嘲弄我。它们飞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我都有办法捉住一只。⑯我等急了,开始仰头数着烟囱上的铁镫子,数到上面时,怎么也看不清,眼花了。有五十多个镫。⑰是的,我准备沿着铁镫子爬上去!爬到四十几个镫子时,我两臂发酸,歇了一会儿。我低头一看,下面聚集着十几个人。他们向我扬着帽子,喊着什么,因为高空里有风,风把他们的声音撕碎了。⑱黑鸟们以为人世间不可能有人会来打扰、威胁它们的生活,所以才高枕无忧。就在我心跳异常地伸出手抓到一只傻头傻脑的黑鸟时,我愣住了。原来,这些黑鸟都是平常的灰麻雀。它们是被烟囱里冒出的煤烟熏黑的!⑲我缩回伸出的手,沉沉地垂着。看着一只只黑鸟从我的嘴边惊恐地飞走,我沮丧到了极点。⑳爬下烟囱时,我又奇怪地高兴起来。也许今后会有人看见这群黑鸟的,也会奇怪它们的来历,那时,我会得意地告诉他们。㉑期末时,我写了一篇说明文《麻雀是怎么变黑的》。作文批下来时,我又出了一身汗——郝老师给了我一个满分!在她的眼光审视我时,我发现有些不一样了……㉒无声的争斗告一段落。当然,我不会向同学们诉说我跟郝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都干了些什么。㉓我也不会告诉任何人,因为那次爬烟囱,又让父亲狠狠捶了我一顿。这些都是小事,我不在乎。(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注:①常新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本文叙述了“我”与郝老师之间的一场“无声的争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场“争斗”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请从上文划线句中任选一处,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句子补写完整,并结合上下文说明这样补写的理由。第43页共43页\n(3)文章结尾写道:“这些都是小事,我不在乎。”请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作者在乎的是什么。三、阅读《春天里的油菜花》,完成下面小题。春天里的油菜花郝   俊①春天里的油菜花,金色耀眼,让人心生灿烂,感到欣喜。每次站在田间地头,看着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片片地铺展开来,我总会觉得,这才是土地美丽富足的样子,才是春天应有的打扮。②我喜欢待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地里。置身花丛中,先是由近到远地看,随着视野的快速扩展,会感到春天是如此绚烂和辽阔;然后,将视线由远及近地往回移,会发现所有的色彩和芬芳几乎是扑面而来,无限的美好顷刻间向内心灌注,澎湃的心潮随着花海跌宕起伏。③油菜花的茎秆虽柔软,但站姿笔挺,精神抖擞。它的花形简单,四片鹅黄色的花瓣,两两相对,呈十字形排列。有风的时候,那薄如宣纸的花瓣会在风中轻轻地颤动。中间的花蕊清楚可见,颜色与花瓣相近,十分协调。④朴素、纯粹是油菜花的品性,它们总是这般阳光、开朗,透着一股庄稼人的大方和豪气。油菜花的花瓣虽小,但开得爽快,开得尽兴。(A)如果说一朵花就是一张笑脸,那么油菜花应该是开怀大笑的表情,笑起来无拘无束、天真烂漫。⑤记忆里,儿时在油菜花田间玩耍,算是我人生中最早的“赏花”经历。我从小生活在江汉平原南部一个小镇,常跟着父母到农村亲戚家。如果正值油菜花开的时节,亲戚家的孩子就会带我去油菜花地。有一次,我们在田埂上玩耍,跑了一会儿,发现身边的油菜花也像是在和我们做游戏,我们越是跑得快,两边的油菜花就会越来越快地“跑”向我们。有时,它们“跑”得跌跌撞撞,几乎要摔倒,但从来没有倒过地。倒是我们偶尔会摔一跤,爬起来后,看到每一株油菜花都站得稳稳当当,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⑥等稍稍长大一点,我们对油菜花的了解更多了些。油菜花的盛花期约一个月,不同地区的开花时间不同。在我家乡,2月底到3月初长出花苞,很快进入初花期;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成片盛放;4月下旬花落,开始结籽;一个月后,油菜籽成熟,迎来收获期。这成熟的油菜籽就是庄稼人期待的果实,榨出来的油便是菜籽油。我从小吃菜籽油,那一股特有的清香早已萦绕于心,现在家里做菜还是习惯用菜籽油。第43页共43页\n⑦油菜花的实用价值无需多言,近年来,油菜花还成为备受青睐的观光资源。随着乡村旅游的日益发展,很多地方的油菜花地被打造成一道道亮眼的田园景观。在我生活的广州周边,就有以观赏油菜花为主的旅游景点。前段时间,我去近郊的一个村子看油菜花,发现前来踏青赏花的人真不少。花丛中有专注写生的学生,有精心选景的摄影爱好者,有细细赏花的游客,这些爱花人成为这幅乡村画卷中又一道美丽的景致。⑧景区的油菜花似乎比别处的油菜花更爱热闹,它们怒放的姿态,仿佛是在大声歌唱。(B)如果说一朵油菜花是兴高采烈地独唱,那么眼前这千千万万朵花,则是齐刷刷地列队,然后一起扯开嗓子,开始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⑨油菜花没有惊艳的姿容,就是一种简单的美,却足以动人心魄。我坐在田埂上,四周的油菜花便围了过来,像是和我打招呼,那一刻,我感到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这遍地的油菜花,不只是一场盛大的花事,更是一场不负春光的农事,是记忆深处的一方水土,一方人情。(有删改)1.作者认为油菜花是一种“简单的美”,油菜花美在哪里?答:2.文中画线A、B两句富有表现力,请从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答:3.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理解。答:四、阅读《农具博物馆》,完成下面小题。农具博物馆①田大耕年过半百,是A市郊区的农民。矮而粗壮,大脸膛,浓眉小眼,貌不惊人。文化也不高,勉强算是初中毕业生。但是,他名气却很大。②他住的地方是城外东北角的紫雨村,那里是一片小山岗子,山下是稻田,山上是茶园、果园、竹林、菜地。虽称为村,却是各家散居。朝岚暮霭,塘碧溪清,鸡鸣犬吠,花开花落,可称是闹市的后花园,令人眼馋。第43页共43页\n③三年前,田大耕与村里人经过反复商议,联合成立了紫雨村农民合作社。土地、山林、菜地入股,并列入年终分红;本村的劳动力优先安排进各种专业小队,种田、种茶、种菜、侍弄果树、养蚕、修理农具,按月拿工资。他突发奇想在自家大院里建起一排宽敞的青砖平房,办起了“大耕中国农具博物馆”,这一切都是自费,与合作社毫不相干。④第一件事,在外地早已有先例,并不稀罕;但第二件事就令人惊诧了。一个农民办一家私人博物馆,不收费,欢迎大家去参观,图的是什么?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是大新闻,报纸、电视常有报道,田大耕俨然成了名人。⑤他的父亲不乐意了,说:“你到处去收购那些成了废物的破旧农具,还占这么多房子,花钱赚吆喝,败家子啊?”【甲】田大耕憨厚地笑着,搓搓手,说:“爹,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大事。将来,你会看到它带来的好处。”⑥田大耕的儿子是大学历史系毕业生,被聘到A市博物馆当讲解员,是合同工的性质。他很看不起这些没有文物价值的玩意儿,认为父亲是瞎折腾。田大耕板起脸说:“将来,你是真正的受益人,信不信由你!”⑦我是A市《经济快报》的记者,第一篇报道是我写的,题目是《农具立史,志在耕耘》。以后,我应田大耕之邀,又去过多次。我不但仔细看了原物,锄、犁、镰刀、锹、斧、耙、耜、耒、锯、钻、锤、铲、水车、风车、石磨、石碾、石臼、石碓、纺车、纺锤、织布机……而且感到解说文字、布展分类、图片说明非常到位,田大耕的儿子功不可没。⑧田大耕得意地说:“这小子不想干,我喊要揍人,他只好乖乖地听话。让他先给我上课,我认可了,他再动手。我也长了不少见识哩。以后,这些电动的农业机械也会过时,我再扩大展览的规模。”⑨但也有遗憾,博物馆的匾额是用刨平的杉木板做的,没有上漆,是他用排刷写的几个粗黑大字,显得既草率又没有品位。⑩一眨眼三年过去了。城市不断向外扩展,据规划局的同志透露,紫雨村那块地方已有好几个房产商瞄上了,说是可开发成高档住宅区。⑪有一次到农具博物馆采访,因为这里新增加了“农民阅览室”“中国历史大讲堂”。不经意间,我向田大耕说起了这事。【乙】他似乎早已得知,点点头后又摇摇头,说:“有人早就眼红了,但是……不可能!”⑫我说:“那就好。这样的好地方,又低碳又生态,怎么能变成住宅区呢?真是那样,你们的合作社就没法子办了。”⑬田大耕说:“过几天有省里的领导来考察农村文化建设,指名要参观农具博物馆哩。”凭着记者的敏感,我知道田大耕一定托人向省里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第43页共43页\n⑭他说:“我儿子的老师是著名历史学家,他常被邀请去给省委常委们讲课。早些日子还到过这里来,专讲中国农具发展史。我把其他村子的农民也叫来了,有一百多号人,气氛非常好。老师还为馆里题了词:以史为鉴,建设文化新乡村。”⑮几天后,省委管文教的副书记汪新,真的到A市来考察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去了紫雨村,不但参观了合作社的农田、果园、茶园,还重点参观了农具博物馆,并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由田大耕作了汇报。然后,汪新兴致勃勃地作了评点和重要指示,指示内容为:农民合作社的做法非常好,要巩固、发展和推广;农民的文化自觉值得宣传,农具博物馆有新意,让大家了解了我国的农耕文化;这个地方要保持良好的生态和文化环境,成为一个样板,不要搞什么高档住宅区。⑯会议结束时,田大耕叫人拿来那个历史学家的题词,请汪新欣赏。汪新说:“意思好,书法精,是颜字的面目,但有自己的创新。”⑰田大耕说:“我们知道汪书记的字也很有功力,能否赐题馆名?墨磨好了,纸、笔备好了,请!”⑱汪新说:“为农民办的博物馆写字,是第一次,我很荣幸。”⑲掌声哗哗地响起来……⑳随同而来的报社、电视台记者对汪新考察的全过程进行了真实的报道。我写的《农具博物馆成文化亮点,农民合作社走康庄大道》在《经济快报》头版头条登载。三年前田大耕创办这家博物馆,称得上是高瞻远瞩,其目的是以文化建设保护农民合作社这块难得的领地,现在真的是功德圆满了。㉑过了不久,田大耕的儿子经考试,被破格录用为正式公务员,并作为A市博物馆的外派人员进驻“大耕中国农具博物馆”。如何让农具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成为田大耕和儿子的主要念想:请老手艺人讲农具发展的故事,开展青少年农业科普系列讲座,在山下开辟稻香园,让学生亲历插秧的过程……㉒稻花飘香的季节,A市“乡村文化建设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在大耕农具博物馆举办,田大耕和儿子双双当选。㉓这天,人们看到田大耕的父亲三年来第一次走进了农具博物馆……(取材于聂鑫森的同名小说)1.小说表现了普通农民田大耕在乡村振兴中的许多自觉行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2.品味【甲】【乙】两处画线语句,说说其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第43页共43页\n3.小说结尾,田大耕的父亲走进农具博物馆后会发生什么?请发挥想象进行续写。(不少于80字)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乌兰牧骑的孩子:铁木耳与海兰花鲍尔吉·原野①铁木耳、金桃,是哥哥和妹妹。海兰花、巴根、江格尔,他们仨是姐弟。铁木耳年龄最大,12岁;江格尔最小,8岁。他们在苹果小学读书。②铁木耳和金桃的父母丹巴和龙棠是乌兰牧骑的队员。海兰花、巴根、江格尔的父母宁布和山丹也是乌兰牧骑的队员。③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本义是“春天的红色的草的嫩芽”,后来变成内蒙古各个地方文艺小分队的名称。文艺小分队的演员们每年都要去草原为牧民们表演节目。④这一天,演出结束后的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到白银花村的村长仁钦家吃晚饭。⑤他们吃到了用酸奶泡的炒米,用野葱炖的黄羊肉。⑥小孩子吃饭快,大人们还要坐在一起说话。铁木耳和海兰花领着金桃、巴根和江格尔走到屋外看星星。⑦铁木耳最喜欢看星星。他甚至白天都想看到星星,但天不黑,哪儿有星星啊!铁木耳看星星,有时候连时间都忘记了。他觉得星星是从地球飘到天空的一个又一个的白气球。因为气球的线断了,所以星星回不来。想到这里,铁木耳觉得这些星星很可怜,人们已经把它们忘了,星星却一直遥望着地球。如果地球上有人一直看星星,那么目光总是会相遇的。星星想说的话也会随着目光慢慢传过来。所以,【甲】铁木耳眼睛眨也不眨地看星星,觉得不能辜负星星射过来的目光。⑧这五个孩子坐在草地上仰面看夜空,听铁木耳说星星的事。⑨巴根说:“仰头看星星的时候,如果想咽唾沫是咽不下去的。”⑩江格尔试验了一下,说:“哎,真的咽不下去。”⑪海兰花说:“我想我的眼睛像镜子,收进来几十个星星。”⑫金桃说:“如果星星是冰做的,最好有一颗掉在红嘎路沙漠上,变成一个湖。路过的人都有水喝。”第43页共43页\n⑬巴根突然说:“海兰花,你书包里的小鱼呢?你那个瓶子里放着小鱼呢!”⑭海兰花挺直身子,她把小鱼忘了。她连忙跑到屋里,从书包里掏出两个瓶子,慢慢拧开盖子,把水倒在地上,那两条鱼已经死了,它们直挺挺地躺着,肚子上鳞片有脱落,露出肉。⑮巴根很生气,说:“海兰花就怨你,你应该进村就把小鱼放进河水里,你竟然把这件事情忘了。”⑯海兰花说:“是的,怨我,都怨我,我把这些小鱼忘记了,这都是我的错。”⑰他们用木棍在草地上挖了一个坑,拿青草做褥子,把小鱼摆在上面,盖一层柳树叶,把两条鱼埋葬了。⑱铁木耳说:“以后见到鱼不能捞出来。它们离开水就像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一样,会完蛋。”⑲他们说话的时候,一颗流星忽然划过天空。说划过不如说坠落,这颗星像一块石子从他们头顶垂直落在不知什么地方。速度快,谁都没看清这颗流星是什么样子。⑳巴根说:“一颗流星落下来,马上还有两颗流星要落下来。”㉑金桃说:“是吗?为什么呢?”㉒巴根说:“它们是哥仨。”㉓他们等了很长时间,那两颗流星也没落下来。如果天空的流星落得像巴根说的那么快,天上就没有星星了。㉔说着话,他们走到村路边的那条小河旁。【乙】河水在夜里非常安静,每一根水草都枕在旁边那根水草的肩上睡着了,星星们漂浮在河水上放哨。㉕他们几个盯着河水里的星星看。铁木耳说:“我们看河水里的星星,就像用放大镜看星星。我们有可能看见在星星上面站着的那些人。”㉖啊?他们屏息盯着河水里的星星,看星星上会不会出现小人。小鱼一跳,把河水搅乱了,星星们逃逸。他们等河水慢慢平复下来,一晃一晃地出现星星。这时一朵乌云浮到河面上,里面藏着月亮的光影。月亮像一个鸡蛋黄藏在灰色的棉絮里。乌云游到河水中央的地方,月亮从乌云的棉絮里慢慢钻出来,显得特别亮,比天上的月亮还要亮。㉗铁木耳说:“这么光的月光一照,水里的鱼以为到了白天,都躲起来了。”铁木耳又说:“月亮出来后,星星少了。”第43页共43页\n㉘远处传来宁布的喊声:“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呀?”㉙他们咚咚咚地跑过去,看到宁布、丹巴、山丹几个人从村长仁钦家里走出来,走到院子里。㉚丹巴说:“我们去民间艺人哈日衣罕家里,你们愿意随我们去吗?”㉛铁木耳问:“哈日衣罕会讲故事吗?”㉜丹巴说:“哎呀呀,人家就是讲故事的人。他不光讲故事,还会背诵史诗《格萨尔王》,是了不起的人。”㉝太好了,他们跟大人往哈日衣罕家里走。㉞路上,江格尔对宁布说:“我们刚才埋葬了两条鱼。”㉟丹巴哈哈大笑,说:“孩子们的话太有意思了,草原上哪儿来的鱼呢?”㊱江格尔说:“我们在沙漠里找到的鱼。”㊲丹巴说:“沙漠里还有鱼?哈哈哈……”㊳宁布说:“是的,孩子都是幻想家。”㊴海兰花说:“我们不是幻想家,我们说的是真事。”㊵丹巴说:“你们年龄太小了,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想。”㊶海兰花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芙蓉》2020年第6期,有删改)1.阅读全文,梳理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结合上下文,从文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阅读全文,在结尾段画横线处为“海兰花”这位小朋友补写恰当的心理活动。(不超过100字)六、阅读《鱼之子》,完成下面小题。鱼之子①六月里闷热的一天,我回到了母亲的老家,见到了我的表哥和表妹。还在路上,我就跟专程送我去的朋友说,我很佩服我表哥,也很敬重他。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第43页共43页\n②表哥是我大姨的儿子,大姨家孩子多,他初中一毕业就没再读书了,直接去父亲的乡村学校做了老师。做老师时,他看到学校的上课铃是人工操作的,如果忘记了或者看错了,就会提早或延误,他就琢磨了一个小发明,定时电铃,40分钟一到就响铃下课,10分钟一到又响铃上课,学校马上采用了;他脑子闲不住,又开始琢磨电脑。须知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一般人连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他这个乡下长大的孩子,却自己画了一张电脑图,然后寄给了我的父亲。他认为我父亲是工程师,应该懂,哪知父亲是学土木工程的,对这“高科技”完全看不懂,但称赞不已,将那卷图纸小心地保存下来。打那以后,父母每次提起他必用一个词:聪明。有时是一个短语:真聪明!③不过,聪明的人很多,这还不是我最佩服他的原因。④改革开放之门刚打开,他就辞去学校的铁饭碗,承包了队里的鱼塘。他一开干就与众不同,打破了传统的养鱼方式,在鱼塘上搭葡萄架,为鱼塘遮阴,在鱼塘四周种菜,把鱼塘里的底子捞起来当肥料,又用菜上和葡萄上的小虫子喂鱼,充分利用了生物链。退休在家的大姨父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父子俩吃大苦耐大劳,很快便成了万元户,是县里的第一个万元户,县长书记请他吃饭介绍经验,戴红花发奖状。这回父母跟我说他时,不光说聪明了,必加上“真能吃苦”、“真能干”这样的感叹。而那时的我正在读大学中文系,陶醉于朦胧诗什么的,好高骛远,听妈妈滔滔不绝地夸他,还有些不以为然。⑤聪明而能吃苦的人也很多啊,这也不是我最佩服他的原因。⑥正当他们一家红红火火勤劳致富,妻子突然得了重病,为此他带着妻子远赴上海,花掉了所有的钱终于救活了妻子。从上海回到家乡后,他决意从头开始,从一贫如洗的起点开始。他看中了村子外面的一片河滩。河滩上除了沙石还是沙石,但他却勇敢地与政府签下了20年的承包合同,他要在这荒芜的河滩上建一个现代化的养鱼场。他没再搞葡萄架了,而是在鱼塘边种树。河滩上没有土,就一车车从外面拉土,种了梧桐、棕榈、桃树和铁树,还有石榴树和广玉兰,还有茶花和兰草……将一片荒芜的河滩,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美丽渔场。⑦我能不佩服他吗?从归零的地方重新开始,把失去的一切再夺回来;不怨天尤人,不唉声叹气。只是干。脚踏实地地苦干。⑧如今五十多岁的他,依然每天在鱼塘干活儿。白天顶着大太阳汗流浃背,晚上也不得安宁:睡前和半夜,都要起来巡视鱼塘,一旦发现哪个鱼塘有缺氧现象,立即打开增氧机。表嫂跟我说,他好辛苦啊,一年到头从来睡不了囫囵觉,连春节也一样。第43页共43页\n⑨我无法不佩服他,甚至有点儿崇拜:已经有了千万家产的他,依然如普通农民一样辛勤劳动——因为劳动让他愉快;依然穿最朴素的衣服——因为那样让他自在;依然住最简单的房子——因为那是他亲手建的。他家的楼房连马赛克都没镶,但门前有开满睡莲的水塘,还有可以乘凉的紫藤架,他在用汗水泡出来的土地上像鱼儿一样自在地生活,辛苦并快乐着。⑩如今表哥已经是做爷爷的人了,小孙子今年初出世。他给小孙子取名为子鱼。我问他此名是否取自庄子那句著名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却一本正经地说,不是的,我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们是鱼的孩子。我说,你在养鱼,怎么成了鱼的孩子?他狡黠地笑笑说,子非我,安知我不是鱼之子?(文章有改动)1.文中表哥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请你阅读文章①-⑧段,在横线处补写出表哥所做之事。当老师时:①_______改革开放初:②_______救活妻子后:③_______如今年过五十:④_______2.阅读文章,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结尾处表哥为什么说“我们是鱼的孩子”。3.文中表哥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品质。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最敬佩表哥的哪种品质。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其实很简单“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第43页共43页\n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当然想听真话!”第43页共43页\n“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记者认真地点点头。“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记者一愣:“就这一点?”“对,就这一点!”(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戴希)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①__________,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②__________,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②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3.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七、阅读文章,完成问题一个走运的人秦文君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第43页共43页\n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第43页共43页\n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八、阅读《老鹰谷》,完成小题老鹰谷李青松第43页共43页\n①之前,我从未见过上万只鹰聚群的壮观场面。②那座山谷里的鹰多为苍鹰,黑褐色,白羽尖,胸部密布灰褐与黑白相间横纹。飞行时,双翅宽阔,翼展蓬勃。细观之,翅下灰白色,并间杂黑褐色横带。好威武的鹰啊!③老鹰谷的走向是自西向东,两边是起伏的悬崖峭壁,裸岩狰狞。山谷是陡然沉下来的,沉到最底处,便是一条河了,蜿蜒曲折,河水静静地流着,滋润着两岸的万物。胡杨,一副忍辱负重样子,倔强地生长着。数不清的鹰栖在树枝上,远看如同树上挂满了黑褐色布条。红柳,虽然个体纤细柔弱,但组成群落却密密实实,以绝对多的数量,占据着山谷里最惹眼的位置。红柳丛中,野兔、野鸡、沙斑鸡、田鼠、刺猬、旱獭、草蛇出没其间。鹰,在高处盘旋,时而静止不动,时而滑翔翻转,一圈,一圈,又一圈,寻找抓捕时机。④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老鹰谷的时候,也照亮了这片斧削般的峭壁。老鹰黑褐色的羽毛微微动了动,长长的唳啸唤醒了沉睡的山谷。⑤“丢——溜——溜——!”⑥“丢——溜——溜——!”⑦鹰巢筑在悬崖峭壁上,稳固、牢靠、避风、避险、耐用。⑧某日,牧羊的陈老爹一眼瞥见了崖壁上的老鹰巢。细观之,崖壁上趴着一只老鹰,挣扎着动了几下,就又安静了。原来,那只鹰的翅膀断了。它的眼睛呆滞无神,看到老爹后,身体仿佛下意识似地动了一下,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爬上崖壁的老爹。⑨陈老爹把衣服脱下来罩住了受伤老鹰的头,抱回家。找出接骨木叶子,捣成糊糊,涂在鹰翅伤口处,再用绷带小心翼翼地缠上。多日之后,在陈老爹细心照料下,老鹰翅膀上的伤口,渐渐愈合了。然而那只鹰还相当虚弱,元气和体力恢复尚需时日,陈老爹三天两日从镇上屠宰场弄回鸡架子喂鹰。伤筋动骨一百天,老鹰的伤终于养好,翅膀一抖动便呼呼生风。陈老爹知道,老鹰又可以把云和风踩在脚下,重返蓝天了。⑩选了个晴朗的日子,陈老爹把它放飞了。望着徜徉于老鹰谷上空的老鹰,陈老爹心里空落落的。⑪这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⑫因为鹰,老鹰谷里的草木,从没有遭受过鼠害虫害。老鹰谷麦田里的麦穗粒粒饱满,年年丰收。头一场春雨过后,老鹰谷沉浸在超乎想象的宁静里。头顶晴空水洗过一般,瓦蓝瓦蓝。那些胡杨,那些红柳,又长出新叶,欣欣向荣。风仿佛是甜的,微微拂动着树梢。⑬第43页共43页\n然而,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嘭!陈老爹在追赶一只走散的羊羔时不慎坠崖。从此,老鹰谷里不见了陈老爹的身影。⑭“丢——溜——溜——!”⑮“丢——溜——溜——!”⑯老鹰谷,不时传来一声声凄凉的唳啸。陈老爹并没有摔死,而是摔断了脊椎,再也不能健步如飞地行走,再也不能挥动着杆子牧羊了。在陈老爹养伤的日子里,家人清早开门时发现,门口总是有人隔三差五地丢下一只野兔。⑰会是谁呢?抬头望天,一只鹰在陈老爹家房子的上空,盘旋着。一圈,一圈,又一圈。久久不肯离去。后来,每年四月间,就会出现上万只鹰聚集在老鹰谷的壮观景象。⑱“丢——溜——溜——!”⑲“丢——溜——溜——!”⑳老鹰谷充满喧嚣。鹰鹰鹰鹰鹰……空中是鹰,胡杨枝头是鹰,红柳丛中是鹰,地上是鹰,河边是鹰,麦田里是鹰。鹰鹰鹰鹰鹰……如此多的鹰聚在一起,出现在这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连鸟类专家也无法解释。(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阅读文章,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写陈老爹与老鹰相处的相关情节。老鹰搭巢,猎捕小动物老鹰重返蓝天,守护老鹰谷2.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品析第⑧和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第⑧段:“它的眼睛呆滞无神,看到老爹后,身体仿佛下意识似地动了一下,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爬上崖壁的老爹。”第⑨段:“老鹰的伤终于养好,翅膀一抖动便呼呼生风。”3.阅读后请你结合全文内容,从“尊重生命,和谐相处”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九、阅读《泰山魂》,完成小题泰山魂⑴在一本相册的扉页,珍藏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照片。那是四位中年农民,肩扛着用床板临时搭就的担架,眉目紧锁,裸露的上半身发着黝黑的光,微微驼弯的背上淌着条条汗水,双腿呈弯曲状……第43页共43页\n⑵一个仲夏时节,系里组织老师们赴泰山旅游。那一天,晴空透着迷人的蔚蓝,晨日还没有显示酷暑的威严。我和同事们背着大包小袋、干粮水壶兴致勃勃下了火车,开始登山的旅程。⑶当年,我还从未登过什么名山大川,对爬山毫无经验,仗着年轻力强一路小跑往上冲,把同事们远远地甩在身后。可没几个回合,我就蹲在路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喘起来。一回头,发现后面跟上来一股奇异的人流。仔细打量才发现是一队挑着担子上山的农民。他们有的头上缠着宽宽的白布带,有的肩上垫着棉制的脖套,有的把一条擦汗的毛巾搭在扁担上。他们挑的是各种各样的砖瓦石料,有用绳索套扣的,也有用竹筐装载的,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每登一级,嘴里都会发出闷闷的“嗨哟”声。正值酷暑,隔不了一会儿,擦汗的毛巾就能大把大把地拧出水来,滴在石阶上,瞬间又被蒸发掉。我呆若木鸡地看着——如此陡峭的山路,如此沉重的负荷,如此危险的爬登,他们要付出多少生命的能量和健康的代价?望着他们黝黑的臂膀,驼弯的脊背和身上小河般流淌的汗水,我摇摇头。⑷刚到中天门,我的胸膛就闷涨得仿佛要爆炸一般,双腿像灌了铅,一步也挪动不了了。刚刚被我落在后面的挑夫们都不紧不慢地赶了上来。走在最头里的在歇脚时跟我打了一个照面,这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身板结实,脸上皱纹凸凹,形成道道沟壑,左肩上有一块明显的疤痕。过不多久,又赶上来一位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十分轻声地喊了老汉一声爹。⑸老汉向我直摇头。“小伙儿,不能像你这样爬山。”⑹我连回话的力气都没有了。⑺“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步步有根。”⑻几句攀谈,我了解到挑夫们都是山下几个县的农户。因泰山上要修建缆车、扩建宾馆,急需各种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他们就借此机会集体外出打工。⑼我好奇地问:“一天能挣多少钱?”⑽他告诉我,不按天算,挑到山上论斤称,有多少算多少。⑾“那称一斤给多少?”⑿他似乎很不情愿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他才走到我跟前,支支吾吾好像跟我耳语,就几分钱。⒀我差一点吼出声来,这么重的活,这么一点报酬,你们也干?太不可思议了!⒁“养家糊口呗。”停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一句,“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⒂我无语了……第43页共43页\n⒃以蜗牛速度爬山的我,几乎是和老汉并行了。这时感觉自己带的物品和身上的每一个配件,哪怕是一副眼镜、一支钢笔都成了累赘。老汉似乎看出了我的力不从心,向我招招手,示意我把背包水壶放到他的担子上。⒄我告诉他,这可不行。你已经是千斤压顶了。⒅“我付钱,行不?”⒆他瞪了我一眼,没说话。⒇“我付钱,行不?”(21)他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仍然不说话。过了一阵子,他儿子过来把我的东西“抢”了过去。附带还问我一句,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我太累了,就半推半就地把行李交给他们。(22)我跟在他们后面艰难地爬登着。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来前听说泰山上做小买卖的,心可黑了,漫天要价,一瓶汽水翻了七八倍,一个苹果快赶上一顿饭费。我摸摸口袋里有限的一点“财富”,真怕人家狮子大开口。(23)好容易捱到了山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正当我攥着钱四处寻找老汉的时候,他儿子气喘吁吁跑过来,把背包水壶交给我。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就不见人影了。我又一次不可思议地傻站在原地。(24)大家刚安顿下来,突然传来同行的一位老师得急病的消息。大家围堵在他房间门口探望着。只见这位老师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急促,宾馆医务室的大夫观察了好一会儿,告诉我们山上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还是赶快送往山下的医院稳妥。一听说要下山,大家全傻了。搀?抬?抱?扛?大夫给我们支招,你们去找找泰山挑夫,或许他们有办法。(25)我灵机一动,三步并作两步去找跟我同行的老汉。很快就在啃着大饼的民工人群中发现了他,我把紧急的情况向他说明,请求援助。我话音未落,他噌地站了起来,“快带路,救人要紧。”并约了三个同伴,借来—个床板和两床被子。他们让患病的老师铺盖着被子躺在床板上,用头上的布带连成长绳,把人紧紧地捆绑在床板上。四位民工每人把住一个角扛在肩上,准备出发。(26)我放心了,赶忙向老师们筹集身上的零钱。四个民工出力,这工钱肯定不会少要。(27)我拿着一小叠钞票找到老汉。(28)“大叔,这一趟要多少劳务费?”(29)“什么劳务费?”第43页共43页\n(30)“就是工钱!”(31)老汉严肃起来,紧绷着脸,说了四个字:救人要紧!(32)我紧追他不放,把一沓钱塞在他手中。他瞪了我一眼,快速地抽出几张钱币,余下的一股脑儿塞在我上衣口袋里。“俺们留下一顿大饼钱,够了。”(33)迎着扑面的热浪,他们急匆匆出发了。(34)我下意识快速摁下相机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35)我仰天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只见蔚蓝的天际,已经透出一抹殷红的夕霞……1.文章首先写“我”登泰山之初路遇泰山挑夫艰难挑担上山,然后依次写了①,②③三件事,从中“我”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和震撼。2.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对泰山挑夫的描写,二者在内容和手法上有共同点,但表达的情感却有差异。请你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3.请结合文章内容,围绕泰山挑夫的品质,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提问的理由。问题:。理由:。阅读《百合花》,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茹志鹃①一九四六年的中秋,部队决定晚上发起总攻。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被分配到各个战斗连队帮助工作。送我去的通讯员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高挑挑的个子,厚实实的肩膀,一张稚气的圆脸。他穿了一身淡淡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②我们刚到包扎所,卫生员就告诉我们,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送我来的那位通讯员帮忙,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第43页共43页\n③不一会,我就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④“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⑤“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⑥“哪一家?你带我去。”⑦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⑧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⑨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了白色的百合花。⑩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11)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12)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第43页共43页\n(13)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14)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15)天黑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不能解除伤员的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16)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17)“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18)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19)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第43页共43页\n(20)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21)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22)“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1.请你以新媳妇的叙述视角,把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两名战士来我家借被子→①____→②____→我为小战士擦拭身子,缝好了他肩上的破洞→③____。2.小说中对同一事物的细节描写多次出现,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这篇小说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第43页共43页\n参考答案一、(1)老班长做小木牌,罗小葆用小木牌识字。老班长在木牌上写“北上抗日”的叮嘱。毛主席教罗小葆识字,在小木牌上写下“向北前进”。罗小葆把木牌挂在折下的树杈上。(2)①道路的标识;②革命进军的方向。(3)示例:“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中,“夹”“吹”“放”等动作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爱护普通战士的形象。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写了老班长做小木牌,罗小葆用小木牌识字;老班长在木牌上写“北上抗日”的叮嘱;毛主席教罗小葆识字,在小木牌上写下“向北前进”;罗小葆把木牌挂在折下的树杈上。根据③段“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指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可以概括出:老班长做小木牌,罗小葆用小木牌识字;根据④段“老班长在被扶上担架的时候,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可以概括出:老班长在木牌上写“北上抗日”的叮嘱;根据⑲段“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可以概括出:毛主席教罗小葆识字,在小木牌上写下“向北前进”;根据㉜段“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藏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可以概括出:罗小葆把木牌挂在折下的树杈上。(2)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根据㉝段“‘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可知,“路标”本来是指道路的标识;结合㉖“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和“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可知,“路标”也指革命进军的方向。(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找出文中一处对毛主席的描写,再进行分析即可。示例:“‘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中,“逐字讲解”“语调很慢”“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等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的形象。第43页共43页\n二.(1)起因:“我”在作文里写发现了蓝色的雪和一群黑色的鸟被郝老师批评。经过:“我”爬山烟囱,得知黑鸟原来是被烟囱里冒出的煤烟熏黑的灰麻雀。结果:期末时,“我”写了一篇说明文《麻雀是怎么变黑的》。郝老师给了“我”一个满分。(2)示例乙:我站在烟囱下连呼带喘地等待着,像一只困兽围着烟囱绕圈子。表现了“我”急于抓到黑鸟的心理。(3)在乎事实,在乎寻求真理。解析(1)本题考查记叙要素分析。起因:结合原文第⑦段“我写的是:在一个奇怪的蓝雪地里,我奇怪地遇见了一群精灵般罕见的黑鸟……”以及第⑧段“记叙文应记叙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不要瞎编乱造!雪怎么是蓝的?鸟怎么是黑的”,可概括为:“我”在作文里写发现了蓝色的雪和一群黑色的鸟被郝老师批评。经过:结合原文第⑱段“就在我心跳异常地伸出手抓到一只傻头傻脑的黑鸟时,我愣住了。原来,这些黑鸟都是平常的灰麻雀。它们是被烟囱里冒出的煤烟熏黑的”可概括为:“我”爬山烟囱,得知黑鸟原来是被烟囱里冒出的煤烟熏黑的灰麻雀。结果:结合原文第㉑段“期末时,我写了一篇说明文《麻雀是怎么变黑的》。作文批下来时,我又出了一身汗——郝老师给了我一个满分”可概括为:期末时,“我”写了一篇说明文《麻雀是怎么变黑的》。郝老师给了“我”一个满分。(2)本题考查句子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出要补写的主要内容,再组织语言,力求上下文衔接恰当,表达情感准确。【甲】处,根据文章第⑫段“如果能抓到一只鸟”“我今天豁出去了”,第⑬段“铜声和江子也跟着我跑起来”,可知,【甲】处应写“我”跑起来的样子,并突出“我”要抓到鸟的决心。再合并使用一种修辞即可。【乙】处,根据文章第⑮段“那群黑鸟原本平行向前飞,但突然群体直线飞起,上升,飞到一座二十米高的加工厂的大烟囱上去了”可知,此处补写的句子一方面表现“我”的窘迫,一方面要表现“我”急于抓到鸟的心理,再合并使用一种修辞即可。示例甲:我也在雪地上飞起来了。结合“当那群黑鸟‘扑啦啦’飞起时”“秦祥!你干什么?追什么?你疯了”分析,表现了“我”奋不顾身追黑鸟。示例乙:我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鸟,无论如何我是飞不到上面去的。结合⑮段后文“我希望黑鸟能下来,不要嘲弄我。它们飞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我都有办法捉住一只”分析,表现了“我”的无奈但又不甘心。(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结合第⑧段“记叙文应记叙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不要瞎编乱造!雪怎么是蓝的?鸟怎么是黑的”,以及第⑪第43页共43页\n段“确确实实是黑鸟,我没有撒谎”可知,作者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没有撒谎,是尊重事实的,所以老师认为他没有按事实说话时,他在乎老师的评语,在乎事实,在乎寻求真理。最后他抓鸟就是积极地探索、寻找真理,并得到答案,所以作者认为即使挨打也是值得的。可据此作答。三、1.答案要点:油菜花本身的朴素、纯粹;油菜花开花时的繁盛;油菜花带给赏花人的愉悦;油菜花带给庄稼人丰收的期待。2.答案示例一:(A)把一朵盛开的油菜花比作一张笑脸,赋予油菜花以可爱的人的情态,写出了油菜花迅速、全部绽开的姿态,带给人欣喜。答案示例二:(B)把千千万万朵油菜花的盛开比作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写出了油菜花盛放时的景象。作者用听觉去感受油菜花开放时的磅礴气势,更有意味。3.答案要点:遍地的油菜花,既是油菜花开放的盛景,也是庄稼人辛勤劳作和盛大收获的见证,还承载着作者对故乡、亲友的回忆和思念。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概括。结合第③段“油菜花的茎杆虽柔软,但站姿笔挺,精神抖擞。它的花形简单,四片鹅黄色的花瓣,两两相对,呈十字形排列”可知,油菜花茎杆柔软,站姿笔挺,花形简单,花色鹅黄;结合第④段“朴素、纯粹是油菜花的品性,它们总是这般阳光、开朗,透着一股庄稼人的大方和豪气”可知,油菜花品性朴素、纯粹、阳光、开朗,透着一股庄稼人的大方和豪气;结合第⑦段“油菜花的实用价值无需多言,近年来,油菜花还成为备受青睐的观光资源”和“前段时间,我去近郊的一个村子看油菜花,发现前来踏青赏花的人真不少。花丛中有专注写生的学生,有精心选景的摄影爱好者,有细细赏花的游客,这些爱花人成为这幅乡村画卷中又一道美丽的景致”可知,油菜花实用价值丰厚,具有诸多益处,还可以作为观光资源;结合第⑧段“景区的油菜花似乎比别处的油菜花更爱热闹,它们怒放的姿态,仿佛是在大声歌唱。如果说一朵油菜花是兴高采烈地独唱,那么眼前这千千万万朵花,则是齐刷刷地列队,然后一起扯开嗓子,开始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可知,油菜花成为旅游资源的时候,更令人惊艳。2.考查对句子赏析。解答时,根据句子内容,从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和上下文进行赏析即可。示例一:A第43页共43页\n句“如果说一朵花就是一张笑脸,那么油菜花应该是开怀大笑的表情,笑起来无拘无束、天真烂漫”运用比喻修辞,将花比作“笑脸”,结合“朴素、纯粹是油菜花的品性,它们总是这般阳光、开朗,透着一股庄稼人的大方和豪气”分析,生动形象地写出油菜花朴素、纯粹、阳光、开朗,透着一股庄稼人的大方和豪气,表达了作者对油菜花的赞美之情。示例二:B句“如果说一朵油菜花是兴高采烈地独唱,那么眼前这千千万万朵花,则是齐刷刷地列队,然后一起扯开嗓子,开始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运用拟人修辞,将油菜花人格化,结合“景区的油菜花似乎比别处的油菜花更爱热闹,它们怒放的姿态,仿佛是在大声歌唱”分析,生动形象地写出油菜花开放时气势磅礴、热闹非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主旨,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联系第③段“油菜花的茎秆虽柔软,但站姿笔挺,精神抖擞。它的花形简单,四片鹅黄色的花瓣,两两相对,呈十宇形排列”,第④段“朴素、纯粹是油菜花的品性,它们总是这般阳光、开朗,透着一股庄稼人的大方和豪气”,第⑤段“记忆里,儿时在油菜花田间玩耍,算是我人生中最早的‘赏花’经历”,第⑦段“油菜花的实用价值无需多言,近年来,油菜花还成为备受青睐的观光资源”的内容,结合第⑨段“这遍地的油菜花,不只是一场盛大的花事,更是一场不负春光的农事,是记忆深处的一方水土,一方人情”等语句可知,本文通过写油菜花茎秆柔软,站姿笔挺,花形简单,花色鹅黄,表现油菜花朴素纯粹的品性,表现作者对油菜花的喜爱与赞美;结尾写“一方水土,一方人情”,油菜花能够引起作者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之情。四、1.示例:联合村里人成立紫雨村农民合作社,在自家大院里自费办起“大耕中国农具博物馆”,让儿子给他上课并协助布展,让村民来听专家讲中国农具发展史,请专家、领导为农具博物馆题词、题馆名。2.示例:甲处,“憨厚地笑着”“搓搓手”的神态及动作描写,表现了田大耕的厚道、朴实;对“乡村文化建设”认识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田大耕富有远见。乙处,“点点头后又摇摇头”“不可能”的动作及语言描写,表现出田大耕的自信及维护农民合作社的坚决态度。3.示例:他看到这里的农具真多,一眼望过去,居然发现了自己使用过的镰刀,刀把上缠着的旧布条还在。他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又轻轻放回原处。顺着一排排展柜看过去,他看到了墙上儿子和孙子获得的奖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解析第43页共43页\n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思路:注意,概括的是田大耕在乡村振兴中的自觉行为。(1)结合第三段“三年前,田大耕与村里人经过反复商议,联合成立了紫雨村农民合作社。土地、山林、菜地入股,并列入年终分红;本村的劳动力优先安排进各种专业小队,种田、种茶、种菜、侍弄果树、养蚕、修理农具,按月拿工资”可知,田大耕组织成立的紫雨村农民合作社是让农民种田、种茶等,是振兴乡村的行为。故自觉行为一:联合村里人成立紫雨村农民合作社。(2)结合第五段“田大耕憨厚地笑着,搓搓手,说:‘爹,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大事。将来,你会看到它带来的好处。’”可概括,自觉行为二:田大耕在自家大院里自费办起“大耕中国农具博物馆”。(3)结合第八段“这小子不想干,我喊要揍人,他只好乖乖地听话。让他先给我上课,我认可了,他再动手。我也长了不少见识哩。以后,这些电动的农业机械也会过时,我再扩大展览的规模”可知,田大耕让儿子给他上课并协助布展,让这个展更加专业、有趣,从而吸引了专家、领导,有助于建设乡村文化。故自觉行为三:让儿子给他上课并协助布展。(4)结合第十四段“我儿子的老师是著名历史学家,他常被邀请去给省委常委们讲课。早些日子还到过这里来,专讲中国农具发展史。我把其他村子的农民也叫来了,有一百多号人,气氛非常好。老师还为馆里题了词:以史为鉴,建设文化新乡村”可知,田大耕找专家来给农民讲课,氛围非常好,促进了乡村的文化建设。故自觉行为四:让村民来听专家讲中国农具发展史。(5)结合第十四段“老师还为馆里题了词:以史为鉴,建设文化新乡村”、第十八段“汪新说:‘为农民办的博物馆写字,是第一次,我很荣幸。’”可知,田大耕请专家、领导题词、题馆名,能够更好地建设乡村文化,保护乡村文化。故自觉行为五:请专家、领导为农具博物馆题词、题馆名。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和人物形象。答题思路:判断手法——分析效果——感情。(1)“憨厚地笑着”是神态描写,“搓搓手”是动作描写,直接写出了田大耕的憨厚、朴实。“爹,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大事。将来,你会看到它带来的好处”是语言描写,写出了田大耕建设这个“大耕中国农具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乡村文化;结合第十一段“有人早就眼红了,但是……不可能!”、第十五段“农民的文化自觉值得宣传,农具博物馆有新意,让大家了解了我国的农耕文化;这个地方要保持良好的生态和文化环境,成为一个样板,不要搞什么高档住宅区”等内容可知,正是这个“大耕中国农具博物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乡村文化的作用,故看出了田大耕富有远见的形象。第43页共43页\n(2)“点点头后又摇摇头”是动作描写;“有人早就眼红了,但是……不可能!”是语言描写。点头是写田大耕早就知道有人要在自己家乡建设高档小区这件事,摇头和后面田大耕的语言相呼应,写田大耕坚决反对建高档小区的态度,并且“不可能”三个字写出了田大耕的自信及维护农民合作社的坚决态度。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始田大耕父亲不同意建这个“大耕中国农具博物馆”,在文章结尾田大耕父亲看到这个博物馆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感受到田大耕的远见,态度应该是有所改变,是赞赏。因此进入博物馆后,可以写其看到的一些农具以及感受,可以写其对田大耕父子的赞赏等等,合理想象即可。示例:进来之后,他才发现这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农具,甚至有一些他自己都没有见过,让他这个老农民非常感兴趣,走过了一排排农具,最后看到墙上“乡村文化建设模范人物”的奖章,看到儿子、孙子灿烂的笑容,他不禁也笑了。五、1.(1——6)开端:铁木耳与海兰花与各自弟妹跟随表演节目的父母来到村子里,在村长家吃完饭后打算去看星星。(7——23)发展:看星星时发现鱼死了,之后把鱼埋葬了。(24——27)高潮:孩子们来到河边,继续看河里的星星。(28——41)结局:领父母去民间艺人哈日衣罕家里,父母不相信沙漠里有鱼。2.甲: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铁木耳专注地看星星的情形,表现他对星星的喜爱。“不能辜负星星”这种心理也表现了他的天真可爱。乙:运用环境描写,拟人修辞,写出了夜里小河的安静,“睡着”“放哨”写出了水草和星星的温柔多情。渲染了温馨宁静的氛围。3.示例:大人认为小孩子说话不真实,恰恰相反,只有孩子们说话才是真实的。只不过大人不了解小孩,他们以为沙漠上没有鱼,实际上天空还有鱼呢,要不然下雨怎么能冲下来两条鱼呢?解析1.本题考查小说的情节梳理。注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概括。根据第③段“文艺小分队的演员们每年都要去草原为牧民们表演节目”,第4段“演出结束后的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到白银花村的村长仁钦家吃晚饭”,第⑥段“铁木耳和海兰花领着金桃、巴根和江格尔走到屋外看星星”,可知开端是①至⑥段:铁木耳与海兰花与各自弟妹跟随表演节目的父母来到村子里,在村长家吃完饭后打算去看星星。第43页共43页\n根据第⑧段“这五个孩子坐在草地上仰面看夜空,听铁木耳说星星的事”,第⑰段“他们用木棍在草地上挖了一个坑,拿青草做褥子,把小鱼摆在上面,盖一层柳树叶,把两条鱼埋葬了”,可知发展是⑦至㉓段:看星星时发现鱼死了,之后把鱼埋葬了。根据第㉔段“他们走到村路边的那条小河旁”,第㉕段“他们几个盯着河水里的星星看”,可知高潮是㉔至27段孩子们来到河边,继续看河里的星星。根据第㉞段“他们跟大人往哈日衣罕家里走”,第㊲段“沙漠里还有鱼”,可知结局是第㉘至㊶段:领父母去民间艺人哈日衣罕家里,父母不相信沙漠里有鱼。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甲:“眨也不眨地看星星”运用动作描写,“觉得不能辜负星星射过来的目光”运用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来铁木耳专注认真的看星星的样子,表现了他对星星的喜爱,“不能辜负星星”这样的心理体现了他的天真可爱。(2)乙:运用环境描写,“河水在夜里非常安静”,写出来环境的安静,渲染了小河宁静温馨的氛围。运用拟人修辞,将水草和星星赋予人动作,“枕在旁边那根水草的肩上睡着”,写出了水草缠绕的情形,写出了水草的温柔多情,彼此有爱,“星星们漂浮在河水上放哨”,写出了星星倒映在河面上的情形,写出了星星的温柔多情。3.本题考查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性格拟写。(㉞段)江格尔对宁布说:“我们刚才埋葬了两条鱼。”但却被丹巴嘲笑(㊲段)“沙漠里还有鱼?哈哈哈……”,不相信孩子们的话,并且说孩子都是“幻想家”。根据第⑯段“海兰花说:‘是的,怨我,都怨我,我把这些小鱼忘记了,这都是我的错’”,第⑪段“海兰花说:‘想我的眼睛像镜子,收进来几十个星星’,”可知海兰花是一个善良的,天真的孩子。被大人否认了自己经历的真实性,这时海兰花内心应该是对大人的不满和抱怨。如:大人总是不相信我们孩子,他们没见过的就觉得不是真的,还要嘲笑我们,不相信就去看看,不止是沙漠有鱼,天上还有鱼呢。我们才不是幻想家!六、1.    发明定时电铃,画电脑图。    辞去铁饭碗,承包鱼塘,创新养鱼方式。    重头开始,建现代化养鱼场。    依然每天在鱼塘干活儿。2.①养鱼改变了表哥的生活。如养鱼让表哥发家致富,有钱为妻子治病;②在养鱼过程中,表哥学会了像鱼儿一样自在的生活。如表哥虽身有千万家产仍然辛勤劳动,穿朴素的衣服,住简单的房子,辛苦并快乐着。第43页共43页\n3.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考查概括事件。①当老师时:根据第二段中的“他就琢磨了一个小发明,定时电铃”可得:发明定时电铃。根据“而他这个乡下长大的孩子,却自己画了一张电脑图,然后寄给了我的父亲”可得:画电脑图。②改革开放初:根据第四段中的“改革开放之门刚打开,他就辞去学校的铁饭碗,承包了队里的鱼塘。他一开干就与众不同,打破了传统的养鱼方式,在鱼塘上搭葡萄架,为鱼塘遮阴,在鱼塘四周种菜,把鱼塘里的底子捞起来当肥料,又用菜上和葡萄上的小虫子喂鱼,充分利用了生物链”可得:辞去铁饭碗,承包鱼塘,创新养鱼方式。③救活妻子后:根据第六段中的“他决意从头开始,从一贫如洗的起点开始……他要在这荒芜的河滩上建一个现代化的养鱼场”可得:重头开始,建现代化养鱼场。④如今年过五十:根据第八段中的“如今五十多岁的他,依然每天在鱼塘干活儿”可得:依然每天在鱼塘干活儿。2.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父子俩吃大苦耐大劳,很快便成了万元户,是县里的第一个万元户”和第六段中的“为此他带着妻子远赴上海,花掉了所有的钱终于救活了妻子”可知:养鱼改变了表哥的生活。如养鱼让表哥发家致富,有钱为妻子治病。根据第九段中的“依然如普通农民一样辛勤劳动——因为劳动让他愉快;依然穿最朴素的衣服——因为那样让他自在;依然住最简单的房子——因为那是他亲手建的。他家的楼房连马赛克都没镶,但门前有开满睡莲的水塘,还有可以乘凉的紫藤架,他在用汗水泡出来的土地上像鱼儿一样自在地生活,辛苦并快乐着”可知:在养鱼过程中,表哥学会了像鱼儿一样自在的生活。如表哥虽身有千万家产仍然辛勤劳动,穿朴素的衣服,住简单的房子,辛苦并快乐着。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根据第二段中的“他就琢磨了一个小发明,定时电铃”和“而他这个乡下长大的孩子,却自己画了一张电脑图”可知表哥勤学善思,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根据第四段中的“他一开干就与众不同,打破了传统的养鱼方式”可知表哥富于创新精神。根据第六段中的“他决意从头开始,从一贫如洗的起点开始”可知表哥意志坚韧。第43页共43页\n根据第六段中的“河滩上没有土,就一车车从外面拉土,种了梧桐、棕榈、桃树和铁树,还有石榴树和广玉兰,还有茶花和兰草……将一片荒芜的河滩,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美丽渔场”可知表哥勤劳能干。根据第九段中的“他在用汗水泡出来的土地上像鱼儿一样自在地生活,辛苦并快乐着”可知表哥心性豁达,洒脱乐观。根据以上分析,从中选择一点表述即可。如:我最佩服表哥善于思考的品质,我们的生活中就需要这种善于思考的品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只有多动脑,多思考,才能提高效率,少走弯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六、1.    ①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    ②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2.①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路人的冷漠和恐惧,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凶险(歹徒的凶恶),与下文文弱小伙挺身而出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②“一窝蜂”写出了人之多,“射”写出了速度之快,这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感染,一起出手制服歹徒耐的情状。3.进一步强调了小伙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与前面介绍小伙弱不禁风的外表相照应,反衬他见义勇为的不易,为下文记者探寻小伙见义勇为的原因作了铺垫。4.我认为不是文不对题。第一层级:只关注文章的表层内容,仅仅从“孩子“小伙”众人”等单十行为的角度考虑,理解肤浅,或有偏差,或笼统含糊。例1:因为抓歹徒连五六岁的小孩也知道,是很简单的事。例2:因为此题目富有深意,寄托着作者的希望。例3:因为小说表现的是小伙勇斗歹徒的动机很简单,只是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例4因为小说要表达的主题是:作为父亲,在珐予面前作出表率很简单。例5因为小说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要反映的却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人战胜歹徒其实很简单。例6: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只要众人合力(人人敢于出手),战胜歹徒其实很简单这一主题。第43页共43页\n第二层级:从写作意图角度阐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例1因为小说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要反映的却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人战胜自我(懦弱)其实很简单(只要勇于付诸行动)。例2: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只要众人合力(人人敢于出手),战胜邪恶其实很简单这一主题。例3: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主题是在危难面前,只要有人站出来,人性之美被唤醒其实很简单。例4: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作者意在借此故事,鼓励人们重拾“真善美”的信心,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第三层级:从表现主题和艺术效果角度来分析,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倚明。例1:因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人性之美被唤醒其实很简单,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此题目简洁质朴,隐含着作者对创建美好社台的愿望和信心。例2:国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卫勇为这种正能量就能得到传递,良好的社台风气就能形成(倡导良好的杜会风气其实很简单)。此题目简洁质朴,隐古着作者对创建美好社会的愿望和信心”。例3:因为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在关键时刻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那么唤醒人性之美,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杜会其实很简单。这个简单的题目中蕴含着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也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我认为是文不对题。第一层级:着眼于题目本身,理由含糊。例:因为此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符合,况且此题目太一般,不生动。第二层级:着眼于故事内容阐连,理由尚合理。例l因为文章主要写小伙弱不禁风却挺身而出,在众人的合力下才制服歹徒,其实并不简单。例2因为文中仅仅六岁的孩子敢于出声要求父亲抓歹徒,有胆有识,不简单。例3因为众人能受小伙感染,一齐出手制服歹徒并不简单。例4:因为小伙在记者探问中敢于说出勇斗歹徒的真实原因也不简单。第三层级;多角度阐述,理由较充分,能自圆其说。第43页共43页\n理由:其一,文中仅仅六岁的孩子敢于出声要求父亲抓歹徒,有胆有识,不简单。文弱小伙是因为儿子的鼓动,犹豫之后才出手的,作出决定井不简单。其二,因为文章内容主要写弱不禁风的小伙勇斗歹徒,是在众人的合力下才制服歹徒的,这其实并不简单。其三、文章的主人公是文弱小伙,挺身而出勇斗歹徒,主要表现其勇敢,故应该取名为“勇敢的心”之类,这样更贴切,更能突出主人公形象。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立即和把握,把握小说脉络,根据提示内容,把所缺情节填上即可。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的赏析能力,(1)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路人的冷漠和恐惧。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凶险(歹徒的凶恶).与下文文弱小伙挺身而出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一窝蜂”写出了人之多,“射”写出了速度之快。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感染,一起出手制服歹徒时的情状。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内容,分析“其实很简单”即可。题目的作用一般是:(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七、1.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2.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第43页共43页\n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3.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意对即可)4.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到一点即可)。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解析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有谁喜欢就买走”)介绍“我”家附近香樟树下杂货店里爱说“真走运啊”这句话的女店主;第二部分(“最初,我到她的店里”-“远远谈不上走运”)写“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关女店主的事,及她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第三部分(“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到结尾)写搬家后一段时间,“我”再去寻找女店主,才知道她原来是一位坐轮椅的残疾人。文章为我们描述了一位热爱生活,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她的那份乐观,那份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读者。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来理清情节。先从文中找出题目中所给出的故事情节,然后在剩余的段落中去寻找事件,再按要求用简洁的话进行归纳概括。依据“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店主说,‘真走运。’”部分,可把第二件事概括为: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依据“还有一次”~“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部分,第三件事可概括为:“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2第43页共43页\n.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女店主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女店主“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我”女店主去爬游黄山,她说“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可见她是一个爱生活、爱美的人;下肢瘫痪的女店主从不怨天尤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对别人给予的帮助都以“我有这样的朋友,真走运啊”的方式予以感激,可见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和“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联系在一起,用香樟树来烘托女店主形象的作用,体现出女店主积极乐观、坚强的性格如同香樟树一般挺拔,如香气一般令人受到感触,表达作者对女店主人格的敬佩。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这是一道半开放性题,用哪个标题都可以,关键要理由充分,有理有据。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文章的线索、内容及主旨几方面去考虑。如果喜欢“香樟树下”这一标题,从浅层含义看,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从深层入手,其象征意义为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文中的女店主就是这一形象,虽身残,但志坚。如文中所说“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再者,“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到底在香樟树下发生了什么故事,由此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喜欢标题“一个走运的人”。从文章内容来看,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从精神层面来讲,“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赞扬了女店主的精神品质,也凸显了文章主旨。八、1.示例:老鹰折臂,陈老爹精心喂养;陈老爹摔断脊椎,老鹰猎捕投送2.第⑧段通过描写鹰的眼神和身体的细微动作,写出它受伤后看见老爹时内心恐惧、无奈和哀伤的复杂心理;第⑨段通过对老鹰呼呼生风的翅膀的描写,写出了鹰的痊愈,还从侧面写出了老爹对它的精心照顾。3.示例:本文首先叙述了陈老爹把一只受伤的老鹰抱回家,精心为它疗治,让它重返蓝天的故事。之后,老爹坠崖受伤后,不能再去老鹰谷。至此,每年四月间老鹰谷就会出现上万只鹰聚集在这里的壮观景象。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读出了陈老爹对受伤老鹰的呵护,读出了鹰对陈老爹精心照看的感激之情。爱护和尊重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并与它们和谐相处,应该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解析第43页共43页\n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能力。“老鹰搭巢,猎捕小动物”是①—⑦段的内容,“老鹰重返蓝天,守护老鹰谷”是⑩—⑫段的内容。所以,第一个空要根据⑧⑨段内容来概括,即:老鹰的翅膀断了,陈老爹抱回精心照顾;第二个空要根据⑬段及以后的内容来概括,即:陈老爹不慎坠崖,摔断脊椎,老鹰送来猎物。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⑧段画线句中“呆滞无神”“直愣愣”是对老鹰的神态描写,“动了一下”“盯着”是对老鹰的动作描写,这些细致地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受伤后的老鹰看到陈老爹时的害怕、无奈和伤心。第⑨段画线句中“翅膀一抖动便呼呼生风”,生动描写出老鹰痊愈后充满生机的状态,也从侧面表现出陈老爹对老鹰无微不至的照顾。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文章记叙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陈老爹悉心照顾受伤的老鹰,直到它重返蓝天,陈老爹不慎坠崖摔伤后,老鹰暗中送来猎物,而且每年四月间老鹰谷就会出现上万只鹰聚集在这里。陈老爹与老鹰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友爱,彼此尊重。由此可以想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对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都要以尊重、爱护的态度对待,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九、1.①“我”了解泰山挑夫的劳动收入②泰山挑夫帮“我”带行李没收钱③泰山挑夫帮忙运送生病同事下山2.示例:两处都是抓住了泰山挑夫劳动时的外貌进行描绘。“黝黑”“驼弯”“流淌”刻画出他们负重爬泰山时的艰辛状态。第一处集中表达了对泰山挑夫的敬佩和由衷赞美之情,第二处则主要表达的是对他们的不理解。3.示例:问题: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两处“不可思议”的具体含义。理由:文章两处提到了“不可思议”。第一处是当了解到一趟无比艰辛的劳动才挣几分钱时,“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第二处是当挑夫为“我”拿行李却不收钱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泰山挑夫的所作所为与我的“世俗”想法形成了巨大反差,文章也正室通过这反差反衬了泰山挑夫勤劳、质朴、憨厚而纯朴的美好品质。提出这一问题,有助于由表及里地理解泰山挑夫的精神品质。解析1第43页共43页\n.本题考查内容概括。⑼段“我好奇地问:‘一天能挣多少钱?’”⑽段“他告诉我,不按天算,挑到山上论斤称,有多少算多少”,⑿段“他似乎很不情愿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他才走到我跟前,支支吾吾好像跟我耳语,就几分钱”,概括为:“我”了解泰山挑夫的劳动收入;(16)—(23)段“老汉似乎看出了我的力不从心,向我招招手,示意我把背包水壶放到他的担子上”“好容易捱到了山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正当我攥着钱四处寻找老汉的时候,他儿子气喘吁吁跑过来,把背包水壶交给我。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就不见人影了”,概括为:泰山挑夫帮“我”带行李没收钱;(24)—(33)段“大家刚安顿下来,突然传来同行的一位老师得急病的消息”,(25)段“我灵机一动,三步并作两步去找跟我同行的老汉”“我话音未落,他噌地站了起来,‘快带路,救人要紧。’”(32)段“我紧追他不放,把一沓钱塞在他手中。他瞪了我一眼,快速地抽出几张钱币,余下的一股脑儿塞在我上衣口袋里。‘俺们留下一顿大饼钱,够了。’”概括为:泰山挑夫帮忙运送生病同事下山。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共同点:从内容和手法上看,两处都运用了外貌描写,都描写了“黝黑的臂膀”“驼弯的脊背”和“身上的汗水”,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挑夫负重爬山时的艰辛状态。情感差异:第一处划线句描写的是“我”所珍藏的照片上的泰山挑夫。文中(24)—(33)段,我的同事在泰山上得了急病,需要去山下的医院。泰山挑夫帮忙运送生病同事下山,却不要报酬。我很受感动,在他们下山的时候,我快速摁下相机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在描写中表达了对泰山挑夫的敬佩和由衷赞美之情。第二处划线句,是“我”在爬泰山时遇到挑夫,对他们外貌的描写。“如此陡峭的山路,如此沉重的负荷,如此危险的爬登,他们要付出多少生命的能量和健康的代价?”“我摇摇头”,从“我”内心的疑问和摇头的动作可以看出,在这段描写中主要表达对他们的不理解。3.本题考查质疑探究的能力。围绕泰山挑夫的品质,提出问题并阐释理由,答案是开放性的,设置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如描写手法、词语的运用等,理解多元化,注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示例1:问题: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瞪了我一眼”的作用。第一处,⒅段“我付钱,行不?”⒆段“他瞪了我一眼,没说话。”挑夫主动示意“我”把背包水壶放到他的担子上,是想帮助“我”,而“我”说付钱,理解错了他的用意,辜负了他的好意。“瞪”表达了他内心的不满。(21)段“他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仍然不说话”,这次“瞪”前加了“狠狠地”,是因为“我”不但不懂他的好意,也没懂第一次瞪我的意思,还说“付钱”,很生气。两处描写表现了泰山挑夫的淳朴、耿直,心性的纯净。提出这一问题,有助于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理解泰山挑夫的内在品质。第43页共43页\n示例二:问题:(22)段写“我”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有何作用?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出之前听说的关于泰山做买卖人宰客的情况,交代了“我”心中疑虑的原因。与下文他免费帮助“我”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泰山挑夫的善良、质朴。提出这一问题,有助于通过分析写法理解泰山挑夫的内在品质。十、1.    ①我之前舍不得但后来还是借给了他们。    ②我到卫生所帮忙,看见了受伤的小战士。    ③我把百合花的被子献给了小战士。2.示例—:借到被子时,描写被子“上面撒满了白色百合花”后来写到新媳妇“把自己那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最后写“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作者对百合花的被子进行多次的细节描写,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而且通过强调“百合花”这一事物,象征了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情谊。示例二:对通讯员给“我”开饭的馒头的两次描写,使文章前后呼应。同时第一次对馒头的描写表现了通讯员的细致和对同志的关心。第二次的描写表现了“我”痛失战友的悲痛心情。3.示例一:我最喜欢小战士。他枪筒里插着树枝、野菊花,把馒头给“我”,为保护担架队员英勇牺牲,这些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关爱同志,舍己救人、不畏牺牲为人的精神更是一种美。示例二:我最喜欢新媳妇。她美丽、淳朴。善良。她不仅把唯一的嫁妆借给了部队,还去卫生所帮忙,她为通讯员擦拭身子,明知通讯员牺牲了还给他缝衣服上的破洞,并将新被子献给通讯员。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概括能力。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以新媳妇为记叙角度,所以人称应该使用第一人称“我”。最初有两名战士到“我”这里借被子,但是因为那个被子是“我”唯一的嫁妆,并且是全新的,所以我舍不得,但后来还是借给了他们。后来“我”到卫生所帮忙的时候看到受伤的战士,他们的勇敢和真诚感动了“我”,我为小战士擦拭身子,缝好了他肩上的破洞,最后“我”眼看着年轻的战士死去了,“我”悲痛万分,将被子献给了小战士表示哀悼。据此即可完成填空。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文中的百合花棉被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小通讯员来借被子的时候,那是一个崭新的带有百合花的被子,新媳妇不愿意借给卫生所;第二次出现是新媳妇把自己的百合花被子铺在屋檐下的门板上;第三次出现是小战士死去的时候,新媳妇毅然将被子献给小战士。前后三次出现的百合花棉被在结构上使文章前后照应,在情感内容上体现了军民情谊的深厚。3第43页共43页\n.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新媳妇一个是小战士,从“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能看出新媳妇长得很漂亮;她将唯一的嫁妆——百合花的棉被借给部队,还去卫生所帮忙,最后将自己的棉被献给了牺牲的小战士,说明她淳朴、善良。小战士“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可知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他为“我”准备得两个干馒头,体现出他为别人着想的品质;他最终为革命牺牲了,体现他的舍己为人、不畏牺牲的精神。点睛: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第43页共4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6 03:20:03 页数:43
价格:¥8.88 大小:88.34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