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数突破练习-小说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数突破练习-小说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3
2
/43
剩余4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数突破练习-小说类阅读并回答问题。促织(一)蒲松龄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1.解释加点字。(1)靡计不施() (2)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3)无毫发爽()(4)虫翘然矜鸣() (5)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6)问者爇香于鼎,再拜()(7)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8)少年固强之() (9)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n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吾属今为之虏矣B.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各各竦立以听 董之以严刑D.青麻头伏焉 盘盘焉,囷囷焉3.与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句式相同的一项(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B.掭以尖草,不出C.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D.戍卒叫,函谷举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2)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5.最后一段填入“□”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A.焉 乎B.矣 哉C.也 哉D.焉 耶6.以下关于《促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促织的得失这一主要线索,讲述成名一家的遭遇,情节动人心弦。B.小说多处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形成极大反差,增强了戏剧性,引人入胜。C.小说虽凭空虚构,却反映了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D.小说的语言具有简洁凝练、片言传神的特点,多连用四字短句,斩截有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二)陶公少有大志,家甚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蘑,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而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侃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反。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言。”侃乃反。逵及洛,遂称之于羊醇、顾荣诸人,大获美誉。(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陶侃留客》,有改动)【注释】①范逵∶人名。后文的羊暲、顾荣二人,为当朝官员。②磬(qìng)∶乐器,内里是空的。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③斫(zhuó)∶用刀斧砍。④剉(cuò)∶同“挫”,割。⑤茬∶草垫。\n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郡范逵素知名 一向,向来B.且百里许 将要,快要C.君宜还 适宜D.逵及洛 到,到了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B.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C.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D.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2)至洛阳,当相为美言。10.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析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冯梦龙《智囊·知微》)【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B.因好语遣之(打发)C.某将衣质钱(抵押)D.反出詈语(返回)\n1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他家耳。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13.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选自《烛之武退秦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四)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民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异史氏曰:“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宜诫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15.由文章末段的“异史氏曰”可知本文选自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这种写作体例是他受西汉史学家__________(填人名)的启发而形成的文体风格。1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夜,觉肤痒 至:到B.邻翁素雅量 素:一向、平时C.卒不骂 卒:最终,终于\nD.骂者宜诫也 宜:适合,适宜1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攘者之可惧也B.汝病乃天罚 翁乃骂C.而邻翁素雅量 一骂而盗罪减D.其病良已 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五)甲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口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般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乙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节选自清·蒲松龄《促织》)18.可填入甲文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且B.岂C.其D.而19.对甲文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呼尊敬,多用“人君”“元首”等词语,突出对方地位,既表敬畏,也是提醒。B.多用反问,设问人君为何功成后不易守功业,表现出勇于批评唐太宗失德的气概。C.善用类比,文中出现“载舟覆舟”、“吴越一体”等一系列类比事物,形象易懂。\nD.采用“立论”,为了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积德守成,明确提出观点,语重心长。20.对甲文第②段君主取易却守难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很难坚持到底B.处在深重的忧虑中C.放纵性情傲视一切D.治理百姓严刑威吓21.对乙文画横线句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凸显人物命运变化巨大B.揭露官贪吏虐的黑暗C.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D.讽刺当时畸形的社会22.《谏太宗十思疏》中问“其可忽乎”,《促织》中言天子“不可忽也”,请结合选文分析“不可忽”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六)武技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n(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B.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C.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D.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钵,是指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B.少林,是中国武林的泰斗,是中国人从佛习武的代名词。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是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个武术体系。C.尼僧,在佛教中,女子出家为尼,梵语叫作比丘尼,又叫尼僧,也叫女僧,或叫尼众,俗称尼姑。D.《聊斋志异》,明代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2)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27.作者想借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七)甲文倪云林①集序\n[明]陈继儒①倪云林先生者、自称倪迂,又自称懒瓒,先生癖人也,而洁为甚。②自太伯、季札、仲雍而后,梅福②洁于市,梁鸿③洁于佣,而指屈④倪先生矣。先生高卧⑤清秘,洗拭梧竹,摩挲鼎彝,此见洁者肤也;试问学道人,能于元兵未动,先散家人产乎?能见张士诚⑥兄弟禁不发一语乎?能避俗士大夫如恐浼⑦乎?能画如董、巨⑧,诗比陶、韦、王、孟⑨,而不带一点纵横习气乎?③余谈先生之集,所谓其文约,其辞微,其知洁,其行廉,其称文少而其指极大,独先生足以当之。盖先生见几⑩类梅福孤寄类梁鸿悉数家产赠之亲故有荆蛮延陵之风。月清则华,水清则澄,云鲜露生焉,下此虽金碧丹青,滓焉而已,何堪与先生并?先生残煤断茧,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即置先生于孔庑⑾间,度无愧色。④或曰:“倪先生,癖人也,似未闻道”余笑曰:“否!否!圣人之行不同也,归洁其身而已矣。”【注释】①倪云林:即元代文学家,书画家倪,②梅福西汉南昌县尉,后去官归寿春,经常上书言政。③梁鸿:东汉隐士,家贫志高,曾为人工舂米。④指屈:即屈指,数。⑤高卧:隐居不仕,⑥张士诚:元末秦州人,起兵反元,国号周,后被明将擒获,自缢死,⑦浼,污染,⑧董、巨:指董源,巨然,五代著名画家。⑨陶、韦、王、孟:指陶渊明、韦应物、王维,孟浩然,⑩见几: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⑾孔庑:孔子居室的走廊;喻指跻身于圣人门徒之列。乙文倪云林事[明]冯梦龙①倪云林名瓒,元镇其字也。性好洁,文房拾物,两童轮转拂尘,须臾弗停。庭前有树,旦夕汲水洗,竟至槁死。尝留友人宿斋中,虑有污桶,夜三四起,潜听焉。微闻嗽声,大恶之,凌晨令童索啖痕,不得,童惧笞,拾败叶上有积垢似啖痕以塞责,倪掩鼻闭目,令持弃三里外。②初张士诚弟士信,闻倪善画,使人持,侑以重币,欲求其笔。倪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即裂去其绢。士信深衔之,一日士信与诸文士游太湖,闻小舟中有异香。士信曰:“此必一胜流,”急傍舟近之,乃倪也。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诸人力为营救,然犹鞭倪数十,倪竟不吐一语,后有人问之,曰:“君初窘辱而一语不发,何也?”倪云:“一说便俗!”③又闻倪元镇嗜茶,其用果按者名“清泉白石”,非佳客不供。有客请见且弥月矣,倪鉴其诚,许之。客丰神飘洒,倪甚欣洽,命进此茶,客因渴,再及而尽。倪便停盏入内,终不出,客请其故,倪曰“遇清泉白石,不徐徐赏,定非雅士。”④又倪有清秘阁,人所罕到;有白马,极护惜。会\n母病,请葛仙翁诊视。时天雨,葛要以白马相迎既乘马,乱行泥淖中,人马俱污。及门,先求登清秘阁。倪不敢拒。葛蹑屐而上。咳唾狼藉,古玩书籍翻覆殆遍,倪自是遂废此阁,终身不登。或云倪有仙骨,葛以此破其迁僻,冀得度世,惜乎其不悟也。——(选自《古今笑》)【注释】①《古今笑》是冯梦龙所著笔记小说2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其称文少而其指极大()A.指点 B.指望;依靠 C.内容 D.同“旨”,意义(2)士信深衔之()A.抱怨 B.怀恨 C.接受 D.了解(3)倪竟不吐一语()A.竟然 B.最终 C.全部 D.仍然(4)会母病,请葛仙翁诊视()A.恰逢 B.通晓 C.商量 D.碰面29.甲文中的句子有三处断句,分别断在哪三个字的后面呢?请按照顺序写出来这三个字盖先生见几类梅福孤寄类梁鸿悉数家产赠之亲故有荆蛮延陵之风。A.______ B.______ C.______30.把乙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选项是( )或云倪有仙骨,葛以此破其迂僻,冀得度世,惜乎其不悟也。A.有人说倪瓒有仙骨,B.葛仙翁这么做是想借此打破他迂诞怪僻的行事风格,C.希望他能普渡世人,D.他没有领悟真是可惜啊。31.甲文评倪瓒的“其知洁”,乙文评其“性好洁”,结合甲乙两文将其“洁”的方面与以下选项一一对应起来。(1)文章诗集文字简约却旨意深远。(2)对屋内外之物的清洁都要求到极致。(3)只结交清雅之士,拒交粗俗之人。(4)不执着于金钱,散尽钱财给亲人朋友。(5)清高孤傲,才华卓绝,隐居不仕,不问政治。不肯为权势之人作画,后来遭到痛打,也不发一言。A.生活 B.作品 C.交友 D.性格 E.思想\n(八)画皮太原王生,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生导之与同归书斋。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过数日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曰:“君身邪气萦绕,何所遇?”生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长跪乞救。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夜半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来?”答曰:“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浓烟,道士出一葫芦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囊之,乃别欲去。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与之俱往,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陈告之故。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停结胸间。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遂起行,终不顾。陈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恰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裂缯帛急束之。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n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诡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B.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C.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D.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33.下列内容中都能暗示王生遇到的并非普通人的一项是( )①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 ②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③劝遣之,生不听 ④君身邪气萦绕⑤门内杜不得入 ⑥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⑥3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王生嘴上不肯承认道士所说的话,但是还是对自己书斋中所藏的女子起了疑心。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所以只将一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想借此吓唬鬼物。C.鬼可以通过在人皮上画画的方式随意变换自己的模样,然后借机靠近猎物,伺机吃掉他们。D.道士推荐的乞丐的确法术高强,真的救活了王生。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2)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3)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36.请找出道士所言的“疯者”“狂辱”陈氏的表现,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九)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曰:报马来。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给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n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倪,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3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 耀:炫耀B.王怒,骤起扑之 骤:突然C.迨望报也 迨:等到D.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唱:写名字3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子安翘盼金榜题名写照的一组是( )①痛饮大醉,归卧内室。②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③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④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⑤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⑥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②④⑤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 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B.①又久之,长班果复来? ②辘辘远听,不知其所之也C.①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②赂秦而力亏D.①大骂:钝奴焉往! ②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4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衷功名的王子安,久困考场多年,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使得他在放榜前,先用酒将自己麻醉,以逃避候榜时的煎熬。\nB.王子安内心充满了科举高中的欲望,因而为狐仙所利用。作品把王子安的幻觉同狐仙的恶作剧联系起来写,行文流畅而有波澜。C.王子安幻境中想到的是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这说明当时的一些士子图谋的乃是个人名利和虚荣。D.异史氏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秀才入闱的七种情景,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个体心灵的扭曲和人性摧残的本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蒲松龄《促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n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B.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C.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即童生,是指科举时代未考取秀才的青年读书人。学使就是提督学政(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B.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异史氏是作者自称,《聊斋志异》记载了许多怪异的事,所以叫“异史”。C.赋敛,释义为田赋,税收。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D.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句,是作者对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的谴责。“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以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隐含着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愤懑和讥讽。B.“天将以酬长厚者”的说法,反映了作者对成名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作者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天子偶用一物”“奉行者即为定例”,并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讽谏。\nC.蒋氏的自述表明了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影响,表现了蒋氏及其相邻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D.“争奔走”三个字把永州人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其间的无奈和酸楚更是让人同情,表明毒蛇虽然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45.选文二中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时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十一)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注】劬(qù):劳苦。夏:亦作“榎”,木名。欻(xū):忽然。劙(lí):割。4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n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4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 乃实告焉B.将何作 何复尔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4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5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十二)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n51.对上面文言文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B.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C.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D.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52.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往,到B.匮:缺乏C.绝:停止D.以:所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十三)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5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龁敌领 龁:咬B.虫翘然矜鸣 矜:庄重C.一鸡瞥来 瞥:突然D.抚军亦厚赉成 赉:赠送54.以下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nA.庞然修伟 项王默然不应B.乃赏成,献诸抚军 乃令张良留谢C.裘马过世家焉 青麻头伏焉D.则应节而舞 项王按剑而跽曰55.选出与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句式相同的一项( )A.此物故非西产B.归以示成C.既得其尸于井D.蚓无爪牙之利5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中好事少年找上门一再挑衅成名,强行要求斗蟋蟀,最终其貌不扬的小蟋蟀战胜了形体魁伟的“蟹壳青”。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鸣叫,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成名看后心中大喜。C.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先是训斥,后又奖赏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又用金笼装着献给了皇帝。D.皇帝非常高兴,便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缎,没过多久,县令和成名也因为小虫之功得到了好处。5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参考答案:1. 没有 比得上 差错 骄傲 被打倒,被打败 二次 使,让 坚持,坚决 但是2.A3.C4.(1)(成名)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破败墙头和草丛深处,探寻石缝,挖掘洞穴,没有计策不使用的,最终都没有成功。(2)(他)用手掌覆盖(捂住)促织,手里空空感觉没有东西,手刚刚举起,然而则又超乎寻常而一跃跳起来。5.C6.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n(1)各种办法都用尽了。靡:没有。(2)即使价值连城的拱璧也比不上。啻:比得上。(3)没有什么差错。爽:差错。(4)蟋蟀昂首挺立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矜:骄傲。(5)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靡:被打倒,被打败。(6)求问的人在香炉里点燃香,拜两次。再:二次。(7)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俾:使,让。(8)少年坚持要斗。固:坚持,坚决。(9)但是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顾:但是。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为:介词,被。句意: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B.而:通“尔”,你的/连词,表并列。句意: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C.以:连词,表修饰/介词,用。句意:每个人都恭敬地站着听。/用严刑来监督他们。D.焉:兼词,于此/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盘结交错,曲折回旋。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句式是定语后置,“好事者”修饰“少年”。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A.省略句,“岁征(于)民间”。句意: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尖草掭”。句意: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百顷田”“万椽楼阁”“各千计牛羊蹄躈”。句意:(他的财富就达到了)数百顷的田地、数以万计的楼阁、数以千计的牛和羊。D.被动句,语义被动。句意: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败堵”破败的墙;“发”,挖掘;“靡”,无,没有;“迄”,最终;“济”,成功。(2)“覆之以掌”,状语后置;“虚”,空;“裁”,通“才”。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句意: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这里虚词用于感叹句尾,增强感叹语气。“焉”没有感叹语气,排除AD;“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句意: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时,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虚词用于句尾,表达反问语气,而“矣”没有反问语气,排除B。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nC.“凭空虚构”错误,《促织》是蒲松龄受到吕毖的《明朝小史》记载以及冯梦龙《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中济公火化促织的故事的影响,经过艺术加工而作。并不是凭空虚构。故选C。参考译文:在明朝宣德年间,皇室爱好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蟋蟀。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县官严定限期,催促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并放着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像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毛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撩拨了它好几次,成名的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强健有力,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n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洋洋。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时,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7.C8.D9.(1)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2)(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替你美言一番。10.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而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儿子的愿望。【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宜”,副词,该,应该,应当。句意:您该回去了。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好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侃母”作主语,“语……曰”作谓语,“侃”作宾语,故应在“曰”后停顿;且“汝”作主语,“出外留客”为动宾短语,应在“客”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BC。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遂”,于是,就,便;“从者”,随从的人;“乏”,欠缺,缺乏。(2)补上省略的主语“我”;“当”,“一定”;“为”,替。10.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根据“同郡范逵素知名,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蘑,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而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可知,陶母看到儿子的朋友投宿到自己家中,自己的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而难为时,她竭尽自己所有满足了儿子的愿望,卖掉自己的头发盛情款待孩子的朋友,这说明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有主见、敢担当的人;陶母竭尽家中所有来招待儿子的朋友,这说明陶母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参考译文:\n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霜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好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醇、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11.D12.A13.C14.(1)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2)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A.解释正确;句意:(他)曾坐船经过市桥。B.解释正确;句意: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C.解释正确;句意: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D.“反”,应解释为“反而”,而不是“返回”。句意:反而出口骂人。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原来这个人负债太多,已经服毒还没有发作,打算自杀讹诈人钱财,心想尤翁有钱,好做讹头。既然不成,又转移到别人家的。“盖此人因负债多”和“已服毒”之间是因果关系,故在“多”和“毒”后断开,排除BCD两项。“知尤富可诈”中“尤富”是文中的尤姓富翁,二者不能断开;“知”的主语是虽“服毒”但暂还未死的人,故“知”之前要断开,由此也可排除CD项。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C.“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的说法错误,“陛下”是对古代君王的敬称。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非理”,无理;“恃”,依仗;“小”,形作名,小的方面,小事情。(2)“越国”,越过邻国;“鄙”,把……作为边邑;“远”,形作名,远方的国家。参考译文: 夏翁是江阴县的大族,曾坐船经过市桥,有一个人挑粪倒入他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此人还是旧相识。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回家后,夏翁翻阅债务帐册查索,原来这个人欠了三十两钱无法偿还,想借此求死,夏翁因此撕毁契券,干脆不要他还。 \n长洲尤翁开钱庄营生,年末,听到门外有吵闹声,出门一看,原来是邻居、司典者(管理典当的职员)上前对尤翁诉说:“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现在却空手前来赎取,反而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此人还是一副骠悍不驯的样子。尤翁慢慢地告诉他说:“我知道你的心意,不过是为新年打算而已,这种小事何必争吵?”就命家人检查他原来抵押的物品,共有四、五件衣服。尤翁指着棉衣道:“这件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道:“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不是急需,自然可以留在这里。”这个人拿了两件衣服,默默地离去。但是当夜竟然死在别人家,官司打了一年,原来这个人负债太多,已经服毒还没有发作,打算自杀讹诈人钱财,心想尤翁有钱,好做讹头。既然不成,又转移到别人家的。有人问尤翁为什么事先知道而强忍着,尤翁说:“凡是别人同你发生冲突而不合常理,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灾祸立刻降临。”人人都佩服他的见识。15. 《聊斋志异》/《聊斋》 司马迁16.D17.D【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记载他人口述而成的著作,所以偶尔在文中他会有感而发地评论,异史氏曰后面的内容就是评论。司马迁的《史记》每篇文章末都添有“太史公曰”的评价,蒲松龄是受司马迁的影响。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宜:适合,适宜”错误,“宜”,应当。句意:骂人的人也应当警戒。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它。句意: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它就疼。助词,取独。句意:偷盗的人应当有畏惧心。B.副词,是,表判断。句意: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副词,才。句意: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C.表转折的连词,可是、但是。句意: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就。句意:骂了一回就能减轻小偷的罪过。D.均为代词,他的。句意:这个人(他)的病很快就好了。/那邻居的老翁,因此用骂人来实施他的善事。故选D。参考译文:在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以医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怒”形于色。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某甲偷走,因为他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结果,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而这个人的病很快就好了。异史氏说:“偷盗的人应当有畏惧心,偷了一次就长鸭毛,实在太厉害了;骂人的人也应当警戒,骂了一回就能减轻小偷的罪过;不过,做善事也有方法,那邻居的老翁,因此用骂人来实施善事。”18.D19.B\n20.B21.C22.《促织》结尾“异史氏曰”揭露了天子一时的嗜好引发各级官员为讨好皇帝,从而搜刮贡物,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正因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更要审慎入微。《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论证了人君的重要作用,人君治国出现怠惰疏忽之意,国政就会面临危机,需要保持对自身的反思,时时殷忧,才能保持圣明。百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为民心向背对于国家安危有着重要作用。君主应警惕和克制权位和欲望,不能劳民伤财。立论相近,《促织》以批判和讽刺为主,《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和勉励为主。【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结合前后文内容分析,“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与“况于明哲乎?”之间为递进关系。且要与“况”搭配,应为“而”。而况,连词,表示更进一层。ABC都不能与“况”搭配,且BC不表示递进。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表现出勇于批评唐太宗失德的气概”错。结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可知,劝谏对象是“凡百元首”,即所有的君主;且主要不是为了批评指责,而是为了劝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结合“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可知,“处在深重的忧虑中”是君主“取易”的原因,而不是“守难”的原因。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C.“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错。作者对底层百姓的遭遇充满了深刻的同情,并非对成名一家得以富贵有讽刺和批判之意。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主要观点的能力。\n《促织》通过主人公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祸福转化的奇特故事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宫廷”的骄奢淫逸,以及各级官吏的媚上责下“假此科敛丁口”等等罪责,同时也提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结尾评论说“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意思是“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正因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更要审慎入微。《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因此君主应警惕和克制权位和欲望,不能劳民伤财。两文都阐述了“不可忽”的原因,立论相近,《促织》以批判和讽刺为主,《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和勉励为主。参考译文:甲①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n②(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乙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洋洋。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时,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23.B24.D25.C26.(1)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不重视啊!(2)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27.思想上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腿已经断了!“何为”即“为何”,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之”是“告”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不然”指“如果不这样”,后面是不这样的结果,“然”后面应断开,可排除C。故选B。2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明代”错误,《聊斋志异》为清代短篇小说集。故选D。25.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nA.“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错,文章中说到“僧忽一脚飞掷”,并没有说是为了惩罚李超;文中说到“又数日,僧辞去”,只是说过了几天僧人离开,并没有带有“愤”这一感情色彩。B.“尼僧……争强好胜”错误。“尼僧”“争强好胜”与原文不符,原文相关表达为“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意思是“她甘拜下风”,“争强好胜”的说法属于曲解文意。D.“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误。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式的文章,主要在写人记事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不是要表现武术技巧,应是重在描写人物的性格。故选C。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故”,所以;“一跬步”,指一举一动;“关”,关系,关乎;“忽”,忽视。(2)“固”,坚持;“诘”,追问;“乃”,才。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武技》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讽刺性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李超的两次角斗,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第一次角斗,写李超从少林寺僧习武,方学得一点皮毛,便骄傲起来,自以为对师父的本领“已尽能之”,他师父叫他与自己一角高低,他仍不醒悟。在角斗中“时时蹈僧瑕”,不自量力地欲击败师父,结果被师父忽起一脚,踢了个“仰跌丈余”,惭沮万分。第二次角斗,写李超武艺精进之后,在济南遇一卖艺的女尼招一观众下场“一扑为戏”。李超忘了过去的教训,又“意气而进”。他见女尼“年少”,外表“文弱”,就看轻她;把女尼的主动看作胆怯,好名喜胜,步步进逼,结果被女尼并拢五指一掌,打得“蹶仆不能起”。这两次角斗,一僧一尼,一长一幼;前次是僧人请角,后次是李超自己请角;前次遭脚踢,后次被掌削;前次是仰跌,后次是“蹶仆”(趴下);前次摔得轻,后次摔得重。前后一一照应,前次角斗是后次的铺垫,后次角斗失败得更惨,则是骄傲自满而又不汲取教训的必然结果,这就使故事具有一种道德训诫的意义。参考译文:\n李超,字魁吾,山东淄川西郊人。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一次,有个和尚托着饭钵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非常感激,便说:“我是少林寺出身。会点武术,让我传授给你吧。”李超大喜,留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跟他学武术。三个月后,李超对武术相当精通了,得意非凡。和尚问他:“你感到行了吗?”李超回答说:“行了!师傅的武艺我已都学到手了!”和尚笑着叫李超一试身手。李超就脱掉衣服,在手心里唾了一口,时而像猿飞跃,时而像鸟落下,翻腾跳跃了一阵子,骄傲地站在和尚面前。和尚又笑着说:“行啦。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到手了,让我们比个高低吧。”李超欣然同意,当即各自交叉双臂,摆出架势。接着在支撑、格斗、抵挡的较量中,李超不断寻找和尚的破绽;不料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已仰面摔出一丈多远。和尚拍手说:“你还没全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用手撑着地面,惭愧地向和尚请教。又过了几天,和尚告辞走了。从此李超凭武术技艺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一次,李超偶然到济南,看见一个年轻的尼姑在场上耍武艺,四周围满了观众。尼姑对观众说:“翻来覆去,总是我一个人,也太冷清了。有爱热闹的,不妨下场交手玩玩。”这样说了三遍。大家相互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李超在场边,不觉手痒,信心十足地走进场内。尼姑笑着向他合掌致意。刚一交手,尼姑就喝他停下,说:“这是少林宗派啊。”马上又问:“你的老师是谁?”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尼姑抱拳说:“憨和尚是你的老师吗?要是这样,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几次要求比试,尼姑不同意。那些围观者极力怂恿,尼姑才说:“既然你是憨师的弟子,我们就是同一路的人,不妨玩玩。只要双方领会意思就行了。”李超嘴上答应了。但他看尼姑长得文弱,因而轻视她;加以年轻好胜,故一心想打败尼姑,以获取一时的名声。两个人正打得不相上下的时候,尼姑却突然停住了,李超问她为什么,她只笑,不说话。李超认为她胆怯了,非让她再较量不可,尼姑才又和他比起来。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尼姑踢去。尼姑并住五指向下削他的腿;李超只觉得膝下像刀砍斧劈的一样,跌倒在地起不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鲁莽了,冒犯了你,请不要怪罪!”李超被抬回了家,一个多月才好。过了一年多,和尚又来了,李超向他回叙了这件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腿已经断了!”28. D B B A29. A.福 B.鸿 C.故30.C31.(1)B (2)A(3)C (4)E (5)D【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指”,同“旨”,意义。句意:他的文字简单却表达了深远宏大的思想旨意。故选D。(2)“衔”,怀恨。句意:张士信怀恨在心。故选B。(3)“竟”,最终。句意:倪瓒最终噤口不出一声。故选B。(4)“会”,恰逢。句意:恰逢他母亲病了,他求葛仙翁帮母亲看病。故选A。29.\n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倪先生像梅福一样能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像梁鸿一样孤傲,把家产全部散尽赠给亲人朋友,又有荆蛮延陵的风采。“盖先生见几类梅福”,句意:倪先生像梅福一样能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先生”作主语,“见”作谓语,“几”作宾语,“类梅福”修饰“见几”,是后置状语,故第一处应在“福”后断开。“孤寄类梁鸿”和前句中“见几类梅福”句式对称,故应在“孤寄类梁鸿”前后断开;“悉数家产赠之亲故”,句意:(倪先生)把家产全部散尽赠给亲人朋友。省略主语“倪先生”,“赠”作谓语,“亲故”作宾语,应在“亲故”后停顿。综上分析,应在“福”“鸿”“故”三个字的后面断句。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普渡世人”错,正确的意思是“把他度出世外”。该句的正确翻译为:有人说倪瓒有仙骨,葛仙翁这么做是想借此打破他迂诞怪僻的行事风格,希望能把他度出世外,他没有领悟真是可惜啊。故选C。3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1)文中说他“文章诗集文字简约却旨意深远”,这是从称赞倪瓒的角度作品来评其“其知洁”。故选B。(2)文中说他“对屋内外之物的清洁都要求到极致”,这是从倪瓒个人生活的角度来评其“其知洁”。故选A。(3)文中说他“只结交清雅之士,拒交粗俗之人”,这是从甲倪瓒交友方面评其“其知洁”。故选C。(4)文中说他“不执着于金钱,散尽钱财给亲人朋友”,这是从甲倪瓒思想方面评其“其知洁”。故选E。\n(5)“清高孤傲,才华卓绝,隐居不仕,不问政治。不肯为权势之人作画,后来遭到痛打,也不发一言”,这是从甲倪瓒的性格特点方面评其“其知洁”。故选D。参考译文:甲文倪云林集序倪云林先生,自称倪迂,又自称懒瓒。先生是一个有癖好的人,其中以洁癖为甚。自太伯、季札、仲雍之后,梅福在俗世中保持他的高洁,梁鸿在身份低微的处境中也保持了他的高洁,这之后就数倪先生了。先生隐居不仕,品行高洁,常清洗拭擦院中的梧桐、竹子,抚摩室内的鼎彝,这些都呈现出了干净的外表。试问学道之人,能在元兵还未发兵之时,先散尽家产吗?能见到张士诚兄弟,却不愿说一句话吗?能避开世俗的士大夫就像害怕污秽之物一样吗?能做到画如董源、巨然,诗比陶渊明、韦应物、王维、孟浩然,却不拘泥于模仿,保持独立精神吗?我谈谈先生的文集,(司马迁评价《离骚》)所谓的文辞简练,精妙深奥,描写生动,志向高洁,品行廉正,以小见大,文字简单却表达了深远宏大的思想旨意。恐怕后世也只有倪先生能配得上这个评价了。倪先生像梅福一样能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像梁鸿一样孤傲,把家产全部散尽赠给亲人朋友,又有荆蛮延陵的风采。月亮晴朗则自然有光芒,河水清透则自然澄澈,云少则露水容易生成。明白了这个道理,即使金碧丹青也不过是污浊的渣滓罢了,怎么能与先生相提并论?先生的作品,江东之家以有其画作为清雅,而以没有其画作而自惭庸俗,即使将先生置于圣人门徒之列,恐怕也不惭愧。④有人说:“倪先生,是一个有癖好的人,好像并不懂得道。”我笑着说:“不对!不对!圣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归根到底是洁身自好而已。”乙文倪云林事倪云林名瓒,元镇是他的字。倪瓒生性爱洁成癖。他的文房四宝由两个书童轮流擦拭灰尘,片刻不停。庭院里的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最终树也死了。他曾经留朋友夜宿家中,担心朋友不干净,把家里弄脏,晚上起来三四次,偷听朋友的动静。忽听朋友咳嗽一声,非常厌恶。等到天亮,便命书童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书童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打,只好找了一片树叶,上面有像痰一样的痕迹来搪塞过去。倪瓒厌恶地捂住鼻子,闭上眼睛,叫书童丢到三里外的地方去。\n有一次张士诚之弟张士信,听说倪瓒擅长画画,便派人拿了画绢,并送了很多金钱,请他作画。倪瓒大怒说:“倪瓒不能做王门画师!”当场撕毁了画绢。张士信因此怀恨在心。一日张士信与一些文人泛舟太湖,闻到小船上有奇异的香味。士信说:“船上一定是一位名流雅士。”立刻移船靠近,却发现是倪瓒。张士信大怒,准备当场杀了他,其他人奋力营救,但还是鞭打了倪瓒数十鞭。倪瓒最终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您受如此屈辱却一言不发,为什么?”他答道:“一出声便俗气了!”又听说倪瓒喜欢喝茶,他的茶名为“清泉白石”,如果不是优秀出色的客人是不会拿出来招待的。有一位客人求见倪瓒近一月了,倪瓒认为他很诚心,答应见他。客人气质飘逸潇洒,神韵十足,倪瓒非常欣赏他,于是让人奉上此茶。客人因为口渴,喝了两口就一饮而尽。倪瓒就放下茶盏进入房内,再也没有出来。客人问他原因。倪瓒说:“品尝清泉白石茶,不慢慢细品,一定不是雅士。”倪瓒有个清秘阁,旁人不让进。还有一匹白马,爱护备至。恰逢他母亲病了,他求葛仙翁帮母亲看病。那天下着雨,葛仙翁要求用白马来接。葛仙翁乘着马,行走在污泥中,人和白马弄全都弄得一塌糊涂。到了倪家,葛仙翁先要求上清秘阁看看。倪瓒不敢拒绝。葛仙翁穿着鞋子登上清秘阁,在清秘阁到处吐痰,把里面的古玩和藏书乱翻一气。倪瓒从那以后便弃用了清秘阁,终身不再进去。有人说倪瓒有仙骨,葛仙翁这么做是想借此打破他迂诞怪僻的行事风格,希望能把他度出世外,他没有领悟真是可惜啊。——(选自《古今笑》)32.C33.C34.B35.(1)道士就把手中拂尘交给王生,要他悬挂卧室门上。(2)我本来可怜他,这鬼竟敢这样做。(3)看见一个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简直不能接近。36.表现: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生气地用赶狗棍打陈氏;乞丐咳痰唾涕让陈氏吃下去;乞丐大笑说“美人爱我”这样的话。【解析】3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就翻墙而入,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巉巉像锯。“门内杜”与“不得入”是两个表意完整、结构独立的句子,中间断开,排除AD;“不得”是修饰“入”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窗”是动词,走到窗下,“蹑迹”是修饰“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说所遇女子美丽,与暗示无关;\n⑥说明王生已经发现此女的异常,不属于暗示。排除①⑥。故选C。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错,道士让王生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就是想震慑女鬼,是在救王生。故选B。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把;“授”,交给;“令挂寝门”,省略句,令(之)挂(于)寝门,要他悬挂在卧室门上。(2)“固”,本来;“怜”,可怜;“乃”,竟然;“尔”,这样。(3)“乞人之颠歌道上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颠歌道上(之)乞人”,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秽”,污秽;“近”,亲近、接近。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鼻涕三尺,秽不可近”可知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由“怒以杖击陈”可知生气地用赶狗棍打陈氏;由“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可知乞丐咳痰唾涕让陈氏吃下去;由“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可知乞丐大笑说“美人爱我”这样的话。参考译文:太原王生,遇一女郎,见她才十五六岁,很美,不觉艳羡。于是,王引导她一同回到书斋。女子说:“这里很好,如果你同情我,让我生活下去,须保守秘密,不要泄露。”几天后,王暗中告诉妻子,妻姓陈,怀疑女子是阔人家的小老婆,劝丈夫送她走,王不理会。王生偶然去赶集,途中遇见一位道士。那道士打量王生时显出惊愕的神态。道士说:“你身上有邪气萦绕,遇到了什么?”王生竭力为自己辩解,道士就走开了,嘴里却说:“真叫人不可理解。世上还真有死到临头却不醒悟的人!”听了道士这番不平常的话,王生对所遇到的那个女孩产生了怀疑。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就翻墙而入,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像锯。人皮铺在床上,手里拿着笔正在人皮上描画。不久,把笔抛去,拿起人皮,像抖衣去尘一样,将人皮披上身,顷刻化成女郎。王吓得要命,像狗样爬到外面,急急忙忙地追赶道士。王久久跪在地上哀求救命。道士就把手中拂尘交给王,要他悬挂卧室门上。\n半夜只见女子来了,望着拂尘不敢进屋,站在那咬牙切齿,许久才离开。片时又来,骂道:“道士吓我,我难道要把吞进口的东西吐出来吗。把拂尘取下毁了,踹开房门进来,径直闯到床边,剖开王的肚子,抓起心脏就走。丫头进来点烛一照,王已死,满腔鲜血。第二天,让王的弟弟二郎赶去告诉道士。道士发怒说:“我本来可怜这鬼,谁知他敢这样做。”随即同二郎来到王家。女子已不知去向,道士抬头四望,说:“南院是谁家?”二郎说:“是我家。”道士说:“那鬼在你家。”二郎大惊。道士问:“有生人来过吗?”答说:“清早来一老妇人,想在我家做仆人。”道士说:“正是那家伙。”于是同去,道士手执木剑,站在庭院中间,叫说:“孽鬼,快还我拂尘来!”老妇人在室内吓得脸色大变,出门想逃。道士追击。妇人往地下一倒,人皮哗地一声脱下,立刻化为厉鬼,躺着作猪叫。道士用木剑砍下它的头,顷刻身体化为烟,道士取出葫芦,放在烟中,飗飗的样子好像嘴巴吸气一样,转瞬间已把烟全吸进。一起看那张人皮时,眼眉手足,无不齐全。道士把人皮纳入口袋,就要告别离去。王妻陈氏跪求在门口,哭着请把王生救活。道士推辞说我无此能力,陈哭得更伤心,伏地不起。道士想了想,说:“我的道法不深,确实无力起死回生。我指给你一个人,也许他能。市上有个疯子,常常睡在粪土中。试去哀求他,他如果侮辱你,千万别生气。”二郎陪着嫂子进城,看见一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简直不能接近。陈氏跪行走过去,陈告诉了恳求他的目的,乞丐说:“太奇怪了!人死了却求我救活,我难道是阎王吗?”说着就生气地用赶狗棍打她,她忍痛承受。乞丐咳痰唾涕成把,举到陈氏口边,说:“吃下去!”陈氏想起道士所说的话,咬一咬牙,吞食下去了。觉得喉咙里有像棉絮一样的东西格格而下,停在胸部不动。乞丐大笑着起来走,说:“美人真的爱我啊!”说完,起身就走,终不回头。陈氏怀着羞愧回到家里。想到丈夫惨死,自己当着众人,吞食痰液,真是奇耻大辱,伤心至极。陈氏一边抱尸拾肠,一边号啕大哭,声也哑了,突然要作呕,胸膈中停结的东西直往上冲,哇的一声涌出,恰好跌进丈夫的胸腔,非常奇怪,就去看,原来是一颗人心,在胸腔不住地跳动,热气蓬蓬像烟一样。陈氏心中非常奇怪,赶紧用手把胸腔合抱。于是把缯布撕成带子,紧紧捆住。天亮时,尸体竟然活了过来。王生说:“真像做梦!只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再看,划破的地方已结痂,不久全愈。37.D38.B39.C40.A【解析】37.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D.唱:喊,呼。唱名,点名。句意为:点名时,官员呵斥随从责骂像是对待囚犯。\n故选D。3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②是最后一段“异史氏”所论述的秀才“迨望报也”时的举动,④是秀才“失志”榜上无名时的心理想法。⑤是文章最后作者对王子安上述经历的实际情况的评论。因此,这三者都是作者的评论,而非王子安的心理想法。故选B。3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A.以:介词,用,拿/动词,认为。句意为:今后再有拿“且夫”“尝谓”这样的文章给我看的人/老臣认为您没有为长安君从长计议啊。B.之:音节助词,不译/动词,到……去。句意为:过了许久,长班果然又来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C.表示顺承,意为就/表示顺承,意为然后。句意为:瞬息间自己的骸骨就都已经腐烂了/因为争相贿赂秦国因而导致自己国力下降。D.焉:代词,哪里/代词,他们。句意为:大骂说:“你这蠢奴才去了哪里!”/这五人的死,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故选C。40.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说法有误,原文中“入闱后期望甚切”意为这次结束考试后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所以应该是“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故选A。参考译文:\n王子安是东昌府的名士,一直在科举中失利。这次结束考试后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到接近放榜时,他痛饮大醉,回来躺在卧室中。忽然有人说:“报马来了。”王子安踉踉跄跄地起来说:“赏钱十千!”过一会又有人进来说:“你中进士了!”王子安大喜,起来大喊:“赏钱十千!”又过不久,一个人急急地走进来说:“你殿试后出任翰林,长班在此恭候。”果然看见二人跪在床下,衣冠整整齐齐的。王子安喊赐给他们酒食,家里人又拿来了酒菜给了他们,暗自笑王子安喝醉了。过了好一段时间,王子安心想,既然高中了就不可不到乡里炫耀一番,大喊长班,喊了几十遍没有人答应。家里人笑着说:“你先躺着等候,他们刚离开不久。”过了许久,长班果然又来了。王子安捶床跺脚,大骂说:“你这蠢奴才去了哪里!”长班发脾气说:“臭无赖!先前同你开个玩笑,你当真以为中了,在这里骂人呀?”王子安发怒了,突然跳起来打他,打落了他的帽子。王子安自己也跌倒了。妻子进来,扶他起来,说:“怎么醉成这样子!”王子安说:“长班太可恶,所以我惩罚他,哪里醉了。”妻子笑了,说:“家里只有我这老婆子,白天给你做饭,晚上给你暖脚,哪来长班伺候你这把穷骨头?”王子安自己嘲笑说:“过去有人被鬼嘲笑,我今天被狐狸戏弄了。”异史氏评论说:“秀才考试,有七种类似的情况:刚入场时,光着脚提着篮子像乞丐一样;点名时,官员呵斥随从责骂像是对待囚犯;等到进了考棚,每个洞口都探出个脑袋,每个房间都露出一双脚,好像秋后的冷蜂;到考完后出场,神情恍惚,感到天地也变了颜色,好像出笼的病鸟;等到期盼捷报时,草木皆惊,梦想幻出,一会儿作一个得志的梦想,顷刻间楼阁都建成了,一会儿作一个失志的假想,瞬息间自己的骸骨都已经腐烂了;这种时候坐立不安,真好像被拴起来的猴子;忽然间有人骑着快马来报信,可是名单中没有我,此时神色突然大变,木然的像死人一样,就像是吃了毒药的苍蝇,拨弄他也没有感觉。初次失志时心灰意冷,大骂主考官没长眼睛,笔下没有灵气,就会把桌上的文具都用火烧掉;烧了还不解恨,再用脚反复踩;踩了还不解恨,又把它们扔到臭水沟。从此后披散着头发跑进山里,面向石壁(发誓再也不参加科举了),今后再有拿‘且夫’‘尝谓’这样的文章给我看的人,我一定抄起家伙把他赶跑。可是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怒气也渐渐消了,手又渐渐发痒了,于是又像破壳的鸟,只好衔木营巢,从头开始。像这种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可是从旁观者来看这件事,难道哪里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吗?王子安在头脑中,顷刻间千头万绪,想来鬼狐早就偷着笑了,所以乘着他喝醉酒时戏弄他。41.B42.A43.B44.(1)成名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2)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45.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弛然而乐”“熙然而卧”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对比。【解析】4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见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乎东西”为“叫嚣”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虽”为关联词,一般位于句首,排除A。\n故选B。4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青年读书人”错误,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故选A。4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是作者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错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这正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故选B。4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早出暮归”,省略句,补充主语“成名”;“败堵”,破墙;“靡”,没有;“迄”,最终。(2)“盖”,表推测,估计;“岂”,表反问,哪里;“旦旦”,天天。4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艺术手法的能力。根据“乡邻之生日蹙……往往而死者”“而吾以捕蛇独存”可知,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对比;根据“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可知,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弛然而乐”“熙然而卧”对比;根据“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可知,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对比。参考译文:(一)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毁坏的墙脚、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 终究没有找到。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县官严定期限,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n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二)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n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假使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见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使)呢?”我听了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46.C47.C48.D49.B50.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解析】4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恶”,“哪里”“怎么”。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句意:你的身体本来就弱,怎么能每天砍那么多柴呢!故选C。4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句意:便在河南安了家。后一个“焉”是代词,代这件事。句意: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B.前一个“何”是“什么”,句意:你来干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句意:你怎么又来了?C.两个“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前句句意: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回去了。后句句意:撕烂他的衣服,把他的伤口包扎起来。D.前一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句意:然后一起扶他回家。后一个“以”是目的连词,“用来”。句意:想用砍自己的脖颈来搪塞呀!故选C。4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刻画手法的能力。本题要注意题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现”和“兄弟情深”的要求。\n①句只表明“诚”的“孝友”。④句是老师叹“诚”的贤,非直接表现。⑥句说的是“讷”创痛不能眠,不是表现“兄弟情深”。故选D。4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B.“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错误,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从自己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妇人做成饼。故选B。5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老虎嘴里叼着人,走起路来迟缓,被张讷追上了。张讷举起斧头用力砍去,一斧砍中了老虎的胯部。老虎受伤以后狂奔起来,张讷怎么也追不上,只好痛哭着返回来。“虎负人行缓”,是主谓结构,“行缓”补充其状态,其后断开;“为讷追及”中“为”表示被动,“被追上”意思完整,应与后文断开;“讷力斧之”中“之”做“斧”的宾语,在宾语后断开;“中胯”是动宾结构,宾语后断开;“虎痛狂奔”中,“虎”是主语,“痛狂奔”是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莫可寻逐”是“痛哭而返”的原因,中间断开。据此原句断为: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参考译文:河南人张某,他的祖先是齐地人。明朝末年齐地大乱,他的妻子被北方的士兵抓走。张某经常客居河南,便在河南安了家。他在河南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张讷。没过多久,妻子死去,张某又娶牛氏做继室,生了儿子张诚。牛氏性情非常凶悍,她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看待,叫他吃最差的饭菜。并且还要派他去砍柴,要求他每天砍柴一担,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遭她鞭打责骂,简直叫人难以忍受。她总是把好吃的东西偷偷地储藏起来,悄悄地给张诚吃,还送他到私塾读书。\n张诚一天天长大了,他生性孝顺友爱,不忍心看着哥哥辛苦。私下里劝说母亲(不要那样对待哥哥),母亲不听。有一天,张讷上山砍柴,一担柴还没砍够,就遇到风雨大作,他只好跑到岩石下躲雨。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他)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于是只得背着柴回家。继母检查时发现他砍的柴少,很生气,便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难以忍受,便进房躺在床上。张诚从私塾放学回来,见张讷神色不好,便问他:“是不是病了?”张讷说:“饿了。”张诚问张讷是什么原因,张讷便把没打够柴继母不给吃东西的事告诉了张诚。张诚(听了以后)很难过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怀揣着饼来给哥哥吃。哥哥问他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烙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张讷就把饼吃了,并叮嘱说:“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要是被发现,会连累你的。何况一天吃一顿饭,不会饿死人的。”张诚说:“你的身体本来就弱,怎么能每天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砍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吃惊地问:“你来干什么?”他回答说:“(我)要帮你砍柴。”张讷又问:“谁让你来的?”他说:“我自己(愿意)来的。”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张诚不听,手脚并用折断树枝帮助哥哥,并且说:“明天(我)要带把斧子来。”哥哥上前去阻止他,发现他的手指已被划破,鞋子也被扎破了孔,难过地说:“你要是不马上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哥哥送他走了一半路程,才返回山上继续砍柴。回家后,他跑到私塾里叮嘱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不能让他去干活。(因为)山中有凶恶的虎狼。”老师说:“今天上午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责打过他了。”张讷回来后对弟弟张诚说:“不听我的话,挨老师打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的事。”第二天,张诚带把斧头又上山去砍柴。哥哥(看见他又来了)惊骇地说:“我已经说过叫你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作声,只是一个劲地砍柴,累得满头大汗,他也不休息。大约砍满一担柴后,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回去了。老师又要责打他,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老师认为他很懂事,便不再禁止他帮哥哥砍柴。哥哥多次劝他,他都不听。有一天,张诚和几个人上山砍柴,忽然,来了一只老虎,几个同伴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老虎跑过来把张诚叼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人,走起路来迟缓,被张讷追上了。张讷举起斧头用力砍去,一斧砍中了老虎的胯部。老虎受伤以后狂奔起来,张讷怎么也追不上,只好痛哭着返回来。众人都来劝解他,他哭得更加悲伤,(对安慰他的人)说:“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而死的,(他死了,)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就用斧头砍自己的脖子。大家急忙阻止,但斧子已在脖子上砍出约一寸深的刀口,鲜血奔涌,眼看着就不行了。大家非常害怕,撕烂他的衣服,把他的伤口包扎起来,然后一起扶他回家。他的继母又哭又骂,叫喊着说:“你把我的儿子杀死了,想用砍自己的脖颈来搪塞呀!”张讷呻吟着说:“母亲您不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再活下去的!”他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夜里也睡不着,只是整日整夜靠着墙哭泣。他父亲担心他也会死去,便经常到他的床前喂点东西给他吃,牛氏知道后就诟骂斥责。张讷于是不再进食,三天后就死了。51.C52.D【解析】5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经过齐国都城雍门时,买唱求取食物。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梁缭绕,三日不断。本题,“过雍门”作“鬻歌乞食”的时间状语,断开;“鬻歌乞食”并列短语,不可断开,排除AD;“既去”,“既”是“去”的状语,不可归为上一句,排除B。\n故选C。5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D.“左右以其人弗去”句意: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以”,认为。故选D。参考译文:以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粮。经过齐国都城雍门时,买唱求取食物。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梁缭绕,三日不断。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53.B54.C55.D56.B57.他想囤积蟋蟀来谋利,抬高它的价值,也没有买的人。年轻人直接到家来找成名。【解析】5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矜”,得意,骄傲。句意: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故选B。5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用法和意义相同。前句句意:(蟋蟀)又长又大。后句句意: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B.两个“乃”连词,于是,就。用法和意义相同。前句句意: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后句句意:于是就让张良留下来代为辞别。C.前句,语气词,呢,句意: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呢。后句,兼词,在那里,句意: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D.两个“而”连词,表修饰。用法和意义相同。前句句意: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后句句意: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故选C。5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之)少年驯养一虫”,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A.语义判断句,句意: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nB.省略句,归以(之)示成,句意:回来后,把它拿给成名看。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既于井得其尸”,句意:不久从井中打捞上来尸体。D.与例句一致,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故选D。5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错误。原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可知,文中“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是小蟋蟀战胜“蟹壳青”而非智斗公鸡时的神态。故选B。5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居”,囤积,储存;“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高”,使动,使……高,抬高;“直”,价值;“售”,买;“造”,到……去;“造访”,前往访问。参考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n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中国现当代小说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古代白话小说类
2022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项训练:小说类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类阅读考点:艺术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类阅读考点:人物描写手法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类|记叙文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
2022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外国小说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小说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06 12:56:06
页数:43
价格:¥5
大小:102.2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