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
202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8
2
/58
剩余5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一、课内阅读(2022·四川雅安·一模)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太守谓谁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尝贻余核舟一C.安陵君其许寡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D.大王加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022·四川成都·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巩固B.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C.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D.忠之属也 忠:忠诚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七里之郭 肉食者谋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 云归而岩穴暝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何以战D.战则请从 然则北通巫峡5.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A.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相信别人。”B.庄公说:“我牺牲了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C.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D.庄公说:“我牺牲了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相信别人。”6.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选文都写到了与战争相关的内容,但角度不同。甲文主要写战争结果,乙文主要叙述战前准备。B.甲乙选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民贵、人和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君主应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则表示君主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C.甲乙选文语言简洁精炼。甲文“战必胜矣”中仅用“必”字就凸现取胜的信心,乙文以“鄙”一字就表达出曹刿对权贵的蔑视。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甲乙选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把“地利”和“人和”进行比较,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乙文从庄公与曹刿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2022·四川成都·一模)鱼我所欲也(节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C.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向来。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诸生学于太学 所欲有甚于生者B.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C.无冻馁之患 宫室之美D.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A.万两黄金的俸禄,不分辨一二就接受了,万两黄金对我来说也是没有好处的!B.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C.万两黄金的俸禄,不分辨一二就接受了,万两黄金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D.(见了)优厚的俸禄不讲礼仪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也是没有好处的!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文章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过渡到精神修养,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B.文章第二段举例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作者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诠释和证明了面对生死和尊严两难的选择时,应舍身而取义。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文章最后,孟子对“不辩礼义”接收厚禄的人的心理作了几种推测,认为不是面对生死时,人们受物欲和人情的影响,也是情有可原。D.文章结尾提到的“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其内核就是仁义礼智。“本心”是不学而有,不教而在。修身就是保有“本心”。二、课外阅读(2022·四川德阳·一模)孝景三年,吴楚反①。周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②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③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④。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⑤,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弘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国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⑥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顷之,景帝居禁中⑦,召条侯⑧,赐食。独置大胾⑨,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⑩臣也!”(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注]①吴楚反:以吴王濞为首的吴楚七国发动叛乱。②剽:强悍,勇猛。③深壁:加高营垒。④弓高侯:指名将韩颓当。食道:即粮道。⑤陬:角落。⑥侯:封侯。⑦禁中:宫中。⑧条侯:指周亚夫。⑨大胾(zì):大块的肉。⑩怏怏:不高兴的样子。少主:刘彻,后来的汉武帝。11.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击吴楚——回顾课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推知“东”的意义为“向东”。B.愿以梁委之——查字典,“委”的义项有“顺从”“舍弃”“托付”等,应选择“顺从”。C.绝吴楚兵后食道——联系文中“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可推知“绝”的意义为“断绝”。D.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联系词语“流亡”“亡命天涯”,可推知“亡”的意义为“逃跑”。12.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B.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D.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采用固守追击的战术,仅三月就平定叛乱。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②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2022·四川雅安·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②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堑④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⑤,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注释】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人工开凿的水道;堑:壕沟,护城河。⑤攻不待冲降而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16.文段中人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1)虞君:_____________________(2)宫之奇:___________________(2022·四川德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②籍:项籍,字羽。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力拔山兮气盖世(超过、胜过)B.虞兮虞兮奈若何 (你)C.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称王、为王)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使…逃亡)18.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0.结合本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成语四面楚歌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B.项王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C.项王他极具自尊,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而不苟活。D.项王说“时不利兮”“天之亡我”表明他已经完全认识到自己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被围困垓下,这都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2022·四川绵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初,唐公李渊娶于神武肃公实毅,生四男,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裴寂、刘文静相与同宿,见城上烽火,寂叹曰:“贫贱如此,复逢乱离,何以自存!”文静笑曰:“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忧贫贱?”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寂初未然之。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文静曰:“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静曰:“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会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战不利,渊恐并获罪,甚忧之。世民乘间屏人说渊曰:“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有删节)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有安天下之志 阴:暗中B.文静坐与李密连昏 昏:糊涂C.世民就省之 省:探望D.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 拒:抵抗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B.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C.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D.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志存高远,当他发现隋朝处于变乱之中时,便立下了安济天下的志向。B.李世民礼贤下士,他结交贤才,不吝惜钱财且放低姿态,得到了他们的拥戴。C.李世民胆识过人,刘文静被困太原时,他冒着盗贼入城的风险,到监狱探视。D.李世民善于谋略,他先问计刘文静,等待时机成熟后,才劝说李渊兴兵讨隋。2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贫贱如此,复逢乱离,何以自存!(2)仁恭、君雅战不利,渊恐并获罪,甚忧之。(2022·四川成都·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雅堂记黄庭坚丹棱杨素翁,英伟人也。其在州闾乡党有侠气,不少假借人,然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长雄也。闻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余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刻石藏于蜀中好文喜事之家,素翁粲然向余请从亊焉。又欲作高屋广楹庥此石,因请名焉。余名之曰“大雅”,而告之曰:由杜子美来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况家室之好耶!余尝欲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终以汩没世俗,初不暇给。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而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素翁可并刻此于大雅堂中。后生可畏,安知无涣然冰释,于斯文者乎!元符三年九月涪翁书。(出自《山谷集》,有删改)25.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少假借人 少:稍微B.闻余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 闻:听说C.弃其大旨 旨:主旨D.后生可畏 畏:害怕2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余尝欲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终以汩没世俗,初不暇给。(2)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27.文章着重阐述了作者对杜甫诗歌的认识,作者认为要想进入“大雅堂”应该怎样做呢?(2022·四川德阳·一模)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①,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②、畜土石、积刍茭③、完室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赡衣制履屦,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④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⑤,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释】①澶渊:古湖泊名。②锸chā,古代一种掘土用的工具。③刍茭:干草,牛马的词料。④垩,读è,粉刷的意思。⑤方从事于宋:当时,苏辙正出任河南洛阳推官。洛阳在春秋时为宋国的地盘,故苏辙说“方从事于宋”。28.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限两处)( )A.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B.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C.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D.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2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 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①使民具畚锸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①方水之淫也 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D.①水虽复至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2022·四川成都·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①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②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左拾遗。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③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④,常以忘怀处顺为事。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或经时不归,或逾月而返,郡守以朝贵遇之,不之责。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⑤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訂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都不以迁谪介意,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改)【注】①多:称赞。②谠(dǎng):正直的言论。③掎摭(jǐzhí):指摘。④释典:佛经。⑤河朔:黄河以北。3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始以进士就试 始:才B.拜左拾遗 拜:授官C.会有素恶居易者 会:正好,恰巧D.极林泉之幽邃 极:极点3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2)或经时不归,或逾月而返,郡守以朝贵遇之,不之责。34.文章最后提到白居易“自是宦情衰落,都不以迁谪介意”,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2022·四川成都·一模)王忳,字少林,广汉新都人也。忳尝诣京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①而视之。书生谓曰忳:“我当到洛阳,而被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未及问姓名而绝。忳即鬻②金一斤,营其殡葬,余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后归数年,县署忳大度亭长。初到之日,有马驰入亭中而止。其日,大风飘一绣被,复堕忳前,即言之于县,县以归忳。忳后乘马到雒县,马遂奔走,牵忳入它舍。主人见之喜曰:“今禽盗矣。”问忳所由得马,忳具说其状,并及绣被。主人怅然良久,乃曰:“被随旋风与马俱亡,卿何阴德而致此二物?”忳自念有葬书生事,因说之,并道书生形貌及埋金处。主人大惊号曰:“是我子也。姓金名彦。前往京师,不知所在,何意卿乃葬之。大恩久不报,天以此章卿德耳。”忳悉以被马还之,彦父不取,又厚遗忳,忳辞让而去。时彦父为州从事,因告新都令,假忳休,自与俱迎彦丧,余金俱存。忳由是显名。(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①愍:同“悯”。②鬻(yù):卖。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死后乞藏骸骨 藏:埋葬B.县署忳大度亭长 署:暂任某官职C.天以此章卿德耳 章:彰显D.假忳休 假:假期3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忳尝诣京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②忳悉以被马还之,彦父不取,又厚遗忳,忳辞让而去。37.唐代李瀚的《蒙求》将文中故事编成了“王忳绣被,张氏铜钩”的蒙句,请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故事可以向儿童传递哪些美德,至少列举三项。(2022·四川绵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三十年进士。胪唱①过御前,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曰:“君子也。”授行人司副,迁翰林检讨。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端好。帝大悦,赐酒馔,留竟日出。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僭尘圣听,许臣必行。未几辍改,事同反汗②。何以信天下?”帝为动容。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灵壁战败,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河而死。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亦同死。(选自《明史·列传三十》,有删改)【注】①胪唱:皇帝召见新科进士时,依次唱名传呼,称“胪唱”;②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酒馔,留竟日出 竟:全,整B.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 隶:属于C.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 执:拘捕D.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 命:性命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见其容止凝重/窥镜,谓其妻曰B.何以信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帝为动容/为人谋而不忠乎D.朝服跃马入河而死/鸣之而不知其意40.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2)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41.陈性善为什么能被君王器重?请根据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三、对比阅读(2022·四川眉山·一模)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齐大饥。黔敖为食①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④!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丙】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⑤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⑥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言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⑦,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释】①食(sì):拿饭给人吃。②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袂:袖子。②辑(jí)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③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④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⑤捐瘠(jí):贫乞、瘦弱;⑥不避:不让,不差于;⑦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42.对材料[丙]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C.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4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B.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食:吃C.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谢:道歉。D.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务:从事44.选出下面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阐明了“大同”社会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B.乙文主要想说明做人要有骨气,绝不能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施舍。C.丙文主要阐明了“欲民务农,在于贵粟”的观点。D.丙文第①段以尧、禹“开其资财之道”为可靠事实依据。为下文的对比分析做铺垫。4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2022·四川广元·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节选自《出师表》)【乙文】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贸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节选自《三国志》)[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4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深入不毛 (毛:生长草木。)B.当奖率三军 (奖:奖励。)C.于是简取良才 (简:选拔。)D.会连卒(亡:适逢。)4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伤先帝之明(以:连词,表结果,以致。) 以连为什邡令(以:介词,把。)B.诸葛亮将自征之(之:代词,代南方诸郡。) 先主义之(之:代词,代王连。)C.而连言辄恳至(而:连词,表并列,并且。) 蔚然而深秀(而:连词,表转折,又。)D.亮虑诸将才不及己(及:动词,比得上) 及成都既平(及:介词,到,等到。)48.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B.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C.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D.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4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句画线句。(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50.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2022·四川达州·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周亚夫军细柳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乙】良将李牧①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以他人代为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⑥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注】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5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周亚夫军细柳(军队)B.军中闻将军令(听从)C.辄入收保(就)D.悉勒习战(全、都)5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李牧者,赵之良将也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其后十余岁C.可得而犯邪/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D.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他人代为将5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5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2022·四川广元·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①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②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③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材料二】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①有生:生来。②少焉:一会儿。③方轨:两车并行。④民夷:指汉族人和少数民族人士。⑤沽:卖酒的人。⑥过:指苏过,苏轼的小儿子。56.为理解材料一中“芥浮于水”的“芥”字,某同学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个字:①草:水陆草木之花;②萍:身世浮沉雨打萍。③蒲:蒲柳之姿。由此得出“芥”的意思应该是( )A.小草B.芥菜C.梗塞的东西D.草根57.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过来)B.归舍已三鼓矣(副词,已经)C.盖自笑也(大概)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代词,……的人)58.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B.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C.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D.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5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几不复与子相见。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60.材料一、二都写到了“笑”,请分别简析其中“笑”的内涵。(2022·四川巴中·一模)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贞观十五年,(太宗)遣使诣西域立叶护①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②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征谏曰:“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鸾舆③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叶护:突厥首领的称号。②赍(jī):带着。③鸾舆(luányú):皇帝仪仗中的旗载于车上,大驾出而先行,称为鸾舆。6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6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D.历诸国市马 百里奚举于市63.下列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翻译: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理解:说明进谏的人多,也反映出当时齐王的确深受蒙蔽。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翻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理解: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C.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翻译:于是给了献马人一些路费,让他回去了。理解:表现出汉文帝有智慧、有仁心的性格特征。D.太宗遽令止之。翻译:太宗立即下令制止了他(魏征)。理解:唐太宗从谏如流,进谏取得了成功。64.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B.【甲】文中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说明威王改革了弊政,齐国政治清明。C.【乙】文苏则劝谏魏文帝不要买西域的大珍珠,表现出苏则的正直,提醒太宗要采纳正直大臣的谏言。D.【乙】文魏征把唐太宗与夏禹、商汤及周文武王进行对比,认为唐太宗的所作所为不及他们,提醒唐太宗向他们学习。65.阅读了【甲】【乙】两文,有人喜欢邹忌采用的方法,有人喜欢魏征采用的方法,同样是“谏”言,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22·四川泸州·一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6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B.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C.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D.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6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B.闻寡人之耳者(听到)C.期年之后(满一年)D.惟欲清净(只)68.下面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B.【甲】文中曹刿论战直奔打仗正题,【乙】文邹忌讽谏从个人生活小事谈起。C.【乙】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D.【丙】文从“夫治国尤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可以看出唐太宗体恤民生的治国之道。6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022·四川南充·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文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选自《古文笔法百篇))【注】①骥:千里马。7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养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7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B.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C.人不知而不愠 执策而临之D.不以千里称也 是以骥之为骥7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73.翻译下列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四川成都·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7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B.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C.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D.富贵不能淫 淫:惑乱,迷惑7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足肤皲裂而不知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醉翁之意不在酒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为人谋而不忠乎D.与民由之/相与步于中庭76.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A.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道路。B.以顺从为正道,是妇女遵循的规则。C.以顺从为正道,是妇女遵循的道路。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77.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论点鲜明,各具特色。甲文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论证了“何为真正的大丈夫”这一问题。B.两文论证合理,具有说服力。甲文运用举例论证,生动形象;乙文运用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C.两文语言都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甲文将深刻的道理以浅显的语言说出,逻辑性强;乙文先反驳,再说理。D.两文皆为经典,富有价值。甲文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乙文告诫我们要以“仁”“礼”“义”为正路。(2022·四川资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拜访C.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集市D.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 师:以……为师7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奉命于危难之间/况贤于隗者乎B.咨臣以当世之事/臣闻古之君人C.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人不知而不愠D.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8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81.结合两篇选文,谈谈诸葛亮和郭隗的劝诫技巧有何不同。(2022·四川广安·一模)【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岳阳楼记》)【乙】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8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83.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 (2)宠辱偕忘__________(3)而慨然有志于天下__________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__________8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自仲淹创之B.不以物喜 以母在时方贫C.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行者休于树D.斋三日而去 而年又最高8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86.【乙】文第2自然段中,范仲淹的做法正好践行了他在【甲】文中推崇的远大政治抱负,即_________。(用【甲】文的原文回答)87.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范仲淹是怎样践行他的“仁人之心”的。(至少答出两点)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2.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解析】1.考查对方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谓:动词,告诉/动词,是;B.尝:都是“副词,曾经”;C.许:动词,答应/表示约数;D.加:动词,施予,给予/浮夸,夸大;故选B。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用)、广(增广,扩充)、逆(违背)、轻(对……轻视)、与(同‘欤’)”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参考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58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3.D4.C5.C6.A【解析】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故选D。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之:助词,的/代词,这件事;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以:介词,凭、靠/介词,凭、靠;D.则:连词,就/连词,那么;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加,虚夸、夸大;信,实情;故选C。6.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甲文论述了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乙文叙述了战争的时间、对象以及战前的准备情况。因此“甲文主要写战争结果,乙文主要叙述战前准备”说法错误;故选A。参考译文58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7.C8.C9.B10.C【解析】7.C.乡为身死而不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从前。故选C。8.A.介词,在/介词,比;B.为了/动词,做;58C.都是结构助词,的;D.动词,给/通“欤”,语气词;故选C。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好益处。句子翻译为: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故选B。10.C.“认为不是面对生死时,人们受物欲和人情的影响,也是情有可原”错误。结合文章末尾“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分析,孟子对“不辩礼义”而接受厚禄的人的心理作了几种推测,认为这样的人可能经受不住宫室、妻妾之美的诱惑,也可能是想得到贫困的亲戚朋友的赞许。虽然“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但受物欲、人情的蒙蔽,人们往往又会丧失这样的初心。因此感叹:那些不顾礼义而贪求富贵的人,丧失了他们固有的“羞恶之心”。故选C。参考译文: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11.B12.A13.D14.(1)梁王每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援,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愿意出兵。(2)皇帝起身,条侯就快步走出,景帝看着他出去。【解析】1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B.“愿以梁委之”的意思是“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委”的意思是“放弃”;故选B。5812.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夫、盖、故(是故)、岂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句意:太尉让人们注意防备西北。接着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主语——精兵)”“吴兵既饿”“乃引而去(主语——吴兵)”都是独立的主谓句,故断为: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故选A。13.D.根据“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可知,“忿然离席”的说法错误;故选D。1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本句重点词语有:日:每天;使使:派遣使者;便宜:有利;(2)本句重点词语有:趋:快步走;以:用。参考译文: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国叛乱。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已经饿了,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应战。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们注意防备西北。接着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濞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58过了五年,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为此事争辩,没有成功,景帝因此就疏远了他。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为侯爵。丞相周亚夫说:“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于是全都封徐卢为列候。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不久,景帝在皇宫中召见条侯,赏赐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大块肉,没有切碎的肉,不也放筷子。条侯心中不满,扭头就叫管宴席的官拿筷子来。景帝看到后笑着说:“这些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条侯脱下帽子谢罪。皇帝起身,条侯趁机快步走出。景帝目送他出去后。说:“这个遇事就不满意的人不能任少主的大臣啊!”15.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16.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贤能【解析】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谏(劝谏)、而(却)、不用(不采纳)”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注意省略内容的补填。16.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可以看出虞君贪图小利、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从“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侧面表现出宫之奇是一个有贤能之人。参考译文:晋献公想讨伐虞国,但宫之奇在那里,晋献公为此寝食不安,因而不敢轻易派兵攻打虞国。后来晋献公用宝玉和骏马来贿赂虞国国君,虞君很高兴。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宫之奇见自己的劝阻无效,就越出国境逃走了。荀息在灭掉了虢国以后顺路又将虞国灭掉了,这样兵不血刃又将宝玉和骏马带回晋国。所以防守不仅仅依靠壕堑的坚固,攻城不单单凭借冲车的高大,就看你能得到贤人还是失去贤人的辅佐。17.D18.A19.⑴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⑵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20.D【解析】17.5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意思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亡:使……灭亡,不是“使……逃亡”。故选D。18.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意思是: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故选A。1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壁(修营垒)、围(包围)、数重(团团包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纵(即使)、怜(怜爱)、王(称王)、何(什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文章写项王说“时不利兮”“天之亡我”表明他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自己的时运不济和上天的不眷顾。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原因是“自己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故选D。参考译文: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21.B5822.B23.C24.(1)(我们)贫穷且社会地位低下到了这种地步,又碰上乱世流离,凭借什么才能保全自己呢!(2)王仁恭、高君雅作战不顺利,李渊担心会一起被治罪,非常忧虑这件事。【解析】21.B.句意:刘文静因犯有与李密通婚的罪。昏:同“婚”,婚姻。并非译为“糊涂”;故选B。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文静看见李世民,认为他与众不同,对裴寂说:“这个人不是寻常之人,他的豁达像汉高祖,他的神武如同魏太祖,年龄虽小,是治世的人才呀。”“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是刘文静对李世民的表现;“谓……曰”译为“对……说”,提示后文为刘文静所说的话;“此非常人”是刘文静对李世民整体看法;“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两个并列短语,来形容李世民的神态气度;“年虽少”“命世才也”,再次强调刘文静对李世民的看法故断为: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故选B。23.C.在李世民探望在牢狱中的刘文静时,刘文静所说的“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强调的是天下大乱的形式,而非是李世民“冒着盗贼入城的风险”来监狱探视;故选C。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贱:指社会地位低下;如此:到这种地步;复:又;逢:遇到、碰上;乱离:乱世流离,动荡给国家带来忧患;以:凭借;(2)战:作战;恐:担心;甚:很,非常;忧:忧虑。参考译文:58开始,唐公李渊娶了神武肃公窦毅的女儿,生下四个男孩儿,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世民聪慧勇猛有决断,见识胆量超过常人。李世民看到隋王室正处于混乱之中,就暗中怀有要安定天下的抱负,他礼贤下士,散发资财以结交宾客,赢得了大家的爱戴拥护。裴寂、刘文静一起夜宿,看见城上起了烽火,裴寂感叹说:“(我们)贫穷且社会地位低下到了这种地步,又碰上乱世流离,凭借什么才能保全自己呢!”文静笑着说:“当世之事可以理解,我们二人互相交好,担忧什么贫贱呢?”文静看见李世民,认为他与众不同,对裴寂说:“这个人不是寻常之人,他的豁达像汉高祖,他的神武如同魏太祖,年龄虽小,是治世的人才呀。”裴寂开始没有认同他说的。刘文静因犯有与李密通婚的罪,被关在太原的监狱里,李世民去探望他。刘文静说:“天下大乱,没有汉高祖、汉光武帝那样的才能是不能安定天下的。”李世民说:“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只是人们看不出来罢了。我来探望您,不是出于儿女情长,而是打算和您商议大事。您有什么谋划吗?”刘文静说:“太原的百姓都躲避盗贼进入城中,文静为官多年,知道他是英雄豪杰,一旦收复了失地,可得到十万人,他所率领的士兵会将近数万人。他说一句话,谁敢不听从?以此兵力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王之业就可以成功。”李世民笑道:“您的话正合我的心意。”于是他就暗中布署宾客,李渊不知道这些事。恰逄突厥侵犯马邑,李渊派遣高君雅率领土兵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合力抵抗。王仁恭、高君雅作战不顺利,李渊担心会一起被治罪,非常忧虑这件事。李世民趁机屏退旁人劝说李渊说,现在皇帝无道,百姓困窘,晋阳城外都成为了战场。您若是拘守小节,在下有盗贼侵犯,在上有严酷的刑法,危亡就在旦夕,不如顺应民心,发动起义,转祸为福,这是上天授予的时机。”25.D26.(1)我曾经想根据我对杜诗的领会,来动笔写几句,但始终因整天被俗事羁绊,没有闲暇时间。(2)因此,如果让青年学子自己去摸索,就会觉得很艰深吃力。27.①杜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无意为文”,只有广泛涉猎各种典籍,博览群书,做到如杜诗般出神入化的境地;②学杜诗,不在于苟求文字和声律,而在于学习其内蕴情感,人格精神,即“无意而意已至”。【解析】2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D.错误,句意:后生学子是可以敬畏的。畏:敬畏,敬服;故选D。2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余,我;尝,曾经;欲,想;以,来。58②故,因此;使,如果,假使;则,就;深,艰深。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语句“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而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可知,作者认为要进入“大雅堂”需向杜甫看齐,要达到“无意为文”,就必须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做到与杜甫一般出神入化;还要学习杜甫的“无意而意已至”,就必须讲究在作诗时不再苛求文字和声律,将注意力放在其蕴含的感情上,这样才可以像杜甫一样,进入“大雅堂”。据此概括即可。参考译文:丹棱杨素翁,是一位英俊奇伟的义士。(他做事很较真),在当地乡里之间很讲豪侠之气,(对待别人的过失),(他)稍微也不肯宽容,但只凭礼义却从不依仗财势(欺凌弱者)而享誉一方。听说我想把杜甫在东西川和夔州写下的诗篇全部书写下来刻成诗碑,存放在蜀中喜好诗文者家中,素翁便欣然向我请求承担此事。并打算修一高堂广厦来陈列这些诗碑,于是请我为之命名。我替此屋取名叫“大雅堂”,并对他说:自杜甫以来四百年间,诗风颓丧,文人墨客受当世流俗影响,大都随波逐流,即使是杰出的才俊,其诗作也远未达到杜诗的境界,更不要说那些喜好诗文的一般士子了!我曾经想根据我对杜诗的领会,来动笔写几句,但始终因整天被俗事羁绊,没有闲暇时间。(即便我如愿写了),但杜诗的精妙之处乃在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果不是广泛地涉猎《诗经》,熟悉《国风》《雅》《颂》,深刻领悟《离骚》《九歌》的人,怎么能咀嚼、理解杜诗的内涵和意味,从而顺利地进入到诗歌创作的正确门径呢?因此,如果让青年学子自己去摸索,就会觉得很艰深吃力;假如进入大雅堂的人,能够按照我这个观点去探寻它,就会事半功倍,省力多了。那些喜欢穿凿附会的人,抛弃了杜诗的主旨,一味地在比兴和技巧上夸夸其谈,认为杜诗中所涉及到的林泉、人物、草木、鱼虫,每一样都有所寄托,有所指代,就像当世很流行的猜诗谜的一样,那么,杜诗就毫无价值可言了。素翁可把这篇记一并刻在大雅堂中。后生学子是可以敬畏的,怎么能料定后之登大雅堂者对这碑上的诗文没有豁然贯通的人呢!元符三年九月黄庭坚(涪翁)书。28.B29.A30.C31.(1)澶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58(2)因此大水退去之后(已经退去),百姓们更加亲密(团结、友爱、亲近)。【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自己身先士卒,下定决心与城共存亡,因此,水势虽大但老百姓抗击洪水的决心很坚固。“以身帅之”和“与城存亡”是两个独立的分句,主语都是“子瞻”。“故”是连词,表因果,其前面应断开。故断句为: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故选B。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担任/动词,担任;B.动词,准备/副词,详细;C.副词,正当/名词,方圆;D.连词,即使/连词,虽然;故选A。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由文中“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可知,是苏辙在饱览山川,凭吊水的遗迹之后,主动写作的本文,并非“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故选C。3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诚:如果。塞:堵住。则:就。害:危险。(2)故:因此。既:已经。益:更加。参考译文:58 熙宁十年秋七月四日,黄河决堤于澶渊,往东流入钜野,北溢出到济南,在泗水溢出。八月戊戌日,洪水到了彭城。我哥哥子瞻恰好为彭城太守。水未到,便让百姓准备畚箕铁锹,准备好了土石、刍茭,把空隙都堵塞上了,做好了防治水患的准备,所以洪水来到后,百姓也不担心。自戊戌日至九月十五日,水淹到城墙的二丈八尺,流向东西北门,水势汹汹,浪头仿佛和远山、城墙一样高。大雨昼夜不停,子瞻穿着草鞋,住在城墙上,征调民夫,调派禁卒来抗洪,严禁百姓私自出城躲避洪水,自己身先士卒,下定决心与城共存亡,因此,水势虽大但老百姓抗击洪水的决心很坚固。当洪水漫无边际,淹没千余里的土地,冲走房屋,冲塌坟墓,溺水的老弱随水漂流,强壮的人还能逃跑,老百姓没有吃喝,饥渴死在丘陵上的树木上。子瞻使熟悉水性的人浮船,载着吃的、喝的来帮助那些被困的人,获救的人数不清。水已经干涸,朝廷正堵塞溃决的澶渊,没有时间顾忌徐州。子瞻说:“澶渊如果真能堵塞,徐州就安全了,堵不堵得住,那就是天命啊。也不能让徐州百姓再次遭受水患。”于是请求加高徐州的城墙,防备大水的冲击,用木头做成栅栏保护城墙。洪水即使再次到来,也不能因此使徐人蒙受灾害,因此,当洪水退去时,百姓更加团结了。于是子瞻在城东修筑高高的门楼,粉刷一层黄土,他说:“水来土掩。”徐人互相庆贺成功抵御洪水。我正要到洛阳去上任,路过徐州,将登上黄楼,俯视黄河水患的遗痕,联想古代黄泛的灾难,于是写成了这篇黄楼赋。32.D33.(1)(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2)(他)有时几个时辰不归,有时超过一个月才返回,刺史把他当作朝廷显贵对待,从不责备他。34.①他初登仕途,渴望报效朝廷,救助百姓,然而却屡遭打击,有志不得伸展。如第二段“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却遭贬谪;第四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愿望没有实现,无辜被排挤,流放期间差点死去。(答到任意一个事例即可)②他性情洒脱,忘怀处顺为事。如第三段“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天子不采纳谏言他便请求离京任职。【解析】3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尽享林间泉下幽深静谧之美。极:形容词动用,到……尽头;故选D。3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著:写;箴:针砭;缺:缺陷;多:赞赏;(2)或:有时;经:超过;逾:超过;遇:对待;不之责:宾语前置,即“不责之”。34.5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白居易“自是宦情衰落,都不以迁谪介意”的原因,要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根据第二段中“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可知白居易因上书言国事,却因之被贬;第四段中“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愿望得不到实现,还被无辜排挤,差点死在被贬的蛮荒之地。可见白居易仕途坎坷,胸怀天下,立志报效朝廷,却报国无门,屡次被贬谪,郁郁不得志;根据第三段中“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因为多次上书皇帝言政事提建议,却不被采纳,因此他自动请求到地方去任职,可见他“常以忘怀处顺为事”,性格洒脱,随遇而安,忘怀得失。根据以上分析,概括白居易“自是宦情衰落,都不以迁谪介意”的原因即可。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 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任命他为左拾遗。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请求迅急捕贼以雪国耻。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指摘白居易,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儒学之外,尤其精通佛经,经常用不计得失顺从自然的原则来行事。在湓城,白居易与凑、满、朗、晦四位禅师,常常结伴游玩吟咏,登高历险,尽享林间泉下幽深静谧之美。有时几个时辰不归,有时超过一个月才返回,刺史把他当作朝廷显贵对待,从不责备他。那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城,授司门员外郎。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当,黄河以北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 白居易当初应试成绩优异,提拔入翰林,承蒙英明君主格外恩顾,很想竭力报效,如果身居要职,必定救助百姓。(白居易)藏在心中的愿望没有实现,平白无故被当权者排挤,在流放江湖四五年间,差点因南方瘴气死去。从此做官的兴致低落,不介意职位的升降,一心追求逍遥自在,以诗歌抒发情怀为乐事。35.D36.答案示例:①王忳曾经前往京师,在空置简陋的屋子里面见到一个患有疾病的疲惫书生,悲伤不忍地58看向他。②王忳把被子和马全归还给金彦父亲,彦父并不收取,又把丰厚财物赠送王忳,王忳谦逊推让后离去了。37.答案示例:王忳京城救助书生传递了扶危救困的悲悯仁慈;王忳不把意外得来的马与被子占为己有传递了物归原主的诚实风骨;王忳不接受彦父的厚赠,且与彦父俱迎彦丧,则传递了重义轻利的处事操守。【解析】35.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D.句意:请县令放王炖的假。假:请求放假。故选D。36.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尝:曾经。诣:到……去。舍:房屋。愍:同“悯”,怜悯。(2)句重点词:悉:全、都。以:把。厚:厚赠。遗:给。3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根据第一段“忳尝诣京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忳即鬻金一斤,营其殡葬,余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可知,王忳到京城的时候,因为可怜书生而去看望他,并且帮他收敛尸骨,这举动传递了扶危救困的悲悯仁慈;又第2段“忳后乘马到雒县,马遂奔走,牵忳入它舍”可知,王忳不把意外得来的马与被子占为己有,而是归还给原主人,传递了拾金不昧的诚实风骨;由第2段“忳悉以被马还之,彦父不取,又厚遗忳,忳辞让而去。时彦父为州从事,因告新都令,假忳休,自与俱迎彦丧,余金俱存”可知,王忳不接受彦父的厚赠,且与彦父一起去迎回金彦的尸骨,传递了重义轻利的处事操守。参考译文:王忳,字少林,是厂汉新都人。王忳曾经到京城去,在一座空屋子里看见一个书生因为生病陷于困境,王忳很怜悯他,就上前去探视他。书生对王忳说:“我要到洛阳去,却身遭疾病,将不久于人世,我的腰里有十斤金子,我愿意把它赠送给你,我死以后请你埋葬了我。”王忳还没有来得及问清他的姓名,书生就死了。王忳就卖掉了一斤金子,料理书生的丧事,余下的金子全都放到了棺材下面,没有人知道这件事。58后来回到家乡多年,县里让王忳代理大度亭长。刚刚到任的那天,有一匹马跑到亭中停了下来。那天,随着大风飘来了一床绣被,又落到了王忳的面前,王忳就把这事对县里说了,县里把马和绣被送给了王忳。后来王炖骑着那匹马到雒县去,那匹马飞奔着把王忳驮到了它的马棚里。主人看到了马高兴地说:“今天可擒住盗马贼了。”马的主人询问王忳怎么得到的马,王忳就详细地说了马以及那床绣被的情况。马的主人呆住了很久才说:“绣被随着大风与马一同消失,你怎么就凭借阴德得到了这两样东西?”王忳自己心想还有埋葬书生的事,于是也说了,并说了书生的相貌和埋金子的地方。马的主人大惊,号哭道:“那是我的儿子。他姓金,名叫彦。他前往京城,不知到哪里去了,没想到竟是你帮忙埋葬了他。你的大恩那么久了没有报答,上天要用这事来彰显你的品德。”王忳把马和绣被全部归还主人,金彦的父亲并不收取,又厚赠王忳,王忳坚决推辞然后离去。当时金彦的父亲做州里的从事,于是把这事告诉了新都县令,请县令放王忳的假,与自己一同前往迎回金彦的棺木,当时余下的金子还在。王忳因此而扬名。38.D39.A40.①陈性善工于书法,曾被太祖召入便殿,翻录诚意伯刘基之子刘琏所献其父的遗书。②唯独将陈性善留下赐坐,询问他治理天下之要道,陈性善写出献上。41.君王器重陈性善是因为他为人持重、镇定自若、诚实守信,而且对皇帝忠诚。【解析】38.D.句意为:没有完成皇帝教给的使命的臣子,是有罪的啊,我以什么去见皇上呢?命:使命。故选D。3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同,代词,指前文出现的人或物等,根据语境可译作“他”“它”等;B.不同,介词,用/介词,因为;C.不同,介词,为了/介词,替;D.不同,连词,表示顺承/连词,表示转折。故选A。4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工,工于,精通。尝,曾经。其,他的。(2)独,只。书,写。以,来。41.58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可知,陈性善为人持重;根据“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端好”可知,陈性善为人镇定自若;从“性善尽所言”可知,陈性善对皇帝忠诚;从“既然已经僭承圣德,许诺微臣必行,不久又中止更改,事同反汗,这样何以令天下信服呢”可以看出陈性善诚实守信的特点。综上所述,君王器重陈性善是因为他为人持重、镇定自若、诚实守信,而且对皇帝忠诚。参考译文: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世,山阴人。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陈性善作为新考中的进士被唱名传呼至御前,太祖见其容貌举止十分凝重,注目良久之后说:“真是位君子啊!”乃授他为行人司副,后迁升翰林检讨。陈性善工于书法,曾被太祖召入便殿,翻录诚意伯刘基之子刘琏所献其父的遗书。太祖十分威严,见到他的人大多惴惴不安,甚至吓出冷汗而写不成一个字。而陈性善却举止安详,字体笔画端正美好,太祖十分高兴,赏赐酒食,并将他留于宫中一整日才出来。惠帝身在东宫,熟知陈性善的名声。惠帝即位之后,陈性善被提拔为礼部侍郎,他推荐起用了因罪流放的薛正言等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属于被贬之列,也因陈性善之言,被起用为副都御史。一日,皇上退朝之后,独将陈性善留下赐坐,询问他治理天下之要道,陈性善写书献上。陈性善知无不言,而皇上对他的建议则全部听从采纳。不久,被有关官员所阻,陈性善劝说道:“陛下不以微臣不肖,让微臣做顾问。既然已经僭承圣德,许诺微臣必行,不久又中止更改,和反悔食言相同,这样何以令天下信服呢?”皇上为之动容。燕王启兵后,陈性善改任副都御史,监督诸军。灵璧战败,陈性善与大彭与明、刘伯完等均被捕。不久,全被放回。陈性善说:“辱命之臣,有罪啊!我以什么去见皇上呢?”随后身穿朝服,纵马跃入河中而死。余姚黄曦,陈子方与陈性善是好友,也一同死去。42.B43.A44.D45.(1)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2)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解析】42.考查断句。句意为: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可根据意思直接断句为: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故选B。43.A.句意: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理想社会。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故选A。44.D.“以尧、禹‘开其资财之道’为可靠事实依据”有误,应为:以尧、禹、汤“开其资财之道”为可靠事实依据。故选D。45.5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故,因此;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第一个“子”,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2)于,由于;农,从事农业;著,居于,处在。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不是为了占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理想社会。乙: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丙:在圣明的君王统治下,百姓不挨饿受冻,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吃,织布匹给他们穿,而是由于他能给人民开辟财源。所以尽管唐尧、夏禹之时有过九年的水灾,商汤之时有过七年的旱灾,但国内没有因饥饿而死的人,这是因为贮藏积蓄的东西多,事先早已作好了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46.B5847.C48.C49.(1)先帝知道我做事严谨慎重,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那是不毛之地,疫疡(瘟瘴)之乡,不值得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50.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解析】4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解释有误。“当奖率三军”意思是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奖”鼓励、激励之意,而非“奖励”的意思。故选B。4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C.解释有误。“而连言辄恳至”意思是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而”,连词,从上文“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看,表承接;从下文“故停留者久之”,有表因果意味,而非“表并列,并且”。“蔚然而深秀”意思是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而”,连词,表并列,而非“表转折”。故选C。4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有利于国家财政开支。“迁司盐校尉”动宾结构,“司盐校尉”是官职,专有名词,应在“尉”后停顿;“较盐铁之利”动宾结构,应在“利”后停顿;“利入甚多”主谓结构,应在“多”后停顿;应断句为: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故选C。4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故:所以。临:将要。寄:托付。以:把。(2)重点词语:此:这。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疫疡:有(产)瘟疫,宜:应该。以:用。一国之望: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585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问根据【甲文】“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不辜负先帝托付;根据【乙文】“时南方诸郡不宾”可知,南方诸郡不服;根据【乙文】“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可知,诸葛亮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第二问根据【乙文】“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可知,诸葛亮重视并充分考虑王连劝谏。参考译文【甲文】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乙文】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刘备认为他守义,故不强逼他。待成都平定后,任命王连为什邡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有利于国家财政开支,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乂、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打算自己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说:“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乡,不值得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比自己差,打算一定要去,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不久王连去世,他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江阳太守。51.A52.D53.A54.(1)穿戴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陛下)。(2)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就立即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不敢出战。55.共同点:①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②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58【解析】5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A.句意:周亚夫驻军细柳,军:驻军。故选A。5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A.到,动词/的,助词;B.那里,指代地方,代词/这,指代事件,代词;C.不译,表承接的连词/但,却,表转折的连词;D.都是介词,把;故选D。5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以示君威”理解有误,“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尊重,并不是以示君威。故选A。5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语句通顺。(1)句注意重点词“介胄(穿戴盔甲)、见(参见、参拜)”要正确理解;“请以军礼见”中省略了主语,宾语,要补上,“(我)请以军礼见(您,指陛下)”;(2)句注意重点词“入(入侵)、辄(就)、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战(出战,应战)”要正确理解,“辄入收保”省略了主语,应为“(战士们)辄入收保”,注意补充。5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结合甲文第②段“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知,军中戒备森严,可见周亚夫治军严谨;结合“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可知,即使皇帝到了军营,没有将军的军令也不得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恪尽职守,令出如山;结合“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皇帝进了军营也必须按照将军的军令下马徐行,且周亚夫也只以军礼参见他,可见周亚夫治军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58结合乙文第①段“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可知,李牧下令如不遵守军令处以斩刑,可见李牧治军严谨、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结合第①段“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可知,李牧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可见李牧厚遇战士;结合第②段“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可知,赵王责备李牧,但李牧依然和原来一样,可见李牧不会取悦君主;结合乙文第①段“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可知,匈奴每次入侵,李牧都不应战,匈奴人以为李牧胆怯不敢应战,如此几年,边塞的将士们在李牧的安排下却士气高涨,这是李牧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结合乙文第①段“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等句可知,李牧将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还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可见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这一点。综上可知,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的共同点是:治军严谨,军令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李牧的独特之处是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厚遇战士。参考译文:【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58【乙】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燃起烽火报警,(战士们)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又请回了李牧。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李牧布下大量奇特的战阵,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56.A57.A58.C59.(1)(我)差点儿再也不能与你相见了。(2)家里人闭门熟睡,鼾声已经第二次响起了。60.材料一写苏轼被贬往荒僻落后的海南,一开始茫然自悲,但联想到“蚁附于芥”的寓言而自我解嘲,聊以自慰,此处的“笑”是一种豁然开朗、自我安慰的释怀之笑。材料二写苏轼应老书生之邀游城晚归,听着家人鼾声已起,内心有一种忘怀官场得失的轻松之感,此处的“笑”是一种忘怀得失、坦然处世的愉悦之笑。【解析】56.本题考查推断词义。结合“某同学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个字①草:水陆草木之花;②萍:身世浮沉雨打萍。③蒲:蒲柳之姿”可知,“水陆草木之花”中的“草”是小草;“身世浮沉雨打萍”中的“萍”是浮萍,一种水生植物;“蒲柳之姿由”中“蒲”是蒲草。这几个字都是草字头,意思都与草有关,由此推断“芥”的意思也与草有关,“芥浮于水”应是小草浮在水面上。故选A。5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A.句意为: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过:拜访。故选A。58.5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句意为: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予”是主语,“欣然”修饰谓语“从”,“之”是宾语,故在“之”后断句。“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中“步、入、历”是谓语,“城西、僧舍、小巷”是宾语,它们是一组并列关系的动宾词组,故在每组动宾短语后断句,即“西、舍”后各断一处。故断句为: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故选C。5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要注意重点字词“几(差点儿)、复(再)、子(你)”要理解正确;(2)句中要注意重点字词“掩关(关门)、已(已经)、再(第二次)”要理解正确。60.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与作者情感。结合材料一“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可知,苏轼刚到海南的时候,感到凄凉感伤;结合“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可知,他后来想到“天地”“九州”“中国”以及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海岛中,便释然了;结合“覆盆水于地……念此可以一笑”可知,苏轼再借用“蚂蚁走出险境”后感到庆幸的故事来自我解嘲,让自己能够在困境之中笑一笑,此处的“笑”是一种豁然开朗、自我安慰的释怀之笑,表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的胸襟。结合材料二“予欣然从之”可知,作者应老书生之邀,不管时间已晚,不顾忌身份,坦然随之前往;结合“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可知,作者回到家中已是半夜三更,家人都已经睡下,他出去钓鱼竟然空手而归,但他却还“放杖而笑”,作者在思考什么是得,什么是失;结合“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可知,作者在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讲“韩愈钓鱼”其实是在讲韩愈在官场上想要得到更多,由“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可以看出,就算到达大海也未必能钓到大鱼,意指就算在京城也未必能前程似锦,言下之意,我在这僻静偏远的儋州也未必不好,由此可见作者已经忘怀官场得失,能够坦然地看待自己现在的处境,由此能看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据此作答。参考译文: 58【材料一】我刚开始到海南岛时,环顾四面大海无边无际,凄然而悲伤,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这个岛呢?”一会又停下来想想:天地都在积水中,九州也在大海中,中原地区在小海中,难道有谁生下来不在岛上的吗?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叶被水浮起,一只蚂蚁趴在草叶上,茫茫然不知道会漂到哪里去。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于是直接下草叶走了。见到同类,哭着说:“我差点再也见不到你了!哪知道一小会后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呢!”想到这个就能够笑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跟客人喝酒有点醉,随手书写在这张纸上。 【材料二】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吗?”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只见汉人和少数民族住在一起,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鼾声响起,一觉醒来又睡去。(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61.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62.C63.D64.D65.邹忌采用委婉规劝的方法;魏征采用直谏的方法。示例一:我更欣赏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示例二:我更欣赏魏征的方法,他引述古代故事,直言不讳地向皇帝进言,达到了“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解析】6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那(珍珠)不找也会自己来,寻找得来的珍珠是不值得珍贵的。“不求自至”“求而得之”意思相对。因此断句为: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6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偏爱/代词,自己;B.名词,过错/动词,经过;C.结构助词,的;D.动词,买/名词,集市;58故选C。6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D.“制止了他(魏征)”错误。“止之”意思是停办了这件事(令人携带大量金帛到西域各国去买马)。故选D。6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认为唐太宗的所作所为不及他们,提醒唐太宗向他们学习”错误。结合“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可知,魏征认为唐太宗的所作所为都远远的超过了圣贤的三王。故选D。6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分析,邹忌委婉劝谏,由日常的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让齐威王欣然领悟。【乙】文中魏征引述古代故事,并直言不讳地指出:“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最终唐太宗从谏如流,进谏取得了成功。由此可知,劝谏方式不同:邹忌委婉劝谏;魏征直接劝谏。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不同的劝说对象,可以采用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的规劝方法,这样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也可以直言不讳,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别人一定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58【乙】贞观十五年,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封立叶护可汗,使者还没有回来,太宗又令人携带大量金帛到西域各国去买马。魏征劝谏说:“从前有人向汉文帝进献日行千里的宝马。汉文帝说:‘每当天子出行,前有鸾旗为先导,后有属车做护卫,我自己乘坐千里马,能先单独奔到何处呢?’于是,文帝把马还给了进献者,并给他旅途费用让他回去。现在陛下所作所为都远远的超过了圣贤的三王,为什么到这件事却要落后于孝文和光武呢?还有,魏文帝想寻找西域的大珍珠,苏则说:‘如果陛下恩惠遍及天下,那(珍珠)不找也会自己来,寻找得来的珍珠是不值得珍贵的。’陛下就算不能仰慕汉文帝高尚的德行,能不害怕苏则正直的话吗?”太宗就下令停办了这件事。66.D67.B68.C69.(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2)君主没有烦心的事了(才会安心治理国家),这样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解析】6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炀帝意犹不足”,表现了隋炀帝的想法(贪欲);“征求无已”“东西征讨”“穷兵黩武”是隋炀帝为满足自己的贪欲,付诸的行动;“遂致亡灭”为结果;其中“兼”为连词,应在“兼”前断一处;“遂”为副词,应在“遂”前断一处;故断为: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故选D。67.B.句意:使我听到的人。闻:使动用法,使……听到;并非译为“听到”;故选B。68.58C.【乙】文第一段通过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邹忌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第二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揭示主旨: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本项对于主旨的表述“悟出了人们由于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存在错误;故选C。6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狱:指诉讼事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2)清净;内心恬静,不受外扰,这里指安心治理国家;安乐:安居乐业;乎:一次次,在此可译为“呢”。【甲】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参考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丙】参考译文:58唐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城,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君主没有烦心的事了(才会安心治理国家),这样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70.C71.A72.D73.(1)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虽然这样的千里马还是千里马,但是它本来所拥有的东西不就会失去很多了吗!【解析】70.C.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见:通“现”,表现,显现。故选C。71.A.都是结构助词,的:B.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大概,表推测语气;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介词,用/与“是”一起,所以的意思;故选A。72.D.有误,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甲文重点阐述了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有不平之气。结合【乙】文句子“修其在已,听其在人”可知,【乙】文告诉人们:千里马永远是千里马,不会因为在奴仆的手里就不是千里马,修养在自己,不在别人。【乙】文中没有不平之气。故选D。73.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1)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2)虽,虽然;而,表转折;固,本来。58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有日行千里的本领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拿着马鞭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的品德。”确实品德是人本来就有的,不像力气那样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被赋予的,而是等待后天来培育的。所以说,千里马之所以是千里马,(是因为人们)了解它的秉性,但是没有人为它施加(某种行为),不了解它,但是它的性情不会折损。修身养性在于自己,听从在于别人。(千里马)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奴仆)不会顾惜;死在马厩里,(奴仆)也不会可惜;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不能够表现出来,(千里马所遭受的迫害)不可估计。韩文公(即韩愈)所说的千里马,以喂养千里马的方法来喂养,千里马的才能就会表现出来,以喂养普通马的方法喂养,日行千里的才能就会被掩蔽。就如同日行千里的权利不能自己操纵,而是听从于别人。即使马还是那个千里马,而它本来的才能失去的不也是很多吗?74.D75.A76.D77.B【解析】7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淫”是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的意思。故选D。7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B.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为: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介词,可译为“给、替”;58D.与:介词,译为“和,跟”/副词,译为“一起”;故选A。7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正:译为“常法”;道:应译为“规则”。因此该句译为: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故选D。7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辨析。B.根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等内容可知,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根据“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等内容可知,乙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B项说法颠倒;故选B。参考译文:【甲】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5878.C79.B80.(1)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81.诸葛亮陈述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来表忠心,语重心长,情真意切;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从自己开始,说理透彻,具有很强说服力。【解析】7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辨析。C.句意: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能出高价买马。市:买。故选C。7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在/介词,比;B.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C.连词,并且/连词,但是;D.介词,用、拿/动词,认为;故选B。8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苟,苟且;全,保全;于,在;闻达,扬名显贵。(2)且,尚且;况,何况;生,活的。8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比较阅读。由甲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可知,先帝不因为诸葛亮的卑微鄙陋而亲自拜访他,让诸葛亮产生感激之情,于是表达“遂许先帝以驱驰”的衷心,显得情真意切,感情真挚,可谓动之以情。由乙文“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可知,郭隗善于设喻,以千金买马为喻,进而劝说燕昭王尊奉贤才从自己开始,最终达到广纳贤才的目的。可谓晓之以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参考译文: 58【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乙】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之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骨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涓人答道:‘死马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能出高价买马,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人才争相奔向燕国。82.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83. 日光 一起 ……的样子 担心84.B85.(1)在朝廷做官,就担心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君主。(2)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8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可)87.示例: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生活节俭,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任答两点即可)【解析】8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却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而好施予”承接前文“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强调范仲淹生活节俭,乐善好施,应在“而好施予”后断一处;“以赡族人”中“以”为介词,强调“置义庄里中”的目的,应在“以”前断一处;据句意断为: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8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2)句意: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偕:一起;(3)句意: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然:……的样子;(4)句意: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患:担心。84.5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结构助词,的/代词,它,指代崇尚风格品节的行为;B.介词,因为/介词,因为;C.介词,对、对于/介词,在;D.表顺承,可不译/表递进,而且;故选B。8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朝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则:就;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到边远的做地方官;(2)非:没有;重:种;仅:只。8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乙】文第二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可知,【乙】文写范仲淹视钱财、荣耀为无物,却担忧天下的百姓,担忧天下之事,在显贵后仍生活节俭,将钱财施与他人,设立义庄来赡养族人;年老后不愿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思想;践行了范仲淹所推崇的【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担心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君主)”中的远大抱负。8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乙】文第一段“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可知,范仲淹视钱财、荣耀为无物,却担忧天下的百姓,担忧天下之事,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根据【乙】文第二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可知,范仲淹在显贵后仍生活节俭,将钱财施与他人,设立义庄来赡养族人;根据【乙】文第二段“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可知,范仲淹不愿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据此回答即可。【甲】参考译文:58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心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君主。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参考译文: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却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超过六十岁,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园中的树木,但肯定住不上了!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义。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就像死了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58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名著阅读题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现代文阅读题(一)
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名著阅读题
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二)
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现代文阅读题(一)
202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名著阅读题
202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诗歌鉴赏题
202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现代文阅读题
202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作文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7-26 00:45:10
页数:58
价格:¥5
大小:114.3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