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专题检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6分)非 常袁炳发齐小男和郭珊珊结婚四年了。小两口平时好得跟一个人儿似的,可是一到过春节的时候,齐小男的心里就打怵,他知道,又该到吵架的时候了。齐小男的父母都是企业的普通职员,母亲是工厂的一名会计,山东人。可能是山东人的耿直与倔强,让母亲做事认死理儿,连父亲都惧她三分。齐小男和郭珊珊谈恋爱的时候,母亲是不太满意的,说郭珊珊虽然人长得漂亮,但看那装扮和说话神态,就觉得不是会过日子的人。郭珊珊呢,知道齐小男的母亲没看上她,但她想,这不是重要的,有齐小男真心喜欢她就够了,反正结婚后也不和他母亲一起生活,大不了以后少见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齐小男和郭珊珊结婚了,齐母的心里也就结了一个大疙瘩。齐母认为,郭珊珊嫁过来就是齐家的人了,每年年三十儿,必须在她齐家这里过,至少也得是吃了饺子,过了十二点,才可以回自己的小家。郭珊珊认为齐母这种要求,让人难以接受,都什么年代了,还守着老皇历。谁说女孩嫁了人就是男人家的了?宪法规定了吗?自己妈一个人把她带大不容易,结了婚难道就不要妈妈了吗?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谁的妈年三十儿不需要陪伴?凭什么每年春节都必须在你家过?农历二十八那天,母亲给齐小男打电话,让他和郭珊珊三十儿早点回家。齐小男哼哈答应着,合计着晚上该怎么和郭珊珊说。谁知晚上一到家,郭珊珊先开了口:“齐小男,这个春节我们不能去你妈那儿了。”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齐小男一听就来气了,问:“珊珊,你什么意思啊?”“齐小男,我可不是跟你找别扭。是这样,我们医院通知了,现在武汉的疫情很严重,随时都可能传到冰城来,让我们随时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有那么严重吗?”郭珊珊没再搭理齐小男,拿起手机找院里的通知。郭珊珊是冰城第三医院呼吸科的护士长,她自然知道疫情一旦传到本市,对这个城市意味着什么。想到这里,郭珊珊说:“齐小男,你明天给你妈打电话,告诉她,多储备一些吃的,这个春节恐怕不能太平。”果然,事情如郭珊珊预想的那样,农历二十九那天,冰城发现十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一时间,整个冰城如临大敌。市三院紧急开会,布置增加发热门诊和疫情值班。郭珊珊当时很犹豫,本来想过了年要小宝宝的,如果参加疫情值班,意味着有被传染的可能,可是一想到自己是护士长,脸便唰一下红了。郭珊珊毅然报名加入疫情防控第一线。不知何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风儿啸叫着,雪片像成群的飞蛾一样扑向炽热的路灯,然后融化掉。行道树瑟瑟发抖,干枯的落叶在雪地上随风起舞。那晚她到家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进屋后,把口罩装进塑料袋,扎紧,扔进垃圾桶,又去卫生间洗手,听见齐小男正在打电话,听声音和口气应该是她婆婆。郭珊珊一股无名火就冲了上来,她想,一定是婆婆又在给齐小男吹风,让他们回家过年。郭珊珊洗干净手后,走到齐小男身旁,想要抢他手里的电话,看见齐小男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时,她的手停在了半空中。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齐小男看着郭珊珊,按下了电话的免提键,婆婆的声音:“我今天看了一天的电视新闻,疫情可能随时都会在我们冰城蔓延,形势严峻。珊珊在医院,那可是抗疫的前线,你不能拖她后腿。这种时候,我们的家事不算个事儿了,大是大非面前,妈拎得清。没有国哪有家,妈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在这场疫情里,人人都不是旁观者。这些天,你辛苦一下,把车消好毒,一定要天天开车接送珊珊,自己的媳妇儿自己疼,春节你们都不要来了,这个春节,你的重中之重,就是照顾好珊珊!”郭珊珊已经泪流满面。(摘自《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塑造齐母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她虽然生活观念有些老旧,但是明事理,支持儿媳投身抗疫第一线。B.郭珊珊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年轻漂亮,热爱生活,工作上勇于担当。但她在家庭观念上很新潮,平时不注重和婆婆沟通交流。C.齐小男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给母亲打电话这一故事情节对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和揭示小说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D.文中的环境描写运用了叠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暗示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了齐母对郭珊珊心存偏见以及家庭内部的矛盾,后半部分写了齐母对郭珊珊的体贴关怀及家庭的温暖。B.齐母和郭珊珊就“在哪儿过年”产生争论,而郭珊珊在争论中占上风,这暗示了一些传统观念日趋衰微。C.郭珊珊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后,很晚才回到家里,碰巧看到丈夫和婆婆打电话,这种巧合的手法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也多次出现过。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小说善于以小见大,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都是平凡的,但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却折射了深刻宏大的社会意义。3.“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时代英雄”的。(4分)4.本文标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一、1.答案 B 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学科素养。B项,“平时不注重和婆婆沟通交流”的说法在文中无据。2.答案 B 本题综合考查理解小说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学科素养。小说的确交代了齐母和郭珊珊就去哪儿过年的问题而产生争论,这反映了传统观念和现代新思想的冲突,但“郭珊珊在争论中占上风”“一些传统观念日趋衰微”的表述于文无据,程度过重。3.答案 ①言行描写:从郭珊珊看到医院通知后的语言描写可看出,她已对疫情形势有了自己的判断,并提前做好了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准备。②心理描写:院里开会时,她虽有顾虑,但想到自己是护士长就应冲锋在前,毅然加入抗疫一线。③侧面衬托:有关风雪的环境描写衬托了她内心的火热、坚定,结尾齐母的语言描写也衬托了郭珊珊的医者仁心。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新时代英雄致敬。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本文对郭珊珊的正面描写主要体现在其言行、心理上,如疫情来袭时,郭珊珊的语言并不多,但却感动人心,既有对家人的关心,更有对工作的热爱。4.答案 ①指家庭的非常时期:平时家庭和睦,一到春节就因为“在哪儿过年”吵架,关系紧张。②家庭的特殊时期:今年春节不同寻常,齐母不但不逼迫孩子们回家过年,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反而主动让儿子照顾好珊珊。③国家的艰难时期:抗击疫情的战斗异常艰难,在这场人民战争里,人人都不是旁观者,要相互理解、支持,舍小家顾大家,方可共克时艰。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体现了提升学生思维深刻性、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标题为“非常”,字面意思是异乎寻常的、特殊的。结合小说内容可知,“非常”指家庭在非常时期——春节,亲人间的关系不再像平常那样和睦了;也表示今年春节是特殊的,齐母不再让儿子、儿媳回家过年。另外结合疫情背景及齐母前后表现的反差,尤其是齐母的语言描写可知,“非常”还象征国家处于非常时期,人们不能像平常一样行事,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战斗中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①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②“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③“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睛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成岗略带几分激动地凝望着妹妹。④“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⑤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⑥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我的书包咧?我的书包咧?”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成瑶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来的!只许你一个人看!”⑦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⑧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妹妹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我没有碰到危险!”“你太冒失了。”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难道你没有看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⑨“危险?我是冒失鬼?”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你……好,好!我不连累你……”⑩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她曾经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在……她难过,失望,从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叫着,飞向远方。在一块伸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被别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她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务惊醒了。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就像阳光下的乌云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而说二哥是胆小鬼!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还有二哥生日那天,煮好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呃,又是在车间。”果然在车间里找到了他,满身油污,和工人一起干活。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怪不得别人都说你这个厂长没得一点架子。”可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一起……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许多事情:她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这时天色大亮。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⑤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他并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B.第⑨段二哥对成瑶的批评使她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很多违心的话。C.第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子可能带来的危险。D.选文在刻画兄妹二人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后者侧重写其心路历程。2.下列对小说选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第③段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成岗对妹妹正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者的欣喜。“练羽”是指她尚待历练成长。B.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旨在展现成瑶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焦虑与困惑,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小说内容。C.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夕阳斜照”“初升的旭日”“天色大亮”的时间变化,对人物心理有暗示作用。D.文章大量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刻画成瑶,第④段中两处有关眼神的描写,生动传达了她由兴奋到失望的情绪变化。3.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4.小说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二、1.答案 C A项,“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错,因为成瑶在表达愿望时过于激动、兴奋,成岗说“希望不是幻想”,是要给她的热情降降温,希望她冷静下来,慎重思考,同时要注意保密。B项,“违心的话”错,成瑶对革命充满热情,没想到却因为自己的冒失受到批评,以致对二哥产生了误解,口不择言是因为她没有认识到理性、隐蔽战斗的重要性。D项,“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错,选文主要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成岗在地下工作中的沉着冷静、理智成熟的工作作风,而不是“革命经历”。2.答案 B 对人物的心理分析有误,成瑶有焦虑、紧张和不安,但没有“困惑”。因为梦境的内容都是与特务作斗争,后文也有她的领悟: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这说明她对参加的革命工作并不困惑。3.答案 ①点明人物身份。成瑶是学生,书包是她的随身物品。②推动情节发展。书包里的《挺进报》引发兄妹争执,造成成瑶对二哥的误解,而梦中的书包也让成瑶模糊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进而理解了二哥的斥责。③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丰富人物形象。找书包、梦书包、按书包等情节反映了成瑶警惕性不足的特点,也衬托了成岗作为革命者的成熟沉稳和高度警觉。④暗示人物心理活动。书包的每次出现都在交代人物的活动和心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成瑶是学生,书包是她的随身物品,符合她的学生身份。成瑶的许多行为都和书包有关,《挺进报》是进步报纸,敌人会随时搜查,成瑶竟把它装在书包里,随时拿出,这才引发兄妹争吵。梦里《挺进报》仍然被藏在书包里,成瑶反思和二哥的争吵,情不自禁地“按着书包”,这些心理和细节描写都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从结构上看,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成瑶草率、警惕性不足的性格特点,而通过对她的刻画,侧面反映了二哥在革命工作中的成熟、冷静、干练。4.答案 ①文章整体上通过全知视角对兄妹二人进行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二人冲突,使人物呈现更有镜头感、立体感;②文中又交替使用有限视角,先是以成岗的眼睛观察成瑶的成长变化,后以成瑶的心理活动(噩梦及回忆、反思等)讲述自己和成岗的经历等,真实亲切,便于情感的抒发;③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叙事角度灵活多样,使叙述的对象更加生动立体,展示了成瑶逐渐成长成熟的形象特点,也丰富了成岗勇敢、坚毅、睿智的革命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每点2分)解析 从整体上看,文章使用的是全知视角,文章写兄妹二人的交流、冲突及后来妹妹的梦境、反思,都是从全知的角度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这样使人物的呈现更有镜头感、立体感。在使用全知视角的同时,文中又穿插使用有限视角,如以哥哥的眼睛观察妹妹的变化,通过妹妹的回忆表现哥哥的革命作风,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既使叙述方式灵活多样,又丰富了文中人物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知识链接 “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中,叙事人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如莫泊桑的《项链》。有限视角: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在叙述上逐渐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链条,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读者变得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还必须动脑筋,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如《桥边的老人》。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蛐 蛐汪曾祺宣德年间,宫里兴起了斗蛐蛐。蛐蛐都是从民间征来的。这玩意陕西本不出。有那么一位华阴县令,想拍拍上官的马屁,进了一只,供到了宫里。打这儿起,传下旨意,责令华阴县每年往宫里送,县令把这项差事交给里正。里正哪里弄得到蛐蛐?只有花钱买。上面要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蛐蛐难找里正难当。有个叫成名的,是个童生,多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很迂,不会讲话。衙役看他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托人情,也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工夫,成名的几亩薄产都赔进去了。一出暑伏,按每年惯例,该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摊派,自己又实在变卖不出这笔钱。每天烦闷忧愁,只得听从老伴的话,提了竹筒,拿着蛐蛐罩,到处翻找。清早出门,半夜回家,都无济于事。县令追逼,交不上蛐蛐,二十个板子。十多天下来,成名挨了百十板,两条腿脓血淋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除了自尽,别无他法。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庙,庙后小山上怪石乱卧,有一只“青麻头”伏着。醒来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猛然醒悟:这不是村东头的大佛阁吗?于是挣扎着起来,拄着拐杖,往村东去。到了大佛阁一看,就跟梦里所见的一样。于是在蒿菜草莽之间,轻手轻脚,拨开草丛,发现一只蛐蛐在刺棘丛里伏着,快扑!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细看看:个头大,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尾巴长,青脖子,金翅膀。一阵狂欢喜,提着蛐蛐笼,快步回家,举家欢庆。静等期限,好见官交差。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蛋,下河捉水蛇,飞砖打恶狗,爱捅马蜂窝。性子倔,爱打架,打起架来像拼命一样。三天两头,有街坊邻居来告状。成名得了这只救命蛐蛐,再三告诫黑子:“不许看,千万!千万!”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蛐蛐罐。腾!一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死了!黑子知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你个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看他怎么跟你算账!”黑子哭着走了。成名回来,老伴把事情一说,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做妈的忽然心里一震:莫非是跳了井?扶着井栏一看,有个孩子,请街坊邻居帮忙,把黑子捞上来,已经死了,这时候顾不上生气,只觉得悲痛。夫妻二人,傻了一样,傻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话。这天他们家烟筒没冒烟,哪有心思吃饭呢,天黑了,把儿子抱起来,准备用一张草席卷卷埋了。摸摸胸口,还有点温和,探探鼻子,还有气。先放到床上再说吧,半夜里,黑子醒来了,睁开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只是眼神发呆,睁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蛐蛐死了,儿子这样,成名瞪着眼睛到天亮。天亮了,忽然,听到门外蛐蛐叫,成名跳了起来,远远地一看,是一只蛐蛐,心里高兴,捉它!蛐蛐叫了一声跳走了。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么也没有。四面看看,蛐蛐伏在墙上。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但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细看看,小虽小,好像不赖。带回家里,心想拿他去交差,又怕县令看不中。村里有个小伙子,是个玩家,他养着一只蛐蛐,自命“蟹壳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斗,百战百胜。他把这只“蟹壳青”居为奇货,索价很高,也没人能买得起。听说成名得了一只蛐蛐,这小子就到成家拜访,一看,捂着嘴笑了:“这也叫蛐蛐!”于是打开自己的蛐蛐罐,把蛐蛐赶进“过笼”里,放进斗盆。成名一看,这只蛐蛐大得像个油葫芦,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来。小伙子存心看个笑话,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再三说:“玩玩嘛,咱又不赌输赢。”成名把黑蛐蛐放进斗盆。小蛐蛐趴着不动,蔫哩吧唧,小伙子又大笑。使猪鬃撩它,再撩它!黑蛐蛐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过来。俩蛐蛐这就斗开了,冲、撞、腾、击,劈里啪啦直响。忽见小蛐蛐跳起来,伸开须须,跷起尾巴,张开大牙,一下子钳住大蛐蛐的脖子。大蛐蛐脖子破了,直流水,小伙子赶紧把自己的蛐蛐装进过笼,说:“这小家伙真玩命呀!”成名也没想到。他和小伙子正在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蛐蛐,他们家一只大公鸡斜着眼睛过来,上去就是一嘴,蛐蛐蹦出了一尺多远。公鸡一啄不中,撒腿紧追,眨眼之间,蛐蛐已经在鸡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不知怎么好,只是跺脚,再一看,公鸡伸长了脖子乱甩。走近一看,只见蛐蛐叮在鸡冠上,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撒,双脚挣蹦。成名惊喜,把蛐蛐捏起来,放进笼里。第二天,上堂交差。县太爷一看,大怒:“这么小,你不是糊弄我吗!”成名细说这只蛐蛐怎么怎么好,县令不信,叫衙役弄几只蛐蛐来试试。果然都不是对手。又抱一只公鸡来,一斗,公鸡也败了。县令吩咐,专人送到巡抚衙门。巡抚大为高兴,打了一只金笼子,又命师爷连夜写了一通奏折,详详细细表述了蛐蛐的能耐,把蛐蛐献到宫中,宫里的蛐蛐都是各省进贡来的,黑蛐蛐跟这些“名将”斗了一圈,没有一只能经得三个回合,全都不死即伤望风而逃。皇上龙颜大悦,下御诏,赐给巡抚名马衣缎。巡抚考核给华阴县评了一个“卓异”,县令就免了成名里正的差役;又嘱咐县学的教谕,让成名进了学,成了秀才;又赏了成名几十两银子,让他把赔累进去的薄产赎回来,成名夫妻,说不尽的欢喜。只是他们的儿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着,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死不活,这可怎么了呢?树叶黄了,树叶落了,秋深了。一天夜里,成名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们的儿子黑子。黑子说:“我是黑子。就是那只黑蛐蛐。蛐蛐就是我。我变的。”“我拍死了‘青麻头’,闯了祸。我就想:不如我变一只蛐蛐吧。我就变成了一只蛐蛐。”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我爱打架。打架总要打赢。打赢了,爹就可以不当里正,不挨板子了。我九岁了,懂事了。”“我跟别的蛐蛐打,我想:我一定要赢,为了我爹,我妈。我拼命。蛐蛐也怕蛐蛐拼命。”“它们就都怕。”“我打败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厉害!”“我想变回来。变不回来了。”“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赢了。”“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没用。”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蛐蛐死了。(选自《聊斋新义》,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从宫廷好斗蛐蛐之乐写起,每年从民间征收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为人物命运交代了社会背景。B.衙役看成名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工夫赔尽几亩薄产,点出成名因“征蛐蛐”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C.黑子因拍死一蛐蛐而投井自杀的悲剧,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对百姓的戕害,也表现了父母过重的功利心给孩子带来的灾难之深。D.小说写到“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黑蛐蛐对成名似乎有感情,表现了黑蛐蛐的异乎寻常,暗示这是由黑子化成的蛐蛐。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小说以“蛐蛐”为线索,征虫—梦虫—觅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斗虫—虫死,情节围绕“虫”而展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B.小说巧设伏笔,层层推进。成名夫妻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特别珍爱,为黑子的误杀蛐蛐作了铺垫,母亲的“你甭想活了”一语,暗扣后文“把黑子捞上来”这一内容。C.作者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叙写黑蛐蛐的善斗,格外生动。“蟹壳青”与黑蛐蛐,从外形到战绩对比鲜明;小伙子前后表现也形成对比,突显了他的自高自大、无知可笑。D.小说语言特色鲜明。如“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叙事干净利落,语言精练,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3.小说细写小蛐蛐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4.小说是由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改编创作而成的,情节大体相同,但结局不同。原著的结尾是“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加官受爵”的大团圆结局,新作改成了“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而最终死去”的悲剧性结局,你认为哪一个结局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1.答案 C “表现了父母过重的功利心给孩子带来的灾难之深”错误。根据原文分析,成名夫妻是善良仁义的,并没有表现出功利心,是迫于官吏逼迫才间接地害了儿子。2.答案 D “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错误。原文中“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可见语言上也具有文学色彩,并非平淡无奇;口语化表达的特点是直白,比喻的特点是化深奥复杂为简单浅显而至通俗易懂。本文画面感强,描写具体形象,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但意境并不深远,可以说是思想主旨耐人寻味。3.答案 ①从形象表现上,写小蛐蛐斗强敌,突出了小蛐蛐的厉害,神奇、不凡的本领让人诧异、惊喜。②从情节本身而言,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彰显了本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构思特点,也为后文成名因小蛐蛐获益做铺垫。③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更具有形象性和现场感,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④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吸引读者,扣人心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首先,形象表现上写小蛐蛐勇斗强敌,表现了小蛐蛐的厉害,比如:黑蛐蛐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过来……成名也没想到。其次,从情节本身而言,彰显了本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构思特点,比如:他和小伙子正在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蛐蛐……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撒,双脚挣蹦。再次,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效果,比如:这只蛐蛐大得像个油葫芦……小蛐蛐趴着不动,蔫哩吧唧。最后,从读者角度,制造悬念,波澜起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4.答案 (示例1)我认为原著的大团圆结局更好。理由:①原著设置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运用的是浪漫主义写法,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预期。文中主人公的苦难都得到了补偿,“苦尽甘来”,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者审美需求得到了满足。②主题揭示更为深刻。结尾的成名之福与先前的成名之祸都源于皇帝一人,体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的主题,即老百姓的命运是家破人亡还是鸡犬升天都无法自己掌握或预卜,一切都取决于统治者的心血来潮、偶然动止,这有力地批判了社会现实。③在情节安排上,大团圆结局与前文儿子的遭遇相照应,使情节更合理。(示例2)我认为汪曾祺笔下的悲剧性结局更好。理由:①汪曾祺的悲剧性结局,使用了现实主义手法。符合现实生活,百姓生活困苦,统治者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更能突出揭露社会、批判当权者的主题,更能揭示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②蒲松龄笔下《促织》大团圆的结局虽然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但不利于表现批判社会现实的中心思想。③悲剧性结局发人深省,引人思考,耐人回味。(只答观点不给分,每答对一点理由给2分)解析 解答时必须明确观点:我认为……的结局更好。分析时,首先概括内容:蒲松龄的《促织》让孩子活下来,设置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本文设置了让黑子死亡的悲剧。再从写法上分析:蒲松龄运用的是浪漫主义写法;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汪曾祺使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最后从效果、情感和主旨上总结归纳:蒲松龄的大团圆结局能满足人们追求生活圆满的理想心愿;汪曾祺的悲剧结局,符合现实生活,百姓生活困苦,统治者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也能突出揭露社会、批判当权者的主题,更能揭示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更能唤起读者的共鸣。B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清风拂面孙春平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姑娘噘噘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灵活。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的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的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一、1.答案 B “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中“悲惨命运”语意过重,工友们多给理发师傅钱,表现了工友们的友爱互助精神;理发师傅不要这些钱体现了他的自尊自爱自强,作者对此表示尊敬。2.答案 C “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错,主要表现的是理发师傅一家人互相关心、和睦相处。3.答案 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经历及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梳理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可按照捡钱之前、捡钱时、捡钱后、了解理发师傅的经历及家境后的时间顺序来梳理。捡钱之前,结合“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可概括出“吹着口哨,悠闲无聊”;捡钱时,结合“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把手插进裤袋”,可概括出“装模作样,兴奋紧张”;捡钱后,结合“‘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可概括出“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了解理发师傅的经历及家境后,结合“此时,再看那小伙子……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便匆匆跑出去了”,可概括出“决定放钱,内心悔悟”。4.答案 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 首先看浅层含义,文中写了自然界的风,如“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据此可概括出,表层含义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其次看深层含义,这“清风”也喻指理发师傅的一番教诲,“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这番话促使做错事的小伙子醒悟,进而改正了错误,这是其一。其二,“清风拂面”也是“我”的感受,理发师傅不仅用自己的话教育、点醒了小伙子,并且还说“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他的大度、包容、爱护,以及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最后从主题上看,这“清风”也指理发师傅的美好品格、理发师傅一家的相亲相爱、小伙子的知错能改等,喻指美好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答题技巧 标题的含义(1)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2)思考深层含义①结构(线索、悬念);②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③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④写法(比喻、拟人、双关等)。(3)分析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西征记(节选)宗璞晴朗的日子没有几天,天空又变得阴沉沉的,像随时要洒下雨雪。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孟嵋坐在教室里,准备上课。这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这些日子因抗日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但教室里还是坐满了人。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读完全诗,默然片刻,他开始讲,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他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述,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一会儿,人散去了。孟嵋早从老校工处拿来了针线,走上来说:“江伯伯,我来缝一下,不然走起路来不方便。”江昉看看嵋,有些惊异地说:“你真长大了。”遂脱下长衫放在教桌上,嵋把撕破处对好,飞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这是碧初特意教的,一时缝毕,将长衫递给江昉。江昉走后,嵋也离开教室,恰遇庄无因来找她。又下雪了,下得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转过几间教室,走进图书馆。他们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解析几何有问题吗?”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像玮玮哥那样。”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无因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吗?”“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无因看了不语。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面写着:“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继续低头看那张粗纸:“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你没有被征调,也不需要你做志愿者。”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他们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嵋去上解析几何,走过另一间教室时,正遇李之薇出来,两人遂一起走。“我正要去找你,”之薇说,“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大决定。”“我也有一个大决定。”嵋说。两人对望,都笑了。晚饭后孟弗之才回来,嵋与合子端过一个炭盆,让他烤烤手脚。母亲吕碧初也走过来,坐在对面椅上。嵋、合子各自拿了小板凳偎在父母身旁。弗之下午去送过一批出发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正上高二的弟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说我们年纪太小了。”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上。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他们能给嵋什么?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胜仗的信心。次日,嵋清早到李之薇家,“我已经准备好了。”嵋说,“很顺利。”“我这里可不顺利。”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中午时分,李涟回来了。“薇儿,”李涟定了定神,唤了一声,和女儿之薇一起走到院中,“我可以明白地说,我支持你从军,国难当头,谁都有责任。若是说不通,就只管去好了。”又一天,之薇特地到父母的卧房仔细擦拭了摆在墙角的小供桌。回头见母亲面容憔悴、神情黯然,心上一酸,走过来想抱住母亲。但是她没有这个习惯,几次张口,只说:“如果家里真需要我,我就不去。”母亲金士珍摇头,并不看她,说:“小处需要你比不上大处,你去吧!”这是之薇没有想到的,她一歪身坐在母亲身边。母女依偎着,许久没有话。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选自宗璞《西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昉先生教学的专注投入和洒脱不羁的性格,而孟嵋为先生缝补则是学子敬爱师长的真情流露。B.“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孟嵋对父母说的话庄重而果断,可见从军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表明她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C.对于女儿放下学业选择从军,孟嵋和李之薇的父母深明大义,都毫不犹豫表示支持;合子也希望报名从军,更反映了广大学子投身报国的愿望。D.本文以战争为背景,塑造了意气风发的青春学子群像,可谓一部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精神史诗。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有多处关于雨雪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以气候现象点明时令特征,另一方面也暗示人物所面临的现实的残酷性,为人物出征渲染气氛。B.文章记叙庄无因与孟嵋图书馆对话这一情节,意在通过庄无因的自私自利、只为自己前途着想来反衬孟嵋的爱国形象。C.文中“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父亲虽支持女儿从军但又难免不舍的复杂情绪。D.孟嵋说“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既是对上文父亲所说的“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的呼应,也映射出老一辈的赤子情怀。3.有评论家说,《西征记》是“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4.请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特点。(6分)二、1.答案 C “都毫不犹豫表示支持”错。文中李之薇说的“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以及她眼中的“母亲面容憔悴、神情黯然”,都表现了李之薇的妈妈是经过了痛苦的思想斗争才让女儿去从军的,表现了一位母亲舍小家为大家的深厚情感。2.答案 B “意在通过庄无因的自私自利、只为自己前途着想来反衬孟嵋的爱国形象”错。庄无因说:“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可见他们都想报效国家,只是方式不同而已。3.答案 ①为其时代风貌(精神风貌)立言:青年学子要有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国难当头,孟嵋、李之薇毅然决定中断学业,离开温暖的家,与同学投身抗战,共赴国难。一旦选择,便义无反顾。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②为其青春气质立言:青年学子要有至纯至真至美的追求。选文中孟嵋热情、开朗,勤于学问,敬爱师长,对朋友坦诚相待,而面对母亲的不舍,她也会留下伤感的泪。在小我与大我的生命冲突中彰显出一代青年学子蓬勃飞扬的青春气质。③为其成长背景立言:青年学子要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崇高品格。他们耳濡目染着父辈、师长深沉的爱国情怀而日渐成长成熟。④小说通过塑造青春学子群像,为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的青年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春学子在时代浪潮中胸怀国家,牢记使命,挺身向前,勇担大任。(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领悟,难度在于审题。“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意思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青年应该有符合其时代特点的品质、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基于此,结合文中人物的思想言行,分条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即可。4.答案 ①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真实客观地再现了一代青年学子走出书斋投身抗日救国的心路历程,叙述笔法自由灵活。②叙事线索清晰,围绕孟嵋和李之薇从军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勾连人物故事,表现众多人物的精神风貌。③运用场景描写推开情节,如江昉上课、图书馆笔谈、孟家话从军、李家母女依偎等场景描写,将人、事、境融为一体。(情节自然展开,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环境描写巧妙烘托)④多用对话形式,客观呈现青年学子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如孟嵋和庄无因的对话,彰显出他们各自的人生追求。⑤叙事节奏平静舒缓,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人物的情感激流,如听了嵋的从军决定,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母爱、父爱、家国爱融汇一体,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⑥叙事语言简洁洗练,有一种典雅之美。如“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胜仗的信心”等。(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解析 题目要求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特点,可从叙述方式、叙述的人称及视角、情节的安排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全文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围绕“孟嵋和李之薇从军”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行文上主要靠对话表现这些青年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人物形象。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题指导 分析文章叙事特点,应掌握答题的四个角度①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答题时一般先指出采用的叙述方式,然后再分析。②叙述人称及视角:叙述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全知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③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线索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要分析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④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采用寓言的形式等。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失 业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沈从文还不是忙的时候,局子里怪清静,人怪闲。新近接事不久的长途电话局管理员大忍,坐在墙角隅,管着那个传递文明的古怪机器,白瓷盘儿,铜条子儿,钉儿点儿,线儿丝儿,以及一串小灯泡,心中纳闷。他有点睡眠不足,消化不良,又似乎正在生谁的气。是的,他有点生气。一份新的生活压着他,很沉重,很紧,他为这个生气。管理员大忍还只是个年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刚从省立高中毕业,毕业后不即升学,一脑子事业理想,一脑子工作热忱,一脑子书生气。恰好省里注重建设,长途电话网刚装好,公开招考职员,中了选,方分发到这小县城来办事。多少人羡慕这个有保障有出息的好职业,多少人希望这位置却抢不到手!事实上呢,这职业很可说是宜于为其他人歆羡的。如像那种愿意在社会上多学点,有勇气准备认识“人生”而又期望将来用他的脑子同手过写作生涯的人,对这种人,真是再好没有的机会了。请想想,难道还有别的人比这个长途电话局管理员的耳朵更有人生经验?这是一个地方腐烂的灵魂交换总机关,什么下流话瞒得过接话人?什么新鲜古怪事情不知道?尤其是那几个衙门,凡关于衙门里的玩意儿,纳贿,舞弊,以多报少,作奸犯科,打官司讨价还价……一切不名誉而在目下中国又公认为极其自然的种种事情,需要由电话中打商量办交涉的,谁都明白这事瞒天瞒地,可不能瞒电话局的办事人。也就因此,一县里各机关全愿意同电话局要好,对管理员虽时常一面无理麻烦,一面还是客客气气。这管理员想起昨天军队剿匪的报告,心里大不舒服。看看时间还差三点多钟方有生意忙,就走出了办事室,到外面去看看街。一到局门外,便见着辛夷集乡长,正骑了匹健白乌云盖雪大骡子来到局门前。两人原认识一面,管理员大忍还不曾开口,乡长就在骡上欠身打拱说:“先生,早,早,早!”“乡长您早!”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乡长一下了骡子,又说:“麻烦,请接接我们集里。”线接好了后,乡长叫集里师爷说话,才知道这个乡长是昨天上城来报告集里有个青年土匪李三,请派队伍去捉匪的。军队大清早就出发了,一个大队长,两个副队长,一百二十名副爷。这乡长认真办事,还嘱咐师爷队伍由他招待!电话打过后,匆匆跨上骡子赶回辛夷集去了。大忍望着乡长牲口后跟了两个乡下人,挑了那两大担粉条肉菜,便自言自语说:“积点德,让这个姓李的走路,不是省事多了吗?”他知道队伍一出发,不止乡长办招待,是件平民费钱的差事,到后还有那个报告,那种由电话传递到上峰,照例夸张不近人情的战事报告,结果才到凯旋献俘那一套。这一切皆俨然有个公式,不可免的,因为一切是“习惯”,所以极少有人怀疑。到了下午,辛夷集电话果然来了。大队长的口气,叫接县公署。虽把线转接县政府,大忍还是一一听得分明。“……该李三率领匪众,顽强抗拒,经我士兵不顾生死,奋勇上前,将其擒获。余匪五名见势不佳,才各向……逃去。此役共用去子弹约六百粒,我部队幸无伤亡……”一会儿,县公署的电话又接专员公署,县长同专员说话:“……一闻报告,职即亲率部队下乡……共耗费子弹约一千粒。”第二天,耳根一撮毛的大队长,最先来到电话局。“辛苦,辛苦!队长下乡辛苦!”“哪里话,应该的。地方上事不办行吗?你们这边倒真是辛苦!这局里做生意营业,乡下人打麻烦的事多咧!又得作军事方面的……”“队长,那土匪怎么的?听人说是个了不起的飞檐走壁之徒!”“唉,别说了,什么张三李三,飞檐走壁好本领!一个逃兵!一个瘪小子,就只那么一个瘪小子,不知打那儿发了顺水,冒得两杆盒子,回到家乡来避风。既从不在本乡犯案,也就想不到有人卖他的水。直到队伍把庄子围上时,这小子还呆呆地在秫秸上晒太阳。本地不做案,有什么亏心?嗬嗬!来了,小子明白有人走水,队伍是来弄他的时候,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就向秫秸垛上爬,好的,两杆盒子皆上了红槽,啪啪啪动了手。这不容易办吗?一百二十个对一个,活捉张三,水缸里摸田螺,还费事?人缚好了后拴在马槽旁打了一顿。……周乡长说:‘队长,队长,辛苦辛苦,盒子留下来,我改天另外呈报县里。这是一百二十块洋钱,弟兄喝茶。你我好哥子弟兄,那个那个好说话。’……事情就办完了。”“多大年岁?”“二十二岁,好一条汉子!”“解上城里来了吗?”“嗨,解上城来干吗?我问你。押上城里来,那一百二十块钱是做什么用的?”“那你们报销子弹?”“一共打了五夹半。”“嗨,就那个了吗?”“还不是‘嚓’的一下……不那个,留下个活口有我们好处?先生你真是……”……电话局管理员大忍,给他家乡的哥哥写信说:“哥哥,帮我换个工作吧,我不干了!我不干了!我不干了!”哥哥来信说:“不干了吗?好的,咱们想法过北京升学罢,干不了让别人干罢。”可是第二次来信却说:“你跑到哪里去,还不是一样?不干会失业的!”升学不成功,于是这个青年人当真就失了业。一九三五年四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忍不喜欢这份新的工作,是因为这工作使他接触了太多阴暗面,与自己当初的事业理想相左。B.乡长发现土匪立即上报,请派队伍捉匪,热情安排师爷招待,可见乡长为保一乡平安,恪尽职守。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队长、县长的汇报层层加码,大事渲染,已成为惯例,作者写此的目的是批评官场好大喜功的工作作风。D.李三武功高强,从不为祸乡里,不是“土匪”却最终被当作“土匪”剿杀了,充满了讽刺意味。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瓷盘儿,铜条子儿,钉儿点儿,线儿丝儿……”通过白描手法描写电话,反映出大忍内心的无聊以及对这份工作的厌弃。B.电话管理员的身份使大忍将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用大忍的视角来展开,使小说更具真实感。C.队长是主要人物,“剿匪”“上报”和最终揭晓谜底都由他来完成,他是事件的中心,其惟妙惟肖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黑暗。D.小说综合运用心理、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尤其是对队长,其极富个性化的语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扬扬得意的神态。3.“留下个活口有我们好处?先生你真是……”省略号包含了队长对大忍的态度,请用一个词语来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改为“剿匪”更好,你认为呢?请比较分析。(6分)三、1.答案 A B项,“乡长为保一乡平安,恪尽职守”理解错误,他请队伍“剿匪”存有私心,通过后文队长的话可以看出。C项,“目的是批评官场好大喜功的工作作风”不正确,小说意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阴暗。D项,“李三武功高强”说法错误,从文中可知,李三只是一个逃兵,队长对他表示出不屑的态度。2.答案 C “队长是主要人物……是事件的中心”错,小说中的乡长、队长、县长等共同组成了当时社会的群像,不存在谁是中心。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答案 (示例1)太幼稚了。(1分)①因为队长认为杀死这个“土匪”符合乡长、县长和专员等各方的利益,这样就可以按照惯例层层夸张地上报,各方皆有收获,皆大欢喜。而留下活口事情就容易露馅,各方都不会有好处。(2分)②队长认为大忍对社会不够了解,还缺乏历练,看不到这一点。(1分)(示例2)太善良了。(1分)①因为队长认为杀死这个“土匪”符合乡长、县长和专员等各方的利益,这样就可以按照惯例层层夸张地上报,各方皆有收获,皆大欢喜。而留下活口事情就容易露馅,各方都不会有好处。(2分)②队长认为在人性和利益面前,利益是首位的,这与大忍的观念相悖,他认为大忍太善良了。(1分)解析 本题属于半开放性题目,从全文来看,队长对大忍的说法是不以为然的,主要原因在于队长认为杀死这个“土匪”符合各方的利益,所以李三的死是必然的,而大忍却对此表现出惊讶,这出乎队长的意料。在队长眼中,大忍是幼稚的,是单纯善良的,阅历尚浅。答题时能根据所填词语阐明理由即可。4.答案 (示例1)“失业”好。①小说中大忍是主要人物,他满怀事业理想,充满工作热忱,在工作中明白了官兵勾结残害百姓的黑幕,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心中难免愤懑。以“失业”为题,能更好地凸显主人公的失落感。(2分)②接电话的工作使他洞悉了各种谎言和欺诈,导致他对当前的工作十分厌烦,“剿匪”只是其中的一个情节,是导致大忍辞掉工作的直接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以“剿匪”为题显得单薄。(2分)③以“失业”为题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更好地展现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文章主旨。(2分)(示例2)“剿匪”好。①“剿匪”是小说的主要事件,以“剿匪”为题,能更好地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使主题更加鲜明。(2分)②一个无辜逃兵,被当成土匪,引来兴师动众的“剿匪”,以“剿匪”为题,能产生更好的讽刺效果。(2分)③乡长、队长、县长、专员等各方围绕“剿匪”上演了一出闹剧,以“剿匪”为题,更能发人深思,更好地揭示“官祸猛于匪”的主题。(2分)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 这是个开放性题目,无论认同哪一个标题,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答题时主要考虑从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来展开。以“失业”为题,主人公是大忍;以“剿匪”为题,主人公是队长、县长、乡长等各方。从情节上来讲,“剿匪”可以使情节更集中,“失业”则具有点面结合的效果。从主旨上来讲,“剿匪”具有讽刺效果,“失业”则引发人们更深的思考。第33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