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规范练19自然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考点规范练1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高寒草原(AS)是长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按覆盖度不同,高寒草原可以分为H-AS(覆盖度>50%)、M-AS(30%<覆盖度<50%)和L-AS(覆盖度<30%)三种类型。下图为长江源区三类高寒草原的面积在不同时段的年均变化率。据此完成1~2题。1.关于长江源区高寒草原覆盖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86—2000年H-AS和M-AS减少的面积相同B.2000—2007年高寒草原总面积一定增加C.2007—2013年L-AS面积减小D.1969—2013年H-AS面积持续减小2.长江源区高寒草原的变化对源区的影响是( )A.地表径流减少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地下水位升高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1.D 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969—2013年H-AS面积年均变化率始终为负值,说明其面积呈持续减小趋势,D正确。1986—2000年H-AS和M-AS面积年均变化率为负值且几乎相等,但是减少的面积不一定相同,A错误。2000—2007年,H-AS和M-AS的面积年均变化率为负值,L-AS的面积年均变化率为较小的正值,说明高寒草原总面积不一定增加,B错误。2007—2013年L-AS变化率为正值,说明其面积呈增大趋势,C错误。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长江源区高寒草原面积总体减少,植被截留的降水减少,下渗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A、C错误。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调节能力降低,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大,B正确。高寒草原的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故选B。(2021湖南张家界联考)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某一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呈正相关)。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3~4题。\n3.在青藏高原隆起前,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与现在相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更大B.气候的海洋性更强C.河湖水量更多D.太阳能资源更丰富4.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 )A.风力作用增强B.流水作用增强C.冰川作用增强D.变质作用增强答案:3.D 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青藏高原隆起后,风尘沉积通量比隆起前增大,说明干燥度增加。隆起前降水较多,气候的海洋性更强,植被覆盖率更大,河湖水量更多;阴雨天多,太阳能资源不如现在丰富。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变大,说明该地区干燥度增大,风力作用增强。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读图,完成5~6题。5.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5.D 6.D解析:第5题,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冰雪融水是许多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2015年与1936年相比,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近乎消失,年蒸发量减少,河湖水量因缺少补给而持续减少,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D。第6题,全球变暖,冰川大量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岛屿和低地,沿海地区的海拔降低;潮汐和洋流等海水的运动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小,不作为海平面上升的主要依据。故选D。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n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9题。7.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A.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多C.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8.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土壤变化B.降水变化C.气温变化D.坡度变化9.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蒸发条件答案:7.D 8.C 9.A解析:第7题,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波动减少,A、B错。随着海拔上升,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2900米附近最低,然后又增加,故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C错、D对。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大致都呈降低趋势,主要是因为气温降低,导致热量不足,C对。土壤、降水、坡度变化也会影响物种的丰富度,但是无法确定在该海拔范围内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A、B、D错。第9题,海拔3100米以上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波动减少,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波动增多,说明木本植物的减少使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的光照,A对。黄山短尾猴以植物的树叶、果实为食,尤其喜食嫩芽、嫩叶。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人类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使黄山短尾猴的栖息地呈碎片化趋势。黄山短尾猴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a、b、c、d代表四季)。读图,完成10~12题。\n10.近年来,黄山短尾猴的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①生存空间受限制 ②人为投食现象严重 ③人类活动增强,环境污染严重 ④种群间基因交流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图中季节d,黄山短尾猴栖息地范围最广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气候凉爽B.植被结构单一C.食物短缺D.躲避人类活动的干扰12.图中a所代表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0.B 11.C 12.D解析:第10题,近年来人类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使黄山短尾猴的栖息地呈碎片化趋势,即导致其生存空间受限制,栖息地呈碎片化导致种群间基因交流少,导致抗疾病能力弱,B正确。第11题,d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空间大,推测d季节是春季,冬季大量树木落叶,春季随着天气转暖,各种植物开始发芽,为觅食,黄山短尾猴活动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第12题,a季节是冬季,黄山短尾猴选择在海拔较低、植被茂密、食物更丰富、气温更适宜的地区活动。故选D。13.(2021湖南耒阳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美国西部的大盆地内多沙漠和盐湖。大盐湖是美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末次冰期时,它曾经是一个比现在大20倍的淡水湖。冰后期变成内陆湖,最后留下的形成了现在的大盐湖、犹他湖、塞维尔湖和拉什湖。下图示意大盐湖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1)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化成内陆湖的过程。(2)如果未来气候持续变暖,推测大盆地内盐湖的变化。(3)分析大盐湖的演化对周围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末次冰期时,气温较低,周围高山冰川广布,夏季有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湖盆。冰后期随着\n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退,夏季湖水补给减少,加之蒸发加剧,湖水水位下降,外流通道被切断,大盐湖演化成内陆湖。(2)气候持续变暖,蒸发加剧,湖泊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有些盐湖演化成盐沼,甚至完全干涸。(3)湖面缩小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大风天数增多;湖床裸露,增加了新沙源,沙尘暴天气多发;周围区域温差增大。解析:第(1)题,注意“气候变化”的角度限定。根据材料从“末次冰期”及“冰后期”大盐湖气温变化导致的湖泊水量收支方面分析。第(2)题,抓住“变暖”这一关键信息,依次推理即可,但要推断出盐湖演化的结果,即演化成盐沼,甚至干涸。第(3)题,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以“大盐湖的演化”为“因”,以气候、植被、地貌、生物等要素为“果”建立前因后果的联系。14.(2021广东高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爱尔兰岛是欧洲西北部北大西洋上的岛屿,终年温暖湿润。远古时期的爱尔兰岛上湖泊成群,森林茂盛,随着冰期的到来,森林植被尽数毁灭。爱尔兰岛上的沼泽地下形成巨厚的泥炭层。下图示意爱尔兰岛(缺北爱尔兰)地形。(1)简析爱尔兰岛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2)分析爱尔兰岛沼泽地下巨厚泥炭层的形成过程。(3)说明爱尔兰岛地理环境对内河航运和农业的有利影响。(4)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推测爱尔兰岛居民饮食文化特点。答案:(1)爱尔兰岛位于北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平原面积较广,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沿该岛西海岸北上,对岛屿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2)爱尔兰岛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利于森林生长,森林密布;冰期到来,气候变冷,岛上植物死在湖水里,植物残体分解堆积在湖底;植物残体周围又长出了新的植物,植物面临新生、死亡、腐烂的过程,植物残体不断积累,湖泊越来越浅,沼泽地下形成巨厚泥炭层。(3)对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爱尔兰岛河网密布,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航运价值大;对农业的影响: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优质牧草生长旺盛,乳畜产品产量高且稳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稳定。(4)爱尔兰岛温和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小麦种植和发展乳畜业,形成以面包和乳畜产品为主的饮食文化;临近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在饮食结构中海鲜占比较高。\n解析:第(1)题,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等角度分析。第(2)题,材料“终年温暖湿润。远古时期的爱尔兰岛上湖泊成群,森林茂盛”,说明爱尔兰岛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利于森林生长,森林密布,为泥炭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材料“随着冰期的到来,森林植被尽数毁灭”,说明冰期到来,气候变冷,岛上植物被冻死在湖水里,植物残体受湖水浸泡,腐烂分解并沉积于湖底;植物残体富含有机质,后来又长出了新的植物;因此植物不断地新生、死亡、腐烂,植物残体不断在湖底积累,导致湖泊越来越浅,最后形成沼泽;而在沼泽地下,大量植物残体因微生物分解弱,逐渐形成巨厚泥炭层。第(3)题,对航运的影响从航运价值角度分析;对农业的影响从农业类型、生产方式和产量等角度分析。第(4)题,主要从气候、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农产品类型,进而分析居民饮食文化特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