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苔藓多生于阴湿环境,苔藓覆盖的地貌称为苔原(又叫冻原,在冰岛语中意思是“无树的平原”)。苔原的足迹遍布了冰岛四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冰岛地貌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连绵的山坡,还是荒蛮的火山岩地,甚至在墙头、树干上,到处都生长着一层厚厚的苔藓,它比冰岛人先一步成为冰岛的拓荒者。图1为冰岛区域图,图2为苔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苔原成为冰岛地貌一大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B.纬度较高,风力强盛C.地壳运动活跃D.火山熔岩,土壤肥沃2.苔藓对冰岛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有(  )①促进岩石分解,形成土壤 ②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③抑制风沙扩张,发展旅游 ④调节气候,增温增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1.B 2.A解析:第1题,从图中纬度位置可知,冰岛的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且比较潮湿,风力强盛,土壤冻结,不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苔藓植物紧贴地面或岩石表面生长,能够抵御低温、大风的气候而滋生大面积的天然苔原带。故选B。第2题,苔藓的根部可以释放酸性物质腐蚀岩石,因此苔藓的生长能促使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苔藓吸水性强,且苔藓一般生长比较密集,因此苔藓可以保持\n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苔藓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其他生物的繁衍生长,①②正确。故选A。(2021湖南怀化质检)一般情况下,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气候越温暖,降水量越少,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的负相关关系越强;反之,气候越寒冷,降水量越多,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的负相关关系越弱。树轮宽度指数与降水的正相关关系则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温度的降低而减弱,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有学者对美国各区域的花旗松、西黄松树轮宽度指数进行了分析。读美国部分区域的树轮宽度指数与月温度、月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即正、负相关)图,完成3~4题。3.由材料可推断,美国西南沿海地区树轮宽度指数基本上(  )A.与上一年冬季温度呈正相关;与冬半年降水呈负相关B.与后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负相关;与夏半年降水呈负相关C.与当年夏季温度呈负相关;与全年降水呈负相关D.与前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正相关;与全年降水呈正相关4.推测本次研究美国西南沿海地区采用的树种(花旗松和西黄松)的生长习性为(  )A.喜湿B.耐高温C.喜光D.耐涝答案:3.D 4.A解析:第3题,读b图可知,考虑到树木生长过程的季节循环,横轴以前一年9月至当年8月作为一个完整生长周期;纵轴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从温度相关性来看,与前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正相关,与后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负相关;从降水的相关性来看,大致与全年降水呈正相关。故选D。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西南沿海地区树轮宽度指数基本上与前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正相关,与全年降水呈正相关。水分条件对树种的影响大,水分条件好时树种的长势好,因而其生长习性为喜湿。故选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5~7题。\n5.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和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分别是(  )A.1200米左右,700~900米B.1300米左右,1800~2200米C.2000米,700~900米D.2200米,1800~2200米6.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C.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光热不足D.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7.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的气候因素是(  )①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 ②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③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小,光热条件较差 ④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5.B 6.D 7.A解析:第5题,图中横坐标表示海拔,先在图中找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点,向下作垂线,与横坐标有一交点,交点的数值约为1300米,说明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坡面面积越大,坡度越小,图中在海拔1800~2200米处坡面面积大,且面积变化最小,说明海拔1800~2200米平均坡度最小。B正确。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此海拔范围相对应的坡面面积较小,说明坡度较陡,并且海拔较高,水热条件差,D正确。第7题,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北坡为阴坡,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大。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2021福建3月联考)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图为浙江的天目山、乌岩岭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n8.据图推测,乌岩岭位于天目山的(  )A.南面B.北面C.东面D.西面9.乌岩岭相比于天目山缺少落叶阔叶林带,最可能的原因是(  )A.海拔高B.人类活动C.湿度大D.坡度陡答案:8.A 9.B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两座山基带都是常绿阔叶林,乌岩岭常绿阔叶林分布的海拔更高,因此可知乌岩岭的热量条件比天目山好,推测其纬度较低,应在天目山的南面,故选A。第9题,根据天目山植被垂直分布的顺序可推知,乌岩岭海拔在1500米以上应该出现落叶阔叶林,但是乌岩岭只出现了山地矮林和山地灌草林,推测可能是落叶阔叶林遭到破坏,退化为山地矮林和山地灌草林,故选B。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阔的麦哲伦次南极生态区。境内有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矮小)和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马纳人。读图,完成10~11题。10.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  )A.气候湿冷B.风力较大C.土壤贫瘠D.光照不足11.雅马纳人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的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n其原因主要是(  )①沿岸暖流的影响 ②沿岸寒流的影响 ③寒冷的西北风影响④寒冷的西南风影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0.B 11.C解析:第10题,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内,风力较大。受强劲西风的影响,保护区内的森林植株矮小,形成“微型森林”。故选B。第11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终年受西风(西北风)影响,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多暴风雨;同时受沿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影响,多大雾天气。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6分)(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6分)(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4分)(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6分)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2)题,依据图示信息,\n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常绿硬叶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第(3)题,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第(4)题,丹霞地貌山顶以流水侵蚀为主,沟谷以流水沉积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影响了山顶和沟谷的水土条件。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不利于植被生长;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有利于植被生长;从而造成山顶和沟谷植被的垂直分异。13.(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苔原带的2140~2220米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米处的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苔原带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1)判断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的“特殊区域”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5分)(2)说明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4分)(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9分)答案:(1)较低海拔、陡坡处。依据:草本植物易入侵海拔低和坡度大的部位,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2)土层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于着生和定植。(3)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2140~2220米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再根据图示,海拔低,坡度大,草本植物入侵程度高,说明“特殊区域”指较低海拔、陡坡处。第(2)题,坡度较大部位的土层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于着生和定植,所以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第(3)题,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所以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14.(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n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千米,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上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0分)(2)说明山地西侧地形区植树造林对当地的生态效益。(6分)答案:(1)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增多(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山地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洪)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是部分华北平原河流的发源地。(2)植树造林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植物根系和枯树落叶可减缓地表径流,利于泥沙沉积);调节气候(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维护生态平衡;减少风沙危害。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太行山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可以从地形对气候、土壤、水文等的影响角度考虑。第(2)题,山地西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可以从森林对改善小气候、涵养水源、防治生态环境问题及气象灾害等角度考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9 17:00:03 页数:7
价格:¥3 大小:1.4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