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议论性散文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议论性散文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学类阅读:议论性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已经75岁了,我还有理想冯骥才我今年75岁了,人的年龄就像大自然的四季一样,往往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下一个季节。你还觉得自己是中年人,可年龄上你已经是老年人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总结自己,我们要活得明白。尤其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天生背负着使命到这世界上来的。他就得追求纯粹,他就得洁身自好,他就是理想主义者,他当然也是唯美主义者。我觉得这就是知识分子。到了这个年龄一定要总结自己。我的文学,我所写的这几百万字究竟怎样?五年前,我在北京办了一个展览,叫作“四驾马车”,它是我从事的四个方面的工作: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我说,不是四匹马拉着我,是我拉着四驾马车。这四驾马车,哪一驾马车我到今天都没有放手,因为它们都走进了我的生命,我放不开。我知道我的事业只有生命能给它画上句号,我没有权力画句号。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今年我到西安去,想沿着丝路,从西安走到麦积山,再走到河西走廊。我想看希腊化的健陀罗佛教造像,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道北道,穿过河西走廊,再进入中原的一个渐变的中国化的过程。我必须要去一趟麦积山,但是我走到彬县的唐代大佛寺,去年被评上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我发现一个问题,高的台阶我上不去了。我的同行者说,冯骥才,照这么看,麦积山你绝对上不去。是的,近两年我跑田野的时间少了,不知不觉在书斋的时间长了,于是我的文学冒出来了。所以我这两年写了四部非虚构的作品,包括我写韩美林的一部口述史。我还写了一部文化随笔《意大利读画记》,一部小说《俗世奇人·贰》,总共六部文学作品。媒体说了,冯骥才转型了,调头回到了文学。是不是我真要回到文学了?我不知道。文学和文化遗产对于今天的我孰轻孰重,我希望大家帮着我思考。文化遗产抢救不是冯骥才一个人做的,是我们一代人做的。我们在90年代抢救天津地方的城市文化;进入新世纪初,我们这一批学者发誓要对中国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的一切民间文化进行地毯式的、盘清家底的普查。这第一批学者当时很年轻,现在都有点老了,潘鲁生、乔晓光、樊宇、曹保明、刘铁梁,这批专家都有点老了。乌丙安老师今年90岁了,他来了我很感动,我们十几年前一起爬到了晋中后沟村的山顶上。2015年我邀请了这些专家,重新在后沟村聚一聚,我们聚一聚干什么,只是重温昨天吗?不是,我们要找回当年的状态。我希望找到80年代对文学的激情,我希望找到世纪初我们对文化的那种心中的圣火,找出知识分子的那种纯粹感,找出我们内心的纯洁。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说:“人最有力量的是背上的脊梁,知识分子是脊梁中间那块骨头。”我们做的事情是前无古人的。我们的精英文化有《四库全书》做过整理。但是,我们七千年以上农耕文明历史的大地上的创造的多彩灿烂的文化从来没做过整理。这些文化大多数我们不知道。在普查时我说过一句话:“对大地上的民间文化,我们不知道的远远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无论你是多大的一个学者,都是一样。”可是我们在做这样的文化调查的时候,没有任何依据。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经验,在世界上也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方法,没有一个国家做过这样的事情。只有法国人,马尔罗做文化部长的时候,他做过法国的文化普查,但不是民间文化普查,他基本是文物普查。所以我们做的事情是没有依据的,全要靠我们创造的。概念要创造,方法要创造,标准要创造,理论要创造,思想要创造,尤其是思想。支持我们的是思想。我特别觉得这三个词儿好:先觉、先倡、先行。这三个概念里边都有先。你凭什么先觉?你凭思想先觉。思考未来,思辨现在,反思过去。反思我们的工作,也反思自己。我已经75岁了,我还有理想。(摘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已75岁,但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内心深处依然蕴藏着一种不服老的精神。B.作者对自身的身份和工作职业有着准确的定位,他在总结自己时,颇有功成名就之感。C.作者计划走丝绸之路,探索异域文化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但因上不去高台阶而作罢。D.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文学的激情渐退,于是招聚曾经共事的朋友,为要找回初心。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引出话题,第二段进一步延伸,强调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定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B.文章语言朴素自然,简洁流畅,娓娓道来,不刻意雕琢,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C.作者在文章中两次引用自己的原话,清晰地表明了特定的立场和观点,直观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深化了文章主题。D.文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能够扩大读者的视野,使读者领略不同的地域风物,呈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冯骥才先生的演讲能给当下知识分子以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赤壁朱增泉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重游赤壁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⑤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⑥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当时朝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不得签书公事”,没有实权。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⑦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石,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⑧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⑩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有改动)1.下列对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B.作者在行文中不断联系到苏轼的作品,既增添了作品的文化气息,又有助于读者对文章主题的把握。C.第⑧段中,作者把两种“有的人”进行对比,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对于眼前的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进而赞美了苏轼旷达的情怀。D.本文由赤壁之景引出苏东坡的历史经历,由苏东坡的历史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态度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度赞扬了他在诗、词、赋、散文、文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2.第⑦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作者具体提到了哪些“阴差阳错”。3.文章最后说,“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苏东坡为什么会在这场“文战”中取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我在沙漠中发现十吨黄金马伯庸(1)从前没有手机游戏和电子书的日子里,我在漫长旅途中只能靠思维游戏打发时间。所谓“思维游戏”,是我给自己的胡思乱想起的学名。这游戏很简单,先设想一个原点——我突然得到十亿美元,突然写出一部震惊古今的小说——然后开始想象我接下来采取的行动。(2)我最喜欢的一个命题是“如果我在沙漠中发现一整块十吨重的黄金,该怎么办?”通常的想法是,这下可发财了。其实,从这个命题到真正发财,还有段距离。你要如何把黄金真正转换成私有财富?这种想象要尽可能细致,要考虑每一个可能产生的意外。你会发现,事情没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这十吨黄金要如何运出去?要不要找人?怎么保密?如何分成?如果你决心单干,那还要想租用哪些设备和车辆,如何在沙漠中独自把十吨黄金切割成可运输大小。返回城镇后,如何卸货,如何存放?如何遮人耳目?接下来黄金要如何处理?一古脑卖出会造成市场波动,被觉察,私下分批次处理如何操作?怎么找买家?钱要分开存在哪家银行?怎么避开税务部门?如何跟家人解释突然有这么一大笔钱?哪些亲戚和朋友要告诉哪些要保密……其实是件很复杂的事,规划起来很花功夫。这个思维游戏我已经玩了好多年,现在已经有了一整套详尽计划,而且随时根据现实科技发展调整,万事俱备,只欠真的发现十吨黄金了。(3)除此外,还可以琢磨人。坐地铁时,经常人多拥挤,不光没有座位,连伸开手臂拿手机的空间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动的,只有脑子。我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幻想他们身上隐藏的故事和他们离开地铁后的人生。(4)比如左边这位戴着棒球帽、穿着运动套装的白皙少年。他是个外星人,为了深入了解地球人的生活,特意化装而成,他也许已完成了使命,正踏上返回母星的旅程,可因为棒球队那个美丽的女经理殷切的眼神,他还是毅然决然留在了地球。(5)而我们坐的地铁,谁又能保证下一站抵达的是普通地铁站而不是一个城市地底巨大的军事要塞呢。要塞里有一门利用灵魂作炮弹的大炮,炮口对准月球。每一个不幸的乘客都要被送进炮口,把灵魂贡献出来轰击月球上的兔子恶魔。(6)我就这么坐在地铁里,在城市腹心穿行,眼睛看着乘客,脑子里琢磨着他们的种种不靠谱故事,一直到达旅途的终点。(7)这种“思维游戏”有一个分支种类——“想象图书”。玩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开始虚构一本从未存在的书,想象它的主题、内容简介、封面图案、名家书评等等,尽量煞有其事地补充除了内容以外的各类细节,使之丰满如真实存在,然后把它放到我想象中的书架上去。以后再碰到无聊的时候,我就信手抽出一本,靠回忆来阅读。(8)我曾幻想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时,在稿纸背面写下了另一个故事。故事主角是落水的田晓霞,她死里逃生却遭遇失忆,被人救起后开始了另一段人生。几十年后她和孙少平在街头偶遇,擦肩而过,互不相识。可惜的是,这份稿纸被编辑忽略了,一直丢在存稿箱中。直到一个新毕业的编辑无意中把存稿箱打翻在地,这才发现稿纸背面的秘密。不过老编辑认为这个故事会损害《平凡的世界》的形象,于是只印制了一千册,赠送给路遥的亲朋好友,书的封面是个巨大的旋涡。其中一本,不知如何流落到了桂林临桂中学,扉页还盖有临桂中学图书室藏的红章。里面的借书卡只有一条借阅记录……(9)我书架上的另一本书,叫《廷巴克图故事集》。1822年,英国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的黎波里出发,计划南穿撒哈拉沙漠,寻找尼日尔河与尼罗河的源头。探险队中有一名人类学家,叫塞缪尔·欧内斯特,他抵达廷巴克图后,注意到当地图阿雷格人部族存在着一种奇特风俗:首长死后会被部落巫师敲破脑壳,接出脑浆,掺杂着蜂蜜和椰汁给被选中的孩童服用。那孩子就会流利背诵出一段故事,然后一生都无法发出声音。这些故事巧妙而有寓意,被认为是神的意旨,所以不允许被记录下来。欧内斯特花了十三年时间,等待每一个类似的仪式,偷偷记下了几十个故事。可惜他的行为最终被土著人发现,惨遭杀害。他死后,脑浆也被土著人用同样方式制成饮料,盛放在他生前用过的水壶里。(10)后来该部落被殖民者屠戮一空,这个水壶与记录手稿被送回葡萄牙,作为遗物交还给欧内斯特的遗孀。这份手稿一直沉睡在旧物箱里。直到有一天欧内斯特的孙子无意中打开水壶,喝下他爷爷的脑浆,当着家人的面高声说出这些手稿的来历,欧内斯特的工作才公之于世。手稿于1923年结集出版,命名为《廷巴克图故事集》,版税用来为欧内斯特的孙子治疗哑病。该书中文版在1973年的台湾出版,但销路不佳,名人里只有邓丽君买过一本,并遗落在雅加达的旅馆里……(11)这样编下去的话,简直没完没了,可以从一本书想象到一个家族史乃至国家史。在构思这些东西时,时间如风车一样过得飞快。等车抵达终点,我所获得的愉悦和看一本书差不多。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如果我在沙漠中发现十吨黄金”为题,虽然并不能概括文本所有材料,却以一个假设句巧妙地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了有关“想象”的话题。B.作者想象在沙漠中发现十吨黄金后如何把它转化成私有财富时,并没有正面写出自己构想的结果,而是一连提出十几个问题,引导读者一起深入生活细节进行思考,让人意犹未尽。C.作者在行文时举重若轻,以想象为核心,开篇提出“思维游戏”一词,然后分别展示了思维游戏三类型——设定命题、琢磨人、想象图书。D.文章以乘车行程为线索,结构上首尾照应,而关于《廷巴克图故事集》这本书的想象,又是一篇情节离奇、结构完整的微小说,这使得本文形成了一种“文中文”的奇妙结构。2.请你谈谈对文章第七段“以后再碰到无聊的时候,我就信手抽出一本,靠回忆来阅读”这句话的理解。3.作者马伯庸说过:“真实不是束缚想象力的桎梏,它会让想象变得更有质感。”请你结合这篇散文谈谈小说创作中“真实”与“想象”的关系。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谈人生与我朱光潜朋友:1我写了许多信,还没有郑重其事地谈到人生问题,这是一则因为这个问题实在谈滥了,一则也因为我看这个问题并不如一般人看得那样重要。在这最后一封信里我所以提出这个滥题来讨论者,并不是要说出什么一番大道理,不过把我自己平时几种对于人生的态度随便拿来做一次谈料。2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3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类也都一样。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4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的,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决不追究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它们特薄,把它们供人类宰割凌虐。在它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5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学得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6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7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着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冰下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8我拿人比禽兽,有人也许目为异端邪说。其实我如果要援引经典,称道孔孟,以辩护我的见解,也并不是难事。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庄子所谓“齐物”,宋儒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和希腊廊下派哲学,我都可以引申成一篇经义文,做我的护身符。然而我觉得这大可不必。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贤的声威。9以上是我站在前台对于人生的态度。但是我平时很欢喜站在后台看人生。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我站在后台时,把人和物也一律看待。我看西施、蟆母、秦桧、岳飞也和我看八哥鹦鹉甘草黄连一样,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打洞一样,我看战争也和我看斗鸡一样,我看恋爱也和我看雄蜻蜓追雌蜻蜓一样。因此,是非善恶对我都无意义,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10这些有趣味的人和物之中自然也有一个分别。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很浓厚的喜剧成分;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很深刻的悲剧成分。11我有时看到人生的喜剧。前天遇见一个小外交官,他的上下巴都光光如也,和人说话时却常常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腮旁捻一捻,像有胡须似的。他们说这是官气。我看到这种举动比看诙谐画还更有趣味。许多年前一位同事常常很气忿地向人说:“如果我是一个女子,我至少已接得一尺厚的求婚书了!”偏偏他不是女子,这已经是喜剧;何况他又麻又丑,纵然他幸而为女子,也决不会有求婚书的麻烦,而他却以此沾沾自喜,这总算得喜剧之喜剧了。这件事和英国文学家高尔司密的一段逸事一样有趣。他有一次陪几个女子在荷兰某一个桥上散步,看见桥上行人个个都注意他同行的女子,而没有一个睬他自己,便板起面孔很气忿地说:“哼,在别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咧!”如此等类的事,我天天都见得着。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抽烟饮茶还更有味。老实说,假如这个世界中没有曹雪芹所描写的刘姥姥,没有吴敬梓所描写的严贡生,没有莫里哀所描写的达杜夫和夏白贡,生命更不值得留恋了。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庐的瀑。12其次,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在几年前作的《无言之美》里曾说明这个道理,现在引一段来:13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必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14这个道理李石岑先生在《一般》三卷三号所发表的《缺陷论》里也说得很透辟。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稀嘘赞叹?以李太白那样天才,偏要和江淹戏弄笔墨,做了一篇《反恨赋》,和《上韩荆州书》一样庸俗无味。毛声山评《琵琶记》,说他有意要做“补天石”传奇十种,把古今几件悲剧都改个快活收场。他没有实行,总算是一件幸事。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用一幅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你的朋友:孟实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小虫、鲜花对“死”从不计较,是为了和人面对生老病死的痛苦形成对比,由此推论出人们生在这个世界并不只是来享幸福的观点。B.作者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同类,草木虫鱼面对的“和风甘露”“炎暑寒冬”两类生存环境,实际上也就是人在生活中要面临的欢乐和痛苦。C.作者分别从“前台”“后台”来看待人和物,都把人和物看成平等的生命个体,所以应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心中常怀人生的趣味。D.刘姥姥、严贡生、达尔杜弗这类人物,既给人以喜剧的乐趣,又体现世俗。伪善、精明等丰富的人性,所以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是复杂面多元的。2.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表明作者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起到领起后文的作用。然后依次谈到自己对人生的两种态度,结构清晰流畅。B.文章构思精巧,第五段运用排比的手法,和第七段的排比相呼应,巧妙地解答了人们对生活方法、生活目标的疑惑。C.作者使用诸多事例来佐证自己去,如列举荆轲、林黛玉、李白等例子,表明人生的缺憾自有趣味的观点。D.文章借书信形式向青年谈论但行文随和自然,读之少了长辈说教之气,多了如朋友般畅谈之兴味。3.结合上下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4.作者结尾说“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用一幅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②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⑪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流露了作者思想情感。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贯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C.作者认为从纯自然的角度,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D.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原始林,为什么从第6段开始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3.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议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一、1.A2.D3.①结构上,照应标题;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卒章显志,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虽已步入老年,但将继续在文化事业上前行。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4.①知识分子需自觉自身的使命,追求纯粹,洁身自好,拥有理想和热忱,自觉承担起中国文化保护、传承的责任。②知识分子需具备不惧困难、开拓创新的能力,从事文化工作即使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世上没有方法可以参考,也当勇往直前。③知识分子要有思想,反思过去、思辨现在、思考未来,反思工作也反思自己,做到先觉、先倡、先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作者对自身的身份和工作职业有着准确的定位”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文学和文化遗产对于今天的我孰轻孰重,我希望大家帮着我思考”可知,作者对于自身的定位并不那么准确。C.“但因上不去高台阶而作罢”说法有误。根据后文“是的,近两年我跑田野的时间少了,不知不觉在书斋的时间长了,于是我的文学冒出来了”可知,作者写上不去台阶并不是为了说明停止计划走丝绸之路,而是为了说明自己将实地研究更多地转换成写作实践。D.“作者对文学的激情消退”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我们聚一聚干什么,只是重温昨天吗?不是,我们要找回当年的状态”“我希望找到80年代对文学的激情,我希望找到世纪初我们对文化的那种心中的圣火,找出知识分子的那种纯粹感,找出我们内心的纯洁”以及文章结尾“我已经75岁了,我还有理想”可知,作者的激情并未消退。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D.“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能够扩大读者的视野,使读者领略不同的地域风物”说法有误。原文中涉及地域特色较多的是“今年我到西安去,想沿着丝路,从西安走到麦积山,再走到河西走廊。我想看希腊化的健陀罗佛教造像,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道北道,穿过河西走廊,再进入中原的一个渐变的中国化的过程”,但作者写这些一方面只是列举了地名,并没有具体描绘不同的地域风物,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出下文自己在方向上的转变。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作者演讲的标题是“我已经75岁了,我还有理想”,因此作者在全文结尾描述同样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能照应标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作者在文中写“我知道我的事业只有生命能给它画上句号,我没有权力画句号”“思考未来,思辨现在,反思过去。反思我们的工作,也反思自己”,表达了自己想要一直为文化遗产和文学奋斗下去的信念。而文章最后一段,以言简意赅的“我还有理想”结束,则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进一步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虽已步入老年,但将继续在文化事业上前行“我还有梦想”,作者老骥伏枥,却仍志在千里。“梦想”一词,引发读者思考作者有什么梦想,还会为梦想做些什么,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梦想的思考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尤其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天生背负着使命到这世界上来的。他就得追求纯粹,他就得洁身自好,他就是理想主义者,他当然也是唯美主义者。我觉得这就是知识分子”中的“纯粹”“洁身自好”“理想”等关键词可归纳出:知识分子需自觉自身的使命,追求纯粹,洁身自好,拥有理想和热忱,自觉承担起中国文化保护、传承的责任。根据原文“可是我们在做这样的文化调查的时候,没有任何依据。……所以我们做的事情是没有依据的,全要靠我们创造的”中的“创造”这一关键词以及作者在前后文描述的相关经历可归纳出:知识分子需具备不惧困难、开拓创新的能力,从事文化工作即使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世上没有方法可以参考,也当勇往直前。原文“支持我们的是思想。我特别觉得这三个词儿好:先觉、先倡、先行。这三个概念里边都有先。你凭什么先觉?你凭思想先觉。思考未来,思辨现在,反思过去。反思我们的工作,也反思自己”中,“支持我们的是思想”可知知识分子要有思想,根据“先觉、先倡、先行”“思考未来,思辨现在,反思过去”等关键词可归纳出:知识分子要有思想,反思过去、思辨现在、思考未来,反思工作也反思自己,做到先觉、先倡、先行。二、1.D2.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②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③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④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⑤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⑥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3.取胜的原因:①自身才华: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②人生经历: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不白、不公、不平”的主观情绪,黄州赤壁为他创作提供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风起云涌、豪杰云起的历史背景。③个人品质:他自身浪漫旷达的性情、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贯穿他的作品,使之成为杰作,流传至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能力。D.“他在诗、词、赋、散文、文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错误。根据原文“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可知,文中提到的是他的“三赤”名篇,并没有具体谈论“他在诗、词、赋、散文、文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于文无据。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由原文“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可知,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由原文“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可知,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由原文“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可知,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由原文“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可知,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由原文“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可知,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由原文“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可知,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根据原文“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可知,苏轼具有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根据原文“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可知,苏轼取胜的原因有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特别是黄州赤壁为他创作提供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风起云涌、豪杰云起的历史背景。根据原文“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可知,取胜的原因有苏东坡的个人品质,如他自身浪漫旷达的性情、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三、1.D2.①作者将想象的图书存放在想象中的书架上,然后在无聊时以其中一本为引子进行思维游戏,开始想象这本书的由来。②化虚为实,“抽出一本”只是思维游戏设定的起点,“回忆”“阅读”实际是作者运用想象力进行的创造思维活动。③承上启下,后文通过《平凡的世界》手稿背面的故事与《廷巴克图故事集》两个鲜活的故事演绎了何为“靠回忆来阅读”。3.①艺术源于生活,小说创作中想象(与虚构)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文中地铁上的外星少年、地铁下一站军事要塞、《平凡的世界》稿纸背后田晓霞的故事等,都是作者在现实基础上的天马行空的想象。)②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但细节应该尽量真实。(比如作者对“如果我在沙漠中发现十吨黄金”这个命题的处理,尽量让细节真实合理,“而且随时根据现实科技发展调整”。又如“想象图书”游戏中作者对图书封面的想象,《平凡的世界》田晓霞版“书的封面是个巨大的漩涡”,“扉页还盖有临桂中学图书室藏的红章。里面的借书卡只有一条借阅记录”。)③小说创作中想象最终是为反映真实的生活、情感或者人性等服务的,合乎情理的细节赋予想象以艺术的真实感。(如文中《廷巴克图故事集》,故事虽然离奇荒诞,作者却想象“该书中文版在1973年的台湾出版,但销路不佳,名人里只有邓丽君买过一本”,让读者差点相信这本书真实存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廷巴克图故事集》这本书的想象,又是一篇情节离奇、结构完整的微小说”错误,关于《廷巴克图故事集》这本书的想象,故事结构并不完整,作者关于这本图书的想象还没有完结。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根据前文“虚构一本从未存在的书,想象它的主题、内容简介、封面图案、名家书评等等,尽量煞有其事地补充除了内容以外的各类细节,使之丰满如真实存在,然后把它放到我想象中的书架上去”可见,作者是把想象的图书放在想象的书架上,“信手抽出一本”是指提取出脑海中关于这本书的记忆,开始进行“思维游戏”;“靠回忆来阅读”是指继续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这句话把虚拟的想象内容化为实际的“书本”一般,化虚为实,十分有趣。在结构上,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思维游戏”“想象图书”的相关论述,引起下文对于自己靠回忆阅读两本书的经过,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什么叫“靠回忆来阅读”。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真实不是束缚想象力的桎梏,它会让想象变得更有质感”是指,真实不但不会束缚人的想象,还会让想象更真实、具体,让人感同身受。换句话说,即“艺术源于生活”,想象也需要真实作为基础,才能变得更加令人信服。从文中来看,作者所设想的“外星少年”“军事要塞”“田晓霞死里逃生”等故事是虚构的,但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作者亲眼看到的棒球帽少年、自己乘坐的地铁以及《平凡的世界》这本真实存在的小说,由此可见,这些都是作者在现实基础上的天马行空的想象。除了从现实中寻找想象的灵感,作者还会尽量让想象的故事贴近生活现实,方法就是添加令人信服的各种细节,如“我在沙漠中发现一整块十吨重的黄金”的想象,“要如何运出去?要不要找人?怎么保密?如何分成?……如何卸货,如何存放?如何遮人耳目?接下来黄金要如何处理?……怎么找买家?钱要分开存在哪家银行?怎么避开税务部门?如何跟家人解释突然有这么一大笔钱”,让一个看起来荒诞的想象变得极有“实现”的可能,故事的情节便不会显得过于“离谱”而令人无法信服;又如“想象图书”时,“虚构一本从未存在的书,想象它的主题、内容简介、封面图案、名家书评等等,尽量煞有其事地补充除了内容以外的各类细节,使之丰满如真实存在”,在虚构田晓霞的故事时,作者写了“桂林临桂中学,扉页还盖有临桂中学图书室藏的红章。里面的借书卡只有一条借阅记录”这样的细节;想象不能总是虚无缥缈,而要为反映真实的生活、情感或者人性等服务,合乎情理的细节会赋予想象以艺术的真实感。虚构《廷巴克图故事集》时,则有“该书中文版在1973年的台湾出版,但销路不佳,名人里只有邓丽君买过一本,并遗落在雅加达的旅馆里”这样的细节,时间、人物、地点一概俱全,令人不得不叹服其“真实性”。四、1.C2.B3.①“这种人生观”指上文作者认为人生在世必然不只有幸福,还有很多苦痛的这一观点。②这种人生观不颓废,因为人生的苦痛(不幸)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的真实状态。③下文生灵万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都顺应自然、积极地活着,人反而消极颓废,所以作者正是用这样的积极人生态度来劝告人们。4.①不矛盾。②“冷眼看待”指作者不论在前台还是后台,对人生的苦痛/悲剧能冷静理智的看待。③“热心惊赞”指作者看到了苦痛/悲剧对人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④作者在前台看待苦痛/悲剧,得出人生应该顺自然、本性生活,不计较、不埋怨的人生态度:在后台看待苦痛/悲剧,得出人生因为悲剧更有趣,更有价值,悲剧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⑤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实则传达了作者理性又不失热情的人生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由此推论出人们生在这个世界并不只是来享幸福的观点”错误,原文是“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从选项前句不能推出此观点,二者无联系。B.“实际上也就是人在生活中要面临的欢乐和痛苦”错误。两者不能类比。原文是“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作者是将人和万物类比。D.“所以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是复杂而多元的”错误,过度解读。原文是“老实说,假如这个世界中没有曹雪芹所描写的刘姥姥,没有吴敬梓所描写的严贡生,没有莫里哀所描写的达杜夫和夏白贡,生命更不值得留恋了。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庐的瀑”。情感并不复杂、多元。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B.“巧妙地解答了人们对生活方法、生活目标的疑惑”错误,第七段的排比句子,并没有解答人们对生活目标的疑惑,所以不能互相呼应。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和分析句子意思的能力。“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在原文第7段,由上文“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可知,“这”指代上文“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观点。结合下文分析作者这样认为的原因,由“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等句可知,作者认为人生的苦痛(不幸)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这种观点本身并不颓废。由“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着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冰下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可知,作者认为生灵万物是在顺应自然地积极生活,人却因为遭遇而悲观厌世,消极颓废。因此可知,作者这句话意在用这样的积极人生态度来劝告人们。4.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能力。首先结合关键词句分析句子的意思,由“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等句可知,“冷眼看待”指作者不论在前台还是后台,对人生的悲剧能冷静理智的看待。由“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可知,“热心惊赞”指作者看到了悲剧、缺陷、苦痛等对人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由“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决不追究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它们特薄,把它们供人类宰割凌虐”可知,作者“冷眼看待”人生的苦痛,明白了人类应当同万物一样顺应自然、顺应本性去生活,不计较,不埋怨。由“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可知,作者“热心惊赞”,明白了悲剧的必然性和价值。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作者理性看待悲剧和热情生活的人生态度。五、1.D2.(1)表明石头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是这些石头保住了原始林。(2)为了引出下文乱石间争荣竞秀、生机勃勃的蕨类、苔藓、树木。(3)为了更好地阐释这片原始林顽强的生命力与来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3.(1)使文章形成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特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2)形象生动地展现原始林特点的同时,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更能突出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3)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使文章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具艺术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D.“作者为此感到欣喜”错误。结合结尾和全文来看,作者对开展原始森林游是忧虑的。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文学形象的把握能力。文章从6第段开始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特别是第6段既写到云南的石林,也写到贵州天星桥,都是为了突出这里的石头的特点,因为石头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第7段又写到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第8、9段又写到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正是因为石头的存在才保住了原始林。同时从结构上来说,对石头的描写也是为了引出后文对苔藓、树木等的描写,所以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到这里的石头无不迸放着野性,写到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这些都能更好地阐释这片原始林顽强的生命力与来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文章第5段有关于“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的议论,第10段有关于以原始林为镜的议论。这些在写景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议论,使表达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并且这些议论是作者在游览原始森林时发出的,直接表明了作者当时的感受,是作者观点、态度的体现,这些观点、态度是文章主旨的外化。另外,这些议论使文章不单单是一篇游记,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促人思考。也使文章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具艺术性。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上海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项突破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记叙性散文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抒情性散文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中国现当代小说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法国文学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俄罗斯文学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美国文学类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N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备考2022】2022高考语文 真题分类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外国小说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7-14 12:32:29
页数:18
价格:¥5
大小:61.9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