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部编必修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3
2/73
3/73
4/73
剩余6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2022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GAOKAOZONGFUXIYOUHUASHEJI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思想政治\n课标要求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备考指导1.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阐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以“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为议题,运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说明改革的必要性3.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说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n内容索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n社会历史的本质\n必备知识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n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1)含义: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2)表现: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2.社会意识(1)含义: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2)表现: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n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方法论要求。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n误区辨析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2.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否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是首要的。从根本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夸大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n关键能力1.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其主要内容如下。(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n(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n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区别\n3.全面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n\n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n素养提升[典例剖析](2019·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2019年2月,国家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出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n命题立意本题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为情境,通过剖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做法,调动社会历史观的必备知识,综合性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检验考生的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n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其所体现的哲学原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运河出现了诸如遗产保护压力巨大等问题,这要求人们高度重视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出台对科学保护大运河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后根据“原理+材料”的原则组织答案即可。\n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出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n[真题实践]1.(2020·全国Ⅰ卷)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n该村村民从打鸟、捕鸟到爱鸟、护鸟的行为转变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③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可能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也可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②错误。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的表述错误,④排除。故选B项。\n2.(2020·山东卷)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B.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D\n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D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的变化,也未涉及上层建筑的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未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受社会存在变化的影响,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项不符合题意。\n3.(2018·天津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④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B\n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④错误。故选B项。\n4.(2018·海南卷)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没有确定的界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正确的、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②正确;③“同步性”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有明确的界限。故选A项。\n5.(2017·全国Ⅲ卷)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n①表述错误,“互联网思维”属于社会意识,不能对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起决定作用;②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是因为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③表述错误,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是看社会意识能否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可“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原因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故选C项。\n社会历史的发展\n必备知识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生产活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n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n拓展深化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n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及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n(2)辩证关系。\n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n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n误区辨析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新的社会制度战胜和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因为社会历史领域的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这是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n2.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方式(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解决方式。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n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方式(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2)解决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n4.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n关键能力1.正确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要正确理解经济基础的科学含义。第一,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称为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则称为经济基础。第二,经济基础不等于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而是指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第三,经济基础不是指各种生产关系的混合,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各环节的有机统一。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决定意义。\n(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n2.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n\n3.比较社会基本矛盾和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n素养提升[典例剖析](2020·全国Ⅲ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n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重要作用为情境,通过剖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人民、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必备知识,综合性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检验考生的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n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的变革不一定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①错误。民法典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它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②错误,④正确。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个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它的制定离不开正确的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③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n[真题实践]1.(2018·江苏卷)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A\n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体现要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选A项。\n2.(2017·天津卷)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n本题以编纂民法典为背景材料。关键信息“科学整理、修改完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定”体现了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①符合题意;“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体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n3.(2017·江苏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绘画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属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内容,A、B两项均不选;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指使经济基础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点,C项不选;花山岩画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说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项正确。\n4.(2016·全国Ⅰ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①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n社会历史的主体\n必备知识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误区辨析正确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1)不能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把劳动群众等同于人民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n(2)不能认为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归根到底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社会精神财富不只是由脑力劳动者创造的。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精神财富的物质前提,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而且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3)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n2.人民群众的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n(2)全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n拓展深化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可见,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突出体现。\n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n\n关键能力1.区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n2.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区别\n\n素养提升[典例剖析](2019·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n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208千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30多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2018年,其美多吉带领班组的康巴汉子们安全行驶62.49万千米,向西藏运送邮件41万件,运送省内邮件37万件。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2018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邮路被交通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其美多吉被评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n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请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命题立意本题以“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其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情境,通过剖析“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调动社会历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的必备知识,综合性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检验考生的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n解析:结合材料中“服务藏区30多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等信息,分别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邮车驾驶员们是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为藏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用奉献、忠诚和生命铸就的雪线邮路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n[真题实践]1.(2018·海南卷)国务院移动客户端上线得到网民的热议和好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有()①实践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②通过网络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作出正确决策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④与时俱进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①说法错误,群众愿望不一定都是科学合理的,因此符合群众愿望的实践不一定都能获得成功;②说法夸大了网络的作用。故选D项。\n2.(2017·江苏卷)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回应网民关切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①③正确。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强调我们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④不选。故选B项。\n3.(2019·全国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20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将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n“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了“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n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