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部编必修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2

2/62

3/62

4/62

剩余5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2022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GAOKAOZONGFUXIYOUHUASHEJI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思想政治\n课标要求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备考指导1.引述事例,证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阐释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3.领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说明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4.以“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为议题,探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义\n内容索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n世界的物质性\n必备知识一、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n误区辨析理解物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①哲学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前者是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后者是指自然界中的具体的物质形态。\n二、对世界物质性的证明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n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②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n(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拓展深化在人类社会的客观性问题上应克服唯心史观的错误(1)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由杰出人物的意志决定的。这种观点夸大了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否认了社会生活的客观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这种观点否认了社会的客观性,属于客观唯心主义。\n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n(4)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人只有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使客观存在进入人的大脑,并在人脑中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而客观存在才是意识的源泉。\n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表现形式具有主观特征。具体表现如下。a.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思维方法、知识构成等因素的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反映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些差别体现出意识具有主观性。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这体现在意识可以对客观存在进行虚幻的或超前的反映,使得意识在形式上呈现出主观色彩。因而,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n误区辨析客观实在≠客观存在\n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如图所示: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n关键能力1.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n\n\n2.正确理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客观事物就没有意识。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其原材料来自客观世界。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客观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能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原型。同样,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也是根源于过去和现在的客观存在。离开了客观世界,意识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n(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意识是人脑这个“加工厂”的“产品”,这些“产品”会因“加工厂”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表现如下。①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等)和理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②意识有主观差别性(个体差异性),意识的思考过程是一个主观调控的过程,由于受人们的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其差别显示出意识形式的主观性。③意识形式的主观性特别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的反映、超前的反映等方面。\n素养提升[典例剖析](2020·全国Ⅱ卷)下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念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n命题立意本题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为情境,通过剖析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的主题和设计理念,调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必备知识,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n解析: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①符合题意。极富中国特色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右下角的“中国昆明”印记,既表明了本次大会的举办地,也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印章文化;会标由山水林田草、花鸟虫鱼等文字组成,体现了文艺创作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念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②符合题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艺术作品不具有客观内容的说法是错误的,③排除。“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说法错误,因为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艺术作品的价值会发生变化,④排除。故选A项。答案:A\n[真题实践]1.(2020·全国Ⅱ卷)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的经济事实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n“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新的学说与经济现实并不完全同步,反映了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追溯事物的过去,复制事物的当前,还能预测事物的未来,因此“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的经济事实”说法错误,②排除。实践决定认识,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表明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③符合题意。来源于现实的理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不一定都具有真理性,④排除。故选B项。\n2.(2020·江苏卷)“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这一民谣是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材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未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排除。材料强调在脱贫攻坚中,某地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说明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②正确。该民谣是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正确。潜移默化强调的是不知不觉,材料未体现,排除④。故选C项。\n3.(2017·天津卷)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已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开历史之谜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A\n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理想的事物;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n4.(2019·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现象;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n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对其加以保护和传承;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n运动的规律性\n必备知识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及基本形式(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基本形式: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n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方法指导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n3.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n拓展深化全面理解规律的内涵\n误区辨析现象≠规律\n(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的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③方法论要求。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n拓展深化全面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如“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n(2)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n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n3.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指导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无所不能,忽视规律的客观性。\n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n3.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n拓展深化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区别与联系\n\n关键能力1.物质、运动、规律三者的关系\n2.正确把握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三者的区别与联系\n\n3.归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n\n素养提升[典例剖析](2020·山东卷)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源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到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n“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为情境,通过剖析科幻作品所体现出的未来与现实的关系,调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等必备知识,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检验考生的科学认知与求真务实、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等核心素养。\n解析:首先要明确此题要求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并明确这个关系包含两个层次的理论,明确“当下的现实感”“科幻作品”与“物质”“意识”的对应关系,然后组织答案。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每个时代的意识都是对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在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推测未来;科幻作品基于现实,在合理想象中描绘未来世界。\n技巧总结透析哲学主观题经典考法:演绎式材料分析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原理、原则中推演出个别性知识。哲学主观题主要类型都是演绎式设问,设问的形式是“运用××××原理,分析××××问题”。也就是说,这类题型首先给定“一般理论”,然后要求运用该理论分析“个别事件”,这种从一般理论到个别材料的设问方式就是哲学主观题的演绎式考查方法。解答这类试题要做好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定”。首先要根据设问确定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明确理论之后要对该理论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回忆,如果答题时使用的理论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则该题的作答就可能“全盘皆输”。\n第二步是“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这是获得更多要点、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的必然要求。比如把意识的作用分解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把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解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等。第三步是“筛”,即挖掘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为组织答案提供方向性指导。筛选出材料中的信息之后,才能据此进一步确定能够用于组织答案的理论要点。第四步是“联”,即把材料中的观点与所用的原理进行“对接”,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避免理论和材料“两张皮”。演绎式材料分析特别忌讳照搬教材理论“扣帽子”、堆砌材料“充数量”。\n[真题实践]1.(2020·全国Ⅱ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n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说法错误,①排除。“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说明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说明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④错误。故选C项。\n2.(2020·天津卷)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A\n实事求是的意思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A项正确。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排除B项。坚持全面协调,体现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排除C项。坚持调查研究,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项排除。\n3.(2018·天津卷)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种庄稼为生,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升改造农家乐,吸引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A.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C.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D.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D\n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郭家沟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目的,表明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A项说法错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B项说法太绝对;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决定经济发展,C项错误。\n4.(2017·全国Ⅰ卷)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有()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n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这一点;②说法错误,主观的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说法错误,我们认识事物的顺序应该是先个别,再到一般,再回到个别,也就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2 16:56:04 页数:62
价格:¥3 大小:2.4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