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6
2
/46
3
/46
4
/46
剩余4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1讲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3.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4.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n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代表性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和北京人。2.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形成较大部落甚至部落联盟。\n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的传说: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的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朝的建立(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n知识点三 商和西周1.政治(1)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实行内外服制,扩大了商朝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2.经济(1)农业: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生产工具,青铜农具极少。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n知识点四 春秋战国时期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五霸: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长期纷争,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3)华夏认同:内迁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n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农业: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2)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3)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商业中心城市。(4)商鞅变法①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推动小农经济发展。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实行什伍连坐。③行政上,普遍推行县制;社会上,个体小家庭政策。\n3.孔子、老子(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鲁国人。①思想核心:仁,主张关爱他人,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②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道德感化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③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倡导私学。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④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古籍。(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①思想核心:道是万物的本原。②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政治主张: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n4.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出“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2)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3)墨家: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4)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n1.史学新论——大汶口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曙光大汶口文化已经孕育了新的文明因素——父系氏族、私有制和贫富差别等,加上图画文字的产生、青铜文化的出现,足以证明它已经踏入龙山文化的门槛,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曙光。——孟宪武《东方古代文明的曙光——大汶口》\n2.学术情境——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起因于“国人暴动”,是中国编年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行政并非现代意义的共和行政,仅指政权暂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思考:近代以来,结合《竹书纪年》和其他文献中的蛛丝马迹,“共和”是一个名号为“共伯和”的人逐渐成为主流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提示:历史研究在于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真相,随着研究方式的改进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历史研究的观点也在不断变化。\n3.史学新论——周初之“夏”与华夏族群认同的差异周初的“夏”固然是涵盖了一个王族的共同圈子,可是这只是周人创造的概念,我们看不到夏、商两族的人对这个圈子的认同。直到春秋时代“诸夏”观念兴起,才有各氏族集团成员对自己身属“夏”族群的一致认同。——颜世安《华夏族群形成的重要阶段:西周初年的“夏”》\n4.学术情境——商鞅的思想商鞅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思考: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提示:表达了商鞅敢于挑战陈旧观念的创新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性,成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n5.构图解史——孔子的思想及其关系\n6.易错提醒——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以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实现自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可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一 多元一体,家国同构——中华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学术前沿]用“和”的精神维护宗法制西周基于血缘宗亲脉系建立的宗法制度,究其本质,乃是一种差序政治格局。西周宗法制度特别强调血缘亲疏和等级分别,这就极有可能造成族群成员之间的相互疏离,乃至分裂。因此,宗法社会又需要强调一种“和”的精神来弥缝可能出现的疏离和分裂。——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思维激活]作者从宗法制的造成族群分裂的弊端说明“和”的精神的必要性。\n[史料实证]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史料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遗址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所属流域巫山人约200万年重庆巫山长江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蓝田人约115万~70万年陕西蓝田黄河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金牛山人约28万年辽宁营口辽河长阳人约19万年湖北长阳长江和县人约19万~15万年安徽和县长江马坝人约13万年广东韶关珠江丁村人约10万~5万年山西襄汾黄河左镇人约3万~2万年台湾台南—山顶洞人约3.4万~1.6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n[解读]从统计表来看,我国古代早期文明的分布遍及全国大江南北,突破了“黄河一元中心论”的说法,印证了“满天星斗说”的观点。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早期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探究]史料中人类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哪些特点?提示:本土化: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多元化:不仅黄河、长江流域,而且海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n[历史解释]宗法制对传统社会的影响(1)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3)宗法制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例如,重男轻女观念、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等。\n[唯物史观]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3)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文明逐步为封建制文明所取代。\n探究点二 社会转型,异彩纷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百家争鸣[学术前沿]“争论”中的“共鸣”虽然诸子对“义”内涵的认同和接受各有侧重,但从整体上看,又的确存在众多交集和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表明:战国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建构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思维激活]作者从诸子百家对“义”内涵认识的异同的角度说明诸子百家“争论”中的“共鸣”。\n[史料实证]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史料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解读]孔子的主要观点是赞同“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兴,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n[探究]根据史料,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提示: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异: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不断,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n[历史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生产工具由青铜器向铁器飞跃;经济形态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飞跃;经济全方位发展,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等。(2)影响: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衰落,商品经济获得发展。\n[唯物史观]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1)生产力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3)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n[家国情怀]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广东卷,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答案:D\n[剖析领悟]\n[演练1][2021·新高考辽宁卷,1]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答案:C解析:双钱结藤编残件一方面体现了劳动过程中结绳技能,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C项正确;历史传承在双钱结藤编残件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通过双钱结藤编残件无法证实当时社会组织情况,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双钱结藤编的使用群体,无法得出社会等级秩序确立的结论,排除D项。\n[演练2][2021·新高考湖北卷,1]“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如图),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A.冶炼技术的提高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D.宗法体系的崩溃答案:C\n解析:“爵”从饮酒器具到象征尊卑关系再到品位序列,且“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不断成熟,表明“爵”从饮酒礼器发展成为身份等级制度,故选C项;冶炼技术的提高与“尊卑关系的象征……品位序列”无关,排除A项;“完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不涉及铸造工艺,排除B项;“五等爵”强调等级,与宗法体系的崩溃无关,排除D项。\n[演练3][2021·新高考北京卷,1]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答案:B\n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中国传统的祝岁风俗中,就官府层面而言,“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在民间则是“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这充分说明在祝岁风俗中,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的内容较为突出,故选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诗经》和汉代关于“祝岁”的相关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该活动“出现”和“兴盛”的时间,排除A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在祝岁风俗中,都有关于“酒”的相关内容,这是农业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在民间也有关于祝岁的相关风俗,而不仅仅是官方,排除D项。\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青岛期末]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文字的发明、铜器的使用、城址的大量出现、薄胎黑陶及快轮制陶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大型墓葬的发现、成组玉器的存在,昭示这一时期阶级分化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由此推断()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奴隶制国家已经正式诞生D.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答案:B\n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材料中“大型墓葬的发现、成组玉器的存在,昭示这一时期阶级分化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说明龙山文化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故A项错误;夏朝的建立是奴隶制国家正式诞生的标志,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华古代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比,故D项错误。\n2.[2022·山东德州一模]西周武王封姜尚为齐侯,都营丘。姜尚率部“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由此可知,分封齐侯()A.改变了西周血缘分封的原则B.体现了官僚政治确立C.有利于巩固西周贵族的统治D.导致了地方争端加剧答案:C解析:材料中姜尚赶往封地后,赶走来犯的莱人,稳固了边疆,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与管理,说明分封齐侯有利于巩固西周贵族的统治,C项正确;西周分封王族、功臣等,分封姜尚是按功臣分封的,属于正常分封的范畴,排除A项;官僚政治确立的标志是郡县制的确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排除D项。\n3.[2022·河南郑州三模]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A.利于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B.利于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C.旨在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目的是封邦建国扩大疆域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客观上促进了与其他姓氏的联姻,从而通过婚姻和血缘纽带加强与其他姓氏的联系,这利于巩固统治,B项正确;“同姓不婚”与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地位关系不大,排除A项;西周时期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排除C项;“同姓不婚”与扩大疆域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n4.[2022·山东烟台二模]如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B.瓦解了宗法制度C.加强了地方统治D.扩大了统治范围答案:C\n解析:商鞅变法时,通过“令民什伍”等,建立起“县—乡—亭—邮—里—什—伍”的严密系统的地方组织结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建立起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强化了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A项;对社会基层的管理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瓦解无关,B项错误;商鞅变法严格基层管理,并不能扩大其统治范围,D项错误。\n5.[2022·山东烟台一模]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有“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B.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C.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D.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交融答案:C\n解析:依据材料中“忠、孝、仁、义、礼、信”“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儒家的思想主张,反映出华夏文化对中山国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因此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中山国文化的影响,但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儒家思想是鲜虞氏的治国指导思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华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礼乐制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并不全面,B项错误;由材料并不能得出民族“高度”交融,D项错误。\n6.[2022·山东淄博一模]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行金版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A.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统一,种类繁多,因此一些诸侯国为了方便交易而铸行他国货币,说明各国间商贸联系的加强,故选C项;货币交变现象出现后,各国货币种类依旧繁多,没有体现出统一为一种货币的趋势,更不能体现政治上的统一趋势,故排除A项;一些诸侯国铸造他国货币是为了方便相互进行交易,各国并未形成统一的市场,故排除B项;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是经济上的积极表现,而非混乱,故排除D项。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课件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课件(新人教版)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3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8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11讲救亡图存的斗争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19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26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31讲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08 14:50:08
页数:46
价格:¥3
大小:743.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