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6单元第63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6单元第63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5
2
/65
3
/65
4
/65
剩余6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二十六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n时空坐标\n第63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n目标定位·明考向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主干梳理·理思路\n目标定位·明考向\n素养考向概念聚焦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4.从“历史解释”角度明确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重大影响1.内涵: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和而不同2.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3.意义:汲取异邦文化、传播中华文化\n主干梳理·理思路\n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起源(1)多元起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2)中原核心:______________率先成为核心,推动着________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原华夏族多元一体\n2.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1)文化认同:____________时期,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百家争鸣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__________,礼崩乐坏。②过程:到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③影响: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________。春秋战国大变革源头\n[特别提示]百家争鸣现象实际上是诸子百家因各自在治国方略上的主张不同而产生思想领域的冲突,其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诸子百家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n3.从秦到清(1)秦: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________学说。(2)汉: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________地位。[拓展]先秦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相同点都主张实施“仁政”;都重视以礼治国;重视对人民的教化;都强调重义贱利;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法家正统\n(3)魏晋南北朝隋唐: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①随着________传入和________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②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________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4)宋元: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________形成。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____________。佛教道教儒学理学高度繁荣\n[拓展]宋明理学的积极因素:程朱理学在确立初期强调“经世致用”,鼓励人们敢于质疑,独立思考,重视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等。\n(5)明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折时期①进步思想:明清之际,提倡____________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____________,倡导____________。②思想钳制:康雍乾时期,____________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个性自由批判理学经世致用君主专制\n4.近现代(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________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________与________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五四运动以后,______________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救亡图存科学民主马克思主义\n(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中华文化重视以______为本(1)周代:周公提出“____________”的思想并制礼作乐。(2)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人敬天保民\n2.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________思想(1)先秦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____________。孔子反对苛政。孟子提出了“________”说。(2)秦汉以来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民本顺应民意仁政\n[特别提示]民本与民主的区别(1)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人民是政权(社稷、君)的统治基础”,而民主思想的核心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即由多数人进行统治)”。(2)民本思想是把人民看成是社会的基础,统治者和君主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民主强调的是多数人的平等统治。(3)民本思想认定主权在君,民主思想认定主权在民。\n3.中华文化崇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概况:他们以朴素的__________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2)影响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______与________和谐发展的关系。4.中华文化提倡________,追求______________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________为己任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唯物观人自然爱国家国情怀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n5.中华文化____________,推崇____________(1)概况①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②春秋时期,孔子提出“____________”,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2)评价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崇德尚贤天下为公为政以德\n6.中华文化崇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中华文化主张____________。“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n(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1)__________: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多样性:__________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领域广阔。(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__________。(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特质的体现。(5)__________: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本土性各民族外来文化共同文化连续性\n[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与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与开放性并存。\n2.价值(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提供了有益借鉴。思想源泉精神动力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治国理政道德建设\n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两汉至宋明(佛教传播)(1)过程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________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佛教出现不同宗派,________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_______理论的宋明________形成,佛教融合为____________的一部分儒家禅宗道教理学中华文化\n(2)影响①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③________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3)局限: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云冈\n2.明末清初(近代科学)(1)明末,意大利人__________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2)《几何原本》《____________》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3)17世纪,清政府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利玛窦泰西水法\n3.19世纪中叶后(西方文化)(1)传播渠道的增加①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1862年______________成立,旨在培养外交和________人才。③清政府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________学习。④________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京师同文馆翻译欧美1868\n[拓展]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作用①翻译和引进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传播了很多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拓展了部分先进中国人的视野。②加速了洋务运动的进程。③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和中国近代科技的进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n(2)救亡图存的呼声①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n4.20世纪早期(民主科学)(1)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________与科学的思想。(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民主\n[拓展]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区别东学西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中华文化的吸引,传播是以和平方式展开。西学东渐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与科技文化的传播,伴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侵略。二者的实质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冲突与融合。\n(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文字与思想的外传(1)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__________地区。(2)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3)3—5世纪,儒学在________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________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4)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东南亚东亚日本\n2.社会制度外传(1)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2)7世纪,日本实行____________,所推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3)越南的________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4)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大化改新科举\n3.四大发明的外传(1)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传入________、西亚及欧洲。(2)火药在13世纪经__________人传入欧洲,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____________,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中亚阿拉伯宗教改革\n4.中国文化传入周边地区(1)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________传播。(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__________,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5.中国文化传入欧洲(1)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________和建筑成为风尚。琉球东南亚园林\n〔概念阐释〕中华文化圈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制度先进与文化的繁荣,吸引周边地区的不同民族、国家学习中华先进文明,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n考点探究·释难点\n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史料一]“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基本思想观点:一是人际和谐,二是天人协调。”“古代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传统、辩证思想、人本思想、坚持民族独立的爱国传统,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主题一\n[史料二]所谓传统文化,广义地说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狭义地说,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思想文化。所谓文化传统,是指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中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的某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包蕴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n[问题1]史料一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提示1]天人合一、和为贵、以人为本等。[问题2]史料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提示2]特点: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关系:传统文化包蕴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但二者并不等同。\n[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一)内涵(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知行合一观。(3)重视人的精神生活。(4)有爱国主义精神。(5)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6)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n(二)特点(1)延续性、凝聚力和包容性。(2)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3)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4)强调人格,提倡节烈,主张为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n(5)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6)持中贵和,主张中庸,追求和谐。(7)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8)务实事,轻幻想,重实用,戒空谈,看实效,重实绩,主张经世致用。\n(三)影响1.丰富世界文明内涵,促进文化多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融合性的特质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下保持文化自信、鲜活的创造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力量。\n2.辐射其他国家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1)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受地域、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汉字、儒学、律令制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n(2)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①物质文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自古以来就为西方各国人民所喜爱。火药、罗盘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通过蒙古人和阿拉伯人等先后传到西方,为西方的近代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源头。\n②思想意识:中国的伦理哲学、政治理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开放性,对欧美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欧洲文化危机,使不少知识分子再次把目光转向东方,希望在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中找到克服欧洲文化危机的办法。\n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外文化的交流[史料一]唐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主题二\n[问题3]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提示3]背景: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多元包容的文化政策;丝绸之路的畅通;僧人的宗教热情。影响: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动了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n[史料二]明清之际,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和了解“西学”的窗口,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n[问题4]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提示4]对中国: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影响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n[拓展]中国古代和近代中华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1.秦汉时期,文明开始走向世界。汉朝时期,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2.隋唐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唐朝文化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n3.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为实现顺利传教的目的,宣传西方文化知识,使我国和西方思想文化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交流。4.近代史上的西学东渐现象(1)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是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2)三个层次:技术成果(器物层);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层)。\n典例研析·立标杆\n1.(2021·吉林辽源)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B\n[解析]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华夷之辨的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和蛮夷之间的区别来强化华夏族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感,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国家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是民族冲突,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血缘纽带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n2.(2022·辽宁沈阳)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维吾尔族和黎族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藏族保存了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珠尔》;汉语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受蒙古语影响而形成。这反映出中华文明()A.由汉族人民首先创造的B.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C.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D.少数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C\n[解析]依据材料“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维吾尔族和黎族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可知,反映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依据材料“汉语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受蒙古影响而形成”可知,汉族文明受蒙古文明的影响,由此可知,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与民族认同意识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排除D项。\n3.(2022·山东菏泽模拟)莫高窟第285窟和249窟,工匠改造了传自古印度的佛教图像,绘制了中国神仙世界的图像,还吸收了古代波斯、古代希腊地区的图像元素,真可谓一窟一世界。这一现象()A.最有可能发生在汉魏时期B.说明互惠互利是文明互鉴的途径C.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D.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与统一并存C\n[解析]据题意可知,莫高窟中的佛像受到古印度、古代波斯和古代希腊地区的影响,吸收了很多外来因素,由此可知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故选C项;仅根据莫高窟佛像的特点不能判断开凿的时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明的交流,没有体现互惠互利的因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的包容,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与统一,排除D项。\n4.(2021·重庆模拟)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A\n[解析]胡适强调在对待现代文化时候,不能突然置换,而应当考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致、协调的发展,说明胡适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存在调和的可能性,两者不可分割,A项正确;B项错在“全面”,排除;胡适的言论是在寻找新文化运动如何有效进行的方法而非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排除C项;胡适的落脚点是考虑现代文化在中国的适应性而非弘扬传统文化,排除D项。\n5.(2019·浙江高考)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法家思想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德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非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三项。C\n6.(2018·浙江高考)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解析]“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B项;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A项;C、D两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42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16讲辛亥革命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6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第2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第47讲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第49讲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8单元第54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6单元模块总结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1单元第68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39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08 14:50:07
页数:65
价格:¥3
大小:673.4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