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第52讲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第52讲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4
2
/54
3
/54
4
/54
剩余5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十七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n第52讲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n目标定位·明考向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主干梳理·理思路\n目标定位·明考向\n素养考向概念聚焦1.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概况,让学生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其形成过程2.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实施民族政策的意义3.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4.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n主干梳理·理思路\n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____________格局。多元一体\n[拓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①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民族地域分布格局。②历史因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④现实原因: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n2.过程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n3.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特别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形成。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n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______”,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三个离不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2)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民族区域自治是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相结合的自治形式。\n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工作主题,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认同。2.中共十九大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3)把国家富强和民族共同繁荣结合起来,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国家强盛。(4)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既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又维护各民族自身的利益。\n四、当代中国的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1)确立“另起炉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倒”三条方针,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n〔图解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成就\n(2)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际关系准则。(3)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____________”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n〔概念阐释〕正确认识“求同存异”①“求同存异”中的“同”是指亚非各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发展经济;“异”是指各国间不同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②“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应用,打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n(4)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n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1)随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2)1964年,____________,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特别提示]中法建交是冷战时期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和带有时代特征的转折,中法建交率先打开了西方大国同新中国相互了解与交流的大门。中法建交\n3.20世纪70年代(1)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__________________也升格为大使级。(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中英、中荷关系\n(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初期(1)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______________是当代世界的主题。(2)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________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和平与发展中苏\n2.世纪之交(1)巩固与发展____________,解决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2)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________”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3)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周边关系10+1\n3.进入21世纪(1)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____________的伙伴关系。(2)把与______________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于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不同形式发展中国家\n(3)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________________、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____________”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4)中国积极参与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联合国\n[特别提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论坛的宗旨是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为国际社会摒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指“金砖五国”有意识加强多边协商合作,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机制。\n(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习近平外交思想\n2.表现(1)拓宽与____________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法、德、英等国关系稳步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方针,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发达国家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n(2)中共十九大以后,提出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______________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3)中国积极推进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4)中国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和平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n[拓展]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n(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n考点探究·释难点\n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意义[史料一]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之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题一\n[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提示1]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祖国统一。\n[史料二]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摘编自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n[问题2]根据史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提示2]经济上,有利于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n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史料三]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敌对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问题3]据史料三,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产生的影响。[提示3]有利于改善中美两国关系;中美相互支持对抗苏联,有利于解除外来威胁;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同时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主题二\n[史料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问题4]依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提示4]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n[拓展]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阶段性演变阶段背景内容影响“一边倒”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敌视新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中国与苏联社会制度相同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中苏结盟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新中国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n阶段背景内容影响“两只拳头出击”“两条线”时期苏联在中苏交往中的大国沙文主义损害了中国主权;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新中国同时反对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使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恶化“一条线”“一大片”时期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联美反苏,联合美国、日本、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一条线”国家反对苏联牵制了苏联,维护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的实力得到一定提升;“以苏划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的外交活动余地\n阶段背景内容影响“不结盟”时期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不结盟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外交活动余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全方位”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政策需要调整;改革开放后,中国实力得到一定的增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中国外交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n阶段背景内容影响“和谐世界”时期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外交政策的新发展;中国承担一定国际责任的需要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中国承担了一定的国际责任,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梦”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宣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n典例研析·立标杆\n1.(2021·浙江高考·13)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A.万隆会议B.巴黎和会C.日内瓦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A\n[解析]据材料“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可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霸权,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没有拉丁美洲)国际会议,故选A项;巴黎和会是一战后主要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排除B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主要是恢复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排除D项。\n2.(2019·江苏高考·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C\n[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没有改变美苏对峙格局,故A项错误;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无法消除,故B项错误;70年代,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是美苏,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能决定国际关系,故D项错误。\n3.(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A\n[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因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打败了美国,故A项正确;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放弃冷战对峙,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合法席位后,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五大国缔结朝鲜的和平公约,朝鲜半岛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n4.(2021·福建鲤城)右图为创作于1962年的藏族题材人物画《翻身奴隶的儿女》,描绘了一群藏族孩子盘坐在毡子上读书写字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A.义务教育普及塑造了时代新风B.绘画艺术彰显了浪漫主义风格C.民主改革开启了藏区发展新篇D.西部开发缩小了儿童发展差距C\n[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翻身奴隶的儿女》描绘的藏族孩子读书写字场景,体现出当时民主改革开启了藏区发展新篇,C项正确;义务教育普及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艺术风格是现实主义而非浪漫主义,B项错误;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开始于21世纪初,D项错误。\n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使得自治权得到了重要体现B.表明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核心C.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D.促使少数民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权A\n[解析]由材料“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使得自治权得到了重要体现,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作用,而不是解释民族政策实施的原因,无法得出“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核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前提,而未强调义务,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是高度自治权,排除D项。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17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第2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第49讲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第48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第50讲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第51讲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模块总结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0单元第67讲战争与文化交锋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1单元第68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08 14:50:06
页数:54
价格:¥3
大小:520.0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