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9

2/119

3/119

4/119

剩余1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n考向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考点1荒漠化考向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考点2水土流失考点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向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考点4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向湿地的成因与影响分析\n知识体系构建\n考点1荒漠化5年1考,2020全国Ⅲ卷第37题\n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思维拓展石质荒漠化与次生盐碱化的分析1.石质荒漠化的分析(1)成因:人为活动是产生石漠化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自然植被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裸露,呈现“石漠”景象。(2)危害:丧失土地资源,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出现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3)典型地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4)措施: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制定优惠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扶持政策,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结合起来分析。2.次生盐碱化的分析(1)成因:自然方面(频繁的旱涝灾害;地势低洼;大气降水少);社会经济方面(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等)。(2)典型地区:我国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3)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不能只灌不排;选种耐旱、耐盐碱作物;农田覆盖;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1)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干旱土质差集中\n②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快了荒漠化的扩展,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草原\n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交通线沿线地区或者工矿开发区破坏土壤、植被。周围土地退化。过度开垦次生盐碱化\n(2)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水资源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农作区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n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工程措施\n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本着,宜牧则牧的原则,对已造成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主要解决措施有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宜林则林\n情境探究情境1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曾经也是森林茂密、水草丰茂、牛羊成群之地,但不断经过人为破坏和自然演变,库布齐沙漠成了我国第七大沙漠。近几十年来,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库布齐沙漠正由“沙逼人退”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1)简述库布齐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人口不断增长,对资源需求增加;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森林、草场等破坏严重;水资源利用不当。\n(2)说明库布齐沙漠由“沙逼人退”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采取的措施。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营造防护林,划定封禁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n情境2石漠化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多山,石山面积广,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典型。以前,当地一直延续着石头缝里种玉米的传统种植习惯,结果耕地越来越少,出露的石头越来越多,老百姓越来越穷。近年来,该县采用“种草养牛”模式走出了一条喀斯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1)分析当地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富且集中。\n(2)“种草养牛”模式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深度思考荒漠化等同于沙漠化吗?荒漠化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应当重视植被生态建设与恢复,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路;还应当因地制宜,探寻适合当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参考答案二者不同。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广的含义,它还包括盐碱化、石漠化等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的现象。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的景观。\n荒漠化考点1考向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典例[2018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完成1—2题。考点2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荒漠化考点11.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2.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点2考点3考点4AC返回目录\n荒漠化考点1解析1.仔细读图可知,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这些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答案选A。2.天山地区可以建设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但在高海拔地区建设人工草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适宜,①错。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在新疆地区,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是符合区域特点的措施,②对。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能够增加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有利于防治土地荒漠化,③对。塔里木盆地中部为大面积的荒漠,对废弃油田难以实现复垦,④错。答案选C。考点2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荒漠化考点1变式[2021广东七校第一次联考]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其中游一带,绿洲发育情况好。但随着早期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该地区荒漠化加剧。下表为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段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荒漠化土地动态度是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程度的,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据此完成3—4题。考点2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荒漠化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荒漠化考点13.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不合理的灌溉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过度开垦4.关于表格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荒漠化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该地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考点2考点3考点4DC返回目录\n荒漠化考点1解析3.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故选D。4.表中数据能反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变化程度,但不能反映该地某一程度荒漠化面积占比以及主要的荒漠化类型,故A、B错误;该地1977—2012年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为负值,说明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故D错误。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变化相对较小,面积较稳定。故选C。考点2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考点2水土流失5年2考,多与森林的效益结合考查\n1.成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降水与降水的多少和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就越严重。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强度地形稳定\n(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疏密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植被与植被覆盖度有关。植被覆盖度越低,削减径流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n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规律总结“四字法”理解水土流失“水”:水土流失的过程中需要有水的参与,水起到侵蚀、搬运作用。“土”:被侵蚀和搬运,要求地表土质疏松、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地表物质破碎、坡面物质不稳定且坡面坡度大,导致水流速度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失”:肥沃的表土被搬运至他处,径流白白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缺乏,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具体如下图所示: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土壤侵蚀\n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水文\n3.措施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工程措施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等控制水土流失,使其不再发生或恶化。采取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生物措施\n思维拓展图解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4.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沛。(2)两地水土流失危害对比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乱砍滥伐\n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较薄的地表土层覆盖下的石质山丘,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3)两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比黄土高原侧重、还牧;南方低山丘陵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退耕还林\n情境探究情境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这使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下图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自然原因: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参考答案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产量降低;生态恶化,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n(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情境2皖南山区水土流失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县内地貌低山、高丘分布广,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2%,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m。石台县石灰岩分布广,山上多松散的碎石和土层。21世纪初,全县陡坡多用于种植茶树,茶田一般在冬季翻地除草,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筑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在各支沟分段建立各级防护林等。\n春夏季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该县进行了水土保持区划分,在不同的水土保持区内,采取不同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1)分析石台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崎岖,坡度大,坡面水流快;地表松散碎屑多,抗蚀能力弱;冬季翻耕,土壤裸露。\n(2)简述水土流失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3)列举当地农业耕作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水土流失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参考答案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和水库淤积;泄洪蓄洪能力降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旱涝灾害加重;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参考答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修筑梯田,保水保肥;改进耕作技术,减少深耕。\n水土流失考点2考向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1.典例[2020山东地理卷,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1.解析第(1)问,设问关键词为外力作用、高含沙水流。答题时需要分析沙源、洪水的成因。由材料可知,河流两侧有沙丘,冬春季节风力较大,沙源丰富。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第(2)问,主要从径流来源和特点角度分析。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补给强度大,径流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第(3)问,需要选一个区域作答,多答一般按第一个给分。黄土丘陵沟壑区应主要从加强沟道坝系建设、蓄水拦沙等角度采取措施。风沙区可以采取设置草方格沙障、引洪入沙等措施。冲积平原区需要疏浚河道、引洪淤地等。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2分)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2分)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2分)(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2分)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2分)(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4分,两点即可)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4分,两点即可)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4分)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2.变式[2020北京地理卷,12分]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下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任务一 考察流域地形。(1)概述该流域主要地形特征。(5分)任务二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2)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4分)任务三 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3)简述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3分)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2.解析第(1)问,第一步,获取地形和河流信息。读图可知,河流整体由西北流向东南,北部和西北部山峰较多。第二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以及山地、河谷分布特点等方面描述。第(2)问,可直接利用表中数据绘制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参见下图)。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比较明显,即侵蚀量大时,输沙量也大。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水土流失考点2第(3)问,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可从工程措施(防洪护岸)、生物措施(退耕还林)和农业技术措施(节水灌溉)等方面回答。答案(1)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5分)(2)绘图略。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共4分,绘图3分)(3)退耕还林、防洪护岸、节水灌溉等。(3分)考点1考点3考点4返回目录\n考点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全国卷不单独考查,常和荒漠化、水土流失结合考查\n1.世界森林的分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加拿大亚马孙河\n2.森林的作用(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2)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对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之称。②促进全球,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地球之肺水循环\n(3)热带雨林生态的脆弱性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作用,土壤贫瘠。②热带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体内,而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③热带雨林被毁,养分随之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淋溶植物\n3.热带雨林被破坏(1)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2)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①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分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增多和强度加大。②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③导致热带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锐减。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n4.热带雨林开发保护措施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保护\n规律总结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地区主要作用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的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n情境探究情境1南美洲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森林面积锐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0—2000年南美洲共损失热带雨林面积32万多平方千米。(1)分析南美洲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原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参考答案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大型农牧场的开发;商业性伐木;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等。\n(2)关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试提出一些保护性建议。情境2澳大利亚大火2019年底到2020年初,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历时几个月而不熄,对全球森林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参考答案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意识;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等。\n试分析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引发的危害。情境3河岸植被缓冲带陕西在继秦岭生态带之后,再增加一条长521千米呈带状分布的渭河生态景观带,将形成秦岭、渭河南北相望的两大生态景观带。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参考答案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分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气候异常;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n说明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生态功能。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参考答案植被可以截留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减缓地表径流,调节河流径流量;减轻流水对堤岸的侵蚀作用,保护河岸;为动植物提供各种养分,完善河流生态系统;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及活动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考向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分析典例[2021辽宁地理卷]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下表示意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1—2题。考点1考点2考点4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考点1考点2考点4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1.依据表格信息可得()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B.间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2.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考点1考点2考点4AC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解析1.由表格可知,间伐强度越强,幼苗密度越大,幼苗生长条件越好,A正确,C错误;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密度大,裸地面积小,B错误;重度间伐区的间伐强度大,枯枝落叶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2.由材料可知,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间伐有利于幼苗生长,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且间伐后幼苗生长,会耗用水资源,故间伐不是为了节约水资源,A错误;森林被砍伐后,短时间内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会加剧土地沙化,B错误;林区间伐是一种管理途径,不是为了发展林下经济,D错误。考点1考点2考点4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情境转化近年来,甘肃北部大面积植树造林,分析其主要环境效益。方法技巧森林的生态效应考点1考点2考点4参考答案涵养水源,促进水循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增加地表粗糙度,防风固沙;减轻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降低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考点1考点2考点4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变式[2018江苏地理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3—4题。(双选)考点1考点2考点4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考点1考点2考点4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考点1考点2考点4ACAD返回目录\n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3解析3.由文字材料可知,杨树林以用材为主,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经济林以果品生产为主;从表格中可明显看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人工造林面积比重最大的是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因此,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获取产品,提高林地生产力,故A、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热条件较好,造林存活率高,且从材料中看不出造林存活率低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面积逐渐增加,果品供应能力有所增强,故C选项错误。造林结构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造林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故B选项错误。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面积比重降低,可能导致木材供需缺口加大;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面积比重增大,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D选项正确。考点1考点2考点4返回目录\n考点4湿地的开发与保护5年2考,常在非选择题中考查\n1.湿地资源的功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洪水\n2.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湿地减少类别主要表现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日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类别主要表现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海)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甚至消失。人为原因环境污染水体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质增加,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大量引水灌溉湿地水量减少、干涸。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甚至完全干涸。河流的富营养化截流改向\n3.湿地的保护措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湿地目的大河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中下游上游多样性\n情境探究情境1三江源地区湿地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1)分析三江源地区湿地具有的重要价值。(2)对三江源地区的湿地提出些保护措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参考答案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参考答案建立自然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等。\n情境2小微湿地小微湿地是指自然界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小型、微型湿地,如小湖、自然水塘、小溪、小型河道河湾、沟渠等。乡村小微湿地多以塘田沟渠堰井溪等形态出现。小微湿地尽管面积比较小,但其不仅能改善城市和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还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舒适的栖息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简述小微湿地对当地生态环境优化的积极作用。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参考答案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可从源头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净化水质;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舒适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热岛效应、蓄积雨水、增加亲水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带给人们美的享受。\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向湿地的成因与影响分析1.典例[2020山东地理卷,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考点1考点2考点3\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考点1考点2考点3\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1.解析第(1)问,设问的限定词是地形、地质,故需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断层分布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流向东北,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会沿着断层出露;湿地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容易积水。第(2)问,主要从湿地的功能及其对水库的影响分析,从削峰补枯、净化水质等方面说明即可。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2分)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2分)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分)(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2分)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2分)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2分)考点1考点2考点3\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方法技巧沼泽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湿地的形成一般从湿地的补给(降水量、冰雪融水等)和湿地的水分流失(蒸发、下渗、排水等)两个方面分析,强调补给量大于水分流失量。如下图所示:考点1考点2考点3\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2.变式[2021全国乙卷,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考点1考点2考点3\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1)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2)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6分)(3)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6分)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考点1考点2考点3\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2.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与清朝嘉庆年间相比,现阶段巢湖的湖岸线明显后退,湖岸线后退反映出巢湖的水域面积在缩小,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和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过程。第(2)问,应从来水(湖水和河水泛滥)、排水(地形、水利设施等)、自然(地形、气候等)和人为(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第(3)问,方面①可以从圩田所在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污染物来源、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以及湿地的作用进行分析。方面②主要从洪灾对不同农业类型造成损失的大小和湿地的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考点1考点2考点3\n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点4返回目录答案示例(1)上游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输入巢湖的泥沙量增加;围湖造田,过度开垦,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6分)(2)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湖面平均水位,湖水易倒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尤其是梅雨期降水时间长;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等导致巢湖泥沙淤积,水位抬高。(6分,任答3点即可)(3)方面①:湿地发展水产业可减少排入巢湖的化肥、农药,减轻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可以吸附氮、磷等,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6分,任答3点即可)或选择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可以减缓水流速度,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6分)考点1考点2考点3\n解题思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主题情境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典例导入[2020全国Ⅲ卷,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分步拆题(1)第一步,拆设问关键词:“变化特征”“关系”。“变化特征”需结合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尺度进行分析,时间指的是Ⅰ、Ⅱ、Ⅲ三个阶段;空间指的是湖沼面积的数量变化。“关系”是指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拆知识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三步,拆材料由图可知,Ⅰ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对比可知,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四步,理思路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五步,得答案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2分)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2分)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2分)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分)(2)第一步,拆设问关键词:“自然原因”,什么自然原因?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流动沙地固定说明有植被生长,植被生长说明气候条件变好,所以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条件方面分析。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二步,拆知识植被恢复是荒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而气候条件的变化对植被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说明流动沙丘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实质就是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第三步,拆材料由图可知,气温呈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五步,得答案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6分)(3)第一步,拆设问关键词:“合理解释”,解释什么?解释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的原因。由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气温无明显变化,降水增加,湖沼面积理应扩大,现在却减小了,有违常理,故让做出合理解释。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三步,拆材料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故应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第四步,理思路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五步,得答案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6分)(4)第一步,拆设问关键语句:“你是否赞同”,是否赞同什么?是否赞同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开放性设问,可以赞同该观点,也可以反对该观点,但需要说明理由。第二步,拆知识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三步,拆材料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的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由1万年来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可知,气候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年偏湿润,有些年偏干旱,且过度绿化会造成蒸腾量增加,加剧干旱,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四步,理思路考点1考点2考点4\n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分析考点3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五步,得答案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4分)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4分,2点即可)考点1考点2考点4\n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考点3主题情境返回目录情境引入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稀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临沧市,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随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当地居民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的野生亚洲象数量增长较快。2020年3月,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16头野生亚洲象组成“旅行团”开展了一路向北的迁徙活动,迂回行进1300多千米,途经玉溪、红河、昆明等3个州市、8个市县区,最终由工作人员安全引回。下图为我国云南省野生亚洲象分布范围及此次北迁路线示意图。考点1考点2考点4\n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考点3主题情境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考点3主题情境返回目录探究设问(1)云南省南部地区是我国野生亚洲象最适宜的栖息地,请说明理由。(2)推测近年来云南省野生亚洲象群向北迁徙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3)简述云南省这次野生亚洲象若继续北迁对象群产生的不利影响。解题思路(1)理由可从气候、食物、水源、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2)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食物来源及人们的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3)主要从个体健康、族群退化等方面分析。考点1考点2考点4\n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考点3主题情境返回目录参考答案(1)地处热带,气候温暖,适宜亚洲象生存;位于热带雨林区,森林覆盖率高,食物来源充足;江河众多,水量大,饮用水源丰富;山高谷深,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干扰少等。(2)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适宜亚洲象生存的范围向北扩大;亚洲象数量不断增长,自然保护区面积尚未扩大,食物来源不足,导致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寻找食物;自然保护区以北地区人口和农田多,甘蔗、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食物丰富;人们对野生亚洲象的保护意识增强,对亚洲象群威胁小等。(3)象群若继续向北,将会不适应气候的变化,其抵抗力可能会下降,患病率增加;该族群个体数量较少,北迁后与其他象群难以进行基因交流,近亲繁殖、种群结构不稳定等因素会导致该族群逐步退化,甚至消失。考点1考点2考点4\n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考点3主题情境返回目录高考链接考点1考点2考点4\n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考点3主题情境返回目录变式训练[12分]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2021年4月23日早上,黑龙江省密山市某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密山市某处废弃民宅内发现一只大老虎,该派出所立即出动警力保护现场,疏散人群。经专业人员判定这只大老虎是野生东北虎。4月23日21时,这只老虎已被控制住,并于4月24日被送至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近年来,东北虎频频下山,人虎相遇事件时常发生。(1)试分析近几年东北地区“人虎相遇事件时常发生”的原因。(6分)(2)针对人虎相遇事件频繁发生,简述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6分)考点1考点2考点4\n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考点3主题情境返回目录解析(1)由材料可知,人虎相遇事件时常发生是由于东北虎频频下山。人虎相遇事件时常发生应与东北虎种群数量增多,栖息地难以满足其生存需要、人虎活动范围存在交叉等因素有关。(2)针对人虎相遇事件频繁发生,可以采取的措施应从“人”与“虎”两方面考虑。从“人”的角度看: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保护自身安全;针对偏远地区野生动物突发事件,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快速响应和应急管理、损害赔偿长效机制。从“虎”的角度考虑:修复森林廊道和划定自然保护区,让东北虎有一个舒适、安全的栖息地考点1考点2考点4\n和谐共处——云南亚洲象迁徙考点3主题情境返回目录答案(1)随着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当地的东北虎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野生虎种群自然扩散。(3分)未能合理处理野生动物活动区域与人类活动区域之间的关系,人虎活动范围存在交叉,导致人虎相遇事件多发。(3分)(2)应加快建立和完善针对偏远地区野生动物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对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的长效机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保障自身安全;应建造和修复东北虎迁徙廊道和划定自然保护区,让东北虎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栖息地。(每点2分,3点即可)考点1考点2考点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1:32 页数:119
价格:¥3 大小:3.6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