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一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16分)长安的风韦昕①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②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那风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人们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刚上小学,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刺一样扎在脸上、手上。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那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给前方战士捐款。我年幼无知,却也明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板来……③春天来了,积雪融了,房檐下挂着的冰溜子也化成水滴落下来。风还是凉沁沁的,棉衣没有脱,可是冬天已经慢慢退往北方去了。一天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那一年我十多岁,觉着内心里从未有过的一阵喜悦,真想迎着远方的古老城楼大喊几声。第二天一早,那庭院内一树桃花,灼灼开放,耀目的粉红色里透出点点绿色的嫩芽。怪不得把春风又称作和风、熏风哩!可是,春天的风偶尔也是凶暴的。前几年,一次我晨起隔着玻璃窗看见整个天空和四周的建筑物全是黄橙色的。绿树、草坪披上一层黄土,唰唰一阵急雨洒过,地面的黄尘里便出现密密麻麻如铜钱大的水痕。街上的汽车、电车开着大灯缓缓行驶,而航空的班机却停飞了。我负责陪同的一个美国作家访问团只好改乘火车去南方继续他们的旅程。事后获悉,那是横掠新疆、蒙古戈壁沙漠的劲风,把滚滚黄尘搬至高空,纵横数千里,遮盖了整个北中国。当然,这是较少发生的。现今北中国的绿化植树已经起了阻挡风沙的作用,处处可见的倒是儿童们扯着长线,把风筝送上春风习习的蓝天里。④天愈来愈暖,最后变热,剥脱了人们身上一切厚重衣服,只留下薄薄一层。炽烈的热风在城市沥青路面和水泥板屋顶上漫游。而田野里的农人们却希望一场雨后,好好曝晒几日,15\n让麦成熟得更好,籽粒更饱满。那热风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意,纵情地吹动起层层麦浪。“蚕老一时,麦黄一晌”,小麦一片接着一片,说熟了就熟了。在还用镰刀的岁月里,这正是收割的好时节,热风停止了漫游,在镰刀触及麦秆的嚓嚓声里,田野裸露出广袤的胸膛。就是收割机突突鸣叫着驶向田野的今天,同样需要热风吹黄小麦的茎、叶和籽粒。不过,到了三伏天,那干旱的烤人的热风却不再是人们的好伴侣,而杨树、槐树林里清风徐来,倒令人心旷神怡,如饮醇醪,那是用糯米酿制而成的一种薄酒。⑤天高云淡,暑热消退,高空传来雁的鸣叫。它们排成人字队形,越过长安城头向南方翱翔而去。秋蝉从地下小洞里爬出,齐集树梢,吱吱欢唱。不久,蟋蟀也开始在夜深的草丛里轻吟。接着,那带着浓密雨意的西风便悄然降临,人说“长安自古西风雨”,从印度洋、孟加拉湾汹涌而至的水气,越过青藏高原,来到长安,化成雨滴,随着风势急急向大地飘洒,许多土墙、土屋、土崖经雨水浸泡,轰然倾塌,而大地却贪婪地吸吮着,以便迎接冬小麦的播种和萌芽。风雨停歇,在中午的暖风里,玉米、谷子变得金黄,高粱红了籽粒,不怕早晚寒意的菊花或黄,或红,或白,灿烂怒放。在登高远望的季节,伴随着皎洁的圆月,秋风如同行吟的诗人,抒发着绵绵的离愁别绪和浓浓的乡情。⑥风愈来愈冰凉、凛冽,秋意远去。距离长安南边三十公里的秦岭山脉,失去了郁郁葱葱的深绿,变得黑黝黝的。树叶已经枯黄,猛然一夜寒风,那还残留着的叶子纷纷飘零而下,只剩下稀疏的枝条直指空寂的天穹。我不由自主地慨叹:“昨夜西风凋碧树……”可是,在那苍老、干枯、灰暗的树干和枝条里,生命仍顽强地坚守着。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⑦地处大陆深处,属季风气候区的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四季就这样分明地循环不已。短期来访,将不会领略到不同季节的风味,然而另一种风却可能令你惊讶,那就是:古城墙内外,纷纷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星级饭店,伸展长长手臂的立交桥,向远方延伸的高等级公路,白日车流滚滚,隆隆不绝,夜间灯火璀璨,色彩晶莹,西安人衣着华美,脸色更开朗……这就是现代化的风,建设的风,更加强劲而厚重……(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农谚“蚕老一时,麦黄一晌”,表现了热风吹拂之下小麦快速成熟的喜人景象,透露出农人对似乎懂人意的夏风的喜爱之情。B.文章描写长安朔风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选取妈妈给孩子做手套御寒、老师动员同学们给前方战士捐款等材料来写,丰富了文章意蕴。15\nC.文章引用俗语“长安自古西风雨”,引出下文对长安“西风雨”的来源、特点、效果的解说,重在突出西风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益处。D.文章引用北宋词人晏殊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是由寒风凛冽、落木萧萧引发的诗意联想,意在抒发“物变时移万事非”的悲愁伤感之情。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长安的风”为线索,依次写了冬、春、夏、秋四季之风的不同风味,条理明晰,层次分明:首段开门见山,点扣标题,挈领全文。B.文章描写长安三伏天时杨树、槐树林里“清风徐来”的情形,用“如饮醇醪”这一比喻,突出清风带给人们超脱尘世的清静、玄妙,新颖、生动。C.“秋风如同行吟的诗人,抒发着绵绵的离愁别绪和浓浓的乡情”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点明“秋风”这个传统意象人所习见的情感内涵。D.文章运用大量的叠音词、拟声词,来描写长安风以及风中景物的特点,这些词语或从视觉,或从听觉,或从触觉等不同角度来写,细腻、贴切。3.本文第③段描写长安春天的风,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4.有人认为文章写到“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结构已经完整了,末段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一、1.答案 D “意在抒发‘物变时移万事非’的悲愁伤感之情”理解错误,从这处引语所在语段的上下文内容来看,应是意在转向歌颂树木生命仍顽强坚守的精神。2.答案 B “突出清风带给人们超脱尘世的清静、玄妙”赏析不当,有拔高之嫌,应是突出清风带给人“心旷神怡”的快感。3.答案 (1)全段有三处对比:一是春风“温柔”与冬风“针刺”的对比;二是春风常态下的“暖暖”“软软”“轻轻”与偶尔的“凶暴”的对比;三是以往春天沙尘暴袭击,滚滚黄尘纵横北中国的场景,与现今北中国绿化植树阻挡风沙,处处可见春风习习中儿童放风筝的情景的对比。(2)通过对比,突出长安春风的特点,表达对环境保护不断进步的自豪之情。解析 题干指明答题区间为第③段,而且明示了“对比”手法。解答此题,须细读第③段,抓住第③段描写对象(长安春风)的特征,具体解析其对比手法的表现,再解说其表达效果。例如从“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可15\n找到第一组对比。多方面的对比,更为具体地写出了长安春风的特点,同时抒发了对国家绿化植树,环保日益进步的喜人变化的赞赏之情。4.答案 末段不可以删去。(1)文章写到“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结构并未完整,尚欠一个收束段。(2)因为文章主体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角度写长安的风,第⑥段是对第②段的呼应,而第⑦段则是对第①段的照应与升华。(3)以第⑦段为结尾段,文章结构才完整,主题表达才充分,因为首先该段第一句与首段呼应,首尾圆合,通过写长安之风,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该段第二、三句翻出新意,由四季自然物候之风,过渡到长安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风,抒发了对古都现代文明发展的赞誉之情,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如答“可以删去”,言之成理也可)解析 解答此题,须从散文篇章结构艺术与主题意蕴等方面入手分析。第⑥段属于该文主体部分的一个层次,写的是冬风,与第②段呼应,构成一个闭环结构,而第⑦段则是呼应首段,首尾圆合,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另外,从第⑦段内部层次看,该段三句可分为两层,第一句呼应首段;第二、三句由长安四季自然物候之风转折一笔,过渡到对长安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之风的大笔勾勒,翻出一层新意,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若删去第⑦段,一则结构不完整,二则结尾显得平淡,意蕴不足。解题技巧 判断段落(情节)是否多余的答题模板①与前文(后文)……形成了照应,解释了……发生的原因,为……情节发生做铺垫。②展现了人物……特点,与人物的性格特点相符(相悖)。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情感)。④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现实(艺术)规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挖光阴过日子荆爱民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的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魆魆的,就缺面无光。15\n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无美草。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呢。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光里晒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人类生活15\n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影院、电视上传播的一些大片,也是强调挖光阴,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演绎的都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房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住在向阳和住在背阴房间的不同”“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都意在说明“阳光对于人类和植物的重要性”。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撵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坐在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那不切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事情,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去生活。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努力拼搏。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n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比较,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B.文章的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抒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作铺垫。C.作者善于借生活中的点滴和小故事表达哲思,比如用童话《火龙衣》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的生活道理。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向日子→寻找阳光→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日子”来组织文章,思路清晰条理。3.文中第④段,母亲说:“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简述。(4分)4.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二、1.答案 A “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意在说明“在同样的环境下小树苗成长的艰难”,强调要努力争取“拥有阳光”。2.答案 B “借助议论和抒情”错,应为“借助记叙和议论”。3.答案 ①“年”和“月”是就时间概念来说,时间很容易度过,“日子”指生活,“过日子”指人生活在世间;②在世间有各种各样生活环境,有酸甜苦辣,生活需要无尽的付出,是艰难的。(每点2分)解析 “年好过,月好过”,这里的“年”和“月”是相对于漫长的“时间”概念说的,意思是时间很容易过去。“日子难过”的含意,可结合上文提到的“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等句子来理解。“日子”指生活,“过日子”指人生活在世间;每个人的境遇不同,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需要为生活不断劳作、付出,因此生活在世间是不容易的,这就是“日子难过”。4.答案 ①水到渠成,点明题意,升华了“积极行动、不断奋斗”的主题;②首尾相应,文章以拉家常写起,又以人物对话结束,结构完整;③作者不但是“说”而且在“做”,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每点2分)解析 首先要理解“挖光阴”的含义,根据第⑨段“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为能挖光阴”“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可知“挖光阴”就是“要行动”“要努力奋斗”。当熟人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我”回答“正在挖光阴呢”,这个回答既水到渠成,又点明了题意,15\n照应题目,升华了主旨:要积极行动,不断奋斗。这个结尾的巧妙之处还在于,作者不但是“说”而且在“做”,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同时,从文章结构上看,文章开头写“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的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结尾写“我”与熟人的对话,这个结尾与文章开头的闲话家常相呼应,结构完整。方法技巧 结尾的作用(1)主旨方面: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中心。(2)情感方面:强烈抒发了……感情,含蓄表达了……感情。(3)结构方面: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交代写作目的,照应题目,使文章浑然一体。(4)手法方面:想象奇特,虚实结合,一语双关,语言富有哲理性。(5)内容方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思考。B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聆听井冈山素素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15\n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古称庐陵。这里是南宋名臣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芒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冈山致意。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15\n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30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成千上万啊。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当年红军不但要用标语鼓舞战士,而且要用标语动员百姓,赢得拥护。B.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C.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D.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nA.文章开头点出“盈眼皆为绿色”,突出井冈山无处不在的绿意,巧妙地引出了井冈山满山的红。B.文中引用伟人和学者的话,突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C.“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顺畅自然。D.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3.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4.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6分)一、1.答案 B “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错误。据原文第四段“革命需要鼓动”“革命需要打胜仗”“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可知,写标语是出于扩大宣传的需要,是为了动员老百姓拥护红军、参加革命,没有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2.答案 B “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错误。原文中引用毛泽东和摩尔的话,是说伟人、学者的话和井冈山的标语口号一样,都突出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并没有交代标语口号的来源。3.答案 ①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②是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的数量、所写位置以及其在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③是红色歌谣。文章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第①点1分;②③两点,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解析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指表现方法不拘一格,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赞美井冈山所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从文本内容上看,主要是通过描写红色革命标语所起到的作用、红色歌谣的传唱,来让读者感受和体验红色革命精神,从而凸显文本中心。据此分析整合,即为本题答案。4.答案 (示例1)不可删去。①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2分)②将井冈山与红军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2分)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2分)15\n(示例2)可以删去。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2分)②“映山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2分)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2分)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不要求答案唯一,判定是否可删,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丧礼上的歌声邓跃东旁边没人的时候,我是喜欢唱一些小曲的,但不敢去歌厅跟朋友们玩。喜欢上一首歌,那几天我会浅唱低吟、没完没了,似乎不这样浑身都不自在;遇事受挫不顺利时,我的情绪低落,会跟阴雨天气一样绵延很久。我把这归咎于早年学过手风琴,那种声音较为沉郁,影响了我的情感。阴晴圆缺,喜忧交替,日子就是这样不断翻转的。但是,常有人说我放不开,爱不起也恨不起。后面其实还带着一句话:拿不起也放不下。我不大理会,依然我行我素。前不久,我大伯去世,停灵的最后一晚请来戏班子,热闹了半晚上,班主还问有谁上台唱歌么。这个情景,我们是不好参加娱乐的,最多坐在台前看看。想不到,静默一阵后,我六姑走上前接过话筒,大大方方唱了起来!六姑是大伯的胞妹,六十多岁了,在农村生活,这几天都在灵堂忙碌,不时痛哭,好大一颗的泪珠,她用手背去擦拭,其他人都哭得委婉。我从未听六姑唱过歌,她唱的是《母亲》,就是阎维文唱的那首熟悉的歌,嗓音洪亮,气势惊人。六姑怎么唱这样一首歌呢?大伯比她大很多,难道充当了母亲的角色?过去爷爷奶奶受批斗被关押,好些年都是大伯在操持这个家。也许,六姑没有这样想,她就是想唱一首歌,想唱就不用分场合。唱完后,大家鼓掌叫好,竟要她再唱一个。六姑笑了笑,用手背擦了一下嘴角的唾沫,又唱了起来。这一次她唱的是《洪湖水浪打浪》,没有配乐,独自清唱。这感情跨度太大了吧,一下从家里跳到了水里,要是身后的大伯听到会怎么想!六姑唱完后,我坐到了她身边,说,想不到你还会唱歌,唱得不错呢。六姑哈哈大笑,说,我哪唱得好,我只喜欢唱,村里前几年修建健身广场,安装了一套音响,我们每天晚上都去唱,还跳广场舞,哈哈哈。最后,六姑问了我一句,你们城里有豪华歌厅,你应该经常去唱吧?说完她就走开了,一会儿还有个告别仪式,她又得哭了。没想到六姑唱歌的理由,竟这么简单,好像没有理由。15\n第二天的送葬路上,六姑的哭声盖过了所有的行人,从此再没有那种熟悉的爱怜了,她心里无比地悲伤。后来下起小雨,六姑没有打伞,雨水泪水,泥泞一身,其他人不停地甩着裤脚上的泥巴。可能,只有这样在雨中淋漓哭喊,她才能释放自己的悲伤。午餐时,我看到六姑跟客人坐在一起,她给人不停夹菜,叮嘱他们注意身体,自己还喝了一杯酒,满面红光。大伯病得久,他的离去对大家来说是一种解脱,我回家后没有多深的悲伤,倒不时想起六姑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陶渊明那是说外人。六姑在大伯的葬礼上唱歌,我觉得有点不大好,伤心都来不及呢;后来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她认真地唱过,也认真地哭过,情感丰富又真切。曾经在电视里看到,黄宗江去世时,家人按照他生前的嘱咐,在丧礼上循环播放《九九艳阳天》,那是他编剧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主题歌。他最后留给大家一片艳阳。读书得知,弘一法师临终回顾一生,写下“悲欣交集”的四字遗书,可见人的一生是与大悲大喜相伴的,不必克制。但是从书本到现实,隔着遥远的距离。在农村,都是本分守己、息事宁人,荣辱悲欢压在心底,生计压身呢,哪能纵情悲欢。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被这样的观念影响着,矜持谨慎,隐忍压抑,为着一个满足颜面的目的。六姑的炫亮显现,打破了陈见的束缚。为什么能够呢?也许是长年的劳作多感,需要一个契机去展现,她们心里也有歌,唱了心情舒畅;同样,生活的悲伤是避免不了的,积压太多太久,就要及时释放,跟人倾诉或痛快哭一场,身心反而正常了。经常欢笑,身心健康,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我在此时,却想起了一场庄重的哭来。前辈作家谢璞先生故去前两年,他的长子先他而去。白发别黑发,自然令人悲伤不已。办完丧事,谢老想找个地方好好哭一场,无奈杂事缠身,几次出行未果。直到把事情料理完,才抽出时间,一个人来到晓园公园深处,扶着垂柳,边哭边诉。哭完后,他面若无事,回家继续读书写作。生活不能缺少笑,也不能缺少哭。经历了大悲大欢,人生才能说宽广,才能说丰富。(有改动)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姑在大伯的灵前唱阎维文唱过的《母亲》,实际是将曾在艰难时期操持这个家的大伯当作母亲,以此表达悼念之情。B.对于六姑的唱歌,我起初比较抗拒,但是仔细一想,又认为她打破陈见,表现出了本真生活、感情丰富而又真切的一面。15\nC.本分守己,息事宁人,荣辱悲欢压在心底,生计压身,农村的生活容易让人矜持谨慎,隐忍压抑,作者对此观念是不太赞同的。D.谢璞在长子去世后觅地哭诉,黄宗江嘱咐家人在自己去世后播放《九九艳阳天》,哭笑虽然不同,但都应是健康的人生态度。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两段写自己的喜好,看似与正文毫无关系,实际上是为了与后文六姑的歌唱以及文章主旨形成对比。B.“要是身后的大伯听到会怎么想”一句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在场的人对六姑的不满,增添了文章的波澜。C.对话中出现的修建健身广场、跳广场舞等内容暗示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为人物的活动增添了合理性。D.本文语言较为质朴,但是一些诗文的引用和化用,句式的整散结合,又使全文呈现出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3.如何理解文中“经历了大悲大欢,人生才能说宽广,才能说丰富”?(4分)4.有人认为开头两段应该删除,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6分)二、1.答案 A 文中说“大伯比她大很多,难道充当了母亲的角色……也许,六姑没有这样想,她就是想唱一首歌,想唱就不用分场合”,可见“将曾在艰难时期操持这个家的大伯当作母亲”只是作者的一种推测。2.答案 B “表现在场的人对六姑的不满”错,这只是“我”的心理。3.答案 ①六姑认真地唱过,也认真地哭过,情感丰富又真切。②我们常年的劳作多感和生活悲伤,需要及时释放。③人的一生是与大悲大喜相伴的,不必克制,纵情悲欢才能身心健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理解句子的含意,要结合文章不同的人物以及作者的观念来考虑。对六姑而言,这句话是说她认真地唱过,也认真地哭过,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性情,不压抑自己的情感,情感丰富又真切。从“我”和一般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是说我们常年的劳作多感和生活悲伤需要及时释放。最后作者想要借这句话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的一生是与大悲大喜相伴的,不必克制,纵情悲欢才能身心健康。4.答案 不同意。①文章开头两段写“我”感情沉郁,不能大哭大笑,与后文六姑等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文章主题。②文章以“我”的情感体验开头,真切自然,容易让读者接受。③15\n文中既写到“我”,又提到黄宗江、谢璞,丰富了文章内容,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④文章一开始提到“我”的情感特点,为后文对六姑唱歌的疑惑和释然奠定了基础,让文章结构更严密。(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解析 文章开头两段能否删去,考查的是学生探究开头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的能力。可以从文本内容、手法、主题、结构等方面分析。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19 17:25:47 页数:15
价格:¥3 大小:53.0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