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7
2
/47
剩余4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言文阅读(一)(2022·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西 溪粟山①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工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②短小,屈曲槎桠,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暗有精舍③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④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有删改)【注释】①粟山:在灵隐寺西。②梅格:指梅树的品种、格局。③江道闇(àn):江浩,宇道闇。钱塘人。明亡为僧,更名为智宏。钱谦益有“横山题江道闇蝶庵”诗相赠,诗中蝶庵,即本文所谓精舍。精舍:佛道修炼居住之所。④鹿鹿:同“碌碌”,状平庸。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成语“锦绣山河”中“锦绣”的本义为“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据此可类推“锦绣之地”中的“锦绣”也为此意。B.“以其地丰厚”与“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凭借”之意。C.字典中“遂”有“如意”“于是”“成功”等意思,文章中“后人遂以名”的“遂”应为“于是”之意。D.金文的“厌”字,由“犬”“口”“肉”组成,表示狗的嘴里衔一块肉,是饱足、满足的意思。所以“目厌绮丽,耳厌笙歌”中的“厌”有“满足”之意。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B.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C.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D.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中,将月下芦花比作白雪,体现了芦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本文说说作者为何“至今犹有遗恨”。【答案】10.B11.D12.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13.(1)比喻的妙处:体现芦花纯白洁净的特点。(2)遗憾的原因:①西溪景色极为幽美,有奇峰、古梅、溪山、芦花等,值得隐居。②“我”留恋于凡俗尘世,没有随友人一同隐居西溪。【解析】10.B.“以其地丰厚”意思是: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以:连词,因为。“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以:介词,凭借。本项表述有误;故选B。11.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本句意为: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均句意完整,结构清晰。故句子断为: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故选D。1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寻,寻找;盘谷,迂回曲绕的山谷;如,像;当,应当。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意思是: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此句将月下芦花比作白雪,体现了芦花纯白、洁净的特点;结合文中“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似黄山松”“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可知,作者认为西溪景色极为幽美,有奇峰、古梅、溪山、芦花等,值得隐居;结合“余友江道闇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故“至今犹有遗恨”。【点睛】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市。相传在北宋南度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很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雪庵,(里面)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满足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满足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请我一同归隐。我因为为世务事情而繁忙,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悔恨。(二)(2022·江苏无锡宜兴树人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①将旨诏之,执手相勉劳。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才,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曰:“今吾年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岂复有它志哉!”终不行。郭少师从瀛国公②入朝,既而南归,与枋得道时事,因相与痛哭。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使其友赵孟類来言,枋得骂曰:“天祐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治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祐,又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天祐怒,强之而北。枋得即日食菜果。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节选自元·脱脱《宋史·谢枋得传》)【注】①忙兀台:人名。②瀛国公:南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9.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才(到、往)B.因相与痛哭(一起)C.强之而北(北上)D.迁悯忠寺(贬官)10.下列句中的“之”与“与之言”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B.汝心之固C.下车引之D.称善者久之11.翻译下列句子。①丞相义之,不强也。译:②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译:1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谢枋得多次拒绝出仕元朝的理由。【答案】9.D10.C11.①丞相认为他很仁义,也就没有勉强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我自己想求死,你竟然想要我活下来吗?12.丞相征召他,他以姓名不祥为由拒绝;留梦炎推荐他,他以年龄已大为由拒绝;魏天祐举荐他,他以其人品不正为由拒绝。【解析】9.D.句意:迁居悯忠寺。迁:迁居;故选D。10.例句句意:(魏天佑)同他说话。之:代词,他;A.句意: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动词,到;B.句意:你思想顽固。之:助词,不译;C.句意:下车去拉他。之:代词,他;D.句意: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之:助词,不译;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义:认为……仁义;强:勉强;(2)欲:想要;汝:你;邪:语气词,可译为“吗”。1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第一段“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意思是:上有唐尧、虞舜,下有巢父、许由,谢枋得名姓不吉祥,不敢赴任接受诏命。可知第一次丞相征召谢枋得,他以姓名不祥为由拒绝;第一段“今吾年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岂复有它志哉”意思是:现在我的年龄已六十多岁了,所欠的就是一死了,难道还有其他的志向吗?可知第二次留梦炎推荐谢枋得,他以年龄已大为由拒绝;第二段“天祐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治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意思是:魏天佑担任闽地官职,没有一丁点推广仁义道德的意思,相反还兴起冶银来残害百姓,这不是想以我辈来为他做好的装饰吗?魏天祐举荐谢枋得,他以其人品不正为由拒绝。【点睛】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至元二十三年,集贤殿学士程文海向元朝举荐南宋旧臣二十二人,以谢枋得为首,他推辞不愿就职。第二年,行省丞相忙兀台拿圣旨召他,并拉住他的手勉励他。谢枋得说:“上有唐尧、虞舜,下有巢父、许由,谢枋得名姓不吉祥,不敢赴任接受诏命。”丞相认为他很仁义,也就没有勉强他。到元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管如德带着圣旨到江南寻求人才,尚书留梦炎推荐谢枋得,谢枋得写信给留梦炎说:“现在我的年龄已六十多岁了,所欠的就是一死了,难道还有其他的志向吗?”最后还是未从诏受任。郭少师跟随瀛国公入朝,而后不久南归,与谢枋得论道时事,因此相互伤心痛哭。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当时多以求人才为急务,想举荐谢枋得以邀功,派他的朋友赵孟類来做说客,谢枋得骂道:“魏天佑担任闽地官职,没有一丁点推广仁义道德的意思,相反还兴起冶银来残害百姓,这不是想以我辈来为他做好的装饰吗?”到见了魏天佑时,又傲慢而不以礼相待,魏天佑同他说话,他坐下后又不回答他。魏天佑因此发怒,强行要他北去,谢枋得即每天仅食蔬菜、水果。至元二十六年四月,到京师后。不久患病,迁居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哭着说:“小女子尚且如此,我难道不如她吗?”留梦炎派医生拿来药杂拌入米饭中让他饮食,谢枋得发怒说:“我想死,你还想要我活吗?”把药饭抛洒在地上,最终因不进食而死。(三)(2022•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一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陌: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C.杂然相许杂然:皆,共同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A.AB.BC.CD.D(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入把自己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都对他们说了,桃源人听了都很惊叹。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不能够向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过去你连山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感受到了愚公的诚心,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均体现有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学者认为甲文产生的思想来源是受老子、庄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思想的影响,还受到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乙文则体现了道家的主张,如故事中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意象实际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恒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托。B.甲乙两文都虚构了一个带有神奇色彩的故事。甲文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故事中渔人进入桃源的经过、桃花源中生活的人、世外桃源的消失等都是奇特的;乙文中愚公年将九十尚能挖山、运土石一年才往返一次、隐土之北这个传说的地名等都是神奇的,而结尾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子把山搬走则充猫了神话色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甲乙两文都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甲文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出自此文的成语“世外桃源”流传至今,意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乙文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用这个故事号召全党:团结起来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D.甲乙两文对人物的写作方法各有不同。甲文多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朴素简洁,显得真实自然;乙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如愚公、京城氏之子跟智叟的对比,是真智与真愚的对比,如愚公之妻的积极献计、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都对烘托愚公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答案】(1)B(2)A(3)D【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B.句意: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故选B。(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B.有误,句意: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C.有误,句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D.有误,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D.有误,愚公之妻是提出困惑,并没有积极献计;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甲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乙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番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四)(2022·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①,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②。”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③,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②廨(xiè论):官署。③武王式商容之间:式,同“轼”,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 (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3)席不暇暖 暇:______ (4)吾之礼贤 礼:______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15.用“/”划出下句的节奏。(每句划一处)(1)苟全性命于乱世(2)有澄清天下之志16.【甲】文中的先帝和【乙】文中的陈仲举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3.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驱驰:奔走效劳。 暇:空闲的时间。 礼:以礼相待。14.(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险的关头奉命出使。(2)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15.(1)苟全性命/于乱世(2)有/澄清天下之志16.都能礼贤下士。先帝表现在三顾茅庐,诚恳地要求诸葛亮;陈仲举表现在刚到任就去拜访徐孺子。【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句意: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3)句意:垫席都没时间坐暖。暇:空闲的时间。(4)句意:我礼敬贤人。礼:以礼相待。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受任:接受重任;……之际:……的时候;奉命:奉命出使;(2)言:言谈;为:是;则:准则;行:行为;范:规范。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1)句意: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本句为状语后置句,“于乱世”为状语,在状语前应断一处;故断为:苟全性命/于乱世。(2)句意: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动宾之应停顿;应在“有”后停顿一处;故断为:有/澄清天下之志。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可知,先帝三顾茅庐,征询诸葛亮对时局大事的意见,诚挚的邀请诸葛亮出山;根据【乙】文“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可知,陈仲举作为太守,刚到任就前去拜访徐孺子;可见【甲】文中的先帝和【乙】文中的陈仲举都能礼贤下士。【点睛】【甲】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险的关头奉命出使,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报告:“大家想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时间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五)(2022·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种树郭橐驼传(节选)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①,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②,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③。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④,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⑤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美。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偻(lǚ):脊椎弯曲,俗称“驼背”。②橐(tuó)驼:骆驼。③蚤实以蕃:“蚤”通“早”,番:繁多。④孳(zī):滋生。⑤莳(shì):栽种。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我固当”和“汝心之固”(《愚公移山》)中“固”的含义不同,前者是“一定、确实”的意思,后者是“顽固”的意思。B.“驼业种树”中的“业”有“已经”“职业”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活用用作动词,应解释为“以……为业”之义。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的“且”和“望之蔚然然而深秀”(《醉翁亭记》)中“而”的意义和用法是一样的。D.“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中的“之”是“的”的意思,以此推断,“植木之性”中的“之”也可以解释为“的”。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B.视/驻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C.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D.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14.这篇文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请思考;郭橐驼种树的原理是什么(用原话回答)?作者主张的治民政策是什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1.D12.A13.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放置不管。14.(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2)治民政策:养民以治国(言之成理即可。也可表述为:官吏不要繁政扰民、减少对百姓的盘剥;地方官吏不要扰民、伤民;统治者要爱民、忧民或恤民;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解析】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D.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植木之性:植树的方法。之:助词,的。故D错误;故选D。1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或移徙”表示假设的一种情况,需和前后句分开。据此划分停顿为: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故选A。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莳:栽种。若:像。弃:抛弃。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②段“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可知,郭橐驼种树的原理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郭橐驼种树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不要过多扰民、伤民。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点睛】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的富豪人家,从事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佣他。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六)(2022·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一模)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各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鲜美: (2)问津: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1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答案】8.(1)鲜艳美丽(2)探求9.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10. 热情好客 心存戒心 不想受到外界干扰【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意为: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鲜美:鲜艳美丽。(2)“后遂无问津者”意为: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问津:探求。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2)要:通“邀”,邀请。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意为: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意为: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据此可知,两句话体现出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特点;“不足为外人道也”意为:(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该句为桃花源中的人在渔人离别前对他所说的话,从中表现出桃花源中的人们警惕心强,并且希望自己家园不被打扰的心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点睛】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七)(2022·河南省新乡市名校·一模)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寡廉鲜耻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纯属虚构C.悉如外人/悉以咨之/悉听尊便D.具答之/百废具兴/形具神生1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6.选文描绘桃花林的景色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17.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都描写了自然风光,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链接材料】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①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即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问矣。(节选自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注释】①郧:古代诸侯国名,为楚所灭。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答案】14.C15.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16.突出了桃花林的奇异,暗示此处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描写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做铺垫。17.选文表达了作者渴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链接材料的作者通过描写翻山越岭沿途看到的奇异美丽的风光,流露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新鲜/少/少;B.类/连接/属于;C.全,都/全,都/全,都;D.详细/通“俱”,全,都/具备;故选C。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句中重点字词的解释。余:其余的;复:又;至:到;延:邀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描绘桃花林景色的句子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出了桃花林的花草鲜嫩,落花繁多。从内容上看,写出了桃花林景色的美丽,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从结构上看,引出了下文对桃花源的描写,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做铺垫。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选文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出了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的和谐与宁静,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压迫,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写出了桃树李树落花纷纷,山花在山涧两旁开放,格外幽远艳丽,以此可以看出材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点睛】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链接材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走了五里地,越过了一个小山岭,还是郊县境。山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有一条小溪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滔滔而来,大概是从郧县流过来的。渡过小溪,向南爬上九里冈,经过它的山脊,下来,就是蟠桃岭,沿着小溪逆流而上,行走在山涧中,大约十里就是葛九沟。又走了十里,登上了土地岭,岭南都是州境内。从这连续越过几座山岭,桃树李树落花纷纷,在山涧两旁,山花到处开放,格外幽远艳丽。山涧之中,居民的房屋两边相望,沿着河流是稻田,有高有低,像鱼鳞一样排列着,不像山西和陕西的稻田有间隔。(八)(2022•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注:割下的敌人的左耳),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选自《南史》,有删节)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总知军事(主管)B.破其前军(打败)C.仲宗等恐腹背受敌(敌人)D.与麾下五百骑奔击(部下)12.下列句中的“其”与“仲宗壮其计”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真无马邪B.欲穷其林C.安陵君其许寡人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3.翻译下列句子。(1)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2)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14.请简要概述陈庆之为了取得涡阳之战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1.C12.D13.(1)只有庆之不睡觉,一听到呼唤就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2)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长钧另外修筑两座城来抵抗陈庆之(的军队),陈庆之攻打并夺取了这两座城14.趁敌人远来疲倦,突然袭击,挫其锐气;联合众将,占据涡阳城与敌人相持;等敌人合围再发起攻击,置之死地而后生;陈列敌人的左耳,造成敌人的心理恐慌,然后鼓噪进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技巧:把握句子翻译,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情况。C.仲宗等恐腹背受敌: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到攻击。敌:攻击。故选C。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仲宗壮其计: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计谋。其:代词,他的。A.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副词,表推测,难道; B.想要走到这林子的尽头。其:代词,这;C.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其: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可要,一定; D.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其:代词,他的;故选D。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在完整翻译的基础上,准确展现出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果有倒装句,要调整语序。(1)唯:只有。寝:睡觉。闻:听到。呼:呼唤。即:立即。至:到达。甚:很。见:表被动。(2)遣:派遣。别:另外。筑:建造。拒:抵抗。拔:夺取。1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第三段“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可知,陈庆之考虑到敌人远道而来,都非常疲倦,必须趁机挫其锐气,陈庆之通过带兵突袭,让敌人震惊、害怕,达到目的,这是第一步措施。(2)结合第三段“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可知,陈庆之联合众将,占据涡阳城与敌人相持,这是第二步措施。(3)结合第三段“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可知,面对敌人合围,陈庆之又有计策,他等敌人合围再发起攻击,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第三步。(4)结合第三段“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注:割下的敌人的左耳),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可知,陈庆之让士兵割下敌人的左耳,并陈列,造成敌人的心理恐慌,然后鼓噪进攻,这是胜利的最后一步。【点睛】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幼年曾随从梁武帝。梁武帝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次日清晨还不停止,同僚都睡觉了,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跟随梁武帝平定建邺,逐渐升为主书,他散耗家财,团结了一批有用之士,常想建立功业。被任命为奉朝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梁武帝普通七年,朝廷派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任命陈庆之为假节、总管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另修筑两城来抵抗,陈庆之攻破其地,李宪力气用尽而投降,陈庆之就进入占据了寿春城。梁武帝大通元年,陈庆之跟随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来支援,先头部队到达驼涧,离涡阳四十里。(陈庆之打算出征迎战)韦放说:“敌军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败,则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北魏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疲惫不堪,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这定然没有打不败他们的道理。”于是带领部下五百名骑兵迅速出击,打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北魏士兵十分震惊恐惧。陈庆之回来后与其他将领连营向西进军,占据涡阳城,与北魏军相对峙,自春天到冬天,经过了几十上百次的战斗。部队已十分疲劳,锐气也减弱了,北魏的援兵又想在梁军后面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敌,打算退兵。陈庆之持节来到军门,说:“必须等到北魏军包围圈合拢,然后才能与他们战斗;如果打算退兵,我陈庆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计谋,于是就同意了。北魏军在十三城布阵,形成掎角之势,陈庆之攻破他们四座城垒。其他九城兵力还很强大,陈庆之把被杀的敌人的左耳陈列到城前,然后鸣鼓呐喊发起进攻,敌人一下就逃跑溃散了,其中大部分都被斩杀和俘虏了,连涡水好像也在呜咽。梁武帝下诏在涡阳地区设置西徐州。大军乘胜向前到达城父。梁武帝嘉奖他们,并亲笔写诏书慰问和勉励陈庆之。(九)(2022·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八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或怪之,云:“渐入佳境。”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①,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④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注:①连省:官署相连。②妍蚩:美好和丑陋。③阿堵:这个。④绐:欺骗,哄骗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自尾至本 (经常)B.人或怪之 (对……感到奇怪)C.仲堪有目病,固辞 (本来)D.了无怪色 (完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下列句子中的“以”与“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分人B.以中有足乐者C.皆以美于徐公D.固以怪之矣9.翻译下列句子。(1)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2)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10.请简要概括顾恺之画人物画的讲究之处。【答案】7.C8.A9.(1)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声,不欣赏的人一定认为是后出之作而舍弃它,欣赏的人也会认为它非同凡响而重视它。(2)夜晚恺之在月下吟诗,谢瞻每每远远地称赞他,恺之更加努力吟诗,忘记疲倦。10.注重传神,不轻易点眼睛;画人像,已考虑人的气质;运用技法,掩盖人物的身体缺陷、变缺陷为美。(2点即可)【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C.“仲堪有目病,固辞”的意思是:殷仲堪当时有眼疾,坚持推辞。固:坚决,坚持。不是“本来”。故选C。8.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的“以”,是“介词,把”的意思。A.介词,把;B.连词,因为;C.动词,认为;D.副词,通“已”,已经;故选A。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比(比肩)、以(认为)、相(画作)、遗(舍弃)、深识者(欣赏的人)、亦(也)、贵(重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于(在)、遥(远远地)、弥(更加)、自力(自我努力)”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0.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对于顾恺之画人物画的讲究之处,可以从文中“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可知,顾恺之的人物画注重传神,他认为人物画最重要的在于人物的眼睛,所以不轻易点眼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可知,他画人像,考虑人的气质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从“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日:‘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可知,顾恺之在创作作品时,能够运用技法,掩盖人物的身体缺陷、变缺陷为美。【点睛】参考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父亲顾悦之,做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写《筝赋》,完成后,对人说“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声,不欣赏的人一定认为是后出之作而舍弃它,欣赏的人也会认为它非同凡响而重视它。”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梢吃到根部,有人认为这种吃法很奇怪,他说:“这是渐入佳境。”义熙初年,顾恺之担任散骑常侍,与谢瞻的官署相连,夜晚在月下吟诗,谢瞻每每远远地称赞他,恺之更加努力吟诗,忘记疲倦。谢瞻将要睡觉,让人代替自己(夸赞),恺之没觉出什么异常,就这样样一直吟诗到天亮才停止。顾恺之特别善于绘画,描绘特别精妙,谢安非常看重他的画,认为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这样好的作品。恺之每次画人完成后,常常数年不点眼珠,有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四体美与丑,本来不牵涉到画的妙处,画人能传神,正在这个(眼珠)中。”又给谢鲲画像,把人画在石岩中,说:“这人适合放在山谷里。”顾恺之想给殷仲堪画像,殷仲堪当时有眼疾,坚持推辞。顾恺之说:“明府君您只是在意眼睛罢了。只要明显地点出瞳仁,用飞白笔法拂过,让它像轻云遮蔽了太阳一样就,难道不是很完美!”殷仲堪这才答应了他。顾恺之曾经把一柜子画封好题字后,寄放在桓玄那里,这些画都是他非常珍爱的。桓玄竟然打开柜子后面,窃取了画,再像原来一样捆扎封闭好了归还顾恺之,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顾恺之看到封题还跟原来一样,只是遗失了画,就笑着说:妙画能通灵,变化着跑了,就好像凡人登仙。”他没有表现出一点奇怪的样子。(十)(2022·山东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吕不书《吕氏春秋》【注释】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围B.池非不深也 池:城池C.委而去之 委:放弃D.多助之至 至:极点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助之至 三里之城B.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C.面山而居 笑而遣之D.以天下之所顺 以顺为正者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观点。B.甲文先用守城面不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再从攻城而不胜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C.乙文中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截然相反的原因是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D.两篇文章均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得人和”即“得道”,“得道”则“战必胜”。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答案】6.B7.C8.B9.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10.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B.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池:护城河。故选B。7.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A.动词,到/结构助词,的;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介词,凭着/介词,把;故选C。8.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从甲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可知,是“攻”没有取胜,不是“守”没有取胜。故选B。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重点词语:之,到;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顺:归顺。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本句的意思是:财粮积蓄却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的!“也”表示判断,其后断开,“则”是连词,其前断开。可推断正确停顿为: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点睛】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的!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量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十一)(2022·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③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②寝不安席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11.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找出乙文中有关句子。12.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分别概括回答。【答案】9.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安稳10.(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愿,可是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正确的计策。11.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12.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②句意:睡不安稳。安:安稳。10.本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语:此:这。所以:用来。忠,尽忠。之:的。职分:职责和本分。②重点词语:故:所以。以:来。之:的。谓:说。为:是。非计:不正确的计策。11.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根据【乙】文“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之时也”的意思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南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可知,作者欲率蜀军北伐的原因是“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从【甲】文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和【乙】文中“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中可知,诸葛亮对“先帝”和“陛下”的感情分别是“报先帝”和“忠陛下”,即:表达了对蜀汉的忠诚。从【甲】文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和乙文中“思惟北征(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可知,都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点睛】【甲】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盛德的言辞,那就责罚攸之、祎等人的轻忽职守,来显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乙】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饭吃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金沙江,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南蛮)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南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十二)经典诗文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读准字音,叩开诗文的大门。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提携玉龙为君死 (2)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门庭若市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势均力敌C.困于心,衡于虑 权衡利弊D.发于声,而后喻 不言而喻12.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筋骨劳累。(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了。13.诗文中恰当引入前人事迹,常有辞近旨远、发人深思之效果。请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前人事迹作用雁门太守行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①“__________________”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其上放置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将士②_______精神的称颂和对君王礼贤下士做法的赞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均是在忧患中被任用。以古代六位圣贤的事例来证明③______的观点。【答案】10.(1)xié(2)bì11.C12. 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13.黄金台 忘身报国 生于忧患(意思对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读音。读音要根据词语在古诗文中的意思来判定。(1)提携:手持,携有携带的意思。携读音为xié。(2)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读音为bì。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定词义。A.都是名词,集市;B.都是动词,匹敌,相当;C.动词,同“横”,梗塞,指不顺/名词,秤杆;D.都是动词,明白、理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C。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故:所以。是:这。苦:使动用法,使……内心痛苦。(2)忧患:忧愁祸患。安乐:安逸快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其上放置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这指的是燕昭王筑的黄金台。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②“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黄金台”,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③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因此作用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的道理,即“生于忧患”的道理。【点睛】参考译文:《雁门太守行》: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十三)(2022•山西省百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训子汝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宜守三戒:一戒傲慢,二戒奢华,三戒浮躁。尔既奉母弟居金华,务宜体我寸心,常持勤敬与和睦。凡家庭间能守得几分勤敬,未有不兴;能守得几分和睦,未有不发。若不勤不和之家,未有不败者也。尔昔在侯官,将此四字于族或人家验之,必以吾言为此证也。(选自《林则徐家书》,有改动)14.小信同学想要知道“尔既奉母弟居金华”中“既”的意思,他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出“既”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不久B.即,便C.全D.既然15.“将此四字于族或人家验之”一句中“四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守得“四字”,家庭就会_________________。(第一空从原文摘取)【答案】14.D15.勤敬和睦 兴旺发达(意思对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尔既奉母弟居金华”,句意:你既然住在京城侍奉母亲、提携弟弟。既:既然。故选D。15.本题考查理解文段内容。第一空,要求从原文中摘取,根据文章内容“常持勤敬与和睦”,然后作者从“勤敬”和“和睦”两个方面进行阐释,由此可知“将此四字于族或人家验之”中的四字为“勤敬和睦”。第二空,作者认为,守得这“四字”,家庭就会达到“未有不兴”“未有不发”的情况,即没有不兴盛,没有不发达的。由此可知此处应该填写“兴盛发达”或“兴旺发达”。【点睛】参考译文:训子汝舟应当遵守三条戒律:一戒傲慢,二戒奢华,三戒浮躁。你既然住在京城侍奉母亲、提携弟弟,一定要体会我的用心,一直保持勤劳恭敬与亲爱和好。凡是家中能遵守勤劳恭敬的,就没有不兴旺的;能遵守亲爱和好的,就没有不发达的。如果是不勤劳不和睦的家庭,则没有不衰落的。你在家乡候官将“勤敬和睦”四个字对照家族亲戚中的人家验证一下,必定认为我说的话是有证据的。(十四)(2022•福建省永春一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①其佐我明扬仄陋②,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节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①二三子:诸君 ②明扬仄陋: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称】①以称吾意 () ②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2)【举】①唯才是举 () ②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B.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C.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D.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数征行,或遇疫气。(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9.选文里曹操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答案】6. 符合 适合 著称 举荐、推举 成就7.A8.(1)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2)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9.①关爱士兵。他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有困难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②重视人才。他认为执政者应该寻访贤才,唯才是举。(意思接近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①句意:来符合我的心意。称:符合、适合。②句意:不因为能日行千里而著称。称:著称。(2)①句意: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荐。举:举荐、推举。②句意: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举:成就。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君主想要得到贤才,竟然连闾巷都不走出,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也”作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岂……哉”是固定句式。故断句为: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A。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数:多次;或:有时;疫气:瘟疫。(2)若:假如;必:一定;用:任用;则:那么;何以,以何,凭什么。9.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由第①段“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可知,凡是战死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曹操让官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可见其关爱士兵,体恤下属。由第②段“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可知,曹操让其他人帮他推荐有用之才,可见他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点睛】参考译文: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建安十四年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官兵多有死亡,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乐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特此命令:凡是战死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官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这才符合我的心意。”建安十五年春天,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谁不是得到贤人君子和他们共治天下呢!君主想要得到贤才,竟然连闾巷都不走出,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正是急需贤才的时候。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十五)(2022•浙江省金华市六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见颜斶《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趋士:礼贤下士。③柳下季:即柳下惠,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④垄:指坟墓。⑤细人:德行低下的人。1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序号方法借鉴文言词句字词释义(1)査阅字典法:去:①距离 ②离开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去:____(填序号)(2)联系成语法:“王忿然作色”中的“色”可依据成语“和颜悦色”中的“色”推测为“脸色”的意思。死不赦赦:____(3)课内迁移法:“宣王不说”中的“说”,根据《论语十二章》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说”,可理解为同“悦”,愉悦,高兴”的意思。夫斶前为慕势慕:____(4)语境推测法:“及今闻君子之言”可推断,“闻”是“听、听说”的意思。君子焉可侮哉焉:____1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19.这篇文言短文以对话为主,对话非常精彩。揣摩下面齐宣王和颜斶的对话,说说颜斶会用下面哪种语气来回复秦王?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A.不卑不亢B.诚惶诚恐我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0.《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最终使秦王”长跪而谢“;本文中颜斶使齐宣王”愿请受为弟子“。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唐雎和颜斶说理的精妙之处。【答案】16. ① 赦免 羡慕 哪里17.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18.哎!君子哪里可以侮辱呢!我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 A 颜斶会用不卑不亢的语气说话,因为他不愿巴结大王,不愿趋炎附势。20.唐雎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先是以“受地于先王,弗敢易”来拒绝秦王,又以“布衣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最终使秦王屈服。颜斶告诉齐宣王,作为大王应该礼贤下士。并且用秦国攻打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如果有人敢去柳下季的墓边砍柴就要被砍头,如果有人砍了齐王的头,封万户侯的事例,告诉齐王,民贵君轻。通过这些让齐宣王“愿请受为弟子”。【解析】16.(1)句意:有人敢在距离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去,距离。故选①。(2)联系成语“十恶不赦”,十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赦,赦免。死不赦:判以死罪,不予赦免。(3)联系课内《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略无慕艳意”,略无慕艳意: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意。慕,羡慕。夫斶前为慕势:我上前是趋炎附势。(4)句意:君子哪里能随便加以侮辱呢?焉,哪里。17.本题考查断句。句意: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由是观之”是状语,“生王之头”是主语部分,“曾不若死士之垄也”是谓语部分。故断句为: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嗟乎,感叹词;焉,哪里;侮,侮辱;自取病,自找没趣;耳,罢了。19.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士贵耳,王者不贵”的意思是士尊贵,王并不尊贵。这是颜斶的观点,他认为士尊贵而王不尊贵。再联系前文“夫斶前为慕势”可知,他不愿意趋炎附势,巴结齐王上前觐见。这表现了他的观点鲜明,自尊自强,不卑不亢;故选A。20.考查比较阅读。根据《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可知,唐雎先是用“受地于先王,弗敢易”来拒绝了秦王易地的无理要求。根据“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可知,他在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时,用“布衣之怒”进行有力的还击。根据“挺剑而起”可知,他不仅有言语,还有以死相争的行为,最终使秦王屈服。根据“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可知,颜斶先是告诉齐王应当礼贤下士。根据“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可知,他用秦国攻打齐国时的实例来告诉齐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的道理,最终使齐王屈服,“愿请受为弟子”。【点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译文: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宣王怒容满面,说:“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并不尊贵。”宣王说:“可有什么道理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十六)(2022•广东省惠州市六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丧耳(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而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节选自《史林测义》)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朝服衣冠B.见恶于元载/货恶其弃于地也C.李希烈反/始一反焉D.卒缢杀之于蔡州/爱士卒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10.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乙文简要回答。(2)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答案】6.(1)祸患,灾难(2)丧失(3)同“辨”,辨别(4)停止7.(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食物)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8.B9.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10.(1)①颜真卿晚年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②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③颜真卿面对威逼利诱,怒后朱滔,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2)【甲】文告诉我们: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如果只是为了”活而丢弃人格和尊严,这是苟且偷生,这样的生命有辱“义”;如果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背离正义,这是不择手段,这生命有辱“义”。【乙】文中的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自己的生命;面对威逼利诱,不惧胁迫。这正是对“舍生取义”佳诠释。【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2)句意: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丧:丧失。(3)句意: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辩:同“辩”,辨别。(4)句意: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独:只,仅仅;贤者:贤能的人;是心:这种心;勿丧:不丧失;耳:罢了;(2)蹴:踩踏;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朝代/早晨;B.都译为“讨厌,憎恶”;C.谋反/同“返”,返回;D.最终/士兵;故选B。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李希烈反”是“诏遗宜慰”的原因;“公卿失色”是其他官员听到“诏遗宜慰”的表现;“拜命即行”,写颜真卿听从诏令;故断为: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1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1)根据【乙】文“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可知,颜真卿晚年时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根据【乙】文“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可知,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根据【乙】文“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可知,颜真卿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据此概括颜真卿令人敬畏、仰慕的行为即可。(2)根据【甲】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生命可贵,但是在“生”与“义”相冲突时,我们应该坚守正义,不能失去尊严的的活着,苟且存活;联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我们不能被功名利禄蒙蔽双眼,不择手段获取的功名利禄,即便是活着也不符合“义”了。根据【乙】文“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可知,颜真卿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颜真卿不避灾祸,不屈服于逼迫,不向利益低头,只为坚守心中的“义”,最终迫害致死,颜真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内涵。【点睛】【甲】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食物)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乙】参考译文: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十七)(2022•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申屠丞相嘉者,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撇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选自《史记》,有删改)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B.徒跣/徒以有先生也C.虽欲言/进尽忠言D.门不受私谒/吾私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文帝度丞相己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9.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要慎防身边小人的蒙蔽,才能治理好国家。B.一个“善”字,表明了齐王重贤明理、能察纳雅言,也衬托邹忌讽谏的成效。C.威王下令,根据进谏内容对治国帮助程度的大小,对进谏者进行三类奖赏。D.邹忌讽劝,威王纳谏,百姓踊跃进言,君、臣、民都在朝廷上共商治国的良策。10.用“/”给【乙】文中画 的句子断句。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11.结合文段,分析邹忌和申屠嘉的劝谏各有什么特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7.A8.(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文帝估计丞相已经使邓通困窘(或“已经困住邓通”),派使者拿着符节召见邓通。9.B10.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11.甲文中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推己及人,起到启发的作用却又没有直接批评,令君王容易接受。乙文中申屠嘉清廉正直,谨守礼节,敢于直谏,当面批评文帝纵容邓通。【解析】7.考查一词多义。A.都意为“早晨”;B.裸露/只,仅仅;C.进谏/话语;D.私事/偏爱;故选A。8.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面,当面;刺,指责,议论;过,过错;受,给予,付予;上赏,上等奖赏。(2)度,估计;第一个“使”,派;持节,拿着符节,召,召见。9.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A.“要慎防身边小人的蒙蔽”,理解有误,根据“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分析,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齐威王要慎防身边各类人的蒙蔽,并非只是小人。C.“根据进谏内容对治国帮助程度的大小”,理解有误,根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分析,应为根据进谏者勇气的大小,对进谏者进行三类奖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都在朝廷上共商治国的良策”,理解有误,根据由“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分析,齐威王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分析,是说大臣、百姓踊跃进言,并未提及“君、臣、民都在朝廷上共商治国的良策”,无中生有。故选B。10.本题考查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意: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文帝时,邓通站在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怠慢。“丞相入朝”做状语,应与后面断开,“而通居上傍”陈述邓通当时的状态,“有怠慢之礼”是对邓通在皇帝面前状态的看法,“而通居上傍”与“有怠慢之礼”应断开,故断句为: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11.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中,由“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分析,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邹忌采用委婉劝谏的方式,使君王容易接受。乙文,由“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分析,申屠嘉性格耿直,谨守礼节,采用直言劝谏,当面指出文帝对邓通的宠爱无度。【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申屠嘉为官清廉正直,家门不接待私人拜访。这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文帝的宠幸,前后赏给他的钱财,累计万万。申屠嘉上朝时,邓通常在文帝身旁。他看到邓通在朝廷上怠慢放肆,不遵守君臣间的礼节。有一次,丞相申屠嘉奏事完毕,乘机进言:“陛下的爱幸臣子,您可以让他富贵,至于在朝廷上的君臣礼节,则不可以不严肃!”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宠爱他。”申屠嘉下朝以后,端坐在丞相府,写了一道文书,命令邓通到丞相府来,若不来,就要杀头。邓通非常恐惧,便进宫告诉文帝。文帝对他说:“你姑且前去,我即刻派人去把你召回来。”邓通来到丞相府,摘掉帽子,打着赤脚,叩头向丞相谢罪。申屠嘉稳坐在上座,故意不还礼,并斥责邓通说:“汉家的朝廷,是高祖皇帝建立的,邓通你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臣,竟敢在殿上戏闹,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杀头。吏士们,推出去斩首!”邓通被吓得像捣蒜那样在地上叩头求饶,直碰得满头出血,仍得不到宽恕。文帝估计此时丞相已将邓通置于困境,便派使者带着符节去召邓通,并告诉丞相说:“他是供我狎玩的臣子,你把他放了。”(十八)(2022•四川省江油市八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三十年进士。胪唱①过御前,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曰:“君子也。”授行人司副,迁翰林检讨。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端好。帝大悦,赐酒馔,留竟日出。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僭尘圣听,许臣必行。未几辍改,事同反汗②。何以信天下?”帝为动容。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灵壁战败,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河而死。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亦同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选自《明史·列传三十》,有删改)【注】①胪唱:皇帝召见新科进士时,依次唱名传呼,称“胪唱”;②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酒馔,留竟日出 竟:全,整B.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 隶:属于C.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 执:拘捕D.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 命:性命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见其容止凝重/窥镜,谓其妻曰B.何以信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帝为动容/为人谋而不忠乎D.朝服跃马入河而死/鸣之而不知其意1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2)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14.陈性善为什么能被君王器重?请根据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答案】11.D12.A13.①陈性善工于书法,曾被太祖召入便殿,翻录诚意伯刘基之子刘琏所献其父的遗书。②唯独将陈性善留下赐坐,询问他治理天下之要道,陈性善写出献上。14.君王器重陈性善是因为他为人持重、镇定自若、诚实守信,而且对皇帝忠诚。【解析】11.D.句意为:没有完成皇帝教给的使命的臣子,是有罪的啊,我以什么去见皇上呢?命:使命。故选D。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同,代词,指前文出现的人或物等,根据语境可译作“他”“它”等;B.不同,介词,用/介词,因为;C.不同,介词,为了/介词,替;D.不同,连词,表示顺承/连词,表示转折。故选A。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工,工于,精通。尝,曾经。其,他的。(2)独,只。书,写。以,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可知,陈性善为人持重;根据“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端好”可知,陈性善为人镇定自若;从“性善尽所言”可知,陈性善对皇帝忠诚;从“既然已经僭承圣德,许诺微臣必行,不久又中止更改,事同反汗,这样何以令天下信服呢”可以看出陈性善诚实守信的特点。综上所述,君王器重陈性善是因为他为人持重、镇定自若、诚实守信,而且对皇帝忠诚。【点睛】参考译文: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世,山阴人。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陈性善作为新考中的进士被唱名传呼至御前,太祖见其容貌举止十分凝重,注目良久之后说:“真是位君子啊!”乃授他为行人司副,后迁升翰林检讨。陈性善工于书法,曾被太祖召入便殿,翻录诚意伯刘基之子刘琏所献其父的遗书。太祖十分威严,见到他的人大多惴惴不安,甚至吓出冷汗而写不成一个字。而陈性善却举止安详,字体笔画端正美好,太祖十分高兴,赏赐酒食,并将他留于宫中一整日才出来。惠帝身在东宫,熟知陈性善的名声。惠帝即位之后,陈性善被提拔为礼部侍郎,他推荐起用了因罪流放的薛正言等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属于被贬之列,也因陈性善之言,被起用为副都御史。一日,皇上退朝之后,独将陈性善留下赐坐,询问他治理天下之要道,陈性善写书献上。陈性善知无不言,而皇上对他的建议则全部听从采纳。不久,被有关官员所阻,陈性善劝说道:“陛下不以微臣不肖,让微臣做顾问。既然已经僭承圣德,许诺微臣必行,不久又中止更改,和反悔食言相同,这样何以令天下信服呢?”皇上为之动容。燕王启兵后,陈性善改任副都御史,监督诸军。灵璧战败,陈性善与大彭与明、刘伯完等均被捕。不久,全被放回。陈性善说:“辱命之臣,有罪啊!我以什么去见皇上呢?”随后身穿朝服,纵马跃入河中而死。余姚黄曦,陈子方与陈性善是好友,也一同死去。(十九)(2022·河北·石家庄二十三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①初进士。授刑部主事②。善辨疑狱。河间③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④。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⑤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⑥荐,擢⑦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⑧,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⑨,文教大兴。中官⑩过者,继宗遗以菱芡⑪、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⑫,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⑬。”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⑭,汪直⑮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选自《明史》,有删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①天顺:明英宗年号。下文的“成化”是明宪宗年号。②刑部主事:官名。③河间:与下文的“嘉兴”都是地名。④逸:逃跑。⑤桎梏:脚镣和手铐。⑥王翱:人名。⑦擢:提拔。⑧刚廉孤峭:指性格刚正、廉洁、孤独、冷峻。⑨师儒:教师和儒生。劝:劝学。⑩中官:这里指皇官内的宦官。⑪菱芡:菱角和芡实,指不值钱的农产品。⑫库金:指国库中的金银。⑬印券:指字据。⑭觐:指入京朝见皇帝。⑮汪直:明宪宗时的太监。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善辨疑狱 狱______(2)鲜兄弟 鲜______(3)文桎梏诣部 诣______(4)继宗遗以菱芡 遗______30.下列各项,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以我代盗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B.金具在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C.与我印券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D.汪直欲见之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3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2)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32.在下面表格的空缺处填写相关的内容。事件概括人物形象杨继宗察出张文非盗(1)(2)关心百姓杨继宗兴社学,礼遇学官(3)杨继宗不给宦官送钱(4)【答案】29. 案件 少,缺少 往,到 给30.D31.(1)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2)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32.(1)善辨疑狱 (2)杨继宗为百姓排忧解难 (3)尊师重教 (4)清廉正直【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善辨疑狱:善于辨明疑难案件。狱:案件;鲜兄弟:缺少兄弟。鲜:少,缺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文桎梏诣部:张文身被桎梏前往刑部。诣:往,到;继宗遗以菱芡: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遗:给。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以:介词,用/连词,来;B.具:通“俱”全,都/副词,详尽,详细;C.与:动词,给/连词,和;D.之:都是代词,他;故选D。3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1)重点词语:时时,常常;集,召集;祛除,解决;(2)重点词语:惟,只有;耳:罢了。3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梳理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列举事件,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分析,从而概括人物形象。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善辨疑狱”“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结合事件:杨继宗察出张文非盗,表现出杨继宗断案如神,善辨疑狱;结合文章第二段内容“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可知,杨继宗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可知,杨继宗关心百姓;结合文章第二段内容“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可知杨继宗兴社学,礼遇学官,举办学校,是个知礼、尊师重教的人;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可知,杨继宗不给宦官送钱。结合文章内容“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可知,杨继宗清廉正直。【点睛】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善于辨明疑难案件。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同死。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泣而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身被桎梏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 字音字形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非连续性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非文学作品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基础综合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排序与衔接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诗词赏析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文学作品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一模试题精编:写作
2022年中考语文之一模新题精编-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4-28 22:20:08
页数:47
价格:¥5
大小:104.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