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及考前冲刺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先是,光禄供奉内府,自有常额。成化以来,内员渐繁,常供不足。乃责京师邸户办之,甚苦。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上为恻然,即敕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栽革。光禄卿艾璞曰:“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溥,此之谓与!”然中官因是愈侧目大夏矣。弘治十六年春二月,敕河南取牡丹三十本,巡抚都御史孙需上疏不可,上命止之。夏五月,京师大旱,兵部尚书刘大夏因言:“兵政之弊,未能悉革。”乞退,不允,令开陈所言弊端。大夏条上十事,上览奏嘉纳,命所司一一行之。上又召大夏于便殿,谕之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议,又以非卿部事而止。今后有当行当罢者,卿可揭帖启朕。”大夏对曰:“不敢。”上问:“何也?”曰:“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如用揭帖,上下俱有弊,且非后世法,臣不敢效顺。”上称善。又尝问:“天下何时太平?朕如何得如古帝王?”对曰:“求治不宜太急,凡用人行政,即召内阁,并执政大臣而议行之,但求顺理以致太平。”上曰:“刘健尝荐刘宇才堪大用。朕观宇小人,内阁亦岂尽可托?”时刑部尚书闵圭持法忤旨,上与大夏语及之而怒,大夏曰:“人臣执法,不过效忠朝廷,圭所为无足异。”上曰:“古亦有之乎?”对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①,执之而已。”上默然,徐曰:“圭第执之过耳,老成人何可轻弃?”竟允圭请。一日,上召大夏入御榻前,上左右顾,近侍内臣退避去。奏事毕,复来。大夏对久,欲起不能,上命太监李荣掖大夏出。(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注]①“皋陶为士”后省略了“瞽瞍(舜的父亲)杀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B.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C.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D.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牲,有时指牺牲,即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但“牺”与“牲”有区别,色纯为牺,体全为牲。B.侧目,指不敢正视,形容畏惧;或者指怒目而视,形容怒恨。在文中理解为前一种含意。C.朕,在秦朝以前是第一人称代词,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自称。D.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唐代为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长官,分掌行政事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大夏认为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既损失民财,又损伤君子仁心,建议皇帝进行裁汰革除。B.城大旱,刘大夏趁机进言,皇帝要求他报告兵政的弊端,他列举了十件事,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一一推行。C.皇帝为了方便与刘大夏商讨政事,允许他用“揭帖”,但是刘大夏认为这样做会产生弊端,所以拒绝了。D.皇帝与刘大夏谈论政事时注意保密,有一次刘大夏奏事时,皇帝示意侍从回避,等奏事完毕再回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溥,此之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默然,徐曰:“圭第执之过耳,老成人何可轻弃?”竟允圭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坚①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
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②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注】①坚:苻坚,前秦国君。②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B.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C.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D.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B.佐吏,古代地方长官的僚属,辅助官员处理一些具体的事务。C.左衽,上衣在左侧开襟,古代少数民族服装样式,文中指受异族统治。D.驿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或皇帝的诏书,一般是朝廷重大事件。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秦军队大举入侵,东晋都城人们恐惧,谢玄向谢安问计,谢安坦然自若,桓冲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入援京师,被谢安拒绝。B.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洛涧,梁成以洛涧为阻挡列阵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梁成的军队,取得胜利。
C.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开始回绝了,后来看到东晋军队布阵严整,被迫同意。D.谢安正在与客人下围棋,得知前方战事捷报,表面上若无其事,但下完棋后屐齿折断,竟然毫无察觉,说明谢安内心非常兴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太宗淳化五年八月,甲午,诏:“自今京朝、幕职、州县官等,不得辄献诗赋、杂文;若指陈时政阙失、民间利害、直言极谏书,即许通进。其有宏才奥学为人所称者,令投献于中书,宰相第其臧否上之。”上以蜀寇未平,辛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会痰甚,不可遣。先是,参知政事苏易简荐枢密直学士张咏可属西川事,于是诏咏知益州,得便宜从事。丁丑,帝以蜀寇渐平,下诏罪己。钱若水草诏,既成,进御,帝亲窜数字,引咎深切。其略曰:“朕委任非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挠我烝民,起为狂寇。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改而更张,永鉴前弊,而今而后,庶或警予!”是月,张咏至益州。先是陕西运粮以给蜀师者相属于路咏问城中所屯兵数凡三万人而无半月食咏访知民间苦盐贵而私廪有余乃下盐价听民以米易盐民争趋之。未逾月,得好米数十万斛,军士欢腾。时四郊尚多贼垒,城门昼闭,王继恩日务宴饮,不复穷讨。官支刍粟饷马,咏但给以钱,继恩怒曰:“马岂能食钱邪?”咏曰:“公今闭门高会,刍粟何从而出?若开门击贼,何虑马不食粟乎!”继恩乃不敢言。会卫绍钦以书来督捕余寇,继恩始令兵四出。绍钦等连破贼众,遂克蜀州。继恩尝送贼三十余辈,请咏治之,咏悉遣令归业,继恩怒,咏曰:“前日李顺胁民为贼,今日咏与公化贼为民,何有不可哉!”继恩有帐下卒恃势掠民财,或诉于咏,咏密戒曰:“得即缚置井中,勿以来也。”吏如其戒,继恩不敢恨,其党亦自敛戢云。继恩既分兵四出,咏计军食可支二岁,乃奏罢陕西运粮。帝喜曰:“此人何事不能了,朕无虑矣!”(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陕西运粮以给蜀师者相属/于路咏问城中所屯兵/数凡三万人/而无半月食/咏访知民间苦盐贵/而私廪有余/乃下盐价/听民以米易盐/B.先是/陕西运粮以给蜀师者相属于路/咏问城中所屯兵/数凡三万人/而无半月食/咏访知民间苦/盐贵而私廪有余/乃下盐价/听民以米易盐/C.先是/陕西运粮以给蜀师者相属于路/咏问城中所屯兵数/凡三万人/而无半月食/咏访知民间苦盐贵/而私廪有余/乃下盐价/听民以米易盐/D.先是/陕西运粮以给蜀师者相属/于路咏问城中所屯兵数/凡三万人/而无半月食/咏访知民间苦/盐贵而私廪有余/乃下盐价/听民以米易盐/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庙号名。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B.朕,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皇太后临朝听政也自称朕。C.烝民,众民,百姓。如《诗经》:“天生烝民,其命匪谌。”“烝”的意思是众、多。D.斛,量器名,容三斗。又是容量单位,如《汉书》:“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非常讨厌诗赋,所以下诏各级官员不要再献诗赋,但他特别欢迎有关国家治理的文字,如指陈时政缺失、民间利害,以及直言进谏的奏章。B.在蜀寇渐被平定之时,太宗颁发了罪己诏,他认为百姓受到扰乱而起事变成贼寇,是因为自己任用官员不适当,是因为自己失了德,要引以为鉴。C.作为军事统帅的王继恩不仅不尽力剿贼,还因为张咏不供粮草只给钱而发怒,张咏则指出其攻击贼人才能得到粮草,王继恩自感理亏而不再说话。D.王继恩手下士兵有的仗恃着势力夺取百姓财物,接到控诉后,张咏让小吏们抓住这样的士兵不必请示而直接扔到井里,王继恩的士兵这才收敛。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辛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会疾甚,不可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钱若水草诏,既成,进御,帝亲窜数字,引咎深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初,敕勒诸部皆居碛北,薛延陀于诸部为最强。十六年,薛延陀真珠可汗请昏。上谓侍臣曰:“薛延陀屈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以为和亲便。上曰:“然。”先是,上遣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归觐,且抚其部落。时薛延陀方强,契苾部落皆欲归之。其徒执之诣薛延陀。契苾何力呼曰:“岂有唐烈士而受屈虏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因割左耳以誓。上闻契苾叛,曰:“必非何力之意。”会有使者来,具言其状,上为之泣,谕薛延陀,以新兴公主妻之,以求契苾何力,契苾何力由是得还,拜右骁卫大将军。十七年六月,薛延陀使突利设来纳币。庚申,突利设献馔,上御相思殿,赐赉甚厚。契苾何力上言:“薛延陀不可与昏。”上曰:“吾已许之矣,岂可为天子而食言乎?”上征真珠可汗使亲迎,仍发诏将幸灵州与之会。真珠大喜,欲诣灵州,其臣谏曰:“脱为所留,悔之无及。”真珠曰:“吾闻唐天子有圣德,我得身往见之,死无所恨。且漠北必当有主,我行决矣,勿复多言。”真珠调敛诸部,往返万里,失期不至。上乃下诏绝其昏,停幸灵州。十九年,上之将伐高丽也,薛延陀遣使入贡。上谓之曰:“语尔可汗,汝能为寇,宜亟来。”真珠可汗惶恐遣使致谢且请发兵助军上不许及高丽败于驻跸山莫离支使靺鞨说真珠啗以厚利真珠慑服不敢动八月,回纥、同罗等遣使者入贡。二十年八月壬中,上幸汉故甘泉宫,诏以:“戎狄流殃构祸,乃自运初。朕聊命偏师,遂擒颉利,始弘庙略,已灭延陀。”二十一年,置燕然都护府,以扬州都督府司马李素立为之。素立抚以恩信,夷落怀之,共率马牛为献。素立唯受其酒一杯,余悉还之。高宗龙朔二年,以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安辑其余众,九姓遂定。(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铁勒》)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珠可汗惶恐遣使/致谢且请发兵助军/上不许/及高丽败于驻跸山/莫离支使靺鞨说真珠/啗以厚利/真珠慑服/不敢动/B.真珠可汗惶恐/遣使致谢/且请发兵助军/上不许/及高丽败于驻跸山/莫离支使靺鞨说/真珠啗以厚利/真珠慑服/不敢动/C.真珠可汗惶恐/遣使致谢/且请发兵助军/上不许/及高丽败于驻跸山/莫离支使靺鞨说真珠/啗以厚利/真珠慑服/不敢动/D.真珠可汗惶恐遣使/致谢且请发兵助军/上不许/及高丽败于驻跸山/莫离支使靺鞨说/真珠啗以厚利/真珠慑服/不敢动/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领军将军,官职。古代官制常常以左右来显示地位的尊卑高低。B.贡,是指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也可引申为进献的物品。C.司马,初负责掌管马匹,后来也掌军政和军赋,各朝代权力大小不同。D.夷、狄、蛮、戎古代都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其中夷一般指我国西方少数民族。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受太宗命令看望家人,招抚部落,可这时契苾部落的人想归附薛延陀,便将他押送到薛延陀那里,但他不屈服,发誓尽忠大唐。B.太宗信任契苾何力,不相信他会叛变,等了解了他的真实情况后,感动得流下泪来,想办法换回了何力,并任命他为右骁卫大将军。C.薛延陀真珠可汗仰慕唐太宗品德而要求和唐通婚,唐太宗答应了并要求真珠可汗亲自来迎亲,后因真珠可汗误期,太宗回绝了这个婚约。D.李素立为燕然都护府督护,他以恩信安抚夷人各族部落,又自身清廉,退还夷人各族部落进献的马牛等东西,只接受他们一杯酒。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七年六月,薛延陀使突利设来纳币。庚申,突利设献馔,上御相思殿,赐赉甚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夏四月乙亥,上皇徙居弘义宫,更名大安宫。甲午,上始御太极殿,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冬十二月乙酉,上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具释其义以对,且曰:“非独匹夫如是,帝王亦然。帝王内蕴神明,外当玄默,故《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上深善其言。房玄龄、王珪掌内外官考,治书侍御史万年权万纪奏其不平,上命侯君集推之。魏徵谏曰:“玄龄、珪皆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其间能无一二人不当!察其情,终非阿私。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臣所爱者治体,非敢苟私二臣。”上乃释不问。(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B.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C.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D.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稽颡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后世又称为“五体投地”。B.顿首即稽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C.五花判事是古代议事处事模式,凡军国大事,中书舍人都要各执己见,大家都要署名。D.考堂,旧时宣布官吏考核结果的场所,或核计朝廷财物出纳的厅堂,文中指前者。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工作勤勉,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若有一事被责备,则多日恐惧异常,或皇上对某项工作有更高的要求,他也会诚惶诚恐。B.唐太宗见识深广,他认为诏敕是文案工作,但又不止于文案,强调程序完整,重申“五花判事”,增强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收到好效果。C.孔颖达虽不赞成“以蒙养正”说,但主张君主不能炫耀聪明,不能恃才凌人,不能掩饰错误拒绝劝谏,否则,下情不能上达,自取灭亡。D.魏徵心胸坦荡,积极制止朝廷不宜做法,他认为房玄龄、王珪掌管朝廷内外官吏考核,难免有一二人考核不当,即便如此朝廷也不应追究。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魏征上疏曰: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柜桓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①,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太宗手诏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节选自《贞观政要》)【注】①啬(sè)夫:古代官吏名,各时代职责不尽相同。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C.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D.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庙号,庙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万乘,古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辆,因此以“万乘”指天子、帝王。C.公卿,指三公九卿,“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D.手诏,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古时有御笔手诏的说法,象征着帝王的恩赐。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认为,自己说话要谨慎,把百姓的福祉作为重要的考量,杜正伦对此也做了分析和补充。B.魏征引述管仲的话告诫太宗,正确地任用和对待人才,不能让小人从中作梗,否则有损于国家。C.馈间伦认为自己具有不用一兵一卒攻下鼓的能力,但因不具备君子的品行没得到穆伯的重用。D.唐太宗由于和各公卿大臣谈古代治国之道过于频繁,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后虚心改正。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8小题。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B.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C.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D.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而在宫廷中授予官职的伶人又称为伶官。B.缙绅:即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用为士大夫的代称。C.藩镇: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五代沿袭。
D.教坊: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其功能与汉代的乐府机构一致。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29-32小题。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今宜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八年,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于阗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兵合五万人救之。超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三年冬,龟兹诸国皆降。和帝六年,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等八国兵合七万余人讨焉耆,斩首五千余级,更立焉耆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十四年七月,帝征超还。九月,卒。安帝永初元年,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
,其费无已。六月,罢西域都护。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永宁元年,北匈奴率车师后王共杀敦煌长史索班等。曹宗因请兵五千人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公卿多以为宜绝西域。太后闻班勇有父风,召问之。勇曰:“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于是从勇议,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张珰上书曰:“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三年春,班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皆服于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B.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C.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D.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护,汉代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边政事务,控制西域各国。B.质,有礼物、人质等意,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C.屯田,此处为军屯,指朝廷让驻屯的军队就地垦荒耕种以获取军饷的举措。D.绶,指印绶。古时候通常一官一绶,“三绶”是汉朝重赏功臣的一种方式。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超认为西域大多数国家都有归附之心,平定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上疏向朝廷请兵,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B.在莎车、焉耆等国相继投降之后,西域五十余国皆已全部归附,就连四万里外语言不通的国家也都纷纷前来朝贡。C.班勇用恩义开导龟兹王,使他自缚请降,并借机征调他的军队击退匈奴。自此,汉朝与车师前王国再次建立起联系。D.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施恩布信,收服人心,使西域各国主动归降。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3-36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豉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去,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毫、沧三州。巩负才名,长外徒。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曾巩传》)【注】①常平:官仓名。②委废单弱:委废,家境衰败;单弱,弱小,无所依靠。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B.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C.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D.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冠: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成人仪式。甫冠,就是刚刚满二十岁,其意与“弱冠”差不多。B.保伍:即保伍法,古代百姓五家为邻,五邻为保,保之上为村社。“保伍”泛指基层户籍编制。C.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这里指帝王的住所。D.神宗:北宋第六位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年少聪敏,有文才。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而就,文辞很有气魄。B.齐州恶霸周高横行霸道,经常欺压良民。他有能力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官吏没有一个人敢去追究他。C.治理齐州时,一盗贼主动来自首。曾巩给他吃喝的食物和穿戴的衣帽,并假装做他的随从,与他在齐州四处夸示炫耀。D.曾巩既是一个孝子,又是一个照顾弟妹于艰难之时的好兄长。他在家境衰微之时,抚育了四个弟弟、九个妹妹。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谕吿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37-40小题。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救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夏五月,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畿内有蝗。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B.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口/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C.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D.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荫,在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后代子孙凭先代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B.馈绢,馈赠的绢。馈绢是唐代人际交往时互赠贵重礼品的一种正常的行为。C.大理,古代负责审理和复核重大案件的国家机构,有的朝代也称“大理寺”。D.畿内,古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古代常见的“京畿”一词指两个辖区。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提出文武皆有所长、应因时制宜的观点,以此来驳斥封德彝“文不及武”的论调,封德彝谢罪。B.戴胄反对唐太宗处死冒受恩荫的人,对他的过度执法进行谏诤,终使唐太宗接受失小信于天下的结果。C.长孙顺德受绢事件暴露,唐太宗没有惩罚,反而另外赏绢,以此方式进行羞辱和提醒,让他自行纠错。D.为了去佞臣,有人上书建议太宗以假装发怒的方式辨别忠奸,唐太宗认为此方虽好,但可耻,没有采用。40、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1-44小题。赵莹,字元辉,华下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斩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
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下故里。(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4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B.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C.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D.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褐”是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B.车驾,帝王坐的车,也用作帝王的代称,文中指高祖皇帝。C.少帝,称新登基的皇帝,也指被废的皇帝,文中加点的“少帝”指新登基的皇帝。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用。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莹敦厚谦让,等到入阁为相,他把举荐提拔后辈作为自己的责任。B.冯玉、李彦韬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赵莹刚直敢言,能为国谋划,提出异议。C.京城被契丹攻陷,赵莹忠心事主,追随少帝前往北方边塞。终远离故土,死于幽州。D.赵莹染上疾病时,向契丹国主祈求将来把骸骨与子侄送回南朝,契丹国主答应了他。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斩随幕,人或短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48题。初,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郎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进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樊能、张英败走。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融屯县南,策皆击破之。又破繇别将于梅陵,转攻湖孰、江乘,皆下之,进击繇于曲阿。繇同郡太史慈时自东莱来省繇,会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于神亭,策从骑十三,皆坚旧将辽西韩当、零陵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B.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C.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D.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东,地区名,秦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也泛指奉命出使的人。C.兜鍪,古代战士头盔,形状像鍪,用以防御兵刃,秦汉以前称胄,后称为兜鍪。D.部曲,可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又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文中指前者。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策听取了朱治的建议,以辅佐为由返回江东,边走边招兵买马,将队伍扩大到五六千人,后周瑜迎接他,并予以财物和粮食。B.孙策渡江后战无不胜,各地百姓官员听说孙郎要到了都弃城而逃,后来发现孙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于是争着送去牛肉和美酒。C.孙策先攻取牛渚营,夺取粮食武器,又打败了据守秣陵城的薛礼、驻扎在秣陵城南的笮融,接着进攻梅陵、湖孰、江乘,势如破竹。D.刘繇怕被人嘲笑而不重用太史慈,只让他负责侦察敌情,太史慈在神亭和孙策相遇,以寡敌众,毫不畏惧,与之交战后不分胜负。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不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52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须务在宽简。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几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节选自《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B.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C.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D.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槐,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以之喻“三公”。B.大辟,古代五刑之一,一种砍头的刑罚,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C.中书,三省之一,古时中央政权执行部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和执行。D.博戏,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有赌博色彩的游戏。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珪向唐太宗建议,选拔公直良善之人审案执法,对断狱公平者实施奖励。唐太宗也认为人死不能复活,所以使用法律务必要宽大简约。B.唐太宗认为如判处死刑,中书、门下两省和尚书、九卿要会审。此法实行后,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几乎做到了可以废除刑法。C.张蕴古因私泄旨意,与犯人赌博,被处死于东市。事后,唐太宗认为死刑审核要提高到五覆奏,门下省应当奏报依法当死却情有可原者。D.高甑生因违令和诬告他人被判死罪,后遭流放。唐太宗认为应铭记其功劳,但不可赦免,治国守法必须统一,使有功之人放弃侥幸之想。
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3-56题。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后得出。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①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②而搏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有删改)【注】①永巷,宫中长巷。②韩卢:韩国名犬。
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B.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C.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D.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谒者,官名。据传,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管传达等事的近侍用此称。B.离宫,古代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C.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为跽。文中与“项王按剑而跽”的“跽”同表警惕。D.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通常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雎因为泄露国家大事给齐国,在魏国受到了严刑拷打;后在秦国使者王稽的帮助下偷逃到了秦国,并将他推荐给秦王。B.范雎认为秦国有建立霸王之业的条件,但是因为穰侯不称职,没有尽心为秦国谋划以及秦王的计谋有所失误才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C.范雎见过秦王后,取得了秦王的信任,秦王不仅虚心听取了范雎的治国谋略,还任命范雎为客卿,与他共同谋划军事。D.范雎认为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不是好计策,劝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取中原之地来控制天下之枢纽,从而完成天下霸业。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7-60小题。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约为乡道。事寻露。仲淹以其反复不常,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为中国用,羌人亲爱之,呼为龙图老子。仲淹以庆州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其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版筑皆具,旬日城成,即大顺城也。贼觉,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成,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冦盗益少。时塞门诸砦既陷,鄜州判官种世衡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遇石横亘,工徒曰:“是不可井矣。”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城成,赐名青涧,以世衡知城事。世衡开营田,募商贾,通货利,城遂富实。教民习射,以银为的,中者与之,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边,知环州属羌多密与元昊相通,以种世衡素得属羌心,而青涧城已完,乃奏徙世衡知环州以镇抚之。有牛奴讹素倔强,未尝出见州官,闻世衡至,乃来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慰劳部落。是夕,雪深三尺。左右曰:“奴讹凶诈难信,且道险,不可行。”世衡曰:“吾方以信结诸胡,可失期邪?”遂冒雪而往。既至,奴讹大惊曰:“吾世居此山,汉官无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帅部落罗拜,皆感激心服。(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B.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C.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D.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自秦始皇登基后,改命为制,令为诏。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古称河东。C.营田,古时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以此取得军饷和税粮。
D.郊迎在郊外迎接宾客,多有怠慢之意。古时主宾见面礼仪多为作揖礼。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昊做事反复无常,他在暗中收买羌人作为内助,环庆路的羌族酋长六百多人被诱使,相约做他的向导,但此举不久后便败露了。B.范仲淹用兵有方,他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腹地,敌人率领三万骑来战,范仲淹识破对方计谋,击退了来犯的敌人。C.种世衡深谋远虑,他倡议依凭宽州的旧垒来修筑新城,除了能抵挡西夏的锋锐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战略意义,朝廷接纳了他的建议。D.种世衡讲求信义,他让工匠凿石挖井,教百姓练习射箭,都用激励取得了成功;种世衡冒雪履行与牛奴讹的约定,也让对方大为感动。60、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世居此山,汉官无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64题。(晋武帝泰始)五年春二月,帝有灭吴之志,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减戍逻之卒,以垦田八百余顷。其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积。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注]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溶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溶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溶有大才,将以济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转为车骑从事中郎。潜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俄迁大司农,时帝与羊祜阴谋伐吴,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溶,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三年冬十二月,吴夏口督孙慎入江夏、汝南,略千余家而去。诏遣侍臣诘羊祜不追讨之意,并欲移荆州。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帝欲使祜卧护诸将,祜曰:“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十一月,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枯卒,帝哭之甚哀。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泉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注]铃阁,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B.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C.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D.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仆射,秦代始设官职,因秦重武以善射者掌事而命名;文中指尚书省的次官。B.季年,文中指第四年,古人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季”指第四。C.阴谋,文中指晋武帝与羊祜暗中谋划;现多用作名词,指暗中做坏事的计谋。D.辇,用人力推挽的车,秦以后唯天子才能乘辇;文中让羊祜乘辇是一种礼遇。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羊祜在荆州安抚远近百姓,对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善待吴国降兵,重视垦田生产,使军队粮食丰盈,获得军民拥戴。B.有人以秦、凉地区的胡人可能成为隐患为由反对伐吴,羊祜认为只要快速行动成就灭吴大功,胡人就不足为虑,但仍然没有说服众人。C.晋武帝认可羊祜的伐吴之计,但当吴国的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多家离去后,他仍然追究羊枯的不追讨之过。D.羊祜殚精竭虑,积劳成疾,但他不贪图灭吴之功,只是提醒晋武帝要谨慎选择灭吴之后的治理者,并在病危之际举荐杜预治理吴地。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65-68小题。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去六品甫二年,至正卿。素负物望,时论不以为骤。久之,《会典》成,加太子少保。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鲤素鲠亮。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郑贵妃父成宪为父请恤,援后父永年伯例,鲤力驳之。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以明作进规。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摘编自微信公众号重庆一诊《文言文练习5》)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B.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C.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
D.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座主,明清时期,举人、进士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B.服阕,又称“丁忧”,古代重视孝道,父母去世,在职官员必须回家守孝。C.中官,在皇宫中为皇帝及皇族服务的官员,又称太监、宦官、内官、内臣。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盖指退休。6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鲤考中进士后,在朝为官,而大学士高拱、既是他的主考官,又是他的同乡人,但沈鲤除了跟别人一起进见高拱外,从来不曾因个人私事去拜词。B.神宗还在东宫时,沈鲤就担任讲官。一次沈鲤书写魏卞兰的《太子颂》来进献,并陈说大义,十分详细,得到神宗赞美,为此还受到了特别的眷顾。C.皇帝担忧干旱,商议分派大臣到名山大川去祈祷。沈鲤认为使臣往来骚扰驿站,恐怕会加重百姓的困苦,建议斋戒三天即可,皇帝同意了他的上奏。D.沈鲤辞官归乡后,上疏谢恩时,仍极力陈述懈怠朝政的弊病,规劝君王英明作为。甚至到了八十岁的高龄、在奏谢皇帝赏赐时还不忘陈说时政要务。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旋进左赞善。每直讲,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1、C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2、B本文是指后一种。3、A他并未提出裁革的建议。4、(1)刘东山的这份奏议,每年使得光禄寺节省八十多万两银子。古人说有德行的人的话益处很大,说的就是这个吧!(“岁”“溥”“此之谓”各1分,句意2分。)(2)皇帝默不作声,慢慢说:“闵圭只是太固执罢了,有德持重的人怎么能轻易抛弃?”最终答应了闵圭的奏议(请求)。(“第”“执”“老成”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先前,光禄寺负责供应内府,本来就有固定的数额。成化以来,内府人员逐渐增多,日常供应不足。光禄寺就责成京城的邸户置办,导致邸户负累不堪。至此,刘大夏于是说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宰杀牲畜好几百,这样既耗费老百姓财力,又有损爱惜万物的仁心。皇帝为之悲伤,立即命令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汰革除。光禄卿艾璞说:“刘东山的这份奏议,每年使得光禄寺节省八十多万两银子。古人说有德行的人的话益处很大,说的就是这个吧!”然而宦官因此更加痛恨刘大夏。弘治十六年春二月,皇帝下诏征取三十株河南牡丹,巡抚都御史孙需上疏认为不可,皇帝下令停止了这件事。
弘治十六年夏五月,京师大旱,兵部尚书刘大夏趁机进言说:“兵政的弊端,没有完全革除。”请求辞官归乡,未得到皇帝允许,并要他陈述所说的弊端。刘大夏分条上奏了十项,皇帝看过之后,赞许并采纳了,命令主管官吏一一推行。皇帝又在便殿召见刘大夏,告诉他说:“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总想召你来商量,又担心超越你职权范围而作罢。以后有事情的实行或罢止,你可用揭帖呈上来。”刘大夏回答说:“我不敢这样做。”皇帝问:“为什么?”刘大夏说:“我用揭帖上报朝廷,朝廷依据揭帖推行,这与前朝的斜封墨敕有什么区别?陛下应该远的学习(历史上的)贤明的帝王,近的效法祖宗,事情能不能推行,外边的交付朝廷各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如果使用揭帖,对上对下都会有弊端,并且不可为后世效法,我不敢顺从。”皇帝说好。又曾问:“天下何时太平?我如何才能做到像古代贤明的帝王一样?”刘大夏回答说:“求天下太平不能太性急,凡是用人行政事务,就召集内阁,并与执政大臣商定执行,只求合理而取得天下太平。”皇帝说:“刘健曾经推荐说刘宇有才华,可以担当大任。据我观察刘宇是一个小人,怎么可以将所有的事都托付给内阁?”当时刑部尚书闵圭执法违抗了旨意,皇帝与刘大夏说到这件事,非常生气,刘大夏说:“臣下执法,不过是效忠朝廷,闵圭所做的不值得感到怪异。”皇帝问:“古代也有这样的事吗?”刘大夏回答说:“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把他(瞽瞍)逮捕起来罢了。”皇帝默不作声,慢慢说:“闵圭只是太固执罢了,有德持重的人怎么能轻易抛弃?”最终答应了闵圭的奏议(请求)。有一天,皇帝在御榻前召见刘大夏,皇帝往左右一看,近侍都退避离开。奏事结束后,他们再回来。刘大夏应答时间长了,疲惫得起不来,皇帝命令太监李荣扶他出去。二:5、B6、D7、C“苻坚开始回绝了”有误。8、(1)良家少年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习军队事务,随便说些阿谀奉承的话,来投合您的心思。(大意3分,“闲”“会”各1分)(2)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河到一半,我们用精锐骑兵逼近并杀死他们,没有不胜的。”(大意3分,“却”“蹙”各1分)参考译文:(秦王)苻坚决心要夺取江东,下令大举侵犯。阳平公苻融对苻坚说:“鲜卑、羌虏是我们的仇家,常盼望战乱兵变来实现他们的心愿,所陈述的策略计划,怎么可以听从?良家少年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习军队事务,随便说些阿谀奉承的话,来投合您的心思。我恐怕既不能够成功,还有后患!”苻坚没有听从。这时前秦军队已经非常强盛,京城的人震惊恐惧。谢玄入朝向谢安询问计策,谢安一副平静的样子,回答说:“已经另有打算。”谢安于是命令预备车马出游山间别墅,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与谢玄在别墅玩围棋赌博。谢安的棋术通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畏惧,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玄没法取胜。谢安于是漫步,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为国家的根基大业担忧,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援助京师;谢安坚决拒绝,说:“朝廷处理办法已定,士兵、武器都不缺乏,应该留在西藩以作防备。”桓冲对僚属叹气说:“谢安石有身居庙堂的才量,不熟习用兵的计谋策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谢安)正游玩清谈不停止,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抵挡敌人,军队又少弱,天下事可以知道了,我们将要受外族的统治了!”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洛涧,梁成扼守洛涧,部署兵阵来等待他。刘牢之径直向前渡水,攻击梁成,大败对方。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从水路、陆路相继出发。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苻融说:“这是强敌,怎么说他弱小呢?”怅然若失,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靠近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阳平公苻融说:“如果移动兵阵稍微后退,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来决胜负,不也很好吗?”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河到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近并杀死他们,没有不胜的。”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后退。前秦军队就后退,不能再制止。谢玄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苻融骑马巡视阵地,想统帅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杀死,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
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的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以至于昼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天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谢安得到驿站传来的书信,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拿着信放在床上,没有欣喜之色,接着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后,返回屋里,过门槛时,没有觉察到屐齿被碰断。三:9、C第二处应断在“于路"的后面,它是“相属”的补语,不是“咏问"的状语。第三处应断在“数"后面,“所屯兵数“是问的内容,中间不宜断开;不然“所屯兵"就成了问的对象,而问的是什么就不清楚了。第六处应断在“苦盐贵”的后面,从文意看,百姓是为盐价昂贵所苦,则“盐贵”是“苦”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故选C项。10、D一斛是十斗,不是三斗。11、A错在“太宗非常讨厌诗赋,所以下诏各级官员不要再献诗赋”,太宗讨厌诗赋之意于文无据。12、(1)辛仲甫一向有恩德和信义,将要让他带病去招降安抚,恰逢他病得厉害,不能派遣。[重要词语“素”(一向、平时)、“舆疾”(带病)、"会”(恰逢)各1分,句意2分](2)钱若水写诏书,写成之后,进呈太宗,太宗亲自改了几个字,真挚恳切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重要词语“草”(起草、草拟、写)、“既”(……之后)、“窜”(改)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
太宗淳化五年八月,甲午这天,太宗下诏:'‘从今以后,京朝、幕职、州县官等人,不能总是献诗赋、杂文;如果是指陈时政缺失、民间利害、直言进谏的文字,立刻允许向上呈通。其中有宏大的才学、深奥的学冋,被人称赞的,让他进呈给中书,宰相确定其好坏等级而呈上来。"太宗因为蜀寇尚未平定,辛仲甫一向有恩德和信义,将要让他带病去招降安抚,恰逢他病得厉害,不能派遣。在这之前,参知政事苏易简推荐枢密直学士张咏可以托付西川之事,于是下诏让张咏担任益州知州,允许他便宜行事。丁丑这天,太宗因为蜀寇渐被平定,下诏引咎自责。钱若水写诏书,写成之后,进呈太宗,太宗亲自改了几个字,真挚恳切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它大致是说:''朕委任官员不适当,考察事理不明白,以致那些亲民的官员,不用仁爱和顺来处理政事,扰轧我的百姓,使他们起事成为狂妄的贼寇。想到这是朕失德造成的,这一定要责备我自己。改弦更张,永远以此前的弊病为鉴戒,从今以后,这或许就是对我的警醒。"这个月,张咏到了益州。在这之前,陕西运粮来供给蜀地军队的人相连于道路。张咏问城中所驻扎的军队人数,共三万人,却连半个月的粮食都没有。张咏通过探问,了解到民间因为盐贵而苦恼,私人的粮食却有余,就调低盐价,允许百姓用米来换盐,百姓争着来换盐。不超过一个月,得到好米几十万斛,军士欢欣鼓舞。当时城四郊还有很多敌人的营垒,城门白天都关闭着,王继恩每天举办宴会喝酒,不再尽力讨伐贼人。官府支出粮草作为军饷马料,张咏则只给钱,王继恩发怒道:“马难這能吃钱吗?"张咏说:“你现在关着门举办盛大宴会,粮草从哪里来?如果开城门攻击贼人,哪里用得着担心马吃不到粮食呢!”王继恩才不敢再说话。恰逢卫绍钦拿着文书来监督捕捉剩余的贼寇,王继恩这才命令军队四面出击。卫绍钦等人接连打败贼人,于是攻下了蜀州。王继恩曾送来三十多个贼人,请张咏对他们予以治罪,张咏全都让他们回去务农,王继恩发怒,张咏说:“从前李顺胁迫百姓成为贼人,今天我张咏与你把贼人变作老百姓,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王继恩帐下士兵有仗恃着势力夺取百姓财物的,有人向张咏控诉,张咏悄悄告诫他们说:“抓住他们就绑起来扔到井里,不要再来报告了。'‘吏员像他说的那样做了,王继恩不敢有什么恨意,那些党徒也就自行收敛了。王继恩分兵四出之后,张咏计算军粮可以支持两年,就上奏请求停止陕西运粮。太宗高兴地说:“这个人什么事办不了?朕没有可担心的了。”四:13、C14、D“其中夷一般指我国西方少数民族”错误,夷是称中国东方少数民族的。15、C“薛延陀真珠可汗仰慕唐太宗品德而要求和唐通婚”错误,从文中“薛延陀屈强漠北”“漠北必当有主”等语句判断,薛延陀是想借唐增强自己的势力。16、(1)现今统治他们只有两个策略:如果不发兵消灭他们,就与他们通婚来招抚他们。(关键词“御”“殄灭”“婚姻”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贞观)十七年六月,薛延陀派遣突利设来送聘礼。庚申日,突利设献上食膳,太宗驾临相思殿,赏赐非常丰厚。(关键词“纳币”“御”“赐赍”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
起初,敕勒各部落都居住在沙漠北边,薛延陀在各部落中是实力最强的。贞观十六年,薛延陀真珠可汗向唐请求通婚。太宗对侍臣说:"薛延陀在漠北称雄,现今统治他们只有两个策略:如果不发兵消灭他们,就与他们通婚来招抚他们。这二者选择哪个呢?”房玄龄认为和亲比较适宜。太宗说:"说的对。”这之前,太宗让左领军将军契菸何力回部落看望亲人,并且招抚他们。当时薛延陀正值强盛时期,契遂部落的人都想归附薛延陀。契芯部落的人将何力抓起来送到薛延陀那里。契芯何力喊道:"岂有大唐的忠烈之士在虏庭遭受屈辱的!天地日月,希望能知道我的心。”他割下左耳来发誓。太宗听说契芯部叛变,说道:“这肯定不是何力的本意。”正巧有使者回来,详细讲了何力的情况,皇上因此哭泣,就晓谕薛延陀,要将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为妻,要求放回契芯何力,契芯何力得以返回朝廷,拜为右骁卫大将军。(贞观)十七年六月,薛延陀派遣突利设来送聘—2—礼。庚申日,突利设献上食膳,太宗驾临相思殿,赏赐非常丰厚。契芯何力向太宗进言:"不可以和薛延陀通婚。”太宗说:“我早已答应了,做天子的怎可以自食其言呢?”太宗征召真珠可汗亲自来迎亲,并发布诏书将驾临灵州与他相会。真珠可汗很高兴,想亲到灵州去,他的臣下劝谏说:"倘被他们扣留,那时后悔也来不及。”真珠可汗说:“我听说唐朝天子是有圣德的人,我能亲自前往见他,死也没有遗憾。况且漠北必当有人主事,我决心已定,请不要多言。”真珠可汗向各部落征调马牛羊等,往返万里路程,过了期限未到。太宗于是下诏回绝这个婚姻,停止巡幸灵州。贞观十九年,太宗将讨伐高丽,薛延陀派使臣入贡。太宗对他说:“告诉你们可汗,你们要想侵犯,应立刻就来。”真珠可汗害怕2派使臣前来谢罪丄并且请求发兵跟随协助征高丽丄太宗没有答应。等到高丽在驻炸山战败,莫离支让耗鶉人劝说真珠可汗叛乱,用丰厚的利益引诱,真珠可汗慑服唐朝威力,不敢有所举动。八月,回缱、同罗等派使者入贡。二十年八月壬申日,太宗行幸汉代旧甘泉宫,诏令说:"戎狄等族造成国家的灾难和祸患,在唐朝开国之初就开始了。(现在)我随意命令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进击,就生擒颉利可汗,在开始弘大国家谋略时,就已灭掉薛延陀。”贞观二十一年,唐朝设燕然都护府,任命扬州都督府司马李素立为督护。李素立对他们以恩信安抚,夷人各族部落信任他,一同进献马牛。李素立只接受他们一杯酒,其他的东西都归还给他们。高宗龙朔二年,唐任命契芯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去招抚铁勒人,铁勒九姓于是安定下来。五:17、B18、B顿首与稽首是两种不同的跪拜方式高三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19、C“虽不赞成”错。20、(1)二人让彼此非常满意,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的首推房玄龄、杜如晦。(大意2分,对“得”“故”“推”,每译对一处给1分。)(2)假使审问得到证实,也不能弥补朝廷的损失;如果审问得到证虚,只能白白地损害陛下委任大臣的本意。(大意2分,对“使”“推”“裨益”,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
(三月丁巳(十六日),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广求贤才,按照才能授予官职,这是宰相的职责。最近,听说你们审理案件,天天没有空闲,这怎么能辅佐我求得贤才呢?”因此下令尚书省把琐碎事务交付左右丞,只有大事需要上奏的才向仆射禀告。)房玄龄通晓政事,又精通文献经典和法律制度,昼夜尽心,唯恐有事情处理不当。他使用法律宽松平正,听说他人有长处,就好像自己也有一样高兴。选举人才不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长处强求他人。和杜如晦一起引荐选拔官员,不遗余力。太宗朝的政治格局,都是他们二人设定的。太宗每次与房玄龄商量事情时,必定会说:“没有杜如晦就不能决断。”等杜如晦到了,最终又会采用房玄龄的策略。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二人让彼此非常满意,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的首推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虽然承蒙太宗的宠信,有时因事被太宗责备,就连续几天到朝堂上叩头请罪,惶恐得就像无地自容似的。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夏四月乙亥(初四日),太上皇迁居弘义宫,改名为大安宫。甲午(二十三日),唐太宗开始在太极殿办公,他对侍臣说:“中书、门下二省是机要部门,诏敕有不合适的,都应讨论。近来只见到顺从旨意,听不到不同意见。如果只是做公文的事,谁不能干,何必择才任用呢。”房玄龄等都叩头谢罪。按照旧例,凡军国大事,中书舍人都要各执己见,大家都要署名,叫作“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加以审核,由给事中、黄门侍郎辩驳纠正。太宗开始申明旧的制度,于是很少有错事。冬十二月乙酉(十九日),唐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说:“《论语》上说‘有能力的人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这如何解释?”孔颖达回答的时候具体解释了它的本意,并且说:“不仅平民是这样,帝王也应这样。帝王内心蕴含丰富,思想清晰,外表却应该表现得深沉静默,所以《周易》说‘貌似愚昧以掩盖内心能成大业,管理民众用韬晦以掩盖内心的聪明,这样才能成为圣明’。如果身居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炫耀自己的聪明,恃才凌人,掩饰错误,拒绝劝谏,那么下情不能上达,这是自取灭亡之路。”太宗很赞赏他的话。房玄龄、王珪掌管朝廷内外官吏的考核,治书侍御史万年人权万纪上奏说考核有不公平的地方,唐太宗命令侯君集查究此事。魏徵劝谏说:“房玄龄、王珪都是朝廷旧臣,向来以忠直被陛下所信任,他们考察的官员很多,这中间岂能没有一二人考核不当的!体察高三语文答案第2页(共3页)其实情,他们终究不是偏私。如果重新追究这件事,那么他们所考核的都不可信了,怎么能重新担当重任呢?况且权万纪向来在考堂述职,并没有任何驳正,等到自己考核没通过,才开始陈述意见。这正是想激怒陛下,而不是竭诚为国家奉献。假使审问得到证实,也不能弥补朝廷的损失;如果审问得到证虚,只能白白地损害陛下委任大臣的本意。臣所爱惜的是治国的大体,而不敢偏袒这两位大臣。”于是太宗放下此事,不再追究。六:21、D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22、A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23、D
根据原文应是“恐怕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24、(1)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判断句式、“枢机”、“容易”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得志,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若”“是”“人”各1分,句意1分,共4分)【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坐朝理政,每讲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伦进言说:“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务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道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彩色绢帛一百段。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损害,更何况是作为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决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是极大的,(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他称心如意,但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门马上派几千人去捕捉,后来从各地送来五百车萤火虫到宫殿两侧。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事?”魏征回答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魏征上疏说:君王能(对臣子)尽到礼仪,臣下能(为国君)竭诚尽忠,就必须内外无私,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君王不信任臣下,就不能任用臣下,臣下不信任君王就不能侍奉君王,信任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过去,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这样做会不会有害于霸业?”管仲说:“这样做不好,但对霸业也无害。”齐桓公问:“那么什么会危害国家霸业呢?”管仲说:“不能识别人才有损于霸业;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当地任用有损于霸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人从中掺和有损于霸业。”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都攻克不下,馈间伦说:“鼓这个地方的官员,我是知道的。请不必劳烦士大夫,鼓自然唾手可得。”穆伯不理他,左右的官员说:“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就可以得到,为什么不听馈间伦的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如果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得志,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战国时的大夫,管仲,是霸主的得力助手,他们尚且能够如此重视信用,疏远小人,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使巍巍盛德(的传承)有所间断呢?唐太宗看了奏疏,感叹道:“如果不遇到魏征,我怎么可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谈到古代的治国之道,必然要反复责备辩论。太宗亲笔,写诏书说:“不思考就不能统御臣子;不说话就不能阐述自己的想法。近来和臣子谈论过于频繁,恐怕因此产生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身体、精神、心思和元气,倒不怕劳累。如今听到你们忠诚正直的言论,我一定虚心改正。”七:25、A“新磨徐曰”中“新磨”是“曰”的主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D。“理天下者只有一人”是完整的句子,“谁”是“呼邪”的前置宾语,“尚谁呼邪”前面断开;“厚赐之”中“厚”是修饰“赐”的,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26、DD.“教坊: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其功能与汉代的乐府机构一致”说法错误,乐府才是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掌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等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务。所以教坊与汉代的乐府机构功能不一致。27、DD.“他一律不予上报”说法有误,原文为“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报”,不是上报的意思,而是回复的意思,“一不报”的意思是他一个也不给回复。28、(1)那些害政害人最严重的,景进是第一个。(“蠹”,名词用作动词,危害;“为”,是;“首”,第一个。)(2)我已经答应过周匝,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见到这三个人,你所讲的都很正确,但还应当看在我的面子上委屈执行一下。(“许”,答应;“惭”,不好意思;“屈意”,委屈心意;“行”,执行。)参考译文:
庄宗自幼精通音律,因此伶人深得他的宠爱,常常陪侍在他身边。庄宗有时就自己在脸上涂上一些粉墨,和伶人一起在后宫庭院里嬉闹,以此来讨得刘夫人的欢心,他还为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曾经因演戏的缘故,庄宗自己喊自己“李天下,李天下”,一个叫敬新磨的戏子突然上前打了他一耳光。庄宗顿时脸色大变,众戏子因此都惊骇不已。敬新磨慢条斯理地解释说:“治理天下的人只有一个,你还在那呼谁呢?”庄宗随即转怒为喜,厚厚地封赏了敬新磨。优伶们常出入于皇宫,捉弄欺负士大夫,大臣们非常愤恨,但又不敢对他们生气,反而有人依附或拜托他们求得后唐帝的恩泽,四面八方的藩镇官员们也争相贿赂、巴结。害政害人最严重的,景进是第一个。景进喜欢采集一些民间小事说给后唐帝听,后唐帝也想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于是把景进当作自己的耳目。景进每次去后唐帝那里报告事情,后唐帝都要让左右的人们退下去后才问他,因此景进也乘机说别人一些坏话,干预政事。从将相大臣往下的官员们都害怕他。当初在胡柳战役中,伶人周匝被梁人生擒,庄宗常常思念他。等到后唐军攻入汴梁的那一天,周匝在马前谒见庄宗,庄宗非常高兴。周匝在庄宗面前哭诉道:“臣之所以能够得以保全到今天,全仰仗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鼎力相助,希望陛下能够封赏给他们两个州,用以回报他们对我的恩情。”庄宗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郭崇韬在一旁劝说道:“陛下应当封赏那些与您共同夺取天下的人,这些人全都是英豪忠勇之士。如今大功刚刚告成,这些人中还没有一个得到封赏,现在却要首先任命一个伶人担任刺史,恐怕陛下会从此失掉天下人的心。”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这让我不好意思见到这三人。你的话虽然刚正,但你还是为我委屈心意去做吧。”最终封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当时亲军中有跟从后唐帝转战南北而没有封得刺史的人无不愤怒叹息。起初,罗贯任礼部员外郎,性情刚直,被郭崇韬赏识,任用他去当河南县令。他在任河南县令期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那些有权有势之家,伶人宦官们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堆满了桌子,他一个也不给回答,把这些书信全部拿去让郭崇韬看,郭崇韬把这些事上奏给后唐帝,因此那些伶人宦官们对罗贯恨得咬牙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也认为罗贯很高傲,十分讨厌罗贯,派奴婢告诉皇后,皇后和伶人宦官们一起诋毁罗贯,后唐帝听了虽然内心很生气,但还没有发作出来。正好这时后唐帝自前往寿安察看修筑坤陵的人们,这里的道路泥泞,桥梁多数也毁坏。后唐帝就问主管这里的是谁,宦官们回答后唐帝说是河南县令罗贯。后唐帝听了十分生气,下令把罗贯抓入监狱。监狱吏们用棍子打他,打得罗贯体无完肤。第二天,后唐帝下诏要把罗贯杀死。(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八:29、A“密召诸部勒兵”省略了主语班超,是完整的句子,“诸部”作“召”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奔走”指胡奔走,“追斩五千余级”的主语是“联军”,是两个句子,应在中间断开,排除C。30、BB.“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说法错误,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交纳人质。31、D
D.“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说法错误,从“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可知也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32、(1)眼下我们兵少不敌,为今之计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击鼓为声而进发。(2)后来,匈奴果然屡次同车师一道劫掠、侵犯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参考译文:汉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想要完成平定西域的事业,上书请求用兵,他说:“如今西域各国,自太阳落山处以东,无不向往归顺汉朝,唯独焉耆和龟兹拒不服从。如今应同西域各国组成联合部队,数月到一年间便可夺取龟兹。利用夷狄去打夷狄,这是计策中最高明的计策!”汉章帝建初八年,章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动于阗等国的军队二万五千人攻打莎车,但龟兹王派五万军队去援救莎车。班超商议道:“眼下我们兵少不敌,为今之计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击鼓为声而进发。”暗中释放所得俘虏。龟兹王得知,非常高兴,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到西边拦住班超,温宿王带领八千骑兵到东边去拦截于阗军。班超得悉两支敌军已经出动,秘密召集各部拢兵,飞驰奔袭莎车军营。莎车军大惊乱逃,联军追击歼敌五千多人,莎车王于是投降。三年冬,龟兹等国都投降。永元六年,西域都护班超调动龟兹等八国军队合共七万人,讨伐焉耆,斩首五千余人,重新确立焉耆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都交纳人质,表示归服汉朝,一直到四万里以外的海边国家,都通过辗转翻译前来进贡物品。十四年七月,帝征召班超回朝。九月,班超去世。安帝永初元年,公卿中议论此事的人认为西域阻碍重重而距离遥远,又屡次反叛,官兵在那里屯戍垦田,经费消耗没有止境。六月,撤销西域都护。起初,西域各国同汉朝断绝关系以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相威胁,驱使西域各国向自己臣服,并一同侵犯汉朝边境。永宁元年,北匈奴率领车师后王军就,一同杀死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曹宗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五千人进攻匈奴,为索班雪耻,就此重新收回西域。朝中公卿多数认为应当和西域断绝关系。邓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之风,便召他到朝堂进见,询问他的意见。班勇建议道:“如今国库并不充足,大军没有后继力量,我认为不可批准曹宗的请求。现在应当恢复并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宣扬推广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的觊觎之意,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于是朝廷采纳了班勇的建议,却未能越出边境。后来,匈奴果然屡次同车师一道侵犯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张珰上书说:“如果放弃西域那么河西地区不能自我保存”。皇帝又任命班勇做西域长史。三年春,朝廷到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朝廷,朝廷特加朝廷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用开导他,白英就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投降,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那里,把匈奴伊蠡王赶跑了,于是前部又开通了。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都臣服于汉朝。
九:33、B参考原文: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接,每发辄得盗。34、C阙,本文借指京城。35、C原文“假以骑从,夸徇四境”,意思是“借给他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去夸耀”。36、(1)(曾巩)告示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谕告”,晓谕、告示,1分;“讽”,规劝、劝说,1分;“实”,如实上报,1分;句意1分。)(2)(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比不上扬雄。”(“不减”,不比…少,不在…之下,1分;“以”,因为,1分;“及”,比得上,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巩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裕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告示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能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把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任,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特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他经过京城,神宗召见他,犒劳慰问十分宠幸。于是留下他在三班院当判官。他上疏议论经费问题,神宗说:“曾巩把节约资财作为理财的关键,世上谈论理财的,没有说到这点的。”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十:37、D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38、B“馈绢是唐代人际交往时互赠贵重礼品的一种正常的行为。”错,根据语境可以推知,接受馈绢是一种受贿行为39、D张冠李戴,内容错位。“上书”错,建议太宗的事是上书之后的回答40、(1)陛下凭借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能够比拟的。(“以”,凭借;“平”,平定;“岂”,哪里,怎么,“足”能够,每点1分,共4分)(2)看到前朝的帝王喜欢用多变欺诈的小伎俩对待臣子,常私下感到可耻。(“好”,喜欢;“数”伎俩,手段;“接”,对待;“耻”,意动,以之为耻。每点1分,共4分)参考译文:
唐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凭借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能够比拟的。”太宗说:“平定乱世依靠武力,保守基业依靠文德,文与武的用处,全在于各因时制宜。你说文才不如武功,这话有些过分。”封德彝叩头谢罪。皇上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无私,提拔他为大理少卿。皇上因为很多候选官假冒资历和门荫,发布赦令让他们自首,否则就处死。不久有假冒者被发觉,皇上想杀了他们。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这些人应该流放”。皇上大怒说:“你想守法,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说:“赦令(只是)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变化,法令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诚信的。陛下愤恨候选官多有欺诈,所以想杀了他们,但是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又依照法律裁断,这是忍受小的愤恨而存留大的诚信的做法。”皇上说:“你能执掌法务,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别人赠送的绢帛,事情暴露以后,唐太宗说:“长孙顺德做的如果能对国家有益,我愿意与他共享府库的财物,何至贪污腐败到此地步呢?”太宗还念他是有功之臣,没有处罚他,只是在朝廷上赐给他几十匹绢。大理少卿胡演说:“长孙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赦,不加罪于他,为什么还赐他绢帛呢!”太宗说:“他如果有人性,得到赐绢所受的羞辱,比受到刑罚厉害得多。他如果不知道羞耻,那么就是一个禽兽罢了,杀他又有什么用。”夏季五月,有上书请求清除佞邪的臣子的人。唐太宗问:“奸佞的臣子是谁?”那人回答说:“我住在荒野民间,不能准确知道谁是佞臣。请陛下跟群臣讲话,或许可以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这些大臣。那些坚持道理不屈服的,是正直的忠臣,而害怕你的天威顺从你的意思的是奸臣。”唐太宗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子就好比流水。使源头浑浊却要去流出来的水是清水,这是不可能的。君主自行欺诈妄为,凭什么要求臣下行为忠直。我正用至诚治理天下,看到前朝的帝王喜欢用多变欺诈的小伎俩对待臣子,常私下感到可耻。你的办法虽好,但我不采用。”京师内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蝗虫,捡了数枚蝗虫卵,念念有辞道“百姓把粮食当做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宁可让你吃我的肺肠。”举起手来将要吞下蝗虫卵,近臣劝谏说:“脏东西或许吃了要生病。”唐太宗说:“我为百姓受苦受灾,逃避什么疾病?”于是,吞下去了。这一年,蝗虫没有成灾。十一:41、D42、C文中有两个“少帝”,要分清语境。“文中加点‘少帝’指新登基的皇帝”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意思是等到契丹攻陷京城后,契丹国主迁徙少帝到北方塞上;这里的“少帝”应该指被废的皇帝。“迁”的宾语是“少帝”,意思是“使……迁居”。实质上是少帝被掳走,在史传中采用“迁”是避讳的说法。43、D“请求把其骸骨与子侄送回故土”错。原文中,他没说子侄事。44、(1)当初,赵莹担任从事一职时,遭逢母亲去世,高祖不准许他返回华下,让他穿着粗麻布丧服随队供职(或跟随在高祖身边),有的人因此非议他。(2)这时,天下发生大蝗灾,(他命令)辖区内捕蝗虫的人,抓到一斗蝗虫,就给一斗粟米,使饥饿的人得到救助,远近的人都称赞他。【参考译文】
赵莹,字元辉,华下人。赵莹风度俊美,性情纯厚恭谨。后梁龙德年间,开始当官担任康延孝的从事。高祖进入洛阳后,派赵莹携带书信出使契丹报谢,返回后,加封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主管户部。当初,赵莹担任从事一职时,遭逢母亲去世而服丧,高祖不让回归华下服丧,赵莹就穿着粗麻布制成的丧服跟随高祖左右,有人因此非议他,等到入阁为相,以敦厚谦让提拔后学为己任。晋少帝即位,拜为守中书令。第二年,任检校太尉本官,外出担任晋昌军节度使。这时,天下发生大蝗灾,他命令辖区内捕蝗虫的人,抓到一斗蝗虫,就给一斗粟米,使饥饿的人得到救助,远近的人都称赞他。开运末年,冯玉、李彦韬执政,因桑维翰才能名望一向过重,而赵莹柔顺而能控制,因此,一同拥举他,于是罢除桑维翰宰相调出京城,恢复赵莹相位,加封弘文馆大学士。等到李崧、冯玉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让杜重威担任都督部署,赵莹私下对冯立、李崧说:“杜重威是皇室至亲,他所希求的不曾如愿,心中常常不快,怎么可以再给予兵权?如果边陲有战事,只有李守贞可以担任将领。”等到契丹攻陷京城后,契丹国主迁徙少帝到北方塞上,赵莹与冯玉、李彦韬一起跟从前往,契丹永康王即位,任命赵莹为太子太保。后周广顺初年,周太祖派尚书左丞田敏向契丹禀报,在幽州碰上了赵莹。赵莹悲叹惆怅不已,并对田敏说:“老朽漂零异乡寄居在这里,最近听说妻室去世,孩儿无恙,幸蒙朝廷皇帝倍加抚恤存爱,东京旧宅本来属于公家,也听说皇上优待恩宠特别给予好的价钱收购,老夫至死无以报答。”于是向南叩头,涕泪横流。不久,赵莹在幽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赵莹刚染上疾病时,便派人向契丹国主祈求禀告,希望让他这把老骨头送回后周,让羁旅他乡的魂魄有幸复归故土,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等到去世,就派他的儿子赵易从和家中几位人护丧回归,还派遣大将护送灵柩到京城。周太祖感慨良久,下诏追赠太傅,还赏赐他的儿子五百匹丝绢,以办理丧事,并让送回安葬在华下故里。十二:45、B“家有旧恩在东”的意思是“我家过去对江东地区的民众有恩”,“愿助舅讨横江”主语是孙策,前面不应有其他内容,排除A.D项。“因投本土召募”是一种做法,后面“可得三万兵”是对招募结果的预测,中间应断开,排除A、C项。46、D“文中指前者”错误,应该指后者。47、B“于是争着送去牛肉和美酒”的人是百姓,不包括官员。48、(1)(孙策)性情大度,能听取意见,善于用人,因此见过他的士人和百姓,乐意为他效死。(关键词:阔达,心胸开阔,大度;听受,听取意见;士民见(之)者,一说见者士民,都认可。)
(2)一律不问罪,一家有一人乐意从军的,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不愿意从军的也不勉强。(关键词:一,全;一律;问,问罪,追究过错;复除,免除徭役;门户,家庭,人家;强,勉强。一句1分,见错无分。)【参考译文】当初,丹阳人朱治曾经任孙坚的校尉,看到袁术不能建立德政,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夺取江东。当时,吴景正在攻打樊能、张英等人,一年多的时间也没有取胜。孙策劝袁术说:“我家过去对江东地区的民众有思,我愿意帮助舅父吴景讨伐横江。攻下横江后,趁机回乡招募士兵,可以得到三万人,来辅佐您平定天下。”袁术知道孙策怨恨他,但他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在会稽,孙策不一定能打败他们,就同意了,上表朝廷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孙策率领一千多名士兵,几十匹战马,边走边招兵买马,到达历阳时,已经有五六千人。当时周瑜的伯父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给他财物和粮食。孙策十分高兴,说:“我有了你的帮助,事情定会办妥。”于是就进攻横江、当利,全都取胜,樊能、张英战败逃走。孙策渡过长江,转战各地,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没人能够抵挡他的军锋。百姓听说孙郎要到了,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都弃城逃跑,到深山中躲避。等到孙策到后,军队奉命,不敢抢掠,连鸡狗青菜都不敢随便拿,对百姓秋毫无犯,百姓十分高兴,争先恐后送去牛肉和美酒来慰劳孙策的军队。孙策英俊潇洒,谈笑风生,性格豁达开朗,能听从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用人,因此见过他的士人和百姓,乐意为他效死。孙策攻取刘繇的牛渚营,获得了储存全部粮食和武器的地方。当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人笮融推举刘繇为盟主,薛礼据守秣陵城,笮融驻扎在袜陵城南,孙策把他们都打败了。孙策又打败了刘繇驻扎在梅陵的军队,然后进攻湖孰、江乘,全部攻克,于是就进攻在曲阿的刘繇。刘繇同郡人太史慈这时从东菜来看望刘繇,正好孙策来攻打刘繇,有人劝刘繇可以任命太史慈为大将。刘繇说:“我如果任用太史慈为大将,那不是让许子将来嘲笑我吗?”只让太史悉去负责侦察敌军的情况。当时,太史悉独自带领一名骑兵在神亭和孙束相遇,孙策的随从人员有十三人,都是孙坚的旧将,有辽西人韩当、零陵人黄盖等。太史慈就向前出击,正好与孙策相对。孙策刺中了太史慈的战马,并夺得太史慈背后插的手我,太史慈也夺取了孙策的头盔。这时两家的骑兵都赶来相救,于是就各自散去。刘繇与孙策交战失败,逃到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对百姓施恩惠,发布命令,通告各县:“刘繇、笮融等人从故乡带来的将士来投降的,一概既往不咎,一家有一人愿意从军的,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不愿意从军的也不勉强。”十天之内,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附,得到两万多名士兵,一千多匹马,威震江东。十三:49、D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50、C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51、B“几乎做到了可以废除刑法”错;应为“几乎到了刑法搁置不用”。刑措,又作“刑错”。《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措,搁置。指无人犯法则刑法搁置不用。52、(1)现在司法衙门核查审理一个案件,一定要求严格审理,想要以此来成就对他的考核。(2)如果高甑生得以免罪,那么谁会不存侥幸之想(非分之想)呢,我决定不予赦免的原因,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人死了就不能再活,因此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现在司法部门审理一个案件,一定要求严格审理,用这种手段来完成考核成绩。现在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得办案公平恰当呢?”谏议大夫王珪进言说:“只要选公正正直善良的人,判断案子公正恰当的人就增加俸禄,赏赐金帛,奸妄邪恶自然就会停止。”太宗下诏照办。太宗又说:“古时候审案,一定要询问三槐、九棘这些官员,当今的三公、九卿就相当于这样的职务。从今以后,遇有死刑,都要让中书、门下两省四品以上官员以及尚书、九卿等共同议决,这样才能避免冤案和滥用刑罚。”由于实行了这样的措施,到贞观四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人只有二十九个,刑法几乎快要搁置不用。
张蕴古任大理寺丞。相州人李好德向来有疯病,讲了些荒谬狂妄的话,唐太宗下令审讯这件案子。张蕴古上奏说:“李好德患疯病是有证据的,按照法律不应判罪。”太宗答应对他予以从宽处理,张蕴古私下把太宗的旨意告诉李好德,且还找来李好德跟他一起博戏。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太宗大怒,下令把张蕴古在东市斩首。不久就后悔了,对房玄龄说:“你们吃朝廷的俸禄,就要替国家分忧,不论事无大小,都应当注意。如今我不询问,你们就不说自己的看法,看到不合理的事情也不劝谏,这还算什么辅佐大臣呢?像张蕴古身为法官,竟然与囚徒一起博戏,还泄露我的话,这种罪行非常严重,但如果按通常的法律来量刑,还不至于判处死刑。我当时大怒,就下令处死,你们竟都一言不发,主管官署又没有再复奏报告,于是很快就处决了他,这难道是为臣的道理?”于是下诏说:“凡有死刑,即使下令立即处决,都要经过五次覆奏。”唐代五覆奏的规定,就是从张蕴古这件事情开始的。诏令中又说:“从今以后,由门下省复审,有按照法令应当处死而情有可原的,应将案情抄录下来上奏。”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由于违抗李靖的调遣,又诬告李靖谋反,被判死罪,后减免死罪流放到边远地方。当时有人上书为他求情说:“高甑生是当年秦王府的功臣,请求陛下从宽处罚他的罪过。”唐太宗说:“他虽然是秦王府的旧功臣,确实不应该忘记,但是治国必须遵守法律,处理事情必须一视同仁,如果赦免了他,就开了侥幸免罪的先例。而且当初起兵太原,原来就跟随征战且有战功的人很多,如果高甑生获得赦免,那么谁会不存侥幸之想(非分之想)呢?我决定不予赦免的原因,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十四:53、C54、C(本文“跽”表示恭敬)55、A(“范雎因为泄露国家大事给齐国”错误,是须贾认为范雎把国家大事泄露给齐国。)56、(1)范雎假装死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令喝醉酒的客人们轮流往他身上撒尿,后得以脱身逃走。(佯、更溺、卷以箦状语后置、句意各1分)(2)秦王隐约听见了他说的话,便屏退左右侍从,恭敬地跪坐下来请求说:“先生有什么道理指教我?”(微闻、左右、以何宾语前置、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
起初,魏国人范雎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到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口才出众,私下赏给他黄金、牛、酒。须贾认为一定是范雎把国家大事泄露给齐国,回国后就向魏相魏齐报告。魏齐非常生气,下令用鞭子抽打范雎,打断了肋骨和牙齿。范雎假装死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令喝醉酒的客人们轮流往他身上撒尿,后得以脱身逃走。秦国的谒者王稽出使到魏国,范雎深夜前去拜见王稽,王稽将他藏在车里偷偷地一起回到了秦国,将他推荐给秦王。秦王准备在离宫召见范雎,范雎装作不知是皇宫直接进入宫中巷道。这时秦王从内宫出来,宦官生气地驱赶他,说:“大王来了!”范雎故意胡乱地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只有王太后和穰侯罢了!”秦王隐约听见了他说的话,便屏退左右侍从,恭敬地跪坐下来请求说:“先生有什么道理指教我?”范雎回答说:“没有,没有。”像这样的问答进行了三次。秦王说:“先生始终不肯指教我吗?”范雎这才说:“我不敢那样做!我是客居贵国的外乡人,与大王交往不多,想要和大王陈述的又都是纠正您的失误的事情,这些又关系到您的骨肉亲情,我希望能向大王您效愚忠却不知大王的想法如何,所以大王三次追问我而我不敢回答。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了,明天会有被杀掉的可能,但这是我不敢回避的。对于死,人人都不可避免,如果我的死能给秦国带来利益,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只怕是把我处死之后,天下的有志之士都闭口不谈,裹足不前,不肯前来为秦国效力了。”秦王恭敬地跪坐着说:“先生您怎么这样说话呢!今天我能见到先生,这是上天的有意安排,都是为了我祖业宗庙能继续存在下去。无论事情大小,上至王太后,下到大臣,希望都能得到您对我的全面指教,请不要怀疑我。”范雎(于是)下拜,秦王也(急忙)回拜。范雎说道:“凭着秦国的强大,将士的勇猛,来对付东方各国,好比以猛犬与跛兔搏斗一样,没有不成功的。可是秦国却关闭函谷关十五年,不敢派兵进攻崤山以东,这是因为穰侯没有尽心为秦国谋划,而大王的计谋也有所失误。”秦王恭敬地跪坐着说:“我想知道我的失误在哪里。”于是他向秦王说:“穰侯越过韩国与魏国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这不是一个良策。(当年)齐湣王向南进攻楚国,破军杀将,开辟千里之地,可是最后齐国连一尺一寸的土地也没得到,难道是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而是因形势使他无法得到。后来各诸侯国看到齐国已经疲惫,便联合起来又去攻打齐国,齐国大败,几乎灭亡,这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好处却落在韩、魏两国。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近攻远交的策略,攻下一寸土地就是大王您得到一寸,攻下一尺就是大王您得到一尺。如今韩国和魏国居于中原,处在天下中枢的位置,如果大王想称霸天下,必须与中原各国结交,并把它作为控制天下的枢纽,去威胁楚国和赵国。楚国强盛就降服赵国,赵国强盛就降服楚国,楚国、赵国都降服了,齐国就会感到惧怕。齐国降服了,韩国、魏国也就成为秦国的俘虏了。”秦王说:“你说得太好了。”于是任命范雎为客卿,与他共同谋划军事。十五:57、B“将无泉邪”中“邪”是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开;“尔其屑而出之”中“尔”是你们的意思,作主语,在它前面断开,排除AC。“凡屑石一畚”中“一畚”是修饰“屑石”的,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58、D“多有怠慢之意”说法错误,不是怠慢,是敬重。59、BB.“范仲淹识破对方计谋,击退了来犯的敌人”说法有误。据“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可知,敌人是假装失败,范仲淹也并没有追击。60、(1)朝廷命令种世衡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2)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参考译文
当初,元昊造反,暗地里诱使羌族为内助,环庆路的酋长六百多人相约做向导。事情不久就败露了。范仲淹因为他们反复无常,到达自己所部,就奏请巡行边境,凭借诏书犒赏羌族,检阅他们的人马,为他们建立条规约定,羌族人都听命。从此为中原所用,羌人亲近爱戴范仲淹,称呼他为“龙图老子”。范仲淹因为庆州西北马铺砦面对后桥川口,在敌人腹地,想在那儿筑城,估计敌人肯定会来争夺,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那个地方,自己带着军队跟着他们。将领们不知到哪儿去,走到柔远,版筑都准备好了,十几天就把城墙筑好了,就是大顺城。敌人发觉后,派三万多骑兵来战,假装败退,范仲淹告诫不要追击,后来发现果然有伏兵。大顺城建完,白豹和金汤的敌人都不敢进犯,环庆路从此以后受到的侵略就更少了。当时塞外的寨子已经陷落了,鄜州判官种世衡说:“延安东北二百里有过去设的宽州,请凭借废弃的堡垒再兴建,来抵挡敌寇的攻击,往西可以巩固延安的形势,向东可以方便获得河东的粮食,向北可以谋取银州夏州的旧土。”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种世衡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然而位置险要却没有泉水,商议认为此城不能守。凿井挖地一百五十尺,遇到横亘的石层,工匠们说:“这里不能挖出井了。”种世衡说:“石头下面,难道还没有泉水吗?你们把石头打碎挖出(泉水)来。”凡是打碎的石头够一簸箕的,就付一百钱,工匠们拼命干,穿过好几层石头,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来。城建完后,皇帝赐名青涧,让种世衡管理城市事物。种世衡开营田,招募商贾,流通货物财利,城里富实起来。教百姓练习射箭,用银子作标的,谁射中就给谁,因此人人能射箭。范仲淹巡边,知道环州的羌人很多秘密地和元昊相通,因为种世衡平常深得羌族人的信任,直到青涧城完工,就奏明让种世衡任环州知州来镇守安抚他们。有个叫牛奴讹的平常很倔强,不曾出来见过州官,听说种世衡来了,到城郊迎接种世衡。种世衡和他约定第二天去他的帐篷慰劳部落里的人。这天晚上,雪深三尺。左右说:“牛奴讹凶恶狡诈难以相信,况且道路艰险,不能去。”种世衡说:“我正要以信义交结这些胡人,怎么能失约呢?”就冒着雪去了。到了之后,牛奴讹大惊说:“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率领部落里的人环绕着下拜,都感动奋发,心里敬服。十六:61、B原文标点为: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62、B“文中指第四年”“‘季’指第四”错63、D“积劳成疾”“举荐杜预治理吴地”错64、(1)上天赐给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取,这难道不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失去时机(或“在事后”)而感到遗憾吗!(4分。“与”“更事者”“恨”各1分,语意通顺1分)(2)因为羊祜有病,不便于多次上朝,晋武帝就又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的策略。(4分。“以”“数”“就问”各1分,语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
(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春季二月,晋武帝(司马炎)有灭吴的志向,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羊祜对荆州远近百姓都加以安抚,深得长江和汉水流域百姓的欢心,对待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投降的人想返回吴国,听任他们离开,减少戍守、巡逻军队,并让他们开垦八百多顷田地。他刚到荆州的时候,军队粮食不够吃一百天,到了后期,积存的粮食能够吃十年。羊祜在军中,经常穿着轻便皮袍,衣带宽松,不披铠甲,在他居住的地方,侍卫也不过十多人。当初,广汉太守弘农人王溶担任羊祜的参军,羊祜十分了解他。羊祜哥哥家的儿子羊暨说:“王溶这个人志气大,喜好奢侈,不能重用,应该限制他。”羊祜说:“王很有才能,如果满足他的要求,一定可以任用。”又升王溶为车骑从事中郎。王溶在益州,很有威信,当地少数民族都来归附他。不久升任大司农,当时晋武帝与羊祜秘密商议征伐吴国,羊祜认为攻打吴国应当利用长江上游益州的地势,秘密上表请求留王溶再任益州刺史,命令他训练水军。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冬季十月,任命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羊祜上疏请求讨伐吴国,晋武帝很赞同羊祜的意见。但当时朝廷大臣正在担忧秦州、凉州地区的胡人,羊祜又上表说:“平定吴国后,胡人就安定了,现在应当迅速完成平定吴国的伟大功业。”朝中有很多人不同意羊祜的意见,羊祜叹息说:“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十分中常占七八分。上天赐给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取,这难道不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失去时机(或“在事后”)而感到遗憾吗!”只有度支尚书杜预和中书令张华与晋武帝的意见相合,赞同羊祜的建议。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冬季十二月,吴国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家后离去。晋武帝下诏派遣侍卫大臣责问羊祜为何不出兵追击,并想将他调离荆州。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夏季六月,羊祜因病请求入朝,到了洛阳,晋武帝让他乘辇车上朝,不用参拜就赐座。羊祜当面向晋武帝陈述伐吴的计谋,武帝很赞赏。因为羊祜有病,不便于多次上朝,晋武帝就又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的策略。晋武帝想使羊祜卧病统率众将伐吴,羊祜说:“夺取吴国不用我亲自出征,但在平定吴国之后,陛下应该慎重考虑。我不敢贪图功名,如果灭吴大事完成,委派大臣去治理时,希望您慎重选择合适人选。”十一月,羊祜病危,推荐杜预代替他。羊祜病死,晋武帝哭得很悲伤。荆州百姓听说羊祜病逝,为他罢市,巷里哭声不断。就连吴国戍边将士也为羊祜之死而流泪。羊祜喜好游览岘山,襄阳百姓就在山上建庙立碑,每年定期祭祀,望着纪念碑的人无不流泪,所以人们称这座碑为“堕泪碑”。十七:65、D“陷归德”中,“归德”是地名,作“陷”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B;“急白守臣”中,“急”作“白”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66、BB.“服阕,又称‘丁忧’”错误。“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丁忧”是指遭到父母的丧事。二者是不同的概念。67、C“建议斋戒三天即可”错误,文章说“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意思是沈鲤劝谏说使臣往来滋扰地方,恐怕又加重百姓负担,奏请皇帝斋戒三日,用文告授予太常负责此事,罢除寺观的祈祷,故“建议斋戒三天即可”曲解了文意。
68、(1)很快又晋升为左赞善。每次秉直讲授,陈说的事情独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极为称赏他。(2)沈鲤起初做翰林官时,宦官黄锦因为是他同乡送礼给他,他拒不接收。参考译文: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不久向西逃去。沈鲤估计贼民一定会再来,急忙告诉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结的人,严加防守。贼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大学士高拱,是他的主考官和同乡,未曾因私事拜访。神宗在东宫的时候,沈鲤任讲官,神宗曾经指令诸位讲官在扇子上书写文字。沈鲤书写了魏卞兰的《太子颂》进奉,神宗于是要他讲清大义,沈鲤讲得非常完备。神宗赞美他,于是他蒙受宠爱。等到神宗即位,因为在东宫任幕僚的恩惠,晋升为编修。很快又晋升为左赞善。每次秉直讲授,举止端庄雅正,陈说的事情独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极为称赏他。他的父母接连去世,皇帝多次询问沈讲官在哪里,又询问服丧期满了没有,指令让他先补任讲官。万历九年,返回朝廷。第二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又升迁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郎。沈鲤断绝私人的交往,喜好推举贤士,不使人知晓。万历十二年冬季,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由六品小官两年左右,便官至至正卿。沈鲤一向辜负人们的期望,口碑很好,不受非议。很久之后,《会典》写成,加任太子少保。沈鲤起初做翰林官时,宦官黄锦因为是他同乡送礼给他,他拒不接收。教导于内书堂,侍讲经筵,都多次与大宦官接触,未曾同他们交往。等到沈鲤官阶更高,更加不需要借助他们的势力,即使皇帝的命令以及政府的意图,他也不会轻易顺从。沈鲤一向正直、光明。神宗担忧旱灾,步行到郊外的祭坛祈祷,议论分别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劝谏说使臣往来滋扰地方,恐怕又加重百姓负担,奏请皇帝斋戒三日,用文告授予太常负责此事,罢除寺观的祈祷,神宗大都同意了他的奏疏。郑贵妃的父亲郑成宪替父亲请求体恤,援引后父永年伯的事例,沈鲤极力反驳他。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朱赓上奏请求挽留沈鲤,没有答复。抵家后,沈鲤上书答谢,仍然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来规劝皇帝。他八十岁时,神宗派官去探视慰问,赏给他银两。沈鲤上书答谢,又陈述当时政治的要务。又过了五年沈鲤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封为太师,谥号文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