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8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文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公元前5世纪末以前,雅典政治家的影响力主要依赖于“亲属”或“朋友”,从伯利克里时代开始,则主要依赖于他们在公民大会上的说服力。这一变化说明,雅典()A.公民大会开始拥有决策权B.政治家希望展现施政才能C.民主政治程度得到了提高D.血缘部落被村社组织取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雅典政治家的影响力主要依赖于‘亲属’或‘朋友’从伯利克里时代开始,则主要依赖于他们在公民大会上的说服力”可知,从伯利克里时代开始,政治家的影响力主要靠个人自身的能力,而不是亲友关系,说明民主政治程度得到了提高,故选C项;根据所学,梭伦改革时期,公民大会就已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进一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政治家的影响力主要依赖他们的说服力,这一变化有利于政治家展现施政才能,而不是说明政治家希望展现施政才能,排除B项;根据所学,以血缘划分的部落和村社被地区部落取代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与题干中的变化时间不符,排除D项。2.在古希腊、体育赛会冠军在公共生活中可以得到大众的高度赞扬,并且有可能由于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和爱戴而从此步入政界。这反映公共体育活动()A.推动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B.是平等人之间的相互竞争C.奠定城邦公共生活的基础D.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答案】D【解析】体育赛会冠军给城邦带来荣誉,可以让城邦公民产生自豪感,有利于增强城邦凝聚力,且其如果因为受到人们敬仰和爱戴而步入城邦政界,则城邦的管理更有利被人们接受,进而强化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故选D项;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是古希腊政治、经济多种因素发展的结果,并非由公共体育活动推动的,排除A项;体育竞赛属于专项体育活动,本身就带有竞技性、选拔性,并非平等人之间的相互竞争,排除B项;城邦公共生活是建立在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公共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城邦生活,但是并不能奠定其基础,C选项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项。3.公元前432—429年,雅典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就是犯罪行为。该法案通过后,雅典就发生了一系列针对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等著名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的审判和惩罚。从以上法庭审判的结果来看,在当时的雅典()A.陪审法庭审判存在不公B.公民大会干涉个人自由C.公共事务决策程序规范D.理性精神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雅典规定的法律和之后对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等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8 审判和惩罚,可知雅典公民大会颁布的法律符合大多数公民的意愿,但限制个别公民的自由思想,反映出公民大会干涉个人自由,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在雅典公民大会通过法案之后,才对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等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审判,可知陪审法庭是按照法律规定司法,不能体现出陪审法庭审判不公,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通过的法律内容,和陪审法庭按照法律规定司法,并没有涉及到公共事务的决策程序,排除C项;从材料中雅典通过的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就是犯罪行为”,可知法律内容带有排斥自然科学、崇拜超自然现象的迷信色彩,不属于理性精神,排除D项。4.梭伦改革时法典用诗句写成,刻写在可以旋转的木块上,装在框架里公开展示。木块上展示的内容包括()①恢复奴隶的公民身份②按照财产把雅典人分为四个等级③设立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④设立雅典最高法院一一陪审法庭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是指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公民身份得以恢复,并不是恢复所有奴隶的公民身份,故①错误;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多少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而不是雅典人,故②错误;梭伦改革设立400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故③正确;梭伦改革设立了陪审法庭,作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5.在雅典,掌握实际权力的大奴隶主,依靠从国内外榨取来的奴隶血汗,给中下层公民分一杯羹,形成了独具雅典特色的民主。这种民主()A.使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B.改变了雅典贫富分化的局面C.动摇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有利于缓和雅典的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由材料“给中下层公民分一杯羹”可知,大奴隶主在政治生活中分享部分民主权利给中下层公民,这有利于赢得中下层公民对雅典政权的支持,有利于缓和雅典的社会矛盾,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内部权利的划分,无法体现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排除A项;根据“中下层公民”可知,雅典公民还有等级、贫富之分,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6.陶片放逐法本意是将那些公认的危害分子驱逐出境,但结果却是剥夺了仅为嫌疑犯公民的辩护权,使其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失去公民资格。据此可知,陶片放逐法()A.损害了城邦公民的合法权益B.失去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C.激化了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D.背离了维护民主政治的初衷【答案】D【解析】据材料“陶片放逐法本意是将那些公认的危害分子驱逐出境,但结果却是剥夺了仅8 为嫌疑犯公民的辩护权,使其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失去公民资格”,可知陶片放逐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过于激进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维护公民的权利,这与民主政治的初衷相背离,故选D项;材料强调陶片放逐法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损害城邦公民的合法权益,排除A项;“失去了”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公民,并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排除C项。7.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大力发展工商业,出口葡萄、橄榄油、陶器等物品以换回他们生存的必需品粮食。希腊由自给型农业转向商业性农业,并使用硬币做交换媒介,硬币日渐广泛的使用也有效地促进了这些经济活动。上述状况()A.有利于雅典确立基于财产的等级制B.壮大了雅典城邦民主派的力量C.激化了平民与新兴工商业者之间的矛盾D.表明雅典经济实现了自给自足【答案】B【解析】从材料“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大力发展工商业”、“希腊由自给型农业转向商业性农业,并使用硬币做交换媒介,硬币日渐广泛的使用也有效地促进了这些经济活动”,可知材料反映了希腊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奴隶主的实力增强,有利于削弱贵族势力,壮大民主派力量,故选B项;财产等级制是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希腊的工商业发展,没有涉及新兴工商业者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从材料“出口葡萄、橄榄油、陶器等物品以换回他们生存的必需品粮食”,可知雅典粮食需要进口,没有实现经济自给自足,排除D项。8.从罗马法形成的历史看,罗马法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平民大会等会议的立法以及后来的元老院决议等制定法,还包括能迅速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裁判官法。法学家针对相关法律问题的种种解答也成为罗马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渊源。这反映出罗马法()A.体系形成有着丰富的素材B.是协调帝国内各民族关系的法律C.具有来源多元、结构松散的特征D.兼顾社会各阶级利益以稳固统治【答案】A【解析】由材料“罗马法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平民大会等会议的立法以及后来的元老院决议等制定法,还包括能迅速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裁判官法。法学家针对相关法律问题的种种解答也成为罗马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渊源”可知罗马法来源广泛,这些开放的来源共同为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准备了丰厚的素材,故选A项;万民法是协调帝国内各民族关系的法律,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来源,无法得出结构松散的特征,排除C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排除D项。9.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科伦卡纽斯担任大祭司,在公开场合传授法律知识,并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伯图斯以世俗官吏的身份,对法律进行解释、论述,并著书8 立说。这说明,古罗马法的发展()A.受到平民斗争的推动B.源于对习惯法的扬弃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得益于法学家的努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公元前254年,平民出身的科伦卡纽斯担任大祭司,在公开场合传授法律知识,并解答人民提出的法律问题;伯图斯以世俗官吏的身份,对法律进行解释、论述,这说明这些法学家的努力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故选D项;平民的斗争推动罗马法的发展,但材料反映的是法学家对法律的解释、传播,未体现平民的斗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伦卡纽斯和伯图斯对法律的解释传播,并非对习惯法的扬弃,排除B项;罗马万民法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材料所述是罗马法学家的努力,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10.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了裁判官,以接替执政官审判权中民事司法权的部分,负责处理罗马市民的民事纠纷。公元前242年,罗马又设立了外事裁判官,他们处理问题主要是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反映了()A.分权制衡原则在罗马逐步确立B.习惯法对罗马发展影响深远C.裁判官法是罗马法体系的核心D.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由材料“负责处理罗马市民的民事纠纷”、“设立了外事裁判官,他们处理问题主要是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可知随着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动罗马法自身的不断完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故选D项;分权制衡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的发展,排除B项;裁判官法不是罗马法体系的核心,排除C项。11.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有两点很重要:其一,所有的法律都是为人所制;其二,法的准则是要诚实地生活,不损害他人,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他应得的部分。”由此可知,罗马法()A.重视保护私有财产B.推崇法律至上原则C.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D.立足解决现实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所有的法律都是为人所制”“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他应得的部分”可知,材料重在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律为人所制,体现人在法律制定中的作用,没有体现法律至上原则,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损害他人,让人人各得其所,没有涉及到现实问题的解决,排除D项。12.古希腊智者学派就是教人们提升口才的,他们只关心论辩的效果,谁能在公民大会上雄辩滔滔,谁就容易赢得自己想要的政治决定。智者学派的这种观点()8 A.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B.导致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C.为雅典民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旨在唤醒人们内心的道德良知【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智者学派主要是“教人们提升口才的”、“赢得自己想要的政治决定”,可知智者学派是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环境下,为帮助公民个人在公民大会发挥作用而制定教授内容,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故选A项;材料只体现了智者学派帮助公民在公民大会上“赢得自己想要的政治决定”,不是制造社会舆论,不能体现古希腊社会舆论缺少管制,排除B项;智者学派是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故不是为雅典民主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排除C项;从材料中“他们只关心论辩的效果”,“赢得自己想要的政治决定”,可知智者学派没有注重内心的道德良知,排除D项。13.苏格拉底要人认识“真正的我”,强调这个真正的“我”是指我的灵魂(心灵),也就是“理智”。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先河B.忽视对雅典现实生活的关注C.主张理想与现实相结合D.将哲学变成了研究人的学问【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苏格拉底要人认识“真正的我”,而这个真正的“我”指的是灵魂,即“理智”,所以苏格拉底让人关注的是人自身,将哲学变成了研究人的学问,故选D项;智者学派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先河而非苏格拉底,排除A项;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要认识自己,并未涉及雅典的现实生活,排除B项;苏格拉底强调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灵魂,认识自己,并非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排除C项。14.罗马法无遗嘱继承体系中,适用顺位亲等优先原则,处于第一顺位的是所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只有当满足“无婚生子女”以及“无配偶”这两个条件时,才可获得父亲遗产的六分之一,否则不参与继承。这反映出罗马法()A.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B.注重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C.顺应了自然法的要求D.急需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罗马法无遗嘱继承体系中,适用顺位亲等优先原则,首先是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只有满足一定条件后,才可获得父亲遗产,否则不参与继承,这反映罗马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无遗嘱遗产实施划分,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在无遗嘱继承体系中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对财产实施划分,不能反映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无遗嘱财产继承的问题,而非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排除B项;罗马法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指罗马法由维护公民的利益到维护自由民利益的转变,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15.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8 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反映了罗马法()A.明确区分公法和私法B.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C.注重完善私法的内容D.注重法律内容的完整性【答案】B【解析】据所学“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可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却对危害国家利益的经济行为处罚较轻,反映出其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故选B项;材料信息是对两种不同经济犯罪提出,都是按照民法量刑,都属于私法范畴,排除A项;材料是两种犯罪的量刑,不能说明完善私法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只是以罗马法中两条法律为例不能反映法律内容的完整性,排除D项。16.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订立了向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支付报酬的制度,而实际上越是贫困的雅典人,参与民主管理越是积极。这会导致()A.民主体制更加完善B.平等观念更加普及C.决策水平更加低下D.社会矛盾更加缓和【答案】C【解析】据材料,伯利克里时期的报酬制度推动了贫民积极参政,反映了贫民参政的目的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报酬而非服务于城邦政治事务,这对于城邦民主政治决策的科学性而言不利,故选C项;参政薪酬制鼓励人民参政的措施而非民主体制上的调整,排除A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为城邦公民平等,此时民主范围并未扩大,排除B项;公民内部的参政激励措施不能缓和公民与非公民或奴隶主与奴隶间的矛盾,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在治理手段上,儒家先哲共同推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的圣人用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法家推崇的“法”是“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即君王统治臣民的工具;就治理思想而言,儒家以仁、德、礼来规范权力,君权神授的观点也一定程度规范了权力,法家也要求君王要循道用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大一统”形成共鸣性认同,这种“大一统”的文化心理需求不断地绵延存续,符合历史的潮流,但也易形成君王认为权力随心所欲地使用理所应当。王朝的更替,都是在一个权力中心的统治之下。——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材料二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群自由、平等的城邦公民走向广场等公共场所,基于说服和对话的方式共同商议有关公共生活的事宜,并通过制定契约或法律来规范公民之间的生活,以此种方式共同追求至善的城邦生活,这种众人之治意味着法治。古希腊人认为一个人的统治(君主政体)容易导致对臣民的暴政,从而滑落为僭主统治,那将是人们的不8 幸。古希腊关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分思维,到罗马基督教倡导神人二分,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的划分,这种二分思维对以后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二分起到促进作用,注重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从而保障个人权利。——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国家治理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方国家治理思想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答案】(1)古代中国:德法并治,强调仁德教化;加强君主专制,同时规范君主权力;大一统思想。古代西方:重视自由平等的个人权利,主张民主;强调法治优于人治;限制公权力,重视权力分治。(2)原因:古希腊罗马民主和法制的影响;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重视个人的人文精神传统。(3)启示:国家治理应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重视民主和法治的建设;以德治国,促进社会和谐;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坚定走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之路。【解析】(1)第一小问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思想,据材料一“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来源……用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可知德法并治,强调仁德教化;由材料一“儒家以仁、德、礼来规范权力,君权神授的观点也一定程度规范了权力,法家也要求君王要循道用天”可知加强君主专制,同时规范君主权力;从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大一统’形成共鸣性认同,这种‘大一统’的文化心理需求不断地绵延存续”可知大一统思想。第二小问古代西方的国家治理思想,据材料二“一群自由、平等的城邦公民走向广场等公共场所,基于说服和对话的方式共同商议有关公共生活的事宜”可知重视自由平等的个人权利,主张民主;由材料二“通过制定契约或法律来规范公民之间的生活,以此种方式共同追求至善的城邦生活,这种众人之治意味着法治”可得强调法治优于人治;从材料二“注重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从而保障个人权利”可知限制公权力,重视权力分治。(2)据所学一种思想产生的原因应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来分析,古代西方国家治理思想的形成在政治上与古希腊罗马民主和法制分不开;经济上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是古希腊孕育着人文精神。(3)“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的认识。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应该从先学习古代中国的优秀思想,注重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德治国,促进社会和谐;再从古代西方的思想出发,重视民主和法治的建设;但还应指出应该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之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材料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工商业文明,国内学者往往有意或下意识地将中国古代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相比,由这两大文明的现代特征入手,由今而古,想当然地推出一个对立的结论,即现代中国经济的欠发达归咎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特征,而现代西方文明的工商业特征则起始于它的根源,即古希腊文明。我们所拥有的大量资料表明,希腊文明事实上不是一个商业文明,而是一个以农业为其主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社会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证据的第二点是,同中国古代一样,在古代希腊人的思想中同样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事实上,希腊城邦同古代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古希腊是以农业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阐述:古希腊城邦主要社会和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工商业者比例小。古希腊存在重农轻商的观念,这是古希腊农业与工商业居于城邦经济不同地位在思想中的反映。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工商业文明,是学者以东西方文明的现代特征,由今而古想当然推出的结论。综上,古希腊文明是建立在农业经济而非工商业经济之上,是以农业为社会经济基础的文明。其他示例:古希腊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分析工商业经济与古希腊政治、文化间的联系,强调工商业经济对古希腊发生的作用。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正确即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据材料“希腊文明事实上不是一个商业文明,而是一个以农业为其主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可以得出论题:古希腊是以农业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结合材料“主要社会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思想中同样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主要社会和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工商业者比例小。古希腊存在重农轻商的观念,这是古希腊农业文明与工商业居于城邦经济不同地位在思想上的反映。结合“由今而古,想当然地推出一个对立的结论,即现代中国经济的欠发达归咎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特征,而现代西方文明的工商业特征则起始于它的根源”可得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工商业文明,是学者以东西方文明的现代特征,由今而古想当然推出的结论。也可以选择其他论题,言之成理即可。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18 14:28:17 页数:8
价格:¥3 大小:29.9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