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比较变化型选择题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5

2/35

剩余3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比较变化型选择题专项练习题汇编【考点点拨】比较变化类选择题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异同或变化的选择题。比较就是将同类或者相近的事物进行对照,同类现象对照,也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还可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它们各种的异同。具体来说,比较是指事件之间关于本质、影响、同一阶段的趋向、不同阶段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观点的对比等,常用的设问是“相同”“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比较题在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相同”“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近几年高考中,该类题型呈大幅度增加趋势。试题的呈现方式有二:一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异同比较。二是同类现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变化比较,一般通过列举不同朝代;表格、图片对比;特殊连接词如“前……之后”、“但是”(但)、“而且”(而)、“然而”、“与……相比”或特殊标点符号(;)、(……)等方式联系起来。“历史事物的比较要放在特点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不是静止的、孤立的,都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做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深入的分析。从具体步骤上看,一是注意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求同存异”还是“发展变化”;二是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比较还是变化比较;三是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确立比较项,找到比较的着力点(正确答案往往隐藏在后半段材料中)。【高考真题】1.(2021·山东高考·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第35页共35页,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2.(2020.7·天津高考·12)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3.(2020·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3.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5.(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6.(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7.(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35页共35页,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8.(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及时巩固】1.(202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期中·2)汉初,刘邦把六国王室后裔及各地豪族10多万人口迁徙到长安附近;汉宣帝在建造陵墓时,把俸禄达二千石的地方官和超过一百万钱财产的富豪,迁移到陵墓附近的新村。这些做法旨在(  )A.发展关中经济B.长享身后尊荣C.加强中央集权D.打击六国贵族2.(202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期中·9)宋朝官服吸收了周边民族服饰的一些元素,如骑马射箭时短窄袖子的上衣及与之相配的高帮护腿靴。辽国皇帝接见宋朝使节时穿着的是汉式黄袍,公元1055年后,所有契丹官员都必须穿汉式服装。这说明(  )A.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B.服饰变化反映时代潮流C.契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宋与辽之间的外交频繁3.(202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期中·10)宋代乡约制度由民间组织制定规约并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扬“圣渝”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A.乡约制度的衰落B.地方权力的扩张C.专制统治的强化D.道德水准的提升第35页共35页,4.(2021·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1)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5.(2021·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12)下表是1600年欧亚部分商品交易统计表,这反映了(  )商路商品重量(万镑)亚洲—好望角—欧洲胡椒100—200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共约35—65亚洲—地中海—欧洲胡椒300—400丁香等70—100生丝50A.海上贸易后来居上B.贸易商品种类单一C.传统商路依旧活跃D.香料贸易利润巨大6.(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3)英国1628年颁布《权利请愿书》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颁布《三年法案》规定:“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两个文件(  )A.体现了以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B.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反映了国王与议会间矛盾尖锐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7.(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32)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潮的涌动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晚清的自救运动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第35页共35页,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8.(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33)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可以通过公开检举制度、违法议案起诉制度、陶片放逐制度完整地行使司法权;陪审法庭可以通过违法议案诉讼程序推翻公民大会的决定,还可以通过检举案件的审理、公职资格审查、官员离任审核等公共程序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这表明,古代雅典(  )A.分权制衡机制健全B.权力交叉现象明显C.民主政治趋于理性D.高度重视司法独立9.(2022·湖湘教育高三期中联考·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是普鲁土、汉诺威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巴登3票……。导致两国上院代表人数组成特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现实政治C.政体属性D.历史传统10.(2022·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1)周天子以姬姓大宗的身份对“得自于天”的土地和权力进行再分配,而姬姓贵族则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亲疏远近,分别得到大小不等的权力与土地。这说明西周时(  )A.政治关系必须服从宗法关系B.宗法制依托分封制扩散C.血缘亲疏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11.(2022·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联考·2)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一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则仍在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12.(2022·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测试·3)《秦律杂抄·戍律》载:“遣戍,同居毋并行(家中男丁不同时服役),县啬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赀二甲。”汉简《二年律令·奏谳书》载:“有生父而弗食三日,吏且何以论子?廷尉等曰:当弃市。”这表明秦汉时(  )第35页共35页,A.刑罚严酷导致社会矛盾激化B.法律要求成年子女分户异居C.实行严格的人头税保证收入D.通过法律保障子女赡养老人13.(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9)据统计,芜湖海关1887年的土货输出是365669海关两,到1894年达到5156030海关两,增长了14.1倍。这说明当时芜湖(  )A.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C.自然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对外贸易顺差扩大14.(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15)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而近年来,台湾的一些人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组织台湾岛上的居民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这表明(  )A.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持续B.国家统一受众多因素的影响C.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D.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15.(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17)下表为香港“精武”系列电影中虚构的民族英雄“陈真”形象《精武门》1972年穿传统短布衫,狂野不羁;为师傅报仇,击碎“东亚病夫”牌匾《精武英雄》1994穿中山装,留学日本;为师傅报仇,同日本女孩恋爱《精武风云陈真》2010穿西装、钢琴演奏《国际歌》;参加一战,回国后加入地下组织同日军展开斗争据上表可知(  )A.“陈真”形象还原了历史真相B.影视作品毫无历史根据C.时代变迁影响民众文化心理D.提高了民众的历史素养16.(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20)英国《权利法案》保留了国王的行政权,但自乔治一世不参加内阁会议后,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成为定例。1877年,支持保皇派的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众议院,但同年的新众议院选举仍然是共和派占多数席位,麦克马洪承认失败,表示“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此后法国再无总统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这些现象反映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第35页共35页,A.努力避免激烈的派别斗争B.注重发挥习惯与传统的作用C.奉行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D.强调法律制定的灵活与变通17.(2021·九师联盟<豫+皖+晋+甘+赣>;高三9月联考·12)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会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两个政治纲领(  )A.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B.后者继承并发展前者C.代表中国历史不同发展阶段D.都主张消灭私有财产18.(2021·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三入学摸底考试·5)下表是李贽与黄宗羲的相关言论。据此可知,他们的认识(  )言论出处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藏书》(明末)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黄宗羲《原君》(明末清初)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B.承认了私欲膨胀的合理性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人伦与政治的分离19.(2021·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4)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行了“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其共同的根源在于(  )A.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全面危机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挑战20.(2021·广东高三综合测试能力一·6)鸦片战争后,魏源《海国图志》判断中西关系仍为华夷秩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相对具体的筹海策。徐继畲《瀛寰志略》则意识到中西关系己面临“大变局”,应“取法泰西文明”“以商贾为本计”,提出较为长远的自强说。二者皆(  )A.坚守传统华夷观念B.直接推动洋务运动兴起C.代表新兴阶级利益D.启迪国人寻求御侮之路第35页共35页,21.(2021·北京东城区二模·2)仪式是社会群体价值观念的重要反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到各地巡狩祭祀,并吸收各地神灵到秦人的神灵系统中,以使六国臣民接受秦朝统治。古罗马的凯旋仪式是最大的公共庆典,向公民展示对外战争带来的战利品,以及将领的军事成就,以凝聚民心。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①推动文化认同②传播人文主义思想③拓展本国疆域④宣扬统治者的权威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2.(2021·浙江诸暨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10)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兴诗先生曾说:“只有用脚步去丈量过土地,才是真正了解它的深意。”观察下图,标识地点与事件相符的是(  )①地是中俄缔结条约收复的伊犁②地是明朝长城的西起点嘉峪关③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地④地有纪念长征结束的“会师楼”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3.(2021·山东青岛高三自主检测·1)春秋时期,晏婴提出“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战国时期,商鞅主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两者的共同点是(  )A.宣扬变法革新B.主张以民为本C.维护邦国利益D.规范统治秩序24.(2021·山东泰安高考全真模拟·11)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的首领是基督而不是教皇,教皇仅仅是罗马的主教和牧师。”加尔文也说:“我们所谓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旨意,也就是上帝自己决定了世界上每个人的成就。”两人的主张旨在(  )第35页共35页,A.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C.提倡追求现实社会中的幸福D.以上帝的权威否定教皇的权威25.(2021·四川凉山州三模·32)罗马帝国给予地方总督与基层共同体更大的权力;汉朝的组织虽然深入到乡村基层,但对于地方的具体事务,中央政府更多地采取了放任政策,让郡守自主施政。其共同因素是(  )A.国家统治力量有限B.地区发展差异较小C.法律制度相对完善D.国家疆域面积广大26.(2021·辽宁沈阳三模·14)莫奈在创作名画《睡莲》时仿佛并不是一个观察者和描摹者,而是体验着自然界丰富的光,进而用心而非眼去描摹自然世界。与这种创作精神相似的是(  )A.《山径春行图》B.《女史箴图》C.《清明上河图》D.《五子夺莲》27.(2021·陕西宝鸡二模·24)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兴。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希望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此可知,孔孟都(  )A.希望实现统一以安定社会秩序B.强调血缘关系以强化分封体制C.服务争霸需要维护奴隶主利益D.直面地方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28.(2021·广东湛江二模·3)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汉代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两者都(  )A.强调等级秩序的重要性B.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C.践行“克己复礼”的主张D.第35页共35页,重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29.(2021·吉林长春三模·25)秦国蜀守李冰大力兴修水利,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兴学,致力于“化夷为夏”。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这些举措(  )A.促进了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上升B.推动了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C.反映了秦汉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D.稳定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30.(2021·江西八所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35)“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交融的景象,对像的实体性和精神性仿佛已经渗透到着色方面的构思和处理中去而蒸发掉了。”下列作品与材料所描述的画像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蒙娜丽莎》B.《自由引导人民》C.《向日葵》D.《手里捧着鸽子的孩子》31.(2021·山东聊城一模·4)《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明代在全国均建有驿站,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驿,驿有驿丞。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这主要表明,元明两朝(  )A.注重地方治理B.邮政行业发达C.军队调动频繁D.贩运贸易发达32.(2021·山西吕梁一模·20)杜维明在《王阳明何以成为知己》指出:“马丁·路德提出来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信仰,不要靠外在的制度,不要靠牧师,甚至不要靠教皇来帮忙,你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所以,我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就像马丁·路德对宗教的贡献一样。”可见两人在信仰的标准上都(  )A.从外在权威转变为内在自由B.从上层精英转变为下层大众C.从繁琐转变为简约D.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第35页共35页,33.(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庄子倡导“乘物游心,亲近自然”,韩非子强调“抱法处势”。蕴涵在这些思想中的共同追求是(  )A.获得彻底的精神自由B.解决民众基本的生存问题C.实现理想的社会人格D.建构稳定和谐的礼乐秩序34.(2021·百万联考全国Ⅰ卷高三3月大联考·33)洛克指出:“人的自由和依赖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为的法律。”卢梭指出:“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可见,两人(  )A.指明了政治革命的方向B.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C.维护了公共权力的地位D.肯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35.(2021·江西赣州高三3月摸底·24)面对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社会政治生态各种乱象,孔子提出“仁”、“克已复礼”,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两者的主张(  )A.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B.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C.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D.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36.(2021·山东滨州高三3月模拟考试·1)下表中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  )历史人物论述郑国执政子产“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随国大夫季梁“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虢国太史史嚣“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A.尊神敬天B.主权在民C.轻天重民D.天人合一37.(2021·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联考全国卷一·33)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将中华帝国引作专制政体的反面教材,说“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凶暴”;而伏尔泰则认为中国是推行“开明君主制”的成功典范。这表明二人(  )A.政体主张形式不同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第35页共35页,C.政治理念存在差异D.反封建程度差距明显38.(2021·湖北武汉高中毕业班三月质量检测·7)表2是1911年中国各种政治势力的一些言论成要求:革命派孙中山:地方豪杰互争雄长,难以统一,“唯作联邦共和之名之下,其夙著声望者使为一部之长,以尽其材,然后建中央政府以驾驭之而作联邦之枢纽。”立宪派张謇:“然共和政体之固,成绩之良,而绝无涣散纷争之虑者,怵于外患而团体愈坚也。”清政府议和条件:“各省改为中华联邦,组织共和政府;蒙古、青海、西藏亦在其内。”表2这些言论或要求的共同主旨是(  )A.实现地方高度自治B.推动政权的和平交接C.完善民主共和政体D.维护国家完整与统一39.(2021·山东临沂学业水平等级模拟考试·6)龚自珍以辛辣的笔墨抨击清朝的黑暗腐朽,主张革除弊政,同一时期的魏源提出了抵御外侮学习西方的建设性方案。二者思想的主旋律是(  )A.探索社会改革B.主张师夷长技C.否定封建制度D.推动民生建设40.(202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四平一中、松原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模拟考试·31)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有些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据材料可知二者(  )A.都重视阶级差异的认知B.政治立场各不相同C.都主张贵族的专权暴政D.强调天赋人权的理念41.(2021·山东日照高三上学期期末·15)1980年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与美国总统里根达成如下政策共识:第35页共35页,这表明(  )A.行政效率低下亟待政治改革B.克服经济滞涨需要国际合作C.现存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D.全球化影响政府的经济决策42.(2021·江苏苏州高三第二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11)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应由君主单独一人根据根本法,依靠一些中间的、从属的权力进行统治。伏尔泰认为英国式政府的可取之处在于:下院议员、爵士、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两人均(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赞成直接的民主制C.赞成“虚君”统治D.保留封建等级制度43.(2021·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6)下表为19世纪初期松江地区与荷兰的就业结构(%)统计表产业松江地区(1823—1829年)荷兰(1807年)第一产业27.143第二产业56.426第三产业16.531总计100100对此表的解读合理的是(  )A.松江地区工业比荷兰发达B.荷兰的经济结构更能反映时代需求C.两地的经济存在本质区别D.第三产业都以满足世界市场为目标第35页共35页,44.(2021·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末·2)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顽民”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八师驻守。隋炀帝即位后,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认为必须“因机顺动”营建东都洛阳。两朝营建洛阳(  )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C.力图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D.反映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45.(2021·山东滨州高三上学期期末·2)下表中的文献记载关注的共同主题是(  )内容出处“君子进德修业”《周易·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计》“诊病不审,是谓失常”《黄帝内经》A.职业道德B.文化教育C.治国理念D.军事策略46.(2021·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卷·25)盛唐时期,边塞诗歌中存在“以汉代唐”的现象,指的是诗人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如“匈奴未灭不言家”“不破楼兰终不还”,汉将李广、霍去病、卫青常被提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汉代统一王朝的强大B.汉唐相似的时代风貌C.汉唐对外征战的频繁D.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47.(2021·河南九师联盟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6)表2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表2徐中约费正清第35页共35页,英法联军之役后签订的条约巩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签的条约,构成了一套坚固的条约体系。中国在1943年之前一直未能摆脱这套体系。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到了1860年代初期,在天津、汉口、广州、上海这些中国大都市的贸易中心,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这两种看法(  )A.强调了战争爆发的原因B.指出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C.表明当时中央集权削弱D.说明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具有双重性48.(2021·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期末·7)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换取列强支持,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宣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种不同态度(  )A.都是基于国情的务实正确选择B.均得益于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C.是决定现代化道路成败的前提D.都争取到了更有利的外交环境49.(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21)雅典城邦的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与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可见,两国公民大会的相同点在于(  )A.都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都实现了多数人的民主C.均符合柏拉图理想国模式D.决策均不受到任何制约50.(2021·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18)伏尔泰说过,“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孟德斯鸠曾说,“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二者用否决权彼此约束,并与行政机构相互制约。”这两位启蒙思想家对英国政治制度看法的共同点是(  )A.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倡导实行民主共和制度C.猛烈抨击了教会的特权D.强调要对权力进行制约第35页共35页,51.(2021·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5)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图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果遥遥领先于西方B.秦朝专制皇权建立严重阻碍科技成果产生C.宋元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繁荣D.近代科学兴起促使西方科技成果赶超中国52.(2021·湖南株洲一模·9)下面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两场战争的示意图(部分),这两场战争的共同特点是(  )A.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都是因外力因素而被迫参战C.战前双方军事力量大体相当D.战争结束时签订不平等条钓53.(2021·江西稳派高三12月大联考·27)宋代诗人董嗣在《蔷薇水》(蔷薇水,一种香水)中写道:“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有诗曰:“海外蔷薇水,中州未得方。”这两首宋诗(  )A.反映了市坊制度的废除B.体现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反映了城市夜市的繁荣D.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壮大54.(2021·广东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7)近代以来,面对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无数仁人志士纷纷投身于爱国救亡的运动中。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从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第35页共35页,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55.(2021·浙江普通高中强基联盟高三12月统测·9)阅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幅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它们(  )A.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B.都提出了鲜明的政治斗争目标C.分别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D.分别反映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56.(2021·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14)二战后,民意测验成为分析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1949年12月既然苏联拥有核武器,你认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性很大:45%;可能性很小:28%;没有影响:17%;不知道:10%。1950年11月根据你对苏联的了解,你认为苏联是在试图建立世界霸权,还是在保护自己免受另一场战争的威胁?建立世界霸权:70%;保护自己:18%;不知道:12%。1951年12月如果美苏卷入一场全面的战争,你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对俄使用核武器吗?首先使用:66%;遭到核打击后使用:19%;不知道:15%。第35页共35页,上述民意测验结果表明(  )A.核战阴影影响民众心理B.民众心理影响政府决策C.美国政府鼓吹先发制人D.美苏陷人军备竞赛怪圈57.(2021·江苏如皋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12)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王阳明强调“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这两种主张都(  )A.重建了古典人文传统B.彰显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有助于唤醒自我意识D.树立了理性主义价值观58.(2021·山东菏泽高三上学期期中A卷·14)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英国人大卫·李嘉图认为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两位学者(  )A.在经济上都认同自由放任主义B.都深受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C.对获得财富渠道认识完全不同D.对财富认识基于不同历史时期59.(2021·山东菏泽高三上学期期中A卷·2)下表为我国古代不同历史阶段所能容纳的人口界限。推动这一界限得以不断突破的共同因素是(  )春秋战争两汉时期盛唐时期两宋时期3000万人6000万人8000万人1亿A.大一统局面的出现B.农业生产的发展C.人头税的逐步废除D.安土重迁的意识60.(2021·“皖赣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4)以下为《明实录》中的一些记载内容,据此可以认定的共同主张是(  )记载内容出处我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减省徭役,……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明太祖谕旨明宣宗诏书第35页共35页,朕谓为国养民在有实惠上,诚能省徭役、薄征敛,重本抑末,亦足养民。诚能痛抑末技,严禁游惰,凡工商僧道之流减汰抑遏,悉驱而归之农。监察御史左鼎奏章臣闻古圣王之治天下,凡有征税,务重本抑末宽农。奉国将军拱檑奏章A.实行宽舒的赋税政策B.鼓励农民尽力田亩C.严禁游惰者扰乱社会D.力推重农抑商政策第35页共35页,参考答案【高考真题】1.【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人性和生活态度的讴歌和对现世生活享乐的追求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贬低了神的地位和作用,西欧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信仰的力量,二者都在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所以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A项;文艺复兴并没有提高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宗教改革有利于提升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肯定神学的存在,而不是反对其存在,排除C项;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文艺复兴并没有这样的作用,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材料中呈现了胡佛为应对危机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措施,但从“继续增加”“鼓励”“允许”等词可知,其只是有限度的实行,并不同于罗斯福新政的全面实行,故选A项;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都是缓解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不同,排除B项;作为总统,二者都要遵守宪法,采取各项措施也要遵循相同的法律程序,排除C项;二者都关注金融、就业、公共工程等社会问题,并非不同,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饱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4.【答案】D【解析】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第35页共35页,用工方式”的变化,B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项错误。故选D。5.【答案】C【解析】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故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江淮茶大量北运,茶铺及饮茶人增多,这说明饮茶习俗北传并得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南茶开始北运”与此矛盾,故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且可能相互影响,但仅从饮茶习俗的趋同不能说明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成为新的经济重心,且材料只反映南方饮茶习俗对北方的影响未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在地方分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但这一制度存在着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明中后期,地方民变不断,为了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明政府派遣巡抚总理一地的军政、民政事务,清代巡抚最终成为定制,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明中叶以后,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巡抚一职的设置并没有扩大地方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巡抚的设置是地方行政的变革,与中央官制无关,故C项错误;巡抚的设置也没有缓解或强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1870~1913年期间,工业革命在欧美发达国家业已完成,日本工业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工业化,故B项正确;由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故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故C、D项错误。第35页共35页,【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明末农村雇工百年间劳作态度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生活待遇要求提高这一显著变化,而这也表明明清时期农村自由劳动力地位提高。明中后期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特别是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导致劳动用工需求,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明清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未涉及是否重农,故B项错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明中后期推行的一条鞭法,使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且雇工的出现说明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故D项错误。【及时巩固】1.【答案】C【解析】刘邦和汉宣帝分别迁徙六国王室后裔、各地豪族和地方高官、富豪等到都城或者皇陵附近,目的是要防止这些人在地方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所以上述做法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迁移富豪和地方高官旧部到都城或者皇陵附近,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这些势力的政治控制,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A项;长享身后尊荣只符合汉宣帝的材料,不符合刘邦的做法,排除B项;打击六国贵族只符合刘邦的部分意图,而不符合汉宣帝的做法,排除D项。2.【答案】B【解析】题干提到宋朝官服吸收了少数民族服饰的一些元素,而辽国皇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接见宋朝使节时穿着汉式服饰,契丹官员要求必穿汉式服装,这说明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潮流,故选B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于秦朝,而不是宋朝,排除A项;题干提到了汉族、契丹族的服饰变化,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题干既提到了汉族服饰,也提到了契丹族的服饰,这与民族交融相关,而与外交频繁没有必然关联,排除D项。3.【答案】C【解析】第35页共35页,乡约由宋代民间组织来制定和执行到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吏来推行,主要内容也由官府规定,说明明清时期专制统治在地方上的强化,故选C项;题干仅提到了乡约制度变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制度,并不能体现其衰落,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乡约制度的变化,明清时期成为地方官吏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并不能据此说明地方权力扩张,排除B项;乡约制度由民间到地方官吏主导,内容突出对圣谕的宣扬,并没有说到其推行的结果,也就不能说明道德水准由此得以提升,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可知,其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了王权,而王权的强化有利于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周王的权力,排除A项;据“加强了王权”“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建构主要服务于周王,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加强周王的权力,并未涉及维护等级分明的内容,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1600年欧亚部分商品交易统计表”可知,1600年,新航路已经开辟,各地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亚洲一好望角一欧洲”属于新航路线路,“亚洲一地中海一欧洲”属于传统航线。据两条航线的运输数据可知,传统航线的商品贸易总量多于新航线的贸易总量,反映了传统商路依旧活跃,故选C项;表格中传统航线的商品贸易总量多于新航线的贸易总量,海上贸易并未后来居上,排除A项;据“胡椒、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可知,贸易商品种类丰富,排除B项;表格中仅呈现新老线路均有运输较大数量的香料,但并未提及其具体的销售价格与成本,未能反映出利润情况,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权利请愿书》限制了国王的征税和借债的权力,《三年法案》限制了国王解散议会或者休会的权力,二者都是议会以法律的形式来限制王权,故选A项;议会至上的原则是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里实现的,排除B项;国王与议会间矛盾尖锐导致了英国的内战,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C项;《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而不是上述两个文件,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维新思潮……反洋教斗争……反清武装斗争……晚清的自救运动”可知该内容主题是近代有识之士面对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积极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故选C项;材料中“维新……反洋教斗争……反清武装斗争……自救运动”强调反抗自救,不符主旨,排除A项;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是背景,未体现材料中的反抗精神,排除B项;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第35页共35页,据材料“公民大会可以……行使司法权;陪审法庭可以……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可知古代雅典权力交叉现象明显,故选B项;古代雅典分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排除A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存在非理性,排除C项;据材料“公民大会可以……行使司法权”说明司法没有完全独立,排除D项。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参议院由各州以相等人数的代表组成”体现了美国共和制的民主性,“德意志联邦议会里各邦代表人数不等,是按各邦大小和强弱来决定的”说明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中占据主导地位,故选B项;1871年的德国的经济水平,要高于1787年的美国,排除A项;美国的共和政体和德国的立宪政体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元首的产生和权力分配上,排除C项;历史传统的差异性只能影响两者的政体选择,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题干提到周天子分封是依据其姬姓大宗的身份,而姬姓贵族分封则是依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所以可得出西周的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就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故选D项;题干提到的是西周的政治关系以血缘关系即宗法关系为基础,而不是必须服从宗法关系,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宗法制作为分封制的基础而存在而不是依托分封制扩散,排除B项;西周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的功臣和先代贵族都不是依靠血缘关系来分封的,所以血缘分封不是分封的唯一依据,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据材料“土地集约使用……在(北方)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在南方……刀耕火种”可知北方经济发展较好,南方经济发展落后,故选A项;西汉时期南方地区尚待开发,并不是严重受阻,排除B项;据材料“南方……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可知南方灌溉农业没有得到普遍发展,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南北方土地利用差异,没有强调政治中心地带经济状况,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第35页共35页,题干中的《秦律杂抄·戍律》所载内容大致意思是家中男丁不能同时服役,如果地方官员不按规定执行则罚二甲,汉简《二年律令·奏谳书》所载内容大意是亲父三天没有饭吃,其子应该被判处“弃市”的惩罚,这说明秦汉时期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子女要赡养老人,故选D项;题干并没有提到刑罚导致的结果,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为了保证子女赡养老人,即使服役也要留男丁在家,或者用法律惩罚不进行赡养的人,而不是成年子女是否与父母分户异居,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证子女赡养老人,而没有提到人头税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题干提及1887年到1894年芜湖海关的土货输出增长迅猛,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有一定的发展,推动了土货出口,故选B项;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一段时期,与题干的时间比较关系不大,排除A项;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进出口贸易的比较,无法得出顺差还是逆差,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蒋经国倾向统一,而近年来台湾一些人意在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国际形势趋向缓和,蒋经国也存在着较强的家国情怀,而近年来国际形势严峻,台湾一些人台独思想严重,统一之路坎坷,故选B项;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军事对峙结束,排除A项;C项未能体现与近年来的台湾人的统一行为对比,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与题干“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相冲突,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题干“精武”系列电影中虚构的民族英雄“陈真”形象在不同时期,服饰、造型、主题各不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影响了电影的创作,故选C项;题干标题中“陈真”形象是虚构的,且电影创作经过艺术加工,“还原了历史真相”不合史实,排除A项;电影作品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排除B项;“陈真”形象本身是虚构的,与历史“求真”相悖,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题干可知,英国国王由拥有行政权到不出席内阁会议,体现了约定俗成影响了英国政治权力运行,法国麦克马洪承认了共和派占多数席位的状况,使“法国再无总统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体现了习惯对法国政治权力的影响,故选B项;西方民主政治都经历了激烈的派别斗争,不合史实,排除A项;英国、法国未体现立法权、行政权孰轻孰重的比较,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法律的制定,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第35页共35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确立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一个内容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具备反帝反封的性质,而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同样要求反帝反封建,故选A项;新三民主义是结合实际情况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继承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新三民主义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未要求消灭私有财产,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据材料“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及“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可知,李贽和黄宗羲都认为人的私欲是正常的,反映了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A项;承认私欲的合理性,不等于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性,排除B项;李贽和黄宗羲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未动摇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仅是承认私欲的合理性,并未讨论人伦与政治的关系,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据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材料中的变化都是上层建筑的变化,其根源在于经济方面,故选B项;据所学苏联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排除A项;据所学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是罗斯福新政内容,而非原因,排除C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与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危机,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初期,一部分开明士大夫初步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开眼看世界,践行经世致用学说,带有较强的爱国情怀,此后,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的道路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潮流,故选D项;据材料可知,魏源仍维护华夷秩序,“师夷”“制夷”,但徐继畬已经把西方称为“泰西”,一定程度冲破了华夷秩序,排除A项;60年代洋务派继承发展了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主张,提出中体西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洋务企业,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魏源、徐继畬属于开明士大夫阶层,并不属于40年代兴起的无产阶级,更不是70年代前后诞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排除C项。21.【答案】D【解析】第35页共35页,“吸收各地神灵到秦人的神灵系统中,以使六国臣民接受秦朝统治”体现了文化的认同作用,故①正确;“公民展示对外战争带来的战利品,以及将领的军事成就,以凝聚民心”这不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故②错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到各地巡狩祭祀”在统一之后没有疆域的再拓展,故③错误;“使六国臣民接受秦朝统治。…向公民展示对外战争带来的战利品,以及将领的军事成就”都向被统治者展示自己的强大,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2.【答案】C【解析】①地是伊犁,通过1881年中俄缔结的《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伊犁,故①正确;嘉峪关位于甘肃省,②是新疆,故②错误;1949年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③在山西,故③错误;④是甘肃会宁,这里有纪念长征结束的“会师楼”,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3.【答案】C【解析】据材料“‘利于国者爱之(对国家有利的人和事,我们都应该喜爱和欢迎)’……‘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可知两者都是主张维护邦国利益,故选C项;仅商鞅主张宣扬变法革新,排除A项;儒家思想主张以民为本,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诸侯纷纷变法图强,且材料没有涉及规范统治秩序,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据材料“基督教的首领是基督而不是教皇”,可知马丁·路德否定教皇权威,主张信仰得救;“上帝自己决定了世界上每个人的成就”,可知加尔文主张先定论,反对对教皇盲从,因此两者都主张否定教皇权威,故选D项;依所学,宗教改革家都是信仰基督教,强化信仰,排除A项;依所学,启蒙运动反对封建教会,提倡理性,将人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排除B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排除C项。25.【答案】D【解析】据材料“罗马帝国给予地方总督与基层共同体更大的权力;汉朝的组织虽然深入到乡村基层,但对于地方的具体事务,中央政府更多地采取了放任政策,让郡守自主施政”,可知罗马帝国和汉王朝都是当时疆域广阔的大帝国,受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罗马帝国和汉王朝的中央政府无法对基层形成有效的治理,所以共同的因素是国家疆域面积广大,故选D项;罗马帝国和汉王朝统治有力,对地方放任权力主要是由于国家疆域过于广大,排除A项;由于疆域的广阔,交通不便利,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排除B项;法律制度相对完善只符合罗马帝国,排除C项。26.【答案】A【解析】第35页共35页,据材料“进而用心而非眼去描摹自然世界”可知,这一创作精神与东方的山水写意创作精神极为相似,体现山水写意的为《山径春行图》,故选A项;《女史箴图》,描绘了上层妇女梳妆装扮等日常生活,具有写实色彩,排除B项;《清明上河图》是对汴梁场景的写实描绘,排除C项;《五子夺莲》是民间风俗画,不具有写意特征,排除D项。27.【答案】A【解析】材料中孔子“一匡天下”、孟子“定于一”,可得都希望统一实现复兴盛世,故选A项;孔孟希望统一,没有强调血缘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孔孟希望国家重新统一,没有强调诸侯国称霸,排除C项;孔孟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言人以民本思想为出发点实现统一,不是法家主张的中央集权,排除D项。28.【答案】D【解析】“亲、义、别、序、信”和“仁、义、礼、智、信”分别是孟子和董仲舒倡导的关于个人在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中该达到的基本准则和标准,故选D项;等级秩序只是两个人主张的部分内容,而不是能够体现全部内容,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相关道德标准,这样的目标是做到社会和谐、统治有序,而不是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排除B项;“克己复礼”只强调等级问题,而不能体现二人的全部主张,排除C项。29.【答案】B【解析】据材料“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致力于‘化夷为夏’”可知,秦国蜀守李冰和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分别通过国家律令、兴学校加强了对巴蜀地区的治理和教化,二者都得到巴蜀民众的推崇,可知,这些措施推动了巴蜀民众对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故选B项;这些措施体现的是对巴蜀地区的治理,无法体现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秦汉不同时期李冰、文翁治理巴蜀地区的不同特色,无法体现治理政策的转变,排除C项;这些措施并未涉及巴蜀地区的经济问题,不能得出稳定巴蜀地区社会经济秩序的结论,排除D项。30.【答案】C【解析】第35页共35页,据材料“‘零乱’的笔触来展示交融的景象……着色方面的构思和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画像属于印象派绘画,《向日葵》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故选C项;《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像的实体性和精神性……蒸发掉了”不符,排除A项;《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绘画,排除B项;《手里捧着鸽子的孩子》以蓝与蓝绿的色调为主,描绘了彩球旁边站立着一个抱着鸽子的孩子,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显现忧郁风格,与材料列举的艺术特点不同,排除D项。31.【答案】A【解析】据材料“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亦必设立”、“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可知元明驿站遍布全国,这便于政令的传达,从而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体现政府关注地方治理,故选A项;邮政行业出现在中国近代,排除B项;驿站的功能较多,传递公文或军事情报,或供来往官员食宿、换马等,材料侧重驿站多,未突出驿站的具体功能,排除C项;驿站为政府设立,主要为统治服务,并非为贩运贸易服务,排除D项。32.【答案】A【解析】据材料“你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通过内心的信仰得救,否定了教皇教会的权威,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把握天理,否定程朱理学的权威,故选A项;材料旨在强调王阳明和马丁·路德都注重发挥人的内在动力,不存在上层精英和下层大众的转变,排除B项;马丁·路德的思想从繁琐转变为简约,王阳明的思想没有体现这种转变,排除C项;王阳明“发明本心”思想出现之前,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二者只是明理的方法不一样,与主动、被动无关,排除D项。3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范;庄子倡导要最大限度的顺应自然,才能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而韩非子强调要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这些思想不管是“仁”、“自然”,还是“法与势”都蕴含着要建立一种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理想的社会人格,故选C项;在三者思想中只有庄子追求获得彻底的精神自由,所以获取彻底精神自由并非他们共同追求,排除A项;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指民众的衣食住行,而三者的主张都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或者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建立和谐礼乐秩序是儒家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庄子和韩非子的追求,排除D项。34.【答案】D【解析】第35页共35页,据材料“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为的法律”“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可知,理性对于人追求自由、认识法律、遵循道德具有重要意义,两人肯定了理性的价值,故选D项;材料谈论的是理性对于自由与道德的意义,并未谈论政治革命,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康德指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虽然主张公权力,但在材料中并没有关于公权力的相关表述,排除C项。35.【答案】C【解析】据材料“面对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社会政治生态各种乱象,孔子提出‘仁’、‘克已复礼’,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各思想流派为了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因此孔子、墨子的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以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故选C项;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墨子强调兼爱,不属于民本思想,排除A项;孔子和墨子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排除B项;两者都不主张战争,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排除D项。36.【答案】C【解析】据材料“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可知,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重视人、轻视天、神,以人为本,故选C项;材料“将亡,听于神”“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强调轻神重民,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启蒙思想家提出主权在民,排除B项;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排除D项。37.【答案】C【解析】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故而借助中国表达自己的主张;而孟德斯鸠主张严格的法制管理和分权制衡,故而批判大权独揽于皇帝的中国帝制,因此两人政治理念的差异才是造成认识不同的根本原因,故选C项;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两者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两人对中国文化态度的不同,体现不出两者在反封建程度方面的高低强弱,排除D项。38.【答案】D【解析】维护国家统一,与材料中革命派主张建立联邦共和,消除“地方豪杰互争雄长”,立宪派主张共和政体解决“涣散纷争”,清政府要求“组织共和政府;蒙古、青海、西藏亦在其内”相符,故选D项;地方高度自治,与材料“建中央政府以驾驭之而作联邦之枢纽”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政权的和平交接,排除B项;“1911年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尚未全面建立,谈不上完善,排除C项。39.【答案】A【解析】第35页共35页,面对晚清以来的国内外困境,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两种方案都是改变社会的方案,属于对社会改革的探索,故选A项;龚自珍主张的是“革除弊政”属于内政,无关其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排除B项;二人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否定封建制度,排除C项;“抨击清朝的黑暗腐朽”属于政治领域,并不属于民生领域,排除D项。4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孟子主张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人养活,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有些人天生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是奴隶,奴隶被奴役不但有益而且公正,由此可知两者都提出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差异,故选A项;材料反映孟子和亚里士多德对当时社会阶级及社会分工的认识,与政治立场无关,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说奴隶被奴役不仅有益且公正,但孟子主张“仁政”,排除C项;不管是孟子还是亚里士多德强调的都是社会阶级的差别,而非天赋人权,排除D项。41.【答案】C【解析】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是代表,与材料中“改革臃肿的政府”“政府比作一种对金钱贪得无厌”相符,故选C项;政治改革,与材料中“对金钱贪得无厌”不符,排除A项;是国内改革而非国际合作,排除B项;材料与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42.【答案】A【解析】据材料孟德斯鸠认为保留君主体制,发挥民主政治;伏尔泰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民主形式是值得肯定的,两者都主张在保留君主的情况下君民共治,限制君主权利,发展民主政治,故选A项;两者都承认了君主,此为间接民主制,排除B项;据材料“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应由君主单独一人根据根本法”可知君主掌实权,排除C项;仅保留君主,目的是为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本质上是反对封建等级制的,排除D项。43.【答案】C【解析】第35页共35页,由题干中的19世纪初期中国松江地区的就业结构显示的是作为农耕文明的经济状况,而同时期荷兰的就业结构反映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所以二者存在本质区别,故选C项;由于松江地区与荷兰经济性质不同,所以没法将松江地区工业和荷兰的就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占比情况进行比较,得出松江地区比荷兰工业发达的结论,排除A项;由于荷兰和中国处于各自不同的国情之下,所以二者都可以反映其时代要求,不能说荷兰比中国更能反映,排除B项;中国在19世纪初期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背景之下,所以中国的第三产业应该是以满足本国需要为目标,排除D项。44.【答案】C【解析】周公营建洛邑,将商朝移民迁移至此,以军队八师驻守,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隋炀帝继位后,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因此营建东都洛阳,即其出于控制东部地区的目的,故选C项;西周时期经济重心并未南移,排除A项;隋炀帝营建洛阳并不是为了控制前朝的残余势力,排除B项;西周的政治中心在镐京,没有东移,排除D项。45.【答案】A【解析】材料中列举的内容涉及到了君主、教师、将军和医生都要遵守从业规则和行为标准,反映出材料关注的共同主题是职业道德,故选A项;从材料“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是说将军应具备的素养,没有体现文化教育,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教师、将军和医生的职业要求,与治国理念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仅体现出了将军应具备的素养,还涉及到了君主、教师和医生的职业要求,故军事策略不是材料的共同主题,排除D项。4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汉朝西北边境一直面临匈奴威胁,唐朝边境存在突厥、吐蕃等隐患,汉代经营边疆的成功使唐代诗人以史咏志,反映出汉唐相似的时代风貌,故选B项;唐代亦是强大的统一王朝,而且更为自信开放,排除A项;唐代对外征战并不频繁,对周边民族主要采取羁縻政策,排除C项;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不符题目时间,排除D项。4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徐中约认为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而同时也掐住了满清王朝;而费正清认为早期开辟的通商口岸使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但外国人也因治外法权跻身于帝国的统治阶层,这两种看法都指出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具有双重性,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而非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两名学者对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影响的认识而非中英对条约的认识,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削弱指中央无法有效控制地方,而材料反映的是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排除C项。第35页共35页,4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外国列强有一定的依赖性和妥协性,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决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选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列强的妥协是自身局限性的反映,并不是正确的选择,排除A项;无论是中华民国成立时还是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的实力都不够强大,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时,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使新中国面临着不利的外交环境,排除D项。49.【答案】A【解析】雅典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罗马国家权力也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故选A项;雅典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排除B项;柏拉图理想国是哲学家王,排除C项;罗马公民大会“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排除D项。50.【答案】D【解析】从材料伏尔泰认为英国政治制度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孟德斯鸠认为英国政治制度限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可知两位启蒙思想家都认为英国的政治制度实现了对权力的制约,故选D项;材料中伏尔泰的主张没有涉及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与问题“两位启蒙思想家对英国政治制度看法的共同点”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两位启蒙思想家都认为英国实现了限制权力的政治制度,并没有体现出倡导英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没有涉及对教会的抨击,排除C项。5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在3世纪之前,中西方古代科技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数量上西方多于中国;在3世纪之后,中西方主要科技成果都有所下降,但中国科技成就数量远超西方;在15世纪前后,中国科技成果数量下降,而西方国家迅速上升,超过中国,故选D项;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在3世纪到15世纪左右远超西方,但3世纪之前西方成果数量超过中国,排除A项;秦皇朝建立是在公元前3世纪,而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果数量大幅度增加,排除B项;宋元时期是11—13世纪,这一时期科技成果数量下降,排除C项。52.【答案】B【解析】第35页共35页,依据材料第一个地图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中国被迫参战;第二个地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淞沪会战,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投降,南京国民政府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了淞沪会战,故选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A项;两场战争中国的军事力量上都处于劣势,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而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排除D项。53.【答案】B【解析】题中材料的两首诗,反映了海外“蔷薇水”在中国市场上出现,反映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夜市繁荣的信息,排除C项;“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商人、手工业者、城市平民,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54.【答案】D【解析】据“觅制器之器”、“变法成天下之治”、“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可知,材料分别反映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及革命派的主张,这三派都立足于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选D项;洋务派并未反对专制统治,排除A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三者都没有抵制西方文化,排除B项;洋务派并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55.【答案】C【解析】材料的图片依次代表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资产阶级壮大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科学,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故选C项;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A项;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人性解放,未提出政治斗争目标,排除B项;材料分别反映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56.【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的民意测验结果可以看出美苏核战氛围浓厚,导致民众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故选A项;表格的内容是对民众的民意调查,体现了民众焦虑和恐惧心理,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决策,排除B项;表格的内容是对民众的民意调查,体现了民众焦虑和恐惧心理,美国政府鼓吹先发制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冷战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未能体现美苏陷入军备竞赛怪圈,排除D项。57.【答案】C【解析】第35页共35页,材料中“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致吾心之良知与事事物物”都强调了人的思考的重要性,故选C项;不是重建了古典人文传统,材料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是资本主义新教,排除A项;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不是求民主,排除B项;王阳明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不是理性主义,排除D项。58.【答案】D【解析】材料“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表明孟克列钦(1575—1621)是法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反映了工业革命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故选D项;孟克列钦是法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不是自由放任主义,排除A项;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受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排除B项;“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表明都重视贸易,排除C项。59.【答案】B【解析】民以食为天,精耕细作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材料中“所能容纳的人口界限”相符,故选B项;大一统局面,与材料中“两宋时期”不符,排除A项;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排除C项;安土重迁不能解决材料中“所能容纳的人口界限”的问题,排除D项。60.【答案】D【解析】据材料“厚本抑末”“重本抑末”“抑末……悉驱而归之农”“重本抑末宽农”(本指农业,末指商业)可知共同主张是力推重农抑商政策,故选D项;仅前两条记载提及“减省徭役”和“省徭役、薄征敛”,不符题意,排除A项;仅第一条记载提及“尽力田亩”,不符题意,排除B项;仅第三条记载提及“严禁游惰”,不符题意,排除C项。第35页共35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17 19:43:47 页数:35
价格:¥9.99 大小:589.31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