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献史料型选择题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献史料型选择题专项练习题汇编【考点点拨】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4.价值:史书:了解历史的最重要文献;受时代个人等主观影响档案文书类:因其原始、客观、真实和记录性,史料价值较高;可以补缺勘误,如《起居注》等文集、笔记、书信、日记:侧面印证历史,弥补缺失,相互考证;受作者主观性影响大族谱:可以提供较长时段的史料;带有主观性文学作品:可反映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状况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一、选择题(60题)1.(2021.天津卷.14)“羊左”传说讲述了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诚信守义的故事。西汉刘向的《列士传》记述了该故事,这一故事曾被唐代人引用,但《列士传》今己失传。2004年出土的东汉简牍中同时出现了羊角哀、左伯桃两人的名字,并未发现具体故事内容。根据上述材料,最能考证认定该故事的A.产生时间B.人物姓名C.具体内容D.历史价值2.(2017年全国卷2)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3.(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2)学者谢和耐说:“11—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政治上的重要表现是(  )A.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B.多个民族政权并立C.学者冲破汉唐儒学束缚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4.(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就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指出:“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强化政府的调控B.重本抑末C.发挥市场的作用D.工商皆本5.(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5)1853年,马克思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说:“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REPUB-LIQUECHINOISE-LIBERTE,EGALITE,FRATERNITE(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1862年,又说:“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这表明马克思(  )A.对中国的国情毫无认识B.推崇资产阶级政治理论C.对太平天国运动极为不满D.从世界潮流角度评判历史事件6.(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6)19世纪七八十年代,江南制造总局编印的《西国近事汇编》逐周汇述各国重要时事,其中还以大量的篇幅介绍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西方的工人运动,还有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美国的“康密尼党”(共产主义者)。这一现象(  )A.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B.反映了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D.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特征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7)1895年,李鸿章上书光绪帝:“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张之洞也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这反映出(  )A.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B.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的新动向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中国思想层面的变革呼之欲出8.(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0)陈云曾指出:“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人民政府(  )A.加快土地改革B.实行统购统销C.兴办人民食堂D.推广农业合作9.(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2)黑格尔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把它卷入无限的依赖里边,而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海洋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主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  )A.经济形态B.政治制度C.民族性格D.社会意识10.(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5)1941年,意大利人阿尔蒂埃罗·斯皮内利认为:“民族国家的绝对主权导致了各个国家都想支配别国的欲望……这种支配的欲望不可避免会导致最强大国家对所有其他国家的霸权。”为避免这种现象,二战结束后(  )A.世界经济趋向制度化发展B.苏联主导建立了华约组织C.美国实施“欧洲复兴计划”D.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启动11.(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5)“十六国”称谓源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书中道:“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崔鸿所述的这一局面(  )A.形成与南方政权宋的对峙B.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的更替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D.使得民族间隔阂逐渐消失12.(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8)最初,“谏官掌献替,以正人主;御史(台)掌纠察,以绳百僚”。北宋微宗时,谏官“凡朝政阙失,悉许论奏,则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在非其人,事有失当,皆得课正”,台官“凡官司稽违,悉许弹奏。则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这一变化(  )A.细分了台谏职权B.维护了朝廷纲纪C.钳制了皇帝权力D.有利于吏治清明13.(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9)宋时,西湖舟船,“无论四时,常有游玩人赁假,舟中所须器物,一一毕备,但朝出登舟而饮,暮则径归,不劳余力,惟支费钱”。东京“凡雇觅人力、干当人、酒食作匠之类,各有行老供雇”。这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B.雇佣关系的盛行C.百姓生活的富足D.手工产品的丰富14.(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11)王守仁说:“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该主张(  )A.否定了先秦的孔孟儒学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C.顺应了专制时代的需要D.肯定了个人的主体意识15.(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12)19世纪前期,清朝统治者说:“制夷要策首在封关,无论何国夷船,概不准其互市,而禁绝茶叶、大黄,有以制伏其命”,“中华能制外夷者在此,而外夷受制于中华者也在此。”据此推知,清朝统治者(  )A.世界认知贫乏B.推行朝贡贸易C.禁绝海外贸易D.防范侵略得当16.(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13)马克思指出:“与此同时,在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马克思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动摇了大清王朝统治根基B.激发了中国人的反抗意识C.直接引发了中国抗英斗争D.打破了清朝天朝上国迷梦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24)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18.(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30)据记载,1862年清军占领苏州后,江苏巡抚李鸿章对阊门外所建题为“民不能忘”的汉白玉牌坊耿耿于怀,责问:“阊门外白石牌坊何以建于伪忠王耶?”他得到的答复是: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B.否定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C.依靠政权进行反封建斗争D.顺应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19.(2022·湖湘教育高三期中联考·1)周王不是不想集中权力,而是条件不允许。说到底,是钱的问题,周王没有通过编户齐民直接控制税收的体制,也不大可能有后世的俸禄制度。由此可推知(  )A.贵族制度建构于编户齐民体制之上B.政治制度的变革依托经济的发展C.权力集中的根本在于实行俸禄制度D.封邦建国造成西周诸侯分裂割据20.(2022·湖湘教育高三期中联考·3)宋代,专供城区蔬菜的蔬圃大量出现,京城地区的蔬圃多为皇室和贵族私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时)宜春郡主高氏言,蒙恩赐城西蔬圃,望蠲(免除)其常租。上曰:“租税所以备军须,免之,则后援例者众。”不许。据此可以推断出宋朝(  )A.市民阶层壮大B.市坊界限打破C.中央集权削弱D.国家积贫积弱21.(2022·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13)两汉时期,对人祖的崇拜和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厚葬之风终汉一代都极为炽热,“生不极养,死乃重丧”成为风俗的流弊,如“京师贵戚…或至金缕玉匣,多埋珍宝”。这一现象反映出汉代(  )A.儒家思想影响增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僭越礼制现象严重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22.(2022·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14)19世纪80年代,中国一批开明人士强调“泰西富强之道,在有议院以通上下之情,而他皆所末”,同时又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凡事虽有上下议院议定,仍奏其君裁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维新变法运动兴起B.洋务运动弊端丛生C.民主革命浪潮高涨D.中体西用实践破产23.(2022·湖北新高考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  )A.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C.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D.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24.(2022·湖北新高考重点中学高三联考·2)公元前536年郑国在执政子产主持下“铸刑书”,向全社会公布,此举遭到晋国贤臣叔向的坚决反对,其理由是平民知道法律后就会弃礼从法,不再畏惧贵族,不合先王礼制。而二十年多年后晋国也向社会公布了成文法。由此可推知,各国颁布法律(  )A.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B.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消除了郑、晋国的社会矛盾D.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形成25.(2022·湖北新高考重点中学高三联考·7)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从“第一帝国”到“第二帝国”发生了很多变化。下列关于其变化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贵族制向官僚制转变B.扩张性向收敛性转变C.游牧业向农耕业转变D.生产力有革命性变化26.(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1)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鲁宣公“即位十年之内,未尝一朝京师,而五朝于齐。齐之视鲁不啻附庸”。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分封宗法体制瓦解B.诸侯交往频繁C.王权受到一定冲击D.官僚政治确立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7.(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2)《汉书·黄霸传》载:“自武帝以来,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即由亲信侍从组成的宫中决策班子)之官统于大司马。”由此可知,汉武帝时(  )A.丞相权力受到了削弱B.丞相不再负责政务C.实现行政与军政分离D.皇权专制受到削弱28.(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4)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讲主要指(  )A.行政效率大大提高B.决策程序更加规范C.分权制衡限制皇权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29.(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5)明朝中后期逐渐形成了一般奏疏的处理流程:“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之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这一运作流程(  )A.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内阁权力B.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C.标志着中央政治体制的完善D.无形中削弱了司礼监的地位30.(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8)李秀成撤兵上海时,给英、美、葡领事发出一信,信中说:“若我有志来取上海,犹如囊中取物。惟我仍念同教兄弟之情,恐争端一起,反被官兵冷笑。”这说明李秀成(  )A.自觉承担了反侵略任务B.奉行友好往来的对外政策C.抱守“天朝上国”的思想D.尚未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31.(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15)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109100此表反映出当时新中国(  )A.外交发展面临一些困境B.深受两极格局对峙影响C.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D.外交方针遭到西方抵制32.(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23)自1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这一现象说明法国(  )A.国家的统一尚未完成B.民主化的进程已经中断C.走向共和历程的艰辛D.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33.(2022·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测试·9)在明代中后期江南民众的社会生活中,“便衣裘帽,惟取华丽,或娼优而僭拟帝后,或隶仆而上同职官,贵贱混淆,上下无别”;“国初时,民居尚俭朴,三间五架,制甚狭小,……成化以后,富者之居,僭侔公室”。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  )A.专制皇权遭到一定冲击B.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变化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社会结构出现剧烈变动34.(2022·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测试·14)维新人士提倡民权,是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参政权,不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应享有的政治权利;推崇君主立宪,因“民智未开”而主张暂缓实行;宣传进化论,承认渐进过程,不承认突变,即应改良而非革命。这些主张体现出(  )A.近代中国无法实行共和政体B.维新派对中国的国情认识深刻C.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比较落后D.维新派不敢根本触动专制制度35.(2022·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测试·18)1938年正式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此分析(  )A.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B.使全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C.重申了中国人民联合的重要性D.强调了兵农是战争胜利之根本36.(2022·湖南省高三10月联考·1)甲骨文中的“周”像平原整划之田地,上或植五谷周密,其意象为田地紧密相连,或五谷紧密,引申有周密之意。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弃”能辨识不同土壤,教民稼穑,被尧任命为农师。这说明(  )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西周推行井田制B.周代土地私有制发达C.周人擅长于农耕D.周人开创了原始农业37.(2022·湖南省郴州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7)有学者说:“当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  )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B.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38.(2022·湖南省高三10月联考·8)19世纪80年代,中国一批开明人士强调“泰西富强之道,在有议院以通上下之情,而他皆所末”,同时又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凡事虽有上下议院议定,仍奏其君裁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洋务运动弊端丛生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C.民主革命浪潮高涨D.中体西用实践破产39.(2022·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联考·3)玄武门之变时,关于李世民携带的伏兵人数,有以下记载:记述出处“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旧唐书·太宗本纪》“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新唐书·长孙无忌传》“千牛16人、备身28人,不算其仪仗,计有四五十人。”(千牛、备身为太子侍从宿卫)《大唐六典·太子左右卫及诸率府》“尉迟敬德将七十余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资治通鉴》根据以上史料可知(  )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是被迫自卫B.《新唐书》成书晚于《旧唐书》,故《新唐书》更可信C.太子仪卫人数众多却在争斗中失败,故其战斗力低下D.李世民参与到玄武门之变的亲信、士兵数量不能确定40.(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1)周初,封建晋国时要求对待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封建鲁、卫时,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西周的这些举措(  )A.消除了商朝后代的反抗斗争B.强调因事而异,巩固了统治C.密切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D.促进西周与夏商遗民的文化交流41.(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16)建国初周恩来在某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的人民。一切国家都应当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地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此公报(  )A.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间合作B.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C.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条件D.是在会见缅甸、印度代表团时提出42.(2022·广西南宁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24)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43.(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24)“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厂志、学者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由此推知(  )A.历史呈现方式有多元化特点B.工厂和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纪实文学能客观反映当时现实D.厂史、厂志是最可信的史料44.(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22)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期间通过的《土地法令》《和平法令》等一系列法令,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验”。这一认识是基于这些法令(  )A.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以改造旧社会为目的C.实现了苏俄工业国有化建设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45.(2022·广西南宁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27)传统相权可分为“决策”和“执行”。明中期之后,内阁通过“票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但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内阁之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以此监察六部行政,间接获取执行权。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  )A.使得内阁有效制衡皇权B.有利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让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D.推动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6.(2022·广西南宁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30)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接管大城市后废除保甲制,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因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街政府被撤销。1954年,国家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据此可知,城市基层行政机构的变革(  )A.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B.发挥了统一战线作用C.凸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47.(2022·青桐鸣10月大联考·15)下表是北宋不同年间相关记述。这反映出当时(  )时间记述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皇帝)赐金明池善泅军士缗钱。先是,每岁为竞船之戏,纵民游观者一月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正月皇帝参加的上元灯节,是皇帝与民共度佳节的重要时日,皇帝会亲上御楼与百姓一起观灯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正月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皇)上以郭家大长公主薨,不御楼观灯。何执中,刘正夫言:长公主于属虽尊,于服已疏……(圣主御楼观灯)不宜以此事而辍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B.儒家“与民同乐”的思想得到践行C.传统社会门第观念被彻底打破D.理学伦理道德秩序逐步得到强化48.(2022·青桐鸣10月大联考·17)两宋市舶条法规定,市舶司要对所有货物(外国贡物除外)先进行抽解,即从舶商货物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国家的税收。未经抽解,舶商不能私取货物。经过抽解后,政府还会强制购买部分或全部的货物,此举称为“博买”。这一制度(  )A.规范了贸易市场秩序B.打破了抑商政策C.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D.增加了财政收入49.(2022·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13)1940年,毛泽东在《团结到底》中提出:“共产党人不许可同人家建立无原则的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所谓溶共、限共、防共、制共的一套,必须反对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据此可知,当时处理国共关系时中共的策略是(  )A.军事上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围剿”B.诚挚地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C.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D.认真贯彻和实现全面抗战路线50.(2022·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17)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各民族自治区自治机关须保障自治区内的一切人民,不问民族成份如何,均享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这表明,我国(  )A.正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B.提倡民主协商的精神C.从法律上保障公民权利D.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51.(2022·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18)有学者说:“黑格尔播下了龙种,而收获了屠龙战士-马克思!”;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一生,其实始终都没有逃出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笼罩。其前半生是个“忠实”的黑格尔主义者;后半生则是个彻底的反黑格尔主义者。”下列项中,与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人物始终保持一致B.黑格尔已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马克思吸取了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52.(2022·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25)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考古材料是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B.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载等全部属于文献资料C.传世文献出于当时人追述和概括,有很高的史料价值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53.(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18)雅典有一部强制捐款法,称为《交换法》。它规定,当遇到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进行捐献。这一法律规定的初衷是救济灾民,但它不是立足于道德的自觉自愿,而是凭借法律强制推行。这说明古代雅典(  )A.法律的高度发达提高了社会救济水平B.通过强制手段能提高民主程度C.个人财产得不到有效保障D.法律能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54.(2022·广西南宁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26)有学者认为,虽然唐代统治者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以维系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仁爱的传统,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这说明(  )A.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受到挑战B.战乱时代人们渴求精神安慰C.道家针对生老病死作出解释D.佛教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地位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5.(2022·广西南宁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33)苏联执行“一五”计划时,正赶上席卷欧美的经济大危机,欧美过剩产能无法释放,大批产业工人失业,苏联借机引进西方的设备、资金和人才。据统计,苏联从西方获得了17亿美元贷款,世界工业设备出口一半到了苏联,还有不少欧美工人移民苏联。据此可知,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  )A.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B.工业建设严重依赖欧美的资本输出C.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56.(2022·青桐鸣10月大联考·21)清朝初年,为防范与清朝抗衡的郑成功,曾下令禁海,停止一切海上贸易,实行“海禁”。清朝收复台湾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恢复海上贸易,分设闽、粤、江、浙四个海关,与外国通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只留广州一关,强制推行“公行制度”。这表明清朝前期(  )A.实行与明朝相同外贸政策B.对外贸易实行限制政策C.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D.一口通商取代朝贡贸易57.(2022·青桐鸣10月大联考·24)清朝皇帝常挂在嘴上的“乾纲独断”,既指朝政一般经过众议,最后由皇帝裁断的常规程序,也有如康熙帝的平三藩、禁南洋和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那样无须众议或摒弃众议的“圣衷宸断”。这反映了康雍乾时期(  )A.形成了古代最后的盛世B.皇权决策具有灵活性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完善了国家决策制度58.(2022·青桐鸣10月大联考·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铸币专营政策,同时,国家又建立了以均输平准为代表的官营商业体系,并辅之以“算缗”“告缗”等掠夺性政策,这加速了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这一现象客观上促进了(  )A.农民的个体劳作B.精耕细作农业日渐成熟C.农业商品化进程D.田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59.(2022·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1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蔡和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北伐是冯玉祥的事,东征是唐生智的事,都与我们无关”,我们要“坚决地自觉地来干我们自己的事,来找我们自己的地盘和武力。”这表明他(  )A.提出开创农村武装起义局面B.决心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C.认为国共合作北伐是错误的D.主张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0.(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10)1905年7月30日,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人会者宣誓: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孙中山与人会者一一行握手礼,并欣然道喜曰:“为君等庆贺,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孙中山此举意在强调(  )A.革命政党成立之事实B.脱离中国革命之意义C.革命者反封建的立场D.民族危机形势之严峻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文献史料型1.【考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解析】“羊左”传说被西汉刘向的《列士传》记述,出土的汉简牍中出现了羊角哀、左伯桃两人的名字,并未发现具体故事内容,根据地下考古史料与地上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的方法,我们能确定该故事的人物姓名,故选B项;具体内容在出土的东汉简牍中没有,该故事有待于考古史料的进一步发掘,故C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并非最佳选项;根据现有史料只能确定该故事的人物姓名,其历史价值不能真正确定,故D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并非最佳选项;“羊左”传说是春秋时期,西汉刘向的《列士传》记述了该故事,出土的东汉简牍只出现两人的名字,这不能断定该故事的产生时间,排除A项。【答案】B(3分)C(1分)D(1分)2.【答案】C【详解】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足以证明回忆录是受时代的影响的,即材料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是有影响的,C正确;内容均有所不同足以证明回忆录并不能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排除A;回忆录有回忆者主观因素影响,不一定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排除B;版本越新也不一定越接近历史真相,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D。3.【答案】D【解析】11—13世纪属于宋元时期,当时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得以形成,故选D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应该是在清朝初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属于民族关系方面的变化,不是政治方面的变化,排除B项;学者冲破汉唐儒学束缚属于思想方面的变化,不属于政治方面的变化,排除C项。4.【答案】C【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题干大意是:王夫之认为粮食贵了就会伤害到底层人民,粮食贱了就会伤害农民,所以不能在贵的时候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让它便宜下来,如果下禁令就会导致囤积粮食的人不卖了,反而会更贵;反之,也是这个道理,由此可知,他主张要遵循市场的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物价的调控作用,故选C项;题干是强调发挥市场对物价的调控作用,而不是强化政府的调控,排除A项;题干提到物价调控问题,与重本抑末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商业领域的物价调控问题,而没有关注到工商业的地位问题,排除D项。5.【答案】D【解析】由“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说明马克思是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来看待太平天国运动,故选D项;由“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可知,马克思对中国的国情是比较了解的,排除A项;马克思不是推崇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是推崇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能够进步,排除B项;马克思看到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带来自由、平等和博爱,所以评价其“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但是他看到了“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说明他对太平天国运动是抱有希望的,排除C项。6.【答案】B【解析】江南制造总局编印的书籍介绍每周各国重要时事以及有关工人运动和民主政党的相关内容,说明国人由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到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事务逐步关注,这是对世界观念的变化,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仅是对世界其他国家重要事件的报道,仅有助于让国人更多的了解世界,并没有与救亡图存相关的信息,排除A项;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应该是在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仅提到对各国重要时事的报道,没有体现中体西用的特征,排除D项。7.【答案】B【解析】由“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不变其法不能变器”等信息可知,洋务派认为变法才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是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故选B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李鸿章和张之洞不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洋务派在反思自己的做法,但并不能据此说明中国思想层面的变革呼之欲出,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53年在不同的地区存在若干日用消费品供求关系的紧张,要缓解这一问题,就是要解决供应问题,统购统销是在全国一盘棋的情况下,实现总体的供求关系平衡,所以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故选B项;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也不是解决日用消费品供求关系的举措,排除A项;兴办人民食堂是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实行的,与题干时间不符,也不是解决日用消费品供求关系的正确方式,排除C项;推广农业合作是解决生产问题,与供求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海洋文明环境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形态是以工商业经济为主,而工商业经济发展具有开放性特征,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具有追求利润和积极从事征服和掠夺的行动,所以经济形态是海洋文明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最直接的影响,故选A项;政治制度不是海洋文明带来的直接影响,且两国政治制度是不同的,排除B项;海洋文明给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直接影响是经济形态,而民族性格是其间接影响,排除C项;社会意识是海洋文明带来的经济形态所决定的,所以也属于间接影响,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启动,就使得欧洲国家都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这就有利于防止民族国家的绝对主权导致的霸权政策实施,故选D项;世界经济趋向制度化是规范世界经济秩序的手段,而不是关于防止民族国家绝对主权导致霸权的手段,排除A项;苏联主导建立的华约组织是实施其霸权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美国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也是为其世界霸权服务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题干指的是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的十六个政权,所以这一局面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的时候,故选C项;上述十六国局面形成于公元前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时,当时南方是东晋政权,而不是与南方政权宋的对峙,排除A项;十六国政权主要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但是也有汉族政权存在,所以不能说完全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的更替,排除B项;十六国存在的时候正是少数民族南迁和各自建立政权并割据混战的时候,所以民族间的隔阂是存在的,而不是逐渐消失,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题干中反映的变化是台谏官由分别对皇帝和百官的进谏与监察,到台谏官都用来监督和纠察官员的行为和过失,这有利于推动吏治清明,故选D项;题干中的台谏职权由监察对象不同到基本相似,所以其变化并不是细分了其职权,排除A项;题干中台谏官的监察对象是百官,而不仅是朝廷之上的高官,所以作用并不仅仅是维护朝廷纲纪,排除B项;台谏官由分别监察皇帝和百官到都用来监督和纠察百官,有利于加强皇权,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题干讲了两个信息,一个信息是西湖的舟船无论哪个季节都常有游人租赁,上面备好了各种所需物品,只要支付费用就可以了,另一个信息是在东京如果要雇佣男役、干杂活的或者厨师等都有中间人帮忙,两个信息都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中第一个信息并没有提到雇佣关系,所以不能说雇佣关系盛行,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租赁游船和雇人做事两个现象,并不能代表百姓生活的富足,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主要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是手工产品的丰富,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王守仁的言论核心是说万事万物都源于自己的内心,做学问贵在得到心,只要自己的内心认为是错误的,那么即使是言论出于孔子,也不敢当做对的,也就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就肯定了个人的主体意识,故选D项;王守仁并不是一定要否定先秦的孔孟之学,而是只要是不符合自己的内心所认为的,就都该否定,而符合的就要认可,排除A项;王守仁的心学不主张经世致用,而是主张加强自己的内心修养,而不外求于客观世界,排除B项;题干仅体现王阳明“心外无理”等主张,并没有提到其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排除C项。15.【答案】A【解析】清朝统治者认为制夷的主要手段是严格限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只要是让外国得不到茶叶、大黄等物产,就可以达到制夷的目的,这本身说明统治者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这是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故选A项;题干提到的是对外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而没有涉及朝贡贸易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禁绝的是茶叶、大黄等特定物产,而不是禁绝海外贸易,排除C项;“封关”这种方式用来防范外来的侵略是一种被动的防范措施,所以不能说是一种很恰当的举措,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题干提到鸦片战争时的仇英火种成为了中国人形成难以扑灭的愤怒,这说明鸦片战争引发了国人的强烈反抗意识,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国人的反抗意识,这与维护清朝的主权是一致的,不是针对清王朝,所以不会动摇其统治危机,排除A项;题干提到引发的是愤怒的意识,而并没有提到相应的抗英行动,排除C项;听题干提到的是鸦片战争引发了民族的反抗意识,而不是打破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迷梦,排除D项。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答案】B【解析】据材料“”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轻率地役使百姓使人民大量死亡)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关注百姓生存现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选B项;材料仅叙述各个思想家观点,未提及融合,汉代董仲舒融合各家学说创立新儒学,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法家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据材料“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减税政策,反抗清政府统治,故选C项;《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的理想,但实际上并没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减粮”(减少赋税),未涉及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太平天国虽然提出《资政新篇》,但未实施,没有顺应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据材料“周王没有通过编户齐民直接控制税收的体制,也不大可能有后世的俸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时,土地所有制为井田制,实行集体劳作,生产力水平低下,周王没有实现权力集中的经济实力,故选B项;西周时没有编户齐民。春秋战国征战连年,开始设置户籍制度,旧宗法制度下的“族长主管制”中土地与人民悉为该宗族财产所有的,而“编户齐民”将他们从森严阶级制度中重新解构、洗牌,排除A项;权力集中的根本在于周王具备经济实力,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周王无法集中权力的原因探讨,不是强调分封制的影响,排除D项。20.【答案】A【解析】题干中“宋代专供城区蔬菜的蔬圃大量出现”可知,宋朝城市规模扩大,市民人数增多,故选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市坊界限的信息,排除B项;宋朝初期中央集权强化,排除C项;题干并未反映宋朝财政收支比对,且入不敷出问题,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汉代民间的厚葬之风反映的是对祖先的崇拜和纪念,这是儒家思想重视亲情和家庭观念的体现,这反映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使得儒家思想影响增强,故选A项;题干体现的是汉代通过厚葬来表达民间重视对人祖的崇拜和纪念,不涉及政治,所以不能体现血缘政治色彩浓厚,排除B项;题干尽管提到汉代民间的厚葬之风,但是并没有提到在厚葬过程中有僭越礼制的行为,排除C项;题干提到汉代民间的厚葬之风,但是并没有单独提到豪强地主势力,所以没法反映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由“泰西富强之道,在有议院以通上下之情,而他皆所末”可知,这是19世纪初80年代的开明之士在思考谋求国家富强的出路,之所以说议院方面的好处,是源于当时正在进行的洋务运动存在问题,所以在反思中关注到了西方国家在政治方面的不同,然后加入对我国国情的思考,从而有了上述主张,故选B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民主革命浪潮高涨是在20世纪初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体西用实践破产是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作为标志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3.【答案】B【解析】题干显示周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到各地做诸侯,这能够显示新的天子不计前嫌和对先代贵族的宽容,对于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有积极意义,故选B项;题干所述时间为周武王时,而西周时儒家还没有形成,排除A项;题干显示周武王分封的先代贵族并不是在西北方,所以没法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排除C项;中央集权的统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而题干所述时间为西周,二者时间不符,排除D项。24.【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现象是在春秋时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刚刚崛起,需要通过法律来肯定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要求,晋国叔向的反对并没有成功,反而之后晋国也颁布了成文法,说明这顺应了当时地主阶级当权的需要,故选B项;春秋时期各国颁布法律并不能代表平民的利益,而是代表新兴统治者的需求,所以不能说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排除A项;法律颁布不能消除郑国和晋国的社会矛盾,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排除C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应该是在秦汉时期,而不是春秋时期,排除D项。25.【答案】A【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第一帝国”到“第二帝国”指的是从秦汉到隋唐宋这一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逐渐完善,选官标准从注重门第到最终注重才学,真正实现了贵族制到官僚制的转变,故选A项;这一时期基本上都存在王朝开疆拓土的行动,所以扩张性基本上是存在的,尽管宋朝时期国土面积在缩小,但是宋代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远超唐朝,这也是开放性的表现,而不是收敛性,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几个王朝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所以不是游牧业向农耕业发展转变,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生产力虽然有发展,但依然是铁犁牛耕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D项。26.【答案】C【解析】据材料“即位十年之内,未尝一朝京师,而五朝于齐。齐之视鲁不啻附庸”,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觐齐国次数远多于周王室,说明周王室衰微,故选C项;春秋时期分封宗法体制并未瓦解,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朝觐,并不是交往,排除B项;秦朝时官僚政治才确立,排除D项。27.【答案】A【解析】据材料“自武帝以来,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即由亲信侍从组成的宫中决策班子)之官统于大司马”,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内朝,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选A项;内朝设立后,丞相还负责政务,排除B项;秦代设立三公九卿,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政,已经分离,排除C项;中朝由皇帝亲信组成,设立中朝加强了皇权,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据材料“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制度变革层面来讲”,可知三省六部制将皇帝决策权纳入三省决策职责之内,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故选B项;行政效率提高并不是制度变革层面的,而是内容方面的,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并不是分权制衡,排除C项;科举制有利于加快社会阶层流动,排除D项。29.【答案】A【解析】据材料“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之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可知明朝中后期中央处理奏疏必经过文书官和太监,太监权力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内阁的权力,故选A项;明代的奏疏制度并不能有效防止中央决策的失误,排除B项;明代中后期太监专权,中央政治体制并不完善,排除C项;明代中后期的奏疏流程加强了司礼监的地位,排除D项。30.【答案】D【解析】据材料“若我有志来取上海,犹如囊中取物。惟我仍念同教兄弟之情,恐争端一起,反被官兵冷笑”,可知李秀成认为西方列强是兄弟,对其抱有幻想,故选D项;李秀成认为列强是兄弟,并不是反侵略,排除A项;材料是李秀成的言论,并不是友好往来的对外政策,排除B项;李秀成认为西方列强是兄弟,说明其并没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排除C项。31.【答案】A【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据上表,可知1949年到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呈减少趋势,说明新中国外交发展受阻,故选A项;两极格局对峙形成是在19955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一边倒"强调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西方国家并不抵制,排除D项。32.【答案】C【解析】据材料“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可知法国共和之路时间漫长、过程曲折,比较艰辛,故选C项;法国当时处于统一局面,排除A项;法国民主化进程并未中断,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共和之路艰辛,无法得知封建残余势力强大,排除D项。33.【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的穿着打扮和民居建筑越来越与上层人士和富裕之户接近,几乎看不出区别,这是由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观念改变,从而引发社会生活的变化,故选B项;题干提到的现象是民众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政治无关,并不能冲击专制皇权,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社会生活领域里民众的变化,与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民众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变化,并没有提到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34.【答案】D【解析】维新人士主张的民权不是民众的民主权利,且主张暂缓实行君主立宪,主张改良而不是革命,说明维新人士不敢从根本上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故选D项;题干仅提到维新人士对君主立宪的态度,并没有提到对民主共和的态度,所以没法据此说中国是否能实现共和政体,排除A项;维新派上述主张是基于其软弱和妥协的特性,而不是对国情的深刻认识,排除B项;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改良和建立君主立宪制,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种进步,所以不能说其思想比较落后,排除C项。35.【答案】A【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由题干中的“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可知,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日本是非正义的,而中国是正义的战争,所以必然胜利,故选A项;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整风运动使得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而不是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日本因为战争的非正义性会必然失败,而不是重申中国人民联合的重要性,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日本因为战争是非正义的,所以必然失败的道理,而不是说中国为争取最后胜利该如何做的问题,排除D项。36.【答案】C【解析】材料中“其意象为田地紧密相连,或五谷紧密”可知“周”字原本的字意就与田地有关,再结合材料所说,周人传说中的始祖能辨识土壤且“被尧任命为农师”,推测周人是对农耕事业比较擅长因此而得名、受重用,故选C项;甲骨文为商代文字,材料所述情形与西周实行何种制度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土地私有制于战国时期出现,排除B项;材料可知周人擅长农业,并未提及是否是周人开创原始农业,且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雏形,排除D项。37.【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信息显示,清末民初部分旧有的士绅面对科举制废除并没有强烈反抗,而且支持辛亥革命与反对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分化,部分士绅观念和行动适应和影响了当时的政局变动,故选D项;题干中有关科举制废除这一现象没法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其群众基础并不广泛,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20世纪初封建士绅的变化,而不是整个民族的民族意识问题觉醒问题,排除C项。38.【答案】A【解析】材料中“19世纪80年代”及对议院的讨论可知这一批开明人士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之所以提出早期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观点,是由于经过中法战争发现了洋务运动仅学习西方器物而不学习西方制度是有弊端的,故选A项;维新变法兴起于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主革命浪潮高涨于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排除C项;中体西用实践破产于甲午中日战争即1895年,排除D项。39.【答案】D【解析】材料中不同史料对于李世民携带的伏兵人数有“九人”和“七十余骑”的不同记录,相差悬殊,因此其具体数量并不能确定,故选D项;据材料“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可知,《旧唐书》中所述李世民是主动自卫而非被迫,而其他三则史料中并未提及其是否“自卫”,排除A项;《新唐书》和《旧唐书》都属于二手文献史料,史料价值是一样的,排除B项;材料中第三则史料虽提及太子仪卫人数,但是并未提到李世民的伏兵人数,而第四则史料又未提到太子的仪卫人数,故无法进行对比,不能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40.【答案】B【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题干提及西周统治者要求分封诸侯对夏遗民要“夏政”“戎索”并举,对商遗民要“商政”“周索”并举,体现了统治者对于不同的先代遗民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利于统治,故选B项;“消除了”不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分封制,未涉及宗法制,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是西周统治对夏、商的政治统治,排除D项。41.【答案】A【解析】该公报涉及了民族自决,自由选择“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等信息,紧扣“建国初周恩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公报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有利于减少亚非国家的误解,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故选A项;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会谈中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排除B项;美国、中国与题干中“现在仍旧是附属地的人民”明显不符,且无关,排除C项;是在会见缅甸、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42.【答案】A【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由嫡长子继承,这是为了解决土地、财产、权位的继承问题,因嫡长子身份相对贤能更容易确定,因而一定程度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可知由兄终弟及、立子以贤转变为嫡长子继承,有助于政治统治稳定有序,故选A项;王位世袭制形成于夏,发生在材料所述情形之前,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秦朝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儒家思想创始于春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3.【答案】A【解析】题干“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厂志、学者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可知,对于“三线建设”有回忆录、部门资料、影视作品等不同呈现方式,故选A项;题干提及的是历史的呈现方式,非比较史料丰富程度,排除B项;纪实文学有一定的主观性,“客观反映当时现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绝对,排除C项;“最可信”不合史实,且孤证不立,排除D项。44.【答案】B【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意在消灭俄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和平法令》希望废止割地赔款,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利于改造旧社会与旧世界,故选B项;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国内意义,与“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验”相悖,排除A项;实现了苏俄工业国有化建设是在斯大林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1936年苏联宪法,排除D项。45.【答案】B【解析】材料“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可知张居正改革前决策和执行权力处于分离状态,不利于决策直接推进执行,影响效率,张居正改革后,内阁在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同时间接获取执行权,由此可以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权力来自皇帝,无法制衡皇权,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票拟”后仍需皇帝“批红”方能做出最终决策,内阁首辅并无独立相权,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推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46.【答案】A【解析】材料“设立区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可知基层行政机构带有群众自治性,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基层的最直观体现,故选A项;建国后统一战线的对象主要是民主党派,与基层居民委员会无关,排除B项;1954年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此阶段的基层民主工作无法凸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排除C项;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指一五计划等方面的经济成就,城市基层民主的建设可以调动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热情,但材料无法得知具体结果,不能说“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47.【答案】B【解析】据材料“(皇帝)赐……纵民游观者一月”“皇帝与民共度佳节”“(圣主御楼观灯)不宜以此事而辍”可知,北宋统治者在举行的文化活动中同百姓一道观赏,这反映出儒家“与民同乐”的思想得到践行,故选B项;材料强调统治者“与民同乐”思想,而不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排除A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理学伦理道德秩序包括三纲五常等,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48.【答案】D【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据材料“从舶商货物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国家的税收”“政府还会强制购买部分或全部的货物”可知,抽解就是宋朝征收的进口货物税,“博买”是强制性低价收购,这都增加了宋代财政收入,故选D项;材料是对外商的管理,而不是规范贸易市场秩序,排除A项;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的经济政策,“打破”说法错误,排除B项;强制性的“博买”,官方价例定得很低,而且多以官库积压滞销物货支付,折价时又多方克扣,不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排除C项。49.【答案】C【解析】由“共产党人不许可同人家建立无原则的统一战线”可知,当时中共的策略是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要有原则,不可以是“右倾机会主义”的,也不是“溶共、限共、防共、制共”的,所以原则就是独立自主,故选C项;题干是强调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而国民党的“围剿”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面对国民党的“溶共、限共、防共、制共”政策的策略,而不是是否诚挚的合作抗日,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处理国共关系的策略问题,而不是抗日问题,所以与全面抗战路线无关,排除D项。50.【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不问民族成份如何,均享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自由权可得,国家奉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故选D项;题干体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实施下的具体规定,而不是其是否正式实施,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中的规定体现的是各民族都有相同的权利,而不是民族之间民主协商,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各民族之间的权利平等问题,而不是法律保障公民权利问题,排除C项。51.【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成分,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故选D项;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人物始终保持一致与“后半生则是个彻底的反黑格尔主义者”不符,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黑格尔没有,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排除C项。52.【答案】D【解析】据材料“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可知,充分发挥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的价值,二者相互印证,以了解、研究上古历史,故选D项;“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说明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唯一”说法错误,排除A项;甲骨文、青铜铭文如果是考古发掘的,就属于考古材料,且材料强调研究上古历史需借助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结合,排除B项;材料强调研究上古历史的基本路径是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结合,而不是传世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53.【答案】C【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题干中“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进行捐献”“凭借法律强制推行”可知,古代雅典公民的个人财产在特殊情况要强制“捐赠”,故选C项;雅典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水平较低,且法律应保护公民财产,排除A项;强制捐赠不利于“民主程度”的提高,排除B项;道德水平是自觉自愿,与强制捐赠相悖,排除D项。54.【答案】A【解析】材料中“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可知当时维系中国传统礼教的儒家传统伦理被认为无法与宗教匹敌,可得出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受到挑战,故选A项;唐代是大一统王朝,不处于战乱时代,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祭奠天地祖先、忠孝仁爱和教规信仰方面,道家关于生老病死的解释主要侧重修身养性,故此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虽一度受到挑战,佛教未曾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地位,排除D项。55.【答案】D【解析】材料可知“苏联借机引进西方的设备、资金和人才”,而一定程度上引进西方技术和资金是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是计划经济,仅在国家计划范围内进行对外贸易而非实行对外开放,排除A项;材料仅可推知苏联借欧美经济危机之际利用西方资金、技术和过剩产能发展自身经济,不是“依赖”欧美,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是计划经济并且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排除C项。56.【答案】B【解析】清初实行“海禁”,收复台湾后四口通商,乾隆二十二年后仅有一口通商,即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实行限制政策,故选B项;明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1567年,隆庆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相同”说法错误,排除A项;设海关与外国通商与“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不符,排除C项;一口通商是乾隆二十二年才实行的,且朝贡贸易一直存在,排除D项。57.【答案】B【解析】康雍乾时期的决策方式,既有经正常的众议后皇帝裁决,也有皇帝直接决定,这表明其决策的灵活性,故选B项;康雍乾盛世形成的原因不仅有决策方式的灵活,还有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皇权决策具有灵活性,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无关,排除C项;“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58.【答案】D【解析】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据材料“这加速了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可知,大量民间资本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故选D项;农民的个体劳作与“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不符,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而汉武帝重农抑商,排除C项。59.【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干我们自己的事,来找我们自己的地盘和武力”可知,蔡和森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做自己的事情,也就是独立领导革命,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武装力量,故选D项;题干中的信息只提到干自己的事,但并没有提到去哪里如何干,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中国共产党要独立领导革命,并没有提到革命对象问题,排除B项;蔡和森认为北伐不是共产党该做的事,但并没有说北伐是错误的,排除C项。60.【答案】C【解析】据材料“为君等庆贺,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可知孙中山的言论反映出其与清政府的决裂态度,意在强调反清立场,故选C项;当时只是筹备会,同盟会还未正式成立,排除A项;孙中山提到非清朝人,并不是非中国人,仍属于中国革命,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孙中山反清,并不是反侵略,无法得知民族危机的形势,排除D项。第29页共2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17 19:44:08 页数:29
价格:¥9.99 大小:70.12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