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因果型选择题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因果型选择题专项练习题汇编【考点点拨】1.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试题直接考查逻辑思维能力。此类选择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①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细化词语有“主要因素”“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重要原因”“因为”“背景”“直接原因”“原因在于”“主要动力”“目的”“为了”“旨在”“意在”等;②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细化词语有“作用”“重要影响”“结果”等。但有时候题干没有“影响”、“结果”一类标志性词语,但在备选项中有“……了”的语句搭配或其他表示结果或影响的词语,如“引起了”、“导致了”、“增强了”“导致”、“有利于”等。③另外,在一部分“反映、体现类”、“表明、说明”类试题也存在因果关系。这类试题没有“原因”、“目的”、“为了”等一些明显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或搭配,但通过题意可以得出是题干和题肢是“因2.解题技巧注意:(1)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2)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方法:(1)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2)①需要注意主要原因一般就是指根本原因,诀窍在于假设答案A、B都是原因,哪个是主要原因或者根本原因,如果A的结果是B,答案选A,反之选B;②关于目的类最佳项选择题,诀窍在于假设A、B都是目的,而A是B的目的,答案选A,反之选B;③关于深远影响类选择题,诀窍在于假设A、B都是影响,而B是A的影响,B属于深远影响,是最佳答案,反之选A。第41页共41页
(3)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3.知识拓展(1)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因素。主观原因: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称主观原因。它是人为的因素,即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它与客观原因相对应。(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引起结果发生的诸因素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次要原因是指在引起结果发生的诸因素中起非主导和非决定作用的因素。(3)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向;外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4)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更加侧重于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因素。(5)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像内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第41页共41页
,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了。规律总结:根本原因强调其“决定性、必然性”。主要原因强调其“重要性”。直接原因强调其“连续性”。【高考真题】1.(2021·山东高考·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2.(2020.7·天津高考·12)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3.(2021·北京高考·4)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明末“海禁”后,瓷器出口大幅减少,同时期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生产出色彩艳丽的伊万里瓷,在欧洲广受欢迎。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是( )①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②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③官营制瓷业占主导地位④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021·山东高考·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第41页共41页
5.(2020.7·天津高考·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6.(2020.7·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7.(2020.7·浙江高考·14)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年份成就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92年“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20·山东高考·15)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第41页共41页
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9.(2020·山东高考·14)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图4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图4A.①B.②C.③D.④10.(2020·山东高考·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11.(2020·山东高考·9)图3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第41页共41页
图3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12.(2020·山东高考·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13.(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第41页共41页
14.(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15.(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6.(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及时巩固】1.(2021·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4)宋王朝将镇市管辖权从具有军事色彩的镇将转移到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镇市监等基层官吏手中,同时将镇和市合二为一,使镇市成为宋代城乡之间进行要素流通的中转环节。这一转变源于(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矛盾的缓和D.抑武政策的推行2.(2021·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5)明朝某思想家反对从先验的伦理原则出发来规范、限制现实的生活,主张以“民情之所欲”为道德评价的标准。其意在( )A.发扬民本思想B.批判理学虚伪C.追求物质享受D.否定传统伦理3.(2021·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13)1934第41页共41页
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一个由联邦政府主导的石油管制代系,内政部和矿务局负责预测下个月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并根据石油公司的要求,规定下个月石油产量,再由各州及石油公司共同执行。这一挙措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经济危机B.维持石油价格稳定C.促进工业复兴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4.(2021·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14)1960年3月,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后,戴髙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推动东西方缓和。戴高乐的主要意图是( )A.反抗美国霸权B.寻求苏联支持C.提高法国国际地位D.挑战战后国际秩序5.(2021·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16)2016年2月,美日等12国正式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7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就职当天宣布退出该协定,其后该协定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21年9月,中国政府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表明( )A.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航向B.发达国家主宰世界贸易C.国际经济新秩序己经确立D.区域经济一体化曲折发展6.(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9)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率先开进了南泥湾。不久,其他各团及三五九旅旅部也进驻了垦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各直属单位随后也来到南泥湾参加垦荒。一时间,在南泥湾掀起了一个开荒生产的热潮。这一热潮的主要影响是( )A.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关系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保障了华北百团大战供给7.(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25)学者研究发现,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反秦的人都是下层来的,少有中层来的,从民间钻出来的下层人士,吸收了中层里散乱的成员,构成了反秦队伍。秦代的缺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其意在强调秦朝( )A.郡县制的成效有限B.中央权力尚未集中C.基层管理制度欠缺D.官吏集团效率低下8.(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34第41页共41页
)革命之初,法国人对宪法的向往几达狂热程度。“无宪法、毋宁死”的标语挂满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可是在还未得到一部宪法之前,他们就已莫名奇妙地对这种宪法的功能表现出了一种隐隐约约的不信任感。他们的心灵深处最看重的,毋宁说还是某种专制权威。这说明,近代法国宪政受困于( )A.公意至上的理念构想B.立宪程序的简单随意C.重法轻权的历史传统D.外来势力的严重干涉9.(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35)长期以来,哭泣是英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到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军事和科学力量将不哭的英国人和下等人区别开来”,泪不轻弹也成为英国国民形象的核心特征。据此可知,近代英国国民形象的变迁得益于( )A.人文精神的衰落B.宗教改革的彻底C.科学理性的增强D.国家实力的提升10.(2022·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2)1876年,清政府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这一规则的制定( )A.体现出外交近代化的艰巨性B.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C.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D.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11.(2022·湖北新高考重点中学高三联考·9)据记载,商朝出现了我国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秦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唐朝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突出官办性质,元朝将宋朝时创设的急递铺作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的发展(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B.受到了孔孟儒学的推动C.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D.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12.(2022·湖北新高考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0)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长期的基本经济政策,但从明朝中期开始民间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比如太湖地区的盛泽镇是当时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该现象表明当时( )第41页共41页
A.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府的监管B.市镇经济的发展极为迅速C.专业性生产得到了突出发展D.本末观念事实上受到冲击13.(2022·湖北新高考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1)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的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这一状况的出现( )A.导致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B.根源于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C.加重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D.将改善中国外贸的不利局面14.(2022·湖北新高考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3)魏源将以黄宗羲思想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潮作为引入西学的桥梁,梁启超高呼《明夷待访录》比《民约论》还要早十年,并多次偷偷翻印以作为宣传民主的材料,孙中山也曾评价“惟有黄梨洲先生,空传忠孝,卓萦能文章,高瞻远识,超越千古”。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极力推崇黄宗羲思想的共同原因是( )A.黄宗羲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先驱B.从传统中寻找向西方学习的合理性C.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他们企图推翻落后封建专制制度15.(2022·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联考·3)占田制是西晋颁行的土地、赋税制度。它明确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这一规定有利于( )A.减轻百姓负担B.维护士族特权C.防止官员腐败D.遏制土地兼并16.(2022·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联考·5)宋代地方官对于贫富两个群体都要进行引导,对于富人要引导其清楚自身的需求,善待贫农,而对于贫农则是引导其及时交租,避免因为双方矛盾加剧从而影响到地方社会的和谐。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增强B.基层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阶层的流动明显加快D.贫农抗租比较普遍17.(2022·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测试·5第41页共41页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出现雏形。原来的三公九卿制依然存在,虽然更多地成为一种名誉官衔,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下重新掌握实际权力的可能。由此可知魏晋时期( )A.社会动荡导致君权旁落B.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完备C.门阀势力控制中央政权D.中枢机构运行呈双轨局面18.(2022·湖南省郴州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5)明朝时期,北方延绥镇兵马云集,其军需全赖商人接济,每年有定额,往往招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盐)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这一现象( )A.打破了私人对贩盐业的垄断B.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管控C.抑制了徽商经济实力的增强D.推动了地方商业中心形成19.(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12)“拜谒中山(孙中山)陵”现象在国民党的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如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要谒陵,宁粤和议共赴国难要谒陵,召开五中全会以示团结要谒陵,西安事变归来要谒陵。国民党的做法意在( )A.崇拜和尊敬孙中山先生B.宣示合法地位,巩固统治地位C.加强国民党党内的团结D.认可和践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20.(2022·广东省高三10月阶段检测·9)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制定了保全军舰、保护海上运输线、寻机袭击日军运兵船队等作战原则;日本在战前拟定的侵略计划的重点是:日本海军寻机消灭北洋舰队,为陆军登陆华北创造条件。据此可知,影响这场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是( )A.陆军实力强弱B.海军作战战略C.陆海攻防配合D.综合国力强弱21.(2022·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20)1949年10月24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一份备忘录中指出:“如果采取‘不承认’政策,‘目前这个共产党国家指望苏联的倾向’将会增强。”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意图是( )A.与新中国建交B.主导对苏冷战C.摆脱美国控制D.离间中苏关系第41页共41页
22.(2021·九师联盟高三9月质量检测<全国卷>·13)时间史实1943年10月罗斯福对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说:“将中国包括在四大国之内……是极为重要的。”“中国既不会侵略,也不会成为帝国主义,而将成为抵消苏联力量的有用的平衡力量。”1943年11月在中、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对蒋介石优礼有加,他经常把丘吉尔撇在一边,去同蒋介石谈话。1943年12月罗斯福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材料中罗斯福竭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坚持抗战具有世界意义B.加强反法西斯阵营内部的团结C.抵消掉苏联势力扩张的需要D.贯彻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考量23.(2021·山西长治高三九月质量监测·5)下表1是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表中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代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表1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A.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B.国家分裂割据政权疆域缩小C.经济重心移动经济格局变化D.少数民族内侵农业遭到破坏24.(2021·河北省级联测高三第二次考试·8)图4为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密度分布图。影响这一时期近代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第41页共41页
图4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密度分布图A.外贸中心的转移B.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C.洋务新政的开展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25.(2021·重启育才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二·15)江苏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下表是1974—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时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1974年红梅Ⅰ型(120系列)折叠式照相机投产,常州市自主生产照相机1977年红梅Ⅱ型(135系列)塑料相机开始定型生产1981年国集合营常州照相机总厂成立,职工超千人1985年底累计生产了10个型号的产品共86.15万架,销售至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到印尼1988年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1万吨,为全国同行业第一A.经济特区的建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C.浦东开发的辐射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26.(2021·广东深圳罗湖区一模·8)民国初年,太平天国史的书写和研究范式出现了新变化。据表1可知,影响这些新变化的主要思想因素是( )第41页共41页
著作《太平天国志》《太平天国革命史》《太平天国野史》观点在“自叙”中,作者坚守反满兴汉的民族革命立场。将太平天国的起事原因解释为“客帝临朝”,“盗憎”“中原故族”。将抄本《洪杨纪事》的“首逆伪天王洪秀全”改为“本纪”。A.农民朴素平等观念B.地主阶级改良思想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传统成王败寇思想27.(2021·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联考·21)按照1787年宪法,美国的参议院由各州以相等人数的代表组成。按照1871年宪法,德意志联邦议会里各邦代表人数不等,是按各邦大小和强弱来决定的。导致两国上院代表人数组成特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政体属性C.现实政治D.历史传统28.(2021·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联考·13)20世纪初,浙江省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在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掀起了开办实业的高潮。至1911年,浙江有各类工厂2493家,其中知名新式企业有122家。这主要得益于( )A.浙商浓厚的逐利传统B.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加深C.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29.(2021·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联考·10)1842—1852年期间,广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均处领先地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在全国的对外贸易比重则呈迅猛上升之势,并最终于1853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列强侵略的影响C.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D.民族工业的兴起30.(2021·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联考·8)宋代时,江南的粮食问题一般通过当地的苏常之米解决。到了明代,江南则需要从两湖、江西、安徽运进粮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商业城市的发展B.南方人口的增加C.经济作物的发展D.经济重心的转移31.(2021·湖北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起点考试·5第41页共41页
)下图是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发展情况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省区明代(嘉靖一万历)清初(顺治一雍正)清中期(乾隆一道光)集市数集市数集市数四川(盆地)—1352484湖北—5481430江西459545976福建(不含台湾)131205551广东—12701969江苏6981112—安徽294708—浙江368605—A.抑商政策废除B.经济重心南移C.种植结构调整D.自然经济解体32.(2021·湖北高三开学考试·3)某学者说:“宋代词曲盛行,从汴京到临安,花阵酒池,四处闻丝竹之声;燕馆歌楼,八方新声巧笑。每到夜晚,市民们往往结伴出游,到瓦舍勾栏去购物,欣赏杂剧、歌舞演出,人们乐此不疲,常常深夜而归。”由此可知,宋代词曲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壮大C.坊市界限被打破D.主流思想的嬗变33.(2021·广东高三8月大联考·5)清代皇帝经常对督抚“亲加训诲”,使督抚“晓朝廷法度,不敢妄萌邪念”,派遣钦差大臣到督抚治所巡视,皇帝还不时出巡督抚的治所。这主要是因为清代( )A.君主专制呈强化的趋势B.地方督抚拥有较大权力C.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升D.监察制度形成严密体系34.(2021·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6)下表为美国部分媒体及官方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统计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988年1993年第41页共41页
自由世界西方自由世界西方《纽约时报》714644144《华盛顿邮报》112366787国会记录356711410(注:此处“西方”指一个文明或一个政治实体。)A.两极格局的瓦解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C.全球化趋势加强D.欧洲国家日益崛起35.(2021·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6)下图是中国1915—1922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基本状况,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年代布机(台)煤炭(吨)生铁(吨)纱锭(枚)1915年2254128797702675137000141922年12456213188254295482221000A.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广泛开展36.(2021·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33)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上流社会奢侈品。16世纪后期被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主要因为( )A.制糖业的普及和发展B.洲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三角贸易”的推动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37.(2021·江西智学联盟体第一次联考·10)自谭嗣同在《仁学》中首揭“个人自主之权”以来,“个人自主”成为中国知识人的中心价值之一。1916年初,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也特别提倡“尊重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但此后这种价值观逐渐让位于国家主义。这主要是因为( )A.西方民主影响力降低B.近代思想广泛传播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38.(2021·山东潍坊高三5月模拟·7)1895年,康有为上书请设议院。后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第41页共41页
年,康有为又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减少变法的阻力B.争取光绪帝的支持C.自身认识的转变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39.(2021·江苏如皋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5)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木兰形象的描写,影响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木兰形象描写出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北朝民歌《木兰诗》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明朝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A.抑商政策的松弛B.阳明心学的影响C.自然经济的主导D.女性地位的提高40.(2021·北京房山区一模·15)观察下列统计示意图,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B.战后德国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C.欧盟建立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D.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41.(2021·湖北武昌高三5月质量检测·5)明代,富商大贾经常通过牙行在松江府等地收购棉布,“贸易花布,京、省客往来不绝”。这些商人往往成为产、销中介。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第41页共41页
A.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南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小农经济的分散和脆弱D.地区性的商业资本活跃42.(2021·河北张家口三模·3)表1为唐朝天宝前后户数和人口数变化一览表。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年度公元(年)户数(户)人口数(人)资料来源中宗神龙元年705615614137140000《资治通鉴》玄宗天宝十四年755891470952919309《通典·食货志》代宗广德二年764293312516920386《旧唐书》德宗建中元年7803805076 《唐会要》宪宗元和十五年820237540015760000《旧唐书》文宗开成四年8394996752 《旧唐书》A.自然灾害的频发B.均田制遭到破坏C.政治局势的影响D.疆域的不断缩小43.(2021·天津河西区二模·2)“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历经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至明朝,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从上述材料看,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独特的资源优势C.商品经济的发展D.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44.(2021·山东普通高中学科等级考试模拟卷二·4)唐代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旧唐书》载:“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南宋不少诗歌中均有涉及扬州,这类诗歌中对于扬州的“印象”迥异,扬州或是“城郭萧条”“荒台残垒”,或是“万商落日”“一市春风”,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B.地缘因素影响经济发展C.东南海上贸易的繁荣D.南宋时期江南经济衰落45.(2021·湖北武汉五月供题·13)图2是卢浮百货公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帝国时期利沃里路店的一个分支,1893年公司的营业额已达到1.2第41页共41页
亿法郎。法国百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图2A.第三共和国的成立B.工业文明的扩展C.1875年宪法的颁布D.垄断组织的出现46.(2021·山东日照高三5月校际联考·6)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西学东渐已不同于此前的仅有传教一途,而是有着诸如传教士、翻译局、新学堂、洋务、外交使臣与留学生等多种渠道。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求B.民众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性吸收C.救亡图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D.统治者对“体”“用”认知的转变47.(2021·广东华南师大附中5月高三综合测试·3)仲长统生活在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之时,他指出只有恢复井田制,减少财富分化,才能重现太平盛世。据此推知,仲长统认为东汉末年动乱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风气奢靡C.土地兼并严重D.小农经济阻碍48.(2021·湖南衡阳二模·7)读表3表3近代女诗人空间分布状况(部分)籍贯人数占总数%籍贯人数占总数%江苏4430.3广东96.2浙江2819.3山西32.1安徽1510.3山东21.4福建128.3河北10.7湖南106.9陕西10.7影响近代女诗人地区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各届政府教育改革政策的变化B.各地区民主革命发展存在差异第41页共41页
C.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D.西方列强侵略产生的冲击不同49.(2021·湖南永州三模·6)明万历时期(1572—1620年),传教士罗明坚、金尼阔等携带“七千西书入中国”。然而这些来自异城的书籍只是“对于相当敏感的士人”产生“压迫感”和“异样感”,“中国保持着平静的心情……那些曾经挑战并震越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B.传统经济模式根深蒂固C.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D.西方思想受到士人排斥50.(2021·四川成都三模·25)东汉时期,民间碑刻对远古祖先的书写多追溯祖先源头或姓氏由来,内容玄远不经;对近世祖先的描写则强调支系流布,但未必真实;对父祖的书写则以官职的有无和高低为准,如实书写。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长期稳定B.经学世家崛起C.历史记载断裂D.官僚政治确立51.(2021·山东济南章丘区高三5月针对性训练·4)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代,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的现象。这一变化是因为( )A.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B.科举制度的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中央集权的强化52.(2021·江西鹰潭二模·33)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占领殖民地的面积和人口如下表: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 )年份面积(百万平方公里)人口(百万人)18602.5145.118807.7267.918999.3309.0191412.9393.5A.工业优势的垄断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军事实力的强大D.世界市场的基本确立53.(2021·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31)表2是1961~1963年国家投资项目数据统计表,表中信息变化的原因是( )第41页共41页
表21961~1963年国家投资项目数据统计表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C.照搬苏联建设模式D.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54.(2021·广东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12)罗马共和国时期,上层人物都以学法为荣,以不懂法为耻。要想做大官,一定要先当一段时间的法官,退职的大法官则多进入元老院或被派到外地去当总督。由此可见,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 )A.统治阶级的重视B.经济发展的需要C.法律体系的严密D.公民意识的觉醒55.(2021·山东聊城二模·6)棉花贸易的衰退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港脚贸易一般恐慌中最重要的方面。1821年从伦敦运来孟加拉棉24558担,这真是舍近求远劳民伤财的辗转腾挪,体大量轻运输不易的孟加拉棉包不是直接运到中国,而是兜了一个大圈,运到英国后再转运中国使得成本大增。由此可以得出,棉花贸易衰退的原因是( )A.经营方式不当B.供求比例失衡C.垄断公司控制D.世界市场形成56.(2021·四川达州二模·27)到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的白银通过菲律宾大世流入中国。但在市场上却出现了白银短缺的奇怪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重农抑商的推行B.赋役征银的实施第41页共41页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买田置地的盛行57.(2021·河南九师联盟高三4月联考·34)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美国又是危机爆发的策源地和风暴中心,下图揭示出这两次危机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金融市场的泡沫化B.信息传导的国际化C.社会矛盾的尖锐化D.收入分配的畸形化58.(2021·山东泰安高三二模·13)图3是1921—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柱状图。据图可知,这一经济指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图3A.商品与市场手段的运用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C.农业集体化正在加速推进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59.(2021·西南三省三校“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26第41页共41页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中国古代建筑制度的根基是周代建立的,但事实上《周礼》的建筑制度在先秦时期并未完整地推行过,列国官方建筑制度的差异性远大于同一性。直到西汉时期,在“独尊儒术”的旗号下,周制才成为正统营造制度,因而学界多认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成型于西汉。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体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完成、巩固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各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D.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繁荣60.(2021·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联考山东卷·14)表2为1741~1821年英国人口流动增长幅度变化表。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2时间(年)增幅(%)时间(年)增幅(%)1741~175131781~179191751~176161791~1801111761~177161801~1811141771~178161811~182118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工业革命的推动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D.世界人口大迁移参考答案【高考真题】1.【答案】A【解析】第41页共41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人性和生活态度的讴歌和对现世生活享乐的追求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贬低了神的地位和作用,西欧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信仰的力量,二者都在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所以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A项;文艺复兴并没有提高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宗教改革有利于提升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肯定神学的存在,而不是反对其存在,排除C项;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文艺复兴并没有这样的作用,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材料中呈现了胡佛为应对危机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措施,但从“继续增加”“鼓励”“允许”等词可知,其只是有限度的实行,并不同于罗斯福新政的全面实行,故选A项;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都是缓解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不同,排除B项;作为总统,二者都要遵守宪法,采取各项措施也要遵循相同的法律程序,排除C项;二者都关注金融、就业、公共工程等社会问题,并非不同,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瓷器制造业一直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可知中国瓷器的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故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明代中期以后,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故③错误;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之一是“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而不是国内民众购买力的下降,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4.【答案】B【解析】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有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而从“维新”代替“洋务”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洋务运动未能解决民族危机的产物,革命取代改良则是改良未能挽救民族危机的结果,所以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故选B项;“西学东渐”的深入是为解决民族危机提供了可能,并不属于变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与其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上述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思想解放只是其可能性条件,排除D项。5.【答案】A【解析】第41页共41页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956年开始又经历了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这些均是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的表现,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故选A项;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1980年,不符合题干“从1953年”这一时间范围,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才正式开始的,排除C项;城乡差别侧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异,不符合题意,且城乡差别缩小是并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标准,排除D项。6.【答案】B【解析】“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表明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因此墨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故选B项;恢复前代礼乐制度主张的是儒家,墨子主要强调的是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排除A项;强调社会等级和谐的是儒家,墨子强调下层民众的利益,排除C项;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的是法家,墨家强调非攻,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从主观方面来看,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故①正确;“向科学进军”提出时间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从国家政策扶持角度看,1985年颁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性,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故③正确;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1995年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构建了科技发展的理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了科技发展,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69年”“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美国鼓励对外贸易,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此时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弱,故选D项;“1969年”为冷战时期,美国同苏联关系紧张,并非“缓和”,排除A项;美国与西欧同为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欧竞争加剧”与材料“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无关,排除B项;“陷入侵越战争泥潭”是美国实力衰落的原因之一,并非是“此时美国鼓励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9.【答案】D【解析】第41页共41页
苏台德区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于1938年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与纳粹德国之间围绕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的一次冲突,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④少数民族从邻国流散出来,故选D项;中东地区盛产石油,拥有具有国际意义的资源,与材料所述地区“苏台德地区”不符,排除A项;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是德国霸权主义的表现,苏台德地区并未威胁到德国领土,排除B项;德国靠近波罗的海,不属于内陆国家,与“内陆国走廊权”无关,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合众国”“泛欧运动”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欧洲联合的思想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联合思想有利于提高欧洲实力,故选A项;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暂时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与“欧洲联合”无关,排除B项;“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为外因,并非欧洲联合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与“欧洲联合”不符,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时农运的中心位于湖南和湖北地区,西北地区无农民运动和农运组织,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摧毁北洋军阀在湖南的统治,使湖南的封建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客观上有利于农民运动和农运组织的发展,故选B项;辛亥革命时期未得到农民支持,此时农民运动并未发展,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时期,此时农运的中心位于江西瑞金地区,与图片所示中心“湖南和湖北地区”不符,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为解放战争时期,此时农民运动遍布全国,与图片所示“西北地区无农民运动和农运组织”不符,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这种进化的观点与19C末中国人的社会变革和忧患心态产生共鸣,激起“救亡图存”的强烈意识,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选C项;根据材料“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可知这一理论对地质进化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并非“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第41页共41页
”,排除A项;根据材料“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可知其作用为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与设问“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的主观原因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可知其作用为客观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并非主观上“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的原因,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材料中“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其核心内容是学习汉文化,而儒学是汉文的核心,故选D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描述中无法判断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A项;“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与绘画技术无关,排除B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无论在远期还是近期,这种大型佛像的建设没有政治干预是不可能成功的,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第41页共41页
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C项。【及时巩固】答案1.【答案】B【解析】据“将镇市管辖权从具有军事色彩的镇将转移到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镇市监等基层官吏手中,同时将镇和市合二为一”可知,宋朝将镇和市合二为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宋朝的镇市,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宋朝镇市管辖权的转化,并未涉及民族矛盾,排除C项;抑武政策是指抑制武将,削弱武将权力,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与材料强调的经济领域不符,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反对从先验的伦理原则出发来规范、限制现实的生活,主张以‘民情之所欲’为道德评价的标准”可知,该思想家批判理学虚伪,故选B项;民本是强调人民为本,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民情之所欲”不仅限于物质享受,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反对从先验的伦理原则”,并非直接否定传统伦理,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并据石油公司的要求,规定下个月石油产量,再由各州及石油公司共同执行”可知,政府对石油生产进行干预和规划,体现了政府积极调控供需矛盾,以缓解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故选D项;1934年的美国尚未摆脱经济危机,排除A项;维持石油价格稳定是其直接目的,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石油的产量变化措施,并未提及是否应用于工业生产,排除C项。4.【答案】C【解析】据“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后,戴髙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推动东西方缓和”可知,其目的在于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故选C第41页共41页
项;材料并未提及美国,且反抗美国霸权的目的也是从本国利益出发,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东西方缓和”,并未直接寻求苏联支持,排除B项;据“缓和、谅解、合作”“改善苏法关系”“推动东西方缓和”可知,此时的法国重在缓和关系,并非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据“2016年2月,美日等12国正式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7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就职当天宣布退出该协定”“协定更名”“2021年9月,中国政府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可知,其体现了该区域组织经历了签署、有国家退出、有国家更名、新国家加入等的曲折历程,但总体上该区域组织还是向前发展的,如今年中国的加入,故选D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材料强调的是区域组织的曲折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区域组织的发展过程,并未强调世界贸易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C项。6.【答案】A【解析】三五九旅和中共中央各直属单位在南泥湾掀起开荒生产的热潮,形成了干群一起开荒生产,既促进了生产发展,减轻了日军“扫荡”和国民党经济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又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故选A项;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纠正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实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南泥湾开荒生产的热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无关,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并没有因此而扩大,排除C项;华北百团大战的时间是在1940年下半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反秦的人都是下层来的……秦代的缺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可知秦朝基层管理制度欠缺,故选C项;秦朝推广郡县制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秦朝推广郡县制使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官僚集团效率,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据材料“法国人对宪法的向往几达狂热程度……‘无宪法、毋宁死’……某种专制权威”可知近代法国宪政受困于大多数公民意志,体现出公意至上的理念构想,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法国人对宪法的热情,未提及立宪程序,排除B项;法国的历史传统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主体是法国人,未提及外国势力,排除D项。第41页共41页
9.【答案】D【解析】据材料“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军事和科学力量将不哭的英国人和下等人区别开来’”并结合所学,维多利亚时期工业革命提升英国综合实力,是英国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材料中“宗教、军事和科学力量”指代国家实力,故选D项;近代英国人文精神不断发展,排除A项;16世纪已进行宗教改革,且材料中提及“宗教、军事和科学力量”,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宗教、军事和科学力量”,以偏概全,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由“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可以看出,1876年清政府还是按照封建制时代传统的外交理念来对待驻外使节,而这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已经依据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来安排驻外使节了,说明清政府外交已经开始在形式上近代化了,但本质上还做不到近代化,因而体现了外交近代化的艰巨性,故选A项;题干仅仅是制定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问题,没有体现外交行为的结果,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到外交使节出使行为规则中有对国家主权的破坏,所以不能说加深了半殖民化程度,排除C项;由“只是临时的任务”说明清政府并不把处理外交事务作为常规的工作,而且依据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派出驻外使节,这是在半殖民地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不是主动融入国际社会,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邮驿制度”、“《秦邮律》”、“官办性质”、“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等信息可知,古代邮驿制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权的力量,故选C项;自然经济发展注重的是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不主张交流,对邮驿制度的发展作用不大,排除A项;孔孟儒学并没有被统治者认可,所以不是官办邮驿制度的推动因素,排除B项;商朝就出现了邮驿制度,当时还没有出现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所以不能将之作为整个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根源,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在重农抑商政策之下,民间工商业在明朝中期开始还是得到了较快发展,这表明本末观念当时实际上在民间是不被重视的,所以事实上受到了冲击,故选D项;在重农抑商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下,商业活动没法脱离政府的监管,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第41页共41页
项;题干的主旨是说明朝中期开始,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民间工商业还是发展较快,盛泽镇市镇经济的发展是用来举例说明民间工商业发展的,不是题目主旨,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民间工商业在明朝中期开始得到较快发展,而不是突出是否是专业性生产,排除C项。13.【答案】C【解析】由于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当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时,纳税者将要付出更多的铜钱,所以等于加重了劳动人民的经济负担,故选C项;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白银外流导致的,而不是导致白银外流,排除A项;银钱兑换比例上升是市场上白银供应量下降的产物,而不是民间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B项;银钱兑换比例的上升是由于白银外流导致的,白银外流容易导致外贸领域的入超,这本身对外贸是不利的,而不是改善外贸局面,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魏源、梁启超和孙中山都不同程度地主张学习西方,但是由于当时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通过推崇黄宗羲的主张就已经具有西方思想的内涵来作为学习西方的合理解释,故选B项;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仍然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思想的藩篱,所以不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先驱,排除A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中国学习西方思想不断深入的经济基础,但不是知识分子推崇黄宗羲的原因,排除C项;魏源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代表,并不主张推翻封建制度,而是主张维护封建制度,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据材料“官有权占田……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荫佃客……荫衣食客”可知占田制维护官员特权,故选B项;材料中的佃客、衣食客为官僚贵族服务,负担没有减轻,排除A项;监察制度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排除C项;据材料“官有权占田”助长了土地兼并,排除D项。16.【答案】A【解析】据材料“宋代地方官……引导……富人……善待贫农,而对于贫农则是引导其及时交租”可知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凸显,维护地方社会和谐,故选A项;据材料“避免因为双方矛盾加剧从而影响到地方社会的和谐”可知宋代基层阶级矛盾并不尖锐,排除B项;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引导贫富两个群体和谐相处不影响阶层流动,排除C项;材料中“引导其及时交租”并不代表贫农抗租,宋代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和谐,排除D项。第41页共41页
17.【答案】D【解析】题干显示魏晋时期既存在三省六部制,也存在三公九卿制,所以意味着中枢机构运行存在着双轨制,故选D项;三省六部制和三公九卿制都是有利于皇权加强的制度,所以不会导致君权旁落,而且题干没有提到社会动荡,排除A项;题干提到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还只是出现雏形,所以完备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提到了三省六部制和三公九卿制,但并没有提到其官员的来源是门阀士族,排除C项。18.【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明朝山西商人为北方延绥镇提供军需,因此获得盐引而可以贩盐,从而大获其利,这有利于政府对商人的控制,也因此有利于对经济的管控,故选B项;盐铁专卖制度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实行了,贩盐业是由官府垄断的,所以私人对贩盐业不可能垄断,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了山西商人,没有提到徽商,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山西商人从事的是区域间的长途贩运,与地方商业中心形成无关,且地方商业中心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题干提及“拜谒中山(孙中山)陵”现象在国民党的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主要宣示国民党秉承三民主义,借助孙中山的地位和威望巩固统治,故选B项;崇拜和尊敬孙中山先生是表象,是在借助孙中山先生的威望和地位,排除A项;加强国民党党内的团结也只是B项的一部分,排除C项;三民主义并未在蒋介石时期得到“践行”与真正落实,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材料中李鸿章避战保船的原则,体现了消极的作战战略,而日本则旨在“消灭北洋舰队”,准备充分,制定了积极的作战战略,由此也预示了二者不同的结局,故选B项;甲午战争主要是海战,与陆军实力强弱并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C项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并非重要因素,排除C项;综合国力强弱虽是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但据材料“李鸿章......制定了......作战原则”“日本在战前拟定的侵略计划......”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为决定的战略性因素,而非客观的实力因素,排除D项。21.【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目前这个共产党国家指望苏联的倾向’将会增强”可知,英国认为新中国有可能倾向于和苏联结盟,所以其意图是要破坏中苏关系,故选D项;1949第41页共41页
年英国外交大臣担心不承认新中国,则新中国有可能倾向与苏联结盟,所以为防止这一点,英国外交上有可能承认新中国,但在当时冷战的背景下,英国不可能与新中国建交,排除A项;二战后,由于英国实力衰落,没有能力主导对苏冷战,且对苏冷战也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B项;二战后初期,由于实力衰落,英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摆脱美国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22.【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国既不会侵略,也不会成为帝国主义,而将成为抵消苏联力量的有用的平衡力量”、“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可知美国将中国视为盟国,可以抗衡苏联,可以牵制日本,是一个全球战略利益的需要,故选D项;中国抗战是美国竭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现实原因,排除A项;由材料“在中、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对蒋介石优礼有加,他经常把丘吉尔撇在一边,去同蒋介石谈话”可知这一行为不利于反法西斯阵营内部的团结,排除B项;1943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还是盟友关系,排除C项。23.【答案】C【解析】据表格可知从西汉到宋朝时期我国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这种变化是由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起南北方户数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疆域辽阔,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南方人口增多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由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密度分布图可知,近代中国工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较多,这是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使得接近通商口岸的地区更方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选C项;外贸中心的转移是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但是这与工业分布密度不符,排除A项;清政府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在1860—1894年间并没有调整,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在1865年就结束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了“红梅”牌相机的发展壮大,故选D项;根据所学,常州并不是经济特区,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1992年的十四大中,排除B项;开发浦东是在1990年,排除C项。26.【答案】C【解析】第41页共41页
据材料“反满兴汉的民族革命立场”、“中原故族”、为洪秀全立本纪,可知这三本关于太平天国的书籍在编写的过程中都突出强调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民族精神,与近代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相吻合,故选C项;为洪秀全编写“本纪”不符合平等观念,排除A项;“民族革命立场”与改良主义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民族革命立场”体现了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意识,不属于传统成王败寇思想的范畴,排除D项。2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参议院由各州以相等人数的代表组成”体现了美国共和制的民主性,“德意志联邦议会里各邦代表人数不等,是按各邦大小和强弱来决定的”说明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中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美国的共和政体和德国的立宪政体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元首的产生和权力分配上,排除B项;历史传统的差异性只能影响两者的政体选择,排除D项。2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01—1911年清政府实行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实行奖励工商的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故选C项;“逐利传统”是浙江地区兴办实业历史传统,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自然经济解体逐渐加深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2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五口通商导致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转向上海,故选B项;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A项;上海进出口额超越广州主要体现了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最早诞生在通商口岸地区,排除D项。3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导致耕地紧张,而人口也大规模增长导致粮食供不应求,需要从外地借调粮食,故选C项;商业城市的发展会导致粮食的需求增大,但是不影响粮食的供应,排除A项;两湖、江西和安徽等地也都属于南方地区,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中心的南移已经完成,排除D项。31.【答案】C【解析】根据图标信息,明朝到清朝中期农村集市的数量整体上不断增加,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不断增强,说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逐渐增加,故选C项;重农抑商的政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国策,排除A第41页共41页
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32.【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宋代城市的商业繁荣景象,再结合所学宋词的知识可知,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B项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只是宋词繁荣的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也只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其概括性不如A项,排除C项;宋代思想主流依然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33.【答案】B【解析】督抚是总督和巡抚的合称,他们是一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皇帝对督抚极其重视,如“亲加训诲”、“派遣钦差大臣到督抚治所巡视”,甚至有时候还“不时出巡督抚的治所”,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清代的地方督抚拥有非常大的权力,故选B项;督抚是地方行政长官,题干内容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对督抚的重视,即强化对地方治理的重视,排除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皇帝对督抚的重视,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项;皇帝对督抚的重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劣行,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证,也就是说监察制度并没有形成严密的体系,排除D项。34.【答案】A【解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提到的“现象”是指表格反映出来的1993与1988年相比,使用“自由世界”的频率下降,使用“西方”的频率上升,而备注里“西方指一个文明或一个政治实体”是一种中性客观的描述,“自由世界”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与称苏联为“极权世界”呼应。出现这一现象(变化)的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两极变为单极,国际局势出现重大变化。而B选项,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是长期的持续的,与题干1988、1993的数据变化联系不大。应排除。因此,答案为A。35.【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1915—1922年我国民族工业的生产量在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属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条件之一,与“最主要的原因”不符,排除C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广泛开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排除D项。36.【答案】B【解析】据材料“16第41页共41页
世纪后期被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及“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故选B项;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把甘蔗带到巴西和海地生产成蔗糖,并非制糖业已经普及,且技术革命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获得巨额利润的行为,排除C项;设问是商品在全世界范围的流动的原因,不是贫富差距问题,且殖民扩张拉大了世界的差距,排除D项。37.【答案】C【解析】“个人自主”被“国家主义”所取代,是因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比个人的利益更重要,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16年后可知,是由于一战和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所致,故选C项;题干中的现象出现是由于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而不是西方民主影响力降低导致的,排除A项;近代思想广泛传播导致个人自主和国家主义都被国人接受,但是题干结果出现则主要是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B项;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出现,但并不是导致国家主义高过个人自主的结果,导致这种结果主要是由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D项。38.【答案】D【解析】据材料“1895年,康有为上书请设议院,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提出设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知通过议院设立的发展变化可知,议院成员由皇帝任命,议院对皇帝负责,具有明显的专制色彩,从而说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故选D项;减少变法的阻力是导致这一变化的目的而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依所学,戊戌变法得到光绪帝的支持,排除B项;议院设立逐渐体现专制色彩,这与封建势力强大相关,自身认识转变并非根本原因,排除C项。39.【答案】B【解析】明朝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这是因为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适应市民的文化需要,文艺作品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同时,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王阳明的心学束缚人性,思想领域出现反对束缚,寻求女性解放的思想,这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形象,故选B项;明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政策的松弛是在晚清,排除A项;整个封建社会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因此不是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明朝女性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提高,排除D项。第41页共41页
40.【答案】D【解析】据示意图可知,从1950到1990年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减少、工业就业人口比重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增加,图示人口比重的变化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是在陈述表格数据的体现,而材料问的是原因,排除A项;德国重新统一虽是在1990年,但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更多的是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关,排除B项;1993年,欧盟诞生,而1990年还没有欧盟,排除C项。4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富商的经济行为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与地区分工、交通发展和地区性商业资本活跃紧密相关,故选D项;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是在明朝中后期,不是导致棉布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分散和脆弱不是导致商业活动活跃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42.【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唐朝天宝以后人囗从持续增加到急速下降再到回升。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前期统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所以人口持续增加;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对社会和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由盛而衰,因此政治局势导致人口锐减,故选C项;自然灾害的频发不能反映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间人口增加的原因,排除A项;均田制遭到破坏与人口减少关系不大,排除B项;疆域的不断缩小不是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4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历经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至明朝,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可知经历了两宋更迭和元末战乱后,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说明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景德镇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D项;景德镇的发展历经宋至明清多个朝代,历届朝代政策并非一致,因此政府政策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高岭土并非景德镇的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他地区也有,但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发展如景德镇,排除B项;朝代更迭和战乱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受挫,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并非景德镇瓷器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44.【答案】B【解析】第41页共41页
根据材料唐代“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而宋代则是“城郭萧条”“荒台残垒”,可知唐朝中后期由于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史书记载南方富庶,而南宋时期扬州始终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历经战乱,史书记载扬州多萧条,故选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唐宋时期扬州不属于沿海港口城市,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超越北方,排除D项。45.【答案】B【解析】法兰西第二帝国即19世纪中期,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向欧美大陆扩展;1893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卢浮百货公司发展,故选B项;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时,法国社会民族和阶级矛盾严重,不利于百货业的发展,排除A项;1875年宪法的颁布只是为百货业发展提供了政治环境,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19世纪末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百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非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4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西学东渐已不同于此前的仅有传教一途,而是有着诸如传教士、翻译局、新学堂、洋务、外交使臣与留学生等多种渠道”,可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西学的探索日益全面和深入,反映了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环境下,中国人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故选A项;“多种渠道”反映了民众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日益全面,排除B项;救亡图存对先进的中国人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但是封建统治者顽固派、列强在华代理人除外,排除C项;封建统治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始终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改变,排除D项。47.【答案】C【解析】仲长统认为恢复井田制、减少财富分化才能够解决东汉末年的动乱,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和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可推知与均田制不同的土地政策导致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所以东汉末年动乱出现,故选C项;题干观点认为土地政策出现问题是导致动乱的原因,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的是土地制度的问题,而不是当时社会风气奢靡,排除B项;东汉时期小农经济是主要的农业经营模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8.【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南沿海地区的女诗人分布比重远高于内地,主要是因为近代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开放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选C项;材料中近代女诗人地区分布不平衡,与政府教育改革政策无关,排除A项;民主革命发展的差异是政治因素,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排除B第41页共41页
项;西方列强侵略的冲击是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49.【答案】B【解析】16、17世纪,西方对外实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但此时中国仍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封闭、落后、保守,对于西方的先进事物置若罔闻,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选B项;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是其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C选项“禁锢”强调的是因外界压力导致人们难以接受新思想,但据材料“保持着平静的心情”可知,当时人们并非被迫不能接受西洋文明,排除C项;D选项是材料所述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D项。50.【答案】B【解析】据材料主旨可知东汉民间碑刻注重祖先记载,反映出民间注重传承,这与经学世家提倡累世传经有关,故选B项;据所学东汉中后期社会问题严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历史记载问题,排除C项;据所学官僚政治确立是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1.【答案】B【解析】宋朝时期的科举制考试放宽了对考生报考条件的限制,考试程序更加规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的现象,故选B项;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也是科举制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排除D项。52.【答案】C【解析】据表格,可知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殖民地面积和人口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实力增强,军事实力强大,在殖民扩张中占优势,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殖民地土地面积和人口的增加,无关判断工业优势的垄断,排除A项;英国在1689年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基本确立,排除D项。53.【答案】B【解析】“表2”里面基建和大中型项目的投资比例迅速减少,结合时间“1961~1963年”及所学,可知是为了落实1961年后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故选B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1963年”正处于调整时期,排除A项;苏联模式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而“表2”是迅速减少基建和大中型项目的投资,排除C项;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于1953到1956年,排除D项。第41页共41页
5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层人物都以学法为荣或需具备司法经验,故选A项;经济发展是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原因,但材料强调的是上层人物的重视,排除B项;上层人物以懂法为荣,强调的是统治阶级的作用,并非法律本身的特征,排除C项;公民意识早就了罗马共和国时代的繁荣,但并不是法律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5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依据材料“棉花贸易的衰退……舍近求远劳民伤财的辗转腾揶,体大量轻运输不易的孟加拉棉包不是直接运到中国,而是兜了一个大圈,运到英国后再转运中国使得成本大增”可知在棉花贸易中舍近求远,经营不当,故选A项;结合所学,供求是指供应和需求,而材料涉及的是棉花的运输,排除B项;结合所学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垄断产生的原因,材料内容不涉及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且从材料中得不出受垄断公司控制,排除C项;结合所学世界市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最终形成,排除D项。56.【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市场上却白银短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流通中所需的白银数量增多,流入的白银无法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白银流通,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赋役征银,只是部分百姓以银代役,并不是导致白银短缺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买田置地的盛行说明商业资本活跃,与流通中的白银数量无关,排除D项。57.【答案】D【解析】据表格中1928年前后和21世纪初这两个时段是美国贫富差距高峰时期,揭示了这种现象跟经济危机的因果关系,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贫富差距变大而不是金融市场导致危机发生,排除A项;材料展示了美国国内贫富差距问题,没有体现信息传导到国外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尖锐导致危机发生,排除C项。58.【答案】A【解析】由图3可知,1921—1925年间,苏俄(联)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作物产量都在提高,而且亩产量也在迅速增加,这说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下农业领域里实施粮食税制,意即使用商品与市场手段的结果,故选A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期间逐渐形成的,其最终形成的时间是在1936第41页共41页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7年12月农业集体化方针提出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在赫鲁晓夫改革期间实行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59.【答案】A【解析】西汉时期之所以能推行统一的营造制度,主要在于西汉时期国家统一完成,具备推行的条件,故选A项;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建筑体系的统一无关,排除C项;经济发展为建筑提供物质基础,但与风格统一无关,排除D项。6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1741—1821年的英国,从表格数据可知,从1751—1781年英国人口流动增长幅度一直稳定不变,但从1781—1821年英国人口流动增长幅度持续增长,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人口流动加速,这体现出工业革命对英国人口流动产生重大影响,故选B项;结合所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是人口流动的原因,排除A项;结合所学社会等级秩序崩溃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排除C项;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大迁移对英国人口流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第41页共4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