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金陵子弟江湖客余光中过了半个世纪再加一年,我终于回到这六朝故都,逆着时光隧道回到此生的起点,心中怦然激动。车上,看着窗外的街景,一切都在真幻之间,似曾相识,可惊又可疑。南京见我,只恐亦难相认吧。玄武湖的明眸能穿透我的白发,认出当年的黑发少年吗?我见钟山多妩媚,从东晋以来便如此多娇,但钟山见我岂亦如是?沿熙攘的中央路长驱北上,我们到了一栋双管电梯齐上的圆顶高厦——玄武饭店。一管有如平地登仙,将我们吸上了天去,整座南京城落到我们的脚底,连同街道市声红灯绿灯。落下去,只为腾出十里空旷,秋高气爽,紫金山似乎在接受我们觐见,玄武湖佩戴着翠洲与菱洲的螺髻黛,娇嫩翠秀。这一惊艳,安排得恰到好处——童年镜像跟我捉了半世纪的迷藏,遍寻不见,此时,猛跳出来跟我打了个照面。一惊,一喜,一叹,我真的是回来了。其后三天,乡愁怯怯,我一一回瞻孩时熟悉的名胜:夫子庙、燕子矶、栖霞寺……半世纪来,这些早成记忆的坐标、梦的场景。但最能安慰我流离的魂魄的,是玄武湖与中山陵。当年,父母常牵我甚至抱我来玄武湖上,摇桨荡舟,饕餮田田的荷香,再用手绢包了熟菱角,去咀嚼波光流传的六朝余韵。这一切,渗进我的记忆之根。后来进了金陵大学,每逢课后兴起,就骑车向玄武门驰去。不消一盏茶工夫,我们已浮沉在碧波上了。越过风吹鳞动的千顷琉璃,西望是明城楼,层砖密叠,雉堞隐隐;东望是紫金山,阴晴殊容,朝夕变色。天文台的圆顶像众翠簇拥的一粒白珠。九州之大,名湖自多,但如玄武湖这泓湛碧,倒映着近湖的半城堞影,远处的半天山色,还是少见。我是南京的孩子,这盈盈湖水颇有母性,深婉与安详,温柔了我的幼年,妩媚了我的回忆。至于父性呢,该属紫金山了,尤其是中山陵。登高临风可怀古,此处青山好埋骨。今人墓有中山陵、谭延闿墓、廖仲恺与何香凝墓,古人墓有明孝陵与常遇春墓。但孩时印象最深,而流浪在海外孺慕最切的,是中山陵。我去登临。本已走进侧道,树阴疏处隐隐窥见陵貌庄严——我忽然觉得这样太草率了。五十年后终于浪子回家,应虔诚些。于是我们原路退回,从巍峨的牌坊起步,一路崇仰上去。 小茅山坡势缓缓上升,琉璃青瓦的陡斜屋顶覆盖着花岗石砌的白壁,陵门上去是碑亭,更上去是祭堂,肃静而高洁,那气象层层叠叠,把中山陵推崇到顶点。人造的是白石青瓦的严整秩序,神造的是雪松水杉的郁郁生机,天人合一,标举一种恢弘的意境。从陵门起步,三百九十二级花岗石阶,天梯一般把朝山的人群一级级接引向上,去攀附高处长眠的或许是仍未瞑目的灵魂。石阶宽敞,可容数十人并肩共登,更添天下为公的气象。或许有意把整座石陵谱成一首深沉的安魂曲,用三百九十二琴键来按弹,按的是朝山者不绝于途的虔敬脚步。想当年那个小学生,在女老师带领下也曾与群童推挤着踏过这一长排白键。但那首安魂曲究竟多深沉,却要经历过五十年的风吹雨打,从海外归来才能体会。长风千里,吹不去这欲断且续的秋魂桂魄。但是几时啊,我不禁自问,你才能把桃李的青苗栽在江南、种在关外?17.下列关于玄武湖颇有“母性”、中山陵蕴含“父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武湖碧波荡漾,千顷鳞动,倒映着堞影山色,如母亲般深婉安详。B.在湖上摇浆荡舟,饕餮荷香,母性般温柔、妩媚了作者幼年的回忆。C.中山陵居高临下,肃静威严,隐没于古今众墓,如父亲般令其生畏。D.中山陵“天下为公”,寄意深远,如宽厚的父亲一般,引领着作者成长。18.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一管有如平地登仙,将我们吸上了天去,整座南京城落到我们的脚底,连同街道市声红灯绿灯。19.结合全文和“江湖”的释义,说说对文题“金陵子弟江湖客”的理解。“江湖”释义:①江河湖海;②泛指四方各地;③指民间;④指隐士的居处;⑤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20.余光中是著名诗人,他的散文也具有诗歌韵味。结合本文具体语句说说你对这一特征的理解。17.C18.夸张(或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玄武饭店楼宇之高、电梯速度之快,表达了作者对金陵美景瞬间尽收眼底的惊喜、赞叹之情 19.①“金陵子弟”道出作者是南京人,南京是他的故乡;②“江湖客”指作者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漂泊:③蕴含了作者漂泊在外五十余年的惆怅;④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⑤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0.示例1:“父母常牵我甚至抱我来玄武湖_上,摇桨荡舟,饕餮田田的荷香”,“上”“香”押韵,富有诗歌的音韵之美,以“玄武湖”“荷香”为意象,饱含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示例2:“再用手绢包了熟菱角,去咀嚼波光流传的六朝余韵”,“咀嚼”一词精炼优美,是对日常用语的“陌生化”处理,表达显得新颖别致。间接抒发了对故都文化深沉的热爱之情。示例3:“我见钟山多妩媚,从东晋以来便如此多娇,但钟山见我岂亦如是?”这句像诗的语言一样精炼优美,以“钟山”为意象,运用拟人手法,赋子钟山以人的情感(或:化用古典诗句,使得文字更添古典诗意),寄予了作者深厚的相思之情。示例4:“西望是明城楼,层砖密叠,雉堞隐隐;东望是紫金山,阴晴殊容,朝夕变色”句式对称,长短结合,富有诗的节奏感,音韵和谐。选取“明城楼”和“紫金山”这两个意象,承载了作者对南京的浓烈的热爱之情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三)阅读散文,完成14~19题。(共19分)窗外梁实秋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牙的拉大片吧?“白屋”是一座刷了白颜色油漆的房屋,既没有白茅覆盖,也没有外露木材,像是韩诗外传里所谓的“穷巷白屋”。拉开窗帘,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天。天为盖,地为舆,谁没看见过天?但以前住在人烟稠密天下第一的都市里,我看见的天仅是小小的一块。“白屋”东边隔街是一个小学操场,绿草如茵,偶然有些孩子在那里蹦蹦跳跳;北边是一大块空地,长满了荒草,前些天还绽出一片星星点点的黄花,这些天都枯黄了,枯草里有几株参天的大树,有枞有枫,都直挺挺的稳稳的矗立着;南边隔街有两家邻居;西边也有一家。有一天午后,小雨方住,蓦然看见天空一道彩虹,是一百八十度完完整整的清清楚楚的一条彩带,所谓虹饮江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虹销雨霁的景致,不知看过多少次,却没看过这样规模壮阔的虹。 路上的汽车往来如梭,而行人绝少。清晨有两个头发颁白的老者绕着操场跑步,跑得气咻咻的,不跑完几个圈不止,其中有一个还有一条大黑狗作伴。黑狗除了运动健身之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一根电线杆子而不留下一点记号,更不会不选一块芳草鲜美的地方施上一点肥料。天气晴和的时候常有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穿着斜纹布蓝工裤,光着脚在路边走,白皙的两只脚光光溜溜的。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曾经说起:“传有久米仙人者,因逃情,入山苦修成道。一日腾云游经某地,见一浣纱女,足胫甚白,目眩神驰,凡念顿生,飘忽之间已自云头跌下。”我不会从窗头跌下,因为我没有目眩神驰。我只是想:裸足走路也算是年轻一代之反传统反文明的表现之一,以后恐怕还许有人要手脚着地爬着走,或索兴倒竖蜻蜓用两只手走路,岂不更为彻底更为前进?至于长头发大胡子的男子现在已经到处皆是,甚至我们中国人也有沾染这种习气的,习俗移人,一至于此!星期四早晨清除垃圾,也算是一景。垃圾车上一共两个人,一律是彪形黑大汉,一个人搬铁桶往车里掼,另一个司机也不闲着,车一停他也下来帮着搬,而且两个人都用跑步,一点也不从容。垃圾掼进车里,机关开动,立即压绞成为碎碴。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就在我的窗外。许多乘客是老年人。也有按时上班的年轻人搭乘,有一位工人模样的候车人,经常准时在我窗下出现,从容打开食盒,取出热水瓶,喝一杯咖啡,然后登车而去。我没有看见过一只过街鼠,更没看见过老鼠肝脑涂地地陈尸街心。狸猫多得很,肥头胖脑的,毛也泽润。我几乎每天看见黑猫白猫在北边荒草地里时而追逐,时而亲昵,时而打滚。最有趣的是松鼠,弓着身子一窜一窜地到处乱跑,一听到车响,仓卒的爬上枞枝。窗下放着一盘鸟食,黍米之类,麻雀群来果腹,红襟鸟则望望然去之,他茹荤,他要吃死的蛞蝓活的蚯蚓。窗外所见的约略如是。王粲登楼,一则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再则曰:“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临楮凄怆,吾怀吾土。[注]拉大片:又名拉洋片,清末由河北传入北京。初起的形式是以布做墙围成直径约两丈的场地,有画挂于人前,上绘各地山水兼人物,一张画成一卷,观众看完一张后,演员用绳索放下另一张。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因关中骚乱,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曾作《登楼赋》以抒乡思。14.概括文中所写“西洋景”的特点。(4分)15.结合文章内容及注释,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3 分)16.同是描写美国生活,第④段中的“不从容”与第⑤段中的“从容”是否矛盾?简要分析。(3分) 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中作者引用王粲的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想。(2分)18.“窗”这一意象在文章的篇章构造和情感表达上都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 分析。(5 分)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写道“奇居海外”,为本文奠定了孤寂哀愁的情感基调。B.全文语言浓墨重彩,细致全面地展现了美国的生活特色。C.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不同角度将故国与异乡进行对比。D.文中多处表现对美国生活的不满,以此衬托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三) (共19分)14.共4分空旷开阔、风景秀美;这里的人充满活力,自由奔放;管理有序,公共设施服务完备到位;环境宁静,生活悠闲;善待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一点1分)15.共3分结构上总起下文;情感上借中国传统艺术蕴含思乡之情;内容上希望借 几个生活片段对美国的生活有一个大致的展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意思。(一点1分。)16.共3分不矛盾。不从容表现工作认真负责勤快;从容表现公车准时准点,生活悠闲。总体上表现了美国生活的有序稳定。(判断不占分。后3点一点1分。)17.共2分即使美国生活很好,胜于中国,即使我在美国生活得很不错,仍然无法改变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仅答到怀念故土之情得1分,答到美国生活比中国好再得1分。)  18.共5分篇章构造: 本文以“窗”作为文章的切人点,用“窗”这一视角统摄了后文 诸多对于窗外之景的描绘,以简驭繁,使文章构造简短了然。(2 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感情表达:作者将“窗”比作画框,写出了窗外风土人情之美(1分),在赏识的同时更隐 藏了一种隔膜感,加强了“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感情要旨。(2分) (答案里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即可给分)19. C(共2 分。A情感基调错误。B语言风格错误。D情感内容错误。)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一)阅读小说,完成15-19题。(共16分)前方①游人如织。②槐花村的指示牌从很远的地方就有,无论从哪个方向来,总有一双热情洋溢的手在拐弯处指明方向,它挂在路灯杆上,不断地提示着,前方二十公里,前方十公里,前方一公里,前方二百米。③老爹打量一下天空,晴朗明净。④有个男人扛了相机,他躺下,他蹲着,他半仰着上身,他站起来,镜头中老爹家的槐花,时而如一挂瀑布飞流而下,时而在太阳的光芒里隐藏全身,只留一个花瓣镶着金边,晶莹剔透。男人不尽兴,他攀上老爹家的树,树顶像一座座开满花朵的小山丘,从身边绵延而去,直到白雾缭缭绕绕的远处。男人张开胳膊,长长地喊一声——啊——⑤老爹说,你快下来,快下来,惊了花。⑥老爹张开手,像要接住落花一般,他果真就接到了几片零零碎碎飘落下来的花。老爹突然感到气惯,他对男人说,你走!⑦男人很不解,不就是掉了几瓣花嘛,这满树的花!但他还是背上相机走了。⑧眼看着男人摇摇摆摆真的走了,老爹一阵怅然。想好的呢,请这个男人拍一拍自己坐 在槐树下或者站在槐树下的样子。- -棵棵槐树上的花朵,像一串串小灯笼,就连树下的鸡窝鸭巢和吃饭木桌也都像开了花。现成的槐花蜜酒,现成的下酒菜,青皮鸭蛋,小葱配上嫩豆 腐,槐花树下请这个男人对酌,自 然而然就如槐树开花,涓涓而来。而此刻,他竟赶男人走了。⑨老爹长叹一声。⑩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老爹站在前方二百米的指示牌下,他似乎看到,儿子正从城里出发,前方五十公里,前方二十公里,前方一公里,前方二百米,儿子站在他面前说,爹。 (11) 老爹抹抹脸,天空暗淡了许多,有些灰色的云块浩浩荡荡地压过来,平地上旋起来一股黄风,刮得老爹眯起眼。老爹心中一阵绝望,槐花花期,风吹花,雨打花,风雨过后,花期也就到了尾声。而城里的儿子,他还没来。(12) 灰色的云过去了,黄色的风顺着村庄的大路跑远了。也就是一袋烟的工夫,天空重现清澄,老爹长吁一口气,还好,还好,风雨只是路过。(13)天一直晴着,老爹的心却总是提着,按以往,立夏之前,一定会来一场风雨, 立夏的风雨正在来的路上,前方二百公里,前方一百公里,前方五十公......(14)城里的儿子终于在风雨之前来了。他带着一大家子人涌到老爹家门口时,老爹还以为又来了一拨游客。亲家公亲家婆也跟着来了,他们握着老爹的手说,槐花村,好,好!亲家婆像诗人一样说,槐花村值得来一次再来一次,是个可以来很多次的地方。(15)老爹带领他们游览槐花村,他特意绕到田木大家,槐花村的槐树都开白花,田木大不知在哪淘来一棵开红花的槐树。有人悄悄掳走了大半棵树上的花瓣,田老头卡腰守在槐树下,一脸怒气,看见老爹他也不愿理了。(16) 老爹邀请亲家用餐,亲家婆说,孩子们忙,明年再来聚。亲家公邀请老爹也要及早去城里做客一回才好,城里虽没有槐花,但城里有牡丹花园,有郁金香花展,不比乡下的槐花差。(17) 儿子走了,儿子只是在进家时喊了他一声爸,走时又说了声,爸,别送了,回吧(18)老爹心里酸溜溜的,龟儿子叫亲家公爸爸,比喊他爸顺溜多了。(19) 谷雨两周后,立夏的风雨来临。(20)风雨敲窗,老爹饮下几盅去年酿的槐花蜜酒。最好的花期儿子看到了,亲家看到了,风来何妨,雨来又何妨?他数算着日子,这是五月,然后是六月、七月...前方,到明年的槐花节还将是整整一年,他叹口气,翻一个身沉沉睡去,枕上隐约一片风雨一片簌簌落花声。15.文中槐花村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16.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⑨段有什么作用?17.结合上下文语境,谈谈你对第⑩段、第⑬划线句的理解。(4分)(1)(2)18.本文题为“前方”请下写出其意蕴。(4分)19.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开图交代“游人如织”“指示牌从很远的地方就有”,写出了在槐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槐花村观赏美景的盛况。B.第⑥段中老爹对于男人爬上去碰落了花的行为感到气愤,主要是因为他对这些游客一心只想拍照却不懂得爱护自然环境感到不满。C.文章将儿子回家只是像个游客一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与老爹之前对儿子回家的殷殷期盼、郑重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环境描写细腻唯美,反映的现实主题却令读者心情沉重,体现出文章的匠心独运。 (三) (共16分)15. (共3分)地处偏远,游客众多,民风淳朴,生活安康,环境优美(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16. (共3 分)老爹想象着与一位陌生的客人一起对酌的情景,以乐衬悲反衬出现实中老爹无比的孤寂落寞,呼应小说结尾老爹独饮的画而。(内容,情感.作用各1分)。17. (共4分) (1)老爹想象儿子正在回家的路上,体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思念与期盼。(2)老爹担心风雨马上就要来了,会吹落槐花,让儿子错过花期,自己也可能见不到儿子了,体现出他对儿子深沉的爱与思念。(每题2分。内容、情感各1分,意对即可)18. (共4分)①儿子离去后一人独处的孤寂落寞。②儿子已经看到最好的花期的欣 慰满足。③自己愿意承受辛酸孤单的无私的爱.④对儿子明年回来的期盼。(1 点1分,意对即可)19. (共2分) B(“不懂得爱护自然环境”表述有错误,应是“不爱惜槐花”)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阅读散文,完成15-19题。(共14分)少年走过的路①少年走在乡间小路上。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半,刚下晚自习。从学校到家里,有八里多路。这段路,必须步行,因为家里买不起自行车。这段路,有两个分支,都能到家。但是,一个分支的路边,要经过一大片坟地,少年不敢走那一段路;另一个分支,要经过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座小桥,桥的两边,是密密麻麻的芦苇荡,过了芦苇荡,有几座孤坟,白天经过尚可,夜晚经过,也是很恐惧。少年没有别的选择,只好选择了有芦苇荡的那条路。②月亮升起来了,少年快步走着,惨白的月光洒在地上,也把少年单薄的身影印在地上,那么渺小、孤单。村里的孩子考上镇中学的,有三个人,那两个因为有亲戚在镇上,就住在亲戚家了。只有他,在镇上无亲无故,只好每天往返。少年来到了芦苇荡,清风吹过,芦苇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少年的身上,鸡皮疙瘩一下子起来了,冷汗“嗖”地一下从后背钻出来。少年差点害怕地叫出声。少年走在芦苇荡中的小桥上,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自己。为了壮胆,他大声地唱起歌来。少年唱得声哳力竭,想把胸腔里的勇敢喊出来。③少年记得,父亲告诉他,走夜路的时候,人的两个肩头上,有两盏灯,只要不回头,即使八级风吹来,那灯也不会灭。少年一直向前走去,向着家的方向,在往家的小路上,孤单地走着。④依靠歌声,走过了月亮地那段恐怖的夜路。⑤初三的时候学校安排住宿了,家里便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让少年在周末骑车回家。那一天,骑到半途,下起了瓢泼大雨。少年想躲一下雨,可是,路边全都是庄稼,无处可躲。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是一声炸雷,少年吓得扔掉自行车,迅速趴在地上。少年在物理课上学过,铁能传导电流,而自行车,全都是铁呀。少年很为自己学以致用的机智而骄傲。炸雷过后,少年赶紧起来飞快骑行。失魂落魄的少年到了家里,全身湿透了,心还在“扑通扑通”跳个不停。⑥雷雨天的路,惊心动魄。 ⑦那一次,少年跟父亲去卖干草。镇里收干草,就是送往种马场喂马的。少年得用暑假,每天早晨起来割草。草晒干了,装了满满一平车。父亲拉着车,少年在后面推着车。为何要跟着父亲呢?卖了干草得了钱,父亲总会给他买一支冰棍吧?就是为了这小小的期待,少年走了一路,被汗浸湿的衣服紧贴着后背,但是他默不作声。卖草很顺利,一车草,十 几块钱,父亲漱动地把钱- -卷,装进了口袋,就喊他回家。经过冷饮店门口,少年以为父亲会给自己买一支冰棍,毕竟这一车草都是少年割的。没想到,父亲的脚步都没有放慢一下。少年快快不乐。回到家里,父亲被母亲一顿责备:“孩子跟你跑了一路,怎么就不给他买一支冰棍呢?这些草,都是他每天起早踩着露水去割的呀!”此时,少年的委屈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一个来回,二十多里路,几乎是小跑着才跟上父亲的脚步啊,父亲为何不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呢!⑧那是一条充满委屈的路。⑨那个少年,就是我。......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②小节画线句,在叙述方式上是插叙,其作用是一方面交代了“少年”走夜路 的原因,另一方面暗含了“少年”的成绩优秀。B. 文章围绕题目,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材料,详写了第一则材料,略写了第二、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少年”所走过的路及带来的不同感受.C.父亲没有给“少年”买冰棍,让“少年”的期待落空.父亲不给“少年”买冰棍,是因为父亲是一个不知疼爱自己孩子的人。D.文章结尾省略的是“我”要阐发的议论,揭示文章主旨,深化中心的内容,可能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锻炼了心智,培养了胆量,增强了承受能力等。16.文章叙述了少年三次走路的经历,请你依次概括。(3分)次数时间路上情况情感第一次刚上中学①令人恐怖第二次②雷电交加,瓢泼大雨③第三次跟父亲卖干草时暑天,汗湿衣服,来回步行二十多里充满委屈17.文章中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3分)18.文章是怎样安排叙述视角的?你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妙处?(3分)19.请赏析本文的标题。(3分) 15. (共2分) C(“父亲”没给少年买冰棍,并不是因为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家庭条件的招据和父亲刻意想培养我耐挫的品质。)16. (共3分)①月光惨白,芳苇窸窣②初三周末骑车回家时③惊心动魄17. (共3分)成绩优秀:他是村里考上镇中学的三个孩子之一。勇敢:他唱着歌战胜恐惧,通过月光惨白芦苇荡。机智:他遭遇雷电迅速做出判断。勤劳:暑假里,他每天早晨去割草。坚忍:他跟着父亲来回步行二十多里路卖自己割下并晾晒的干草,虽没有得到希望中的冰棍,却不哭不闹。18. (共3分)文章前面一直用第三人称他(“少年”)直到结尾处才点明“那个少年,就 是我”。第三人称视角给读者-定的距离感, 利于全面展现“少年”的形象;而结尾处点出“那个少年,就是我”,视角转换,方面出大意料,使文章曲折,另一方面便于下文发表议论,点明主旨。19. (共3分)标题一方面指文中写到的少年上中学时和父亲一起去卖干草时走过的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有助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另-方面,指少年走过的艰辛的生活道路,耐人寻味。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三)阅读散文《挺直的脊梁》,完成15-19题。(共15分)①夜色凄冷,江风如刀,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②父亲病了,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人缩成一只虾公,瘦得只剩一把筋,可是他却吵着闹着坚持要回家。“你回家?你回 家那不是让村里人笑话我吗? "我很是生气,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③一直以来,我们想要他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他却始终不愿意,说一个人习惯了。这在平时没什么,但有个头痛脑热的,那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再三劝说,可是他就是不回头,还把脊粱梃得笔直,挥舞着臂膀,嚷嚷着,我能养活自己。能说什么呢?就是到现在,他还种着两亩多田地,经常给我们送米和油呢。④父亲的脊粱一生都是挺直的。小时候,经常在父亲的肩头骑大马,拍着父亲的肩膀“驾驾驾——” 。父亲呢,昂着头,直着脊染,追得那些小伙伴们抱头鼠窜。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上初三的那年冬天。天下冻雨,雨滴砸在脸上针刺一般的痛。父亲骑着个自行车来接我回家。父亲穿着雨衣,我打着伞。面对着“呼呼呼”刮来的风,伞上“啪啪啪”的兩滴声,心底的一点热气都被抽空了。突然,觉得风小了些。一抬头,是父亲挺起了脊染一-它像门板一样立在了我的身前。一种踏实的暖涌上来,我一把抱住了父亲的腰,紧紧的。⑤上高中那些年,奶奶的身体垮了,整天躺在床上。为了给奶奶治病,父亲带着地到处求医问药。本来家底就薄,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没一两年,家里就一贫如洗,还欠下一屁股债。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跑到山里给人炸石头,钻到黑煤窑里 给人挖煤一只要是能想到的赚钱路子, 他都会一头钻进去。没日没夜地劳碌,就是铁打的钢钉也会折啊。看着日渐消瘦的父 亲,我说不读书了,他却突然暴怒起来,挥手就给了我一巴掌。“家里不要你操心! 好好读书,你小子要是不给我争气,看我怎么收拾你!”⑥这一巴掌把我打蒙了!从小到大,父亲连一根手指都没有上过我的头,今天他这是怎么啦!不就是一句话吗?“”听着奶奶的话,点 了点头,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我回家不也是想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吗?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 上来就是一巴掌!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竟不能完全体察父亲的心。⑦再次注意到父亲脊染的时候,是在我的升学宴上。那天,家里来了许多人。父亲不再像平时那样一个人跑前跑后地忙碌,而是穿上压在箱底的西服和皮鞋,喜气洋洋地站在门前迎接着。 ⑧“老章,腰直起来,胸梃起来!对,这才精神嘛!”三爷的一声炸雷,我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他尽管想努力地把腰直起来,可是脊背修硬着,还是有些驼,就像反着放的桑树扁担一样,恍若再一受力就会发出痛苦的呻吟。也许是真的不自然,三爷一过,父亲的头就低了下去,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矮小而委顿。望着一脸笑着的父亲,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⑨工作之后,我们不希望他太劳累,可他就是固执着一我肩能挑, 手能提,还没有到要你们照顾的时候。等到我做不动了,你们不说,我也会找上你们。到时候,你们逃也逃不了。可是,现在,已经病成了这样,他还是不愿意低下骄傲的头颅。⑩“要不,我回你家吧。医院里吵,我睡不着。”第二天,父亲又叨叨。想想确也如此。来到楼下,父亲迈开大步,就往 楼上走去。“爸,你慢点,我来扶你!”我拎着包裹,急忙忙赶上去,父亲却推开了我。这时,我又看到父亲的脊染——它 巳然弯成了一把曲尺。走到四楼门口,父亲停了下来,“你看,我一口气就走了上来,气不喘心不跳,你还不如我。”⑪那一刻,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15.说说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6.联系全文,在文章第⑥段的空白处补上一两句恰当的语言描写。(2分)17.标题“挺直的脊梁”辉映着父亲的哪些具体的形象特征?(3分)18.赏析文章在叙述方式上的特点和妙处。(3分)19.研读文章,探究文章结尾的作用。(4分)(二)15,共3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父亲因生病而变形的身体,使人生怜。(意对即可)16.共2分参考:“他指望着你光宗耀祖呢,你成绩那么好,不能再有三心二意。你爸一个人每天忙得脚不沾灰,你可不能再添乱。”"(意对即可)17.共3分①自尊要强,父亲脊梁一生挺直,即使病重,也不愿低下骄傲的头颅;②勤劳能干,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没日没夜地劳碌;③关爱孩子,父亲骑车挺直脊梁为后座的“我”遮风挡雨,“我"想辍学时,父亲严厉地教训“我”;④体谅孩子,到晚年都不要子女照顾,生病也不愿给孩子添负担。(答对任意三点且意对即可)18.共3分一是全文用倒叙的方式来追述父亲”脊梁”的往事;二是主体部分用时间顺序来叙述,叙述在“我”成长中父亲脊梁由直到弯的变化。这样叙述显得错落有致,脉络清楚,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1点得2分,对2点得3分。意对即可)19.共4分一是一个“又”呼应了第⑧段的“眼泪流了下来”,表明自己看到“弯”腰的父亲而再次流泪;二是包含了“我"对父亲的敬佩.怜惜与感激;三是营造了浓浓的父子情深的氛围,很好地总结了会文。(答到任意一个方面得2分,意对即可)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6(一)阅读散文,完成15-19题。(共16分)在你心中,母亲排第几 ①有一年“母亲节”广播中朗诵“伟大的慈母”。母亲听着听着竟笑了,说:“净唱高调,不实际!”我吃了一惊,歌颂母亲怎么会是唱高调?母亲继续笑着说:“什么伟大的慈母,那是对自己的孩子,对别人的孩子就是后妈。”②我几乎惊讶和敬佩得说不出话来,我的母亲太了不得了,竟然能有如此强的自省意识,于是我激动地说:“妈,你是真正伟大的慈母!”③母亲似乎有点脸红了,赶紧说:“小点声儿,别让邻居听见笑掉大牙!”④我不是夸自己的母亲,因为我母亲真就是非一般的母亲。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父亲进了劳改队,母亲就给人家看孩子挣钱糊口。那个孩子非常可亲可爱,孩子的家庭也有“问题”,因为“同病相怜”,母亲就格外疼爱,一个中午,很多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在街上晒太阳。这时,街道主任过来,喜气洋洋地给所有的孩子发喜糖,因为她儿子刚刚结婚。发到我母亲跟前却停住了,因为我母亲和孩子来自“有问题”的家庭。孩子不懂事,伸着小手,可怜巴巴地看着,目前心里一阵酸楚,却很自然地抱着孩子走出人群,含着泪花对孩子笑着说:“宝贝,那糖是苦的,奶奶给你买块甜的......”⑤后来母亲对我说起这件事时,眼泪依然在眼眶里打转,我说:“妈,你无论对自己的孩子或别人的孩子都是慈母,你永远不会成为后妈!”⑥改革开放后,母亲曾经看护的那个孩子成了大老板,但母亲在街上看到大老板从轿车上下来时,却佯装不认识。邻居们说:“大老板小的时候,你看了多少年啊!”言外之意,这个大老板应该对母亲表示点儿感情。⑦母亲平静甚而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看一百年也是人家的孩子啊!”⑧这就是我的母亲。倘若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能坚定地跨越一道道沟坎,应该说有母亲优秀的基因。⑨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人对我提问:“母亲、妻子和孩子,这三者在你心中哪个第一重要?”我老老实实地回答:“从感情上讲,孩子第一,妻子第二,母亲第三,从恩情上讲母亲第一,妻子第二,孩子连一百也排不上。”那提问者继续问:“母亲、妻子和孩子同时得病了,你先去看谁?”我老老实实地回答:“母亲病了,我会焦急万分,等周六周日休假时一定去看望;妻子病了,我会惊慌失措,不顾领导的批评,提前下班回家;但孩子病了,我干脆就疯了,不管当时干什么重要的工作,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扔下就往家跑!”⑩那个提问者笑起来,用讽刺的口气说:“你堂堂一个作家,能将养育你的母亲排在你妻子和孩子的后面,我感到非常惊讶!”会场上很多人哈哈大笑起来。⑪是的,人的情感有时不能一加一等于二,不管你怎么讽刺怎么笑,与妻子和孩子相比,母亲一般是排在最后的。当然,在你还是婴儿,还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时候,母亲在你的心中是排在第一的。为什么呢?因为。 ⑫有这样一个至今想来仍使我伤感的故事:母亲与儿子在一个漆黑的森林里,怎么走也走不出来。绝望之时,神的声音在空中响起:只有燃烧一颗人心,才能照亮前进的路,走出黑暗的森林。这时儿子就从后面一刀将母亲杀死,然后点燃母亲的心,照亮前行的路,但由于走得急切,不小心被树根绊倒。这时,母亲那颗燃烧的心却颤抖地问,“孩子,小心点儿,你摔疼了吗?”⑬这就是母亲,你在母亲的心中永远真正地排第一,因为母亲并不是需要你才将你排第一,那是无私的母爱。严格地说无私的母爱也是无理性的爱。99.99%的母亲都会认定自己的孩子最聪明,最漂亮,最可爱。有一篇童话,说乌鸠妈妈对自己女儿在选美大赛上落选这事儿感到非常气氛,最后走遍全世界,发现最美的鸟儿还是她的女儿。这就是母爱的可敬和可怜。⑭近些年来,微信上综法处一些喋喋不休地劝导年老父母的信息:不要再为下一代熬心血了,为自己想想吧,为自己多活两天吧......其实是没用的,母亲永远不会不顾及儿女而为自己多活两天。当然有例外,那也是万分之一或万万分之一,我曾多次说过,我们为什么拼命地强调孝心,为什么老是歌颂母亲——因为我们永远也对不住为我们熬尽心血的母亲!⑮一个年轻的女士在说到母亲的病逝时,热泪盈眶。她说她的孩子病重时,她在医院日夜陪护。而母亲病重时,她却只是抽空去看一下而已。她后悔不能像陪护孩子那样陪护母亲,这令她万分悔恨。⑯母亲永远为下一代的生命做出没有回报的牺牲。所以我们无论怎样歌颂,怎样赞美,怎样反思和后悔,也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痛不欲生。11.文章第①小节中母亲为什么认为伟大的慈母对于别人的孩子就是后妈?(3分)12.联系文章内容补出第⑪中横线中的内容。(2分)13.该怎样理解第⑬小节“母亲对儿女的偏爱达到如此匪夷所思的程度,这就是母爱的可敬和可怜。”中的“可敬”和“可怜”。14.如果你是文章的作者,联系文章内容你会怎么安慰第⑮小节中的这个年轻女士?(5分)1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标题“在你心中,母亲排第几”新颖别致,用问句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B. 文章第⑧小节说我有母亲优秀的基因源自母亲在生活中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付出不求回报的生活态度。A.第⑫小节中的故事令我伤感的原因在于母亲为了孩子即使付出生命的情况下也毫无怨言,无私无畏。B.第⑭小节表明作者并不赞成那例外的万分之一或万万分之一的母亲的做法,因为那样会降低母爱的成色。(三) (共16分)15. (共3分)这主要是源于母亲在贫穷的时候看护别人家孩子的切身体会,那个后来当了老板的孩子,小时候母亲对他视为己出,最后却对母亲没有任何的感谢。16. (共2分)不设统一答案,参考: 你需要她一没有母亲 ,你会挨饿,你会受冻,你 会受欺负,你一天也活不了! (大意对即可.)17. (共4分)“可敬”指的是:母亲对儿女的偏爱达到不计生命的如此匪夷所思的程度;“可怜”指的是:作为儿女的我们不可能这样偏愛母亲,即使有这种偏爱,也不可能占同样的百分比。(每个2分。)18. (共5分)不设统一答案,但是要视对文本和上下文理解的深刻程度。参考: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代一代往下爱,这是人性,也是天性。你不要老是内疚对不住母亲,因为你也是母亲,你的孩子如果有了孩子,她的爱照样会把你排在孩子后面。视深刻程度给5.4.3.2.1分,只要作答不判0分。19. (共2分) D.分析:作者没有否定少数母亲的做法,原因分析也错误。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一)阅读文章,完成15-19题。(共17分)拆迁①天刚蒙蒙亮,老赵就醒了。老习惯,起床,开门,到墙角的银杏树下撒尿。撒完尿,他一边系裤腰,一边往回走,忽然发现自家平房东山墙上,有两个大大的“拆”字,白漆写的,还画了图。②“拆迁,这么大的事,怎么没听村干部说起呢?”赵大爷愣怔了片刻,赶紧回屋喊老伴,老伴睡眼惺忪地跟出来,揉揉眼睛,看到那个“折”字,立马眉开眼笑了,她把老头子拉进屋,掩饰不住心头的狂喜,说:“老头子啊,拆迁,能拿房子,还能补一大笔钱呢!”③老赵虽然盼拆迁盼了很多年,但对这突如其来的好事,总觉得那个“拆”字看着有点怪怪的,他就在这薄薄的展雾中,背着手,在村里来回踱了一圈,准备打探打探,发现就村东头中心路南侧四户人家要拆迁,因为就这四户人家的墙上,写了大大的“拆”字。④四家人,除了老赵家,还有钱大和钱二兄弟俩,还有老孙家。这四家,住的都是老房子,破落的老房子。其他三家的子女都有了出息,先后在城里买了房,老人留守老屋,只有老孙的儿子混得孬,没娶上媳妇,还跟老头老太一起住。⑤晌午,闺女买了菜,来看爹妈,老赵连忙喜滋滋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闺女,并且,板着手指给闺女算了一笔账,家里的老房子西积和户口算起来,应该能得三套房,两个儿子一人一套,老头老太住一套......老赵看闺女脸色不好看,急忙打住。老太婆见状,急忙挪过来,拉着闺女的手说:“我和你爸商量过了,等拿到补偿款,给你拿10万块。”  ⑥闺女轻轻推开妈妈的手,用了坚决的语气:“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这钱我不要!”⑧那天中午,闺女本来是买了鱼和肉,预备着跟两个老人一起做饭吃的,但后来地放下菜,没多说什么,就骑着电动车走了。⑨老太婆就责怪老赵,说他嘴快,没影子的事,房子还没到手,就跟闺女谈分配方案,把闺女气走了。老赵想辩驳,可一想起平时老两口有个头痛发热的,都是闺女来伺候,上次老太婆住院开刀,也还是闺女端屎端尿的服侍,现在拆迁分房子,房子没闺女的份,就给个10万块,确实有点说不过去。⑩“要么,把三个娃都喊回来,商量商量?”老赵觉得,不能因为拆迁这个事,家里闹不团结,于是老赵就给三个孩子打电话。听说是商量拆迁的事,大儿子和儿媳,小儿子和儿媳,下午立刻赶回来了:女儿女婿刚开始不肯来,在得到老赵“三套房子一人一套”的暗示后,也赶过来了。⑪一家人难得又聚在了一起。上一次全家人聚齐是在什么时候呢?好像还是五年前,老伴过六十岁生日那会儿。⑫一家人互相打过招呼,就直入正题,商量拆迁的事。⑬大儿子说,老爸老妈现在身体还硬朗,得有个地几住,等将来老了不能动了,再考虑跟着子女住。言下之意很明显,他不同意分一套房给姐姐。⑭小儿子说他同意姐弟三人一人分一套。顿一顿,他又说,既然房子平分了,那拆迁补偿款也应该分了。小儿媳补充说,大家都要上班,没时间管老人,现在城里有养老院,条件还不错,可以考虑住养老院,钱由三家分摊,公平合理。⑮听说要被送去养老院,老赵很生气,涨红了脸说:“我们哪也不去,两套房子卖了请护工好了!”在农村,有儿女,还要去养老院是很丢脸的。⑯还是闺女心软,她跟男人咬了阵耳朵,然后跟两个弟弟说:“我拿了这房子,自然就应该养爹妈,让爸妈跟我们住吧。”⑰大儿媳说话比较含蓄,她说:“在我们老家,女儿是不能分家产的,不过呢,姐姐对爸妈这份孝心,我很感动,我支持给姐姐房子,如果咱爸妈愿意跟姐姐住,我也没意见。⑱姐姐听她这么说,不免就来气:“女儿和儿子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我不推!你们也分一套房,怎么好意思把老人往外推?”⑲小弟媳不服气了:“谁说我们往外推了?这套老房子当初修建的时候,爸妈没钱,我家小赵一个月工资才200多块钱,硬是省吃俭用给家里拿了5000块......”⑳姐夫忍不住发话了:“当初修建这个老房子,我前前后后在这里干了两个月的活,哪一块砖头不是经我的手砌上去的?你姐在这里煮饭、搬砖头、拌砂浆,手心里全是血泡......对这个房子的贡献,我们不比你们小。”(21)一家人正争得不可开交,听见外头有警笛声,大家停了争吵,去看究竟。(22)孙家的儿子被带上了警车。 (21)村长跟大家解释,说这小孙好不容易处了个对象,人家姑娘要上门来看看,老孙家这破房子,哪里经得起看啊,于是小孙就想了一计,在自家的墙上刷了个“折”字,为了看起来更真实,也就给周围三个人家的墙上都刷了“折”字。小孙识字不多,把个“拆”字少写了一点,成了“折”,有好事者拍了照放网上,嘲笑拆迁办只懂拆房子,没文化。拆迁办觉得委屈就报了警......于是真相大白。(22)看这事闹得!15.请根据故事发展,把以下情节补充完整。(2分)发现“拆”字,老两口欣喜——————听到警笛声,得知真相。16.小说前伏后应,浑然一体,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故事中的几处伏笔照应。(4分)17.结尾言简意赅,单独成段,请谈谈其妙处。(4分)18.下面选项中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划线句表明闺女是明事理,体谅父母,照顾弟弟的。B.文中的老赵诗歌嘴快心软,要面子的人。C.一家人难得聚会,是因为儿女有出息了,在外忙,没空闲回家探望。D.大儿媳的言外之意是,姐姐的说法合情合理,但要尊重父母的意思。19.小说意蕴深刻,请谈谈你对该小说主题的理解。(4分)(三) (共17分)15. (共2分)谈分配方案,惹恼(气走)闺女;召儿女回家,商量拆迁之事16. (共4分)老赵大早起来看到“拆”字后,产生疑惑“拆迁,这么大的事,怎么没听村于部说起呢?”暗示“拆迁”这事不靠谱。老赵总觉得那个“拆”字看着有点怪怪的与小孙没文化写错字,最终被举报照应。文中插入了老孙家家境说明是小孙为了娶媳妇想出一损招的伏笔。任答2点,每点2分。17. (共4分)表明“拆迁”是小孙荒唐行为引发的一场闹剧(1 分),也讽刺了老赵一家人为了“拆迁分房”折腾、争吵,上演了一出家庭闹剧(1分)。戛然而止,引入遐想,老赵家的这场纠纷该如何收场? (1 分)此类社会现象发人深省,极具现实讽刺意味。(1 分)  18. (共3分) B. A这是闺女的赌气话;C难得聚会是因为亲情的疏远,从为了拆迁的事,一贼就回来,可以推测儿女们并非没有空闲。D大儿媳话里有话,表明上尊重父母的意愿,实则把他们推向姐姐。19. (共4分)折射了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亲情的逐渐疏远,甚至冷漠。(2分)讽刺 了传统旧观念中重男轻女以及养儿防老的思想。(2 分)批判了人性中的贪婪,金钱、物质利益至上的扭曲价值观。(2 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05 11:44:49 页数:18
价格:¥4 大小:54.2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