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1(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1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辅相成 黯然失色冠冕(miǎn)摇曳(yè)B.迫不及待莫衷一事掺杂(cān)中伤(zhòng)C.不可明状苦心孤诣旌旗(jīng)睥睨(bì)D.再接再厉繁文褥节沆砀(hàng)翘首(qiáo)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何有商家在频繁上黑榜后仍安之若素?这背后,违法成本低是一个主因。B.村民集中居住区内有医院、幼儿园、便民服务站等,现在的乡村已今非昔比。C.千万不能死要面子,特别是在自己的亲人面前,面子真是一文不名。D.机会主义盛行,渴望事半功倍的“捷径心态”,在一些年轻人心中潜滋暗长。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有学者认为,当“网生代”的观众成为决定电影市场权力支配者的时候,应防止不要让大众娱乐走向低俗的偏向。B.“都市人家”装饰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他们凭借一流的设计、精湛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获得了广大业主的认可。C.在刚刚结束的征兵体检中,近六成左右的青年大学生因身体不过关而与军旅生活失之交臂,当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D.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包饺子,守岁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的景象。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标点符号使用无误)B.“经历了四次冲顶失败,69岁高龄且身患疾病的夏伯渝,终于站上了‘世界之巅’。”这个句子中的“经历了四次冲顶失败”充当状语。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等。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分)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① 二者有明显区别 。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② 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许多建筑也是如此 。北京故宫的二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③ 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相同之处 。二、古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展现自己。6.下列加点词解释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B.亭亭净植(植:种植)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相同)7.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D.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9.翻译下列句子。(4分)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2分) 10.探究回答。(4分)【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诗歌赏析(5分)【甲】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李 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山名。11.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5分)   (三)诗文默写(5分)1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三句作答;如四句皆答,按前三句判分)(3分)①,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礼记〉二则》)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④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2)请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全诗(不写题目和作者)。(2分)  三、名著阅读(5分)13.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要求填空。(2分)我留住脚步,几乎屏住了呼吸,站立着看他并仔细打量他,而不让他看见。哎呀,他看不见我,他失明了。这次突然相遇,巨大的喜悦已被痛苦所制约。我毫不费力地压住了我的嗓音,免得喊出声来,控制了我的脚步,免得急乎乎冲上前去。他的外形依然像往昔那么健壮,腰背依然笔直,头发依然乌黑。他的面容没有改变或者消瘦。任何哀伤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内销蚀他强劲的力量,或是摧毁他蓬勃的青春。(节选自《简·爱》)这是简·爱和  之间的一段相遇,导致“他”双目失明的原因是  14.初中三年,你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吧。请从下面的人物和故事中,选择相关联的一组,概述所选故事的主要情节。(3分)【人物】鲁达 孙悟空 晁盖 诸葛亮【故事】三打白骨精 智取生辰纲 拳打镇关西草船借箭     四、现代文阅读(33分)(一)实用性文本阅读(9分)什么样的外衣让“嫦娥”比钻石还刚①“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高速摩擦将使探测器表面温度高达3000℃以上,而这样的温度下几乎连金刚石都会熔化,如果高温被传导到返回器内部,将对携带的月球“土特产”产生影响。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嫦娥五号”返回器平安回家。②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从而在航天器表面产生超高温。如果不使用防热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航天器表面材料很快就会出现变形、熔化和消失的现象(也称烧蚀后退),最后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天际。③防热材料,顾名思义,作用就是防止产品内部的结构被外界的高温所熔化,航天器的防热材料需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是航天器的“骨骼”。④据介绍,由于航天器不同的部位对防热材料的需求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耐热温度的材料。比如,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可耐受120℃左右的温度,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应用于火箭整流罩、卫星结构件等;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耐受200℃以上的温度,主要应用于火箭防热底板、仪器舱舱段等;而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则可耐受500℃左右的高温,可应用于火箭及航天器的耐高温部件。⑤为减轻航天器载重负担,科研人员要确保“嫦娥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每1克重量都用在刀刃上,最终他们根据各部位受热情况的不同,在大底迎风面、大底背风面、大底拐弯角环、侧壁迎风面、侧壁背风面、侧壁舱盖与边缘防热环、稳定翼七大部位分别应用了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烧蚀材料。比如,气动加热最严重的大底结构,采用的是新型轻质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其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5克,每平方米可承受6兆瓦(MW)的热流环境;拐角采用连续纤维增强中低密度结构材料;侧壁结构采用的是超轻质的蜂窝增强防热材料,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36克,每平方米可承受1.5MW的热流环境。这7种材料相互配合、和谐相处,防热减重两不误。⑥此次“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的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再入模式:半弹道跳跃式再入,形象地说就是打水漂式返回。让返回器先高速进入大气层,随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跳”起来,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重新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⑦具体来说,在进入返回轨道时,返回器一开始是以第二宇宙速度,即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以这个速度从北京到上海耗时不到100秒。当以第二宇宙速度移动时,材料温度将达到3000℃以上。⑧进入大气层后没多久,为了减速,返回器会向上跳跃回到太空,这时外部温度是120℃。接着又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这时材料表面温度约为1800℃。⑨打个比方,如果把返回器比喻成一口锅,那么上述过程相当于锅先经大火爆炒,然后被放进冰块里,再从冰块里被拿出来经历小火慢炖。因此,这次的防热材料不但要经历冷热交变,更要同时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对最外层的防热材料提出了极高的高温烧蚀强度要求。⑩为此,团队开展了集中攻关,最终创新性地研制了以碳为主的材料体系,并顺利解决了烧蚀后退等问题。(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15.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防热材料。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对防热材料的本质特征进行说明。C.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左右”不能删去,删去后,语言表达不准确。D.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选文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航天器不同的部位对防热材料的需求是一样的,因此用一种材料就可以了。B.气动加热最严重的大底结构,采用的是新型轻质高密度烧蚀防热材料。C.当返回器以第二宇宙速度移动时,材料温度将达到3000℃以上。D.返回器的防热材料只会经历冷热交变,不会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17.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嫦娥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的特点。(3分)  (二)论述性文本阅读(10分)谈语言王 力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当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选自《王力文集》,有改动)18.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3分)  19.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2分)   20.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 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1.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3分)   (三)文学性文本阅读(14分)内心积雪的树毛云尔从窗口望去,可以看见几株高大的树,比碗口还要粗,高达五六丈,伫立在那里。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它们多像几块高高兀立的岩石,皮肤是那样粗糙,枝干是那样遒劲,一阵弱小的风是奈何不了它们的,甚至,一阵更大的风可以把茅草连根卷走,在它们面前则无济于事。更甚者,一把斧子也不能把它们如何。它们身上遍布着伤痕,其中有不少肯定是与斧子较量留下的吧。伤口结痂了,勋章似的缀在树木胸前。然而,那锋利而狂妄的斧子呢?因莽撞卷刃了吧。卷刃了的斧子肯定躲在某个无人看见的角落黯然神伤,任凭时间的锈蚀慢慢湮没。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这些给人桀骜不驯印象的树木,这些有着坚硬外表的树木,有着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呢?我不止一次在脑海中把它们打开,像展开一幅世界地图那样。我仔细端详并试图破译它们的纹路。纹路是一棵树成长历程的记载,是一棵树的密码。一圈圈如同涟漪的纹路,不知沉淀着一棵树的多少记忆。自然,我是一次次徒劳无获。站在窗前凝望,我有时想,它们也在注视着我吧。但它们习惯了缄默不语,太深太深的沉默阻隔了我们之间的沟通。这些高大的树木怎比得了那些花草呢?花草是温情而不是冷漠的,是可以与之倾心交谈的性情之物。站在窗前,我常常看到一些人在草地上打滚,满含汁液的嫩草把他们的衣服弄出一道道淡绿色的渍印;一些人把花摘下来,插在头上,或凑在鼻前细细地闻着,陶醉在其中。这些高大的树木站在一旁,备受冷落。一个人如果遭到这样的境遇,是免不了嫉妒甚至愤愤不平的,一棵树会怎样呢?也会心生妒忌和落寞吗?时光流转,到四月的时候,春天呈现蓬勃之势。站在窗前,我感到无限惊讶,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些桀骜的树木也会开花,在我的意识中,开花的应是那些枝条柔蔓、楚楚依人的植物。我不知道这几棵树的名字,我从来不关心这些。也不知道它们的花叫什么名字,动听或不动听,这些都无关紧要。它们的花朵雪白,堆积在枝头,像一堆过去岁月里未融化的雪。我突然想起岩缝里涓涓渗出的泉水来。那是水滴在岩石的内心聚集得太多的缘故,多到无法盛下,便由不得控制流了出来。那么,这些雪一样的花朵也是从树的内心渗出来的吧。这些树木不愿倾诉,习惯了沉默,如果不是过去岁月的雪在内心堆积得太多,多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的话,哪会有这样一番景象呢?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站在窗前,看着这几棵内心积雪的树和它们雪一样的花朵,我想,它们绝不是因为妒忌而开花的。它们的花朵没有精美的造型,没有纷呈的色彩,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味道。阳光下,人们依旧在草地上流连,依旧和温情的花朵厮磨,对身边的这几棵树却无暇顾及,或者不屑一顾。仅仅过了短暂的几天,枝头的花朵开始接二连三地凋落,就像一堆雪开始慢慢融化,时不时传来花朵砸在泥地上的“梆梆”的声音。仔细听着,便会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22.作者为什么要写花草和人们对花草的亲近、喜爱?(3分) 23.作者把窗口的几株大树称为“内心积雪的树”,联系全文,谈谈这样说的原因。(4分)  24.作者用大量篇幅写自己凝望大树时的联想和想象,有什么作用?(3分)  25.文章最后说,听着大树花落的声音“会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结合文章说说人该如何增加生命的重量。(4分) 五、写作(40分)26.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1(教师版)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相辅相成 黯然失色冠冕(miǎn)摇曳(yè)B.迫不及待莫衷一事掺杂(cān)中伤(zhòng)C.不可明状苦心孤诣旌旗(jīng)睥睨(bì)D.再接再厉繁文褥节沆砀(hàng)翘首(qiáo)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A.为何有商家在频繁上黑榜后仍安之若素?这背后,违法成本低是一个主因。B.村民集中居住区内有医院、幼儿园、便民服务站等,现在的乡村已今非昔比。C.千万不能死要面子,特别是在自己的亲人面前,面子真是一文不名。D.机会主义盛行,渴望事半功倍的“捷径心态”,在一些年轻人心中潜滋暗长。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D)A.有学者认为,当“网生代”的观众成为决定电影市场权力支配者的时候,应防止不要让大众娱乐走向低俗的偏向。B.“都市人家”装饰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他们凭借一流的设计、精湛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获得了广大业主的认可。C.在刚刚结束的征兵体检中,近六成左右的青年大学生因身体不过关而与军旅生活失之交臂,当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D.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包饺子,守岁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的景象。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D)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标点符号使用无误)B.“经历了四次冲顶失败,69岁高龄且身患疾病的夏伯渝,终于站上了‘世界之巅’。”这个句子中的“经历了四次冲顶失败”充当状语。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等。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分)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① 二者有明显区别 。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② 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许多建筑也是如此 。北京故宫的二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③ 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相同之处 。二、古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展现自己。6.下列加点词解释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B.亭亭净植(植:种植)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相同)7.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B)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D.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9.翻译下列句子。(4分)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2分) 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10.探究回答。(4分)【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守节操,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信念,即便环境恶劣更要坚持自己,做好自己;【乙】文启示我们未成名之前要耐得住寂寞,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等。 (二)诗歌赏析(5分)【甲】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李 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山名。11.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5分) 《渡荆门送别》中,“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诗人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的豁达之情。 (三)诗文默写(5分)1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三句作答;如四句皆答,按前三句判分)(3分)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②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礼记〉二则》)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④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请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全诗(不写题目和作者)。(2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名著阅读(5分)13.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要求填空。(2分)我留住脚步,几乎屏住了呼吸,站立着看他并仔细打量他,而不让他看见。哎呀,他看不见我,他失明了。这次突然相遇,巨大的喜悦已被痛苦所制约。我毫不费力地压住了我的嗓音,免得喊出声来,控制了我的脚步,免得急乎乎冲上前去。他的外形依然像往昔那么健壮,腰背依然笔直,头发依然乌黑。他的面容没有改变或者消瘦。任何哀伤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内销蚀他强劲的力量,或是摧毁他蓬勃的青春。(节选自《简·爱》)这是简·爱和 罗切斯特 之间的一段相遇,导致“他”双目失明的原因是 罗切斯特的疯妻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他为了救她,烧瞎了双眼。 14.初中三年,你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吧。请从下面的人物和故事中,选择相关联的一组,概述所选故事的主要情节。(3分)【人物】鲁达 孙悟空 晁盖 诸葛亮【故事】三打白骨精 智取生辰纲 拳打镇关西草船借箭 示例一:鲁达拳打镇关西——鲁达听说了金氏父女的遭遇感到很愤怒,在送走金氏父女后,直奔郑屠肉铺,先故意激他出手,然后三拳打死了他,并机智脱身。 示例二: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在黄泥冈上假扮卖酒和卖枣人,利用天热地偏的条件,引得押送士兵买酒,用混在酒中的蒙汗药麻翻他们,劫得生辰纲。 示例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它为吃唐僧肉,先后变为村姑、老翁、老妪,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使它现出原形。 示例四:诸葛亮草船借箭——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令士兵扎草人放在船上,利用大雾天气,骗得曹兵向船上放箭,巧妙“借”得十万支箭。 四、现代文阅读(33分)(一)实用性文本阅读(9分)什么样的外衣让“嫦娥”比钻石还刚①“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高速摩擦将使探测器表面温度高达3000℃以上,而这样的温度下几乎连金刚石都会熔化,如果高温被传导到返回器内部,将对携带的月球“土特产”产生影响。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嫦娥五号”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返回器平安回家。②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从而在航天器表面产生超高温。如果不使用防热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航天器表面材料很快就会出现变形、熔化和消失的现象(也称烧蚀后退),最后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天际。③防热材料,顾名思义,作用就是防止产品内部的结构被外界的高温所熔化,航天器的防热材料需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是航天器的“骨骼”。④据介绍,由于航天器不同的部位对防热材料的需求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耐热温度的材料。比如,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可耐受120℃左右的温度,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应用于火箭整流罩、卫星结构件等;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耐受200℃以上的温度,主要应用于火箭防热底板、仪器舱舱段等;而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则可耐受500℃左右的高温,可应用于火箭及航天器的耐高温部件。⑤为减轻航天器载重负担,科研人员要确保“嫦娥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每1克重量都用在刀刃上,最终他们根据各部位受热情况的不同,在大底迎风面、大底背风面、大底拐弯角环、侧壁迎风面、侧壁背风面、侧壁舱盖与边缘防热环、稳定翼七大部位分别应用了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烧蚀材料。比如,气动加热最严重的大底结构,采用的是新型轻质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其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5克,每平方米可承受6兆瓦(MW)的热流环境;拐角采用连续纤维增强中低密度结构材料;侧壁结构采用的是超轻质的蜂窝增强防热材料,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36克,每平方米可承受1.5MW的热流环境。这7种材料相互配合、和谐相处,防热减重两不误。⑥此次“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的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再入模式:半弹道跳跃式再入,形象地说就是打水漂式返回。让返回器先高速进入大气层,随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跳”起来,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重新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⑦具体来说,在进入返回轨道时,返回器一开始是以第二宇宙速度,即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以这个速度从北京到上海耗时不到100秒。当以第二宇宙速度移动时,材料温度将达到3000℃以上。⑧进入大气层后没多久,为了减速,返回器会向上跳跃回到太空,这时外部温度是120℃。接着又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这时材料表面温度约为1800℃。⑨打个比方,如果把返回器比喻成一口锅,那么上述过程相当于锅先经大火爆炒,然后被放进冰块里,再从冰块里被拿出来经历小火慢炖。因此,这次的防热材料不但要经历冷热交变,更要同时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对最外层的防热材料提出了极高的高温烧蚀强度要求。⑩为此,团队开展了集中攻关,最终创新性地研制了以碳为主的材料体系,并顺利解决了烧蚀后退等问题。(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防热材料。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对防热材料的本质特征进行说明。C.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左右”不能删去,删去后,语言表达不准确。D.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选文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C)A.航天器不同的部位对防热材料的需求是一样的,因此用一种材料就可以了。B.气动加热最严重的大底结构,采用的是新型轻质高密度烧蚀防热材料。C.当返回器以第二宇宙速度移动时,材料温度将达到3000℃以上。D.返回器的防热材料只会经历冷热交变,不会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17.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嫦娥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的特点。(3分) 不同部位需要选择不同耐热温度的材料;防热材料要防热减重两不误;对防热材料的高温烧蚀强度要求极高。 (二)论述性文本阅读(10分)谈语言王 力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当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选自《王力文集》,有改动)18.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3分) ①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②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19.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2分) 示例:文章在论述第一个观点时,以一篇报道中误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论述第二个观点时,以报刊上一直错误使用的说法“最好水平”的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生动。 21.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3分)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一是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二是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当作语病的挡箭牌,要尽量规范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适应语言的发展。 (三)文学性文本阅读(14分)内心积雪的树毛云尔从窗口望去,可以看见几株高大的树,比碗口还要粗,高达五六丈,伫立在那里。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它们多像几块高高兀立的岩石,皮肤是那样粗糙,枝干是那样遒劲,一阵弱小的风是奈何不了它们的,甚至,一阵更大的风可以把茅草连根卷走,在它们面前则无济于事。更甚者,一把斧子也不能把它们如何。它们身上遍布着伤痕,其中有不少肯定是与斧子较量留下的吧。伤口结痂了,勋章似的缀在树木胸前。然而,那锋利而狂妄的斧子呢?因莽撞卷刃了吧。卷刃了的斧子肯定躲在某个无人看见的角落黯然神伤,任凭时间的锈蚀慢慢湮没。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这些给人桀骜不驯印象的树木,这些有着坚硬外表的树木,有着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呢?我不止一次在脑海中把它们打开,像展开一幅世界地图那样。我仔细端详并试图破译它们的纹路。纹路是一棵树成长历程的记载,是一棵树的密码。一圈圈如同涟漪的纹路,不知沉淀着一棵树的多少记忆。自然,我是一次次徒劳无获。站在窗前凝望,我有时想,它们也在注视着我吧。但它们习惯了缄默不语,太深太深的沉默阻隔了我们之间的沟通。这些高大的树木怎比得了那些花草呢?花草是温情而不是冷漠的,是可以与之倾心交谈的性情之物。站在窗前,我常常看到一些人在草地上打滚,满含汁液的嫩草把他们的衣服弄出一道道淡绿色的渍印;一些人把花摘下来,插在头上,或凑在鼻前细细地闻着,陶醉在其中。这些高大的树木站在一旁,备受冷落。一个人如果遭到这样的境遇,是免不了嫉妒甚至愤愤不平的,一棵树会怎样呢?也会心生妒忌和落寞吗?时光流转,到四月的时候,春天呈现蓬勃之势。站在窗前,我感到无限惊讶,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些桀骜的树木也会开花,在我的意识中,开花的应是那些枝条柔蔓、楚楚依人的植物。我不知道这几棵树的名字,我从来不关心这些。也不知道它们的花叫什么名字,动听或不动听,这些都无关紧要。它们的花朵雪白,堆积在枝头,像一堆过去岁月里未融化的雪。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突然想起岩缝里涓涓渗出的泉水来。那是水滴在岩石的内心聚集得太多的缘故,多到无法盛下,便由不得控制流了出来。那么,这些雪一样的花朵也是从树的内心渗出来的吧。这些树木不愿倾诉,习惯了沉默,如果不是过去岁月的雪在内心堆积得太多,多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的话,哪会有这样一番景象呢?我站在窗前,看着这几棵内心积雪的树和它们雪一样的花朵,我想,它们绝不是因为妒忌而开花的。它们的花朵没有精美的造型,没有纷呈的色彩,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味道。阳光下,人们依旧在草地上流连,依旧和温情的花朵厮磨,对身边的这几棵树却无暇顾及,或者不屑一顾。仅仅过了短暂的几天,枝头的花朵开始接二连三地凋落,就像一堆雪开始慢慢融化,时不时传来花朵砸在泥地上的“梆梆”的声音。仔细听着,便会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22.作者为什么要写花草和人们对花草的亲近、喜爱?(3分) 用花草来反衬大树,用人们对花草的态度反衬大树的寂寞。 23.作者把窗口的几株大树称为“内心积雪的树”,联系全文,谈谈这样说的原因。(4分) ①这些树开的花雪白,像未融化的雪;②表现这些树内心的充盈丰富;③这些树的内心像雪一样高洁、淡泊、平静。 24.作者用大量篇幅写自己凝望大树时的联想和想象,有什么作用?(3分) ①写出作者对大树内在精神的探寻过程;②由大树的外表写到它的内心,丰富文章的意蕴;③赋予大树以自己的主观情感,托物寓意。 25.文章最后说,听着大树花落的声音“会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结合文章说说人该如何增加生命的重量。(4分) ①敢于经受各种磨难;②丰富自己,充实自己;③心灵淡泊宁静。 五、写作(40分)26.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第17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02 23:30:04 页数:18
价格:¥6.66 大小:68.4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